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有几个养牛场,黔南养牛有什么政策

黔南有几个养牛场,黔南养牛有什么政策

很多朋友对于黔南有几个养牛场和黔南养牛有什么政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三江:江畔侗家木楼一顿黄牛肉吃嗨了

三江:江畔侗家木楼一顿黄牛肉吃嗨了

人到中年,多半会变得口是心非。出差公干,尤其是往基层走,人家请几餐吃喝,吃着喝着就生出情来,你兄我弟的,恨不能让服务员去厨房拿刀来,当场剜出心来亮亮相,情状如同自幼走失的亲兄弟被找到手了。最经典的场面在饯行诉别之时,执手相顾,再三倾诉。此时有两句话必定要说,“这地方一定要再来,多来!”“到省城一定打个招呼,我来安排。”这些都是屁话,冲动过后就没这回事了,也没有谁非要当真,大家都是成年人。没准,下回在哪儿遇上,还要问声“贵姓”。

但前几天去三江,我确实真诚地跟各位新老朋友一一握手,真诚地说,我一定要多来。非为虚情假意,只为在此吃了一顿漂亮的黄牛肉火锅。要知道,这年头要痛痛快快吃顿好牛肉,可着实不容易。

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地处桂北湘、黔、桂三省区交界。我是上街喝油茶,溜达回来时,发现有个馆子,打的招牌是独峒黄牛肉,心神一动。独峒乡在与贵州接壤的高寒山区上,海拔有八九百米,料想这地方水牛不多,不如抽空吃他一顿。南宁菜市场卖牛肉的小贩,摊摊都说自己卖的是黄牛肉,生牛肉我分不出是黄牛还是水牛,但做熟后水牛肉那种粗砺口感,还是很明显的。这么多年来,我大概也没买过几回真正的黄牛肉。在此遇上黄牛肉,岂不乘机饕餮一顿?

意思流露出来,一位三江小老弟就跟我说,要想吃黄牛肉,我来订地方,有个更好去处。晚上,他果然把我们带到县城边上浔江江畔,紧挨河滩,隔着条砂土路,有一座按侗族风格建的二层木楼,看模样还挺新,就是一家黄牛馆——这名字起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是来吃黄牛肉,不是直接吃黄牛。浔江是珠江流域西江干流中游河段,上接黔江段下游,下连西江段上游。流到三江县城,江面已经很开阔。此地离人烟颇远,沙滩上走走,隔江看看远处的房子,欣赏一下木楼,很有一番静谧幽静的感受。

上得楼去,已经摆了几个菜了。除了青菜,都是从牛身上找来的。几乎都是生上,吃火锅。三江紧邻贵州,贵州的酸汤火锅很出名,酸汤猪脚、酸汤鱼、酸汤牛肉都很受欢迎,三江饮食很是受黔南尤其是侗族地区影响,这种酸汤火锅不少见,而且味道相当地道。这晚上的火锅,用了个鸳鸯锅,一半酸汤,一半牛肉汤。酸汤是一种野生小番茄发酵而成,红通通的,乍一看去以为和川、渝麻辣火锅一样辣,其实不怎么辣,徒有其表。相反,小番茄发酵而成的酸汤,味道淳厚,带着淡淡的柔和辣味,煮了牛肉后,夹杂了浓郁的鲜味。吃几口菜,就忍不住一个个盛汤来喝。有位南宁同去的同伴,以前没吃过这种酸汤火锅,这回是喝得过瘾,一碗接一碗,简直是从头喝到尾。清汤看起来很浓,但也还算清爽,味道鲜甜,牛的肉香真实浓郁,在南宁喝到的牛肉汤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两广人吃牛肉,喜欢吃新鲜牛肉,而不像北方那样,以炖、卤、酱为多。早上吃牛肉粉、牛肉面,多是现加鲜牛肉一起煮,很少有现切卤牛肉、熟牛肉另行添加的。但做牛肉很要点手艺,追求持鲜嫩不柴的口感,最常见的生炒牛肉,大部分人动辄炒老。要想吃到鲜嫩的牛肉,下火锅最保险,不容易走调。

