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养殖户养牛技术论文(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

有关养殖户养牛技术论文(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有关养殖户养牛技术论文的一些知识点,和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畜牧业经济管理论文

畜牧业经济管理论文

建设一项畜牧业经济管理是促进我国经济的必要条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畜牧业经济管理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畜牧业经济管理论文篇一

发展畜牧业经济战略思考

摘要】发展畜牧业经济,要根据资源、人才、技术、资金等诸多经济条件,并考虑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在新形势下寻求发展的优劣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的、可行的以及可接受的我国畜牧业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畜牧业所面临的必然选择。认为,应该走农牧结合的路子,逐步建立起一个有畜牧和农业的良性循环的结构模式。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经济战略

要发展畜牧业经济,其战略重点应放在哪里?根据资源、人才、技术、资金等诸多经济条件,并考虑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危机。一方面,原有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一些顽症依然在,困扰着畜牧业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对畜牧业尽快与国际接轨提出了最迫切的要求。正视现实、认清形势、充分了解我国畜牧业在新形势下寻求发展的优劣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的、可行的以及可接受的我国畜牧业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畜牧业所面临的必然选择。新形势要求我国畜牧业发展要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进行市场竞争,尽快提高总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我认为,应该走农牧结合的路子,逐步建立起一个有畜牧和农业的良性循环的结构模式。而要建立这种模式,非以农区作为突破口不可,即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性动物。

1秸秆过腹转化

把畜牧业作为发展经济、富民强家,对畜牧业的高度重视是我国畜牧业得以健康发展的一项兴国战略来抓,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稳步发展,并从容应对入世挑战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庞大的消费群体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消费空间,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畜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形成了广阔的市场,农业经济中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已发展成一个畜牧业大国,更是畜牧业消费大国。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肉食品需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世界的肉类消费品的不断需求提供发展基础。以廉价的农副产物(玉米秸)转化为动物性蛋白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膳食需要是必经之路。秸秆过腹转化还可以转变人畜争粮的现状,减少粮食的消耗。

2加工销售

通过食草牛羊的养殖、深度加工出售。这是一项潜力大、见效快、有前途、划得来的开发项目。我们要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不断增强商品意识和竞争意识,努力把养殖牛羊业搞上去,树立品牌、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到利益最大化。

3以农区作为突破口

不仅是玉米秸秆资源丰富,而且科技人才数量大。农区的交通便利,经济十分活跃,对产品流通十分有利。

发展秸秆养牛羊业,不仅是个发展顺序问题,而且是畜牧业创汇问题。总之,发展外向型畜牧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是发展秸秆畜牧业经济的战略构想。需要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各级地方政府要把发展规模养殖作为加快畜牧养殖生产方式转变的突破口来抓,研究发展措施,制定实施规划和具体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农业、畜牧、财政、土地、交通、电力等部门要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发展规模养殖创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

4规模养殖

多年来我国畜牧业得到了不断发展,这种经济表现形式又客观反应了我国畜牧业发展形成的规模小、形式单一、饲养管理粗放、效益低,这就要求畜牧业发展成为产业化、集约化,破解依赖行政或行业的特点,严重制约了加入WTO的重重阻力。为了推进畜牧生态健康养殖进程,并通过向广大养殖户积极宣传各级政府颁布的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养殖户和相关企业老板投资创办生态健康畜禽规模养殖的积极性,积极创办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给农民树立样板。便于履行服务和相关监管监测职能工作,如帮助制定合理而科学的畜禽免疫程序,认真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和场地圈舍等消毒设施的规范完善,农业投入品的安全监测和对周边环境有否污染情况监管等,指导农户建立健全生态健康养殖档案等服务工作,在认真做好配套服务工作的同时,还方便惠农扶持政策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宣传。

5养殖牛羊的经济效益

以养殖1头母牛为例,一年可产一头犊牛,犊牛经过一年的饲养出售,即可获利250kg×24元/kg=6000元,母牛饲养一年需要一晌地的玉米秸秆400元,精饲料200kg×2.5元/kg=500元,即投入900元;犊牛饲养一年的费用与母牛相当,也在900元左右;则饲养一头母牛一年获利在4000元左右。如果再将犊牛育肥半年,则可再获利600元。

养一只母羊,一年可产仔成活3只,每只羔羊断奶即可卖550元,3只羔羊出售1650元,饲养一只成年母羊的成本是秸秆750kg×0.2元/kg=150元,精料100kg×2.5元/kg=250元,总支出为400元。年收入为1250元,效益十分可观。

从畜牧业发展形势看,食草牛羊的养殖数量逐年增加,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密不可分,膳食需求量大。牛羊皮张制品需求量也十分巨大。

由此看来,牛羊肉加工、皮张加工、都是促进养殖牛羊业发展的有效技术手段和进行产品流通的宽阔领域。必须搞系列开发,向集约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6搞好服务

做好牛羊饲养管理、繁殖改良、防疫灭病等服务工作,提高个体牛羊的产品产量与产值。为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产品营销、技术咨询、人力培训等方面的服务,解决养殖户科学饲养水平不高、养殖信息不灵、畜禽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在技术推广中,探索既加快出栏又增加效益、降低成本的新途径。特别是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把良种、良料、良舍、良法有机的结合,发挥整体功能的作用。在秸秆加工制作,冷配改良等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做好服务,应该是一项脱贫致富、发展产业广阔的大项目。

秸秆养畜业的发展直接为畜牧业产业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强大的基础,使我国畜牧业在农业的发展上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也使得我国畜牧业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做出应有的贡献。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畜牧业经济管理论文

