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舍改造养牛过程,养殖详细资料大全

鸡舍改造养牛过程,养殖详细资料大全

今天给各位分享鸡舍改造养牛过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养殖详细资料大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星露谷物语养动物要围栏吗

星露谷物语养动物要围栏吗

不需要围栏。

下雨天的时候小屋的门会在早上自动关上,动物不会再出来。放养的时候不一定要有栅栏,它们会在农场乱走,但是到了时间就会回去。

打开之后动物会从屋子里出来,每天晚上5点会自动回去,但是门不会自动关,第二天起床之后所有动物都会马上再出来。

嘿!我们吃肉吧!人类食肉的演化

嘿!我们吃肉吧!人类食肉的演化

 中国是一个“舌尖”上的国度,“吃”的文化绵延了数千年。《黄帝内经·素问》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自古以来也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人们对食物的获取和选择一直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过去的二百年来我们获取食物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可选择的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地域性、季节性差异却越来越小,对于食物加工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丰富,但食物的营养和安全却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尤其是肉类制品,大多数人都热衷于肉食,但是大家知道食肉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变化?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肉的?又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驯养动物来供给我们食肉的?传统养殖业能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肉食么?工业化革命对我们食肉又由什么影响呢?你食肉的方式正确么?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大家对食肉有一个新的认识。

一、食肉对人类进化的影响

    现代人类的祖先出现在大约450万年,人类吃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万~300万年前(猿人时期),在此之前人类祖先以“食草”为主。但是随着生物间竞争压力变大,食物获取难度逐渐加大,植物性食物能量相对较低,无法快速补充能量以弥补损耗,一些人类祖先意识到“肉”可以快速提供大量能量,补充体力,于是狩猎行为开始出现,因为狩猎动物难度较大所以这种行为需要精心策划、分析、组织、配合(就像美国大选一样,全是阴谋),这个过程大大刺激了早起人类动物智力开发。人类学家研究证实,人类脑容量显著增加的时期与人类开始狩猎获取肉食的时期是吻合的。刚开始狩猎时获得肉食的时候,人们也只会吃生肉,和现在的食肉动物一样,围在一起大快朵颐!也特别钟爱动物内脏,因为热量高、口感好!再之后出现的偶然的机会让人类吃到了熟肉,人类学家认为,可能是闪电引起的森林火灾,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动物被烧死顺便烤熟了…大火熄灭后,人类祖先获得了这些熟肉,惊喜的发现不仅味道非常好!还特别容易消化!于是开始尝试用火去烤肉,动物的本能其实是怕火的,但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人类克服本能的恐惧慢慢学会用火…生火…烤制食物。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烤熟后更加利于吸收,为脑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刺激了脑的进一步发育,脑容量开始稳步增加。所以食肉特别是食用熟肉是人类进化成功的重要环节。

    “解剖学意义的现代人”出现在15万年前左右(智人时期),但是直到约1.1万年前人们才开始刻意栽培或养殖食物。农牧行为在世界的不同地区出现但相互之间并没有关联性。比如:近东地区(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地区)出现在公元前8500年左右;中国是公元前7500年左右;中南美洲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从这三个时间点开始农牧技术逐渐向世界各地传播,成为人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方法。

二、从驯化到养殖再到工业化生产

    在过去的260万年中,人类与其他动物建立起一种非自然、非常规的关系---驯化。在自然环境中几乎没有动物会喂养其他动物及其幼仔,因为获得食物是有限的也是困难的,喂养其他动物意味着自己就要少吃一口,这不符合生存的法则,那么人类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在人类进入石器时代之前,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是相对较低的,是很多捕食者嘴里的食物,在260万年前,人类进入了石器时代,石器的发明和应用提高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从被捕食者到捕食者,借助工具人类可以和食肉动物争夺食物,抢夺动物的尸体获取肉类。同时人类也在观察环境中的其他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动物的认识日渐加深,语言的进化方便了知识的交流和总结,当人们关于动物的知识累计到一定程度时,人类祖先开始了一项大胆的尝试----驯化。很多人都认为驯化动物就是为了获取肉吃,其实恰恰不是,约3.2万年前狗被驯化,如果单纯为了吃肉狗不是一个理想的对象,不仅肉少吃的还多而且还吃肉。人类最初驯化动物的目的是把动物变成活的工具而非食用。狗被驯化为了保护领地和族人、追踪猎物等。直到约1.1万年前,猪、牛、羊的驯化开始人们才主要在驯化动物身上获取肉食。这一时期开始人类不再以不停的迁徙为生活方式了,开始了定居生活,早起的部落就逐渐形成,圈养动物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明确,为了增加劳动力,约5000年前人类驯化了马。从此,人们获取肉食就不再以打猎为主了。

