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咀养牛场?甘肃清水县草川铺乡简介

铺咀养牛场?甘肃清水县草川铺乡简介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铺咀养牛场和甘肃清水县草川铺乡简介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铺咀养牛场以及甘肃清水县草川铺乡简介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甘肃清水县草川铺乡简介

甘肃清水县草川铺乡简介

草川铺乡位于清水县城南部,属渭河和牛头河流域的分水岭地带,东依陇东乡,西连丰望乡,南接麦积区伯阳镇,北靠永清镇。全乡辖11村68个村民小组2626户1.18万人,总面积126.8平方公里。海拔1200至2034米之间,年平均气温7到8度,日照时间2070小时,有效积温2300到2800度之间,无霜期140至160天。清社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既是发展林果业和高效农业的适宜区,又是招商引资培育地方工商业的好地域。2009年,草川铺乡党委、政府确定了以“强基础、建村镇、兴科技、抓产业、调结构、促增收、快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狠抓了以核桃建园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生猪、黄牛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加大了灾后重建、移民搬迁、公路修筑、梯田建设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协调快速推进,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00万元,人均生产总值4300元,农村集体和个人固定资产投资2800万元,粮食总产量66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2360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万元。

狠抓以核桃栽植为主的林果业建设,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是超额完成了核桃栽植5000亩的任务。在历年核桃栽植建园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核桃栽植力度,年初组织专人对全乡范围内的核桃栽植情况进行大规模的摸底,从山西调进8多万株优质“晋龙”2号核桃苗,对黄崖、九龙、火石、草川、冯山、磨儿等6村核桃园的死苗、缺苗进行了补植。在水泉、兴坪、教化、刘庄等村的适宜栽植区域进行了大面积栽植,超额完成核桃建园5000亩的任务,真正实现了全乡核桃化。二是建精品核桃园,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在兴坪村的红崖湾建成精品核桃园1500亩,在水泉村的王家湾建成精品核桃园2000亩。为了保证这两个精品示范园的完成,采取打破村界组织劳力,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栽植,利用10天时间,投工投劳5000多人次,开挖丰产坑7万多个,整理丰产带5000亩,铺膜1吨,确保了栽一株成活一株。在示范点的带动下,刘庄村的斩头山区域、草川村的磨儿沟流域相继完成了核桃栽植任务。三是加大德援造林和退耕还林的补植补造力度。针对兴坪等村反耕复耕的问题,采取强制措施,由乡政府垫资统一调进刺槐苗180万株,在兴坪村公湾、张湾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200亩,完成了冯山村、黄崖村、九龙村、兴坪等村德援造林2500多亩。

大力推广以双垄沟播玉米为主的种植业,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一是在刘庄村、教化村的县豁罗一带种植全膜双垄沟播膜玉米2000亩。在兴坪、草川等村扩大双垄沟渗水膜玉米种植3000亩。二是与天水昌盛公司签约,在黄崖村试种甜玉米200亩获得成功,8月份,天水昌盛公司以每吨800元价格收购,共收入30多万元,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种植甜玉米的热情,进一步拓宽农民增产增收途径。三是发挥草川铺乡洋芋品牌优势,在兴坪村红崖湾办精品洋芋套核桃示范点一处,并在九龙、火石、冯山、磨儿等村大面积推广洋芋种植共计5000亩。四是种植葵花4000亩,胡麻2500亩,水泉、兴坪、黄崖等村种油菜3000亩。五是全乡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饲草6200亩,并在腰林村、水泉村集中连片种植紫花苜蓿2800亩。六是在兴坪村栽植黄屺500亩,在黄崖村种植苦豆200亩。七是在水泉、腰林、草川、火石等村海拔相对较低,地理条件相对适宜的地方,组织农户种植套种多类蔬菜,基本上解决了农民餐餐无副食的状况。

