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皮下脚料养牛,蚯蚓怎么养殖?

果皮下脚料养牛,蚯蚓怎么养殖?

很多朋友对于果皮下脚料养牛和蚯蚓怎么养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蚯蚓怎么养殖?

蚯蚓怎么养殖?

1.注意泥巴的质量,选择松软的泥巴。适宜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2.撒一些有营养的谷物粉末在泥土里面,使蚯蚓可以获得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

3.每隔1-2天在泥土中洒一些水,保持泥土的湿润性。

4.饲养蚯蚓还是很简单的。

油糠喂多了对牛有影响吗

油糠喂多了对牛有影响吗

我国鱼米之乡的大江南和大东北,大米是我们的必备之餐,而大米加工过程的副产品——米糠,很多人认为利用价值不高,但作为养牛人来说,米糠确实是一个好东西。

米糠分全脂米糠和脱脂米糠,我这里讲的米糠主要是大家接触较多的全脂米糠(很多地方也称油糠),即为米的糙米皮层,呈半透明小薄片状,包括果皮、种皮、胚乳、糊粉层。

米糠的加工工艺大致为:

我们所用到的米糠感官要求:灰黄色粉末,色泽新鲜一致,无杂无污染,无掺假,无酸败、霉变结块、异臭、异味。

做饲料用时,米糠具有以下特性:

①.脂肪含量高:可用能值高,但因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油酸及亚油酸即占75%以上),又因含有较多的脂肪酶和氧化酶,故较易氧化酸败,其能量与新鲜度成正比,越新鲜能值越高!不过通过加热即可使酶失活而延长保存时间。

②.蛋白质含量也比较高,维生素也相当丰富,尤其是B族维生素,对皮毛影响明显;

③.米糠的呕吐、黄曲霉等毒素都很低,对猪来说,新鲜米糠适口性非常好,15~120kg生长肥育猪饲料中,米糠可用到5~20%(气温高于32℃的季节适当降低用量)

④.掺入了糠壳的米糠营养将大打折扣!

一般的饲料公司都能够检测米糠的这些质量指标,但作为一般的养殖户朋友可能就不好具体检测这些指标了,多半需要发挥我们的鼻、口、手等最简单的感官判断方法,这里跟大家说说如何判断米糠质量的好坏:新鲜米糠除了有一股清香味以外,用口尝会有甜味,且很快会化渣,若不化渣者表示碎米多或者掺有球磨糠。有一种米糠本身没什么味道,酸价也低,但是口尝起来发苦,这很有可能是发热氧化过后的米糠重新翻晒过的。

很多使用预混料的养殖户朋友询问,配料时用麦麸好还是米糠好,本人一直倡导选用米糠,因为麦麸除了消化能低之外,最重要的是含毒素相当高,我们检测到的麦麸呕吐毒素达到7mg/kg以上,赤霉也有3mg/kg多,这很不利于猪采食量的提高和生长,甚至使小母猪假发情,怀孕母猪流产。而米糠在我国很多地方是一种能很方便得到的资源,呕吐毒素不到0.3mg/kg,赤霉烯酮更低。不但毒素低,适口性特别好,同时油脂含量高,能量也高,因此我们建议在有米糠的地方尽量选用米糠来配料,这样能为大家降低养殖成本,增加效益。(作者何夏阳为湖南百宜云商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米糠是玉米、稻谷等加工剩余的下脚料,营养比较丰富,弃之可惜,是牛的好饲料。但用米糠喂牛要得法,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一、适量喂饲。

米糠过量喂饲,当超过日粮的30%时,牛肉品质会受到影响,产生低品质的软脂肉,人食后易引发皮炎。种牛喂量过多,会使体况过肥,使繁殖能力降低;仔牛喂量过多,会引起拉稀。因此,米糠喂牛一定要适量,一般以不超过日粮的25~30%为宜,以满足牛对多种营养需要。

二、不宜长期存放。

米糠中油脂含量高,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酸败变质,使营养价值和适口性降低,甚至引起中毒造成死亡。所以,米糠不可久贮,如果存贮超过10~15天,应放在阴凉高燥处贮存。装袋或装缸时,不能压紧踏实,更不能把堆堆得过大过高,以免产生热量,加速变质。

三、适量补充钙和磷。

米糠中虽然营养比较丰富,但钙含量低,不能满足牛生长发育的需要;米糠中磷的含量虽然比较高,但主要以植酸磷为主,不能被牛充分的吸收利用,因此,用米糠喂牛,应在日粮中添加1.5~2.0%的骨粉,以补充钙、磷的不足。同时,还要让牛多晒太阳,以促进钙、磷的吸收利用。

四、不宜喂仔牛。

米糠中虽然营养比较丰富,但营养不全面,用其饲喂仔牛,不利于仔牛的快速生长发育;陈旧的米糠,因其营养价值降低和适口性变差,更不宜用其饲喂仔牛!

