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养牛?黄渤的演技是不是被高估了

解放军养牛?黄渤的演技是不是被高估了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解放军养牛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黄渤的演技是不是被高估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黄渤的演技是不是被高估了

黄渤的演技是不是被高估了

我觉得黄渤演技挺好的。并没有高估。

说到黄渤,咱们首先要知道,他是北影配音系毕业。那么,他的演技很大成分上是靠自己的不断摸索和自身对表演的理解还有天分而来的。这样,就已经可以在演技上为他加上一分。然后,就是黄渤的形象气质。他的形象就是他的标志,也使得人们会更多的在意他的演技。这样,对他演技的要求本身就会更高。如此一来,如果他的演技得到认可,那么他已经又比别的演员多了一分。

接着再说他所扮演的角色。《疯狂的石头》里,他把黑皮那股子痞劲展现的淋漓尽致,已经有点喧宾夺主的意思了。《斗牛》,一个人,一头牛,还有他的面部表情和动作…金马影帝,实至名归。《心花路放》,离婚中年男人,那种憋屈、抑郁,还有哭戏,也是没得说。《杀生》里的狠劲,《101》里的憨厚老实真诚,《西游》里被压了五百年神经质的猴子…等等

黄渤演戏很有天赋,感染力强,刻画形象很深刻,并且能驾驭不同角色。眼神的变化,嘴角不同的笑容表达就诠释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总而言之,黄渤的演技不是最高的,那也是国内男演员里能排的上号的。你觉得黄渤的演技是不是被高估了呢?欢迎留言评论哦

原创散文《牤牛》

原创散文《牤牛》

牛,家畜,反刍类哺乳动物,头上生有一对角,力大性驯供役使,肉及乳是很好的滋养食品。人工驯化可以耕田拉车,在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相传自远古时期祖先们就已饲养训服它,并成为人们生产劳动的好帮手、好伙伴。从而为人类的生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年代,是农民生产劳动不可或缺的巨大生产力。曾一度受到法律的保护。私自贩卖、宰杀、偷盗耕牛是违法犯罪的刑事案件,甚者被判处死刑。因此,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

一年四季只有冬天牛才可以休息。住的是简易的厂棚,吃的是各种秸草,死了还献上肉、骨、皮。细想人类定要对牛大加赞扬和感谢。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自记事起我就对牛有深刻的印象。六十年代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所有的村集体都饲养耕牛。有的农户也饲养,但很少。当时我们村就养了一大群颜色不同的牛。有黑的、黄的、花的、公的、母的、大的、小的……

牛舍由村集体选一僻静的地方,用麦秸和泥筑墙,捡碎石头垒围栏建造。饲料是全村农业生产的玉米秸、高粱叶、豆秧、花生秧、稻草、野草等。在村中选出责任心强、觉悟高、懂技术的人担任饲养员。村委会每天给他记工分,一般都是满分,即一天十分工。并定期喂食盐、精料。发现有疾病就到公社兽医站治疗。真可谓牛是人民公社中重要成员。定期喂食盐和精饲料,目的是怕牛得病,体质下降拉不动犁子。投喂的食盐都是从供销社买的大颗粒粗盐,精饲料是用黄豆和黑豆磨成糊状放锅内大火熬开,冷却后拌入饲料中,就如人们所说的“改善伙食”一样。给点好的吃,增加营养。

每个村集体养的牛中,都有不少健壮的牤牛。譬如我们村养的牛中就有:黄牤牛、黑牤牛、花牤牛。它们长得体型骄健,性情勇猛,脾气倔强,桀骜不驯,力大无比。当它牛性大发时,两眼瞪得像铃铛,尾巴翘得像旗杆,后腿蹬地直视敌方,有力拔千钧,锐不可挡,誓不罢休之势。尤其是当它发情和碰到同性情敌的时候,真有:牛气冲天,九牛二虎之力。当年,我家大伯杨学才负责饲养耕牛。据说他老家是安徽蚌埠。因逃荒要饭跟随母亲来到我们村。母亲不幸死后被我家远房爷爷收养。从此改名换姓娶妻生子并定居下来。此人体大腰圆,性格刚烈,但讲道理懂礼貌,做事诚实不损人利己,所以才被村委选为饲养员。

其实,当一名饲养员不是件容易的事。农耕结束后就得天天上山放牛。一个人赶着一大群牛到离村很远的山上放牧,既不能让它吃庄稼,又不能丢失,更要防止与其他村的牛打架。不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有死伤的例子)。牛吃饱草后就到河里饮水。往往在这个时候牛渴的难受,看见有水的地方就争先恐后地抢水喝。如果在山沟中就有可能因争抢水源时,体弱者被挤下石坝将腿摔断。再就是刚拉完犁的牛又累又渴,不能让它立即喝水,否则会因急喝生水使牛生病,并且没法治愈。还有好多饲养方面的技术,只因我知识匮乏不能细述。

