草饼饲料养牛(紫花苜蓿什么时候开花)

草饼饲料养牛(紫花苜蓿什么时候开花)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草饼饲料养牛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紫花苜蓿什么时候开花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榆林市荒漠化的治理情况

榆林市荒漠化的治理情况

榆林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片、圈、面”试验示范模式

1.成果内容概述

现代条件下荒漠化的扩张,主要是人类长期不合理活动的后果,要防治荒漠化,首先要消除这些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动因。“片、圈、面”模式是根据毛乌素沙地沙丘与滩地环状分布的结构和农牧交错地带立地类型自然景观的分布而提出的一种综合性(农林水牧和加工业)社会化的防治荒漠化模式。“片”为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耕作区,系农田林网保护下以粮为主的种植业,分布在滩地。“圈”为滩地与荒沙地结合部,是人类居住、生活及发展的地域。“面”为大面积分布的荒沙,是以防风固沙林为主的生态林草业治理区及沙地水源涵养区。

通过耕作制度的改变,实行复合经营、间作套种、地膜覆盖、节水农业、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应用,使占地13.1%的“片”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均占有粮食1186kg,由于人们有了足够的粮食,无需再破坏植被扩大耕地,解决了造成荒漠化的原因--盲目垦荒扩大耕地的弊端。通过采用畜-沼气-粪-菜(果)四位一体日光温棚生产线,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使占地5%的“圈”的经济效益占农民总收入的52.2%,沼气解决了部分燃料,牲畜舍饲圈养提高了出栏率,缓解了对沙漠植被的乱砍、乱牧和过牧。由于“片”和“圈”经营方式的转变和效益的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已从广种薄收发展到少种高产多收,由传统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使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动因(过垦、过牧、乱挖、过度樵采、不合理开发建设等)得已消除。使沙漠植被得到保护和恢复。占地81.9%的“面的荒漠化土地,其中保留20%的面积作为水源涵养区,剩余土地通过飞播和人工造林种草得到治理。大面积荒漠化土地由于植被的增加,使得土地荒漠化发生逆转,为“片、圈”提供了大量的饲料、肥料、燃料及部分用材。

多方位的“片、圈、面”技术支撑,共包括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材料选繁技术,高大沙丘飞播技术,灌草加工技术,GPS导航定位系统应用,以樟子松为主针叶树造林技术,以及衬膜水稻、衬膜葡萄和衬膜育苗技术等,为沙地种植业结构的改变和沙地治理及节水农业开辟了前景。

2.成果关键技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

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盲目垦荒扩大耕地面积,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使大面积土地发生的沙化,该项试验的技术关键就是通过调整农林牧生产结构,解决大面积垦荒对植被的破坏;改传统放牧为舍饲圈养;解决畜牧业对沙区植被的压力,使沙漠植被得到恢复,实现“片”内的高产出为“圈”内养殖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达到“面”的彻底解放。依据“片、圈、面”内部物质与能量循环规律,合理调整农林牧业结构,彻底改变传统农林牧经营方式。其主要支撑技术有:

(1)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材料选繁

1995~2000年5年共引入种植材料21科134种,应用于生产的26种,已推广到1市5县,种植面积1.7万hm2。鲜草产量150t/hm2以上的牧草--蚕桑草种植面积0.4万hm2;以龙王帽仁用杏为主栽品种的仁用杏推广面种0.32万hm2;营建良种沙地葡萄园373hm2,引进美国黄松和天演黑杨在扩大繁育。

(2)高大沙丘飞播技术及植被利用

河流两岸高大沙丘群飞播的植物配置为榆林岩黄芪+沙米,当年成苗面积率56.4%,第4年保存率65.7%,植被盖度47%;甘草飞播保存面积率77.1%,每平方米平均9.9株,4年生甘草产量4116kg/hm2;飞播林灌草加工利用产品分为草饼和草粉2种,草粉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成熟过熟灌丛林通过放牧利用进行复壮更新;GPS导航定位系统应用于飞播作业和设计,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3)以樟子松为主的针叶树造林技术