    直到19世纪前,人类都是以圈养或游牧放养来获取稳定的肉食,但是这样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无论是圈养还是放养,动物的数量和人类的需要差距越来越远,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日常生活需要了,这时候,新型的养殖方式出现了,那就是养殖场或农场。养殖技术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以自然选择为主到以人工选择为主,人为培育新的品种来改良养殖动物满足人类需要。例如:为了提高肉的产量将产肉量大的个体进行交配,几代人工选择后就会出现以产肉为主的品种,提高产量还没增加数量。大量人工繁育的新品种的出现使得那个时期人们总能在动物养殖上看到惊喜也获得了大量的利益。所以十九世纪也被称为“一个养殖的世纪”。

    到了今天,传统的养殖业和农场养殖的动物已经无法满足暴增人口对肉的需求,从20世纪初开始,快餐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肉的需求量加大,刺激着传统养殖业开始逐渐向工业化生产靠近,而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得培育新品种变得越来越简单,人们逐渐开始随心所欲利用基因技术培育新的品种,传统养殖业已经无法满足技术和场地的要求了,这种情况下新型的养殖方式出现了---大型食品公司,这些公司不再以单一养殖或者肉食加工为主,而是从基因改良开始,到培育种苗、再到签约养殖户养殖,然后回收成体加工,最终把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全球最大的肉食品公司---泰森公司就是在这个模式下经营的。泰森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鸡肉、猪肉、牛肉供应商,无论我们在超市买到鲜肉还是麦当劳餐厅吃到的汉堡中的肉,都是由泰森公司或者与之类似的食品公司提供的。

    大型食品公司生产的肉经过多次基因改造,理论上符合各种安全标准,产量大供应足,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大量的需要。可是这种改造真的好么?以养鸡为例,1950年养一只鸡的周期是70天,2008年经过基因改良后的鸡生长周期是48天,体重却是过去的两倍,因为对鸡胸肉需求量最大,经过培育的鸡胸会特别大!而快速的体重增长的结果就是鸡的内脏和骨骼发育跟不上,所以从生到死基本不怎么动弹,就是吃、长肉、吃、长肉最后被宰…

    除了快速生长以外,其实现阶段工业化养殖生产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动物的养殖环境。大家都认为大公司有规范的管理,成熟的体系,养殖环境一定很好,真的是这样么?《快餐帝国》一书的作者美国人埃里克·施洛瑟同时也是一名暗访记者,他和泰森公司的签约养殖户进行了沟通,刚开始养殖户同意接受采访和拍摄,但是泰森公司知道后,“访问”了养殖户,养殖户就变脸了,不再接受采访,也不让记者进入养殖笼舍。记者又和多位泰森公司养殖户商量同样被拒绝了…最后记者找到了另一家大型食品公司(裴顿世家食品公司)签约养殖户,她同意了采访并允许记者进入养殖舍。记者在养殖舍里看见的是整个鸡舍尘土飞扬、到处都是基本不怎么动弹的鸡(白羽鸡),气味难闻,即使鸡舍四周窗户都打开也没什么用,用养殖户的话说:“这根本就不是养殖,就像是工厂流水线一样,批量生产的产品,只不过是会喘气的产品。”饲料是由公司提供的,里面含有抗生素,所以养殖户本人已经对抗生素产生了过敏反应。每天都有鸡死亡,但是因为总数多死几千只根本没有影响。大约50天左右公司会派人来抓鸡,鸡就像扔垃圾一样被扔进笼子里。过一段时间公司会送来新的鸡苗,养殖户开始新一轮的养殖,周而复始。而泰森公司的养殖舍连窗户都没有,里面的环境不敢想象…

