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湾养牛场 重庆市巫山县红椿乡位于哪个市

麻湾养牛场 重庆市巫山县红椿乡位于哪个市

大家好,关于麻湾养牛场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重庆市巫山县红椿乡位于哪个市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重庆市巫山县红椿乡位于哪个市

重庆市巫山县红椿乡位于哪个市

红椿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南部,东邻安溪镇,南与笃坪乡及巫山县侣俸镇为界,西北部和培石乡相接,总面积146.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61个自然屯,159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6573户。总人口3.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4万人,非农业人口0.25万人。

2007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313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1753万元;非公有制经济收入达到4560万元;劳务收入396万余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97公斤;人均纯收入2402元,增长11.4%;完成财政税收1095万元,增长25.7%。

经济建设:一、产业发展有了新突破。一是在全县烤烟面积下滑2000亩的情况下,全乡在2006年2857亩的基础上净增面积120亩。二是药材、魔芋发展势头良好,基地+公司+农户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共种植以党生为主的药材近2500亩,魔芋1500亩。三是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防疫密度达100%,全年共发展养牛、养猪、养羊大户40个。

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铜红公路建设为主的交通建设有大发展。铜红公路贯穿全乡20余公里,乡已成立了建设指挥部,划线已全面结束,征地拆迁补偿工作正在实施之中,在高炉已启动通达通畅工程3公里,共维护道路47.8公里保证了道路的顺畅。二是西部农网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已完成对大坪、瓦店两个村的施工,高炉、偏岩两个村的改造正在施工之中。一年中,已全面结束全乡的西部农电改造工程。三是以千丈岩场镇人饮工程为主的水利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投资70余万元的场镇人饮管道工程已通过前期勘测设计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即将进入招标程序,已新建和整治人蓄饮水池15口计500余立方米。基本保证了人蓄饮水的正常供给。

党的建设:一是坚持中心学习组制度,把三会精神与实际乡情结合起来,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党委一班人目标明确,思想统一,团结干事的氛围浓厚,自觉遵守各项廉政制度,加强了乡干部队伍和村干部队伍的建设,形成了合力。一种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创业氛围已基本形成。二是强力投入,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健全,活动阵地建设有序推进,党员素质不断提高。根据红椿乡实际,乡党委把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共成立烤烟、药材、魔芋3个产业支部,创新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党组织,建立了倒流水煤矿、闵家湾煤矿支部,两新组织的内涵不断得以加强。在市县投入的基础上,乡共筹资12万元新建了红椿村、高炉村公共服务中心,已基本能够投入使用,并在不断摸索有效管理办法。其余3个村的活动阵地建设立即启动,将结束全乡所有支部无活动阵地的历史。

-农业建设

巫山县红椿乡立足红椿乡实际,发展特色经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效果。红椿乡在指导农业生产工作中,以市场为导向,采取“遵循乡情--市场调查--效益分析--宣传发动--引进业主”的开发运行方式,确保项目的健康发展。红椿乡由于高寒日照短,适宜种植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的山葵,经过深入的宣传发动,在放马村建立了500亩的山葵种植基地。项目实施中,乡0还邀请在成都、云南等地多年从事发展经营山葵的李进,到巫山注册大地绿色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进行实施,2008年项目运营良好。

党参也属红椿乡的经济骨干项目。在党参发展中,乡0多方争取,筹措资金10余万元,用于善项目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和解决贫困户的产前投入。

2008年,全乡12个村,实现了村村有项目,户户有增长点。截止2008年,全乡已完成粮经作物种植面积2.8万亩,复种指数达285%,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万亩,经济作物1.1万亩。粮经种植比为61.39,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300元左右。

-企业发展

地处渝鄂边境的重庆巫山县土家族红椿乡煤炭资源丰富,现有合法规模生产煤矿4家,2004年煤炭年产量16万吨,总产值突破3000万元,创税费400多万元。在企业本身赢得效益的同时,红椿乡几个煤矿自2007年开始,还为农村整修公路、为烟农烤烟煤大降价等慷慨“出血”,这在当地老百姓中传为佳话。