发挥资源优势,畜牧养殖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是抓住县政府发展养牛大县的机遇,发挥资源优势,争取到养牛建设项目的支持,在磨儿村石碑湾发展了占地近20亩养牛小区,建成现代化封闭式牛舍6座,筛选出了有一定实力养牛大户30户入驻小区,10月份已投入使用,预计养牛达150多头。二是支持发展公湾综合养殖园区建设。由乡政府扶持养殖户建成标准化猪舍一座,养殖仔猪200多头,能繁母猪180头,放养鸡4800只。今年共出栏猪近200头,收入40多万元,今年全乡共新增畜禽养量6万多头匹只。三是全力抓畜禽防疫。今年,按照县畜牧局要求,成立了以乡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畜禽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技术人员对全乡范围内畜禽进行了多次大范围的防疫,防疫密度达到100%,两瘟防疫密度达到95%,杜绝了各类疫病的发生。四是重视养殖技术的培训推广。3月份,利用农闲时间集中举办培训班5期,发放养牛技术光盘50张,印发各种培训资料5000册。五是黄牛冻配改良1500多头。六是扶持养殖大户,带动全乡畜禽饲养量的提高。通过项目倾斜、政策扶持,维修或重建青储氨化池30多眼,水泉村、冯山村建成标准化牛舍200多座,新增规模养殖户20户,全乡养牛存栏9000多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乡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整合项目,实施了水泉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水泉村的南寺、寺河、水泉、米湾、三佛、商咀6个自然村138户654人全部搬迁到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水泉湾,合并成一个大的自然村,实现8村合并成2村,解决了水泉村居住分散的问题。并建成标准化牛舍85座,养牛100头,完成麦积区伯阳村至水泉村道路建设7公里。争取到项目资金60多万元,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在市委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休闲广场一处。完成了磨儿、教化两村3公里通畅工程建设任务。由乡政府出资,完成草陇路通九龙村安湾组1公里通村道路的建设。腰林、教化、黄崖、草川、水泉、九龙、火石等村沼气建设已于10月底全面完工,全乡共浇筑646眼,占任务的100%,已装料产气的占60%。完成磨儿村、冯山村碾子湾、九龙村安家湾小巷道硬化工程。232户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绝大部分群众已乔迁新居。

集体林权改革全面完成,凯迪生物质能源项目林地流转工作进展顺利林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党委、政府克服了宗地面积大、地形复杂、等诸多困难,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已完成确权面积51691.6亩,分山率达100%,完成确权村民小组68个,占应确权小组数的100%,确权到户2626户,占应确权到户数的100%,排查林权纠纷60起,已调处60起,纠纷调处率100%。其中黄崖村被评为省级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先进村。林地流转工作从今年三月份开始,经两个多月的实施,完成10村林地流转面积67000多亩,占任务26000亩的258%。10月份,对九龙村、火石等村已流转出的林地栽植了刺槐500多亩。通过流转,直接创经济收入近100万元。

江西省修水县黄沙镇的简介

江西省修水县黄沙镇的简介

黄沙镇位于修水县东南部,是修铜线的第一站,距县城19公里,总面积205平方公里,人口2.1万,辖12个村、1个居委会。境内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矿产丰富。全镇共有耕地面积3.8万亩、山林28万亩、水域面积0.8万亩,是赣西北地区的林业大镇、产业强镇、工业重镇。

一、地理位置

黄沙镇位于修水县东南部,版土面积211.66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7′—114°49′,北纬28°52′—28°59′。东西长21公里,南北宽16公里。东邻黄坳乡,南连何市镇,西靠征村乡,北与义宁镇相接。距县城18.5公里,是除程坊乡之外我县版土面积最大,山林面积最宽的乡镇。

二、历史沿革

黄沙解放前叫黄沙桥,属安乡十三都,解放后名称未变。然而修水以东地区有黄沙港、黄沙桥,为便于记忆,就把黄沙港改为黄港,黄沙桥改为黄沙,现黄沙镇由原黄沙桥乡与汤桥乡合并而成。

三、自然条件

黄沙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东亚季风特色,四季分明,气候复杂多变,日照偏少,云雾,温差悬殊,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无霜期较长,气象灾害频繁,尤以旱涝灾害为主。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全镇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土壤以红壤和黄棕壤为主,有机质丰富,土层浅薄。