牛群经过自然繁殖生育下一代。跟随父母慢慢长大,逐渐成熟健壮。像人一样从青春期到壮年期,很自然地就会“谈情说爱”甚至偷吃禁果。人类为了控制它们的种族稳定及性行为,就采取古老的阉割法,非常残忍地让它成为“太监”。其方法是在公牛刚性成熟期,用绳索捆绑牢四蹄,几名强壮的劳动力拿木棍摁住牛身,把牛牢牢地控制住。然后用生麻纰子将阴囊上方紧紧缠住,垫在硬木板上,用铁锤猛击此处直至砸碎筋腱和结缔组织,不让牛再产生精子。仅刚有的青春萌动期就此结束,再也不会对异性有好奇心了,一生不娶不育更没有性生活的体验。此种方法不能不说是对动物的性剥夺和残苦虐待!今天看来的确是非常野蛮的行径。想起当初人们的无知,如果像阉猪那样,先打上麻药再将牛睾丸摘除掉,就不会让它造成如此巨大的痛苦了。同时也显得更加文明和具有人性化。

在村里当饲养员的杨学才大伯,他育有三男三女。最大的是男孩,学名叫杨文明。自小聪明好学,喜欢和动物打交道。每年冬天下大雪后,他必定到养牛棚旁的看场房内,用一根长绳子拴上一小木棍,支起一个筛子,放在扫净的一片雪地中,里面撒上小米或者高粱、小麦等粮食。这时饥饿的野鸟觅食进入筛底后,他用力一拉绳子就能逮住小鸟。因为父亲是饲养员,他也经常到牛棚帮助喂牛。时间久了和牛产生了感情。有一年秋收后他主动要求替父亲到南山放牛。因他已16岁了,在农村也属于小大人了。所以大伯那天正好有事要办理,就同意让他赶牛出棚到南山放牧。

距村南约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荆山。因山上长了很多茂盛的荆科植物而得名。山的东侧有一清朝时建的古寺,又叫荆山寺。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9医院临时战时医院。就是现在潍坊89医院的前身。此地山与丘陵紧密相连,草木葳蕤,泉水清澈,空气净爽。紧挨北面有一片烈士陵园。有广阔的山场,的确是放牧牛羊的好地方。

也巧,正当我家大哥将牛群赶到牧场半小时后,山东侧的香城村也把他们村的牛群赶来放牧。两群陌生的牛在一起吃草,不但相互警惕,而且正值母牛发情期,不一会就看见我们村的黄牤牛与香城村的黑牤牛四目相瞪,尾巴高扬,挺直腰身后腿蹬地,怒气冲冲地向对方发起攻击。两头正值壮年的公牛互不示弱,沉着应战,牧场上空尘土飞扬,并不时传来两牛角相撞的响声。格斗场面肃穆壮观令人可怖。没经几个回合,香城村的黑牛就体力不支,败下阵来慌不择路地向前逃窜。

此时我们村的黄牤牛怒气难消乘胜追击紧追不舍。当前面的黑牛跑到地坝前,看到有一条深沟无法跨越时,被后面追来的黄牤牛猛地一撞,黑牛栽进沟中不能站立动弹不得。只有发出凄惨的哀嚎声……在旁一直观看的大哥和香城村的饲养员都吓得目瞪口呆,这才回过神来,急忙跑到沟底查看情况。黑牛爬在沟里瞪着惊恐的大眼,喘着粗气惊魂未定,几次欲站起身子都没有成功。原来是它的两条前腿都已经骨折支撑不了自己庞大的身躯。这下可把两个放牧的吓坏了。因为牛不仅是全村的重要劳动力,而且还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正愁无法向村干部汇报的时候,在此治病疗养的一位地区干部,站在一旁出主意说:“回去向村干部说牛吃草时不慎掉进沟里把腿摔折了,让他们想办法拉回村”。于是饲养员立刻跑回村向村干部们诉说过程。一个小时后,由几名村干部和部分社员开着拖拉机拿着皮绳来到沟边,费了很大的劲才把黑牛拖上车拉回村。当天下午就到公社向领导汇报,并让兽医站的人员到村里给予治疗。经诊断前左右腿均粉碎性骨折。就当时的条件和技术根本无法治愈,无奈只好向上级报批,将这头正值壮年的黑牤牛宰杀了,全村人也吃了一顿久违的牛肉大餐。经村委会研究决定给放牧的饲养员扣罚三天的工分。

经过这次斗牛充分的显示出我们村黄牤牛的强健勇猛。放牧的大哥当时已是初中生,而且学习成绩甚佳。后来通过他和大伯的推荐,村干部决定把黄牤牛留作牛种,成了一个一夫多妻的“牛王”。并繁衍下了很多儿女,有时还给别村的母牛配种,从此它过上了“合法的性福”生活。

1973年重阳节这天,是黄牛的末日。因为它老的走路都非常艰难。一是年龄大;二是身体可能也有病。经报批获准由村里自行宰杀食用。天刚拂晓,村委就派了几名有技术的人,到村东河北岸边挖地锅灶。支上五口大铁锅,有几个壮劳动力负责劈木柴。先烧水试锅,准备全村几年不遇的牛肉大宴。在锅灶的旁边放有四个大木桌,桌上放着刀具和碗盆。大人小孩奔走相告,今天杀黄牤牛,每家都分份子吃牛肉,好似是全村人的大喜事。

