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可以养牛吗,为什么现在把农业户口炒上了天

密云可以养牛吗,为什么现在把农业户口炒上了天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密云可以养牛吗,以及为什么现在把农业户口炒上了天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描写同学聚会的短文章

描写同学聚会的短文章

同学聚会是一次再聚首,是对往昔友谊的巩固和加深,这一种情感脱离于身份地位,是纯净友好的相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同学聚会的短文章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描写同学聚会的短文章篇1:同学聚会

分开多年今相聚,同学友谊久温存。

深秋是多彩的季节,翠绿、金黄、火红的树叶交织在一起色彩斑斓,是耀眼迷人的季节。深秋是收获的季节,成熟的绚丽尽显丰收的喜悦,带着留恋的心情享受一番秋的韵味。

在多姿多彩的风景里旅游车载着四十多人的欢乐与歌声前往密云,两个小时的歌声笑声没有间歇过荡漾在车上,愉悦中抵达目的地密云水库岸边的度假中心。这里离水库仅200米,天空碧蓝纯净,郁郁葱葱的森林散发出勃勃生机,苍松翠柏簇拥的度假中心恰似一座天然氧吧。从房间的阳台望去,那就是一幅画,近山翠滴,远山碧蓝,密云水库风光尽收眼底。

中心的生态走廊观光园汇集着各种热带植物,形态各异的碧绿叶子在生态园中伸展着。这里春意盎然,潺潺的流水轻唱着舞蹈着,缠绕的藤萝、繁茂花草交织成一座绿色迷宫。山石错落有致、台阶旋转扑烁迷离、迷幻景致陶醉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室外仙界,又仿佛来到了异国他乡。给这微寒的空气中注入了一颗年轻的诗意。

同学们团聚在一起,记忆深处寻觅着熟悉的快乐的感觉,曾经在校园里的一切渐渐清晰。勾起回忆的是我们共室听课专注的感觉,一起并肩行走说笑的神情,运动场上追逐的身影,点点滴滴的回忆,露出欢颜的微笑。记得言传身教老师的容貌,依稀记得校园里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给了我们多少凉爽期待的回忆,落叶年年一层层,送走了多少欢聚的同学们。

聚餐时同学们相互敬酒真诚问候,化解了学生时代的羞涩感觉,一切是那么的亲切自然。不管是胖瘦还是添皱纹的笑脸,彼此的心里还在追忆着年轻,留在心间的友谊是多么的珍贵无比,

我们不曾联系但彼此还记忆着,飞速的时间里改变不了的是我们的友谊在清晰增长着。那些曾经充满稚气的脸变得憨态可掬,更有了宽阔的胸怀,更健壮的体魄,随着岁月的推移时间的沉淀,再次相聚,对珍重友谊珍惜生活更加的眷恋。

生命的历程里,即使我们分开多少年,友情离得远远的看不到痕迹,却清晰存在着,即使身边的朋友有很多,也不曾忘记同学之间几年相依相伴学习的纯真美好,温暖的情意如江水流长。

聚餐结束同学们唱着歌跳着舞,灯光的闪烁、尽舞的节奏把人心推到快乐的顶峰,梦萦青春年少。一首首真挚动情的歌声唱出了对生活的赞扬,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诗语道出了相聚的盼望,一曲曲牵手跳舞的旋律舞动了年轻的心态。

清晨迎着微寒的秋风,有的同学来到水库边缘,近距离接触观赏哺育我们的湖水,湖水在秋风的吹拂下泛起波纹,一圈圈闪动着光芒。有的同学登上望湖亭一览湖中景色,天边的一轮红日轻轻映照在山水相间的水库,染红了天际,染美了山水,这一季令人魅力的景象天然合成。让人赞叹这宁静清澈的湖水,是它哺育滋润了大都市人们的生活,给人以向往陶醉,让人留恋赞美。