低效防沙林更新以樟子松为主的针叶树采用因地选树、壮苗保湿、根系处理、合理稀植、适当深栽、埋土覆盖。使造林保存率达到88%。10~15年生樟子松幼树死亡,经病理分析是球毛壳菌致病而死,并提出病株处理、药剂防治、林地管理、壮苗造林等综合防治措施。

(4)资源开发区植被建设技术

根据矿区特点植被建设分为庭院、道路、休憩游园、矿渣废料处理,面上植被建设的分区治理,引进治理材料20多种,增加了生物多样性,造林保存率85%以上,试区植被盖度由16.2%增加到45%;利用矿井排水灌溉进行农业复垦,对作物无不良影响,矿井水就地回渗,缓解了地下水位下降;采用煤矸石作沙樟,就地取材效益持久,废物利用,是治沙的一种方式。

(5)家庭庄园式农林牧开发

根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从7种以户为单元的生态农业经营中,总结优化出3种家庭庄园优化模式,即农林牧副渔综合型、农果型、农牧型。通过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分析,上述3种模式目前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经济效益明显。随着有机能输入增加,系统的经济效益会大幅度提高。

(6)衬膜节水技术的应用

衬膜水稻和衬膜葡萄技术的应用,为沙区种植业结构的改变和沙地治理及节水农业开辟了途径,据示范区2.2hm2衬膜水稻和2.7hm2衬膜葡萄的统计,衬膜水稻的用水量比大田水稻用水量节约44.4%,与大田玉米相同;衬膜葡萄用水量在一般栽培葡萄用水量节约51.2%。

推广情况:1.成果的适用范围、应用的必备条件

该成果是从生态学景观学的观点出发遵循能量流动与物质平衡的基本原则,使荒漠化土地利用有利于改善生态平衡,把由于自然历史变迁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其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如何以最少的土地面积养育最大的人口,把大量荒漠化土地解放出来,通过自然(封育)和人为干预(造林种草)的措施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的复合生态农业,使大理的荒漠化土地得以恢复,从而实现防治土地荒漠化的目的。

该成果适宜于我国北方人口相对集中的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地带,应用该项成果应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在对已有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组装集成的基础上,根据该成果的原理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同时有些内容的实施如林地合理利用等需当地行政法规的支持和保护。

2.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实施5年来在榆林沙区的榆林红石峡金鸡滩、神木的红泥壕、采兔沟建立了4个试验示范区,涉及农户663户2777人,因地制宜发展高产高效种植业,舍饲养羊、温棚养猪、养牛、养鸡,结合庭园经济建设形成总面积达1751.4hm2的“片、圈、面”试验推广示范区。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引入,使占地13.1%的“片”种植业产值大幅度提高,如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产量由1995年1.05万kg/hm2提高到1999年的2.025万kg/hm2,水稻由1995年的9750kg/hm2提高到1999年的1.08万kg/hm2,牧草由种植沙打旺单产5.25万kg/hm2改种蚕桑草单产达18.075万kg/hm2。粮食产量年增长8.7%,人均占有粮食达到1186kg。占地5%的“圈”,通过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发展以菜、果为主的种植业,发展温棚舍饲圈养猪、鸡、羊为主的养殖业,伴随加工业的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1200元提高到1999年的2300元。“面”上大面积的沙漠化土地,通过飞机播种和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针叶林等治理,植被盖度年增加3.1%,为“片、圈”提供了大量的饲料、肥料、燃料及部分用材。与此同时由于植被的恢复和增加,示范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风速降低了45.2%~63.4。林地输沙量减少了85.5%~97.6%,地表风蚀量减少了51.7%~57.3%,大风灾害损失减少了75%,荒漠化发生了逆转。