    以上是美国记者调查在美国工业化养殖中的真实故事。国内的鸡类养殖环境因为缺少相关资料我无法为大家提供准确的消息所以不能乱说,但是泰森公司在中国已经有了至少三家公司,也开展了同美国一样的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的业务。同样的现代化工业养殖也体现在养牛、养猪上面。羊的养殖还是以放养为主,所以羊肉是这几种中最贵的。

    我并不是反对工业化养殖业的发展,毕竟工业化生产满足了日益膨胀的需求,但是经过改良后的品种出现在我们餐桌上的时候,我有权知道我买的肉是不是有营养的?是不是有害的?价格是不是合理的?而这些都不是透明的。当问题被披露时,大众往往会出现恐慌…

三、怎样吃肉才健康?

    其实说到底我们无法改变目前肉类加工生产的主要模式,但是我们有选择权啊。虽然大多数肉类来自人工养殖,但仍有一小部分是来自自然的,比如:深海鱼类、部分海鲜、合理范围内打猎的野生动物(野猪、梅花鹿)但是生活中我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肉食呢?首先,肉可以大致分为红肉和白肉(红肌和白肌)。红肉是指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肉和内脏。烹饪前呈红色。红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锌、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但是不同的肉类含量不同,比如:猪瘦肉脂肪含量为6.2%、羊瘦肉为3.9%、牛瘦肉为2.3%。食用过多的红肉也会导致肥胖等疾病。还要注意烹饪方法,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会吃的,没有之一!我们烹调手段多样,还可以融入西方烹饪手法,对于红肉加工来说,最好的就是蒸、煮!也不是说其他的烹饪方式都不能用,尽量使用健康的烹饪方法。另一类是白肉,以禽类、鱼类等为主。相比于红肉,白肉被认为是更健康的肉类。特别是脂肪含量要远低于红肉。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白肉中的鱼肉近年来被推崇为健康肉质的典范,但是要注意,鱼肉也有养殖和野生之分,养殖鱼类的饲养过程也会或多或少的加入抗生素类药物等对人体无益的物质。野生鱼类,特别是深海鱼相对比较好,建议一周吃两次左右的鱼类。

    当下全球健康饮食界都在呼吁一个理念“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谷物,少吃肉蛋奶”才是健康的。这是真的么?吃肉一定就不健康么?当然如果过量吃肉一定不健康。可是正常吃肉一定比不吃肉要胖么?大家知不知道引起肥胖等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物质摄入过多呢?是糖类!而非肉类。谷物类、水果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谷物类中以淀粉为代表,水果中以果糖为代表,他们都是糖类的主要形式。例如:一碗150克的米饭,糖类物质有58.5克;一份乌冬面250克,糖类物质52克。100克猪肉的含量仅为约1克。肉类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最重要的物质!适当摄取只有好吃没有坏处!虽然通过豆类食物也能获得蛋白质但是豆类蛋白无法于肉类蛋白相提并论的!脂肪的适量摄入其实对心血管是有好处的。在心、肾周围沉积形成脂肪垫起到减震预防损伤的作用。摄入足量脂肪有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和利用,避免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脂肪是构成身体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尤其是脑神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中含有很多脂肪。所以我们需要在饮食中获取一定量的脂肪。

     吃肉不等于不健康,但吃太多一定对健康没有好处。一直以来健康饮食都在被夸大,比如吃什么能治病、吃什么能致命。这些都是建立在合理需求的前提下。我建议大家多选择鱼肉、牛肉,多吃瘦肉,不要吃调味肉。少吃含糖类物质多的食物。生活虽然不能严苛到每分每秒,但是也不要放纵的毫无规律。吃的开心又不放纵才是最好的!其实天天吃肉也是一种超能力,大多数人随着年龄增长饮食中的肉食比例会慢慢减少,代谢能力也下下降。所以趁年轻,不要苛责自己。