吃过早饭,我和童年的几个小伙伴,等在锅旁看热闹。一切准备就绪,就等黄牛的到来。约九点钟黄牤牛由饲养它的大伯牵着,迈着蹒跚沉重的步履来到“刑场”。当它从村中央走过的时候,站在门口的老太太都情不自禁的掉下了眼泪。因为人与动物毕竟是有感情的。何况它又是给全村拉过多年犁耙的威猛牛王呢?……

平时人们都讲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动物和人类都是生长在地球上的生灵,要爱护善待它们,不要刻意地去虐待和杀戮。其不知每种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语言,有它的天性和感知。只不过人类不了解,粗略的将它们视为低级动物,并当作可以任人食用的一道菜而已罢了。

把黄牛牵来后,本家大伯就面带忧伤地走了。老牛望着养它多年的主人离它而去,它站在地上用那对带着双眼皮的大眼睛环视着四周,张开喘着热气的鼻翼好像在嗅什么气味似的。然后用那粗犷低沉的喉咙发出一声叫喊。像是一支大号萨克斯管奏出的低音在寂静的河边回响。此刻它可能知道它被牵到这个地方不是来拉犁的,更不是为母牛配种的,而是走到了生命的末端,是来被杀的。

今天即将要结束它的生命,并将它的肉、骨、皮都献给它曾服务过的村民。自从它能跟着父母一起拉犁起,它走遍了全村的每一块土地,淌过每一条河流,吃过所有山岭中的野草,用它浑身的力量和汗水,一年四季不停地耕耘一片片黄土地,身上不知挨过多少鞭子的抽打,为全村几百口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的努力和奉献。因为它是人养的家畜,是头耕地拉车的牛。活着就得出力干活,死了就得被人吃掉。唉!谁让它是一头牛呢。

正当它追忆往昔思绪万千的时候,村里的几名壮汉用粗绳索围绕它的四蹄,不断缠绕并加大力气,把它上千斤的躯体放倒在地上,然后又捆绑的结结实实,只能呼吸不能动弹。这时在一旁观看的大队长,拿来一块笼布将它的双眼遮盖住。似乎这样就可以减轻它被杀时的痛苦。此刻站在一边的人们都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当黄牛被蒙上眼睛后,只见它的双眼流出串串泪水不停地淌下,盖在它眼上的笼布也微微颤动。

在场的所有村民没有愿意杀它的、俗话说:“重饷之下必有勇夫”。当大队长说:“谁杀它就给谁十斤牛肉!”。话音刚落,有个叫杨福银的壮汉应声道:“说话可算数,我来杀!”,就见他脱掉上衣,拿起桌上早已磨制锋利的菜刀,单膝跪在牛的脖子上用力来回像拉钜一样,顿时牛的脖子就开了一个大口子,鲜血汨汩地如泉水般喷泻而出,将牛身下的土地染的通红。因为牛血不好吃,当地的人是不吃牛血的。生活中有一歇后语:“倒掉的牛血——废料!”。十分钟后黄牤牛结束了生命。待在旁边的人们按照队长的分工:有的剥皮,有的开堂,有的缺蹄,有的清洗内脏,有的肢解肉块忙的不亦乐乎。然后将肉分类放入大铁锅内熬煮。各家等着分份子的各种盆碗摆放有序地排满一地。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太贫困。有顿肉吃是很奢侈的。熬肉时根本谈不上放什么佐料。只要煮熟能咬的动,放上盐就是美味!等到肉基本上炖烂时,用大铁钩捞出放到木桌上,切成片、条、块状。统一过称后,按份分到各家的盆碗中。舀上原汤端回家后。再根据人口的多少增加些蔬菜重新回锅熬开,全家人围坐在桌边,就可以共同享用美食了。事后村干部把剩下的骨头到供销社卖掉,牛皮用土法进行腌制好后,采取传统的工艺技术制成一条条牛皮绳,卖给所需的农户用于捆扎秸草。此绳在农村是农家必备的农具。只要不被雨水湿透能用很多年都不坏。

牛可以说全身都是宝,肉奶可食,骨头可制粉,皮可制革。有的牛身上还长有牛黄。是种贵重的中药材。牛角还可以制作精美的艺术品。世上流行的各式各样的皮鞋、皮包、皮手套以及用牛筋编制的腰带,男女都喜欢用。不断点缀装饰着世人的美好生活。同时,也使有些大款、暴发户财大气粗,牛气冲天,大厅广众之下,吹起牛来也不觉得脸红。