四、人口

1996年为2万,2008年为2.2万,集镇人口也由原来700人增加到1800人,全镇共有农业户数4678户,农业人口2.032万。

五、地形地貌及主要资源

我镇境内以海拔985米的板尖为最高山,山峦叠嶂;中部山丘林立,俗有“八山半水一分田”之称,地形较为复杂。

主要资源

林地资源:全镇林业用地面积为227578亩,其中有林面积为208416亩,占林地总面积的91.6%,疏林面积8606亩,占3.78%,灌木林面积15795亩,占6.9%。未成林面积20116亩,用材林面积165346亩,新炭林面积13335亩,竹林面积456亩,经济林面积4183亩。

农业资源:全镇水稻面积1.83万亩,蚕桑面积0.2万亩,每年产茧1300担,其中养蚕大户20户,全镇茶叶大户10户,特色种养户10户。

矿产资源:全镇主要分布有瓷土矿、铝土矿、地热资源等。

牧业资源:全镇有养猪大户20户,生猪存栏8000头,出栏7000头;养牛大户5户,牛存栏1800头;养羊大户12户,存有山羊3000头;家禽大户20户。

副业情况:黄沙镇副业收入除少许人员经营木材生意外,大都是以外出务工创收为主。全镇外出务工人员达4000人,重点分布在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带。

渔业情况:石咀有渔种场一所,全镇重点利用池塘、水库养鱼,养鱼大户12户。

六、主要农作物面积、产量和本镇的特产情况

黄沙镇是传统的产粮大镇,全镇水稻面积为1.83万亩,年产稻谷6500吨;种植玉米1350亩,年产玉米1270吨;种豆类2600亩,年产达190吨;蔬菜2400亩,年产蔬菜2300吨。

七、工农业生产主要指数

2000年为6500万元2001年为7000万元

2002年为7300万元2003年为7700万元

2004年为8360万元2005年为8580万元

2006年为8700万元2007年为8900万元

2008年为9000万元

八、乡镇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状况及主要企业介绍

黄沙有装机总量达4370千瓦的彭桥、神潭崖、油岭、富坪、大坪水电站;有年产值500万元的山谷精制米厂;有年产值500万元的塑胶制品厂;有年产值1000万元的胶合板厂;有年产值800万元的石咀、李村瓷土开发基地;有年产值300万元的细木板厂;有年产值2000万元的汤桥温泉秀水山庄。

九、交通事业发展情况

黄沙过去运输及外出靠肩挑背磨,现在修铜公路横穿黄沙,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基本达到村村通公路,四界都与外乡镇接通。东面黄-李-岭硬化路面贯通,与黄坳塘排村交接;南面汤-瑶公路全面贯通,与黄坳乡接通;西面黄-石陂-何市田铺接通;北面与义宁镇、县城联通,交通极为方便。

十、文教卫生发展情况

全镇有中学1所,在职教职工40人,退休12人,学生300余人;小学10所,在职教职工56人,退休42人,学生1096人。教学条件也大大改善,全镇没有一所学校是危房。

全镇有卫生所1处,医生13人,合作医疗室13处,医师52人。

十一、集镇建设情况

解放前黄沙桥只有一条正街,73年被洪水冲毁,后重新修建。现在靠修铜公路即集镇两旁和黄李公路两旁分别建立有农民街和工业街,农民街全长约1公里,工业街全长约0.5公里;集镇街道两旁进行了绿化、美化,安装了路灯,一眼望去宽阔、整洁。

十二、居民生活变化情况

全镇彻底改变了人民的居住条件。黄沙镇有移民点14处:彭桥(白洋埚、老街);李村(桥头);泉源(枫树坳、住家背);汤桥(许家段);下朗田(金盆里、垄峺上);长坑(下段);付家铺(百箩丘、付家铺)黄沙桥(小河背);下高丽(肖坪里);居委会(大坪),搬迁库区和山区群众人;自然村庄通过“六改四普及”,基本达到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用的是卫生厕,住房、猪栏环境全面进行了整改;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话、手机有90%的家庭和人员普及,同时,还普及了沼气、太阳能。农民人均收入达1700元,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十三、旅游资源状况

