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企业化养牛,2019年青海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

青海企业化养牛,2019年青海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

大家好,关于青海企业化养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青海省养殖补贴政策,2019年青海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3年过去了,武大毕业,带着妻儿回农村养牛的青海小伙,如今怎样

3年过去了,武大毕业,带着妻儿回农村养牛的青海小伙,如今怎样

一个人名牌大学毕业后,应该做怎样的工作?

在一些人眼里,名校毕业生的标配就是要进名企、当白领;名校毕业的学生,就应该在大城市的高档写字楼里敲键盘,领着让人羡慕的高薪。

而大学生毕业回到农村老家,往往都会被认为是在大城市“混不下去”,如果从事养殖、种植一类的农村活,简直是“白读书了”。

3年前,一青海小伙张学荣,武汉大学毕业后,曾在城里从事媒体工作,却突然辞职回农村养牛,后来还把妻儿接回老家。

当时,对他回农村创业养牛,有许多村民不理解,说一个名校大学生竟然放弃城里优越的工作,回农村养牛,读那么多书岂不是浪费了?

张学荣不顾世俗之见,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想把养牛这个产业做好,让家乡富起来。

3年过去了,张学荣经过带头养牛,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会员制电商销售为主的模式,为中高端人群提供高端肉品,把牛肉销往全国各地。现在,他的公司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000万元。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带领了村民一起致富。

一、农村出身,武汉大学毕业的张学荣,梦想回农村养牛

1989年,张学荣出生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住在连绵不断、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山脉下。他从小学习成绩优秀的张学荣,高中毕业后,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武汉大学公共管理专业。

2014年大学毕业后,这个青海男孩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在城里找工作。他先后在武汉、湖州、长沙等地的媒体做记者,并且娶了同是武大毕业的妻子。

此时的张学荣可以说是事业与爱情双丰收,在城里过着让人羡慕的富有生活。

可是,尽管城市很美,因为他家一直养殖牦牛,他的心里也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想把这个产业做好,让家乡富起来。2017年,他毅然辞职,选择回到老家农村,养起了牦牛。

二、把妻儿带回农村一起养牦牛

对张学荣回农村养牛创业,有许多村民很是不理解,一个农村娃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走出农村,如今他却要搞养殖,读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然而,张学荣认为老家拥有连绵不断的山脉,平均海拔3000多米,很适合牦牛生存,而且在当地的农民一直有养牦牛的习惯。如果能够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好,家乡才能真正的脱贫致富。

为此,在2017年回乡后,他通过筹集资金,先扩大了自家的养殖规模,养了167头牦牛。

然后,他还经常向畜牧专家请教,学习幼牛饲养、饲料配比等养殖技术,并保证了牛肉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慢慢地打开了市场。

三、现状如何?

2018年,张学荣注册成立青海阿牛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并入驻当地产业园,还把在德企工作的妻子,连两个孩子也带回农村,一起发展牦牛产业。

他采用了会员制电商销售为主的模式,打开了市场,为中高端人群提供高端肉品,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销量突增,无法满足市场的情况下,张学荣推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合作社组织附近的农户进行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生产,由公司统一组织销售,带领村民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

如今,他的公司已拥有家庭会员500多个、企业食堂会员30个、餐饮企业会员20个,销售量稳步上升,在2019年,公司年销售额就达近1000万元。

四、结语

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该做怎样的工作?其实没有谁能够规定谁应该做什么工作。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在追逐梦想的同时,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我们若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又能为祖国奉献自己一点点力量,那就是最好的工作。

张学荣就是这样的例子。他读那么多书没有白读,他恰恰因为读了这么多书,懂得通过筹资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懂得如何提高牛的品质,懂得将传统养殖业企业化运行,把养牛养出了一片新天地,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带领了村民共同致富。

对于张学荣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

养牛未来前景怎么样

养牛未来前景怎么样

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上市公司有福成股份(600965),此外还有新三板挂牌企业听牧肉牛(832151)、荷金股份(870144)、三江并流(833723)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数据、中国肉牛养殖及深加工竞争格局数据等

