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中国最大的养牛场 人类历史十大农学家

青州中国最大的养牛场 人类历史十大农学家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青州中国最大的养牛场的一些知识点,和人类历史十大农学家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四大农学家

古代四大农学家

1、贾思勰:北魏青州益都人,生平不详,曾任高阳郡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约在北魏永熙二年至东魏武定二年间,贾思勰著成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

2、陈旉:公元1149年,南宋陈旉的《农书》详细总结了我国南方农民种植水稻以及养蚕、栽桑、养牛等生产技术的丰富经验,并且指出通过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可使地力常新壮;

3、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4、王祯:字伯善,元代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道家学者。在元成宗大德四年著成《王祯农书》,末并附撰《造活字印书法》,记述其木活字版印刷术。

人类历史十大农学家

人类历史十大农学家

中国古代在农业发展上有杰出贡献的人有哪些?

贾思勰、宋应星、徐光启、陈旉、氾胜之等。

1、贾思勰

贾思勰(xié),青州益都(今山东寿光市)人。北魏、东魏时期大臣,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曾任高阳太守,著有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

该作品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2、宋应星

宋应星(1587年-1666年),字长庚,江西南昌府奉新县(今江西省奉新县)人,明朝著名科学家。

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徐光启精晓农学,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穿其中。

4、陈旉

陈旉(公元1076一1156年),自号西山隐居全真子,又号如是庵全真子。

公元1149年,陈旉的《农书》详细总结了我国南方农民种植水稻以及养蚕、栽桑、养牛等生产技术的丰富经验,并且指出通过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可使地力“常新壮”。

5、氾胜之

氾胜之,氾水(今山东省曹县北)人,西汉著名农学家。

他所编著的《氾胜之书》,成书于西汉,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中游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山东最古朴最有特色的村庄在哪里?

山东最古朴最有特色的村庄在哪里?

外地的朋友经常会问到山东济宁旅游景点有哪些?想必大家常听到的就是孔孟,毕竟儒家文化历史悠久,儒家思想也影响着大家,但今天我们不讲孔孟,我们要讲一讲一个经过千年洗礼的国家级文化古村,最古朴最有特色的村庄在哪里?它就在山东济宁的上九山古村。

上九山古村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景观,是鲁西南大地上一个比较古老的村庄。村内至今保存着“玄帝观”、“南山寨”、“老古井”、“女娲娘娘庙”、“萧进士院”等古迹,现存传统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上九山古村内完整保存着三条明清时期的石头建成的街巷和240余座石头建成的住宅院落。

1萧进士院

萧进士院始建于宋代初年,位于泉水街北端,占地1.5亩,有房屋25间,大门过道一间,长廊20米,分为前院、后院、后花园三个部分,前院有客厅和卧室,后院有绣房,院内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属北方典型的园林式民居。萧进士为官清廉,为人正派,体贴百姓疾苦,热爱家乡人民,当得知后人打响场扰民的事情后,当即举家外迁,受到官府和民众的贊揚

2女娲娘娘庙

女娲娘娘庙也叫爷娘庙,在群山环抱的上九山村东北方,横亘着连绵起伏的凫山山脉。在山的中段有一座“女娲娘娘庙”,俗称“爷娘庙”,羲皇庙始建年代无考,后唐长兴二年(931年)重修时,已具有相当规模。后经宋、元、明、清多次维修,形成东、中、西三路,殿、庑、阁、楼百余间,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古建筑群,1929年被军阀梁冠英的部队焚毁,现遗址碑碣尚存。而从此处到上九山村不过二十里路,之间竟还稀稀落落的散布者二十多座“爷娘庙”,大一些的,便在村头或者道路两旁,摆着祭台,上面经常还插着未燃尽的香。而那小一些的,就隐藏在山脉或者田地中,有的已经破败不堪,留下些断瓦残垣。而这“爷娘庙”,还流传着一个人类起源的传说。