食堂废物成分及处理方案

食堂废物成分及处理方案

你好找到咯~~

食堂餐饮垃圾如何处理最划算?

食堂、餐饮的垃圾也称潲水,成本低廉、营养丰富,是养猪的好饲料。但潲水是不能直接用来喂猪的,是需要经过处理加工后才能饲喂。传统潲水的处理方法是煮,不仅辛苦、浪费燃料,而且很容易变质,不能保存。利用微生物可以将泔水发酵成安全饲料,金宝贝潲水饲料发酵剂是最理想的选择,确实很划算。

1、发酵方法。将40—50%的潲水用金宝贝泔水饲料发酵剂发酵处理,其配方为:麦麸、米糠、潲水按30%:30%:40%的比例混合,含水较多时要沥干为好,金宝贝潲水饲料发酵剂按千分之二添加,搅拌均匀,使含水量控制在65%。含水量合适与否的判断办法是:用手紧抓混合的物料,能成团,见水不滴水,落地即散。然后,装入发酵池(上小下大,有水槽,能容一两吨物料)密封发酵,3-5天即可发酵完成。每次取用后,再盖好盖,可保半年以上不坏。喂猪时,视猪的大小情况,加用20-60%与未经发酵的潲水(一定要经煮沸消毒)混合后饲喂,每月驱虫一次(可用金宝贝去虫粉)。

2、用金宝贝发酵潲水的好处。

(1)免却了传统的蒸煮的麻烦:一般用潲水喂猪,都先要烧煤炭进行蒸煮熬制,非常麻烦,费时、费工、费钱,又要购置设备等。而且没发酵的潲水只能是喂100斤以上的大猪才可以。

(2)潲水理化性质的改变,使喂猪更加方便:发酵后的潲水,经戴先生的试验,可以喂养50斤的小猪,不会造成拉稀腹泻,相反,没有经过发酵的潲水,即使是煮过的,也不能喂100斤以下的小猪。结果是养猪的成本大幅度地降低了。

(3)发酵后的潲水可以代替全价饲料中80%的麦麸、玉米粉等来使用。

(4)可以有目的地对潲水进行存储,时间在半年以上。

≥//3//≤谢谢你~

猪头4很开心能为你回答喔:)

东北适合养殖蚯蚓吗

东北适合养殖蚯蚓吗

东北适合养殖蚯蚓。蚯蚓在海洋、沙漠和终年冰雪区极为少见,其它生态系统均有分布。

适宜人工饲养且有一定应用价值的蚯蚓如爱胜蚓属、白茎环毛蚓、参环毛蚓、湖北环毛蚓等,其中以爱胜蚓属中的大平二号蚯蚓最为常见、饲养最多。

1、下种

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cm,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上而再放5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5kg/㎡或1-1.5万条/㎡,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

2、遮阴与防护网

蚓种放好后,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

3、温湿度的调节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

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以防蛆叫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3次,每次厚度10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5、分期饲养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6、蚓叫茧及种叫的处理

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把分离出的蚓茧、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保持好温湿度,蚓茧孵化50%时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cm粪料,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可孵叫茧5-6万,

应及时分堆处理,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叫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

7、适时采收

蚯蚓的采收时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环带明显,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扩展资料

人工养殖蚯蚓的食物可以是植物的残渣碎片,腐殖质、腐烂动物以及各种废弃物质为食物,除玻璃、金属、橡胶、塑料、砖瓦、石块等外,如鸽、鸡、鸭、鹅、兔、猪、牛、羊、马、人的粪便,

以及枯枝、落叶、杂草、禾秆、禾壳、稻草、果皮、木屑、废纸、锯末、各种肥泥、废纸浆液、食品工业的下脚料、各种生活垃圾都是蚯蚓的良好食物,都能被它消化利用,因此凡是含腐殖质多的肥沃土壤里,蚯蚓的数量也比较多。

人工养殖蚯蚓,就是用人工方法,模拟它在土壤里的生活要求,人为地为蚯蚓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繁殖条件,让它们在人工建造的养殖环境中生长繁殖。

蚯蚓通过不断地纵横钻洞和吞土排粪等生命活动,不仅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而且还能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使板结贫瘠的土壤变成疏松多孔、通气透水、保墒肥沃而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土壤。

另外,可利用园林中的落果,农村的秸秆、厩肥、沼气池内容物、废渣、食用菌渣等有机物,并且还可与种蘑菇、养蜗牛、养猪、养牛等结合起来进行蚯蚓养殖,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提高有机物中氮素、碳素的利用率,而且由于进行了综合利用,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蚯蚓养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蚯蚓

OK,关于果皮下脚料养牛和蚯蚓怎么养殖?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