上午,同学们在各个场馆友谊比赛,热情高涨。矫健的身影胜过当年的勇气,对手的拼打透着和谐的氛围欢快的笑声。运动畅游增体健,友谊境界升无限。此情悠然,不想长大这里是心中的一片艳阳天,不想说再见要把时光留住在今天。

11月19、20日两天的联谊会结束了。密云连绵的山碧绿的湖水映留在脑海里,也见证了同学珍贵友谊的增长。感谢联谊会筹备组的同学,让友谊连接上,时光和情意在回忆还在牵挂着。我们是同学,友情就会紧紧追随牵动多少年,岁月还在四季里奔跑,期望同学之间的友谊像常青树那样四季温存,密云的山水散发魅力永远湛蓝碧绿。

合影留念是同学的心又一次的相聚。在通讯便捷的年代里让我们拿起手机把号码拨出去,一句轻声的问候,带着关爱的心情,一条祝福的短信,承载友爱的桥梁。

同学们——-友谊地久天长、欢乐伴随四方。

描写同学聚会的短文章篇2:同学聚会

同学相遇,自然避免不了问寒问暖,切茶话情。几句话后,几杯茶后,暂时的陌生被慢慢地抛去,熟悉与热切闯入彼此的言语里,几颗心渐渐温暖起来,也渐渐兴奋起来。我们谈起现在的日子,忆起往昔的岁月,彼此之间的和睦相处,同学之间难得的友谊,在记忆里拉开序幕。曾经的友好,几许的相惜,在谈论里不时一一提及。

当时的同学,书生意气,风华正茂。大学的年代在脑海里一一闪过。聚会也被正式提出来。一时间,拿起先进的手机联络着一个个不算熟悉的电话。二十年的相识,十几年的相别,让大家彼此热情飞扬,冲动飞向脑海。仓促的决定,临时的相约,初五晚,在泉州滨海大酒店聚会也在电话里定了下来。

初五下午一点多,在永春搭上同学的车,给车子加油后,我们就急急忙忙地奔向泉州鲤城。一路上东拉西扯,谈天论地,倒也热闹。在高速公路上,车子快速的驰骋,火热的电话联系,高兴的问候语言,在车里一直不停地延续着。车轮在平坦的沥青路上碾过,快速地飞奔着。回想一个个已经有些陌生的名字,回想一个个当初的脸孔,一股暖洋洋的味道在心中升腾起来。

车子穿过几个隧道,绕过几个大弯,不时在红绿灯处走走停停。由于市区的城改,往日破旧的、窄小的城市一改容颜,现代化的都市摆在面前。高楼大厦有序地林立,路边绿树葱葱郁郁,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不容易,我们三人奔向班长家里。

在寻找中,在问路里,最后终于找到了班长的住处。拘束的开始,客气的谈话,在开始还有一点尴尬。只是开心的幽默,让气氛浓烈起来。十七年的日子,十七年的相别,岁月无情,在不知不觉里,时光的沧桑爬在脸上,大家已经不是当初的年少轻狂的样子,苍老的素颜在诉说着久远的光阴。只是,心里的一份相逢的喜悦在滋长着,冲破了时光的鸿沟,我们渐渐亲密起来,也渐渐撇下客套……

繁华的都市,令人眼花缭乱;道路错综复杂,四通八达。生长在泉州的班长居然也用起了导航仪,慢慢地来到大酒家。四点多时,车子停到了大酒家门前宽阔的停车场。豪华的装饰,高级的场所,我心里有一些兴奋,也有一些忐忑。不知的道路在脚下摸索着,终究还是走错了大厦。我们忙下电梯,又上电梯,五个人来到301房间,见到十四位的座位和一只大桌子,不自禁有一些意外。我与同学数了数将到位的同学人数,让酒家换上了两个桌子,二十位的座位。