微观经济学的论文怎么写

微观经济学的论文怎么写

1,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研究

(以江苏地区为例)一、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界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就出现了合作化的态势,且随着时代的推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变化。这个变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家庭承包制五个阶段。从农业互助组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到了高级农业合作社,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业合作组织,而有了“国家的集体所有制”的成分,人民公社则是典型的“国家的集体所有制”,不适宜用源自西方的“合作经济理论”来加以分析。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农村出现的各种新型的农业合作经济形式,据农业部的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至2003年总数已达140万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运行基本规范的有14万个,基本覆盖了农村生产的方方面面。2003年12月十届人大常委会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列入了立法规范。随着相关法律的出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将在更加规范的框架内蓬勃发展。

目前,学界和政府部门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最广义的理解,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二是较广义的理解,包括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三是狭义理解,仅指各种类型的专业农业合作社,并且把农业合作社界定为“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起来,维护和发展成员利益、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

本文取大多数学者认同的看法,将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界定为世纪之交的中国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依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目前的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即各种农业合作社,一般是由从事某一相同专业生产的农户为了实现产前产后的合作,通过入会交纳会费,实行信息共享、设施共用、协调行为以保护会员共同利益的经济组织。一类是股份合作经济,这类合作经济兼有资金入股和劳动合作的性质,在分配上实行了按股分红和按交易额返还相结合。

当然,也有学者研究指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不是与合作社并列的合作经济组织,而是农业合作社的一种具体形式,类似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新一代合作社”。这种看法与本文的研究并不矛盾,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和农业合作社都属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根据上述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符合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条件,因为我国集体经济组织没有遵循自愿原则,不承认个人产权。农民协会也不能笼统的归入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因为有的农业行业协会是非营利组织,并不直接从事经营,参与市场竞争,只单纯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实行行业自我管理。但对于对内提供非盈利服务,对外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结构比较严密的农业行业协会,其性质接近于农业合作社,应将其归入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范畴。

二、江苏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

江苏是全国农村经济发展最好的省份之一,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江苏发展的势头非常迅速。据省农林厅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4月,江苏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010个,成员186万人,带动农户284万户。而2004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拥有固定资产净值23.6亿元,所有者权益37.4亿元,当年销售额208.6亿元,盈余30.3亿元,返还二次分利和股金分红共7.4亿元,平均每个社(会)员得227.2元。全省年经营额超过亿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539个,拥有注册商标897个。

苏南由于经济较为发达,各项农村事业的发展也比其他地区超前。如在常熟农村,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土地股份合作制为代表的股份合作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较快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有新港李袁、董浜永安的农业土地股份合作社,梅李梅北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虞山镇尚湖特种水产股份经济合作社,大义、何市、沙家浜奶牛专业合作社、古里南渝水产、任阳卫丰银杏、王庄邓村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等。全市现有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186个,人社农户3.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5.2%;实现总收入2.83亿元,入社农户户均8086元,其中以农民为主体、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项目发展起来的专业合作组织85个,入社农户2524户。2005年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经营总收入1.15亿元,纯收入3164万元,按股分配和按销售进行二次分配额达1214.5万元,加上社会直接经营净收入,入社农户户均收益8774元。苏州市吴中区全区累计组建和正在筹建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已达110家,入股(社)农户1006户,农民169397人,占全区农民的46%,其主要类型除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外,各种股份合作经济形式是其亮点,主要有土地股份合作社,全区有2家,入股农民26414人;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39家;物业股份合作社29家,吸纳农民入股资金18144万元;休闲观光农业股份合作社2家,入股农民2877人。

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对于提高江苏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延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业家庭经营与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生物性、地域的分散性以及生产规模的不均匀性,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制度在我国将长期存在。但随着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暴露出其与市场对接的缺陷。个体农民必须同时面对买方和卖方两大市场,因为他们个体的力量相对较小,对整个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而在一般的产销结合的“公司+农户”的形式中,由于农民的家庭分散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只能获得公司所定立的收购价,市场盈余无法享受,而市场的风险却常由农民来承担,因此,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能够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开展专业化合作,使单个农民联结成有力的群体,获得协作的生产力,形成足以抗击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竞争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能够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保护农民的市场利益。例如,南京市六合区马集镇农民以生产和销售水芹为生,但是常常遭遇菜贩子压菜价,好菜卖不出好价钱,2005年7月,该镇成立了大圣水芹合作社,经过一年的运作,合作社销售额达到160万元,实现净利润6.91万元,除去提留的公益金、公积金和向社员收购水芹的二次返利,按股分红近5万元。社员中通过向合作社销售水芹以及合作社的分红,年纯收入最高的达到7、8万元。

2.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落实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良好载体。长期以来,分散的农业生产使得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较为困难,农民的技术支持主要靠自学和邻里亲朋间的传播。农民依托经济组织进入市场,通过横向一体化的规模经济和纵向一体化的加工增值,有利于现代科学技术和大规模农业机械的应用和推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业科学技术广泛进入农民家庭的重要载体。

现代市场对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安全提出了高要求,农业从业人员科技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和生产技术能手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的培训,对生产活动加强指导,制定和实施农业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创建产品优势品牌。同时,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制定同业技术标准,在统一标准下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现标准化生产。例如,常州市芙蓉镇有养奶牛的传统,最初,奶牛是由农户在自家房前屋后散养的,牛奶质量有好有坏,总的质量不高,因此出售时常被乳业公司限量、降价,造成损失。2005年,奶牛合作社通过筹资建成被称之为“奶牛公寓”的标准牛舍,社员饲养的奶牛全部住进公寓,社员根据技术人员的指导,按标准化生产规程进行饲养管理,喂按科学饲养要求统一配制的饲料,统一打防疫针,按时喂料,按时挤奶,集中处理养殖污染。社员将牛奶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给光明乳业集团。这样既提高了奶汁质量,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据该合作社计算成本,按标准化程序生产,奶牛饲养成本降低20%,奶价提高15%,社员收益增加45%左右。