煤矿出资修路,带活一方水土

109省道巫山至湖北建始段公路,横穿红椿乡,成为红椿乡交通的“大动脉”。但红椿境内这一段长达37公里的公路(从铜鼓到建始边界处烂泥湾),由于常年缺乏养护,公路背水沟堵塞,路基时有塌陷,路面遍布大坑小洼(最大的坑深达40厘米以上),导致车辆通行十分困难,巫山至建始的客运班车不得不于2007年停运了近4个月,凡在此路上过往的司机更是谈路色变。

2007年7月下旬,乡-田务俊、副乡长王文培召集乡境内4家煤矿企业法人,征求意见,统一思想,由煤矿出资整修公路,0负责协调指挥和监督管理。各煤矿积极响应,三个月内共出资160余万元,实行分段修复公路。并于10月底,由乡0牵头,4家煤矿企业制定新的道路养护机制,确保长期养护和车辆正常通行。

据介绍,乔麻湾煤矿投资60余万元,修复公路9公里;闽家湾煤矿投资30余万元,修复公路9公里。另外,柿叶湾煤矿、倒流水煤矿分别投资30余万元,各修复公路8.5公里。

“我们的钱花得值,现在煤炭运输要顺利些,更重要的是整个红椿老百姓的交通方便了,地方经济发展必然快些”,闽家湾煤矿总经理段洪柳、乔麻湾煤矿矿长杨开林这么说。两句朴实的话语,却饱含了多少无私的奉献精神!

特价烤烟煤,烟农得实惠

走进闽家湾煤矿总经理段洪柳的办公室,记者发现在墙壁上众多奖牌中有一面特殊的锦旗,上面写着“民营先锋心系群众”八个字。这锦旗是2004年底瓦店村全体村民赠送给闽家湾煤矿的。

据副乡长王文培介绍,2008年来煤炭价格一路攀升,给烟农用煤炭烤烟增加了不小的支出和负担。2004年起,该矿主动将凡是烟农用来烤烟的煤,每吨降价65元销售,全年共售降价烤烟煤500吨,2008年预计同样销售500吨,每年为瓦店村210多户烟农让利3.25万元。

除闽家湾煤矿外,乔麻湾等煤矿也是如此。2007年乔麻湾煤矿销售烤烟煤350吨,每吨降价60元,让利烟农2.1万元,2008年预计销售500吨,让利烟农3万元。全乡4家煤矿2008年将让利烟农将达12万余元。