在聊天中,在茶水里,在交流里,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一个钟头后,热切的心逐渐冷却下来。路途较遥远,来往自然不便,心想到位的同学不会太多。一个钟头后,两位高挑的惠安同学到来,冷落的氛围开始回升。最后,直到七点多钟,才陆陆续续地来了大部分的同学,打破了寂寞的等待。十九位同学坐下后,开始了丰盛的晚餐。早已有些饥饿的肚子,在慢慢地填满吃饱。酒杯也在碰撞中激起热情的火花。猜拳、掷骰子、喝酒……一阵热闹,一阵沸腾的场面让聚会迈向了高潮。同学们高声谈话,彼此交谈,觥筹交错;同学们热情高涨,喜庆的气氛在弥漫。流年似水,慢慢地流淌。十七年的别离今朝又相聚在一起,真的是珍贵至极。一杯杯酒水落肚之后,有些同学有些醉了,干脆躺在旁边的椅上小睡片刻,有的同学背靠椅子休息一会儿,有的同学乐不思蜀,尽情喝酒,满脸通红,脸蛋像极了一个熟透的苹果……于是,近似疯狂的场面令人热血沸腾,好一番令人鼓舞的景象。

迟到的三位同学一进房间,一片掌声立刻响起来。他们马上加入现场的浓厚的气氛里。厚厚的友谊让当时的场面又一次走向高潮。葡萄酒、饮料、暖水……在一阵敬酒后,人变得肆无忌惮,斯文的外衣被剥落下来,直爽与豪迈顿时显露出来。同学们的声音此起彼伏。酒让人变得不再客气,酒也让人抛开冷淡。于是,在欢乐的情景里,同学们绽放友情之花,在抛出一片真诚的心意,彼此感染彼此,一个影响另一个。

在友情的旋律里,可口的菜肴,细嫩的肉片,鲜美的汤,新鲜的滋味,辣辣的刺激,甜甜的果盘……在丰富的美味里,在酒的催化下,同学们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大声说话,火爆的场面让人欢欣。情感在恢复,隔阂在消失,友谊在加深……

在此后,部分同学不顾夜色朦胧,在依依不舍里先行离开。一些同学继续疯狂,走进KTV包厢,唱起歌谣,跳起交谊舞。在音乐声里,在富有节奏的旋律里,自由自在地沉浸在曲子与歌声的海洋里……

时间飞快地流逝,聚会落下了帷幕。同学们有的打车回家,有的结伴而行。在牵挂里,在关心里,在送别里,挥手再见,慢慢地别去。后来,我与同学在回家的路上,还在想起那份难舍的滋味,那份年味,那份春味,那份浓烈的聚会,那份相互关心,那份相互体贴,相互温暖心灵的普通又不普通、简单又不简单的深深的情谊。过年的初春聚会,把我们拉到了往日大学年代的日子。

