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区养牛,描写安顺旧州的诗句

马龙区养牛,描写安顺旧州的诗句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马龙区养牛,描写安顺旧州的诗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安顺旧州的诗句

描写安顺旧州的诗句

1.关于安顺旧州古镇的诗句

关于安顺旧州古镇的诗句1.安顺旧州古镇景色好玩么

山里江南旅游休闲度假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距贵阳约80公里,距安顺市区28公里。西靠大屯山,东抵邢江河,依山傍水。温暖湿润的气候,起伏的喀斯特地貌及蜿蜒的河流水系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江南意境,“山里江南”因此得名。

景区占地面积2600余亩,依托国家AAAA级景区旧州古镇,将“江南元素、旧州古镇、屯堡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包括蝶恋花海、幸福花田、欢乐街区、度假酒店在内的,独有的屯堡民族风情和山里江南风光。山里江南是屯堡文化的再生与延续:欢乐街区错落有致,滨水田园曲径通幽,碧水杨柳姿态万千,邢江河岸诗意盎然;淳厚的屯堡文化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化,浪漫的蝶恋花海透露着现代的时尚气息。

历史与现代的文化碰撞,在景区内体现得淋漓尽致。屯堡风格的建筑和民宿、当地特色的美食和商品、滨河曲折的亭台廊榭、花海儿童乐园、屯堡面具展览馆等项目,满足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休闲娱乐的需求。多彩与美好的山里江南,热情好客的“山里”人,欢迎世界各地游客的到来

2.旧州古镇有那些特产

地理位置:

旧州镇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东南部,距安顺市区37公里。

主要特产品是:

旧州鸡辣子、甜饭、山药、鞭炮、五翠牌无公害大米、小慈姑

旧州历来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城郊有清代评十六佳景,其中的鼓台仙境、翁播龙潭、陡岩赤壁、万营占候等绚丽壮美景点,游览价值很高。且近年来新建成了集长江三峡之雄伟,桂林山水之秀丽,四川九寨沟之幽雅的舞阳湖,2000年已被评定为国家级水利旅游区。古城东面15公里处有被称之为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自然艺术长廊、佛僧神仙隐居之胜地的上舞阳河大峡谷,长达30公里,此处地貌独特,河谷深遽,悬崖峭壁,溶洞遍布,群瀑飞舞,峰高岭秀,植被神奇,风光绮丽;古城西面15公里处有世外桃源般纯朴的朱家山原始森林,是贵州的“绿色宝库”和“动植物基因库”。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2000年,旧州被旅游专家赞誉为“金盆(万亩大坝)、银碗(舞阳湖)、圣水(浪洞温泉)、玉带(舞阳河)、明珠(古镇)”。

此外,旧州镇离“贵州漂流的王牌一一洞中漂流绝景野洞河、黔南第一洞天飞云崖、飞云大峡谷仅25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杉木河、云台山、下舞阳河也仅50余公里,非常适宜开展社团规模旅游。旅游业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随着二十一世纪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日渐深入,贵州“公园省”建设速度的加快,黄平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战略的全面实施,旧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正呈现出一片光明,处处充满商机。

新一届的旧州镇党委政府正全力建设商品粮大镇、优质果林大镇、种草养牛大镇、旅游大镇。

美丽富饶而蓬勃发展的旧州,是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和旅游度假的理想场所。

3.贵州安顺旧州镇镇

旧州镇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东南部,距安顺市区37公里,东邻刘官乡和平坝县,南接东屯乡、双堡镇,西与宁谷镇百接壤,北抵七眼桥、大西桥镇。

古云“安顺州”,是安顺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其东门外有碑记度“今云黔地,古云梁州”,就足以证明旧州历史悠知久和其在安顺政治经济地位的举足轻重了。历史记载:旧州原是安顺州所所在地,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地,秦时为夜郎县,隋置宾化,唐置望江,宋改为普宁州,元改为普定府,顺帝十一年道,置安顺州,成化吵徙安顺州于普定卫,从此安顺州才迁入今日的安顺城。

民国3年(1914年),改安顺府为版安顺县,隶属安顺县,为碧波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设旧州区公所至1991年12月撤区并乡,詹家屯乡、旧权州镇、陇灰乡组成现旧州镇。

1951~1990年,在安顺县、市三分三合历程中,均隶属安顺县辖,1991~1999年,隶属安顺市,2000年后隶属西秀区。

4.贵州八大古镇有哪八个

1、贵阳青岩古镇地处云、黔、桂三省交通要塞。

古往今来,这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历千年而不衰。有“攻不破的石头城”之美誉。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2、赤水丙安古镇丙安古镇则是是个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场镇,三面濒临滔滔东去的赤水河。

环境优美,是放松心情的好地方。3、赤水大同古镇位于赤水市区往四洞沟景区的大同河畔地道的古镇。

古街、古码头、古井里,是一个经历过繁荣也经历过衰败的码头。宁静清雅的大同曾被人形容为——“从未被践踏的古镇。

4、瓮安草塘古镇中国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位于黔北四大古集镇之一的瓮安县猴场镇,距瓮安县主城区14公里。草塘古邑旅游区环境优美,自然人文景观优势突出。

旅游区汇聚了土司文化、商贾文化、龙狮文化和红色文化,有着川湘滇黔民风民俗的深厚文化底蕴。旅游区是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产业配套服务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5、安顺旧州古镇旧州镇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所辖的一个镇,位于安顺市东南面,距西秀城区37公里。街道按阴阳五行布局,城内古寺林立。

6、松桃寨英古镇寨英古镇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65公里,松(桃)江(口)三级油路贯穿全境,是中国历史上川楚之民最早进入贵州朝靓梵净山宗教朝圣的梵净东线古道必经之地,它也是迄今为止贵州省保存较完整、梵净山区域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梵净古都”之称。7、黔东南镇远古镇2009年,镇远古镇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