与此同时,闽家湾等煤矿还免费给当地民族小学、敬老院每年捐献5吨煤炭,解决学生和孤寡老人生活用煤;还积极以向县慈善茶会捐款等形式资助贫困学生。

走出大山的时候,记者不由得感慨,红椿乡的“烤烟煤”、“敬老煤”、“支教煤”------,一定会源源不断,燃烧起红椿土家族老百姓心中的无限温暖。

-社会事业一是以安全为主的社会稳定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认真落实“党管安全”的领导机制和“一岗双责”的管理机制,加强了对煤矿、道路交通、农网等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的管理。落实了安监管理人员和经费,加强了煤矿交叉检查力度和车辆路检路查,加大了对道路的巡查力度。一年中,仅煤矿出现一起安全事故死亡1人。根据《信访工作条例》,通过做过细的群众工作,越级-、非正常-控制在零指标范围内,全面落实了首接首问责任制,积极调处各种民事纠纷和矛盾,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全面实现防邪工作“四个重”目标,实现了禁种铲毒工作“零种植”目标。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一方平安。二是以扶贫为主的社会保障工作有了重大突破。以项目为依托的扶贫攻坚工作在红椿乡一直都有光荣传统,实事做实、好事做好,做到了项目管理到人、资金落实到位。扶贫公路等扶贫项目的规划合理、项目建设到位。以-部、地税局牵头的帮扶部门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已组织全乡村干部二十余人到开县学习取经,帮助争取项目3个,发动单位职工等形式共为全乡受灾户和困难户捐赠现金3万余元,衣物等万余件,并为红椿的发展献计献策,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年中,全乡共发放社会保障资金11.8万元,基本保证了-的生产生活正常化。三是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文化方面,树立了展民族风采、建和谐红椿的文化发展理念,以挖掘土家传统文化,思索土家民族文化发展不竭动力,成功举办了红椿土家族乡庆重庆直辖十周年庆典活动,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硬件基本具备,场镇有线电视已有40余户,实现了零的突破。教育方面,在不断提高师资质量、强化办学条件的指导思想下,2007年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红椿中心小学的危房改建工程已立项,红椿完小的办学条件即将得到有效改善,确保了国家“普九”检查验收。在卫生方面,乡卫生院整合了全乡卫生资源,乡合管办加强了对新型合作医疗的管理,确保了全乡新型合作医疗的顺利进行。

山东五莲县是哪个市管辖

山东五莲县是哪个市管辖

山东五莲县是日照市管辖。

五莲县地处黄海之滨的鲁东南低山丘陵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五莲风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名胜古迹、旅游景点众多。

日照市位于东经118度35分至119度39分,北纬35度04分至36度02分之间。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山东省东南部,纳入山东蓝色经济带,山东半岛南翼。北依青岛,南临江苏,西接临沂,东与日本、韩国隔黄海相望。

扩展资料:

五莲县东经119.2°,北纬35.74°,地处山东半岛南部、日照市东北端,东临青岛市黄岛区(西海岸新区),南接日照市东港区,西连莒县,北靠诸城,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

境内有206国道和051、222、334三条省道纵横交叉贯穿,可直通济南、青岛、连云港三个飞机场;百公里内有岚山港、青岛港、日照港三大港口;

潮河镇到青岛董家口港只有15公里。东依同三高速公路(15km),南靠日东高速公路(10km),设有铁路五莲站,南北并列兖石、胶新铁路,其中胶新铁路贯穿全境,形成了立体交叉的陆海空交通运输网络。

野生杜鹃俗称映山红,在五莲山和九仙山生长区域非常广泛,总面积约有一万多亩,其品种之多,面积之广,花色之丽,誉冠华北,素有“江北第一”杜鹃园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莲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照市

五莲县是哪一年建立的

五莲县是哪一年建立的

五莲县建于1947年。其疆域原分属莒县、日照、诸城三县所辖。据旧志记载:莒县,周为莒国,秦始置县,汉袭秦代建制。汉文帝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以莒为都,称城阳国。金置城阳州于此,后改为莒州。明撤县入州。民国改州为县。日照县,周属莒国,秦属莒县。西汉置海曲县,之后又置昆山县;东汉废昆山县,改海曲县为西海县,晋撤西海县,并入莒县。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于莒县置日照镇,金始置日照县。诸城县,周先属莒国,后分属鲁国、齐国,秦始置县,其名不详。汉置东武县、莒县,隋改名为诸城县。

上述记载表明,首县、日照、诸城三县具有悠久的历史。五十年代发现的丹土村和东城仙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说明五莲地区早期属龙山文化。横亘县境北部的战国时期齐长城遗址,建于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座于九仙山前的牌孤城遗址,经考证为战国时期营垒。

现据莒、日、诸三县旧志及有关资料,将五莲地区的历史沿革简述如下:

五莲地区古属青州。周朝为莒国的封地。民国《重修莒志》载:“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斤(今胶县西南城子崖村附近),后迁莒。”战国时期仍属莒国。至楚简王元年(公元前431年)北伐灭首,又为楚地,继而分别为鲁国和齐国所辖。据《竹书纪年》载:齐国筑长城,以此为界,北为齐国,南为鲁国。之后,楚考烈王再次北伐灭鲁,又分别为楚国与齐国所辖。秦朝时,属琅琊郡莒县(今五莲县境北部原属诸城县部分,秦时已置县领辖,县名已不可考)。

