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养牛?离开冯巩的牛群现在过得如何了

龙池养牛?离开冯巩的牛群现在过得如何了

大家好,关于龙池养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抛弃发妻,64岁为生计晕倒,离开冯巩的牛群现在过得如何了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抛弃发妻,64岁为生计晕倒,离开冯巩的牛群现在过得如何了

抛弃发妻,64岁为生计晕倒,离开冯巩的牛群现在过得如何了

牛群是中国最能折腾的艺人,假设牛群不这么折腾,或许也是当今相声界扛鼎的人物,但是没有但是,时光也不能倒流.

如今的牛群已经72岁,和我妈妈是同龄的,再抛头露面也已经不现实,差不多可以为牛群的一生,盖棺定论.72岁的牛群,这一辈子就在他最后一次上娱乐节目,高台跳水,而终结了自己的娱乐圈生涯,他负伤了,说明了他的一生就是以这种悲催而结束的,毕竟我们的时代还没有这么的清明,世界都还在尔虞我诈中,得利益者为王.

1949年的牛群,出生于天津曲艺之乡,牛群这个孩子王,一直都是淘气,直到他打起了快板,才能使得自己暂时的消停,牛群有灵气学会了好多段快板段子,也为大家打快板,逐渐的熟练,直到1970年,牛群参军在部队通信连,有一次在联欢晚会中,牛群就暂露头角,被调入文工团搞相声创作.

1979年在一次全军汇演中,牛群表演的一段相声落选,让他非常的自责,因为他以为自己多年的功底,已经小有成就,没想到啥也不是,什么奖励都没有,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钻研好相声.

后来,牛群好学的积极态度和为人真诚,得到刘学智老师青睐,刘老师还将自己的女儿刘肃介绍给他,两人结婚,可见刘学智有多器重牛群,这也是日后刘肃离开牛群的一个原因,因为他放弃了父亲的殷切希望。

在老丈人刘学智的推荐下,牛群拜了常宝华大师学相声,掌握了不少相声的秘诀,在后来参与大赛中频频获得奖励,牛群才日渐走红,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终于在1987年登上了中央电台的春晚,表演了《小偷公司》。他的搭档就是冯巩,这也是二人首次合作,从那之后,牛群这两个字定格在相声界,搭档就是冯巩.

所谓的艺多不精,牛群的业余爱好还真的不是一点两点,牛群为了让自己的表演和创作更上一层楼,他先决定去北大进修两年,之后被调入了中国广播艺术团。业余时间还爱好上了摄影。在1997年举办了《牛眼看家牛群名家摄影展》,不仅如此,牛群还喜欢上了足球运动,成立了中国明星足球队,红极一时。

也正是这些爱好让牛群走进了不安分的道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圈,直到在一起25年的妻子和他离婚.长话短说,牛群的经历要在一个问答里回答完整,估计题主也会打瞌睡.

一离冯巩,在和冯巩搭档多年,上了十多次春晚的牛群,突然提出要去闯一闯,据说是有南方富商提出让牛群担任副总,借助名人效应,开始还没有看出端倪的牛群就贸然答应,冯巩说可以你半年之后没有成功,想回来的时候,吱一声.二离冯巩,牛群提出要办杂志,自己还到处背一部相机做摄影师。结果可想而知了,跨界的牛群再次失败告终,还欠了许多钱,最后牛群无奈又只能回来说相声,冯巩说,我们就是一辈子安安静静说相声,别尽想那些没用的。三离冯巩,就是牛群要去蒙城挂职副县长,2000年,有着''中国养牛第一县''的安徽省蒙城县,来了一家牛肉干企业找到了牛群,希望他给牛肉干做广告,牛群以挂职锻炼的方式来到了蒙城县挂职副县长,而他也很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推动了当地的知名度和经济总量.

说起牛群做起了这个县的副县长,而且一做就是5年,在任期间为当地做出很多贡献,他建学校、修路、拉投资,不遗余力,可最终吃力不讨好.

牛群个人广告效应当地出现了像牛群商贸城、五子牛水厂等,为蒙城带来5亿投资,五州牛肉干在没有找牛群代言的时候,年销售600万元,而代言之后,达到了一个亿.若是在现在直播带货,那将是多么牛的成绩,可惜,今天的牛群已经老了.

蒙城的老百姓挺怀念牛群的,他们说,如果牛群还是副县长,可能高铁也有了,原来还有一个牛群,现在蒙城啥也没有。

牛群的几个以他命名的地方

牛群中国商贸城位于蒙城县城区中心,占地面积398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名字命名。2002年5月8日下午,牛群中国商贸城开业,由宋祖英、赵本山、冯巩、范伟、毛宁等大明星的加盟,广场文艺演出吸引了超过20万人,维持秩序的1000名警力力不从心场面几近失控。可间牛群的号召力.牛群特教学校,后几次更名,也是牛群裸捐的来源,牛群几百万广告收入都在这个学校了,但是详细不表,庆幸的是,现在蒙城五子牛特教学校依旧在不断进步.