E@ED@D

该成果是针对半干旱地区,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严重等问题,根据一系列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化农林牧高新技术研究而取得的一项实用性很强的科技成果,目前已在榆林沙区5县多点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益。仅该项研究所依托运行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中的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林重点工程中的飞播造林、经济林营造和樟子松造林工程,截止1999年面积就达12.69万hm2,其中飞播治沙9.67万hm2,保存面积率51.8%~83.1%;樟子松造林20.8万hm2,造林保存率55%~86%;白玉山区覆沙地“两杏”造林1.63万hm2,造林保存率78%~96%,使治理区的植被盖度达到35%~51%,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根据统计测算用该模式治理万亩荒漠化土地,其生态林业产值年经济效益达291万元,效益十分显著。而且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榆林毛乌素沙地将成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农副产品的大力发展更为迫切,因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片、圈、面”模式,在毛乌素沙地及我国北方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地带有着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紫花苜蓿什么时候开花

紫花苜蓿什么时候开花

华北地区生长季节为4-6月份,高开花最适温度22-27℃,上午9-12时开花最盛,开花时忌高温多雨。但在我们南方,一年四季都可开花,随处可见。要看你所在地区啦!

紫花苜蓿的图片: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7%CF%BB%A8%DC%D9%DE%A3&in=30482&cl=2&cm=1&sc=0&lm=-1&pn=17&rn=1&di=528639328&ln=633

来源分布编辑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起源于“近东

紫苜蓿[1]

中心”-即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的高地,常提到的苜蓿地理学中心为伊朗。苜蓿适宜于在具有明显大陆性气候的地区发展,这些地区的特点是春季迟临,夏季短促,土壤PH近中性。[2]

苜蓿主要分布于温暖地区,在北半球大致呈带状分布,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中国和前苏联南部是主产区;在南半球只有某些国家和地区有较大规模的栽培,如阿根廷、智利、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美国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约占总种植面积的33%;阿根廷第二,约为700多万公顷,占23%;加拿大第三,每年种植约200多万公顷,约占8%;中国第五,约占4.5%。[2]

2形态特征编辑

紫苜蓿[1]

株高1米左右,株形半直立,轴根型,扎根很深。单株分枝多,茎细而密,叶片小而厚,叶色浓绿,花深紫色,花序紧凑;荚果暗褐色,螺旋形,2-3圈;种子肾形,黄色,千粒重1.8克左右。抗旱性强,抗寒性中等,开花比关中苜蓿约晚7-I0天,比新疆大叶苜蓿早10天左右。陇东苜蓿产草量高,尤其是第一茬草产量高,一般头茬草占总产量的55%、二茬占31%、三茬占14%左右。一般旱地鲜草产量2000-4000公斤/亩,水浇地每亩可达5000公斤以上。由于含水分少,干草产量高,草地持久性强,长寿。缺点是收割后再生速度较慢。陇东苜蓿是旱作条件下的高产品种,只宜在降水量适中的旱作地区推广。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粗壮,深入土层,根颈发达。茎直立、丛生以至平卧,四棱形,无毛或微被柔毛,枝叶茂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大,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全缘或具1-2齿裂,脉纹清晰;叶柄比小叶短;小叶长卵形、倒长卵形至线状卵形,等大,或顶生小叶稍大,长(5)10-25(-40)毫米,宽3-10毫米,纸质,先端钝圆,具由中脉伸出的长齿尖,基部狭窄,楔形,边缘三分之一以上具锯齿,上面无毛,深绿色,下面被贴伏柔毛,侧脉8-10对,与中脉成锐角,在近叶边处略有分叉;顶生小叶柄比侧生小叶柄略长。

