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有个养牛场,偏远乡村创业一般主要缺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鹤峰有个养牛场,偏远乡村创业一般主要缺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鹤峰有个养牛场的一些知识点,和偏远乡村创业一般主要缺什么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偏远乡村创业一般主要缺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偏远乡村创业一般主要缺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偏远乡村主要有四个缺点:

(1)交通条件较差

这是偏远乡村最突出的问题。因为交通制约,运输成本比较高,相同的产品能够获得的效益就很少。比如,城郊农民生产的白萝卜可以卖到城市的菜场,一亩地一季白萝卜可以卖到10000元左右,而偏远乡村的白萝卜只能够自己用作养殖业的饲料,无法卖,只能够以后用养殖业的肉产品挣钱。那样一是周期很长,远水不解近渴,二是效益无法统计,说不清楚。

(2)经济条件比较差,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偏远乡村对外交流困难,很多出产于当地的土特产品都难以进入市场。有的即使能够进入市场,也难以得到比较理想的售价。所以,偏远乡村即使能够有一些出产,但真实的利润往往都是被中间商拿走了,生产者难以获利,挣的只是一点汗水钱。

(3)信息比较闭塞

虽然经过国家对乡村的多年投入和建设,偏远乡村的各项硬件都有很大提高,但还是落后于城郊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很多时候,偏远乡村获得的信息都是已经过时了的信息,而用这种过时的信息作为创业依据也是很有风险的。

(4)科技教育落后,人才缺乏

由于地处偏远,教育不发达,很多科技知识掌握比较差。正是因为教育上的差距,人才培养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有的即使能够培养出来,也多是在他乡,留下的比较少。

针对偏远乡村的不足,创业者应该在如下方面做文章:

一是尽量避免生产低值产品,注意发展高值的产品。像白萝卜之类的常规大宗蔬菜,就不能和城郊的农民竞争。因为不管偏远乡村的生产者怎样竞争,消费者是不可能为你的运输成本买单的,你的价格比不过城郊农民。但是,你如果采用生产自己特点的蔬菜,比如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或有机食品,这就是城郊无法比的,因为城郊的环境比不过乡村。

二是可以改变经营思路。如通过努力,将乡村的环境建设好一些,多种些树木、花草,再建一些农家乐,可以将一些城里人吸引到乡村旅游,再出售一些当地特色农产品,把运费转嫁给旅游者。也可以将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值,组织一些能工巧匠,改良传统工艺,使传统农产品焕发出青春。

实例1:柏杨豆干的生产

柏杨豆干的产地——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乡,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的齐岳山下,与重庆市的奉节县相邻。该地距利川城26千米,距州府恩施126千米,距武汉约730千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如果赶长途公交车从柏杨镇到武汉,至少要赶三天,交通十分不便。经过多年建设,现在交通车比较方便了,但是交通对当地经济发展一直存在较大的影响。勤劳的当地人并没有被困难限制,还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柏杨坝村有一股很好的泉水,人们长期用这个泉水加上传统工艺制造出来的豆腐干很有特色,在当地很受欢迎,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当地的艺人在政府的支持下,大胆创新,在原有基础上形成了多种独具风格的特色产品,成为当地推向外地市场的代表产品之一。2011年1月16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将柏杨豆干工艺列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柏杨豆干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2012年4月26日,新华网以“柏杨豆干:不用卤水点豆腐”为题进行了报道。在当地柏杨豆干的第五代传人沈金忠的带领下,柏杨坝镇现在仍有100多户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豆干,每户光豆干制作就有两三万元的收入,豆干制作中产生的豆渣用于养猪。现在的柏杨豆干已经远销到武汉、广州等大城市,成了外地人走进恩施,认识“土家”的一个名片(图45、图46)。

