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养牛场 那有什么优胜之处

黄陵养牛场 那有什么优胜之处

大家好,关于黄陵养牛场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湖北石首在哪,那有什么优胜之处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湖北石首在哪,那有什么优胜之处

湖北石首在哪,那有什么优胜之处

湖北省石首市

现任市长张善彩

成立时间1986年8月

行政级别县级市

面积1427平方公里

人口62.62万人(2002年)

电话区号0716

邮政编码434400

石首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的一个县级市,隶属地级荆州市管辖。

概括

石首位于湖北省南部。东经112°13′-112°48′,北纬29°30′-29°57′。南邻湖南南县、安乡、华容、北抵江陵、东靠监利、西接公安。面积1427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614106人。

市人民政府驻绣林街道。邮编:434400。行政区划代码:421081。区号:0716。拼音:ShishouShi。

石首分江南、江北两大块。属平原,兼有山岗。江南为高亢平原,中间以平地为主,江北为平原。整个地势略呈西北高、中间低、向西南倾斜,地面海拔一般在31米—36米之间。东有桃花山,中部有列货山、主峰高626米,西南有六湖山,属武陵山余脉。境内河湖密布,河网、湖泊、洼地密集交错,堤垸较多。长江由西向东蜿蜒而过,有九曲回肠之称。

石首以“有石孤立”于城北的石首山为名。据《读史方舆纪要》载:“自竟陵南至大江、并无岗陵之阻,渡江至石首,始有浅山,石首者,石自此而首也”。唐、虞、夏时,属荆州之域,秦属南郡。三国时,先后属蜀、吴。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建县。其后历属荆府、江陵郡、江陵府、山南道、荆南府、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第四行政督察区,沔阳专区、荆州地区、荆州市等。1984年石首被湖北省列为全省9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之一。1986年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88年被列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

市政府所在地绣林,以汉刘备“挂锦在山,结绣如林纳孙夫人于此”而得名。名胜古迹遍及城乡,三国遗址比比皆是。古代大诗人杜甫、陆游、黄庭坚等慕名来游,在此撰写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文。远在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孙权在此联谊抗曹。元末至清代,先后有农民郑肖庄,徐兴元、丁大旺等聚从起义,土地革命时期,周逸群、贺龙来石首唤起农民革命,中共石首中心县委、中共鄂西特委、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机关驻境内年余,使石首一度成为洪湖苏区的中心所在。抗日战线时期,石首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石(首)公(安)华(容)县委和行政委员会驻地。解放战争时期,石首是中共江(陵)监(利)石(首)县委、县政府、武装指挥部的前哨阵地。1949年7月28日石首解放。

石首历代名人辈出,明代有“三阁老(宰辅)”(张壁、袁宗皋、杨溥)、“两尚书”(王之诰先后任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一太史”(曾可前)。新中国建立后有重大影响的高级干部、高级将领有:五四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黄松央,中央候补委员王尚荣,原空军党委副书记、副司令成钧,原装甲兵副司令顿星云,原空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委员傅传作,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刘精松。

历史沿革

以有石孤立于石首山而得名。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置石首县。1949年属沔阳专区,1951年属荆州专区。1955年析县境西北部分地另置荆江县。1970年属荆州地区。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2000年,石首市辖2个街道、11个镇、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0264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绣林街道71472笔架山街道49129新厂镇42332横沟市镇37831小河口镇31363桃花山镇23611调关镇45052东升镇37280东方镇17790高基庙镇40436南口镇28177高陵镇34580团山寺镇29760人民大垸乡53614焦山河乡23703久合垸乡25830天鹅洲经济开发区虚拟乡10689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石首市辖2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共有29个居委会、274个村委会。

绣林街道办事处驻绣林,人口70587人,面积35.9平方千米。辖6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桥南、解放路、槐树堤、太平坊、南岳山、车落岗、粟田湖、玉皇岗、金银垱、路家铺。