产业概况

1、发展历程:行业发展走向规模化

肉牛行业不仅承载着百姓致富的希望,更是产业兴旺的动力、生态治理的关键、小康路上的引擎,推动肉牛行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受技术水平限制起步较晚,总体来看,中国的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业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产业链剖析:养殖、屠宰及加工为核心环节

肉牛行业的上游为饲料及添加剂、遗传育种等企业,中游由各类养殖,屠宰及加工企业组成,下游主要面向消费端。本文所研究的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产业属于肉牛行业产业链的中游核心产业。

饲料及添加剂企业是肉牛行业上游的主体,肉牛养殖饲料主要有:青绿饲料(青饲玉米,高粱),粗饲料(秸秆,干草)和青贮饲料(青玉米秸,各种青草)。不像生猪,蛋鸡饲料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才可以投喂,肉牛养殖过程中饲料来源相对比较广,而且加工环节也可以不必那么复杂。

肉牛行业的中游主要包括养殖、屠宰以及加工环节。三十多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科技发展的推动下,西部、东北、华北、华南、华中,华东都有肉牛产区。

行业的下游渠道主要是超市、餐饮酒店、农贸市场以及线上渠道等,最终的销售对象是广大消费者。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膳食质量和结构改善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牛肉因其高蛋白和低脂肪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很好地促进了肉牛养殖及屠宰加工环节的发展。

产业发展现状

1、肉牛养殖情况:出栏存栏总量均有提升

近年来,肉牛养殖业发展相对较稳定。各地通过建设肉牛优势区域,加大了规模化养殖和品种改良的扶持力度,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标准化养殖小区鼓励措施,促进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但受饲料、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近两年来母牛存栏严重下滑的影响,肉牛养殖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母牛存栏严重下滑导致的后果逐渐体现出来。自2010年全国肉牛存栏量跌破1亿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量维持在9000万头上下波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量整体呈现震荡趋势,截至2021年,全国肉牛存栏9817万头,同比增长2.7%。

肉牛出栏方面,随着我国牛肉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近年来,不同于我国肉牛存栏量的震荡走势,我国肉牛出栏量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下游消费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持续促进我国肉牛出栏量的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肉牛出栏量整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截至2021年,国内肉牛出栏4707万头,比上年增加142万头,增长3.1%,创近八年新高。

2、牛肉加工情况:产量平稳增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肉牛存栏量增长的是牛肉产量的高速增长。1990年,中国牛肉产量仅为125.6万吨;2005年达到711.52万吨,10年间增长了4.7倍;此后肉牛存栏量下降的影响开始显现,全国牛肉产量明显减少。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牛肉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全国牛肉产量698万吨,同比增长3.7%。

3、肉牛消费市场: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价格持续提升

——消费量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住民收入水平的不停提高,食品文化和饮食结构逐渐改善,人们开始意识到家庭饮食康健的关键所在,仅仅是猪肉产物不再能满足宽大社会消费者的需要。牛肉低脂肪高卵白,富含亚油酸,镁,铁,锌等矿物质,含有肉碱,维生素等物质,对人体康健很是有利,营养专家也主张多吃牛肉,吃猪肉和牛肉是大多数城乡住民的理想食物。

据USDA统计数据显示,从消费量来看,2019年,我国牛肉消费量超过巴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牛肉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牛肉消费量为948.6吨。结合2021年我国牛肉产量及进出口规模估算,2021年,我国牛肉消费量约为930万吨。

——市场行情震荡上行

根据农业农村部牛肉价格数据,2018年以来,牛肉产品价格呈现震荡上行的发展态势,对于牛肉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其实还是消费增速高于生产,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时,牛的繁育慢、饲养周期长、养殖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牛肉的供求趋紧。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1月,全国牛肉平均价格77.18元/公斤,较上年期末价格走势较为平稳,整体保持高位运行。