花序总状或头状,长1-2.5厘米,具花5-30朵;总花梗挺直,比叶长;苞片线状锥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长6-12毫米;花梗短,长约2毫米;萼钟形,长3-5毫米,萼齿线状锥形,比萼筒长,被贴伏柔毛;花冠各色:淡黄、深蓝至暗紫色,花瓣均具长瓣柄,旗瓣长圆形,先端微凹,明显较翼瓣和龙骨瓣长,翼瓣较龙骨瓣稍长;子房线形,具柔毛,花柱短阔,上端细尖,柱头点状,胚珠多数。

荚果螺旋状紧卷2-4(-6)圈,中央无孔或近无孔,径5-9毫米,被柔毛或渐脱落,脉纹细,不清晰,熟时棕色;有种子10-20粒。种子卵形,长1-2.5毫米,平滑,黄色或棕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3]

3生长习性编辑

生于田边、路旁、旷野、草原、河岸及沟谷等地。[3]

4地理分布编辑

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3]

5主要特征编辑

欧亚大陆和世界各国广泛种植为饲料与牧草。[3]

牧草形态:

紫花苜宿[1]

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达数米至数十米;根颈密生许多茎芽,显露于地面或埋入表土中,颈蘖枝条多达十余条至上百条。茎秆斜上或直立,光滑,略呈方形,高约100~150厘米,分枝很多。叶为羽状三出复叶,小叶长圆形或卵圆形,先端有锯齿,中叶略大。总状花序簇生,每簇有小花20~30朵,蝶形花有短柄,雄蕊10枚,1离9合,组成联合雄蕊管,有弹性;雌蕊1个。荚果螺旋形,2~4回,表面光滑,有不甚明显的脉纹,幼嫩时淡绿色,成熟后呈黑褐色,不开裂,每荚含种子2~9粒。种子肾形,黄色或淡黄褐色,表面有光泽,陈旧种子色暗;千粒重1.5~2.3克,每千克约有30~50万粒。

牧草特性:多年生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能生长在多种类型的气候、土壤环境下。性喜干燥、温暖、多晴天、少雨天的气候和高燥、疏松、排水良好,富含钙质的土壤。最适气温25~30℃;年降雨为400~8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越过1000毫米则生长不良。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内,需有灌溉条件才生长旺盛。夏季多雨湿热天气最为不利。紫花苜蓿蒸腾系数高,生长需水量多。每构成1克干物质约需水800克,但又最忌积水,若连续淹水1~2天即大量死亡。紫花苜蓿适应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种植,不适应强酸、强碱性土壤,最适土壤pH值为7~8,土壤含可溶性盐在0.3%以下就能生长。在海拔2700米以下,无霜期100天以上,全年≥10℃积温1700℃以上,年平均气温4℃以上的地区都是紫花苜蓿宜植区。紫花苜蓿属于强光作用植物,刚开展的叶片同化二氧化碳的最大量每小时每平方米为70毫克;叶片的淀粉含量昼夜变幅大,干重从上午的8%增加至日落时的20%,其后含量急剧下降,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一个发育良好的苜蓿群体叶面积指数通常为5,每平方米有中等大小的叶片5000~15000个。

苜蓿(4张)

苜蓿草的加工:苜蓿草可以加工成苜蓿草粉。其制作是多种加工储存方式中营养损失较少的一种。牧草草粉加工业在国际上已逐渐产业化,欧美各国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开始草粉生产,到50年代,草粉生产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不少国家的草粉生产已实现专业化和集约化。多采用快速高温干燥法生产草粉,其方式有脱水苜蓿粉的生产,将收割后的苜蓿切断后以转鼓高温气流式牧草加工机组进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外界的高温空气将热能迅速传导给切碎的苜蓿草段,使鲜草中的水分迅速蒸发,经过几分钟的处理,即可得到干燥的草粉。因此,植物体本身生物化学变化和外界机械作用引起的营养流失大幅度降低。该加工过程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小,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

苜蓿加工(12张)