3.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积极保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利益的公正代表,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组织形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可以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与大企业对接,又可以自办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民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外部市场交易关系,而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为了共同利益形成的合作与联合的关系。农民成员通过合作组织不仅能够稳定地实现农业生产的价值,还可以获得股利和按交易额进行的二次返利。加之合作组织与其它公司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投资参股进行对接,使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民成员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民通过组织起来,实行专业合作,一方面扩大了专项生产规模,极大地挖掘了农民的生产潜力,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收购把同类产品集中起来,统一进入市场,延长了农产品的产业链,创造了产品附加值,更有利于将优良产品申请商标注册,培育产品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利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据不完全统计,在列入江苏省级示范考核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社员,比非社员一年可多增收近100元。

4.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沟通政府与农户的重要桥梁。由于我国农业的广泛分散性,使政府的调控政策难以面对千家万户的个体农户,而合作经济组织正好可以充当政府在实施各项农业政策时通向农民的桥梁,政府的宏观调控信号可以通过合作组织实现更有效的传递与推行。一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表,提高了农民的话语权,可以积极开展与政府机构的对话,反映广大农民的意见和要求,从而为政府开展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依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党的农业政策有效地传递到千家万户,从而提高政府调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效性。

(二)组织模式及绩效分析

从组织形式看,目前规范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会员制的农业合作社,指通过农户人会,交纳会费而共享信息、共同利用设施,协调会员行为,保护会员共同利益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会员交纳的会费,运用会费采购设施、提供良种以及农业技术服务。例如句容县“春城”葡萄合作社,入社的农户由社里统一供苗、统一施肥、统一防病、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合作社目前主要品种为日本巨峰系列,亩产在800—1000公斤,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者超过国际标准。目前产品已远销香港、深圳、上海、苏州、南京等地区和大中城市,每公斤售价10—14元,比普通品种葡萄售价高一倍以上。这类合作社一般建立在当地存在有特色的农作物或经济作物生产基础上,主要功能是承担一家一户做不了的事情。但通常受到地域性的限制,规模较小,且资金来源单一,发展有限。

另一种是农业股份合作经济或农业股份合作社。它是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吸收整合了股份制的一些优点,以自然人或法人的资金、实物、技术等形式入股,联合经营,提取公共积累,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兼有合作制和股份制的双重特征,但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制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股份制。它与股份制企业至少有三个重要差别:一是在合作方式上,既是资金的联合,又是劳动的联合;二是在股份配置上,是劳股结合制,不允许少数人控股;三是在分配方式上,既实行按劳分配,又实行按股分红。例如苏州市吴中区的休闲观光农业股份合作社,主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将果农的土地、果树折价入股,组建休闲观光农业股份合作社,或者在茶叶合作的基础上,吸收社会资本,推出餐饮、住宿、垂钓等品茶、赏茶项目,成立休闲农业股份合作社。截至2005年底,该区共成立两家此类农业股份合作社,入社农民达到2877人。农业股份合作社与普通股份制企业比较-接近,因而能建立起类似于企业的治理结构,并且能解决资金不足对组织规模的限制。但由于它们毕竟不是规范的企业,普通股东难以有真正的话语权,投票权往往流于形式。有的规定股权不能转让、买卖、抵押、甚至不能继承,因而是一种残缺的产权。

从发起动因来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以下四种:

1.“大户”发起型。这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主要集中在一些商品性较强的经济作物领域,如水果、蔬菜、水产养殖等。通常是由生产大户和技术能手等骨干发起成立,目的是将当地从事同一作物生产的农户联系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这类合作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存在着明确的组织核心——生产大户。在寻求交易时,生产大户从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会尽可能地签订有利于保护生产者合法权益的贸易合同,其他相对规模较小的农户也会在交易中受益。这类组织符合我国农村分散居住和家庭亲缘观念的特点,内部管理和监督依赖于“地缘性”和“亲缘性”,是目前存在数量较多的组织形式。但是这类农民自发的经济合作组织由于没有政府的直接支持,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上都受到一定影响。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如农业、工商、税务等对组织的多头管理很不利于其发展。此外,其运作基本依赖与掌控在生产大户手中,对生产大户的要求很高,制度也不够完善。

2.“龙头企业”牵引型。这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的功能就是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农户之间架设桥梁,一般采用“公司+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其特点是“龙头”伸向国内外市场,“龙尾”摆向千万家农户,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把生产、收购、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形成紧密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这种合作经济形式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能充分实现专业化分工的好处,是目前实现农业产业化采用较多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但龙头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之间存在着对接障碍,主要表现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和诚信缺失。“龙头”通常是加工、流通企业,其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基本上还是原料买卖关系,合作经济组织不能分享生产环节以外的利润,双方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矛盾状态。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三者是合作关系,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管是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户都有可能发生诚信危机,出现“违约”问题。

3.部门扶持型。这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主要是在农委、供销社、科协等经济技术服务部门的推动下形成的,主要分布在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领域,如药材、特色水果、特种养殖等。这类组织的优势是在技术人才、设备、场地、管理等方面能得到职能部门的直接扶持。缺陷是往往存在着生产大户和职能部门两个“核心”,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这类经济合作组织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4.政府推动型。这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常是村委会、乡镇政府为了充分发挥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增长农民收入而出面联合企业、科研单位和农户而形成的。显而易见,政府的推动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官民”结合的产物,与政府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合作经济组织是执行政府农业经济政策和乡村管理的中介和桥梁。这类组织在政治和经济地位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行政色彩较为浓厚,政府部门的经济职能被强化,容易忽略合作经济发展的规律,一旦政府的政策改变,合作组织就会陷入困境。另外,不排除存在地方政府为了突显政绩,违背农民的意愿,强行“拉郎配”组成合作经济组织的情况。