西汉时,属徐州刺史部琅琊郡(据民国《重修莒志》记载,莒县是时曾属兖州郡城阳国,待考),今五莲县境分辖于首、海曲、昆山、东武、诸、折泉(《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折泉县”条注云:“汉侯国,后汉省。故城在今诸城县西南七十里”)六县。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改郡为国,属徐州刺吏部琅琊国。时昆山县废,改海曲县为西海县,境内分辖于首、西海、东武、诸四县。

三国曹魏时期,分属徐州部城阳郡和青州部琅琊郡。时西海县撤销,并入莒县,境内由莒县、东武县、诸县分辖。

晋初,属青州部城阳郡;太康十年(公元288年)青州城阳郡的莒、东武、姑幕、诸四县改属徐州部东莞郡。境内分别由莒、东武、诸三县所辖。十六国时没有专属,曾先后属石赵、慕容燕、苻秦,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又属南燕,义熙六年(公元411年)复归晋。

南北朝时,南朝刘宋因旧未变。北魏占据山东后,到宋文帝元嘉廿八年(公元451年),属南青州东莞郡,后属胶州东武郡,五莲地区分辖于莒、东武、诸三县。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公元541年)改东莞郡为义塘郡。到北齐时,分属南青州的义塘、东安、高密三郡。时诸县撤销,并入东武县,今县境归莒县、东武县分辖。北周改属莒州义塘郡,境内仍分辖于莒、东武二县.

隋朝初年,五莲县境分辖于徐州琅琊郡莒县(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改莒县为莒州;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复罢州为县)和青州高密郡东武县(开皇三年废郡,置胶州;开皇五年改为密州)。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东武县为诸城县。

唐朝属河南道密州高密郡,今县境分辖于莒县和诸城县。据民国《重修首志》记载,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莒州,下辖莒县;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撤销莒州,莒县改属密州。

五代十国归属如故。

宋初,分全国为十三道,至宋太祖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废道存路,时属京东二路密州;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属京东东路密州;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于莒县置日照镇;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日照镇与诸城县改属临海军,随废,日照镇仍并入莒县,与诸城县同辖于密州。此时,五莲县境分辖于莒县和诸城县。

金代,升日照镇为日照县。时莒县与日照县同属山东东路琅琊郡莒州(莒州原为城阳军,大定廿二年即公元1182年升为城阳州,廿四年改为莒州),诸城县属山东东路琅琊郡密州。五莲地区分别归莒县、日照、诸城三县所辖。

明代,据《明史�6�1卷41》载:“莒州,洪武初,以州治,莒县省,领日照、沂水两县。”又据《山东通志�6�1沿革》记载:“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废密州,以(诸城)县属青州府。”时五莲县境分辖于山东布政司青州府的诸城县和莒州及其所辖的日照县。

清代顺治、康熙两朝,县境归属因旧未变。至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莒州升为直隶州,仍辖日照县。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降为散州,升沂为府,今县境分辖于沂州府莒州及其所辖的日照县和青州府的诸城县。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裁府设道,地方政府改为省、道、县三级。当时,莒州改州为县,同日照县皆隶属岱南道。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改属济宁道;诸城县隶属胶东道,五莲地区仍属莒县、日照、诸城三县所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裁济宁道,置琅玡道,莒县、日照县归其所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伐军统一山东省,废道,县直属山东省管辖,今五莲县境隶属如敌。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同年冬,莒、日、诸三县国和民和党政府,竞相拉队伍,“武装逃难”至五莲山区。l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先后占领诸城、日照、莒县三县县城。3月,中和共鲁东南特委建立;秋冬,中和共莒县县委、诸城县委、日照县委相继建立,并先后成立各县八路军办事处。此时,五莲山区形成三股政治力量。南部、西南部及中部山区为中和共鲁东南特委及莒、日、诸三县县委活动地区;台潍公路和泰石公路沿线为日伪占领区,建立了“维持会”、“新民会”等伪管理体制;其他地区均为国和民党地方游击队盘踞。当时驻五莲地区的国和民和党杂牌军队有十三部分之多。1943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日照县抗日民住政府在长兰村成立(当时称日照县行政委员会)。之后,随即成立其所辖的第三区抗日民住政权(辖今五莲县境的高泽、洪凝、松柏、街头、王世幢一带)。同年6月,由于形势恶化,党的武装力量和政府机关撤出五莲山区至泰石公路以南。