我老家玉林一带,上世纪末起流行起吃牛料,牛肉和下水混着吃,就叫牛料。有两种吃法,一种是把牛肉片加一些黄喉、百叶、牛肠之类的下水(具体什么料可以自己选配,加起来往往数斤肉料),混在一起大火爆炒,再另炒一些豆芽或豌豆、韭菜之类素菜,垫在大圆盘底,把炒好的牛料铺在上面,连牛料加垫底的菜,起码三五斤,吃得极有气势。这种吃法,全看厨师手艺,吃起来除了诸种牛料混在一起合成的奇香外,奇怪的是每个店都能将牛料炒得非常脆口,很有嚼头,而且上菜很快,点菜后不到十分钟一大盘就能端上桌。

另一种吃法,就是烫火锅。也是自己选配牛肉、下水,以及牛肉丸子、牛红这类以牛为原料加工的菜,一煲清水下点姜、葱、红枣和枸杞,烧滚就可以将菜倒下去烫。牛肉和牛下水都是烫火锅的上品食材,所以玉林牛料很快传到了南宁,开了不少玉林牛料摊店。刚传入时,城管管得还不是很严,常有一些特色大排档开在简易房、临时建筑里,甚至摆到路边。冬天寒风冷雨飘着,人们顶着大遮阳伞或店家临时搭的蓬布,就在露天街道上哆嗦着吃牛料火锅,这种盛况持续了足足好几年,直到后来入室经营。

黄牛多是在天然环境放养,吃的是新鲜百草。所以肉质鲜嫩,比日本大阪进口来的冰冻雪花牛肉口感还要好,最好在宰杀后三四个小时内吃。玉林人来南宁开牛料店,为了表示自己的牛料新鲜,每个摊店都在显眼的地方挂着牛的遗体,真正做到想吃哪块肉就给你切哪块,牛下水、牛肉丸等也分门别类,装在托盘里摆在牛正面。黄牛个头小,每头牛可用的新鲜牛肉并不是很多,而下火锅的牛肉,对质地要求更高,一个店每天杀牛一两头,不是这样配着下水,还不一定够卖。

三江黄牛肉火锅的吃法和味道,只比玉林牛料火锅多了一道酸汤味,其他也是差不多的。而且,平时吃牛肉,炒也好涮也好,为了追求鲜嫩口感,往往要先码味腌一下。但无论三江还是玉林的牛肉火锅,都是点好单后切好装盘直接上桌,并不事先腌制,顶多在肉上面放点葱段、芹菜配饰。下锅后,不管煮多久,肉都不会发硬发柴甚至咬不动,我也很奇怪。

吃牛肉当然是吃黄牛肉后,肉质远胜水牛肉。以前无论水牛还是黄牛,价值更在于“役使”。很多朝代,明令禁止屠宰耕牛。过去的牛,有点像这些年疯炒的房子——既有使用价值,本身也是一笔大资产。所以,养牛的农户,非常珍惜自家的牛,有句话说,“再饿不杀耕地牛,再穷不杀看门狗”,说视为家庭成员也不为过。前些年广西农村盗牛之风不绝,很多养牛的人家,夜里要扛着铺盖到牛圈值守,甚至把牛拉回家里放。一些住木楼等干栏式住房的民族地区,一楼就是专门存放猪、牛等大牲畜的。在农村偷牛如被发现,会全村全寨的人追出去,往往循迹追到次日,一跑数十上百里路,捉住了偷牛贼,是要往死里打的,可见“牛”这笔财富在农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不过,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耕作方式的改变,用牛来协助耕作的农户越来越少,牛的价值渐渐从役使变为食用为重。甚至养牛的人也越来越少,肉用牛一般由养殖专业户、养殖场批量饲养,品种上也多以进口的优质肉牛为主,很少有专门养殖水牛、黄牛作为肉用。