高,可以充分起到利用资源的作用。紫花苜蓿加工成草粉作为家畜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使用,起平衡日粮氨基酸、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的作用,并提供优质纤维素。脱水苜蓿掺进蛋禽的日粮中,可加深蛋黄的颜色,饲喂种禽可提高繁殖力,饲喂肉鸡可增加皮肤色素沉着。已经证明,在种母猪的日粮中脱水苜蓿占10%时,能提高排卵率、窝仔成活率。据报道,用脱水苜蓿和其他牧草一起饲喂奶牛,能提高牛奶产量。脱水苜蓿和尿素相结合可替代奶牛日粮中的大豆粕。已证明,饲喂脱水苜蓿的奶牛能提高泌乳的持久性,降低牛奶的乳脂率。用含有脱水苜蓿的日粮饲喂肉牛和羔羊能显著提高日增重,有较高的胴体重和较高的屠宰率。

饲用优点:紫花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称号,突出的优点表现在饲用上为:

产草量高

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因生长年限和自然条件不同而变化范围很大,播后2~5年的每亩鲜草产量一般在2000~4000千克,干草产量500~800千克。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每亩可产干草733~800千克;干旱低温的地区,每亩产干草400~730千克;荒漠绿洲的灌区,每亩产干草800~1000千克。

利用年限长

紫花苜蓿寿命可达30年之久,田间栽培利用年限多达7~10年左右。但其产量,在进入高产期后,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再生性强

紫花苜蓿再生性很强,刈割后能很快恢复生机,一般一年可刈割2~4次,多者可刈割5~6次。

适口性强

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猪及养禽业首选青饲料。

营养丰富

紫花苜蓿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特别是叶片中含量更高。紫花苜蓿鲜嫩状态时,叶片重量占全株的50%左右,叶片中粗蛋白质含量比茎秆高1~1.5倍,粗纤维含量比茎秆少一半以上。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紫花苜蓿的可消化总养料是禾本科牧草的2倍,可消化蛋白质是2.5倍,矿物质是6倍。

主要功能

改善肠胃功能

已有多年历史。

降低胆固醇水平

紫花苜蓿的成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改善糖尿病

有草药医生称,紫花苜蓿可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

缓解更年期不适

紫花苜蓿叶还含香豆素衍生物。

肥田增产

紫花苜蓿发达的根系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并能从土壤深层吸取钙素,分解磷酸盐,遗留在耕作层中,经腐解形成有机胶体,可使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瘤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2~4龄的苜蓿草地,每亩根量鲜重可达1335~2670千克,每亩根茬中约含氮15千克,全磷2.3千克,全钾6千克。每亩每年可从空气中固定氮素18千克,相当于55千克硝酸铵。苜蓿茬地可使后作三年不施肥而稳产高产。增产幅度通常为30%~50%,高者可达1倍以上。农谚说:“一亩苜蓿三亩田,连种三年劲不散”。

保持水土

紫花苜蓿枝叶繁茂,对地面覆盖度大,二龄苜蓿返青后生长40天,覆盖度可达95%。又是多年生深根型,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透水性,拦阻径流,防止冲刷,保持坡面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据测定:在坡地上,种植普通农作物与紫花苜蓿相比,每年每亩流失水量大16倍,土量流失大9倍

蜜源植物

蜜源植物。紫花苜蓿是异花受粉植物,常靠外部机械力量和昆虫采蜜弹开紧包的龙骨瓣而受粉,花期长达40~60天,花期进行田间放蜂,可使蜂蜜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提高苜蓿种子产量。

6主要利用编辑

利用技术

1.

青刈利用以在株高30~40厘米时开始为宜

2.

收种适宜期是植株上1/2~2/3

3.

紫花苜蓿在利用中应根据需要和播种面积

4.

收草和收种的利用年限

5.

紫花苜蓿用于放牧利用属家畜最适宜。

6.