目前,世界上有著名的西班牙斗牛表演;有形象逼真,雕塑精湛的华尔街牛。我国著名的相声演员牛群为了过把官瘾当县长后养牛,成为全国第一位“牛县长”。在古老文化中有牛字的汉语成语如:《牛刀小试》、《牛刀割鸡》、《牛鼎烹鸡》、《牛头不对马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牛鬼蛇神》、《牛气冲天》、《泥牛人海》、《汗牛充栋》、《九牛二虎》、《九牛一毛》、《牛头马面》、《牛衣对泣》、《牛溲马勃》。常用典故中有:《卖剑买牛》、《丙吉问牛》、《齐王舍牛》、《风马牛不相及》、《牛山下涕》、《牛郎织女》、《青牛紫气》、《庖丁解牛》、《蚁动牛斗》、《屠牛朝歌》、《吴牛喘月》、《宁戚饭牛》、《孺子牛》等都是由牛引起的典故故事。

今天,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谈到牛。比如在酒场上两人划拳猜令时就说:“高高的山上一头牛,两个眼睛像铜球。四个蹄子分八瓣,尾巴长在腚后头”。作为开始语。又如清朝诗人解元林写的《咏石牛》诗:“怪石崔巍号石牛,溪边独立几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春草欲抽难下咽,长鞭任打不回头。于今鼻上除绳索,大地为栏夜不收。”还有我仙逝的爸爸生前曾写过一首《赞牛》诗:“一生食秸草,四季任使役。鞭挞无怨言,力竭献骨皮。”我一家四口人,我的爱妻、儿子和我都是属牛的。女儿属马。所以人们常说:“牛马年好种田。”因此,我的岁月像牛一样,只有出力流汗顽强地活着。但是命运会比牛好的多……

什么是牛万姓

什么是牛万姓

正史里关于牛氏的记载是:

周灭商后,封纣王兄微子于宋,微子有后人牛父(此时为人名),任宋国司寇,宋武公时抵御狄人侵犯为国而死,

其子孙以牛为姓。

传古时三王时代有部落牛峤氏,此部后人亦以牛为姓。

据《隋书》及《路史》记载,隋代牛弘,其父寮允为北魏郎中,赐姓为牛,允虽云自乃三国魏时后将军南阳牛金之后,自言复本姓耳,然实已不可考。

少数民族亦有牛姓,明清时期,云南丽江纳西族有牛氏,清满族亦有牛姓,

其他各族也有牛姓。

[编辑本段]牛姓名人

牛邯,狄道人,东汉名将,官护羌校尉,后擢太中大夫。

牛金,三国时南阳人,曹仁麾下部将,官至魏后将军。

牛弘,安定人,隋朝时人,官至礼部尚书。

牛仙客,牛弘同乡人,唐前期大臣,历任河西节度使,工部尚书,后拜相。

牛僧儒,唐末大臣,牛李党争时牛党代表人物,穆宗文宗时两度为相,屡次遭贬,有传奇集《玄怪录》。

牛兴祖:晋宁襄陵(今山西省襄汾)人,元代官吏。历中书省掾、刑部主事、工部主事,后擢大都兵马指挥使,累官至云南行省参知政事。

牛天畀:山西省太谷人,清代将领。乾隆年间武进士,累官至贵州省提督,曾率川北官兵会剿苗民,先后屠戮上万,后被苗民击毙。

牛富:安徽霍邱人,南宋抗击元兵入侵名将,自青少年时代起,就勇而知义,立志报效祖国。有一次在战斗转移时,令城内居民烧绝街道,抵抗贼军,牛富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为下落敌人之手,自己就以头触柱,赴火而死。牛富的大义凛然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他死后,赠静江军节度史,谥“忠烈”。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

天津人。小名叫小牛儿,大名是父亲给起的,山于是第六个孩子,所以就起名叫牛群。1968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劳动,1970年参军,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调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开始从事专业相声创作和表演。由于牛群的勤学苦练,从1984年开始崭露头角。这一年他表演的相声《训夫》,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大奖”,同年还在青岛举行的全国相声大赛中获得两个一等奖。1988年在全国春节联欢晚会上,牛群表演了相声《巧立名目》,效果非常好,取得了极大成功。不久他又与冯巩搭档,两人优势互补,巧妙配合,很快成为全国知名的一对相声演员。为全国人民连续献出了很多精彩节目。1993年,牛群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正式加入中国最有权威的相声团队,他在相声创作和表演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1982年到1996年,在各类全国大赛中十几次获相声创作、表演一等奖。从1988年起,连续十二次作为相声演员或主持人参加中央电视合春节联欢晚会。从1991到1999年,在中央电视台“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的电视观众评奖中,七次夺魁。这七个相声节目是:《亚洲之最》、《拍卖》、《办晚会》、《最差先生》、《明天会更好》、《两人的世界》、《瞧这俩爹》。1995年荣获首届“侯宝林相声金像奖”。牛群多才多艺,除说相声外,还喜欢集邮、摄影、编辑。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说唱艺术研究公理事,还曾做过现代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名人》杂志社主编。2000年12月,经北京著名策划人韩熙和的精心策划,由牛群所在单位推荐,安徽省蒙城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牛群出任全国第一养牛大县——安徽省蒙城县副县长,开创了文化名人到基层任职的先河。