不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等大批古迹,还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采。这里居住着侗、苗等十几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民族风情独特而浓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就位于这里,著名景点有孔雀天屏,狮子峰等,舞阳河的支流铁溪河更是寻幽探奇的好去处。8、平坝天龙屯堡古镇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平坝县。

天龙屯堡源于600年前明朝皇帝朱元璋调北征南和随后的调北填南。明朝军队征服西南过后,为了统治西南,命令大军就地屯田驻扎下来,随后,从南京、江西、安徽等地把一些工匠、平民等迁至贵州,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人在亦兵亦民的过程中繁衍生息,执着地恪守世代传承的文化生活习俗,形成了现今我们称之为“屯堡文化”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

海地的历史沿革

海地的历史沿革

主词条:海地历史海地原为印第安人部落阿拉瓦克族居住地,伊斯帕尼奥拉岛被发现时,岛上居住着约100万印第安人,主要为泰诺人,岛的西北部居住着少许西沃内人。当时岛上已经有五个印第安土著政权,他们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村庄里,捕捉鸟类、鱼类、啮齿类动物,并耕种土地。伊斯帕尼奥拉岛印第安人用石斧开垦,用木铲耕种。主要的作物是木薯和甘薯。

1492年,在哥伦布的首次航行中,因为其旗舰搁浅,不能把其他两艘船上的船员带回西班牙,因此在今天的海地角附近建立了纳维达德城堡。

1493年哥伦布返回这里时,发现堡内无一人存活。他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北海岸建立了伊莎贝拉殖民地,该岛的殖民统治就此开始。

1502年,伊斯帕尼奥拉岛正式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岛上印第安人的军事反抗被粉碎。16世纪时,西班牙人已经在岛上建立了15座城市。此外,西班牙官兵们都分得了岛上的土地,并且把居住在这些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变成了奴隶,用于采掘黄金、种植甘蔗和养牛。由于天花的影响,阿拉瓦克人于1544年在岛上绝迹。

土著绝迹以后,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的种植园和牧场纷纷被西班牙地主抛弃,该岛西部遂成为荒芜的无人区,并逐渐变成英国、法国、荷兰等国海盗的据点。到16世纪末,这些海盗已经严重地威胁西班牙的海上航线。一些来自英、法、荷等国的猎人逐渐来到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狩猎野牛和野猪,做成腌肉出售给海盗,还有一些农民种植烟草和一些基本的粮食作物。

在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的欧洲移民中,法国人占数量上的优势。1640年,法国将伊斯帕尼奥拉岛西北的托尔提岛据为己有。1665年,法国政府声称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是法国的殖民地,称为“圣多明克”。1679年,根据勒斯维克条约,圣多明克被西班牙正式割让给法国。

法国政府考虑到在该地建立殖民地,因此不仅很注意制止海盗活动,而且劝说猎人移居到殖民区,成为定居农民。到17世纪末,随着法国殖民者的不断迁入,圣多明克已经成为美洲最富庶的殖民地之一。

168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世发布了“黑人法令”,规定种植园主要为奴隶提供足够的衣食和住宿,但是也允许他们对黑人奴隶施加各种残酷的肉刑。曾经是黑人奴隶、后来成为海地皇帝的亨利·克里斯托夫在其回忆录中记录了白人种植园主的种种酷刑:“白人将黑人倒挂起来,将他们钉死在木板上,将他们活埋,将他们装入麻袋扔到河里,强迫他们吃屎,用鞭子抽掉他们的皮,将他们绑起来让蚂蚁和蚊子吃他们,将他们活活扔到沸水中,将他们绑到大炮前轰碎,让狗吃他们……”在白人种植园主的虐待下,许多黑人奴隶选择逃亡。他们在中科迪勒拉山中定居下来,组成被称为“马龙”的社区,不时下山袭击孤立的种植园。这些逃亡奴隶被称为“马龙人”。

圣多明克的主要作物最初是烟草和靛蓝,后来是棉花、甘蔗和咖啡。所有能被利用的土地都进行耕种,甘蔗种植在湿润平原上,山地种植咖啡,干燥丘陵地种植靛蓝,棉花地则分布在干燥的平原上。偏僻的、不能种植的地方,也被用来养牛和养猪。甘蔗是圣多明克最主要的经济作物,1767年,这里向欧洲出口了7200万磅粗糖和5200万磅白糖。1780年,圣多明克提供了欧洲市场上40%的蔗糖和60%的咖啡。当地所需的食粮一部分依靠自种,大部分需要进口。

1790年,圣多明克的行政中心和最大港口法兰西角(即海地角),人口已经达到1.5万,拥有许多繁华的公共建筑和宽阔的街道、广场。第二大城市是太子港,1790年时人口为6000人。其他城镇也大多位于沿海,起到港口和贸易中心的作用。在内地密布种植园,在种植园和港口之间修建了铺砌石块的全天候道路,以及横跨河流的石桥。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西半球的法国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的冲击。1790年,黑人起义前夕,圣多明克岛上的白人有3.2万,大多数是法国移民。他们分为两个阶层,第一个阶层包括大种植园主、高级官员和大商人,及其眷属;第二个阶层包括小土地占有者、小店主、工匠、港口工人等下层白人。黑白混血人的人数大约有3.5万到5.6万之间。此外还有大约3万名自由黑人。黑人奴隶们可以通过被主人释放而得到自由,也有种植园主在奴隶老得不能劳动时将其释放,以免负担其衣食供养。与主人发生关系的黑人侍女及其混血子女也常常会获得自由。不过,自由黑人不能从事法官和军官的职业,被禁止使用火枪,禁止佩剑,衣服的式样和质料也有规定。在海地革命前夕,圣多明克的各种植园中约有50万黑人奴隶。从1783年到1791年,圣多明克的奴隶进口量占西半球奴隶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奴隶大多来自西非的达荷美、刚果和几内亚,他们将西非的伏都教带入了圣多明克。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要求制订有关有色人种自由民权利的立法,遭到来自马提尼克的殖民地代表莫罗·德圣梅里的反对,他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国民议会竟不幸制定关于黑白混血人种地位的立法,那就一切全完了。殖民者将认为自己是被出卖了;而黑白混血人,受他们朋友(按:指法国的“黑人之友”等主张废奴的自由主义组织)的怂恿,将会采取最极端的手段。然后,奴隶们——他们也有同样的朋友和同样的行动手段——将会力图达到同样的目的。殖民地不久就会成为一片广袤的屠场……”随着时间的推移,莫罗的预言在圣多明克逐渐成为现实。当地殖民当局拒绝履行法国国民议会提出的自由民有权参加省议会和殖民地议会选举的法令;当地的混血人则拿起武器,要求获得他们应有的权利。白人与混血人之间的争论吸引了殖民当局的全部注意力,因此没有注意到黑人即将造反的信号。