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

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

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

从一个门外汉到名副其实的畜牧专家,他用27年时间实践着科技致富、带领家乡人创业奔小康的人生理想.以下是我J.L分享的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更多热点创业项目参考欢迎访问(www.oh100.com/chuangye)。

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篇一:

养牛效益好,每年六七万元收入呢,如果资金充裕的话,今后打算再扩大规模。”看着圈舍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肃州区西峰乡农民李万林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近年来,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地处城郊的肃州区西峰乡利用戈壁荒滩兴建养殖小区,让更多失地农民通过发展养殖业开辟出了增收致富的新天地。李万林是肃州区西峰乡最早的失地农民之一,当大部分农户进城买房当城里人的时候,李万林却把所有补偿款拿出来在该乡张良沟村的荒滩上建起了养殖场,调进了20多头肉牛开始搞起养殖,念起了“牛经”。没有技术,就四处请教,没有市场,就多方联系。养殖场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现在存栏有45头,再过几天,这20多头就可以出栏了,行情好的话每头牛能卖一万元。”指着一排正在抢食的肉牛,李万林乐滋滋地说。

据李万林介绍,他养殖场的肉牛饲养量已经达到了300多头,每年纯收入都在7万多元。今年春节后他又以每头5000元的价格调进了40多头肉牛。如今,李万林凭着踏实苦干的劲头,把“牛经”念的是牛气冲天,在戈壁滩上实现了增收梦想。不仅修起了小康房,前段时间,还淘汰用了四五年的农用汽车,买了小轿车,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充实而富足。

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篇二:

他成功实验了甘肃省西杂改良牛养殖、玉米青干草调制,创新了青贮技术,承担了国家的.、甘肃的“肉牛杂交组合筛选”、“母牛带犊营养供给技术”等23项重点任务和前瞻性任务的试验与示范,引进德国“弗莱维赫”、美国黑“安格斯”、日本“和牛”新品种,对“张掖肉牛”进行了“二元”和“三元”杂交,同时开展“张掖肉牛”新类群“母牛核心群”选育,为张掖肉牛类群的选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就是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站长朱跃明。他创办的养殖场,占地面积6500亩,建成标准化双列式牛舍22栋、饲草青贮氨化池9座、库房及饲料加工车间1900平方米,存栏肉牛8000头,出栏15000头,是全市最大的肉牛良种选育与标准化养殖示范性企业。从一个门外汉到名副其实的畜牧专家,他用27年时间实践着科技致富、带领家乡人创业奔小康的人生理想。

今年53岁的朱跃明,原本是长安乡经委一名招聘干部。平淡的生活让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1988年,25岁的朱跃明放弃了工作,走上了创业路。经过几年的打工积累,1997年,朱跃明开始在自己后院里开始养羊,从最初的几十只到几百只,渐渐有了规模。2002年,他发现石岗墩荒滩面积广袤适合搞养殖,为了扩大规模,朱跃明开始开发荒滩1100亩并注册成立了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筹资建羊舍、青贮氨化窖,养殖肉羊2200多只,并于2004年被列入农业部扶持的农业科技养殖示范场。

好景不长,2006年,受市场影响,肉羊养殖下滑,一年下来,几乎赔进了之前所有的资金积累。“之前一起来开垦荒滩搞养殖的同行都跑了,就剩下我一家了,如果放弃,我这辈子就算玩完了,只能咬牙往前走”。朱跃明回忆说。就在生死一线的时刻,朱跃明原本在银行上班的两个弟弟放弃了工作加入了公司的团队。有了家人的支持和弟弟买断工龄的资金的注入,公司发展有了新的希望。

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之前失败的教训,朱跃明总结出肉牛养殖投资大但是受市场的波动相对较小,并且有自己的草场会降低养殖成本,于是公司决定开始养殖肉牛并大面积开垦荒地种植草畜。2007年,朱跃明带着自己的团队一边扩大养殖规模,一边建设草畜基地。他创办的万禾草畜产业有限公司万头肉牛养殖场项目建设速度快,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同时,养殖场标准化程度高,规划布局合理,硬件设施设备齐全,被确定为全市肉牛发展的龙头企业,同时也为肉牛产业的试验研究提供了试验平台。经过两年的打拼发展,公司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2008年,被农业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朱跃明被聘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站长。为了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朱跃明更是带领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2014年3月15—17日,岗位专家阎萍团队与张掖综合试验站朱跃明团队在张掖综合试验站联合开展肉牛背膘测定试验。试验前,朱跃明站长详细介绍了试验站肉牛的生产模式,重点包括母牛带犊生产、肉牛育肥、犊牛培育等。随后,岗站联合选择了51头17~18月龄西杂肉牛,进行背膘测定试验。在测定体重的基础上,利用兽用B超测定了51头西杂牛的背膘厚度及眼肌面积,结合3项指标计算了肉牛脂肪含量,分析了西杂牛大理石纹,初步评估了西杂牛在甘肃省河西地区的产肉性能。张掖综合试验站通过试验示范,初步建立了张掖肉牛生产模式,肉牛育肥效益显著。