水牛几乎只能在南方养殖,因为水牛能够游泳,耕水田非常的好用。黄牛则南北方均有,但以北方为多,主要是黄牛耕水田不如水牛给力,但耕种旱地水牛就比不上黄牛来劲。而肉用的话,黄牛肉质更受欢迎。经育肥后的黄牛,屠宰率可以达到60%以上,其肉颜色一般呈棕红色或暗红色,脂肪为黄色,肌肉纤维较粗,肌肉间无脂肪夹杂。吃起来,黄牛肉肉质细腻,脂肪分布好,肌肉结实、柔细、油润,皮下有少量黄色脂肪,肌肉间也夹杂少量脂肪,因而滋味鲜美,肉味浓而不腥膻,肉骨比例高,肉体脂肪比例低。而水牛一般是用淘汰的老残牛屠宰肉用,肉色暗淡,有紫色光泽,肌肉纤维粗而松弛,干燥而少粘性,很耐煮,不易煮烂,肉质很差,远不如黄牛肉。因此,水牛肉价格要低于黄牛肉。

黄牛肉性温热,滋补作用较强,尤其擅长补气,是气虚者食养食疗的首选肉食。明韩懋所著综合性医书《韩氏医通》认为,“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清汪绂所辑《医林纂要》也强调:“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唐陈藏器著《本草拾遗》更指出,黄牛肉补气、健脾,对虚弱之人可以助其健壮,对脾虚水肿的人,则有“消水肿,除湿气”的良好功效。现代医学也认为,黄牛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有利于防止肥胖,而且不致摄入过多胆固醇,有利于补充足够营养而又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所以,要吃牛肉、喝牛肉汤补养,应选黄牛肉才算对症。

按道理,水牛肉来源远较黄牛肉少,但奇怪的是,南方菜市里吆喝卖纯正黄牛肉的,买回家一做,眼睁睁地吃出了水牛味,比老母鸡变鸭还要神奇。后来想想也就释然了,现在的贩子,能将牛肉边角废料甚至鸭肉、猪肉粘合成一整块牛肉。网上叫卖的牛扒,大半斤重,十块钱都不用。两相比较,有水牛肉吃都还不错了,总比吃奸商们的创新成果。所以,到三江能吃上一顿纯正的美味黄牛肉,恐怕是自己积德有余。

这顿黄牛肉火锅,除肥、瘦牛肉外,还点了牛骨髓拼牛脑、牛血、牛肉丸、牛蹄各一份,牛百叶两份。瘦牛肉之细嫩鲜甜自不必说,有一种入口无渣的感觉。我们平时在外点个炒牛肉,吃碗牛肉粉,用的牛肉多是筋头巴脑或库藏冻牛肉,绝无好肉可言,算算菜市卖多少钱一斤,盘里碗里有多少块肉,心下就清楚了。肥牛肉的肥肉部分,嚼起来竟有脆的口感,瘦的部分则柔软细腻,嚼着一脆一软,口感妙不可言。尤其意外的是,点了一盘牛蹄,我从未吃过这东西,早早放锅里打底,开吃时小老弟先给我们每人碗里布了一块。一口咬下去,我就被那口感倾倒。这东西胶原蛋白非常丰富,我不相信吃胶原蛋白能美容,也无此需求,但胶原蛋白丰富的东西,口感非常美妙,要费心地一点点把近乎软骨的肉啃下来,再细嚼时又非常弹牙。想起以前闻说,有人拿牛蹄假冒熊掌,如今一试,觉得牛蹄是有这资质的。牛肉丸子几乎是纯牛肉做的,加生粉不多,吃起来也没有传说中的弹牙劲力,但是味道真的不错,就当吃了块好牛肉。

农业特色产业提升情况汇报

农业特色产业提升情况汇报

农业特色产业提升情况汇报

三都农业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县政协、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省、州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产业布局越来越合理,农村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早熟蔬菜、水晶葡萄、柳源香鸡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凸显,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现将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6.3万亩,其中商品蔬菜播种面积13.04万亩。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达7.15万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达4.23万亩。全年大牲畜存栏10.9万头、出栏1.8万头,生猪存栏16.05万头、出栏18.05万头,柳源香鸡存栏81.05万羽、出栏150万羽。“185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实施“185工程”17.06亩,“185田”6.36万亩、“185山”9.3万亩、“185工程”畜禽及水1.4万亩。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2个,完成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个,州级龙头企业2个,县级龙头企业3个,县级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完成“山野水晶葡萄”品牌国家注册,农业总产值达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8元。