描写同学聚会的短文章篇3:同学聚会

大家在广场活动了十几分钟,便沿着湖边的路往南走。看着西边的高楼大厦,我又沉浸到了回忆之中。2001年春天,我在长治一座新建成的八层大楼顶层报名参加成人高考。闻着若有若无的石灰味道,我看了看志愿书上的空白,没有半分犹豫便填下了雁北师院的名字。这一刻,我的火车恐惧症留下的阴影没有发挥任何影响。后来一纸通知发到那个有条青石水渠的校园中,我又一次背起行囊坐上了2464夜车回到离开了五年的地方。那年校园往东扩大了一倍的样子,但只在南北两边盖起了一些建筑,中间除了一条单调的让人生厌的水泥路,还只是一片空旷的沙砾地。给人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在校园中遇到了那个粗壮的图书馆副馆长,曾经是当年足球场上的球友。他认真的看了我一会儿,“你是老生吧!”在宿舍与舍友交流,大家都惊异于我来自遥远的长治。从宿舍不出楼门就进到了教室,去抢后排桌位时惊喜的发现了熟悉的面孔,曹福民,张红梅。他们同样对见到我感觉不能理解。也是,我自己都不理解,因为这样的决定不是出自我的大脑。几天以后才见到他们口中的霍守敬。他看起来很忙,一般不在学校,在学校也不在教室。在宿舍听着亲切却似懂非懂的大同方言,窃笑他们对学校领导和工资的不满。后来他们又提到了宿舍的收费问题,“一天一个人收八元,也就是八八六十四。”“这么贵的一间客房,应该有淋浴和电视。“嗯,我们只有四张上下床。”他们说完哈哈大笑。后来他们又谈到了考研的学生在附近的村里租房子。这两件事在我心里混杂发酵,让我产生了去村里租房的念头。当我和一个数学系的同乡相遇后,这个念头便炽热起来,他填报这里是想看看世界有多大。最后让我下定决心的是舍友玩牌直到深夜的旺盛精力。一开始想让老霍帮忙去他们学校所在的村里打听打听,但看着他匆匆忙忙的样子,最后还是亲力亲为。象填报志愿时一样的不假思索,我选择了学校和文瀛湖之间的水泊寺村。计划还在脑子里时,想象中的困难无比的庞大,但具体行动后,才发现所谓的难题都有解决方案。我和来自长治武乡的同乡第二年夏天住到了一户房檐上画满图案的农户家。人均十五元,相当于在学校住宿两天的花费。我们每天来往的路上有一个坍塌了一半的土堡;一个挖沙挖出的巨坑,证明沧海桑田不是神话,一些黑色的棺板从沙土中伸出恐怖的断茬。院子里还住着一对学生情侣,半夜甚至能听到他们吵嘴的声音。我把房间里的一辆山地车推到了门口的修车摊上,花费了五角钱补好了车胎。便跳了上去,骑着它穿过寂静

的村落,迎着有水草气味的微风一路向东。那年的文瀛湖和我们离开时一模一样,岸边倒扣着铁皮船,残破不堪但尊严依旧的古堡,湖水波涛起伏甚至有些海的味道,几只水鸟腾空而起,尖利悠长的鸣叫让湖边孤单一人的我突然感到异常的落寞。我用力踩踏着脚蹬,以为加快了速度便能把寂寞甩到脑后。后来有风的夜里还能听到湖水的声音,但我却不敢再独自一人去湖边了。老霍看着我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穿过,感慨说,还是你们南边的人头脑灵活。我也惊讶于自己还是有潜能的,但在熟悉的故乡却干什么都没心气,什么事也是在等靠拖,所以总是一事无成。后来在网上玩三D地图,不由自主地搜索到了雁北师院,发现名字改成了大同大学,心里怪怪的,又自然而然地去看心中的圣地文瀛湖,没想到地图上相应位置一片褐色,说明已经干枯萎缩,不由感叹一片寄托思念的地方消失了。十几年过去,靠着微信平台和大家思念的力量,我们又来到了湖边,没想到湖水也回来了。听说这些湖水来自黄河,是以自来水的价格一立方八元的价格买到的,一年就差不多一个亿,如果市里财政困难,眼前的美景随时会消失。果然一切上层建筑都建立在经济基础上呀!一路上,不间断有骑车的人三五成群从身边呼啸而过,我想有朋友相伴,他们一定不会孤单。

当湖水看的有些审美疲劳时,路边适时出现了一座崭新的城堡。据说是在原来那座旧土堡基础上扩建的,五米高的城墙,一座双重飞檐的城楼,在水光潋滟的湖水衬托下,十分的雄壮,不过两头石狮子守护的大门紧锁。听说里面的墙上安有玻璃,可以看到原来的土墙。再走几步到了一个广场,中间也有一个用废旧钢材做的艺术品,大家都说这是什么意思呀?