牛群的婚姻

牛群和刘肃,两人在当时被称为模范夫妻,可是这段婚姻,最终也分崩离析,因为牛群的执拗,他的猴子性格,办杂志,踢足球,学摄影这些他都学过,而且曾经还一度想过经商,但终究都是以失败收场。

最关键的是,牛群一意孤行退出娱乐圈,也此妻子刘肃进行了劝阻,牛群不理解吾行吾素,他看来妻子就应该支持自己的,因为自己一路坚持理想,走得很辛苦,身边的人都不理解,所以,牛群很痛苦,两人的感情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最终在2007年,58岁的牛群和妻子离婚,这段维持了25年的婚姻没有走到最后.

蒲城县的行政区划

蒲城县的行政区划

2011年7月,陕西省政府撤销蒲城县东陈镇、平路庙乡并入孙镇,撤东杨乡、贾曲乡并入城关镇,撤原任乡并入荆姚镇,撤大孔乡、三合乡、坡头镇合并设桥陵镇,撤上王乡设上王镇,撤翔村乡设立翔村镇,撤椿林乡设椿林镇,撤龙池乡设龙池镇。现蒲城县辖17个镇:城关镇、罕井镇、孙镇、兴镇、党睦镇、高阳镇、永丰镇、荆姚镇、苏坊镇、龙阳镇、桥陵镇、洛滨镇、陈庄镇、翔村镇、龙池镇、椿林镇、上王镇。共有7个居委会、359个行政村。

蒲城简介

地理位置蒲城县位于东经109度21分17秒至109度54分49秒,北纬34度44分50秒至35度10分30秒之间,南北宽47公里,东西长52.9公里。面积1584平方千米,属于陕西省关中东部。东与澄城,大荔相邻,南与渭南相邻,西与富平相望。

气候

蒲城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唯雨量偏少,平均气温13.2度,降水量541.7毫米,日照2282.4小时,无霜期219天。春季气温多变,夏日多雨伏旱,秋凉阴雨少晴,冬季干燥少雪。

交通

蒲城县交通便利,乡镇间公路网通。渭清,西禹公路在县城交叉通过。西延铁路,西韩铁路自西南向东北横穿境内,铜蒲铁路自西北南下与西延线相连。境内铁路线总长146.6公里,沿途设14个火车站。

河流,山川,地形地貌

河流:北洛河,古称沮水,简称洛河,洛水。洛河发源于定边界南部王盘山,在蔡邓乡三眼桥以北。进入蒲城,流经蔡邓、西头、永丰、东陈、平路庙、龙阳、钤铒等乡镇,由钤饵乡城南村进入大荔。境内全长70公里。白水河又名南河。白水河发源于宜君县云梦山南麓,由高阳镇洼里村北入境,至蔡邓乡三眼桥汇入洛河,境内总长15公里。大峪河源于黄龙山南麓,在永丰镇东堡入境,至西固村汇入洛河,境内流长13公里。

北原山地

东起五龙山,西至太白山,含蔡邓、马湖、含蔡邓、马湖、罕井、上王、大孔、东党、高阳等乡镇部分地区。海拔700-1200米,面积131平方公里。诸峰秀丽,气候宜人。主要山峰有:

尧山又名浮山,相传尧时洪水为灾,诸山尽没,唯此山若浮而得名。尧山位于县城北12公里处,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8公里,主峰海拔1032米。峰南柏林苍郁,山泉甘冽。尧山脉系西有丰山(又名苏愚山,当地人称唐陵山,因此山系唐睿宗李旦桥陵所在地),海拔751米。丰山东有金帜山,海拔741米(系唐宪宗景陵所在地)。重山在尧山主峰前数公里处,因与尧山主峰重叠而得名(系唐穆宗李恒光陵所在地)。五龙山简称龙山,位于县城东北16公里与白水县交界处。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0公里,主峰899米。五龙山因有五个山梁与主峰相连,蜿蜒若龙而得名。相传秦昭襄王时大将白起曾在此立寨,固又名白堂山。五龙山系南有金粟山,尖山和卧虎山。金粟山清幽秀丽,顶有碎石,在阳光下若金粟而得名。系唐玄宗李隆基泰陵所在地。太白山,海拔1282米,位于县西北方。岳王山,海拔1128米、其中在太白山和岳王山之间是一林草丰茂的天然牧场。还有九娘峪。没虎沟、豀头沟都是发展林木业的好地方。

黄土台原

东北高西南底,总面积931平方公里,分为两级.一级东起永丰西至原任.面积大约为825平方公里,海拔370---600米.二级地区包括蔡邓,马湖,罕井,上王,高阳等乡镇大部分或部分地区.面积大约为106平方公里,海拔600---900米。

河谷

洛河河谷在蒲城境内长约70公里,河漫滩地和一,二,三级阶地总面积2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5.5%.盛产有名的晋枣,葫芦枣,疙瘩枣,味道鲜美,年产量达100多万吨,畅销省内外.