紫花苜蓿用于调制干草

青饲技术

青饲是饲喂畜禽最为普通的一种方法,但应注意苜蓿的最佳收割时间,不同生长阶段影响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紫花苜蓿的营养成分与收获时期关系很大,苜蓿在生长阶段含水量较高,但随着生长阶段的延长,干物质含量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粗纤维则显着增加,纤维的木质化加重。收割过晚,收获最大的,茎的总量增加,叶茎比变小,营养成分明显改变,饲用价值下降。由于苜蓿含水量大,猪禽青饲时应注意补充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反刍家畜多食后易产生膨胀病,一般与禾木科牧草搭配使用。

干草制备

苜蓿草质优良,为各种畜禽所喜食,苜蓿于草喂畜禽可以替代部分粮食,据美国研究,按能量计算其替代率为1.6:1,即1.6kg苜蓿干草相当于1kg粮食的能量。苜蓿富含蛋白质,如按能量和蛋白质综合效能,苜蓿的代粮率可达1.2:1。调制干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等。自然干燥法制得的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和晾晒时间关系很大,其中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的含量和消化率随晾晒天数的增加而减少,粗纤维含量随晾晒天数延长而增加。米脂(1994)对苜蓿干物质化率与其化学成分关系的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提高苜蓿消化利用率的关键是控制苜蓿纤维木质化程度和减少粗蛋白质损失。由此看来适时收割和减少运输和干燥过程的叶片损失非常重要,因为苜蓿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占整体株的80%以上。

在国际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采用人工快速干燥方法,到20世纪60年代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人工干燥主要有3种形式。

1、常温通风干燥-利用高速风力,将半干苜蓿所含水分迅速风干;

2、低温烘干法---采用50℃-70℃或120℃-150℃温度将苜蓿水分烘干;

3、高温快速干燥法--利用高温气流(可达1100℃)将苜蓿在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内,使水分含量降到10%-12%,利用高温干燥后,主要是制取高质量的草粉、草块或颗粒饲料,作为畜禽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料,便于运输、保存和饲料工业上的应用。国际上优质苜蓿草产品缺口很大,我国主要出口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苜蓿粉是畜禽良好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补充饲料。可供给胡萝卜素、维生素K、B2和其它B族维生素、黄色素以及优良的蛋白质等。人工干草粉维生素D很少,应注意D3的补充。由于家禽消化纤维能力差,应选用优质1级草粉。苜蓿粉在蛋鸡日粮中添加量,6周前1%-2.5%,7周至产蛋期2.5%-5%;肉种鸡控制体重视情况可添加2.5%-7%苜蓿粉;肉仔鸡应控制在1.5%-2.0%;蛋鸭和肉鸭苜蓿粉用量与蛋鸡和肉鸡相似,但可略高些;火鸡日粮苜蓿粉用量与蛋鸡和肉鸡相似,但可略高些;火鸡日粮苜蓿粉用量较大,5%以上,最高可达25%仔猪日粮一般不用苜蓿粉,生长育肥猪可占日粮5%-15%,母猪可占日粮10%以上;兔饲料中苜蓿粉配比可高达40%-70%;牛、羊日粮苜蓿粉与尿素结合使用,可相互协同作用,利用效果显着,苜蓿粉的含量为50%-80%。

青贮利用

苜蓿青贮或半干青贮,养分损失小,具有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能长期保存,畜牧业发达国家大都以干草为重点的调制方式向青贮利用方式转变。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青贮方式。

3.1半干青贮

国外普通采用青贮塔进行半干青贮保存苜蓿,青贮塔造价较高,我国一般采用青贮窑贮存苜蓿,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关键首先使苜蓿迅速风干使含水量降到40%-50%再进行青贮。这种青贮料兼有干草和青贮的优点。

3.2加甲酸青贮

这是国外推广的一种方法。方法是每吨青贮原料加85%-90%甲酸2.8kg-3kg,分层喷晒。甲酸在青贮和瘤胃消化过程中,能分解成对家畜无毒的CO2和CH4,并且甲酸本身也可被家畜吸收利用,用这种青贮料饲喂乳用犊牛,平均日增重达0.757kg-0.817kg,比普通青贮料增重提高近1倍。