最早写咏物词的五代词人——牛峤

字松卿,一字延峰(850?—920?年),陇西(今甘肃省陇西县)人,唐朝宰相牛僧孺之孙。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进士。历任拾遗、补尚书郎等小官。王建立后蜀,牛峤在后蜀任判官、给事中等职。牛峤一生博学多才,受好写诗填词,诗学李贺,词闻于世,著有《歌诗集》三卷。是“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其词收入《花间集》一书三十二首,《全唐诗》附词二十七首。他的词特点是“繁弦促柱间有劲气”,字句富丽清新,借物抒情,寓意深刻。有人评价说他的词“蜜丽香软”,词风似温庭筠。他是我国最早写咏物词的词人之一,对后世咏物词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代表作有《梦江南·街泥燕》、《菩萨蛮·舞裙香暧金泥凤》等。

以方正敢言进身的唐代宰相——牛僧孺

字思黯(779—847),牛弘之后代。其父牛幼简,小官吏,早死,僧孺幼孤,依川数顷为生。好读书,善作文。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考取进士。元和三年(808年),宪宗皇帝策试贤良方正。僧孺与李宗闵、皇甫?三人在对策中,痛诋时政,一条一条指出宰相李吉甫失政之处,以方正敢言,名闻天下,但激怒了宰相李吉甫,久未重用。穆宗即位后,升任御史中丞。长庆元年(821年),宿州刺史李直臣坐脏当死,穆宗为他求情说:“直臣的事情虽超越本分,有违法之过,但他有经度之才,可免死,委之边任。”僧孺婉转地对皇上说:“昔日安禄山、朱?以才过人,但他们却乱我大唐江山,受到严惩,何况李直臣和他们相比,只是小才,怎能不依法制裁,使法律受屈呢?”皇上嘉其守法,不再说情,并升其为户部侍部,同平章事。还有一件事,使皇上更加器重僧孺。当时韩弘因有前科,就和儿子公武以丰厚的家产,贿赂各路权贵。事发,穆宗命中使到其家查阅纳贿记载,唯僧孺名下,记不受退还。穆宗甚悦,及之议谁可任宰相时,穆宗第一个就提到僧孺。敬宗即位(825年)后,又任僧孺为中书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加封奇章郡公,集贤殿大学士,兼修国史。僧孺为相时,政绩较佳,他整顿纲纪,清理刑狱。审治不法,朝野肃然。文宗时,僧孺与李德裕转入朋党之争,亲近同党,排拆异己,权震天下,时称牛李党争。宝历年间,贬至武昌军鄂岳靳黄观察使,大和四年(830年),召还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武宗时,会昌二年(842年),罢僧孺兵权,贬为循州长史。宣宗继位后,还为太子少师,大中初年(847年)卒,谥曰“又简”。著有《幽怪录》十卷。

战功赫赫、威名远扬的五代后梁宰相——牛存节

字赞正,他本名礼,后梁太祖朱温改其字,青州博昌(今山东省博兴)人。少年时代以雄勇自负,为人木强忠厚,初任河阳节度使,后率十余人归朱温,朱温爱之,授宣义军小校,后追随太祖,屡建战功。天复元年(901年),授潞州马步指挥使,法令严整,士庶安之,及追赴行在,士兵泣送者不绝于道。天佑元年(904年),授邢州团练使,当时州兵只有二百人,晋人知道后,就以大军来进攻。太祖急在邺发兵二千人赴援,存节临危不惧,率军迎敌,并以自己的家财,奖励将士。终于化险为夷,使敌人久攻难克,自动逃离。太祖招之慰劳,奖尝金帛马匹,加检校司徒、元帅府左都押衙。天估四年(907年),太祖即位,存节拜右千牛卫上将军。其秋攻潞州,以存节为行营马兵军都排练使。开平二年(908年),王师败于上党,晋人乘胜进迫,河南留守张全义召存节,共谋退敌之策,遂率军接应上党王师,至天井关,存节对诸将说:“这次行军,虽不是奉诏,但至关重要,要害之地,不可致失。”时晋人新胜,锋芒毕露。存节毫不畏惧,引众而前。夜至泽州,存节刚入城,晋军也到,于是存节即命士兵分布守御。晋军四面攻斗,并开地道以入城,存节乃以隧道应之,道战于地中,晋军不能进,又以强弩射之,晋军人仰马翻,经十三日苦战晋军死伤不计其数,只好焚营而退。太祖对此大加称赞,并予以尝赐,授绛州刺史。开平三年(909年),又任同州节度使。乾化二年(912年),加检校太傅,进封开国公。末帝朱友贞继位后,对存节加封中书门下平章事,徙镇天平,为保卫边疆又屡立战功,诏加太尉。正当梁、晋双方苦战河上时,存节病重,召还京师即卒。册赠太师。史臣评价存节说:武鸷慷慨有大节,野战壁守有所长,威名闻于境内外。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的少将——牛明智

(1917—1981),山西省芮城县人。1937年参加山西抗敌决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武乡县游击第三大队政治指导员,山西游击第二团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一二九师太岳纵队决死第一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四十二团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第十五纵队四十四旅政治部主任,第18兵团62军185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干部部部长,第二坦克学校政治委员,装甲兵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治委员,装甲兵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委员,装甲兵学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主要谋士——牛金星