洪积扇裙

分布北山南坡,面积约为276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7.4%.本地区因不同时期的洪水面状流,线状流和辐射流重叠而成为防止水土流失,自解放以来大力发展人工刺玫瑰林,林总蓄积量打23万平方米.次第还盛产柿子,花椒.

作为陕西省九十七个县市之一的蒲城县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蕴藏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淳朴的民风极盛的学风从蒲城先民到现代的蒲城人,始终把它看作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继承发扬,改革开发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蒲城人民更是励精图治,发扬优良传统,艰苦创业,从物质和精神上,把蒲城县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杰地灵

蒲城有着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也是一座光辉灿烂的古城,养成了蒲城人民朴实的民风极盛的学风.春天的蒲城嫩绿葱茏,桃红点点,阁楼殿堂,雕梁话栋,青砖碧瓦.显眼的石碑房,洒落在四处的厅堂里,留下了古今书法家,艺术家的丹青墨宝.撩拨着优雅的情趣,也映射出蒲城人的精神风貌.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出土文物可谓光辉灿烂.金代宝塔,桥陵石刻,南寺唐塔等响誉国内外.书画名碑更为丰富,有驰名中外的云麾将军碑,前秦邓太尉祠碑,米是书《昼锦堂记》等等均为稀世珍宝.蒲城人杰荟萃,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安邦济世,叱诧风云的人物,形成了以井勿幕,杨虎城,李氏家族李仪址为代表的杰出人物,他们文韬武略,誉满华夏.

如今的蒲城更是百业兴旺自十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蒲城大地在党的领导下勤劳的蒲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开阔视野艰苦创业.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并进一副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景象,在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蒲城的明天会更好,更辉煌!

蒲城县是全国500个商品粮基地县、100个重点产煤县、十大秸杆养牛示范县、平原绿化示范县和生态建设示范县之一。县城位于县境中心,渭清、西禹两条省道和正在建设的闫禹高速公路交叉通过,西韩(西安—韩城)、西延(西安—延安)、西包(西安—包头)铁路穿境而过,县乡油路纵横交错,总里程达900余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工业发展迅速,全县形成了以煤炭、建材、纺织、机电、化工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主要有水泥、煤炭、塑料、变压器、奶粉、棉布等。牛肉、果脯、金丝蜜枣、保健品、氧化锌、三氧化钼、钼铁、线丹粉等产品出口供货值逐年大幅度上升。传统的烟火艺术名扬中外,为中华一绝,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蒲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县。棉、油、果、梨、牛、羊、鸡等商品基地初具规模,以苹果、酥梨为主的果品面积已达47.8万亩,总产量达5亿公斤以上,目前已建成绿色食品基地10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蒲城县以抓好党委服务示范基地和知识分子科技服务示范基地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的示范引导作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人民日报以《实践“三个代表”的有效载体》为题对此做了充分的报道。蒲城县于2014年5月申报县级市,目前待国家批准。

在古代,龙是权利的象征,古代关于龙的故事和传说都有哪些

在古代,龙是权利的象征,古代关于龙的故事和传说都有哪些

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带有龙名的地方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题的,如吉林省的二龙、江西省的三龙、辽宁省的四龙;有些以龙的身体为题,如江西省的龙头、四川省的龙角、贵州省的龙额、黑龙江省的龙爪;有些以龙群为题,可以组成龙王、龙母、大龙、小龙、金龙、木龙、水龙、土龙等等。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个,而我们熟识的黄、青、赤、白、黑龙,就分别在四川省(黄龙河)、河北省(青龙河和赤龙河)、天津(青龙湾河和黑龙港河)、甘肃省(白龙江)、上海(白龙港河)和黑龙江省(黑龙江),有以他们命名的江河。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龙王庙。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古代的类书中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龙的形象和图腾

龙又是原始人的图腾,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

人们还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著想的,为了解救人间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龙帝与天帝

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著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在《史记.天官书》中亦说∶「轩辕(黄帝名轩辕),黄龙体」,简单点说,就是说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龙即是龙帝,五行属土,位居中央,是龙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观中天庭的主宰。在汉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黄龙者,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滤池而渔,德达深渊,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说明了黄龙的形象。