养殖详细资料大全

养殖详细资料大全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基本介绍中文名:养殖外文名:breeding释义: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包括:畜牧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等词语解释,基本信息,基本解释,引证解释,基本含义,家畜养殖,牛羊养殖,发酵床,家禽养殖,土鸡养殖,品种选择,温室育雏,日粮搭配,消毒免疫,补贴标准,前景展望,词语解释词语:养殖基本信息【词语】:养殖【英文】:Aquaculture【拼音】:yǎngzhí【释义】:培育和繁殖动植物。【造句】:他养殖了许多蟾蜍。基本解释[cultivation]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对虾引证解释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秦牧《艺海拾贝·菊花与金鱼》:“那些栽培菊花和养殖金鱼的老行尊,不但要满足民众的这种心愿,自己也充满了劳动创造的豪情胜概。”徐迟《三峡记》:“孵卵场,养殖了多少鲜美的鱼!”基本含义饲养标准中规定了动物在一定条件(生长阶段、生长环境、生理状况、生产水平等)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其表达方式或以每日每头动物所需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表示,或以各种营养物质在单位重量(常为kg)中的浓度表示。它是配合畜禽平衡日粮和科学饲养畜禽的重要技术参数。在饲料成分表中所列出的是不同种类饲用原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为了保证动物所采食的饲料含有饲养标准中所规定的全部营养物质量,就必须对饲用原料进行相应的选择和搭配,即配合日粮或饲粮。养殖包括生猪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家畜养殖牛羊养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牛羊肉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加之农村生活条件的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牛羊也逐渐退出了家庭养殖。现在的牛羊养殖主要是一些规模化、专门化的养殖场,但受多方面的影响,短时间内牛羊生产数量还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求。同时,我们肉牛肉羊良种化程度较低,所以呈现出养殖数量大但产量较低,且质量差。目前我国牛羊养殖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同时提高肉牛肉羊的产出以及质量。发酵床发酵床就是在养殖过程中给牲畜一个自然生态的原始生存环境,发酵床过程中主要包括的改善居住环境及喂养两方面。居住环境就是建造发酵床,喂养就是饲养纯生态的发酵饲料以及饮水改善,在这两个方面给予牲畜的居住及喂养过程中一个自然生态的生存环境。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参与垫料和牲畜粪便协同发酵作用,快速转化生粪、尿等养殖废弃物,消除恶臭,抑制害虫、病菌,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将垫料、粪便合成可供牲畜食用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牲畜抗病能力,促进牲畜健康生长。发酵床分地下式发酵床和地上式发酵床两种。地下式发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挖80-100厘米,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再将牲畜放入,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了。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可采用地上式发酵床,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要求有一定深度,再填入已经制成的有机垫料即可。套用发酵床养殖专用菌剂配套的生态养猪技术,可彻底解决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牲畜肉品质,变废为宝,节工省本。是一种无污染、高效益的环保技术。家禽养殖土鸡养殖农村饲养的土鸡肉质好、味道鲜,深受消费者喜欢。但由于它生长速度慢(5个月才长大出栏),农户零星散养量不多,因而养殖者的总体经济效益不高,难增收致富。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开发农村土鸡产业,使土鸡长得快,肉质又好,户养量多呢?采用“优质高效养殖土鸡新技术”养殖土鸡,既能达到保持土鸡肉味特色,又有较快的增重速度(90~100天达1.5~2.0公斤)。现将技术要点介绍于下。品种选择土鸡,即本地鸡,有的叫草鸡。