(二)特色产业主要成效

1、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以来,我县在政策和项目上,得到国家、省和深圳对口扶持,种植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结构调整上狠抓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确定并推进主导产业—-茄果类早熟蔬菜、野山水晶葡萄、九阡李、脐橙等种植上规模。在农业产业布局上已初具雏形:北面乡镇合江、大河、丰乐、三合、交梨、普安成为早熟蔬菜生产区;南部的水龙、周覃、廷牌、三洞、中和、九阡等乡镇为冷凉蔬菜生产区;东部都江、打鱼、拉揽和西部的大河、丰乐、合江为柑桔生产区;交梨、普安、三合为葡萄生产区;九阡、扬拱、周覃为九阡李生产区;恒丰、塘州、廷牌为辣椒生产区。

2、果蔬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果蔬收入占到种植业收入1147元的66.1%,达到758元。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16.30万亩,其中冬春蔬菜7.75万亩;夏秋蔬菜8.55万亩。商品蔬菜13.04万亩,产量23.15万吨,产值3.9亿元,纯收入2.6亿元;其中冬春商品蔬菜播种面积6.20万亩,产量11.62万吨,产值1.9亿元,纯收入1.24亿元;夏秋商品蔬菜播种面积6.84万亩,产量11.53万吨,产值2亿元,纯收入1.36亿元。水果种植总面积7.15万亩,总产量为4.41万吨,总产值1.65亿元。种类主要有葡萄、九阡李、脐橙、椪柑、杨梅等。其中,葡萄总面积达3.05万亩,挂果面积1.78万亩,总产量2.60万吨,总产值1.04亿元。蔬菜产业和野山葡萄已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3、三都柳源鸡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一是特色良种体系初具规模。建成柳源鸡原种和3000套扩繁场各一个,年可供鸡苗20万羽以上。二是规模化程度得到提升。2011年全县养殖柳源香鸡1000羽以上规模养鸡户发展到91户,其中年出栏10000羽以上11户,年出栏5000羽以上20户,年出栏1000羽以上61户,养鸡小区3个,解决农民工就业4000人,带动农户160户4800人。发展规模养鸡已成为广大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一个新兴产业,2011年全县出栏柳源香鸡150万羽,总产值6525万元,实现利润2050万元,全县农户户均养殖柳源香鸡增收330元左右,小型规模养殖户年均增收1—1.5万元,中型规模养殖户年均收3—5万元,较大规模规模养殖户年均增收10万元左右。计划2012年出栏柳源香鸡200万羽,“十二五”期末实现年出栏500万羽的目标,力争把三都建设成黔南乃至全省最大的地方特色优质肉鸡养殖大县。三是养鸡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随着柳源鸡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养鸡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科技进步不断推进,养鸡户对疫病的防疫意识、环境消毒意识、日常管理等明显增强,饲养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成活率、出栏率大大提高,商品鸡出栏率一般达到90%以上,高的达98﹪。四是特色优势初步显现。目前柳源鸡产业在我县19个乡镇实施,通过对柳源鸡特色产品的开发与打造,已获得了无公害产地认定证书和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特色养殖优势初步显现。目前活鸡远销重庆、贵阳、凯里及相邻的都匀、丹寨、独山、荔波等地,三都柳源鸡开发有限责任公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活鸡批发市场建立了三都柳源鸡供销伙伴,预定年销售量在5万羽以上。五是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有县级畜牧龙头企业1家,农民家禽业专业合作社2家,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渐建立,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

4、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通过项目带动、试验、示范和推广,基本形成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产业格局。在运作机制上,通过建立果蔬、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在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新品种、新材料、新方法试验,具有一定的技术和品种储备;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制定了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已建立了农残和亚硝酸盐检测体系,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监控,注册了“江柳”牌无公害蔬菜和水果商标。获得了农业部、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蔬菜、无公害水果等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面积6万多亩,大大地促进了我县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2012年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计划