传说中的龙

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四川省的九寨沟有一卧龙湖,湖底有一奶黄色石梁,传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传说以前住著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江,住著一条小白龙。传说黑龙因妒忌九寨沟的风光而将那里的水吸乾,小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回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跟白龙展开恶斗,黑龙在不敌时使计放毒,小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黑龙为查白龙的下落而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万山之神为表彰白龙而给它一套金黄色的铠甲,这就是卧龙湖的传说由来。

文学作品中的龙王

龙在民间文学艺术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龙王有为民造福的,也有与民为害的。在神话小说《封神榜》、《西游记》,戏曲杂剧《柳毅传书》、《张羽煮海》中,都有善恶不同、性格似人的龙王出现。

在《西游记》中,有许多关于龙的描写以及龙的故事。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在这以前,龙王的印象大体都是正面的,但到了佛教开始兴盛后,龙王的地位开始下降,在《西游记》中已变成了配角,甚至是丑角。《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的就是大家熟识东海青龙王敖广的龙宫,四海龙王面对孙悟空时也无力反抗,只能颤颤惊惊地献上金刚棒、黄金甲等宝物,而出场时间也寥寥可数;而因为放火烧了龙宫,差点被玉帝处死,幸好被观音菩萨所救,成为了唐三藏的白马的龙王,正是另一个大家熟识的西海白龙王敖闰的三太子。

《封神演义》中的龙王

除了在《西游记》中提及过四海龙王外,另一部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亦有龙王的出现。《封神演义》又叫《封神榜》,是明朝中叶至晚叶时期,由许仲琳编定,亦有一说法是由扬州道教思想家陆西星所改作。

《封神演义》是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故事为主干,描述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创龙传》中,田中芳树多番提及到四海龙王奉天帝的命令,协助周朝讨伐商纣,而且在《封神演义》中亦的而且确有龙王的出场。但在《封神演义》中,四海龙王在周武伐纣的战争中并没有担当任何重要角色。事实上就如《创龙传》中龙堂始所言,在任何文学作品和典籍中,并没有提及过四海龙王曾参与周武革命的战争。龙王在《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差不多跟在《西游记》中一样,变成了配角、丑角。

在《封神榜》中,哪吒扮演了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角色。顽劣的哪吒不知自己身上带著的肚兜和腕镯是仙人的宝贝,在九河湾洗澡时将肚兜放在水中,做成了东海震动,连水晶宫也震动起来。东海龙王敖广(亦有一说法称敖光)派人调查,但派去的人却被顽劣的哪吒以宝贝打死了。敖广再派自己的三太子调查,但三太子也一样被哪吒所杀,更被哪吒剥皮抽筋。最后敖广向哪吒父亲李靖大兴问罪,并声言要向天帝奏告。哪吒心里不服气,追回在路上的敖广揍了一顿。最后四海龙王向天帝上奏此事,抓著了李靖一家解上天庭审判。这时哪吒一人担当过错,剖腹剜肠、剔骨肉还父母,这才平息了此事。最后哪吒在师傅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复活,并担当了武王伐纣战争中的先锋。在这以后,在《封神演义》中便没再提到龙王。由此可见,四海龙王协助周朝讨伐商纣的说法,确实纯粹是田中芳树的创作,并无确切的神话和传说的背景支持。

龙泉乡的传说

《创龙传》中提到,龙泉乡是在青海省某处地方,事实上青海省又有没有龙泉乡呢?前段已有说过,差不多每个省都有以「龙」命名的地方,而以龙泉为名的地方亦有好几个。那龙泉在什么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浙江省的龙泉县,在唐朝以前,此地称为龙泉乡,唐朝开始在此建县。龙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龙泉宝剑」而来。据春秋时代越国的史书《越绝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楚王听说吴国有个干将,越国有个欧冶子,都是铸剑名家。于是派人用重金请两位名家为楚国铸几把铁剑。二人应聘之后,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铁矿精华,铸成三柄宝剑,一曰龙渊,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后来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龙渊剑便改称为龙泉剑。刚才说到的浙江省龙泉县,县城以南有一剑池湖,相传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也称为龙渊,因此此地才称为龙泉。

但是还有几处地方也叫龙泉。浙江省除了刚才的龙泉县外,亦有一处龙泉在永嘉县。据《水经注》说,泉眼之中水纹成为蛟龙的形状,牲畜都不敢在这里饮水。河南省西平县也有个龙泉。古书上说此泉水可以砥砺刀剑,使刀锋坚利。江西有一龙泉场,南唐时曾立为龙泉县,现在叫遂州。贵州有一龙泉坪,明清时也称为龙泉县,后来改为凤泉县、凤岗县。那么,青海省有没有龙泉乡?在可考的数据中,没有。也许有小村小乡是这样叫也说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仑就不得而知了。

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