4、市场规模:增长势头依旧

——肉牛养殖市场规模

从牛肉养殖市场来看,据农村农业部市场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肉牛出栏市场价格在1.5万-1.8万元/头左右,以1.65万元/头的价格测算,2020年,我国肉牛养殖出栏总市场规模达到7532亿元。2021年,随着国内肉牛养殖市场的持续回暖,全国肉牛养殖出栏总市场规模约为7645亿元。

——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持续提升

从牛肉深加工市场来看,中国虽然是牛肉进出口大国以及消费大国,却不是牛肉加工强国。我国牛肉的附加值非常低,且多为中低端产品,发达国家牛肉加工附加值高达30%-40%,而我国仅为3%-4%。综合我国牛肉产业消费规模以及国内牛肉价格变化,以3.5%的牛肉深加工率测算,2020年,我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约为243亿元。初步估算,2021年,我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258亿元。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优势区域规模效应明显

近年来,随着以牛肉为主的高档肉制品产品需求的增加,我国各地纷纷布局肉牛产业,出台了肉牛养殖业的相关鼓励政策,肉牛养殖在我国逐渐快速发展起来。目前,云南和四川两省的年肉牛存栏量在800万-1000万头之间,内蒙古、青海和西藏三省区年肉牛存栏量在600万-700万头之间,黑龙江、河北、山东、甘肃、青海和贵州六省年肉牛存栏量目前也达到300万-500万头水平。从区域布局和肉牛存栏量看,中原、东北、西北、西南4个优势明显的区域分布已经形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省牛肉存栏量为880.3万头,占全国肉牛总存栏量的9.21%;云南和内蒙古分列二三位,肉牛存栏量分别为858.8万头和671.1万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98%和7.02%。

由于牛肉深加工对肉牛储存条件及运输条件要求严格,因此我国多数地区牛肉深加工采集产地就近加工原则,在北方牧区以及西南重点肉牛养殖地区,我国牛肉深加工业务发展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从牛肉产量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牛肉加工发展水平要明显领先与全国其他地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内蒙古牛肉产量为66.3万吨,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9.86%;山东和河北分列二三位,牛肉产量分别为59.7万吨和55.6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88%和8.27%。

2、企业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加速全产业链布局

与地区养殖情况类似,由于对自然资源要求较高,我国肉牛养殖领先企业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三处,据安格斯杂志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存栏最多的10个规模牧场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三处,总存栏29.8万头,分布在45个牧场中。

在牛肉深加工业务布局方面,目前,我国牛肉深加工行业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企业投入持续加强。

第一梯队头部企业逐渐从单一业务发展模式过渡至全产业链发展,福成股份、恒都集团、听牧肉牛等入行较早企业凭借经验及规模优势已实现从肉牛养殖到牛肉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这类企业牛肉深加工产品营收均以超过亿元。

而在第二梯队,则是更多的受制于自身技术及资金限制暂未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牛肉深加工企业,这类企业通常业务规模较小,而且多以牛肉加工为部分经营业务的企业为主。其中代表企业有黑毛牛实业、荷金股份、四川嘉业食品有限公司、邵东民健肉食品有限公司等。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肉牛养殖市场规模低速增长

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牛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牛肉产量将稳定在680万吨左右;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0%。由此可见未来几年,我国国内肉牛养殖出栏率将进一步提升,以提升国内牛肉供给,从而实现牛肉自给率的提升,前瞻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肉牛养殖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低速增长,到2027年,全国肉牛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953亿元。

2、牛肉深加工前景广阔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到2020年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求达到68%左右,其中肉类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求达到17%;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求达到75%,其中肉类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预计达到20%左右。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青海省养殖补贴政策,2019年青海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