根据我县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条件及农民科技种养水平情况,将全县分为“一带三区五线十园百点”即

一带:百公里“185工程”特色产业带,包括从交梨—普安--丰乐—大河—合江—塘州--廷牌—恒丰、三合—水龙—中和—三洞—周覃—九阡—扬拱、三合-拉揽-打鱼-都江-坝街-羊福-巫不。

三区:西北面特色产业核心区,包括大河、丰乐、合江、三合、交梨和普安等六个乡镇。重点发展早熟蔬菜、葡萄、柳源鸡。南面特色农业产业重点区,包括周覃、廷牌、九阡、扬拱、三洞、中和、水龙、塘州和恒丰等九个乡镇。重点发展夏秋蔬菜、葡萄、柳源鸡和九阡李。东面特色产业扩展区,包括拉揽、打鱼、都江、坝街、巫不和羊福等六个乡镇,重点发展葡萄和柳源鸡。

五线:交梨—普安--丰乐—大河、三合—大河—合江—塘州、交梨-三合-水龙-塘州—廷牌—恒丰、水龙-中和—三洞—周覃—九阡—扬拱、拉揽--打鱼--都江--坝街—羊福--巫不。

十园:大河、合江万亩蔬菜科技示范园、普安万亩水晶葡萄科技示范园、丰乐万亩蔬菜科技示范园、交梨万亩葡萄科技示范园、南面万亩葡萄科技示范园、南面万亩蔬菜(辣椒)科技示范园、九阡、扬拱万亩九阡李科技示范园、东面万亩椪柑科技示范园、周覃现代农业示范园、三洞畜禽养殖科技示范园。

百点:在全县百公里沿线特色产业带上建成百个规模种养示范点。

(一)蔬菜产业

2012年蔬菜产业计划发展面积19万亩(含复种),比2010年增加58.33%。其中辣椒7万亩,比2010年增加66.7%;叶菜3万亩,比2010年增加200%;番茄1.6万亩,比2010年增加100%。比2010年增收1.26亿元,人均增收382元。

第一、二线为早熟蔬菜和延秋蔬菜产业带,包括三合镇、大河镇、丰乐镇、合江镇、交梨乡、普安镇等西北河谷、宽谷地区,由于海拔低,地势低洼,冷空气受周围山脉阻挡,气候湿热,适宜发展早熟蔬菜和延秋蔬菜。第三、四线突出高中海拔优势区域,“围绕“两广”市场,包括水龙乡、中和镇、三洞乡、周覃镇、廷牌镇、塘州乡、九阡镇、恒丰乡、扬拱乡等南部低山宽谷盆地,由于地势高,气温低,适宜发展夏季蔬菜。

1、早熟蔬菜商品生产基地

早熟蔬菜生产利用稻田种植,采取“菜~稻~菜”生产模式,既可增加群众收入,又不影响粮食生产。县内的低热片区,交通方便,水源条件好,适于种植冬春早菜。主要分布在北部低热片区的6个乡镇51个村,即三合镇11个村:三合、交杠、晨光、三郎、猴场、巫塘、牛场、姑挂、龙台、中乐、中纳;大河镇8个村:大河、打锄、营寨、山勤、怀所、拉江、龙场、甲排;丰乐镇的10个村:平寨、交然、尧基、巴若、交同、沃屯、马场、巴林、新立、鼠场;合江镇10个村:合江、后山、奇江、麻拱、庸寨、巴佑、五星、平荡、联江、中江;普安镇的7个村:普屯、平和、新华、双江、小河、燕高、星光;交梨乡5个村:即前进、新联、阳冬、王家寨、永兴。种植种类以茄果类蔬菜为主,其它如早熟大蒜、菜用马铃薯、瓜豆类、甜糯玉米蔬菜等作补充。