1790年,圣多明克的黑人奴隶就通过夜间的伏都教秘密集会互相传播准备起义的消息。1791年8月22日,海地北方平原的20万黑人奴隶以击鼓为号,纷纷起来造反。白人种植园主及其妻子子女在午夜遭到突然袭击。奴隶们放火焚烧甘蔗田和房屋,屠杀白种居民。当地的一万名白人居民和一小股正规部队根本无法将起义镇压下来,几个星期内,海地北方已经成为废墟。大约有两千名白人被杀,180个甘蔗种植园和900个咖啡与靛蓝种植园被毁坏,1万多名奴隶在战斗、饥饿或白人镇压中死亡。两个月后,海地北方已经全部落入奴隶手中,只有法兰西角与西部山区一带有防御工事的营地还在白人手中。在海地西部没有发生奴隶叛乱,不过却发生了白人与要求分权的混血人种的战争,除了太子港(当地贫穷白人组成了自发武装,反抗白人上等阶级和混血人)外,混血人种军队在交战中占上风。在海地南部,白人种植园主将黑人奴隶武装起来,反对混血人种。

1791年10月,圣多明克的黑人起义已经演变为白人上等阶级与贫穷白人、白人保王党与革命派、混血人与白人、混血人与黑人、南部武装奴隶与北部起义奴隶之间的交迭混战。唯一恢复秩序的希望在于从法国派遣军队,然而国民议会中的雅各宾派反对任何支持圣多明克殖民者与王家总督的动议。直到1792年9月雅各宾派控制国民议会后,才向圣多明克派去“革命军队”,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但是,自法国派去的革命军队面临圣多明克保王党的抵抗,只好与叛乱的努力联合起来。1793年6月,黑人攻陷法兰西角,并洗劫了这个城市。

1793年8月,法国颁布法令,解放圣多明克的奴隶。当地幸存的白人为了躲避黑人报复,纷纷逃往美国、古巴、牙买加和波多黎各(在波多黎各的西海岸,来自圣多明克的法国难民建起了富于法国特色的马亚圭斯城)。

圣多明克的黑人起义及随后的战争引起西属圣多明各(多米尼加)和英属牙买加当局的严重恐慌,他们惧怕本地的黑人也起而效仿。两国都向圣多明克派遣了远征军。一支英国军队在1794年3月攻占太子港,受到法国殖民者的欢迎。但是1795年牙买加爆发马龙人起义(这次起义是法国人在幕后操纵的)后英国撤回了军队。

黑人领袖杜桑·卢维杜尔领导了反抗英国人的战争。他原为种植园的奴隶,1791年黑人起义后在圣多明克北方流浪掳掠。西班牙与法兰西共和国爆发战争后,他加入西班牙军队,成为保王党的雇佣兵。

1794年,由于英国军队的入侵,他带领部队从西班牙军队中哗变,并转而参加法兰西共和国的军队。杜桑·卢维杜尔得到了美国的支援,从美国得到船只和物资供应。1798年,英国干涉军统帅梅特兰与杜桑·卢维杜尔签订了和约,撤回军队。

英国撤军后,杜桑·卢维杜尔转而攻打南部和西部的混血人地盘,屠杀了1万多名混血人妇女和儿童,圣多明克全境至此已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卢维杜尔成为圣多明克实际上的统治者(他在1799年被法国执政内阁任命为总督),随后命令那些被释放的奴隶结束游荡,回到土地上去劳动。1800年到1802年间,几乎被完全毁灭的圣多明克经济又逐渐复苏过来。1801年7月1日海地颁布第一部宪法,宣布永远废除奴隶制度,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私人财产不可侵犯,提倡贸易自由。杜桑-卢维图尔任终身总统并有权选择继承人。

1801年12月,拿破仑·波拿巴任命查尔斯·勒克莱尔为法国远征军司令,率领54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和3万名士兵远征海地。

1802年2月2日,抵达海地角。起义军在亨利·克里斯多夫指挥下坚决还击,下令烧毁海地角。不久,为了摆脱法军的包围,起义军撤退到内地和沿海山区起义军另一将领德萨林在海地西部太子港等战役中亦严重受挫。在起义军失利的情况下,杜桑·卢维杜尔被迫与法军议和。

1802年6月,勒克莱尔设计诱骗杜桑-卢维图尔到海地西部的戈纳伊夫,将杜桑-卢维图尔逮捕并押送到法国,勒克莱尔背信弃义的行动激起海地人民极大愤怒。在德萨林、克里斯托夫以及A.S.佩蒂翁的领导下,起义军发动强大攻势,痛歼法国远征军。