境内自然景观丰富,有油岭千年红豆杉群,汤桥地热温泉,板尖古刹,大坪客家风韵生态农家等。

人文景观和古迹方面:汤桥属帝师万承风故里,保留有汤桥石桥、石桥下有温泉;瑶村村有余姓祖坟,全国余姓之人都从瑶村长毛发迹,每年有不少人前来祭扫;黄沙上坪陈、叶两姓和睦相处,同心协力共祖堂;付家铺村的高丽、李村村的烟坳上石,敖岭保存有明、清时代的石拱桥;油岭平天寺保留有石塔等古迹。此外,岭斜箔竹自然村景区业已向游客开放,古朴的村落每天都能吸引不少县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摄影、写生。

旅游规划发展方面:旅游发展总方针是“三区一带”。目前,汤桥秀水山庄项目已启动,前期投入已达壹仟多万元,计划建成投资超亿元、占地面积二百五十余亩的休闲旅游场所。未来还要建设油岭动植物生态园,石咀生态观光旅游区。

十四、乡镇发展的方向及规划

黄沙镇地处赣西北的丘陵地带,交通比较便捷,而且具有优越自然资源,良好的气候条件,较好的地理位置。规划以交通线为依托,把全乡镇有机地联系成一个网络,并加强其对外联络功能,特别是与邻县靖安、铜鼓、武宁、上高等县的联系,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发展轴,其中沿修铜线公路为第一发展轴,利用这个发展轴,可以主要发展竹木加工业、果树和林业、观光生态农业等;第二发展为向黄坳、武宁等东方向的发展轴,可沿该轴发展旅游业、养殖业、粮食加工等行业;第三发展轴为往西向何市等方向,沿轴可着重发展林业、养殖、蚕桑等,带动一批行政村镇的发展。以此为依据,黄沙镇镇村建设的发展趋势为集镇主要沿胶板厂方向和黄沙镇中学这两个方向发展。远景规划可把整个城镇向西南规划为一河两岸的格局,结合河岸的整治和风景规划,使整个城镇掩映于碧水繁花之中。新农村建设规划也主要依托公路网络,结合扶贫移民,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发展。

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

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改革开放初期建立以来,艰苦创业、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大胆实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对外开放、体制创新、产业集聚、科技创新、集约用地、城市建设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已成为开发区经济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随着内地国家级经开区的加快建设,经开区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基本覆盖了开发区主要的经济区域。

第“十三”和第“四六”个五年远景规划,必应为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快乐新铁岭。

同时,经开区的内涵不断拓展,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产业结构显著优化,职能最大可能地使经济朝着预定目标发展。当然,在一些市场取向型改革的国家中,出于培育市场、扩大市场机制作用范围和力度的考虑,也开始在铁岭经济开发区有所发展了。参与了铁岭新城,开发区,昌图县,开原市,铁岭凡河新区和腰堡新城,以及新台子新城和调兵山市的施工建设,投资环境最优的现代化产业重要集聚区,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也是正在创建中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由国家划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兴办一两项产业。同时是给予相应的扶植和优惠待遇,使该区域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开发区由某一个地方政府规化一个专门的区域,成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进行开发区的载体建设,开发区历经十几年的发展。中国铁岭成为了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休闲度假,尊老爱幼,守孝道的美丽城市。

沈阳-铁岭城际铁路全长59公里,起于沈阳市皇姑区松山路,止于铁岭市凡河新城,是全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工程,也是继沈抚城际铁路建成后,沈阳经济区又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它是全国最高水平的城铁约60%是高架轨道高架桥平均距离地面8米。沈铁城际铁路由沈阳市和铁岭市共同出资建设,项目总投资114亿元。沈铁城际铁路于2009年7月24日正式开工,沈铁城际铁路全程共设14个站位。起点为沈阳市皇姑区松山路(地铁二号线起始点),终点为铁岭市凡河新城,2015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新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铁地铁项目,2015年底启动新地铁项标,预计2019年完工,起点是沈阳新台子地铁,终点站是铁岭西站。