笔架山街道办事处驻笔架山,人口70068人,面积56平方千米。辖7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建设路、朝天口、北门口、徐家铺、张城垸、孙家拐、新洲、张城垸、沙银、国强、松水桥、断岗口、南港子、郭家铺、周家剅、易家铺、梅家嘴。

新厂镇镇政府驻新厂,人口43314人,面积94.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民建、新厂、张家台、杨家潭、高家槽、三元沟、茅林口、北垸、杨家台、万家剅、陀阳树、银海、赵家湾、王家垱、六腰垱、蛟子、上闸、葵花、泥北、卫国。

横沟市镇镇政府驻横沟市,人口38521人,面积8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百花台、沙包洲、马家棚、挖口子、南洲子、秦家洲、重阳岗、羊子庙、熊家台、木剅口、拦河坝、罗家台、汪家山、烂船头、江家岔、泥港子、新沙、朱家渡、溜口子。

小河口镇镇政府驻小河口,人口38401人,面积226.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永安、小河口、中洲、永和闸、新河、黑瓦屋、毕家铺、河沟子、合兴、南河口、新江、南河洲、杨波堤、天心洲、神皇洲、郑家台、季家、半头岭、黄沙堤、杨苗洲、老洲岭、柴码头、三户街、小河口。

桃花山镇镇政府驻九佛岗,人口21979人,面积99.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桃源、九佛岗、石华堰、王李场、小石桥、马鞍山、子童阁、古井口、梁老山、吴家当、漆家铺、李花山、鹿角头、青竹沟、望夫山、长江、五码口、白洋林。

调关镇镇政府驻调关,人口45189人,面积107.9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金台、琴台、石戈垸、高家岭、伯牙口、斑竹岭、革家铺、指路峰、桂家铺、连心垸、黄陵山、金台、披甲湖、转王庙、沙湾、观音庵、火炬、沙咀、新河洲、南湖、槎港、北湖、章华。

东升镇镇政府驻东升,人口62620人,面积173.1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33个村委会:滑家垱、焦山河、平安、东升、屯子山、童子岗、凤山、土城垸、三家垸、庄家铺、陈家铺、长堤寺、毕家塘、梓南堤、新堤口、王海、花鱼湖、两湖、黄家潭、鸭子湖、南河头、月亮湖、马船、显忠庙、大杨树、走马岭、关路圻、歇马庙、八角岭、蒋家冲、董家剅、杨林、三合垸、余家棚、新港、鸭堰桥。

高基庙镇镇政府驻高基庙,人口45562人,面积7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向阳、柑梓树、津南、长岭岗、荷伍当、马家垸、王家咀、保真堂、谢家铺、沙河、肖家岭、百子庵、邓家岭、喻家碑、桥堰堤、刘家场、打鼓台、俞家铺、显海坛、长河、高桥、广腾街。

南口镇镇政府驻南口,人口30388人,面积97.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永新、南尖上、官剅口、上官洲、古夹垸、新垸子、白沙洲、雷家沟、街河子、柳湖坝、官家铺、二郎庙、大剅口、老山咀、石平、陈币桥、朝门台、永福。

高陵镇镇政府驻高陵,人口35036人,面积8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公主桥、高陵岗、月堤拐、官山垱、枯林桥、周家湖、三兴公、石安、徐家岗、多子桥、长港、杨同嘴、固城湖、王家岗、晏家港、栗林嘴、谭家洲、瞿家湖、茅草街、牛车墩、流合垸、三字岗、黄陵公、谭家园艺场、何家园艺场。

团山寺镇镇政府驻团山寺,人口31329人,面积67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连心桥、官山当、白果庙、过脉岭、白家荡、木榨湖、黄古山、鹤湾、北河口、小新口、长山、长林嘴、风波岭、牛头山、六波庵、虎山头、王家场、新码头、曹家场。