1803年11月18日德萨林攻陷法军最后一个堡垒佛悌埃斯,法军被迫投降,在这次远征中法军共损失3.5万人。11月29日,海地正式公布《独立宣言》。

1804年1月1日,杜桑·卢维图尔的属下让-雅克·德萨林将军宣布成立海地国,并于当年9月封自己为海地皇帝“雅克一世”。“海地”一词来自泰诺语,意为“多山的”。德萨林发动了灭绝全部幸存白人的战役,在法兰西角,2000名白人被海地军队屠杀;在太子港屠杀了800人,热雷姆屠杀了400人。只有拿破仑军队中的波兰人得到了赦免,因为他们当初拒绝参加镇压黑人的战斗。有400多名波兰人选择留在海地,他们的后裔至今仍说波兰语。让-雅克·德萨林是海地的第一位统治者和第一位皇帝,为海地制订了一部高度中央集权的宪法,在海地北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把被驱逐的法国人的产业分配给黑人和黑白混血人。他依靠军事手段实施管理,恢复农业,并把农业收成平均地分配给农民和工人。但是当他试图把在北方行之有效的这套制度用在南方时,却遭到了反抗。德萨林采取强硬手段来推行改革,这些措施反过来又造成政变。

1806年,德萨林被暗杀。当年在太子港制订了新宪法,规定海地为共和国,并限制总统的权力。当上总统的亨利·克里斯多夫对此感到愤恨,试图用武力征服太子港,但是在黑白混血人亚历山大·佩蒂翁的手下遭到了失败。海地随即被分为两部分:亨利·克里斯多夫以海地角为首都统治北部,佩蒂翁以太子港为首都统治南部。

在北方,亨利·克里斯多夫自称“海地总统”,在1811年自立为王,称亨利一世。他驱使黑人为自己修建了6座宫堡、8座宫殿,并驱使20万民工为自己修建了规模巨大的拉费里埃尔堡。亨利·克里斯多夫还创建了贵族等级制度,册封了4个亲王、8个公爵、22个伯爵、37个男爵和14个骑士。他对人民的压榨激起了反抗,1820年,克里斯多夫在一次政变中吞枪自尽。

在海地南方,佩蒂翁将大地产划分为小块的农耕地,此举虽然得人心,但在经济上却是灾难性的。蔗糖的出口从1791年的1.63亿磅跌至1825年的2020磅。佩蒂翁在1818年去世,他的继任者让-皮埃尔·布瓦耶统一了海地,并一直统治到1843年。1822年,他出兵夺占了圣多明各(在1809年重归西班牙统治,1821年宣告独立)。

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后,对海地提出了索赔要求,要求其赔偿独立战争期间没收的白人种植园。这一要求在1825年遭到拒绝,法国于是派遣了一支舰队来封锁伊斯帕尼奥拉岛,强索3000万美元的赔偿。布瓦耶最后同意支付1800万美元,但是海地无力支付,于是同法国展开谈判。谈判的最终结果是把赔款减为1200万美元,在30年内支付,每年支付40万美元。为了应付赔款,布瓦耶减少了政府开支,并在农村采取军事管理政策,以期维持农业生产。

1843年,一场地震毁灭了海地首都海地角,太子港则毁于大火。在混乱中,一名黑白混血人夏尔·埃拉尔发动了政变,迫使布瓦耶逃往牙买加。此后四年中,海地先后出了四位黑人总统,并在1844年丧失了圣多明各。

1847年,海地参议院将不识字的黑人卫队长福斯坦·苏鲁克选为总统,福斯坦上台后即将那些试图操纵他的参议员放逐,并在1849年废除了共和国。福斯坦自称为福斯坦一世皇帝,于1852年4月在太子港举行了豪华隆重、耗资巨大的加冕典礼。

福斯坦上台后即试图重新征服圣多明各,但是吃了败仗。到1858年,随着战争带来的开支增大、以及维持皇室排场所需的费用,已经使海地国库极度空虚。1859年1月,身为参谋长的塔巴拉公爵法布尔·热弗拉尔将军发动政变,迫使福斯坦退位,自任总统。

热弗拉尔被视为海地最好的总统之一,他支持教育,建立了医药、航海、艺术诸学院,鼓励在城市中建立工业技术学校,还派遣学生去欧洲留学。热弗拉尔下令修建了主要城市的蓄水设施,扶助农业和小型工业,并聘用外国人协助开发国家。他在对外政策上支持多米尼加复国派(该国在1844年独立,1861年因担心被海地吞并而重归西班牙统治),并帮助多米尼加流亡者发起反西班牙人的战争,为此招来西班牙的报复,威望降低。1867年,热弗拉尔在国内政治骚乱中被迫辞职。

热弗拉尔下台后,海地即陷入内战状态中,并最终招来外国干涉。在独立后的海地保留了壁垒森严的种姓制度,在所谓“高贵人”种姓中,黑白混血人居多,此外也有富有的、血统比较纯粹的黑人,他们居住在城市中,在乡下拥有地产,垄断了文武官员、法官、律师、医生等职业;全国另外97%的人口(几乎全部是黑人)则地位低下。1867年,南方黑人发动起义,总统从北方农民中征召部队来镇压,从而引起海地北方与南方之间的长久敌意。1908年到1915年,海地发生了6次政变,更换了8位总统,陷入长期的内乱和内战中。虽然海地宪法禁止外国人拥有土地,但法国和德国的商行通过当地代理人在海地获得了许多土地所有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在海地的利益集团受到了美国的猜忌。美国通过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引申”而扩大了门罗主义的范围,获得了波多黎各和古巴,为美国在加勒比海国家发生内乱或“欧洲人占领”时实行干涉作了辩护。1914年11月,海地政变时,美国海军就派了一艘巡洋舰到太子港,将海地国家银行的50万美元保证金运到纽约(1919年归还),以免被叛军攫取。