2、夏秋蔬菜商品生产基地

(1)延秋蔬菜商品生产基地

延秋蔬菜指低热地区水稻收获后种植的蔬菜,采用“菜~稻~菜”模式,即第一季为冬春菜,第二季为水稻,第三季为延秋菜,该模式既可增加群众收入,又不影响粮食生产。选择在热量条件好、交通方便,有水灌溉的北部地区。延秋蔬菜商品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北部低热片区的5个乡镇23个村,即三合镇的猴场村、晨光村、姑挂村和牛场村;大河镇的怀所村、大河村、龙场村、拉江村、营寨村和打锄村;丰乐镇鼠场村、新立村、沃屯村、马场村和平寨村;合江镇合江村、奇江村和后山村;交梨乡前进村、新联村、阳冬村、王家寨村、永兴村。种植种类为瓜豆类、茄果类、大蒜、甘蓝、白菜和莴笋及其它蔬菜等。

(2)夏季蔬菜商品基地

夏秋蔬菜为7~1O月份采收,因此,需要将部分稻田改种蔬菜,采用菜~菜~菜模式,该模式可提高群众收入。选择在气候冷凉,稻田多,交通方便,有水源的南部山区。夏秋蔬菜(含佛手瓜)商品基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的9个乡镇44个村,即:周覃镇的场坝村、三院村、拉近村、新合村、板料村、新各村、播花村、板光村和三江村;廷牌镇的廷牌村、化贤村、羊楼村、廷新村、本托村、的空村、新仰村、甲乃村和高潮村;恒丰乡的丰来村、塘党村、板力村、留连村;水龙乡的独寨村、马联村;塘州乡的雄寨村、梅花村、梅育村、塘州村、中化村、石旺村、板良村;九阡镇的水各村、白庙村、姑偿村、母改村、板高村;扬拱乡的新阳村、扬拱村;中和镇的姑引村、庞寨村;三洞乡达便村、水根村、下街村、善哄村和群力村等种植种类为茄果类、瓜豆类、甘蓝、西兰花及其它蔬菜等。

(二)水(干)果产业

2012年全县水果产业计划发展面积达10.8万亩,比2011年7.15万亩增加51%。其中葡萄达6.5万亩,比2011年3.05万亩增加113.11%。投产后总产值达6.5亿元,增115%,总收入4.55亿元,比2011年增2.45亿元,人均增收743元。核桃产业2万亩,主要分布在九阡、扬拱、恒丰、廷牌、塘州、水龙、三洞、周覃、中和、普安、打鱼、巫不、交梨、都江、坝街等15个乡镇。

1、全县水晶葡萄建设重点是以交梨乡、普安镇为核心,联动三合、丰乐两镇,极力打造我县北大门7万亩野山水晶葡萄核心示范产业园区,以“两高”过境及轧道出口沿线、“321”国道沿线、三都—旷家店县级公路沿途、交梨—猴场村级公路沿线、磅房—-高洞片区村级公路沿线、大坪—-杨家坡—-半坡—-姐刹的山脊沿线产业带、普安火车站周边纵深坡地、杨勇关—-丰乐乡级公路沿线葡萄产业长廊、普安—-总奖沿线的村线公路两旁、丰乐鼠场—交然县级公路沿线、丰乐—敖寨村级公路沿线区域,实行纵横交错、连片开发野山水晶葡萄核心示范产业园区;

2、实施本县“北果南移”战略,在南片区以水龙为中心,带动水龙—塘州—廷牌—恒丰、水龙—中和—三洞—周覃公路沿线发展野山水晶葡萄产业带4万亩,其中水龙重点是以县级公路沿线为主导,以水龙—地祥、地祥—白家寨村级公路为辅助进行开发。

3、东面林区的拉揽、打鱼、都江、坝街、巫不、羊福等乡镇以“321”国道、过境“两高”为主线,发展野山水晶葡萄1万亩;

4、以合江镇奇江—甲倒—塘州丁寨—安塘——拉海—拉下—杨猛—廷牌阳安—板老—廷牌街上的村级公路沿线、廷牌—周覃公路沿线,以及周覃播花—和周一线,发展2万亩加工型(酿酒)葡萄产业带;