大垸镇镇政府驻垸子口,人口52788人,面积14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垸子口、垸子口、黄金湾、新桥、和丰、三叉港、普圣寺、杨柳沟、保南湖、合民、焦家铺、东河头、北碾、中岭子、古长堤、五大桥、岳家、四岭子、六公湖、合光、鱼尾洲、天星堡、谭子拐、泥南、新堤、黄金剅。

久合垸乡乡政府驻久合垸,人口25312人,面积5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江波渡、更名垸、油榨嘴、打井窖、横风岭、潭子口、獾皮湖、殷家洲、下堰口、西江波渡、毕家荡、保合垸、焦市、袁家垱、宜兴场、窑拐、新字岗、吓市。

其他(天鹅洲经济开发区)驻沙滩子,人口12076人,面积77.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沙滩子、紫码头、三户街、河口、天鹅、沙口、千字头。

人口情况

石首市1997年总人口数为63.73万人。出生率为11.5‰,死亡率为4.1‰,自然增长率为7.4‰。汉族人口63.6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9.83%;少数民族人口0.11万人,占总人口数的0.17%。农业人口49.26万人,非农业人口14.47万人。男性人口32.93万人,女性人口30.8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47人。

矿产资源

截止到1997年底,石首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1种,矿产地2处,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石英石、石英砂、独居石、花岗岩、钾长石、方解石、云母、铜、铅、锌、磷等,位居全省前五名的有花岗岩矿产,主要矿产探明的储量:花岗岩14亿吨,独居石1145吨,铜836吨,铅566吨,锌292吨。

旅游资源

截止到1997年底,石首内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70余处,自然保护区共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天鹅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省级的有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市级主要旅游区是桃花山、走马岭等8处。当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0万人次。

交通情况

1997年,市公路干线有石石、藕团、公石、秦黄等共4条。客运周转量5.55亿人公里,客运量1890万人,货物周转量12.67亿吨公里,货运量1237万吨,其中,公路客运量为1890万人公里,货运量为1237万吨;水路货运量为50万吨。

工业情况

1997年,石首共有工业企业单位(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30个,职工人数3.64万人,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11个,职工人数0.83万人。全市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格)58.14亿元,增长21.8%,完成工业增加值(当年价格)24.61亿元,增长20.4%。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产值31.39亿元,完成增加值13.29亿元,分别增长19.6%和19.5%;重工业完成产值26.75亿元,完成增加值11.32亿元,分别增长20.4%和20.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6.47亿元,增长8.4%;集体工业完成产值14.98亿元,增长20.6%,其中乡办工业完成产值11.17亿元,下降25.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产值26.69亿元,增长29.6%。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1.56亿元,实现利税0.28亿元,盈利企业利润总额632万元;亏损企业9个,亏损总额687万元。

石首市的工业主要包括机械、汽配、纺织、建材、冶金、化工、轻工、电子、食品等行业,其中冶金、机械、电子行业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钢材、汽车配件、水泵、机械工具、扎钢、光纤光缆、频率片、人造水晶、精细化工、农用化工、磷肥、棉纺、麻袋、地毯、童装、彩印、曲酒、水泥、防水材料、人造地板。中型企业有水泵厂、麻纺厂、钢厂、汽配二厂、磷肥厂、金属支柱厂、制动阀厂、汽车车身厂、地毯厂、无线电器材厂、石英地板厂。