1915年5月,海地爆发了另一次政变,为了扑灭政变,统治者让-维布伦·纪尧姆·桑下令杀死监狱中的所有政治犯,他本人则在不久之后被冲入法国公使馆的暴乱民众杀死并被肢解。海地陷入无政府状态,最终招致使美国的入侵。1915年7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子港登陆,控制了局面,并遴选出一个美国认为合适的总统。海地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海关被置于美国监管之下。美国监督海地参议院制订了新宪法,以美国宪法为蓝本,规定总统任期四年,参众两院议员任期为六年和二年,赋予年满21岁的公民选举权。

此后8年中,海地的经济获得改善,国债从2400万美元减至1200万美元,出口额从1916年的893万美元升至1928年的2200万美元。海地的本国工业获得扶植,此外美国还建设了公共卫生机构、公路、给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公立学校。此外美国还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地方警察部队,以代替不可靠的总统卫队。但是美国的占领也招致海地人的反抗,在1918年到1920年的一次起义中,有2000名海地人、7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和27名海地警察被打死。20世纪30年代之后,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被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睦邻政策取代。1934年,美国军队撤出海地。

1934年,最后一批占领海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撤出海地。美国撤军后,斯泰尼奥·文森特总统统治海地直至1941年。他在任内修改了海地宪法,将总统任期改为5年。当多米尼加独裁者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下令屠杀和驱逐多米尼加的海地侨民时,文森特采取了克制措施,通过其他美洲国家向多米尼加施压,获得了75万美元的赔偿。

1941年12月8日,海地向日本宣战,之后不久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地总统埃利·莱斯科同美国密切合作。在美国的请求下,海地在战争期间加强了橡胶、植物纤维和植物油的生产。美国则制订卫生援助方案,协助海地建立公共卫生系统。

由于美国的战时援助物资和款项大量涌入,导致海地黑市交易和贿赂活动增加,此外橡胶增产方案也将数万名海地农民从其小农场驱逐走,这些情况导致农民不满,触发了1946年1月的政变。接管政权的军事委员会举行了议会选举,议会则在1946年5月选举迪马瑟·埃斯蒂梅为总统。埃斯蒂梅谋求修改宪法以连选连任,从而导致1950年的又一次政变。军事委员会的保罗·欧仁·马格卢瓦尔上校成为总统。在他的任期内,世界卫生组织协助海地建立公共卫生系统,并推行广泛的疫苗接种计划,以消灭岛上的疟疾、黄热病、天花和梅毒。马格卢瓦尔政府制订了新宪法,鼓励外国投资,并得到美国的贷款,修建了阿蒂博尼特河上的水电站,疏浚海地角的港口,并开始大规模开采铜、褐煤和矾土资源。1951年,海地的农业五年计划则扩大了甘蔗、咖啡和可可的种植,并奖励粮食生产。1956年,亲美的马格卢瓦尔总统被推翻。1957年9月,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博士被军事委员会选为海地总统,从而开始了杜瓦利埃家族对海地29年的统治。

1986年,弗朗索瓦·杜瓦利埃之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下台,以亨利·南菲将军为首的“全国执政委员会”实行军事统治。

1990年,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被选举为总统,但他的任期被军事政变破坏。1994年,在联合国授权的国际干预下,阿里斯蒂德重返总统职位。1996年,勒内·普雷瓦尔当选总统。2000年,阿里斯蒂德再度当选为总统。

2004年2月,海地发生军事叛乱,叛军迫使阿里斯蒂德逃离该国。之后最高法院大法官博尼费斯·亚历山大根据宪法成为临时总统。联合国派出维和部队以监督海地选举。

2006年2月7日,海地的总统和议会选举举行,33名候选人竞选总统,另有1300名候选人角逐议会129个席位。

为贵州写个故事:贵州荔波大小七孔—我初恋的地方

为贵州写个故事:贵州荔波大小七孔—我初恋的地方

金秋十月,征得爱人的同意,决定到贵州游玩。之所以选择贵州,是因为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到过贵州,在荔波大小七孔遇到了我的初恋。本次贵州之行,也算是我的寻梦之旅吧。本次寻梦之旅,首先到黄果树大瀑布景区,然后到西江干户苗寨,最后到遇到我初恋的地方……荔波大小七孔。

下飞机,乘车到达贵阳市区,只见贵阳市区,高楼林立,灯火通明,道路宽敞,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与二十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天一早,本来还是阴雨连绵的天,早上起来,云开雾散,旭日东升,为我的这次寻梦之旅开了个好头。

一、黄果树大瀑布景区游

(一)天星桥景区石林行

吃过早饭,我们乘车沿着新修的高速公路,车行大约两个半小时,到达黄果树景区。

我们首先游览天星桥景区。据导游介绍天星桥景区是黄果树风景区中已全部开发的景区,分为三个相连的片区,即:天星盆景区、天星洞景区和水上石林区。

进入景区,我们沿着写满从1月1日到12月31日的石板路,找到我的生日1月1日,跺了三下,许了个寻梦的愿。许的什么愿,你懂得。

一路前行,看见景区内石笋密集,植被茂盛,水到景成,集山、水、林、洞为一体。近处石林,远处群山,倒映碧水之上。有的还可撑上竹筏,穿行于峡谷、石林之中。天星盆景区还有美女榕、仙山群掌、歪梳石、熊猫抱竹、雄鹰展翅等天然景观。

石林间长着大片的仙人掌和小灌木,终年点缀着绿荫,所谓"石上流水,水上有石,石上有石,石上又有树。"水上石林区有很多景观,如群榕聚会、根王、根墙屏障、盘根画壁、仙女飞天等,银链坠潭瀑布和星峡飞瀑也分别处在水上石林的左右二侧。银链坠潭瀑布,位于天星景区水上石林左上方。这个瀑布只有十余米高,上面成漏斗形,底部是槽状溶潭。在潭沿面上隆起的石包,交错搭连,河水在每一张叶面上均匀铺开。