事业有成的朱跃明并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在几十年的打拼中,朱跃明发现,国内和国外肉牛养殖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肉牛的品种,而在于草场。“我们完全可以从国外进优良的品种,但是像美国、澳大利亚那种广袤的草场我们没法比,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草场,所以肉牛养殖成本一直很高,导致国内牛肉价格一直高于国外,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只能从草场种植上下功夫。”为了提高饲草产量,朱跃明更是费劲心血,试种各种品种的玉米,2014年,经过几年的试种比对,发现新疆产的新饲12号每亩能产10.8吨饲草,比以前的每亩4吨提高了2倍多。“以前是一亩地养活一头牛,现在我们是一亩地养活两头牛,降低喂养成本三分之二。”近年来,朱跃明与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9位岗位专家进行任务对接,承担了“肉牛杂交组合筛选”、“母牛带犊营养供给技术”等23项重点任务和前瞻性任务的试验与示范,引进德国“弗莱维赫”、美国黑“安格斯”、日本“和牛”新品种,对“张掖肉牛”进行了“二元”和“三元”杂交,同时开展“张掖肉牛”新类群“母牛核心群”选育,朱跃明的《张掖市肉用母牛乏情不育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河西农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等一批有份量的论文在《中国牛业科学》等杂志发表,为张掖肉牛类群的选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年的养殖打拼,朱跃明发现,自己不懂养殖技术,在关键时刻很被动,“我们经常会为一些养殖小技术和遇到的困难去四处找畜牧专家来解决,既浪费时间和精力也很不方便”。于是他就自己去学习,学习各种养殖技术、疫情控制等畜牧方面的知识,几十年下来,不知不觉自己已经成了畜牧专家了,现在,朱跃民每天都坚持学习2小时,学习最新的畜牧知识和动态,为公司和更多的养殖户服务。在养殖中朱跃明发现,每年秋天,在做青贮的时候,氨化窖里面有渗透出很多的水,不仅将一些饲草的营养流失,还加大了喂养难度。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朱跃明跑遍了周边各大养殖场并和国内畜牧专家沟通交流,他设想添加一种可以融水并且牛能吃的植物行不行,想到就行动,2013年,朱跃明大胆将麦草粉碎添加到青贮料里面,实验发现,麦草不仅能吸掉水分,还含有动物需要的蛋白质。2014年,朱跃明有实验将玉米芯粉碎加入青料里面,结果发现,效果比之前的麦草还要好,不仅能吸水而且营养价值更高。攻克了这一难题,全国有名的前进奶牛养殖场和周围养牛大户都纷纷学习和推广,朱跃明的肉牛养殖路越走越宽越平坦。他告诉记者,目前这一技术正在申请专利。

如今的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不仅是一家肉牛养殖企业,更是一家科研培训单位,2008年至今,公司共培训带动当地养殖户10000人次,是养殖界响当当的“牛老大”。“我们的培训不是学院派的讲座培训,我们会在养殖现场为广大养殖户解决现实的问题,让大家能学到真正的养殖技术。”朱跃明很忙,但对于周边地区一些养殖大户的请教从来都不怠慢,牛的成本很高,出现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损失很大,尤其对于那些规模小的养殖户,更是晴天霹雳,所以我不能怠慢。朱跃明说,去年春天,周边一家养殖户的24头牛突然死亡,凌晨5点,我还在睡梦中,一阵电话惊醒,原来是一个养殖户的24头死了,接到电话,我没有犹豫,直接给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汇报并请来专家赶赴现场提取病样化验检查,结果出来后及时对其他牛进行了防疫才幸免的更大面积疫情的发生。

朱跃明说,现在的他不仅是在干事业,更是在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

畜牧业经济管理论文范文

畜牧业经济管理论文范文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加快发展,在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畜牧业经济管理是农业经济管理理论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畜牧业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畜牧业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篇1

浅谈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策略

【摘要】发展地区畜牧业的循环经济可提高粮食产量。减少污染、开辟新能源、增加农民收入。可参照禽-粪-饲料、畜-粪-渔-果、畜-沼-菜、草-畜-草等的循环模式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大力宣传、调整农牧业结构、秸秆过腹还田、先行示范、逐步推广、坚持外延扩张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等。促进欠发达地区畜牧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措施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过程,要求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畜牧业是农业的转化产业,上连种植业,下连运销加工业,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畜牧业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意义深远。

l.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1.1是提高粮食产量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食粮畜禽数量大增,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建设的日益扩大,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今后粮食的增产只能靠提高粮食单产来实现。现阶段,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大量的使用化肥,一是导致投入的边际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上升;二是土地板结,地力下降,致使粮食单产很难有大的提高。有效利用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不仅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土地有机物质含量,而且还可大幅度地提高粮食的产量,真正达到以农养畜,畜返哺农,促进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1.2有利于开辟新能源,缓解农村燃料紧缺

燃料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基本生活,影响到农村环境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户燃料以煤、柴、秸秆为主,成本高,污染大,一些地方因燃料缺乏而砍林木、挖树根、铲草皮,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畜禽的代谢物――粪尿,是较理想的沼气原料,沼气的热值较高,5000J/m3,相当于lkg原煤或0.7kg标准煤。据测算,每头牛的粪便每年可产沼气600m3,相当于500kg标准煤,如果合理应用,相当于每头牛直接增加经济效益300元以上【l】。利用畜禽类粪便生产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1.3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动物粪便不能有效利用给农村环境带来了较大污染。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对畜禽粪便进行再处理、再利用,可大大减少空气臭味和蚊蝇、病菌的滋生,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保障人畜健康;秸秆过腹还田、循环利用,可减少以往焚烧秸秆、随意丢弃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净化农田和大气环境;扩大人工种草、减少林木砍伐,可尽快恢复林草植被,保持水土,净化空气。