我刚看了一篇讲画家生活的网络小说,里面提到过类似的作品创意,一些线条扭曲在一起。可以有多种解读,可以是欣喜,也可以是思念,或者是思考等等,反正就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是复杂的事物。这里是我们文瀛湖之游的终点,因为大家都有些累了饿了,于是纷纷在“思念”(我的解读)下合影。尤其是马录芳成了焦点,都想沾点博士的光,希望能把这份“光”传给读书的子女。

于是又是马录芳的爱人执镜,拍下了文瀛湖畔的几张合影。几个女生看见北边几十米的地方还有一个高大的观景平台。于是提出到那里看看,大部分同学都累的没了兴趣。我也想从高处看看文瀛湖全景,就陪着她们一起过去。沿着宽敞的木板斜坡上到了十二米高的眺台上,整个文瀛湖便一览无余,看着三面扩展到天边的浩淼湖水,真有

一种跳下去御风飞翔的冲动。北边没有走到的湖岸边还有几处入水台阶和一座不知名的建筑,看来我们今天还是只走了一小部分。

据说整个景区面积接近七百平方千米,绿化面积三百平方千米,是上海世博会的二倍。环湖有9.4公里的水泥路,还有大小不同的三座岛屿。怪不得有人说,骑车才是游览文瀛湖的正确方式。不过大家的目的不是游览,而是怀旧。就像有人说的,相片里的风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你合影的人。完美结束了文瀛湖之旅。我们继续下一个环节,吃早饭。我和锦涛,海兵坐了同一辆车,又返回昨天的快捷宾馆办理一些未尽事宜。在宾馆门口见到了苟仙红和她漂亮的小女儿。大家打趣说,女儿比妈妈漂亮。在昨天中午的那个卖香料的饭店吃的早饭,十五元的自助餐。除了一般的豆奶,肉包子,油饼等,还有本地特有的羊杂,炸黄糕,我的最爱刀削面。(我们县城也有一家大同刀削面馆,我晚上有自习时,常到那里去吃,而且还积极给身边的人推荐。一个女老师听我赞美的多了,专门去吃了一次,评价说,太腻了,不合她的口味。可惜去年不知怎么关门了,呜呼,我的刀削面呀!我舌尖上的思念。)大家明显饿坏了,都吃的有些过量。尤其是羊杂,连续添了好几次料。今天上午的聚会活动是和班主任田老师一起重游校园,不知怎么很多人都喜欢叫他“老田”,也许这样更亲切吧!我们这次选择从时尚大气的正门进去。大门中间是块天然的巨石,正面刻着“大同大学”,校园里的背面刻着“我思故我在”这句哲学意味很强的名言。

我很想在这下面照张相,可害怕跟不上大部队就没照成。其实现在大家已经走散了,快的人已经快到教工宿舍,慢的人还在大门口闲聊,我们属于不快不慢,走到了篮球场中间。我内心深处里有些小骄傲的5.0的眼睛看到一个披着衣服的人,从教学楼方向沿着原来的行政楼边上的路走来,在来来往往的运动员矫捷身影之间,他的蹒跚那么的明显。忙让身边的人确认,果然是老田。我们一边往前走,一边呼喊已经拐到活动中心去的另一拨同学。我是第一个和老田握手的,桂贤一直想知道老田说出了我的名字没有,和她想的一样,没有。不过老田应该还记得我。不光是我去帮他掰过玉米,还因为我成教毕业时的论文指导老师竟然还是他,缘分吧!我们一大帮二十几个人明显很特别,不过我发现很少有人特意关注我们,大概回校探亲的同学太多,这些师弟师妹都麻木了。老田明显对的上“老”字,当年我第一次见到他,感觉好有风度的一个人呀!隐隐约约有香港明星刘松仁的影子。

现在的他穿着不合时宜的厚秋裤,披着一件有些旧的西装,嘴里说着:“等你们好久了,要不是我就出去走路了。”在微信上聊天时,他就说他身体不太好,每天夜里要泡脚。问了一下,他还没退休呢!想到以后还要推迟退休,不由得怀疑到时候自己还能不能坚持到底。不过他精神还好,我们便一起经过地下走廊,先到扩建的北校区看看。走廊上方就是校门前的街,走廊里的墙壁没有浪费,展览着满满两墙的书法作品。对于有一颗追求字体有艺术味道的人来讲,这就是天堂,不过自己只有羡慕的份了。在新校区的游览就不细写了,总之很激动,但不怎么感动。