在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的奇峰异石之中,4根大石柱直抵洞顶,柱上石花丛生,如雕龙刻凤,色泽艳丽。溶洞内主要景观以人工为主,造型奇特,显得玲珑剔透,富丽堂皇。

一路走来,步步皆景,美景之美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只好用眼看、用心来感受用,用脚步丈量。

来到高老庄湖边休息,欣赏湖中喷泉,远处山水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中午我们在石头村就餐,然后乘车到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

(二)畅游黄果树瀑布

据资料介绍,黄果树瀑布景区占地约8.5平方公里,内有黄果树大瀑布、盆景园、水帘洞、犀牛滩、马蹄滩等景点。黄果树大瀑布高77.8米、宽101.0米,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在三百多年前,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描述其"水由溪上石,如烟雾腾空,势其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也。

进入黄果树瀑布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造型各异的盆景,既有当地的,也有外地的名贵树木,部分盆景开满了鲜花,假山、雕塑、水塘、楼阁散布其中,赏心悦目。

沿着通往黄果树瀑布的石板路一路前行,大约半个小时后到达第一个观景台。远眺黄果树瀑布从近百米的高空飞流直下,非常壮观。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观看黄果树瀑布全景最佳观景台。只见黄果树瀑布像一个桀骜不驯的青年男子,奔腾的河水像一条巨大的银色彩带,自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飞流直泻犀牛潭,发出震天巨响,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走近黄果树瀑布,看着它飞溅的水花,听着它震耳欲聋的响声,亲吻着打在身上脸上的水滴,更赞叹它的雄伟壮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穿行在半山腰中的水帘洞,通过洞窗看到了彩虹,而且是动态的彩虹。难怪前人说:"天空之虹以苍天作衬,犀牛潭之虹以雪白之瀑布衬之",故题"雪映川霞"。

(三)漫游陡坡塘瀑布

游完黄果树瀑布,我们乘车来到陡坡塘瀑布。

据导游介绍陡坡塘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1公里处,瀑顶宽105米,高21米,是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瀑布。陡坡塘瀑布顶上是一个面积达1.5万平方的巨大溶潭,瀑布则是形成在逶迤100多米长的钙化滩坝上。

进入景区大门,我们沿着石板路前行,两边长满了茂密的树木和芦苇等,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芳香。

大约10多分钟,一个诺大的瀑布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与桀骜不驯、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相比,陡坡塘瀑布更像一个温柔的少女,安静的躺在河上,水流缓缓从20多米的高处落下,形成一个巨大的银白色水带。

河的对岸,有一些拍摄西游记的雕塑,与瀑布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二、西江千户苗寨行

游览完黄果树瀑布景区,我们返回贵阳。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乘车赶往苗寨。中午在途中吃饭,到达西江千户苗寨已是下午。

据导游介绍,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到达后住好宿,先吃饭,然后看看夜景。

吃过晚饭,天已经黑了,苗寨的灯亮了起来,整个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街道上,店铺林立,灯火通明,溢彩流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风雨桥上,金壁辉煌。风雨桥,灯光,游人,吊脚楼,树木花草,河流共同构成一幅精美画卷。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9号风雨桥,因为时间还早,我们在村中梯田行走。远处山坡上梯田层层相连,山下梯田星罗棋布,有的绿油油,有的已经金黄。

看完梯田,我们乘车到达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上,整个苗寨尽收眼底。苗寨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态各异,壮观震撼,河流穿寨而过,9座风雨桥屹立在河上,既方便出行,又可以遮风避雨,休闲娱乐,令人叹为观止,由衷佩服苗寨先人的聪明智慧。

四、寻梦我的初恋——荔波大小七孔

根据行程安排,我们先游小七孔景区,次日再游大七孔景区。

到达小七孔景区入口,看到熟悉的山,熟悉的水,穿着熟悉民族服装的人,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二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先分配到省城,再分配到市,后分配到县城,最后分配到一个离县城四十多里路的水库。这里不通车,交通工具为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单位人员最多时四、五个,最少时也不过两、三个,洗衣、做饭、种菜、买菜一切生活都必须自己做。房子年久失修,窗户破损,屋顶漏雨,潮湿发霉,老鼠横行。

虽然自己从农村出来,家里也不好,现在的条件还不如家里好。我心里有点失落,心情也变得非常郁闷,除了工作,就是睡觉,喝酒,打牌,百无聊赖。

两三年之后,这种状况一直未有改变,个人问题更是难以解决。夏天过后,请假半多个月,决定出去走走,散散心,方向中国西部,条件更艰苦的地方,地点未定。

乘车辗转到达省会火车站,正好有趟到贵阳的火车,就阴差阳错购票乘车,开始了散心之旅。在火车上遇到一个贵阳当地人,闲聊中他了解到我的情况和目的,建议我到荔波大小七孔看一看,那里的山水特别美,那里的人特别纯朴,那里很安静,似世外桃园,很适合休闲散心。

经过近三天的时间到达贵阳,贵阳的道路比较窄,交通不太方便,高楼大厦也不多,下车后我按照指点,步行到汽车站附近找了个旅馆住下,第二天一早再坐车去荔波。

第二天一早,我买票乘上车开始荔波散心之旅。到荔波的山路崎岖不平,弯道众多,车行相当缓慢,而且大部分为土路,颠簸的厉害,我有点晕车,头疼,迷迷糊糊睡着了。

天黑了,才到达荔波县城。荔波县城很小,道路很窄,楼房也比较破旧。下车后,我找了个便宜的小旅馆住下,顺便打听到大小七孔的路,吃点饭很快就睡着了。

早上醒来,我匆匆忙忙吃了点饭,买了点吃的和喝的,就开始了大小七孔之行。大小七孔大离县城约有30公里,大部分是山路,不通车,我只能步行去。还好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初中就到县城上学,离家也有30多公里,走路不成问题。