由于品种间相互杂交,因而鸡的羽毛色泽有“黑、红、黄、白、麻”等,脚的皮肤也有黄色、黑色、灰白色等,市场消费也不一样。故要选养适宜当地消费市场的品种,就广东而言,三黄鸡、杏花鸡、麻鸡均是较好的品种。温室育雏修建“立体式网床”育雏温室,进行专业化规模育雏,农户养育成鸡成活率高、风险小、容易成功(能育雏的则可从育雏开始)。育雏中主要注意几点:1.室温:0~1周龄时为35~32℃,2~3周龄时为31~24℃,4周龄为23~20℃,也可在1周龄之后以每天降0.5℃。2.相对湿度: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55%~65%,即10天之前为60%~65%,10天之后为55%~60%;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无刺鼻、熏眼的感觉。3.补充光照:头5天可保持每天23小时的光照,以后为17小时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内)。4.适时饮水和开食。小鸡应尽早开食和饮水,而且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在初次的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连用两天;第三天在饮水中加入0.02%~0.03%的高锰酸钾。5.高密度育雏。在15天之前为60~70只/平方米,一般每批育雏在5000只(视养殖户对雏鸡的需求量来定育雏规模)。“网、床、散”结合养殖户应根据自己饲养的数量来适当改造鸡舍,要求室内地面为水泥地面,有窗户和地窗,使空气流通和采光充足,并做好网床或鸡笼,且以立体式三层为宜。网床的多少以养鸡的数量来定,一般按45~20只/平方米来计算(前期密度大一点)。网床第一层离地面高40厘米,网床高30厘米,上下层之间的距离20厘米,一二层网床顶部应搁置承粪板(可用三层板)。网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材或白夹竹,网床四周和底部用1厘米×1厘米网目的塑胶网固定好。料桶和饮水器均置于网床内。将庭院林地用尼龙网围起来,每隔2~3米远打一根桩柱,将尼龙网捆在桩柱上,靠地面的网边用泥土压实。所圈围场地的面积,一般以每只鸡不少于1.5平方米计算,越宽越好。买回的脱温小鸡(已经过育雏的小鸡)至1公斤体重的阶段在网床内饲养,1公斤后至出栏期间在所圈围的院林地内放养(雨天和霜雪天不放入)。饲喂中,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网床内饲养,鸡活动范围小、鸡体能量消耗少,增重加快;鸡在圈围的院林地散养,能捕食野生杂草和生物昆虫,改变食物结构,肉质品味高(保持土鸡肉质的品味)。日粮搭配选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于消耗的肉鸡全价颗粒料,再适当搭配其他的饲料养鸡,才能保证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加快增重速度和使鸡肉风味不变,因此要科学地搭配日粮。育雏期,应选用肉鸡全价颗粒料,最初开食时要将饲料稍浸泡转化一下,并用手搓碎一点。脱温鸡至1公斤体重期间,则选用中鸡料,更换时应逐步替换,不能一次性全部更换,以免造成应激反应。同时,应添加5%~10%的完整谷粒(或小麦),并给予10%~15%的青绿饲料。在庭院散养期间,选用大鸡全价颗粒料,日粮中还要加入10%~15%的完整谷粒(或小麦),添加15%~20%的青绿饲料。若光喂全价饲料,一来饲养成本高,效益不核算;二来鸡肉的肌间脂肪多,吃起来不爽口;三是无土鸡肉的独特风味,消费者不喜欢。添加适量的青绿饲料,一来可增加维生素的含量,二是可降低养殖成本,三可减少鸡肉的肌间脂肪含量。消毒免疫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这是规模养鸡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搞好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减少鸡的死亡,提高成活率和商品率。对土鸡的免疫程式,应结合生产的性质(商品肉仔鸡)而定,最好是按肉鸡的免疫程式来参照进行,即1日龄的雏鸡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疫苗(无条件时也可不搞,这主要是在孵化场搞);6~7日龄的鸡用鸡新城疫Ⅳ系苗(或Ⅴ4苗)、法氏囊B87苗、传支H120苗等混合饮水免疫;24~28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苗饮水免疫一次;60日龄再用鸡新城疫Ⅰ系苗注射接种一次,以后不再免疫接种。在饲料饮水中添加一些药物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在2~7日龄添加0.02%的痢特灵和0.01%的土霉素或青霉素、庆大霉素等,13~17日龄又重复用上述药物。19~90日龄在饲料中添加氯苯、抗球王等抗球虫的药进行驱虫、鸡舍每天要清扫干净,并用生石灰对地面和承粪板上进行消毒。每半月用复合酚兑水将舍外进行喷雾消毒,用百毒杀对鸡舍内带鸡消毒。出栏后对场地要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鸡舍门口处的消毒池要经常有石灰或消毒液,并注意常换。