图45柏杨豆干传承人沈金忠在筛选黄豆

图46柏杨豆干传承人沈金忠

实例2:土家女歌星住洞里养牛

在湖北省鹤峰县燕子乡朝阳村海拔1400米的高寒山区,有一位养牛的土家妹子许群群在从事着自己的养牛事业。许群群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鹤峰县人,曾就学于武汉音乐学院,在国外工作过。2012年她回到家乡,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始了养牛事业。她组织起了养牛合作社,联合当地的农户一起养西门达尔肉牛,将当地丰富的草山草场资源转化为优质畜产品。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是乳肉兼用品种。但由于西门塔尔牛产乳量高,产肉性能、役用性能也很好,是乳、肉、役兼用的大型品种。此品种肉牛杂交一代的生产性能一般都能提高30%以上,被畜牧界称为全能牛。许群群充分开发利用草山草场资源,还把当地的一个大山洞用作牛圈。

由于所选项目与当地草山草场资源十分对路,养牛事业发展得十分顺利。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她的养牛合作社已经改为天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个人出栏肉牛200多头,养殖面积500多亩,2014年个人销售额400多万元。但她还是不满足,她把眼光放到更远的舞台。利用在新加坡工作的人缘,联系到新加坡的一家贸易公司,这家公司在深圳有屠宰加工厂,经过2014年试销,已经与许群群签订了2015年超过1000万元的合作意向书。2015年3月17日,中央电视台7频道的致富经栏目播出了“土家女歌星住洞里养牛”节目,专门报道了她的创业事迹(图47、图48)。

图47许群群在放牛

图48许群群接受采访

土家族节日:土家族的节俗(中国传统节日)

土家族节日:土家族的节俗(中国传统节日)

土家族节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春节。长阳岁时节日,一年之中,以时为序,首为农历正月的春节。

春节隆重的场面是团年和除夕。家家离不了美酒佳肴,庆祝团聚。除夕的夜晚,无论城乡,都兴守岁。农村人家,户户都要在火垄里架起大火,烤的人面红耳赤。火垄里燃烧的大树兜子叫“火主”,是事先在前几个月都准备好了的。城镇人家则多烧白炭。“红火”预示兴旺。这个风俗大约是远古时的火崇拜的遗风。

一年之中最鲜亮最激动人心的活动,是从子时交庚时的“除夕”紧接新正开门的“出天行”祈福开始的。接财神、迎喜神、祭祖先、逐疠疫都在这一时刻进行。顿时,鞭炮声起,山鸣谷应。

长阳土家人特别重亲缘,重友谊,春节时期正是联络感情的大好时期。拜年首先是男女依次拜长辈,长辈对晚辈特别是幼辈分别给“打发”,俗称“压岁钱”,故俗谚有“大人爱种田,伢们爱过年”之说。趁时,人们走亲访友,相互拜贺,俗话又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说。

2、元宵节。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事实上是春节的延续。

同历史上元宵节一样,长阳的元宵节也以张灯和观灯为主要内容,气氛尤其热烈。

因长阳是山区的原因,受到条件的限制,花灯制作的种类并不多,不象《长阳南曲·数灯》那样,一下数了99种,那只能是民间艺人的夸张。常见的是大红瓜灯、六角宫灯、莲花灯、兔儿灯、走马灯等。

城乡最热闹的游艺活动是舞龙灯、玩狮子、跑竹马、玩蚌壳精和划采莲船等。龙灯制作分青、黄、赤、白、黑五色,节数有九、十一、十三之分。表演花样有[二龙戏珠]、[云龙翻身]、[玉龙盘柱]、[金龙摆尾]、[四门穿花]等。表演最热闹的是五龙俱出,互斗雌雄,至时,大鼓大锣响彻天外,鞭炮雷鸣声震屋宇,声势格外壮观。据故老相传,县城龙舟坪时谣有“东门的青龙西关外的白,何家坪的‘黑臊牯’撩不得”之说。乡间,也有玩“草把子龙”的,俗称“瘟灯”,用茅草扎成。还有玩“板凳龙”的,即在板凳上装一龙头龙尾,一人手执凳脚而舞之,这些龙灯,小巧灵便,亦极富魅力。