石首有两家大型企业,分别是楚源化工集团和吉象木业石首分厂。其中文明全国的楚源化工集团以污染闻名于世。

农业情况

1997年,石首市农业总产值23.31亿元,农业增加值15.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1%,农业总产值中,农业13.24亿元,林业0.21亿元,牧业7.72亿元,渔业2.14亿元。1997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02.72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50.04千公顷,经济作物44.6千公项,其他作物8.08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1.66万吨,棉花总产量1.75万吨,油料总产量3.96万吨。全年造林面积2.21千公顷,截止到1997年底,森林蓄积量为99.95立方米。截止到1997年底,全市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的13个,主要包括农产品转化型示范区:万亩意杨丰产基地、城郊百万肉鸡养殖基地;外向型农业示范区:5亩河蟹养殖基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型示范区:万亩名优果特生产基地、万亩水利123工程(1亩田,2千斤谷,3千元收入)、万亩渔鸭立体养殖基地;高科技农业示范区:1000头氨化养牛基地;万亩高产棉花示范区:千户百头亿元养殖工程、万亩亿元养猪工程、万亩棉花丰产带、万亩吨粮田;万亩优质棉花示范区;城郊型农业示范区;城郊千亩蔬菜生产基地。1997年,全市乡镇企业4067个,从业人员5.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6%;总产值48.9亿元,增长24.5%;利税总额3.46亿元,23.9%;出口交货额0.23亿元。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口密度大吗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口密度大吗

人口:约62万人

人口密度:711人/km2

邮编461200区号0374

鄢陵位于河南省中部,黄河南岸。属于许昌市下辖一县级行政单位,在许昌东部,下辖7乡5镇,总面积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万亩,人口62万人。

鄢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8000年前,先民们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汉初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睢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议事台,曹彰墓、许由隐耕处、许由墓、醉翁亭碑、兴国寺塔、甘罗古柏等。

鄢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郑州国际机场70公里,311国道横穿东西,219省道纵贯南北,兰南高速、许亳高速也从此经过。

鄢陵农业发达,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花卉苗木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是“中国花木之乡”,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

鄢陵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已形成纺织服饰、食品饮料、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精细加工等几大主导产业。

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等一大批生态旅游观光景区。如今,鄢陵被誉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这是鄢陵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全县人民的骄傲!

历史文化

鄢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8000年前,先民们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汉初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雎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议事台,曹彰墓、许由隐耕处、许由墓、醉翁亭碑、兴国寺塔、甘罗古柏等。周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面积872平方千米,人口61.37万。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为700毫米,无霜期215天。区域内已形成了酿酒、纺织、水泥、造纸等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花卉为其特产,古有“花都”、“花县”之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产销基地。旅游景点是曹操议事台、兴国寺塔等。鄢陵物华天宝,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这里既有许由隐居牧耕的古老传说、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记载,又有唐雎不辱使命的留风遗韵。其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这里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泉甘土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是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早在盛唐时代,鄢陵境内就出现了大型综合园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时期更有皇家园林在此落户。李白、苏轼、范仲淹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莅鄢寻古赏花,留下千古传诵的绝唱。清代诗人汪琬曾有诗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

社会经济

鄢陵农业发达,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烟叶等,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花卉苗木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是“中国花木之乡”,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畜牧业跨进“河南省畜牧强县”。

鄢陵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文化遗址众多,有乾明寺、许由墓、尹宙碑、甘罗柏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以发展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中国腊梅园”、“花卉长廊”、“千亩莲池赏荷园”、“万亩樱桃园”、“陈化店茶文化一条街”等精品景区景点。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生态旅游节期间,游人如织,盛况空前。如今,鄢陵被誉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

发展农业资源型工业,走农产区工业化的路子,现已形成纺织、食品、建材、机电、化工五大主导产业。姚花春酒业集团,年产原酒10000吨,产品先后荣获省优部优、国际博览会金奖,法国巴黎世界名优酒金奖。花都纺织有限公司、鄢陵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植丰全元化肥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集团的产品已成为省级和国家级名牌产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目前全县乡镇企业个数超万家,从业人员7.6万人,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道路四通八达,供水充足,园林绿化与环境保护优良,中原国际大酒店、花都庄园等涉外宾馆,环境优雅舒适;在县城311国道两侧,建有2.5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水、电、路、通讯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目前区内已引进项目86人,投资总额达3.6亿元。城区南建立了大型箱包生产加工园区。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许由隐耕处、许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乾明寺隋、兴国寺塔、甘罗古柏、曹操议事台,曹彰墓等。鄢陵县花卉、花木产业正以她独特的美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朋友,鄢陵花卉产业以“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为媒介,向世界各地传播着她的魅力。来到鄢陵这块肥沃而娇美的圣地,既有踏入天堂之绝美,又有亲切自然之温馨。我们时时刻刻欢迎四海宾朋游中原万亩绿海,赏鄢陵七彩花博