补贴标准2016年年初,农业部提出了关于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与规模种植一样,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将获大力支持。多个省区也在8月份左右密集发布出台了各地的《2016年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其中,河北省规模肉羊场每个场补助资金为25万元-50万元,其他地区养殖场也都可申请30万元左右不等的补贴。此次标准化补贴的对象基本都要求是“规模化养殖场”,其标准大体上为:1.肉羊:农区存栏能繁母羊250只以上,或年出栏肉羊500只以上的养殖场;牧区存栏能繁母羊400只以上,或年出栏肉羊1000只以上的养殖场。2.奶牛:存栏奶牛300头以上。3.蛋鸡:产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1万只以上。4.肉鸡:单栋饲养量5000只以上,年出栏量10万只以上。5.肉牛:年出栏育肥牛500头以上,或存栏能繁母牛50头以上。6.生猪: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且年出栏肥猪5000头以上。7.兔、水禽、蜜蜂:具体要求由各试点省结合本地实际自行确定。前景展望日期在国内市场比较热门的几个养殖类别就是鸡、猪、牛、羊、蝎子、蜈蚣等等。由于近时间国内市场不太稳定,对这些养殖产品有一定的打击,价格波动比较大,尤其是养猪行业市场,一天一个价格。但是前景还是不错的,毕竟养殖的成本在那里,市场波动再大,养殖商品价格也不可能长期低于养殖成本。规模化为促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黑龙江林甸县畜牧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化养殖模式转变。林甸县委、县***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推进乳业跨越发展若干意见》(林发[2012]2号)和《2012年乳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林政发[2012]16号),促进规模养殖逐步转型升级。在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上,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建设规模大。在原有的规模牧场基础上,林甸县新建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处,建筑面积达30000平方米,可容纳奶牛5000头,奶牛存栏量是原有规模牧场的2倍,可吸纳周边村屯的养牛户进入牧场,进行全托养和半托养,实现了“退出村屯进入小区”。二是建设标准高。新建的奶牛规模养殖场,采用保温板覆盖,钢架主体结构建造,耗材使用环保材料,总投资达3000多万元。其中,花园镇于守龙奶牛养殖场和王继华奶牛牧场的主体工程都由楼体钢架结构建成,完工后牛舍使用年限比普通牛舍使用年限多10-15年时间。三是配套设施齐。新建奶牛规模养殖场均有办公室、精料库、搅拌间、干草棚、榨奶间和青贮窖,配套设施齐全,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牧场建设要求。还配备有TMR设备,可保证奶牛各个生长阶段的全混合日粮供应。另外,红旗镇银光村新建TMR饲料配送中心1处,青贮窖6000立方米,收储青贮饲料4000吨,可辐射周边4个村屯200多户养殖户,实现奶牛全混合日粮配送、统一饲喂模式,提高了奶牛标准化养殖水平,为推进林甸县奶牛标准化养殖进程探索出了好途径。四是制度体系全。牧场日常管理规范、卫生防疫规则、职工考核制度等相关规则和制度的确立,保证了牧场不仅在硬体设施上的齐全,也保证了牧场在运行期间的软体配套服务体系的健全。五是扶持力度大。县***相继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奶牛规模养殖场建设。除青贮收获机械、TMR纳入国家农机补贴范围外,县级财政再给予一定补贴,使补贴达到总额的50%,县财政共补贴资金150万元;对规模奶牛场新建砖混结构永久性青贮窖单窖容积在200立方米以上的,给予70元/立方米的补贴,共补贴资金210万元对建设的TMR饲料配送中心基础设施给予政策扶持,对保温搅拌间、精料库和机械库房建设给予300元/立方米补贴,简易饲草贮备库钢架彩瓦结构和水泥地面给予150元/立方米补贴,共补贴资金34万元;对新建的奶牛规模养殖场电力安装及通常道路给予资金补贴,共补贴资金50万元;县水利部门为每个新建奶牛规模养殖场免费打一口机电井,共补贴20万元。同时,各乡、村优先解决奶牛规模养殖场建设用地,并在用地费上给予减免政策;县财政给予规模奶牛场奶牛保险补贴;并将青贮种子纳入良种补贴范围。2013年,林甸县深入贯彻落实“三进三退”战略,加大规模牧场建设,狠抓奶牛业发展,使奶源建设更为科学化、系统化,质量安全更有保证。预计到2015年,林甸县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力争达到100%。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