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附近养牛有招商的吗 圆明园烧了之后为什么不重建

长春附近养牛有招商的吗 圆明园烧了之后为什么不重建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长春附近养牛有招商的吗的问题,以及和圆明园烧了之后为什么不重建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圆明园到底是谁放火烧的

圆明园到底是谁放火烧的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圆明园烧了之后为什么不重建

圆明园烧了之后为什么不重建

圆明园成为“废墟”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清代“康乾盛世”经过一个多世纪营造而成的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统称圆明园),总占地面积350余公顷,建造有成百处山水环抱、意趣各异的园林风景群,殿阁亭榭等各式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被国人誉为中华第一园,西洋人则称之为“万园之园”。它从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纵火焚毁,到最终沦为一片废墟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漫长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套用赵光华先生的说法,就叫做火劫、木劫、石劫和土劫。

一是,1860年10月,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大肆劫掠之后,又连续两天在园内到处纵火,使之化为一片焦土,这无疑是它罹难于外敌的关键性浩劫,时称“庚申劫难”,也就是“火劫”。当时虽然园内绝大部分建筑物被毁,情状惨烈,但山水花木景观依旧,并且幸存有廓然大公、蓬岛瑶台、海岳开襟等三个园林风景群以及散见于园内多处的亭台楼阁。

二是,圆明园在此次罹难后,清帝仍未放弃经营,并于同治末年在慈禧太后主使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择要重修”,拟修建筑达3000余间,但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工。不过当时经过修缮和重建而基本成型的园林建筑,不少于120座近千间1万多平方米。后来直至光绪朝中后期,慈禧太后仍未完全放弃重温圆明园旧梦,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她发动了“戊戌政变”之后才无暇顾及圆明园。就在此后两年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而去,侵略军烧杀掳掠,京畿秩序大乱,土匪地痞即蜂拥而起,八旗兵丁也趁火打劫,化兵为匪,纷纷涌向圆明园,推倒残存建筑,拆运木料砖瓦,砍伐古树名木,偌大的圆明三园除了孤零零的绮春园宫门、福园门门楼及正觉寺等个别建筑物之外,统统被拆抢一空,致使这座历史名园的昔日景观遭到彻底毁灭。是为“庚子再难”,主要是“木劫”,这实际上是一次外敌入侵战乱中的内匪劫难。

三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圆明园仍属皇室私产,园内并住有太监看管,同时由步军统领衙门及中营官兵负责保护。也就从这时起,圆明园遗址又经历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一次“石劫”。最初是北洋政府的军阀、官僚及洋人巧取豪夺,比如: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依仗权势,拆毁圆明园围墙,大运砖瓦石料,历时三载,在福园门外修建成私人花园——达园。他不仅公开拉运,而且由中营副将亲自督办。步军统领聂宪藩,本是负责保护遗址的,他却让中营副将派员从长春园拉走太湖石352车。京师宪兵司令车庆云、公府秘书长王兰亭等,都先后从园内运走大批石料修建私人宅园。因贿选总统而臭名昭著的曹锟,在担任巡阅使期间,为了修他在保定的巡阅使署花园,从文源阁拉走太湖石数十车到西直门装上火车,并由中营游击(官名)负责押运保护。时任北京市地方长官(时称“京兆尹”)的刘梦庚,则在王怀庆的庇护下,从长春园、绮春园强行拉走太湖石623车、云片石104车。驻守西苑的陆军十三师、十六师和边防军炮兵营,也多次派员强行拆运圆明园大墙城砖和园内山石,管理人员劝阻反遭辱骂殴打。美国教会学校燕京大学修建校舍(即今北京大学校址),擅自起运安佑宫的巨型华表,经北郊警察分署署长现场劝阻也无济于事。就在这场巧取豪夺的石劫之中,市内的一些公共场所包括颐和园、中山公园、文津街图书馆以及香山慈幼院等,也都纷纷从圆明园运走大批石刻文物、太湖石和云片石等。就这样前后二十余年间,圆明园遗址除西洋楼旧址外凡具有文物价值的碑碣、石坊、石雕、石刻以及稍微像样的山石等几乎被抢运殆尽。1928年,北洋政府垮台,北平特别市政府接管圆明园后,遗址又遭到了更加有组织的损毁,此时的“石劫”对象就转成了所有砖石。为了修筑高梁桥经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北平市政府先后下令拆毁了圆明三园的4800米南墙和长春园东侧的全部虎皮石墙,砸成碎石以补石碴之不足。同时还组建了“清理圆明园园产事务所”,政府当局同意将园内的所谓“废旧砖石”变价批卖,大宫门外的影壁被招商投标卖掉;西洋楼石门左右的石柱连顶,被按山价卖给商人修建绥远省阵亡将士碑。当局甚至明文规定:圆明园内所有虎皮石可一律出售;西洋楼故址之大理石、青条石,凡雕花粗镂者亦可出售。再加上园内住户为了建房、垒圈长期刨石挖砖;日伪时期,附近贫民因饥寒所迫,时往圆明园窃取砖石,伪市公署又出面设置砖石收集处,实为助长刨挖妖风。经过如此长期折腾,圆明园内的多数古建基址早已被掘地三尺,难觅整砖片瓦。这一“石劫”过程,实际上一直延续至解放初期和“文革”期间,直到2000年底园内住户全部迁出后才算最终得到根绝。