字启东,河南宝丰人。明朝嘉靖举人。自小天资聪颖,满腹文才,常抱经邦济世之志,但他年青时,深受贪官豪绅欺压,郁郁不得志。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对他十分仰慕,为他的遭遇也愤愤不平,因此当起义军到达河南西部时,就千方百计寻找他,开导他认清形势,共图大业。牛金星最终下定决心,带领全家老少加入了起义军。牛金星的博才多学,精于计谋,很快得到李自成的尝识和重用,成为义军的一名重要谋士。按照牛金星等人主张的北进计划,起义军于1641年正月,一举攻克军事重镇洛阳,活抓了福王朱常洵,并火烧福王府,散发了王府大量金钱与粮食,使广大饥民得到赈济。1644年3月19日,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李自成在牛金星、刘宗敏等文武官员陪同下,从大明门进皇城,行至“承天之门”(今天安门)时,李自成对“承天之门”四字匾额射了一箭说:“如能安定天下,则一箭射中四字中心。”据说一箭射出,射中“天”字下稍偏一点,未能正中。牛金星贺道:“中共下,当中分天下。”李自成投弓大笑。李自成等将领进京后,被胜利冲昏头脑,迅速腐败堕落。他们新选的官吏为了找靠山,争请宰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等头头饮“到任酒”,表示感激,有人逢人便夸“牛老师知遇”。牛金星得意忘形,录用降人,皆以“金星目瞩之力为衡”。4月29日,李自成在清军先头部队已进入北京近郊时,却匆匆在武英殿举行即位大典,由已授为天佑阁大学士的牛金星代行祭天礼。即位后第二天,起义军即被迫放弃京城,退往关中,从此节节败退。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曲悲惨的壮歌,牛金星也从自己辉煌的顶点跌到了谷底,有人说他逃亡不知下落,有人说他后来与儿子一起投降了清廷。

官授头等侍卫的清代武状元——牛凤山

字梧阶(1806—1880),河南省巩义市明月坡(古汜水县属地)人。幼年时,家境贫寒,跟着叔叔,苦练武功,技艺高超。据说他用弹弓不仅可以百步穿杨,而且可以盘中取果,又称凤凰夺窠。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27岁,在汜水县穆沟村、竹园村等地借钱赴京赶考,中一甲第一名,即武状元,官授头等侍卫,赐进士及弟,又封武功将军,曾任甘肃凉州中营游击,加副将衔,后晋封总兵,官得四世一品封赠。咸丰年间(1851—1861年),黄河向南迁徙,沙压河边滩地,汜水滩民无地可耕,贫困无食,有的滩民甚至卖妻子交租税,凤山这时已告老还乡,他急家乡人民所急,查明情况,将真相奏闻朝廷,豁免了当地赋税,使不少贫民得以生存。事后,沿滩二十五村民自发树碑,记载此事,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牛保才

(1921—1952),山西壶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电话班副班长。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他冒着激烈炮火抢修电话线,左腿被敌人的炮弹片打断,仍忍受着剧痛爬到断线的地方,用嘴咬着一根线头,手拉着另一根线头,让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保证了通讯联络,直至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于“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

曾任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少将——牛书申

(1913—),陕西省黄陵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甘边区中宜游击支队政治指导员、政治委员、独立营政治委员,陕甘边区中宜?洛四县指挥部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员、司令部第六科科员,西北野战军司令部第二科科长,陕甘宁省委军事部第二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七团政治处主任,独立第五大队政治委员,关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关中警备区政治部主任,警一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黄龙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四旅政治委员,陕北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著名豫剧丑角表演艺术家——牛得草

(1933—1999)河南省开封市人。原名牛俊国,牛得草是艺名。解放后爱看丑角戏的戏迷李春芳老人看了他演的戏,说:“你演的丑角不俗气,看了余味深长。”牛俊国对李老说:“人家说我这个名字很不合丑角这个行当,请你老给取个丑角艺名。”李老学识渊博,又爱看牛俊国的戏,经过认真思考,第二天就对他说:“姓候的,有叫侯得山的,猴子得了山,可以攀登;姓于的,有叫于得水的,鱼儿得了水,可以自在畅游;姓朱的,有叫朱得糠的,猪得了糠,可以膘肥体壮;你姓牛,何不叫牛得草?你得了草,可以负重劲行,辛勤耕作,韧力无尽啊!”牛俊国高兴地说:“对啊!共产党把我从苦海救出来,让俺当了人民演员,这不是小牛得了青草吗!”从此,牛得草便代替了牛俊国,唱响了开封,唱红了中原,成为国家一级演员。牛得草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流派。他技艺精湛,唱、念、做、舞俱佳,既讲究程式规范,又力求贴近生活,既有大家风范,又有乡土气息。他的代表剧目主要有:由他执笔整理并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1979年晋京演出,获演出一等奖,该剧拍摄为电影后,又荣获“最佳故事片奖”,香港《大公报》撰文称他为“东方的卓别林”。他历任鹤壁市豫剧团副团长、团长等职。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鹤壁市剧协主席。他10岁学艺专攻文丑,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了戏剧事业。“当官不与民造福,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剧中精句,几乎家喻户晓。他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去努力为人民服务。