5、以三合、大河、丰乐、合江等乡镇公路沿线低山河谷地带,打造万亩提子葡萄高效栽培示范产业带。

(三)畜牧产业

至2012年,实现出栏肉猪19.52万头,出栏肉牛1.86万头,出栏肉羊0.75万只,出栏家禽200万羽,水产品产量达3000吨,肉类总产量达20813吨,禽蛋产量586吨。生猪存栏17.4万头,肉牛存栏8.47万头,肉羊存栏0.6万只,家禽存栏150万羽。大鲵养殖数量达0.1万尾;培育和扶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及县级龙头企业12个;新增万头猪场(小区)1个,新增2千头猪场2个,新增百头猪场40个,新增50头养牛场1个,新增100只以上规模养羊场或200只以上规模养羊小区5个,新增1000羽规模养禽场36个。

1、特色柳源鸡产业。柳源鸡是我县的一个新兴项目,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州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县柳鸡产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现建有柳源鸡扩繁场一个,存栏种鸡1万羽,1000羽以上规模养鸡户90户,2011年全县可出栏柳源鸡106万羽,计划2012年新增规模养鸡户100户,全县共出栏柳源鸡150万羽。

2、产业带建设

特色柳源鸡产业重点建设好以下五个产业带:

一是指交梨乡杨勇关—普安镇—丰乐镇—大河镇—合江镇西北片区产业带。以公路沿线的交梨乡前进村,普安镇普屯村、燎原村、燕高村,丰乐镇的平寨村、沃屯村、交然村、新立村、鼠场村,大河镇的拉江村、龙场村、打锄村、大河村,合江镇的奇江村、胜利村、麻拱村、平荡村、拥寨村为重点,辐射带动区域内其他村发展。

二是指交梨乡新联村—三合镇中乐村片区产业带。以公路沿线交梨乡的新联村、王家寨、高屯村、羊送村,三合镇苗龙村、巫塘村、交向村、三郎村、中纳村、牛场村、姑挂村、中乐村为重点,辐射带动区域内其他村发展。

三是指水龙乡—塘州乡—廷牌镇—恒丰乡西南部产业带。以公路沿线水龙乡的马联村、独寨村,塘州乡的中化村、水平村、梅育村、塘州村、板良村,廷牌镇的新仰村、化贤村、廷牌村,恒丰乡的本托村、芒勇湖村、丰来村、塘党村为重点,辐射带动区域内其他村发展。

四是指水龙乡—中和镇—三洞乡—周覃镇—九阡镇—扬拱乡的南片区产业带。以公路沿线水龙乡水龙村,中和镇的庞寨村、和寨村、中和村、姑引村,三洞乡的板告村、红星村、群力村,周覃镇的新各村、新合村、场坝村、三院村,九阡镇的水各村、水条村、白庙村、姑偿村、板高村,扬拱乡的新阳村、水昂村、扬拱村为重点,辐射带动区域内其他村发展。

五是指三合镇—拉揽乡—打鱼乡—都江镇—坝街乡的东面片区产业带。以公路沿线三合镇三合村、拉揽乡的拉揽村,打鱼乡的打略村、打鱼村,都江镇的柳叠村、上江村,坝街乡的坝辉村、羊瓮村、坝街村为重点,辐射带动羊福乡、巫不乡发展。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产业定位小而全。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由于各乡镇面散、点小、不上规模,造成区域特色不够明显,规模优势不够突出。主要是因为在产业发展上定位太多,不分取舍,力量分散,导致小而全的产业态势,缺少专业化生产和加工,农产品无法在国内外市场占有比较稳定的份额。

2、加工企业少而小。由于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加工程度低,农民难以拿到生产订单,家庭经营和生产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经营中潜伏着很大的市场风险和不可预测因素,使许多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变得茫然而无所适从。不仅要承受自然风险、经营风险,还要承受市场风险、价格风险,农民的经营收入得不到保障。