一路上,高山林立,树木参天,鲜花盛开,景色之美让人陶醉。我边走边欣赏大山的风景,行进的速度相当缓慢,不觉已到了中午。

山区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艳阳高照,不一会儿就阴云密布,下起了大雨。附近没有村寨,我只好到路边的大树底下避雨,吃点饭,喝点水,等雨停了再走。天越来越晚,雨一直下个不停,我只好冒雨赶路,争取天黑之前,找到住的地方。雨越下越大,道路变得泥泞,能见度变得越来越差,我深一脚,浅一脚摸索前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更不知到了那里,远远看到山坡上有几座吊脚楼,我加快脚步往前赶,快到吊脚楼下时,我眼前一阵炫黑。

等我睁开眼时,发现我躺在屋内的一张床上,感觉头疼,浑身无力,一个苗族老爹坐在床前正在给我用银器刮痧呢。老爹嘴里说着什么,我也不听不懂。不一会儿,进来一个长相清秀俊美的小阿妹,大约二十岁左右的样子。阿妹上过几年学,能够说一些普通话。从她的嘴里我知道,昨天下午,她放牛回来,在门口看到了我,叫阿爹一起把我抬上楼,正好他弟弟在外寨子上学,周六才能回来,就让我睡在他弟弟的房间。当时我可能又累又渴,加上淋雨,感冒了,所以就晕倒了,睡了一整夜。

随后几天,在阿妹一家的精心照料下,我的身体逐渐恢复,也和阿妹一家建立了深厚感情。他们一家人都很勤劳、善良、淳朴。阿妹家的房子很破旧,有些地方透风,主要收入来自养牛,上山采些药材,在山坡上种点庄稼。日子过得虽然辛苦,但丝毫看不出忧愁悲伤和难过,阿妹一家每天都过得很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我深深被他们这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所感染,想想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很是惭愧,有些无地自容。

几天的朝夕相处,阿妹的善良、温柔、勤劳、美丽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情愫,阿妹看我的眼光也有些异样,略带羞涩而又脉脉含情。

中午,阿妹出去放牛,我决定跟阿妹出去转转。阿妹牵着牛,我跟在阿妹后边。阿妹家周围都是山,山上树木茂密,满眼翠绿。山头几乎都是锥形,很有特点。听阿妹讲,她家就离小七孔桥不远,今天就到那边放牛。

大约二十几分钟的样子,我们来到一条河边,河上有一座桥,阿妹说这就是小七孔桥。桥共有七孔,小巧玲珑,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静静地躺在河上。桥下河水碧绿,两岸树木众多,鲜花盛开,河内水草茂盛,芦花飘香。

阿妹把牛拴好,脱掉鞋子,站在水中,弯腰洗起头来。我在桥的周围欣赏美景。鸟叫声、风声声声入耳,空气清新,沁人心脾,美景应接不暇,令人赏心悦目。不经意回目一望,阿妹站在水中,如同出水芙蓉,山风吹来,秀发飘逸,像七仙女一般,我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正在我看得发呆、想入非非时,阿妹喊我该回家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气依然晴好,阿爹了解到我此行的目的,给我们准备了吃的,喝的以及上山开路用到的一些工具,让阿妹带着我好好转转、看看大小七孔秀美的景色。

我们穿过小七孔桥,沿着长满杂草的岸边前行,阿妹在前边开路,我跟在阿妹后边。一路前行,河中瀑布飞迭,山坡上到处是飞泉,不时遇到飞瀑从天而降,打落在我们的身上。再往前走,树木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大、茂盛,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踱入原始森林中。林中,各种树木盘根错节,河流穿行而过,各种飞禽栖息其间,五颜六色的奇花异卉比比皆是。

我正被美景所深深吸引、陶醉时,突然听到在前面开路阿妹的一声尖叫“哎呀”,我近前一看,阿妹的手指鲜血直流,我立即俯下身子,用嘴为阿妹吮吸手上的血。头顶在阿妹的胸上,感受到了阿妹的体香,阿妹用手紧紧抓住我,嘴里喃喃自语“阿哥,阿哥”,我也情不自禁的喊“阿妹,阿妹”,我们两个紧紧拥抱在一起。阿妹把我的一只手放进她的衣服里,让我抚摸她的胸部。阿妹的双乳丰满而又坚挺,皮肤细腻而又光滑。我浑身燥热,热血沸腾,阿妹也浑身颤抖,激动异常,手不停的乱摸我的下部,只要我一冲动,一切都会发生。也许我生在传统家庭,接受的是传统教育,来自孔孟之乡,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根深蒂固,更主要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圣洁、善良、可爱的阿妹。理智战胜了冲动、淫欲和邪恶,我拿出手,轻轻地拥抱着阿妹,抚摸她的秀发。许久之后,阿妹轻轻地推开我,眼里充满了失落、无奈和迷茫,泪水在她的眼里不停打转。

我们默默无语,继续前行,来到一座湖边,湖水安静祥和,平静如镜,湖水碧绿,湖周围树木高大,枝叶繁茂。也许苗族人的天性,阿妹很快恢复如初,脸上重新挂满微笑。我们俩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时间真快,不觉已是下午,我们恋恋不舍往回赶,到家已是天黑,阿妈已给我们准备好了晚餐。

随后几天,我每天白天帮阿妹放牛、拾柴,顺便游览大小七孔美景,晚上和阿妹及家人一起聊天。阿妹给我讲苗族的风俗习惯,奇闻趣事,我给阿妹讲山外世界的精彩。和阿妹在一起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自在、无忧无虑,过得既开心又充实,真的不想再回去,只希望日子过得更慢一些。