3.3拉伸膜青贮技术

这是国外采用的一种新方法,全部机械化作业。操作程序为:割草--打捆--出草捆--缠绕拉伸膜。其优点主要是不受天气变化影响,保存时间长,一般可存放3年-5年,使用方便。

叶蛋白利用

紫花苜蓿叶蛋白(ALP)是将适时收割的苜蓿粉碎,压榨、凝固、析出和干燥而形成的蛋白质浓缩物。一般粗蛋白50%-60%,粗纤维0.5%-2%,消化能12.5MJ/kg-13.5MJ/kg,代谢能为12.4MJ/kg-12.9MJ/kg,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大规模的饲料用叶蛋生产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较多,美国饲料中已按一定比例加入ALP出售;生产上ALP的提取率为苜蓿田间产量的0.89%左右。我国蛋白质资源严重缺乏,而叶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可与豆粕和鱼粉相媲美,用替代猪、禽饲料中部分鱼粉和豆粕潜力巨大。ALP可替代蛋鸡50%-70%鱼粉或肉骨粉,蛋白质的消化率均有所提高。用ALP替代肉仔鸡日粮中25%-50%的鱼粉或肉骨粉对肉仔鸡增重影响不大。当用此替代雏鸡日粮中50%-75%的鱼粉或肉骨粉时,其成活率可提高3.4%-4.2%.ALP可替代40日龄-60日龄猪日粮中50%的动物蛋白和1/3的豆粕,可替代61日龄-105日龄生长猪80%动物蛋白,对猪生长无影响。

7植物影响编辑

对家禽产品质量的影响

蛋黄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饲料中叶黄素的含量,如每千克饲料中含有60mg叶黄素,就会产蛋黄颜色较深的蛋,苜蓿草粉中叶黄素含量丰富,每千克草粉中约含有240mg叶黄素,是黄玉米的10倍以上(22mg/kg),黄玉德曾报道在蛋鸡日粮中添加5%的苜蓿

由于饲料中粗蛋白水平不同会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紫花苜蓿产品属于高蛋白,低消化能(粗纤维含量高)饲料,所以适当比例添加到生长育肥猪日粮中,会增加胴体瘦肉率,肉质鲜嫩,但对猪生产性能无影响。Bohman等(1953)的试验表明,用苜蓿饲喂的猪一致偏瘦,屠宰率较低。用高水平苜蓿饲喂的猪后腿、腰部和肩部肉较多,而腹部和背部脂肪都较少。Stahly和Cromwell(1986),在日粮中添加10%脱水苜蓿草粉于10℃

紫花苜蓿综合开发利用流程图

环境下饲养,结果猪的背膘厚度减少3%。美国许多州的试验(1953-1955)表明生长肥育猪的日粮内用5%-15%的优质苜蓿草粉可使生长猪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

对牛奶品质和牛肉质量的影响

苜蓿对养牛业来说是优质牧草,即可以改善乳脂率,还可以使牛乳中维生素含量增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姜之杰等(1982)利用苜蓿干草和半干青贮饲喂乳牛,产乳量明显提高,并使乳脂率由3.43%提高到3.52%。Kirkpatrich等(1984)证明,苜蓿可以替代乳牛部分精料,并能提高乳脂率,而不影响乳产量。Shaver(1986)、Joanovic(1987)、Conlenbrander(1991)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论点。在肉牛日粮中应适当使用苜蓿产品,为了防止牛肉颜色变黄,在日本肉牛肥育饲料里不大量使用苜蓿粉。

前景展望

种植紫花苜蓿不仅可以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收入,还可以做到种地养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优化种植结构。并且随着科学的发展,用苜蓿开发生产功能性食品前景看好,市场潜力巨大。