3玄帝观

玄帝姬颛顼又名乾荒,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黄帝之孙,姬姓,曾辅佐少昊,又称玄武帝、真武帝,在五行中属水,是传说中的雨神,明朝末年,十里八乡的村民为祈求风调雨顺,修建了这座庙宇,并在庙内同时供奉玉帝、玄帝、观音、关公、土地、华佗、文曲星、牛王,该庙占地三亩,房屋十九间。上九山村民每年都要在这里祭拜玄帝,以祈求百姓平安。

4古井

古井、位于廊桥东侧,有八卦井和方口井两口,其中方口井为明代修建,井深12米,直径1.5米,用石头砌成,从古至今长期使用,井绳将井口磨成了深沟,民国十三年由村民资助进行了重修,并立了重修古井纪念碑一块。八卦井、民国时期修建,井深11米,直径3米,井口有八个角,并在四个方位刻有东、西、南、北四个大字,八角代表了八卦的方位,祈求古井不再干枯以造福百姓。

5六合院

六合院位于萧进士院北侧,里胡同北端,大门朝南(明清民国建筑),占地2.6亩,院内因郑氏兄弟六人居住同一个院落,知书达理、团结和谐,村民称赞该院“六和院”,兄弟六人分别叫:郑鑑堂、郑锡堂、郑钺堂、郑钦堂、郑铸堂、郑镕堂,老人治家有方,家风严明,分工明细,老大磨剪子锵菜刀,老二教书秀才,老三耕种田地,老四做石匠木匠,老五卖花椒茴香,老六车把式养牛养马。家中老人将房屋交叉建设,留有共同的出路,相互制约,将人文与建筑有机结合。

6老学堂

老学堂位于水街西侧,占地一亩,房屋九间,过廊一处,是村里的老私塾。清朝中期,村民为兴办教育,由郑氏、娄氏、聂氏和满氏富户出资兴建,聘请本村秀才教授学生,解放后成为村办小学。祖祖辈辈这里培养了好多的优秀学子走出大山服务社会,因此老学堂成了放飞梦想的地方,这里也留下了他们好多的记忆和故事石海。

7石海

地处东山、南山、西山的北坡,占地面积约三十万平方米,是典型的岩溶地貌(石灰岩)国外又称喀斯特地貌,它的形成距今有四亿多年。岩溶地貌发育的多轮回和地带性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巧夺天工的地貌景观,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岩溶呈灰白色,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等作用为辅形成的奇形岩石集合体,用石头击打还能发出不同金属的声音。2014年已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8山里胡同

山里胡同地处西山坡,长约100米,宽3米,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古民居院落十五个,西山泉从胡同穿过,奇石、树木繁多,地势较高,空气怡人,特别适宜休闲度假,院落装修风格一户一品,文化各异,有书画小院、音乐小院、影视小院、酒吧、茶吧、网吧等。每个院落都能居住,星级标准,并且有公共交友场所,定期举办各类活动,是城里人心目中向往的古村落。

9粗布坊

上九古村自古盛产优质棉花,历来就有手工纺线、织布的传统。从采花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小七十二道工序,工艺极为复杂。织出的粗布,又称土布,它质地柔软、透气性好、色彩沉稳古朴具有使用和收藏的价值。上九古村染坊始建于清代中期,是村中唯一一处染坊。它采用草染的方法,利用植物天然色素染制,绿色环保无任何工业污染而且色泽鲜艳,深受周边村民的喜爱。

10王老记酒坊

酒道馆位于上九山西南侧,占地约两亩,房屋十九间。初创于清朝初年。王氏兄弟利用上九山的天坑泉和当地的优质高粱,精心酿制,经长期洞藏,酒质醇厚,入口绵甜,香飘十里,在原凫山、邹县、鱼台三县享有盛名。王记老酒坊,分为白酒博物馆、醉酒体验馆、酿酒馆和藏酒洞四部。

11上九山特色-泥塑

著名的泥塑大师“泥人严”严师傅,自幼酷爱艺术,尤善泥塑,其刀法古朴自然,秀逸细腻,作品形神兼备,巧夺天工。以上九山特有的黄泥为主,用一双灵巧的双手,运用雕、捏、塑等手法,塑造了一个个神奇的作品。

好客山东,济宁欢迎您!

文章分享结束,青州中国最大的养牛场和人类历史十大农学家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