如今,仅仅过去3年,5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基本建成,开工建设总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15平方公里拓展区基础设施也已达“九通一平”;几千户动迁农民早已搬进新居,成为新区第一批市民;市技师学院、市规划局、市商业银行已经进驻新区,市、县两级行政中心也将于近日南迁;地方本科大学、财校、体校、军体校、铁岭县高中,以及东北城温馨港湾,幸福里,铭邦上品,金月蓝湾,浅水湾1号商业街,宇泰·金科府邸都已经建成;大型住宅小区浅水湾一号住宅和紫御豪庭都已封顶,第一条商业街钟山柳岸已经开街,坐落在天水河畔的上海新天地商业街、香港恒基兆业商业步行街,幸福港湾,官台新苑,红石郡,有巢式,金鼎观澜,水木华园,天力城,新宏国际城等住宅小区也已经开工建设;凡河、天水河、如意湖、莲花湖、钻石广场、凤冠山、朱雀岛等景观工程已经完成,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中国北方水城,已经矗立在辽北大地上。

铁岭县凡河镇,凡河镇位于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凡河镇镇政府驻阮家洼子,人口5.67万人,面积172.85平方千米,经济开发区[1]辖21个分场:柳条沟、温庄子、何家屯、申家沟、左家沟、桑园岭、秦家岗子、顾官屯、山咀子、殷家屯、周安屯、红旗、帽山、老官台、官粮窖、茨芽屯、茨榆台、房身、山东、八家子。在经济领域建立以102国道为依托的3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和工业隆起带,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的绿色水稻栽培,以新屯奶牛小区为基地的畜牧养殖,以万米路两侧绿色蔬菜为依托的蔬菜保护地生产的四大产业开发,给凡河全镇经济带来腾飞之势。2004年全镇引进大型工业项目6个,到位资金3亿元,初步形成橡胶制品及汽车零部件业、机电业、建筑装饰材料和农产品深加工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全镇69家民营企业年产值达4亿元,现金突破1200万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人以上,绿色水稻栽培面积达到4万亩,“凡河”牌大米已获国家认证,远销省内外,并出口东南亚。新屯奶牛小区是初具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奶牛小区,在小区的推动下全镇养牛户达到350户,年饲养量达到2500头,以得胜畜禽公司为龙头,肉鸡饲养量达到220万只。以万亩绿色蔬菜开发为基地的蔬菜保护地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4.5万亩蔬菜保护地年产1.2亿公斤,年产值18亿元。

抚今追昔,东北文化“二人转”的发祥地,企业林立,经济发达,百姓富裕,经济和文化在这里交融,到处都绽放着无限的魅力,腰堡位于沈北新区北6公里、铁岭新城南5公里处。哈大高速公路、102国道、京哈铁路、哈大客运专线等高标准公路和铁路并驾齐驱、纵贯南北。城区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万人,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地区财政总收入2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亿元。

昌图县隶属于辽宁省铁岭市,区域总面积4317平方公里,下辖39个乡镇(场),43个社区,450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04万人。其中,所辖镇有26个,分别为八面城镇、昌图镇、老城镇、毛家店镇、宝力镇、亮中桥镇、三江口镇、双庙子镇、泉头镇、金家镇、朝阳镇、头道镇、马仲河镇、此路树镇、老四平镇、大洼镇、傅家镇、四合镇、古榆树镇、七家子镇、前双井子镇、四面城镇、东嘎镇、曲家店镇、通江口镇、大四家子镇;所辖乡有7个,分别为下二台乡、平安堡乡、十八家子乡、长发乡、太平乡、大兴乡、后窑乡;所辖农林场有4个,分别为宝力农场、傅家林场、新乡农场、虻牛马场;所辖农场办事处有2个,分别为两家子农场办事处和三江口农场办事处。