青海省养殖补贴政策,2019年青海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

青海省养殖补贴政策,青海省农业养殖补贴政策解读

青海养牛补贴政策标准

农业部养殖补贴200万元秸秆养畜示范项目(1)区域重点黄淮海肉牛肉羊优势产业带、山东肉牛奶牛优势产业带为重点区域,西北、西南肉牛肉羊集中生产地区为次重点区域。1、秸秆青贮、黄贮工作基础好,有区域扶持政策的地区优先考虑,支持肉牛、肉羊养殖发展的项目优先考虑。2、肉牛、奶牛、肉羊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数量多,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较快,建设区域相对集中。3、项目单位为农民合作社或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条件:2011年12月31日以前在当地县级工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资本1000万元(含)以上,现有肉牛存栏1500头以上或奶牛存栏800头以上或肉羊存栏6000只以上,省级(含)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优先扶持;资产结构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项目单位依托技术支撑机构利用部分项目资金(控制在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6%以内)开展技术推广培训工作。

肉牛犊快速育肥7个月出栏: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等良种肉牛做父本,以鲁西黄牛做母本进行杂交改良。利用良种肉牛与我国黄牛杂交,其杂交后代普遍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快的特点,初生重、日增重、挽力、肉质、屠宰率等都有显著的提高,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

(幼牛肥育)指15~18月龄出栏的肥育牛,又叫小牛肉,主要利用幼牛生长快的特点给以高水平营养,进行强度肥育使牛达到一定出栏体重和肥度,这种牛肉鲜嫩多汁,大理石花纹好,属于高档牛肉。

(成年牛肥育)是指成年牛或接近成年的牛的肥育。这类牛骨架已基本长成,采取科学饲养和管理使其在短期内肥育并改善肉质,增加产肉量的目的,这类牛出肉量大,但脂肪产量高,肉质较美,属于普通大众所消费的牛肉。

(养牛效益)养殖10头牛犊育肥为例,买牛需投入近3万元,育肥饲料成本3万元。肉牛出栏时体重650公斤,每公斤26元的售价计算,10头牛可卖15万多,养牛场利润5万元。小规模养牛场50头年利润40-50万。

山东百信牧业养殖基地是山东省畜牧厅批准成立的专业"肉用"牛羊驴养殖改良推广基地,成立于1996年,总资本2800万元,集科研、繁育、养殖、推广为一体的高标准、高起点、大规模、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百信牧业集团经过20多年发展壮大,建有十个养殖区,二十余个品种:鲁西黄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改良黄牛、三元杂交牛;波尔山羊、小尾寒羊、杜泊绵羊、育肥羊;改良肉驴、德州驴等等,年出栏肉牛、肉羊、肉驴30万头。

(企业荣誉)山东百信牧业2003年被农业部定为“秸杆养畜示范基地”,“种畜合格证单位”,“国外良种进出口指定单位”,199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质量信得过单位”,2013年中央新农村建设“家庭农场”实践示范基地。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央7台》“致富经”“农广天地”栏目专访,山东卫视《乡村季风》专访。良种畅销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受到各地畜牧局、养殖合作社、养殖户信任,建立长久的牛羊引进合作友谊,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牛肉羊肉驴养殖基地,全国最大的种苗供应基地。(山东最大、服务全国)

公司以科学管理、合理布局,全面贯彻“客户至上”的营销理念,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品牌影响第一、社会效益第一、发展潜力第一”的“五个第一”为原则。扎实推进:(发展一户,成功一户),以点带面,区域优化。(销售全国,服务三农)。

养牛基地面向全国供应肉牛肉驴种苗(具体价格以实际挑选大小质量议价):

鲁西黄牛:3-5-7月龄1800-2800-3800-元

西门塔尔牛:4-6-8月龄2300-3300-4300-元

改良黄牛:3-5-7月龄1500-2500-3500-元

利木赞牛:3-5-7月龄2200-3200-4200-元

夏洛莱牛:3-5-7月龄3000-4000-5000-元

德州驴(三粉驴):3-5-7月龄2000-2800-3800-元

改良肉驴:3-5-7月1800-2600-3400-元

乌头驴:3-5-7月2800-3800-4800-元;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