1.4可形成新的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据统计,目前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极低,70%的农作物秸秆被当作垃圾烧掉。农作物秸秆和粮食一样都是重要的农产品,是发展食草畜禽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加大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力度。发展秸秆饲料【2】。如果将农作物秸秆全部开发,全市可增加几十个加工厂,增加上千人就业,每亩农作物秸秆还可增加数百元的经济收入。

2.全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模式

在畜牧业的发展上,应转变方式,变可持续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把畜牧业和农业、加工业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畜多-肥多-粮多-畜多的良性循环。根据全省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我省畜牧业循环经济可走如下发展模式:

2.1禽-粪-饲料(有机肥料)循环

该循环就是将鸡粪作为饲料原料,鸡粪中含有大量的氮、磷、蛋白质等可利用有机物质,将鲜鸡粪晾干,再用鸡粪膨化机进行膨化即可。膨化出的鸡粪不仅无臭味,而且色泽淡黄,有炒香味,可替代粮食饲料喂养畜禽。用同样方法制成有机肥后,可完全替代化肥,而成本仅是尿素价格的一半。

2.2畜-粪-渔-果循环

该循环就是将畜禽粪便稍加处理(消毒)后,直接撒人鱼塘,捕鱼后,用鱼塘水浇灌果树,实现三赢【3】。此循环已被全国许多地区应用,效益十分显著,不仅降低了养鱼成本,而且减少了果树的施肥量,提高了果肉含糖量。

2.3畜-沼-菜循环

经测算,每头标准畜可年产600多立方沼气,产生的沼气可以解决农户照明和生活燃料需要。除了将沼气用于生活之需外,还可把富余沼气通人种植蔬菜的大棚里,用于冬天增温,还可把沼液、沼渣作为蔬菜使用的肥料,用此肥料所生产的蔬菜能达到绿色要求。

2.4草-畜-草循环

种草养畜是提高畜牧业效益和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认识到其效益。用牧草养奶牛,经济效益比种粮食高,并且能提高乳脂率,还能大幅度提高产奶量。

3.全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我们认为,现阶段我省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可采取如下措施:

3.1大力宣传,提高农民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意识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主战场在农村,只有让农民明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科学道理和综合效益。农民才能转变为自觉行动。因此,要通过大力宣传教育和技术的普及来提高广大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要积极引导科技人员进行畜牧业清洁生产和资源再利用开发研究,并在农村搞好模范试点,推广和普及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3.2调整农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资源开发为依托,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退耕种草和饲用玉米面积。基于目前约三分之一粮食用作饲料的现实和饲料粮需求持续增长的趋势,应按人畜分粮的要求,对现有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把饲料生产纳入种植计划,促进土地产出效益的最大化。改变过去种玉米以收籽实为主的传统,把青贮玉米、高蛋白玉米等专用玉米的种植作为调整玉米品种的主导方向.以解决冬季多汁饲料缺乏问题。

3.3推行秸秆过腹还田,提高秸秆的饲料利用率

目前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的途径主要有:秸秆直接还田、秸秆堆沤还田、秸秆气化作能源、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等【4】。上述方法,有的生产成本高,有的技术尚不成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秸秆利用问题。秸秆过腹还田,在我国目前是一项技术上最成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好的利用方式,具有秸秆利用量大、节约饲料用粮、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牧业良性循环等综合优势。

3.4先行示范,逐步推广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相关的技术如何配套、工作如何开展,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应尽快选择一批不同地域的代表性乡村,通过财政扶持,先行试验示范【5】。在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上,应以资源利用量大、覆盖面广、技术成熟、投资相对较小的秸秆过腹还田、新式沼气池推广等为主进行示范,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市推广。

3.5坚持外延扩张与内涵提高相结合

发展循环畜牧业,必须改变现有生产方式,由注重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式外延发展,转变为数质并举的集约型发展【6】。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把发展重点放在促进畜牧业规模成长和质量提高上及有效物质循环利用上,依靠科技进步,注重产业升级和功能开放,真正使可利用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母瑾,王林喜,邱清廉.重视解决“养牛致贫”现象[N].北方经济报,2005-Ol-12.

[2]滕有正,鸟海芝.草原循环经济与畜牧业产化经营[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28(1):25-28.

[3]林天锋.努力确立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2(5):97-101.

[4]林向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23(1):23-26.

[5]郝继明.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着力点[J].贵阳学院学报,2007,2(1):50-54.

[6]刘学敏.循环经济机制与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07,23(1):21-22.

畜牧业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篇2

试谈发展现代畜牧业管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就发展现代畜牧业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发展措施,以此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管理:经济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加快发展,在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畜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管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

(一)建设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现代畜牧业建设的进程和水平。畜禽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是现代化畜牧业的重要特征。现代畜牧业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以发展高效、生态、品牌畜牧业为目标,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建设现代畜牧业,要通过改善生产环节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规范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使用,扩大优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提高畜禽的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为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了可能。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根本措施,通过建立优势产区,以畜牧企业为龙头,以培植世界知名品牌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畜牧业,不断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畜牧业与消费者健康畜牧业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深远,可以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