为赵国国君赵籍师傅的——牛畜

战国时赵国的贤达之土,生卒年月不详。赵国的国君叫赵籍,思贤若渴,是个年轻有为的君王。有一天,他问相国公仲连:“爱卿,你很好贤,做相国已四年多了,你曾经推荐过贤人吗?”公仲连回答说:”没有,臣下一定尽力物色。”当时有个叫番吾君的人,听说公仲连正为国君物色贤达之士,就向公仲连竭力推荐牛畜等三人,说了他们许多优点。公仲连就接见了牛畜等三人,又加以认真了解考察后,向国君正式举荐了他们。赵王在召见牛畜时,牛畜用仁义之道教授君王,又用帝王之道约束他。君王欣然而听,遂以牛畜师傅。

任人唯贤的隋吏部尚书——牛弘

字里仁(545—610),隋安定鹑觚人。先祖为避祸改姓辽,祖父辽炽,在郡中为“中正”官,父亲辽允,为后魏侍中,赐姓牛。牛弘年轻时,性情宽厚,好学博闻,隋开皇二年(582年),授散骑常侍,秘书监,收集典籍,不遗余力,三年拜礼部尚书,奉诏撰修五礼,写成百卷,行于当世。开皇六年(586年),牛弘以其丰富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改定雅乐”、“设立明堂”,受到皇上的器重和赞许。不久授大将军,官拜吏部尚书。在其任职期间,任人唯贤,“其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因此“所有进用,多称职”,朝野上下,为之佩服。隋炀帝继位后,赐弘以诗,赞扬之美,无书其右者。大业二年(606年),牛弘进位上大将军,六年(610年)跟随皇帝巡视江都,其年十一月卒,归葬安定。皇上赠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定侯,谥曰“宪”。牛弘一生,权高位重,荣宠当世,而他却车服平俭,宽厚温良,事上尽礼,待下以仁,“纳于言而敏于行”。一生手不释卷,著书颇富,有文集十三卷传于后世。史臣评价他时说:牛弘笃好攻籍,学优而仕。有淡雅之风,怀旷远之度。采百王之损益,成一代之典章……澈之不清,混之不浊,可谓大雅君子矣!

不忘忠孝的五代词人——牛希济

(930年左右在世,生卒年月不祥),陇西(今甘肃省陇西县)人,五代词人牛峤之侄。前蜀时,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前蜀亡,降后唐,明宗时,任雍州节度副史。牛希济擅长诗,精于词,词风接近“花间派”重要人物韦庄,风格清丽,常用白描手法抒写情怀,也是“花间派”的一名重要词人。尧山堂外记:同光三年(925年),后唐灭前蜀,唐主命旧蜀臣赋蜀亡诗,牛希济写了一首七律诗:

满朝文武欲朝天,不觉临师犯寒烟。

唐主再悬新日月,蜀王还?旧山川。

非干将相扶持拙,自是君臣数尽年。

古往今来亦如此,几曾欢笑几潜然。

唐主听后感慨地说:“希济不忘忠孝也”。于是赐缎百匹,予以奖励。他的词在《花间集》中共收十一首,以爱情为主,多有传世名句。如《生查子春山烟欲收》末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受到一致好评,常常被当作名句作用。

北宋末年奋起抗金的民族英雄——牛皋

字伯远(1087—1147),河南省鲁山县人。出身射士,精通武功,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北宋末年,朝政腐败,金兵入侵中原,牛皋组织义军,奋勇抵抗,屡屡取胜。由于战功卓著,先后任荥州刺史、安州观察使等要职。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统制江西、湖北军务时,牛皋奉命加入岳家军。岳飞一见牛皋,甚为欢喜,即命皋为唐、邓、襄、郢四州的安抚使。岳飞出任神武后军都统后,随及又任牛皋为中部统领。绍兴四年(1134年),伪齐大将李成勾结金兵入侵,攻破襄阳六郡,敌将王嵩占据随州,岳飞派大将张宽、徐庆去收复,数日攻城不破,岳飞心急如火,牛皋自告奋勇,帐前请战,当场立下军令状,只带三天口粮,誓死拿下随州。果然三天口粮尚未用完,就一举攻下随州,活捉王嵩,俘敌五千。李成退据襄阳,岳飞又派牛皋以骑兵击败,收复了襄阳。金兵攻打淮西,岳飞又令牛皋迎敌。当时,伪齐派骑兵五千,气势凶凶,抵达庐州城外,牛皋领兵上阵,望着金将,大喝一声:“牛皋在此,尔辈胡为?”敌军一听,如雷贯耳,胆颤心惊,不战而溃。牛皋乘胜追击,一鼓作气,追击三十余里,杀死金兵大半,斩其副都统及“千户”五人,“百户”数十人,军声更加威名远扬。绍兴十年(1140年),牛皋随岳飞进军中原,在岳飞的指挥下,牛皋率部所向披靡,直抵黄河沿岸,在攻打许昌、汴京的多次战斗中,出生入死,屡战屡胜,为收复中原失地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职务不断变化,官位节节升迁,直至任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秦桧害死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后,十分惧怕岳飞部将牛皋,为了斩草除根,解除心腹之患,就处心积虑,置牛皋于死地。绍兴十七年(1147年)农历三月初三,秦桧密令都统制田师中,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用毒酒将牛皋害死。牛皋临死前悲愤地说:“皋年六十一,官至侍从,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故死牖下耳!”其忧国忧民的情怀真可说是惊天地、泣鬼神。