全县地貌由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辽河平原过渡,土壤类型由东至西分布为暗棕壤、黑土或草甸土、风沙土。根据境内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大体可划分为四个区。东部低山丘陵区:本区为低山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上;春来层峦叠嶂,青翠欲滴,群峰耸峙,林壑幽美;盛产名贵的中草药及山货野果;该区多为棕壤性土壤,适于农果木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全方位发展。中部漫岗平原区:本区地处漫岗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地利用率高,农业产业发达,是县内重点产粮区之一。西部沿河区:本区分布在辽河、招苏太河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力较高,水利条件较好,适于稻麦生产。西北风沙区:本区因受内蒙风沙影响,多为风沙土壤。土质瘠薄,地力贫瘠,是县内低产区;该区未利用地较多,适宜发展林牧业;在种植业方面适于发展花生、地瓜等经济作物。

昌图县属于中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雨热同期。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多为降水少,春风大,空气干燥;夏季天气多为闷热多雨,最高气温可达36℃;秋季多是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温迅速下降;冬季多是天气寒冷,最低气温可达-33℃。昌图县西部是辽河冲积平原,西北为风沙区,河流除辽河外,主要支流有招苏台河、二道河、亮子河等,均属辽河水系。境内有辽河、东辽河、招苏台河、二道河、亮子河、马仲河等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大中河流15条,已建成中小水库64座,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达6.1亿立方米。

腰堡新城按照“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服务工业化”的发展思路,高品位开发建设,高标准管理运作,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魅力新城迅速崛起。新城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达19.7亿元,部分路网等基础工程基本完成,沈铁二号公路腰堡段全面竣工,城区建设面积完成1平方公里。建成了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康兴家园和石山子农民新村,1.3万平方米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1.2万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广场,3.5万平方米综合性服务中心,10万平方米的康兴佳苑小区;完成中鼎花园项目45万平方米的规划设计,年内将动工建设。

腰堡新城以辽宁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产业基地为载体,全力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不断壮大经济发展实力。2010年新签约项目126个,新开工项目63个,产业集聚初具规模。为保障新城建设顺利有序开展,在原有征地基础上,2010年完成腰堡、沙坨子、友谊三个村征地8000亩;大康屯村整体拆迁856户,置换土地1200亩,征地1.2万亩,整合工业用地达到3.6万亩。随着邮政、移动、网通,商业、工商等银行和服务企业的强势进驻新城,房地产、金融、餐饮娱乐及商贸物流等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城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铁岭县腰堡镇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辽宁省精神文明先进乡镇,多次获得省、市、县级先进党委标兵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确定了“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城镇化服务工业化”的发展思路,牢牢把握铁岭市建设生态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天时,紧紧依托打造中国专用车之都——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的地利,率领3万腰堡人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2009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104.6亿元,增长67.8%;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2.35亿元,增长0.86%;第二产业总产值98.5亿元,增长69.6%;第三产业总产值3.8亿元,增长99%;地区财政收入实现7180万元,增长50.6%;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860万元,增长5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增长22.7%。

在加快沈阳经济区新城建设中腰堡新城是沈铁城际连接带的重要增长极,腰堡镇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按照沈阳经济区的总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围绕市、县整体发展战略,以实现沈铁同城化为目标,以产业集群为支撑,以加速城镇化进程为载体,立足于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和实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力求在工业化、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是实现新城建设与经济的蓬勃发展的新亮点。

这里地处东经123°34′,北纬40°09′,属北温带半大陆性季风气候。水力资源充沛,境内有辽河、万泉河两大河流和库容量309万立方米的懿路水库一座;电力能源充足,拥有两座大型变电所,送电量可达16万千伏安;通讯网络畅通,拥有6座微波通讯发射塔;矿产储量丰富,有储量5000万立方米闻名遐迩的高级建筑材料“东北红”大理石,储量8000万立方米的石灰石,以及具有一定开采价值的砩石、铅、锌等矿产资源。

全镇辖15个行政村,2个社区,9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736户,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民族有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蒙古族。全镇幅员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5095公顷,林地1780公顷,水域面积440公顷。2010年4月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沈阳经济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将新台子镇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区沈铁城际连接带新台子新城。