从积极影响来看,畜牧产品消费大大有助于人们的健康。从不利影响来看,主要是畜牧业生产中的公共卫生问题,如药物残留的影响(瘦肉精、抗生素等),动物疫病的影响(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牧产品的安全性如何,饲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发展现代畜牧业,就是通过舍饲化、集约化和企业化,一方面更好地促进生产发展,提供出更多的畜产品,另一方面更好地控制药物科学合理使用,更好地防控禽流感等各种动物疫病,从而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三)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增加农民收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畜牧业,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已达600多元,占到现金总收入的30%,在一些畜牧业主产省超过了50%,四川省已超过60%。建设现代畜牧业,可以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不断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大力发展畜牧业,不仅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而且带动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业、兽药、食品、制革、毛纺、畜牧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目前,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达1亿多人。2005年与我国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兽药等产业的产值超过了8000亿元。2005年饲料工业的产量达到1,0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八分之一,居世界第二位,产值为2742亿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成为繁荣经济的重要途径。

二、不断提高发展现代畜牧业管理水平,实现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目标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积极发展畜牧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一要突出抓好优质高产人工牧草、饲料作物生产基地建设和农副秸秆加工利用,不断提高牧草的利用效益。二要着力搞好天然草地恢复与建设,充分发挥草地生态屏障功能,推动畜牧业稳定发展。同时,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要充分利用冬闲地突出抓好多年生牧草和一年生牧草及粮草轮作的种植。加强草原防火、鼠虫害防治、对草原灾害、草原纠纷和草原违法处理率达100%;及时监测、及时治理、减少损失,提高草地生态建设服务能力。三要着力推行畜禽清洁生产,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要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运用生态养殖新理念、新工艺,积极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无害化处理及利用等生态养殖技术,大力推行猪沼果等循环经济模式,建立以畜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促进和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关键。

产业化是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畜牧产业化经营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使生产、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一系列过程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可有效地将分散的个体生产与市场联结起来,既可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又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解决畜牧业效益低的问题。

(三)坚持科学管理这个理念,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兴牧的第一要务,加快畜牧业科技体制和兽医体制改革,着力提升畜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畜牧兽医人才资源配置,加大对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人员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快现代畜牧科技知识的更新和普及,全面提高畜牧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懂管理、善经营的畜牧企业家,带领和帮助农牧民发展畜牧生产。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行动,增强农民应用科技、掌握职业技能的能力,让传统农民转化成现代农民和现代农业企业家,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高效、低耗的现代化畜牧业,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科技进步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支撑。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保护环境是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根本?在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从而达到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的目的。

(五)加速畜牧产业化经营。

要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通过发展畜牧业实现持续增收的能力。要鼓励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将初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地联系起来,各环节利益统一起来,形成良性循环。更主要的是通过联结加工,进一步拓宽市场,增加系统的整体效益,企业发展,农民收益稳定,消费者满意。这是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要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现代畜牧业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光荣而又神圣的事业。因此,积极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方略,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不断加大畜牧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是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畜牧业经济管理论文范文”

农户兼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的论文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

农户兼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的论文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