3、产业经营方式粗放。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仍然传统落后,温饱农业、自给自足生产理念难以改变。先研究自给自足,再考虑产品销售,势必导致以农户经营为主的小农生产存在着农产品数量多,质量差,品种多、主导少,投入多、效益小的问题,再加上产品包装粗放、优劣混杂,没有品牌等方面的影响,难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4、市场开拓意识淡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完备,信息手段不先进,产品吞吐能力不大,与农业生产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要求极不适应。在干部和群众中,还有许多人只注重抓生产,不注重研究和开拓农产品市场,如果没有把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领进千变万化的农产品大市场,难以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县现有的市场信息、科技推广、生产资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市场和专业大户发展缓慢,目前省级龙头企业只有1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规模带动产业力度还很小,没有真正形成“五统一”,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引导等不够,对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跟不上,部分地区仍然是农民单一的分散经营。

6、基础设施落后。一是果树、蔬菜、畜牧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种养地到主干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成为制约畜牧、果蔬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二是浇排灌设施严重滞后,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直接影响了果蔬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三是冷冻库设施刚建立,分布不均,贮运能力有限、销售时间短,销售价格主动权在收购商,群众所得收益不高。四是柳源香鸡产业前期投入大,农民投入有限,我县财政紧张,制约了产业的扩大升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措施。强化政府在特色农业产业项目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我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良好条件和坚实基础,把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按照“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块资金、一个产业、一家企业、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要求。成立县和项目乡(镇)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实施小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项目实施。组织和指导编制项目计划,落实任务,建立保障制度和管理措施。明确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技术指导人员全程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带头创办示范点的模范作用,建立“185”工程推进工作责任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布局,将具体规划落实到人、任务细化到村、组和田块,做到每个乡(镇)都办有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二)技术措施

1、组建专家组。聘请李桂莲、王天文、李琼芬等省州果蔬专家作产业指导,解决产业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和项目申报工作把关。

2、抓好技术服务。一是整合培训项目和资金,向“185”工程倾斜,落实技术服务责任制,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技术服务队伍奖惩机制,强化对乡(镇)农技人员的管理,明确责任到人,切实做好以示范点为主的技术跟踪指导、培训服务,确保科技示范效果;大力推进“土专家”的聘用机制。二是抓好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良种良法和标准化生产的普及率。三是抓好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大标准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科学、绿色种植的意识。四是抓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明确专人负责,加强预测预报,准确发布防治信息,认真落实防控措施,严把防控关口。

3.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实施人员技能。做好技术干部和农民不同层次培训,同时还要适时进行技术更新培训。培训方法将采取办培训班、广播、电视等建立技术服务网络,搞好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技术培训服务。

4、抓好宣传指导。一是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宣传、培训、指导,加强市场信息和订单生产服务,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深入指导群众做好结构调整,积极引导群众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进种植技术,实施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管理、市场化营销。

5、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质监、工商等有关部门加快建立蔬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质量安全规程实施,加强对生产过程特别是农药使用的指导和监督,主推无公害生产技术和生物农药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确保农产品上市安全,维护我县农产品“优质、生态、绿色、高效”的良好形象。

6.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管理。一是农业、畜牧、供销、农机等农资供应单位积极组织供应秋季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机耕等筹备供应服务工作。二是农业、供销、工商、物价、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利益。

(三)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按照国发2号文件和黔党发9号文件,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进一步加大对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与外商联系,邀请外商到我县考察水晶葡萄、早熟蔬菜、柳源香鸡等产业发展和市场前景,争取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政策措施。一是实行特色农业产业统一规划,基地连片开发。在不影响原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可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入股等方式,巩固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搞好土地流转。二是实行谁开发、谁承贷、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推行“公司(农技人员)+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实行项目承包。鼓励农技干部、行政人员到项目基地承包、领办、协办项目,责权利挂钩,奖惩兑现。四是开通绿色通道,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五是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政策,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原则,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服务。

黔南养牛有什么政策

黔南养牛有什么政策

补贴。

对于个体养殖户养殖规模在30头以上的,每头牛补贴50元,如果按照30头计算的话,你可以拿到1500元的补贴。对于个体养殖户养殖规模在50头以上的,每头牛补贴100元,如果按照50头来计算的话,你可以拿到5000元的补贴。

这只针对部分地区,地方政府对新建标准化养牛场予以一定的补贴,且建设符合补贴标准的要求,此外还必须符合环保要求,能够顺利通过环评才可以,对于一般中小养牛户来说就不要想这项补贴。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