发展规划

鄢陵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河南省中部,辖7乡5镇,382个村,总人口60万,面积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8万亩,是国家确定的粮食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全国产棉大县和秸秆养牛示范县。鄢陵花卉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盛誉,是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训化基地。近几年来,把花卉园艺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力实施“以化富县、依花名县”战略。目前,全县花卉种植面积已突破50万亩,总产值7.8亿元,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集散地。

审时度势,坚持把花卉园艺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

鄢陵县是一传统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农民以种植粮棉为主,随着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粮棉大县的优势逐渐失去,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势必行。鄢陵发展花卉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有良好的种植花卉的地理气候,适宜南北方各种花卉的生产种植,自古就是南、花北移和北花南迁的理想场所。二是种植花卉历史悠久,农民有种植花卉提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三是发展花卉有良好的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民种植花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花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花卉业效益迅速增长。四是花卉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花卉业是世界公认的20种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地建设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步伐的加快,使社会对花卉消费的需求猛增。特别是国家神话西部大开发,把退耕还林、还草作为建设重点,更为发展花卉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鄢陵的优势在花卉,特色在花卉,潜力也在花卉。

优化环境

为确保“以花富县、依花名县”战略的实施,县里从加强领导组织,出台优惠政策,搞好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入手,努力营造花卉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调动花农生产积极性,县里规定,凡在花卉生产销售区租赁或征用土地建园办场的,一年内缓征农林特产税和工商管理费,从第二年开始连续两年实行足额征收,全部返还;对花卉种植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村和农户,可适当调整或减免粮油定购任务。县里还加大资金投入,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花卉发展基金,用于扶持花卉龙头企业和花卉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搞好示范带动,县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干部都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花卉、研究花卉,指导花卉园艺业生产和产前、产中特别是产后服务。此外,还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设立花卉园艺广告宣传基金,树立花卉名县的整体形象。在去年举办的‘99昆明世博会上,鄢陵作为河南省县级参展单位,获2银7铜的殊荣,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

调整结构,形成花卉产业产品优势

针对粮棉大县的实际,县里提出,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花卉生产规模,把花卉园艺业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调整花卉生产布局,建设“一区两带一廊”,建成了腊梅、桂花、菊花、月季等八大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调整品种结构,发展地方特色花卉系列。依靠科技进行,实施名牌战略,组织力量对腊梅、桧柏等花卉进行系列开发,促进其成为在国际国内叫响的名牌花卉。目前,投资3000多万元的我国最大的腊梅研究中心正在建设,占地200多亩的腊梅基因库已经建起,引进、开发腊梅品种8个,拥有5万多株古桩腊梅和1万多盆盆栽腊梅,初步形成了集科研、生产、销售、观光为一体的腊梅基地。培育龙头,走公司加农户的发展路子加快花卉园艺业产业化进程,关键是要培育好龙头企业。近几年来,县里围绕培育龙头企业,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牵头就扶持谁”的原则,抓大扶强促龙头,集中力量上了一批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花卉项目,形成了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同时还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根据花卉流通规律,面向国内外,承揽园林规划,设计大工程、大项目,促使生产与经营衔接,实现集团化经营。在基地建设方面,国家有关部委看好鄢陵花卉发展,一批花卉重点项目在鄢陵落户。该县承揽的国家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基地项目和省科委高新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任务,已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30亩花卉产业化基地项已列入省政府重点工程和“十五”计划,9个子项目已开始动作。

依靠科技,提高花卉生产质量和档次

要使花卉园艺业上档次、上台阶,必须依靠科技、依靠人才,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走科技兴花之路。一是聘请知名花卉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组成花卉顾问团,指导全县花卉生产。二是通过与3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重点推广了组织培养、现代化温室、日光温室、冷藏保鲜等工厂化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三是县职教中心常年开办花卉园艺班,聘请花卉专家任教,为各级各部门培养不同层次的花卉生产、花卉园艺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县里下大决心,实施花卉园艺人才培养、引进“百千万”工程,即引进花卉园艺业本科毕业生。