3、土地节。时在二月初二日,俗传为土地生日。古代称“社祭”,社即社神。在长阳,每逢社日,则兴“闹土地会”。但是,这种有一定规模的村社活动到民国年间已经消亡了,仅仅在民间还可见到这种古俗的遗存,即人们多于这一天家家整治酒肉,分散到土地庙上供,敬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祈求风调雨顺。此外,无子之家也就此求育。然后,回家享用“牲醪”。此间,往往也有乡邻亲友三五不等,人们俗称“吃春酒”。

4、清明节。在长阳,清明扫墓是一项重要礼俗活动。清明当头,更属农忙时节,依时,“乡人采‘雨前茶’,插‘清明秧’。遇雪曰‘桃花雪’。谚云:‘贫人休听富人哄,桐子开花下谷种’……是月,旱苗草生须薅,曰‘薅头道草’。苗初长去其太密,曰‘破苗’。”

5、端午节。在长阳,端午节一应习俗均照节礼如仪。端午节的习俗不同一般的是,不是一过了之,而是过了初五的头端阳以后,还有十五的大端阳和二十五的末端阳。三个端午节中除大端阳、末端阳不再悬艾、挂菖蒲外,一应节日饮食如旧。

6、六月六,长阳民间有“龙晒衣”的习俗。俗谚有“六月六,家家晒衣服”之说,故家家户户每于此时必然翻晒衣物,既用于除虫,又用于防霉。同时,不少人家还于是日用盆盛水晒热,用于儿童洗浴,据说可免疮芥,这是古人顺其自然而培植起来的一个具有保健性质的节日。

7、月半节。在长阳,土家人由于历史上崇信巫鬼,故十分注重月半节,俗谚有“年小月半大,神鬼也放三日假”之说。是时,家家接嫁女回娘家省亲扫墓,祭祀先人。

8、中秋节。长阳土家人过中秋,一般有四项活动:

一是以月饼、点心敬奉父母或馈赠亲友,以表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或友谊,同时以应其团圆之意。

二是设月饼瓜果点心与家人一起赏月,士人之家亦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一边咏诗,《晦斋闲稿》诗云——

飞空玉镜正当头,丝管楼台竟夜游。

记得儿时看月好,儿时看月不知秋。

三是“摸秋”,据道光《长阳县志·土俗》记载——

(至时)三五成群,偷知好园中瓜果,谓之‘摸秋’,摸得南瓜,用彩红鼓乐送无子之家,谓之‘送瓜’,南男同音,谓宜得男也。

这一习俗直至上一个世纪的50年代,依然在农村可见。

四是以中秋夜月占来时气象年成,农谚云:“云遮中秋月,雨打上元灯。”

9、重阳节。在长阳,亦有饮重阳酒的风俗,县志载:“季秋九日,士人携酒登高,极游观之兴。人家造醪糟伏汁酒,其酒经年不艳,谓之重阳酒。”这种酒俗称“缸面酒”。

10、牛王节。传说,土家人有位祖公,曾得牛王救助,俗语有“人是吃的牛的饭”之说,因此,祭祀牛王有着不忘根本的意蕴。是日,养牛人家,一般都须以猪肉砣和糯米蒸制馔肴,为耕牛加料并停耕一天,并焚香礼拜,祈求牛王保佑。同时,正堂显眼处都要张贴《牛儿经》。

11、过小年。时在腊月二十四日。腊月二十四日的过小年,是一个仅次于大年的节日。自古以来,围绕这一节日的重要俗礼便是“祭灶”,以报“火食生养之恩”。

12、过赶年。土家人一年中要过两个年,即在腊月二十九日(月小二十八日)先过赶年,同样吃团年饭。紧接同***一样再过年,又吃团年饭。过赶年的习俗传说不一,一种说法是祖先打仗,为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乃提前一天团年。一种说法是“年”是一种猛兽,每到年底就出来害人,土家人为躲避年的祸害,遂提前一天,久而成俗。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