四是,圆明园遗址蒙受的另外一大劫难就是“土劫”,这是大批农民在园内种地并居住、生活带来的必然结果。圆明三园遗址,在光绪末年出租给附近农民耕种的即有水旱地30顷零36亩,到1933年时年租金为2683元。三园遗址墙圈内,从1918年(民国七年)前后开始迁入住户,最初都是管园太监的亲属,后来则越迁越多,最终竟形成大小村落和居民点31处。遗址内在解放前基本上没有保留下什么树木,1956年北京市园林部门开始绿化园内的荒山空场,1960年前后国家还征用了园内1000余亩旱地,并进行了大规模植树绿化,遂有十余万株树木蔚然成林。但圆明园遗址的农林矛盾却始终难以解决,1976年11月圆明园管理处成立后,也一直在忙于应付农业生产对遗址和林地的蚕食。据我们1978年统计,海淀乡西苑大队的一、二、五、六、七、八和水磨等7个生产队及果树专业队的全部或者部分耕地,是在圆明三园遗址内,共计1860余亩地(主要是水田),这还只是说的纳粮地亩,实际耕地要超过2000亩。园内共有常住人口2000多,村落占地300余亩。另在遗址范围内还有市属、区属和乡、大队所属的企事业单位14个,占地430余亩。如此庞杂的侵占,整个遗址的惨象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农民要在园内种旱地,就在不断地平毁园林遗址;要种水田,就会时常挖山填湖;养猪、养牛,也需要拉土垫圈,因而成天挖山不止。圆明三园原有大大小小的土山不下250条,据我1980年实地踏勘,几乎每条土山都有程度不同的破坏,被完全夷为平地的为80条,基本挖平的为20条,再加上普遍存在的山脚平毁现象,被挖平的土山面积不会少于山丘总面积的50%,被挖掘的土方超过100万立方米。由于原有植被遭到破坏,长期的水土流失也使幸存山体普遍变矮、缩小与走形。而且当时农民仍在为垫圈到处挖山,我们实在无计可施,就索性在福海西南岸指定了一片土山任其处置。这就是那时的现实。

据以上所述不难知道,圆明园从毁于英法联军劫火到遗址沦为“废墟”,除了最主要的“庚申火劫”是西方入侵者所为之外,其余的“庚子木劫”以及后来的“石劫”、“土劫”,基本上都是我们国人自己干的。如果说前者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那么后者更多的则是辛酸与无奈。前几年有个别专家曾指责整修遗址是在“消灭帝国主义罪证”,这实在有点言过其实。据说文物部门的个别领导同志,对整修遗址公园仍存有疑虑,觉得恢复圆明园的山形水系,似乎是在摧残这处遗址。我认为这也是难以自圆其说的。至今还有一些专家、学者极力主张原样保留圆明园废墟,据说“废墟也是美”。人们很难想象,圆明园内的住户和单位在2001年迁出之前,这处遗址千疮百孔、满目狼籍的惨象会是美的。笔者认为反对整修遗址、主张原样保留废墟的观点,是很难站得住脚的。如若那样,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何必用近二十年时间并花费几亿元,用来征用园内全部耕地和外迁785户住户、13个驻园单位(唯有一O一中学暂缓搬迁)呢?而没有这些举措,原样保留遗址的愿望是绝不可能实现的,其结果只能是圆明园遗址最终被完全毁掉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