鄢陵县委、鄢陵县人民政府把花卉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部署,精心策划,强力推进,抓品牌,创效益,使鄢陵成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1.6%,于是,“江北花卉数鄢陵”闻名遐迩,平原绿化叫响神州,国家林业生态网络建设试点县在这里命名,国家林木无性系快繁基地在这里开创。

继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后,第四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鄢陵生态旅游节将于2004年9月26日在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隆重开幕。主题为“绿色·人文·环境”。花博园在原有博览会展区、腊梅文化展示区、名优花木示范区等13大功能区的基础上,对园内景点设施进行了不断完善、提高和新景点、设施的开发建设,投资建成了面积3200平方米的大型高标准室内展厅,花博园的花木展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和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将得到充分体现。

行政区划

鄢陵县辖5个镇、7个乡:安陵镇、马栏镇、柏梁镇、陈化店镇、望田镇、张桥乡、南坞乡、陶城乡、只乐乡、大马乡、彭店乡、马坊乡。县人民政府驻安陵镇。

安陵镇代码:411024100

2006年,辖11个居委会:西街居委会、新庄居委会、朱元庄居委会、唐庄居委会、高庄居委会、于寨居委会、轩岗居委会、苏岗居委会、北街居委会、东街居委会、南街居委会。

马栏镇代码:411024101

2006年,辖1个居委会、43个村委会:小田庄、李孟居委会、马栏村、后纸坊村、前纸坊村、议台村、郭营村、岗口村、前杜郎村、碾韩村、梁老村、大田村、韩井村、后杜郎村、娄家村、支家村、东司家村、裴家村、吴家村、城王村、周营南村、周营北村、崔马村、乐陵岗村、苏家村、许庄村、牛北村、牛东村、牛西村、西小庄村、冯家村、南郑庄村、拐子村、姜庄村、蒲堂村、大路村、小路村、刁河村、胡中村、西章甫村、东章甫村、东杨庄村、胥庄村、北郑庄村。

柏梁镇代码:411024102

2006年,辖5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漆井居委会、王岗居委会、岗底张居委会、官寨居委会、辘轳湾居委会、柏梁村、贾庄村、圪_头村、姚家村、孟家村、大路王村、小王村、甘罗村、袁拐村、曹寺村、文范村、孔村、张坊村、南张坊村、陈家村、胡集村、湾子杨村、林家村、温寨村、黄龙店南村、黄龙店北村、安庄村、滕岗村、席黄村、党岗东村、党岗西村、马

陈化店镇代码:411024103

2006年,辖26个村委会:陈化店村、杨刘村、河西杜村、伍子村、马桥村、后杨村、张刘庄村、黄陵村、王岳南村、王岳北村、所村、东陈村、东明义村、西明义村、云汉村、西后杜村、西苏家村、苏庄村、西黄庄村、武庄村、常村、丁集村、刘庄村、河张村、赵寨村、前程村。

望田镇:411024104

2006年,辖30个村委会:望田北村、望田东村、望田南村、店东刘村、晋庄村、任庄村、前谢村、后谢村、袁家村、武岗村、蔡家村、靳屯村、蔺庄村、翟刘村、杜春营村、程甫还村、逊耕村、老范店村、赵岗村、李庄村、花庄村、黄家村、邱庄村、大王庄村、孙寨村、新色村、堤王村、边王村、和刘村、郭寺村。

张桥乡代码:411024200

2006年,辖35个村委会:新东村、潘庄村、夏堂村、北赵庄村、小寨村、东大王村、东许村、邓李村、罗庄村、陈楼村、张北村、张中村、张南村、后厦村、好汉庄村、康庄村、岗陵寺村、张庄村、南杨庄村、沙滩村、西许村、大宋村、和寨村、邵庄村、裴庄村、苏墩村、河岗村、后张村、后李村、水坑村、丁岗村、屈庄村、碱岗村、阎段村、冯岗村。