再从地下过道回来,我问老田,当年的奶牛都还在吗?他说早就不在了。他当年不想和学校的老师争夺利益,自己跑到社会上去做生意,不知怎么买了十几头奶牛,在老家和他的哥哥一起养牛卖奶。我们当年掰玉米时就是住在他们那个两三个篮球场大小的院子里。后来,他干脆又把奶牛全转手给了他的哥哥,“他那个人,不知道变通,只知道拼死拼活的一个人死干,哪能行。”我脑海中浮现了一张有胡子的晒的发红的脸。在一个傍晚,当时月亮已经出来了,白玉银钩一样挂在还微微发青的天上。他开的拖拉机拉了满车的玉米骨朵,我们几个人疲倦地躺在上面,看着月亮想着心事。他忽然哼起了什么歌曲,那个黄昏因此变得异常美丽。可惜这样的人在现在确实不会太成功。

为什么现在把农业户口炒上了天

为什么现在把农业户口炒上了天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现在依附在农村户口之上的各类政策补贴或红利逐渐增多,当然这些也主要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地区的户口更加值钱。

这个我有深切感受,说实话,我还是受益者。2006年我因生病住在城区一个乡镇的一个村,当时村部小学废弃准备拍卖,我作为城里户口是没有资格参与竞拍的,于是我与该村书记、村长商量,从我另一个县的老家迁一个农村户口到该村就可以参与竞拍。

于是我就与村书记商量,村书记做工作,将户口迁往他所在的那个租,他做村民工作,给组里交5000元入户费(这实际上就是挂的空头户口,与组上村民签订合同,不分组里的作何政策补偿款),在村里所有村民签字同意之后,我当时就给我妻子妹妹的户口迁入该租。于是就将该村的小学竞买成功了。然后在那里修复一座寺庙,又在周围买入了十几亩地,都是以我姨妹的户口在当地买的。

6年之后,也就是到了2012年,城市建设搞到这个村里,很多地方被征用了,原来以我姨妹名义购买的土地被征用了,得到较高的补偿款。而且我原来买的那幢民房也被征用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是每个户头进行货币化或安置房子安排,由被征用房屋的人自行选择,就是如果需要房子的话,就可到安置区分配一套90平米的安置房子。如果不需要安置房,可获得货币补偿,按当时市场价格补偿。我当时获得的补偿价格是每平米4000元,就是90平米的房子获得了36万元的补偿。

而如果是当地居民获得其他补偿则将更多。这就是现在农村户口为何被炒上天的原因。

我是农村户口,在我们农村,户口还是按照以前分的宅基地,虽然不会重新分配,但是以前分的一直是属于个人。另外,现在好多地方都是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慢慢地从城市向农村规划,如果碰上拆迁什么的,还能按人头拿到安置费,如果是从农村签到城市的户口是享受不到的。因为我们村是沿江,政府每年还会按人头拨付水淹款,是补偿夏天发大水的时候水田作物被淹没的,尽管现在的农作物已经不怎么种了,但是补偿还一直有。所以虽然我一直生活在大城市,但是还没有想过把户口签到城里来。如果以后有什么需要再说。

 一直生活在城市,回农村的机会也少,不过却直观地感受到了农村人的堕落,以前农村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刮风下雨都没有几个歇息的,现在大家也不种地了,不种地就不用养牛了,不种地自然也不用养猪了,因为没有作物喂,纯买饲料吧,还不如大家直接买肉吃。所以到处都是麻将馆、牌馆,要不然就是出去聊东家长西家短,到点吃饭,不像城里人生活节奏快,尽想着如何生存与赚钱。现在要是回农村住几天,看看他们的生活状态,感觉一辈子就是这样了。

准确地说,现在已经没有了农业户口,现在统一为居民户口。但户口在农村和城市区别还是很大,可以这么说,虽然统一为居民户口,但现在也可以分为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