1943年,八路军滨海十三团进军泰石路北,解放了五莲大部地区。同年,日北、莒北、诸城三县抗日民住政府相继建立,隶属滨北行署。其时,今五莲县境由日北、莒北、诸城、诸莒边四县分辖,并先后建立了十一个区级抗日民住政权:日北县的洪凝、街头、五莲、滨安四个区,莒北县的中至、石场、管帅三个区,诸城县的麻湾(后改为户部)、仁里、高泽三个区,诸莒边的淮河一个区。1944年诸城县增设积沟区,辖今五莲县境的牛家官庄、院西、佛堂一带。

1945年,日北县撤销,其所辖今五莲县境的洪凝、街头、五莲三个区并入藏马县。诸城县的户部区亦于同时划归藏马县管辖。

l947年5月12日召开大会宣布五莲县建立,归胶东行署滨北专署管辖。县行政区划由藏马县的户部、五莲、洪凝、街头及诸城县的常山、仁里、高泽共七个区组成。1948年增设松柏区。1949年12月莒北县撤销,其所辖之中至、管帅、淮河三个区并入五莲县。时全县共辖十一个区。

1950年春,滨北专署撤销,另设胶洲专署,五莲县隶属胶东行署胶洲专署管辖。1954年12月,莒县的石场区划归五莲县,时辖十二个区。1956年2月撤销松柏区,时辖十一个区。

1956年3月,胶洲专署撤销,五莲县划归昌潍专区。同年四月,常山区划归诸城县,时五莲县辖十个区。

1958年1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院西、许孟、高泽、坊子、街头、宋家、潮河、叩官、花崖、回头、户部、高戈庄、汪湖、张仙、管帅、于里沟、中至、学庄、洪凝、松柏、中幢、迟家庄、石场、崖前二十四个乡。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共划为洪凝、高泽、许孟、汪湖、管帅、中至、石场、于里、街头、潮河、叩官、户部、松柏十三个公社。1965年5月,经昌滩专署同意,原十三个公社划为十六个,增加院西、山阳、王世瞳三个公社。1970年昌潍专区更名为昌潍地区,专员公署改为行政公署,1981年改为潍坊地区,五莲县隶属未变。1982年12月经潍坊行署批准,撤销洪凝公社,设洪凝镇。时五莲县辖十五个公社,一个镇。1983年10月,潍坊地区行政公署撤消,更名为滩坊市,五莲县归潍坊市管辖。1984年5月12日进行体制改革(又称乡改),撤销人民公社,除洪凝镇体制名称未变外,原潮河、许孟、管帅、街头四个公社改为镇,叩官、户部、松柏、山阳、王世疃、石场、于里、汪湖、中至、高泽、院西十一个公社改为乡,新建七宝山镇和罗圈、山庄、杜家沟、花崖(1984年9月22日改为魏家乡)、槎河五个乡。时全县辖十六个乡、六个镇。同年8月至12月,对农村体制进行了改革,原生产大队改称村庄,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村民委员会。