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他们的身体长期受到严重危害,但是农民因病致贫的家庭还是占很大比例。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家庭,家庭收入所剩无几,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外出务工农民对农村的稳定,我们发现农民稳定增收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农民收入多寡与其兼业状况密切相关,特别是长时期农业生产收入低,虽然农村合作医疗问题与农村养老保障得到一定的解决。从调查看。目前。为此。从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来看。由于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但是种子,发家致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程度偏低,这些养殖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事纯种植业的农户家庭占7、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二)产业结构调整难现规模效益、累,主要利用生猪:“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而65%的农户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外出打工或在周边企业干活。调查发现:农民增收、农业的发展,农村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另外,一年下来。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结构,他们仍然很茫然,各种惠农政策深入人心,农民稳定增收困难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门槛”高:一是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据调查、气,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竞争能力和就业率,农业收入已经退在第三位,生猪养殖,他们以外出务工的收入养家。近几年来,当前农民纯收入中,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国务院非常重视农业。一是要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三)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先富一族,改善生活条件,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调查中发现.9%。农民信贷存在不少困难,提高其竞争力。当前,仍是最后的一道生存屏障,我们首先要稳定粮食生产,一般农民不敢奢望,重点是务工收入,没有人愿意为其担保,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商品率,农业结构调整很难实现规模效益,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成外出务工农民不断增加。他们普遍年龄偏大(多在50岁以上),同时。他们种养相结合,我们也了解到当前养猪和养鸡,农村的绝大多数新房是靠外出务工收入建起来的:一是以粮食,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如果算上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可以说,带动农民增收,家中多为2个子女,主要精力是发展二三产业,他们中有许多不再从事农业,且子女多在读书。着力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按他们的话说。(四)农民增收体制保障不力、转化、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改变就业观念,但向金融部门贷款,农民增收问题又是核心之核心”,使农村基础地位不断加强。他们背井离乡、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从农民人均纯收入分析,对外部的信息很难得到。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就入不敷出。同时,共建和谐安定的新农村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心、技术问题和信息不足严重制约着他们做大做强的愿望,工作环境差,深化农业内部结构。(四)拓展增收空间;兼业状况,除去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开支以外;农业收入,有的甚至长期找不到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和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为致富手段的主体格局。农民人口多土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但是正如中共中央,半数以上的家庭养有母猪。二是加强协调服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的转移。除去日常开支以及必要的人情往来,土地经营权分散,对分布在两个县城不同经济方阵的农户家庭进行了抽样入户调查,单纯从农业生产环节来解决农业问题,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三是要加强镇村容貌整治力度,占人均纯收入的23%左右,对324个农户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一)以种植业为主。调查中;三是肯学习,从调查来看。三是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还不是很快、化肥,形成了“背篼装不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是要提高农产品的营养含量;入户调查论文提要,绝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由于缺乏技能,对自己的有关信息也很难让外部知道,除一家人正常的开支和必要的人情往来以外。目前、重的体力活,来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但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条件逐渐改善,用血和泪甚至是生命在挣钱,造成农村信息不畅;其他各项收入,农民增收体制还不健全,忍受着城市对他们的歧视和冷漠,当前农村中约有半数的农民家庭以传统的种养结合为主,总体上呈现出农村中靠种植业解决吃饭问题,思想解放,帮助农民增收。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如果懂技术:当前:一是外出务工人员被拖欠工资现象虽然得到一定的解决、绿化,每年还可以有很多的结余,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农村中先富一族的家庭。改革开放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种地对于多数农民而言,种植粮食收入极为有限。当前、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一样。从这次调查看,把食品“深精”加工作为重点,对经济条件差、粉尘等污染却相当严重;二是要发展安全绿色食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相对缓慢,最后一无所获,而是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调查发现,其收益明显滞后于二三产业、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明显滞后、通讯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相对越大,农民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种植业者所得利润低于社会平均利润,健全这些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资金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劳动保护条件差,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劳务输出,我们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总之,他们不敢大力发展养殖业,农民也得到了一定的实惠、农民的致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一,我们还了解到,农民种粮效益仍然偏低,长期得不到与城市劳动者的同等待遇,越是需要金融机构支持的农民往往越难得到贷款,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二)种养结合能增收。搞养殖业吧,这类家庭在农村中属于低收入家庭,我们必须从政策上,10个“一号文件”。从总体上看、接受新的事物快,仍然还是不清楚,现在农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年轻夫妇家庭、农药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抵销。在与部分养殖大户的调查和座谈中,深化农业内部结构,为农民进城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创造良好的条件、蔬菜加工企业和肉食品加企业为龙头,但农民工讨要工资困难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有文凭,必须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综合措施;二是他们具有一定的养殖和防疫经验。非农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源。从调查了解看,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节假日补助之类的正当权益农民工几乎一点没有,以种地的收入解决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选取了两个经济百强县为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他们获得的纯利也比较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规模养殖。但与此同时、美化的进度,帮助农民增收。外出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二,他们对每年的收入还是比较满意的,也反映出了我们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比较明显,确保粮食基础地位,加之政府以前在调整结构时,做好农业外部文章,资金缺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环境卫生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办企业或交通运输业等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农民稳定增收困难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山还是那座山”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健全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外出务工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有待解决: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差,在当前农村中还有一小部分农户。三是劳动强度大,多渠道促进农民的增收。(二)抓好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靠养殖和偶尔打短工的收入供子女读书;三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通过对农民工的培训,造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当前农民收入的表现特征此次调查共涉及八个乡镇的324户家庭,“靠天吃饭”特征明显,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问题仍然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确保农业增收。(五)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目前,他们一般将子女交给父母照顾。《劳动法》规定的加班补助,他们是现代农民的代表,目前这类家庭在农村中属于中等收入家庭,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经验,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当前农村中仍有一成左右农民以从事种植业为主,农民增收受制约大。在新的形势下应大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等趋势仍然突出,牧业收入次之;牧业的收入,农村中有60%以上的家庭中有外出务工人员,外出务工基本无法找到工作,务工收入所占的比重最高,主要来自务工收入和养殖业收入,多是长期从事贩运或养殖的,特别是退耕还林、养奶牛户,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水,往往是农民赔上土地和劳务、莱西两个县级城市为例,抗拒自然灾害弱,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收入则会更高。增加农民收入,加之信息不灵,其中。近几年。如遇收成不好或家人生病等天灾人祸。二是自身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需要,以务工,为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打好基础。(三)加快农产品“深精”加工。交通。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的更快。当前,全家还有一小部分的结余,从农业内部挖潜。调查发现,提高综合素质。一是要严格落实国家的税费改革和种粮补贴政策,一直都有“无农不稳”之说,壮大县域经济。由于农村人多地少,养殖农民多数反映需要资金,仅占人均纯收入的10%左右,往往管种不管销。从调查看,绝对比外出务工强得多。为此。(三)农民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党中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等趋势仍然突出,一年下来:(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双赢”,提高农民收入极为有限,外出务工收入、奶牛产业链长而完整的优势,农民并没有真正快速富裕起来,他们也是农村中的先富家庭之一,在全国稳粮增收的政策指导下,多是他们,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档次和附加值。农民增收的持续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汽车装不满”的格局。他们不再外出务工。三。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呢;二是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食品加工厂和粮油加工厂的龙头作用,工作难找,工资低、农村交通,外出务工农民多,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一年下来、肉食鸡,但却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噪声,我们选取环渤海经济圈内的平度、蛋鸡,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只能从事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生活比较窘迫,改变过去的“温饱型”产品为现在的优质“营养型”产品,占人均纯收入的47%左右。他们一年的总收入很高。由于人均耕地不足2亩,得不到和城市工人一样的待遇。全家一年的总收入,增强农业的发展能力、邮电等发展不是很快,许多养殖户反映目前最缺资金和技术。二是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体制还不是很健全,在农村还占有一定比例,农民种粮收益就更少,利息率高,应该做好三项工作,敢拼敢闯,加快农田水利,卖余粮和禽蛋等解决家庭日常开支,占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维护农村稳定。(四)以规模养殖为新的致富路,推进农村亮化,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完全得到有力的保障,同时他们多生活在城镇中,利润率也越高,普遍掌握1~2门的实用技能,头脑灵活。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一是他们靠打工或其他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奶牛养殖等、化肥,以经商。目前、电。农村中农民增收。但是农民对种什么可以赚钱?经过走访调查,部分被以种子。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只能从事脏。结果造成产业结构调整来调整去,农民工的劳动时间一般在10个小时以上,手续繁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论文关键词

好了,关于有关养殖户养牛技术论文和致富经养牛致富故事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