铁岭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新台子新城北距铁岭新城区和东北国际物流城7公里,南与沈阳沈北新区相连接,京哈铁路、102国道、哈大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沈铁轻轨线纵贯境内,乘车去沈阳桃仙国际机场30分钟,去铁岭新城区10分钟,南北交通非常便捷。

新市镇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万人,目标建成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秩序良好、教育水平较高、居民文化生活丰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现代化综合型新城。新台子新城北距铁岭新城区和东北国际物流城7公里,南与沈阳沈北新区相连接,京哈铁路、102国道、哈大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的沈铁轻轨线纵贯境内,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30分钟,距铁岭新城区10分钟,南北交通非常便捷。

区位优势突出。新台子新城区位条件好,幅员面积114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5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5.3万人。近年来,新台子新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倾力打造“辽北第一镇”,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交通优势明显。新台子新城区位条件好,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发展条件优越。位于铁岭的南大门,南依沈阳市区26公里,北靠铁岭市21公里,东连抚顺,西衔铁法。哈大高速公路、102国道、京哈铁路、哈大客运专线等高标准铁路和公路并驾齐驱、纵贯南北。距沈阳国际机场50公里,距鲅鱼圈港190公里,距锦州港250公里,距大连港420公里,出海入关非常便利。

资源优势突出。这里工业基础良好,劳动力廉价,政策优惠,环境优良。乡镇企业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民营骨干企业异军突起。有辽河、万泉河两大河流,水资源丰富。有两座变电所,电力资源充足。设有微波发射塔5座,无线通讯网络畅通,是辽北第一个成为电话镇的乡镇之一。

政策环境良好。近年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背景下,辽宁老工业振兴的步伐加快。在国家、省宏观战略的指引下,新台子新城将建设新城、改造旧城区基础设施作为目前的工作重点,必将获得资金筹措、发展政策等方面的有力支撑。

新台子新城建设进展顺利。目前,新镇政府办公楼、九年一贯制学校已选址完毕,正在进行整体的设计。沈铁2号路(新台子段)施工已全面启动。万泉河桥工程已施工完毕,开春铺设黑色路面即可完工。装备制造学校、农民新村建设已经开始施工,预计2011年内可以完工。镇内各街道已安装路灯,所有陈旧管线进行全面改造。全镇种植各类树木近5万棵,绿化1.5万平方米。09渠铺设排水管线260延长米,平整场地绿化,铺草坪3000平方米。

新台子新城将借助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黄金机遇,依靠新城的区位、产业、资源、政策优势,实现新城建设与经济的蓬勃发展。

调兵山市原名铁法市,是198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市,1982年9月成立市人民政府,1984年10月改为铁岭市铁法区,1986年9月恢复市级建制,2002年9月正式更名为调兵山市。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畅通工程优秀管理城市、辽宁省文明城市建设标兵市、辽宁省园林城市、辽宁省平安市、辽宁省十个最干净城市之一六项殊荣。

全市区域面积2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7平方公里,总人口23.9万,其中城市人口17.7万人,中心城区人口14.7万人,共有汉、满、蒙、朝、回等23个民族。下辖3个建制镇,2个街道办事处,34个行政村,24个社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查明矿藏1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22.59亿吨,占辽宁省总储量的1/3;煤层气储量293.9亿立方米,年抽放量9000万立方米,目前以每年1000万立方米的速度增长;煤矸石4000万吨,是国家规定今后生产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年排放量500万吨以上;硅灰石储量达1800万吨,目前年开采能力30万吨。

调兵山市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丰富,春秋风大,寒冷期长。冬季以北风、西北风为主,干燥寒冷;春季多刮南风、西南风,最大风力达7级,干旱少雨;夏季雨水充沛,天气较炎热;秋季雨量减少。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大部分集中在6—9月份的汛期。年均降雨量为560mm,7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9%。年均气温为6.7度,相对湿度62%。7月份气温为最高月份,平均气温为23.8度;1月份为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为-18.3度。无霜期为155天,初霜9月30日,终霜5月2日。年均日照为2787.6h,年较差为649.1h,生长季节(4—9月份)日照为1511.3h,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54.2%。调兵山市大风日较多,6级以上年平均出现67.8次,8级以上年平均出现37.8次,其中以春季西南大风居多。