不走后门的清代钦点传胪——牛思瑄

字梧阶(1806—1880),河南省巩义市明月坡(古汜水县属地)人。幼年时,家境贫寒,跟着叔叔,苦练武功,技艺高超。据说他用弹弓不仅可以百步穿杨,而且可以盘中取果,又称凤凰夺窠。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27岁,在汜水县穆沟村、竹园村等地借钱赴京赶考,中一甲第一名,即武状元,官授头等侍卫,赐进士及弟,又封武功将军,曾任甘肃凉州中营游击,加副将衔,后晋封总兵,官得四世一品封赠。咸丰年间(1851—1861),黄河向南迁徙,沙压河边滩地,汜水滩民无地可耕,贫困无食,有的滩民甚至卖妻子交租税,凤山这时已告老还乡,他急家乡人民所急,查明情况,将真相奏闻朝廷,豁免了当地赋税,使不少贫民得以生存。事后,沿滩二十五村民自发树碑,记载此事,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风,牛思瑄的卷子吹到地上污染了一点。评卷时,慈安太后以牛思瑄写的文章最当意,想点为状元。主考官以卷面污染为理由,力争不能为状元。变为二甲一名(也叫传胪)。皇榜揭晓时,主考才知道自己力争不许当状元的正是牛思瑄,大为懊悔。回府见牛?说:“你不让我看看你的字体,以致这次失掉了一个状元。”牛思瑄知道后,不以为意,也不懊悔。牛思瑄虽未能点为状元,但慈安太后和皇上又非常喜爱他的文章和书法,所以钦点金殿传胪,以补状元之损,故世人都知牛门父子文武双状元。牛思瑄一直在翰林院任职,工文善书,很有名气,当时得到他写的字,都视为珍宝。牛思瑄性情耿直,为官清廉,热爱乡邻。光绪三年(1877年),河南大灾,饿死人很多,甚至人相食。这时,牛思瑄的朋友吴元炳在江苏任巡抚,牛思瑄就亲往拜访,想请求发些粮食赈济家乡灾民,因忧劳过度,不幸病逝于去上海途中。

曾任宁夏军区副司令员的少将——牛化东

(1906—),陕西省定边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被派到西北军队从事兵运工作。曾在西北军任排长、连长,新编第十一旅参谋、军械官、副团长,1945年参与领导该旅于陕西安边起义。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三边军分区副司令员兼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宁夏军区参谋长,银川军分区司令员,宁夏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物理电子学专家——牛憨笨

(1940-——),山西省壶关县人。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他是我国电子光学理论和变像管诊断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得到重大应用的高速静电变像管。研制成功的九种变像管和七种变像管相机,为我国地下核试验、激光核聚变、X光激光等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诊断设备,并销往法国、美国和台湾省,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高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牛憨笨科研成绩卓著,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两项,国家及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多项。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发展了动态电子光学理论,论文被英、美、俄、德、法、日等国的学者引用近90次,在国际范围受到了很大重视。牛憨笨的名字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祖母给取的,他回忆说:“其用意一是不好的名字可以冲掉晦气,二是不好的名字可使我存活下来,使我父亲下面不要断烟火。长大后许多人劝我将名字改一下,但我感到这样一个名字,亢分体现了她老人家对我的一片爱心,名字虽然是个符号,但使我终生受益匪浅。它告诫我不学习就会变‘憨’,不勤奋就会变‘笨’。我应当像憨牛一样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耕耘不止。”

善于理财、清勤不懈的唐代宰相——牛仙客

唐安定鹎觚人,先祖为牛通,通生会,会生意,意生仙客。仙客初为县小吏,后迁洮州司马、太仆少卿。他勤奋上进,坚持不懈,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升为河西节度使、朔方军大总管。仙客任河西节度使时,省用所积巨万,同僚崔希逸以其事奏闻皇上,帝查明后大悦,将用为尚书,宰相张九龄以为不可,乃封陇西郡公,张九龄下台后,仙客升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仍知门下事。仙客居相位,独善其身,不久封幽国公,进拜侍中,兼兵部尚书。天宝元年七月卒,年六十八岁,赠尚书左丞。仙客在为官期间,以善于理财著名、“啬事省用,仓库积实”,是对他政绩的评价,“为官清正

关于解放军养牛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