1992年底由潍坊市划归日照市管辖,现辖12处乡镇、632个行政村。[编辑本段]风土人情野生杜鹃俗称映山红,在五莲山和九仙山生长区域非常广泛,总面积约有一万多亩,其品种之多,面积之广,花色之丽,誉冠华北,素有“江北第一”杜鹃园之称。

五莲山和九仙山的杜鹃花色各异,因品系不同,开花的时间也各不相同,自阴历三月份,粉紫色的“蓝锦”品系,就争相开放。“五一”时节,可见漫山遍野簇簇鲜花,流光溢彩,磬香袭人,与山光石景相映衬,宛如天然画卷。此时,赴山赏花的游人如织,但见花海人潮,游人似梦如醉,如入仙境。为了便游人能更好的赏花玩乐,同时,也达到保护、管理的目的,选择了比较合理的路线,修通了环杜鹃园游览路,便游客能顺次有序地进行观赏。

五莲山和九仙山的杜鹃花历史悠久,花形多样,花色绚丽,已成为五莲山自然景观的独有特色,游山赏花已成为人们的一大胜事。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又谓之“土地爷生日”。也有称之“春龙节”的。一则意为万物复苏,适宜耕地;一则龙主雨水,祈求雨足年丰。是日早起,农户家家用簸萁盛草木灰沿屋撒一圈,再在院内、场院划地作大小不一的圆圈,俗称“打屯子”。圈外画梯子,圈内撒上五谷杂粮,谓之“上粮”,意求五谷丰登。

此日,早饭食水饺。饭前,家家送水饺到土地庙,为土地爷过生日,祈求保佑风调雨顺。早饭时,有的人家还分食一块过年时所蒸的饽饽或发团,小孩必吃。据说吃后能避免碰到狼。五十年代后期,祭土地神一俗废,“打屯”一俗也被废弃,近年来,此俗又渐兴起。

二月二这天家家炒豆子、花生,谓之“炒虫子”,寓当年无害虫之意,此时还有一种传说,即:武则天篡夺唐室江山,自称大周武皇帝,触怒了玉帝,玉帝命令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管天河的玉龙见人间久旱不雨,生路将要断绝,便不顾一切,喝足天河水,张开巨口行雨。玉帝听说勃然大怒,让太白金星把玉龙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山上立通碑,上写道: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登灵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人们看了碑文,方知玉龙为救他们而违犯了天条,心里非常感激。为报答玉龙的救命之恩,人满为患到处寻找金豆开花,但总也找不到。第二年二月初二,一个老婆婆背一袋黄豆到集市上去卖,不小心撒了一地。那金黄金黄的豆子粒使人们心头一亮,“这黄豆不就是金豆子,炒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家喻户晓,这天,家家炒黄豆。压在玉龙身上的那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尘。由于它人老眼花,看见人间炒的黄豆以为金豆真的开花了,便按照玉帝碑文上的旨意,拿去了拂尘,玉龙从此得见天日,重上云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它,每年二月二很早就起来炒黄豆。有的边炒边唱“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这一天,东港境内黄墩一带山区,有闹春牛的习俗。此举通常在本村本庄范围内进行。养牛户事先用刷子将牛的全身刷干净,牛角上拴上红布,也有用红绸扎一朵红花戴在牛头上的。二月二早饭后,将牛牵到一块平坦且又开阔的大田里,村里男女老幼汇集起来,随着劈劈啪啪的鞭炮声,牛主人拿掉牛缰绳,牛在大田里随意奔跑,一试身板。此时,人们可以欣赏到耕牛经过一冬的休养而膘厚体大和奔跑时的矫健身姿,也有的村庄在这一天将牛牵出来,套山耕犁耕地一圈,称“试耕”。据说清朝历代皇帝每年二月二在地坛使牛耕地,以示天下,祈求丰收,故有“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来送饭,保佑黎民百姓五谷收”的顺口溜和年画。

OK,关于麻湾养牛场和重庆市巫山县红椿乡位于哪个市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