周六阿妹的弟弟回来了,阿弟是一个长得很帅气的苗族大小伙子,同家人一样,也很热情,很健谈,我们一见如故,很是谈得来。

明天周日,阿弟回校,我也该回去了。晚上吃完饭,阿妹知道我明天就回去了,默默地到自己的房间,一晚上都没有出来,敲门也不开,我想说说心里话看来难了。我和阿弟一起睡觉,聊了大半夜。

第二天一早,也没见着阿妹,我留好车费和吃饭费用,还剩200元钱,偷偷放在枕头底下,钱虽然不多,是我的一点心意。我和阿弟、老爹吃完饭就着急赶路。我走一步一回头,一直没有看到我的阿妹,阿弟偷偷将一个绣包塞给我。阿弟告诉我说他早上听阿妈说阿姐一夜没睡,给我绣的,一大早穿上平时节日才穿的衣服,没有告诉家人干什么就出去了。接过绣包,我感激万分,心里酸楚楚的。

翻过一座山岗时,阿弟指着寨子后边山头对我说,你看,阿姐在那里。我看见,阿妹穿着节日盛装在拼命的向我挥手,我也拼命的向她挥手,心里默默说:阿妹,我一定会回来的。

和阿弟、老爹分别后,我顺利回到单位。

回到单位后,我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动用各种关系,希望调到贵州工作。那个时候,县内调动工作都很难,况且跨省调动,而且我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没有什么关系,更是难于上青天。换成现在,这一切都不是事,大不了我辞职不干了。

经过几年的折腾,看不到任何希望,当时阿妹那里也没电话,地址我也记不清了,无法联系,更没有勇气和资本回到贵州找阿妹,心中郁闷极了。年龄大了,周围的同龄人早已结婚生子,我仍然孑然一身。家人和朋友都很着急。

正在我心灰意冷之时,遇到了我现在的爱人,她和我的阿妹一样善良、温柔、漂亮。我很庆幸,当时没有冲动,虽然负了阿妹,但我没有伤害阿妹,让她保持了一个完整的女人,毫无顾虑的去寻找她的幸福。我找到了我的幸福,凭借着阿妹的善良、聪慧、美丽,我想阿妹也一定找到了意中人,也一定生活的很幸福,因为我始终相信好人终有好报。

“愣着干什么,该上车了”爱人的话,打断了我的回忆。

乘车进入景区,我们首先来到卧龙潭。卧龙潭湖水翠绿,水流从圆弧形坝顶飞流直下,水花四溅。

漫步鸳鸯湖畔,湖中游船荡漾,周围树木高大,遮天蔽日,湖水翠绿无比,境界幽绝,置身其中,犹如仙境。

乘车继续前行,下车之后看到一处瀑高近近50米,宽有20余米的翠谷瀑布。驻足仰视,眼前浪花飞舞,脚下龙潭生烟,让人如知如醉。

看完翠谷瀑布,我们来到水上森林,这是我和阿妹曾经到过的地方。

踱入水上森林,倍感亲切。林中的树木依然盘根错节,飞禽栖息栖息期间,奇花异草遍布其间。穿越森林,绚丽多彩的一大片湖面呈现在眼前。湖面美景,瞬息多变,百看不厌。

乘车继续前行,来到68级跌水瀑布。

据导游介绍,在1.6公里的狭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68级瀑布和跌水。

只见层层叠叠的瀑布,哗哗啦啦倾泻而下,或倾珠撒玉,推雪拥云,或如匹练飘逸,似银河泻地,形态各异,气象万千。千姿百态的瀑布跌水竞领风骚,争奇斗妍,构成多姿多彩的流动水景,令人目不暇接。

继续前行看到落差30米达拉雅瀑布自空而降,瀑势如山倒,吼声如雷,蔚为壮观。瀑布飞泻,横向坠落,同响水河纵向错落的68级跌水瀑布构成一幅绝妙的立体交叉瀑布群景观。

一路前行,一路打听,一路找寻,来到了我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小七孔桥。

小七孔桥依然秀丽无比,静静地躺在河上,河水依旧翠绿,芦花依旧飘香,铜鼓桥依旧坚固,高高耸立在河上。

只是楼去人空,物是人非,我的阿妹已不知去了哪里。

我询问了当地人和景区工作人员,他们说,当时由于景区建需要,附近的村寨都进行了异地分散搬迁,没有人知道他们搬到哪里去了。

小七孔桥景区游览完了,一无所获,希望明天大七孔景区能有好的结果,我期盼着,期盼着。

晚上,入住荔波县城。

荔波县城街道宽阔,荔波古镇正在修复重建。城内灯光灿烂,高楼林立,车来人往,川流不息。店铺门口挂满了一串串红灯笼。小吃街上游人如织,各个小吃店均客满为患。我有品尝到熟悉的腊肉的味道,不由自主的又想起了阿妹。

第二天,车行大约1个小时,我们来到大七孔景区。

进入大七孔景区,一眼就看见一潭碧绿的湖水,游船泛舟其上,树木花草倒影水中,煞是好看。位于湖下游新修的大七孔桥壮观美丽。

�沿着旅游观光栈道,一路前行,只见两岸峭壁耸立、危崖层叠,绝壁上附着朵朵钟乳、层层翠林,宛若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继续前行,来到恐怖峡.恐怖峡长大约一公里,为箱状峡谷。据说若在峡谷内大声喊叫,绝壁上的大小石块会飞溅而下,声势骇人,故名恐怖峡。

恐怖峡悬崖峭壁上,有三个洞穴,像一个变形的、扭曲的人脸,看起来异常恐怖。

继续前行大约1公里,就看见高有近百米、孔宽有数十米……被专家称为“大自然神力所塑造东方凯旋门”的天生桥矗立于树木花草丛中,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桥下面是一道奔腾不息的瀑布,静中生动,动中有静。让人叹为观止,惊喜不已,由衷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关于马龙区养牛,描写安顺旧州的诗句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