调兵山市地处辽河流域范围内,境内主要河流有王河和长沟河,均为辽河一级支流,为季节性河流。全市水资源总量为7304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484万m3,占水资源总量的61%;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820万m3,占水资源总量的39%。人均拥有水资源320m3。(1)地表水利用现状。地表水可利用量为2573万m3,目前已开发利用量为358万m3占可利用量的14%。由于全市三条主要河道均为季节性河流,因而地表水利用难度大,开发潜力很小。(2)地下水利用现状。地下水可利用量为2256万m3。到2004年地下水利用量合计1963万m3,开采利用程度为70%。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为876万m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511万m3、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用水365万m3);农村生活用水量127.77万m3;工业用水量1125万m3,农业用水量1622万m3。我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在总体上已近超采,受采煤沉陷影响的20个村屯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较大,最大已达12m,农民现有的提水设备已很难满足饮水要求,必须打深井取水。

境内公路总长度达180.5公里。沈环公路贯穿东西,连接铁岭和法库,矿区内公路通达市内各镇街。其中,省级公路2条,总里程46.6公里;县级公路2条,总里程8公里;乡级公路11条,总里程75.2公里;村级公路8.9公里;专用公路4条,总里程40公里。干线公路好路率达100%,县以上公路好路率100%,全市公路密度为7.52公里/万人,0.686公里/平方公里。

2007年春季以来,调兵山市调兵山街道积极协调争取资金。对3707亩采煤下沉区土地进行复垦,整个复垦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调兵山街道采煤下沉区位于尚三家子村,大部分地段处于晓明矿、大隆矿采区,面积3707亩。该街道结合新农村建设和调兵山市国土资源局进行土地复垦,为老百姓办实事。该项目总投资1025万元,规划设计分三个区进行复垦。通过复垦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形成集旅游、观光、娱乐、服务开发等为一体的新格局。共修建占地50亩的高标准鱼塘5个:建占地200亩的小型工业园区一处,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工业;建占地100亩的高标准蔬菜大棚20栋,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建桥梁一座、500型涵管4处;修田间路2400延长米、生产作业路2300米;植树47000株;对复垦土地进行改良,种植高效农作物。同时修建文化广场一个、文化长廊一处、凉亭两处,并通过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真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开原市位于辽宁省北部,位于铁岭市的东北部,辽河中游东侧。东与西丰县、清原满族自治县相毗连,南与铁岭县交界,西与法库、昌图县接壤,北邻吉林省梨树县。东经123°43′-124°48′,北纬42°6′-42°53′。东西长89.4公里,南北宽86公里,截至2014年,开原市总区域面积3164平方公里。开原地势东高西低,南北多丘陵地带。东南多山,为长白山支脉,属山地丘陵,海拔在200-600米之间。主要山峰有城子山、砬子山等,海拔在800米以上。西部地势低平,为清河、辽河冲积平原一部分,海拔在50-100米之间,土质肥沃,适于机耕和灌溉,中部属于半丘陵半平原地带,全境为六山半水三分田。开原市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期长达4个月,最冷月份在1月,平均气温在-14.5℃左右,极度低温为-35℃;夏季炎热,一般可持续3个月,最热月份在7月,平均气温在23℃-24℃左右,极度高温为36.5℃。全年日照时数约为2585小时,以五六月较长,十一、十二月较短。初霜期在9月下旬,4月末为终霜期,无霜期为145—16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678毫米。春夏多西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平均风速每秒4.5米。开原境内大小河流160多个,主要河流有辽河及其支流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五大河流。清河水库、南城子水库、关门山水库等大小水库9座,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地下水有三大水系,水质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开原境内有辽河、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大小河流166条。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铺咀养牛场和甘肃清水县草川铺乡简介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