紫花苜蓿综合开发利用

紫花苜蓿综合开发利用,可以得到饲料级粗蛋白、食品级精蛋白、叶绿素盐、叶黄素、皂甙、草粒、草饼、草粉等,做到有效成分百分百回收利用,并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

需要更多天然提取物和天然色素相关资料欢迎光临天然色素应用技术论坛。

8品种介绍编辑

适合辽宁种植的国产苜蓿品种主要有敖汉苜蓿、公农1号、中苜1号、润布勒、新疆大叶等。辽宁省的主栽国产品种为敖汉苜蓿、润布勒和工农1号等。进口品种有CW200、费纳尔、阿尔冈金、金皇后等。

引进品种主要考虑温度、降雨量和土壤等三方面因素。品种抗寒性即越冬能力的主要指标用休眠级数来表示,级数越小,抗寒性越强,级数越大,抗寒性越低。辽宁省地处北方省份,冬季气温较低,可达零下30℃左右,适宜引进3级以下的品种,如皇后(2级)、CW200(2级)、三得利(适宜区域广泛)、WL252(2级)、WL323(3级)、阿尔冈金(2级)、费纳尔(2级)、金皇后(2-3级)、巨人(2级)、北极星(2-3级)、农宝(2-3级)、亮苜二号(2-3级)等品种。大连、丹东地区可以引进3级品种,如CW300、WL323、(3级)、北极星(2-3级)、农宝(2-3级)、亮苜二号(2-3级)等品种,在引入3级以上品种时一定要慎重,先少量试种,成功后再大面积种植。辽西、辽西北、辽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建议选用抗旱性较强品种,如敖汉、润布勒、中苜1号、阿尔冈金、费纳尔、巨人、CW200、WL232、WL252、巨人等品种。辽宁省沿海地区盐碱地较多,要选用耐盐性强的品种,如中苜1号、金皇后、两用苜蓿、亮苜二号等。在南方适宜种植秋眠级高,抗病虫害,能耐受高温水涝的冬季活跃型品种:赛迪7(7级)、赛迪10(10级)、游客(8级)、三得利(6级)。

已引进400余种的牧草种质资源12000余份[4],其中8000余份已入国家长期库和农业部牧草资源中心库,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牧草遗传基因资源;为全国相关单位提供3000余份种质材料,共选育出省级审定牧草品种2个,新品系4个(其中2个已进入全国牧草品种区试)

三得利

该品种与2002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登记为引进品种,品种登记号为247.

产量与品质:三得利紫花苜蓿不仅产量高(亩产干草1500公斤以上),适用区域广泛,可适应华北大部分地区及西北、华中部分地区、西南地区种植、而且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18%-22%)和消化率(70%以上),茎干柔软,适口性极佳,是调制苜蓿干草的理想品种。

土壤与耕作:播种三得利的田地,在前茬收割后要及时耕地消灭杂草,秋后耙磨镇压,保墒蓄水。灌区秋耕后,进行灌水,开春播前耙磨镇压,达到表土疏松,土壤细碎,地面平整。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耕地时施入有机肥1000-2---公交/亩、过磷酸钙50-100公斤/亩做底肥。

播种时间:依据各地情况和春播、夏播和秋播。春播宜早,秋播水热同步,出苗整齐,杂草少。寒冷地区可开沟春播,越冬前耙平,覆土以利越冬。南方春播不迟于3月下旬,秋播不迟于10月下旬。

播种方式与播种量:播种前用根瘤菌,随拌随播。单播时,播种量为1-1.5公斤/亩,播种深度1-2厘米,行距可控制在20厘米左右。

田间管理:三得利苗期生长较为缓慢,易受杂草危害,要除草1-2次。旱作区每次刈割后要及时松土、施追肥;灌区结合施肥进行浇水,促进再生,施肥以复合肥为主,不可施氮肥或少施。

关于草饼饲料养牛,紫花苜蓿什么时候开花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