南坞乡代码:411024201

2006年,辖26个村委会:南坞村、卜寨村、卢庄村、北坞村、安头村、田庄村、屯南村、屯北村、秦岗村、耿屯村、关庄村、刘圪_村、杨树湾村、时楼村、柴庄村、岗苏村、周桥村、牛薛村、刘贾村、孙老庄村、裴毛庄村、南曹庄村、党庄村、前石村、彭庄村、程庄村。

陶城乡代码:411024202

2006年,辖27个村委会:陶南村、陶北村、明理村、南张庄村、郜庄村、仓头村、赵庄村、蒋寨村、前席村、南大宋村、东刘庄村、坡冯村、南孙庄村、胡庄村、三岗村、十室村、葛庄村、常庄村、追岗村、邢庄村、黄庄村、阎庄村、代张村、徐庄村、扶齐村、后路村、谷庄村、南耿村。

只乐乡代码:411024203

2006年,辖35个村委会:西只乐村、东只乐村、小营村、大营村、庄刘村、前曹村、王建平村、岗周村、小东村、罗寨村、常寨村、东店村、崔庄村、王庄村、王桥村、钱桥村、陈庄村、顺羊村、桥北张村、后杜村、南河张村、沈寺村、胡营村、袁堂村、郭刘村、刘英桥村、杨庄村、观台村、寺后李村、野岗村、司庄村、袁庄村、塔庄村、曹桥村、安赵村、寺东张村、谷庄村、赵庄村、寺后和村。

大马乡代码:411024204

2006年,辖34个村委会:大马村、龙马村、三道河村、西司家村、竹园村、前营村、后营村、高迁王村、大坡田村、二坡田村、赵拐村、太平岗村、马停庄村、吕梁村、王敬庄村、南丁庄村、大圣寺村、朱店村、朱庄村、靳庄村、伏村王村、瞿湾村、王店村、屈岗村、东葛村、西葛村、陈寨村、岳寨村、柳寨村、贤庄村、义女村、前张村、任营村、太子岗村。

彭店乡代码:411024205

2006年,辖40个村委会:彭南村、彭北村、探庄村、曹庄村、孙庄村、官庄村、李寨村、前栗园村、后栗园村、慕寨村、北陈家村、北吴家村、洪沟村、殷坡村、王铁村、韩老村、孟庙村、郜村铺村、霍刘庄村、油坊村、赵家村、北姚庄村、新范家村、南岗村、后肖村、瓜张村、代岗村、谢坊村、刘拐村、黑刘村、北新庄村、李家村、范家村、古城村、前步村、张店村、蒋庄村、凤岗村、田岗村、东庄头村。

马坊乡代码:411024206

2006年,辖41个村委会:马坊寨村、钦桥村、晋南村、晋北村、马坊集村、马贡村、岗河沿村、周陈桥村、左岗村、袁坡村、徐坡村、谷楼村、稻梗村、老梁村、北常庄村、汪楼村、解岗村、程岗村、胡庄村、段庄村、营岗村、卜岗村、姚庄村、前陈村、北丁庄村、前杨河村、后杨河村、朱河村、寺拐村、前彪岗村、后彪岗村、骆家村、北姚家村、孙村、汪庄村、刘桥村、二郎庙村、前白村、丁桥村、半截岗南村、半截岗北村。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鄢陵县上榜。

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授予鄢陵县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6月,鄢陵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冀鲁豫片区)。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鄢陵县榜上有名。

2020年3月,鄢陵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

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9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鄢陵县位列第74名。

202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鄢陵县为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

2019年11月,鄢陵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9年3月,鄢陵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04年,鄢陵县位列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100名。

关于本次黄陵养牛场和湖北石首在哪,那有什么优胜之处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