以前户口分为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城镇户口、非城镇户口、集体户口。2002年,我那时上大学,学校要求把户口迁到学校。那时的城镇户口很吃香,很多农村大学生把农业户口迁移到学校,落户在学校,农业户口转为学校的集体户口,集体户口就是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一个过度户口。那时很多学校,推出农业户口进城,学校包分配,就业后学校的集体户口再转为城镇户口,集体户口是农村大学生的农村户口落户城市的一个跳板。可等2006年大学毕业后,学校不再工作包分配,农业户口却很吃香,大城市户口落户难。那时的户口迁出农村的大学生面临落户大城市难,户口迁回农村也越来越难了。在2010年,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除了大学生、退伍军人可以迁回农村,其他人都很难再落户农村了。2011年,严控户口落户农村。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2016年,所有农村户口统一为居民户口,不再有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区别。

虽然现在都是居民户口,没有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之分,更准确地说,现在只有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之分。严控户口迁入农村,只要户口在农村,就是农村户口。农村户口可以在当地农村拥有宅基地、耕地、林地、农业补贴等使用权益。随着三权分置、一户一宅的实行,农村土地、宅基地、农业补贴对农民来说越来越重要。在当地农村就有这样的情况,户口在农村,但以前是非农业户口,这样的情况是不可以申请宅基地建房,没有宅基地使用权。在新的一轮宅基地确权、土地确权,户口在农村就能在新的确权中加上名字,拥有权益。在当地农村,土地确权在2016年就已经完成,也就是说在2016年后即使迁回农村,土地使用权权证是没有名字,也没有土地使用权。2018年,当地农村也开始实施一户一宅,宅基地重新确权。2019年新生婴儿、新迁入的农村户口也不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这些年,炒楼,炒期货,炒名人,就是没农民啥事,现在,终于有农民引以为豪的农村户口被人刮目相看了。农村户口之所以有这样的价值,不是谁在炒,没实际价值,没含金量,怎么炒也是白炒,也没有人去炒。炒,证明有炒的价值。

农村户口的最大优势是能拥有有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是有限资源,目前,全球化的土地资源正在日益减少,未来几十年,谁拥有土地多,谁就是强者,谁就是赢家。不是我夸大其辞,就我们身边来说,谁能想到,农村的土地能卖钱呢?

以前,都是眼看着城里面拆迁,卖地,规划得补偿款。没想到这样的情况一样发生在了农村。我们村前几年卖了1100亩土地,这些土地现在大部分都建了工厂。附近的人都在那里上班。种地能有多少收入,卖地得钱又能去厂里上班,是很划得来的事。

农村户口能在农村建房,有些城里人,喜欢农村的环境,但不能在农村建房,没有农村户口不允许在农村建房。这时,农村户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村里赵老师,是比较有眼光的。因他教龄长,19岁就教学,所以有机会把全家人的户口“农抓非”,当时在那个城市户口高人一等的年代,赵老师一家很让人羡慕了一阵。但是,赵老师当时把儿子女儿户口都“农转非”了。媳妇儿户口没动,为的就是媳妇儿有农村户口,他们家在农村就还会有土地,就会有土地使用权。

不愧是资深教育工作者,现在看来,他的目光真是深远。他家虽然现在都身居闹市,可农村仍他家的一席之地。他媳妇儿是农村户口,谁都没脾气,有农村户口就拥有土地使用权,别人在为百年后“墓地”花大价钱从农村买地时,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农村老家选择人生最后一站。

前段时间做过一次出租车,和司机聊天,司机是密云农村的,说起他们村是城铁规划点在拆迁计划中,按邻村拆迁的赔偿标准,他家两层二百多平,还有三十亩地,至少可以赔偿六千万人民币。司机虽有得意之色,但也显得低调。

我老家在文登农村,现在规划成了南海新区,周边很多村子都在拆迁,加上村政府也有比较高的收入,每逢过节就给老百姓发钱和鱼肉等,每人一年能分到几千元东西。这几年,很多在城市的户口都想迁到农村,不就是因为利益好处吗?

当然,农村也对户口进行了管制,户口很难迁进农村。这真是风水轮流转,曾经逃离农村的户口如今急切地想回到农村。

现在中国户口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农业户口,一种是非农业户口,即居民户口,也称为城市户口;农业户口一般都是在农村用土地搞生产的农民,而非农业户口则是以前靠国家分配工作分配粮食的城市居民。

现在农业户口吃香大多还是因为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拥有农业户口的人可以在当地农村免费拥有宅基地、耕地,享受林地、滩涂等使用权益,享受国家农业补贴,享受乡村振兴金融福利,创业、贷款利息更低。

又比如城市在农村征地,建路桥征地,农村引进资本进行投资建设,占用到了农村的集体土地,在当地农村的农业户口都可以获得补偿,每年还有分红。

另外,农业户口是没办法炒的,你想买也买不到,现在有农业户口的基本都是祖上几辈人都是农村,而自己也是从小生长在农村,能迁入农业户口也基本是和农村沾边的,要符合迁入的要求:

(1)因读大中专院校及技工学校而“农转非”,毕业后无工作安排回原籍的毕业生;

(2)夫妻一方是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方在城镇无固定职业且在农村居住、生活的;

(3)在城镇无固定职业和住所,跟随父母在农村居住、生活的未婚人员;

(4)在城镇无固定职业,在农村分有住宅基地并建好房屋和编有门牌,且在农村居住、生活的本人、配偶和未婚子女;

(5)原征地办理了就地“农转非”,现要求“非转农”的,如户口和人员都还在农村生活居住的;

(6)已挂牌“村改居”的村委会,一律不得办理“非转农”迁入;

(7)已有规划“村改居”但还未挂牌的村委会,以上⑷、⑸项不得办理“非转农”迁入。

最重要的一点,符合以上要求可以迁入农业户口,之后还需要村民小组三分之二户或70%以上村民签名同意才是正式迁入了农业户口,不然都是白谈。

所以农业户口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但正因为如此,农业户口被限制,获得难度极大,再加上国家的农转非政策,有大量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农村户口一下子变得很稀少,而物又以稀为贵,农村政策又利好,大家自然就觉得农业户口好了。

为什么炒?当然是有必要。在中国市场上,真正的购买力是农民而不是城里人。农民虽然居住的地方不值钱,种出的粮食价格也不高,可中国经济,却主要依靠着农民。

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与农民的支撑分不开,十几亿人的吃喝拉撒睡,占世界需求的六分之一,这该是多么大的市场量啊?所以世界看中国,主要瞄准的是中国这个消费需求。

正是有农民这个社会最基础元素,让中国经济平衡稳定地向前发展。中国内需带动了中国经济,而这个内需人群,又主要是农民。

为什么炒农村户口?受时代影响,中国农民也需要一个宣传和鼓励,看着大量荒废的农田缺乏管理,虽然老人们留在农村勉强耕种,粮食产量因管理不及时而受影响。歌颂勤劳勇敢的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成为当务之急。

农民为国家建设不惜一切,也是需要安慰的。重新定义农村户口,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党时刻关心农民的生活环境,感谢祖国感谢党,农民有了更大的希望,只要努力,我们的目的会能达到的,一定能够达到的。

分享一个关于户口的真实例子。笔者的祖母当年因农村“上交”任务重,无奈把户口迁至在城市的小儿子一起。时隔多年,农村早已不用缴税。祖母年事已高,落叶归根的思想让她迫切想要把户口迁回。牵涉到多方利益,此事难办,祖母户口事宜只能遗憾搁浅。

围绕着“城镇户口”与“农业户口”,咱中国人在时代大背景下发生了多少曲折跌宕的故事。岁月流逝,如白驹过隙。时代变迁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翻天覆地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个口号,一条标语,一种新政足以改变普通百姓的生活。

中国老百姓家家有户口簿,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上户口是极其重要的步骤。由于历史原因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曾经有过太多明显不同。在那个年代,城市户口象征着高人一等的身份,这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祖辈辈是光耀门楣之事。拥有城市户口意味着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就业资源,晚年时也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保障。众所周知,农业户口不仅赋税繁重,而且无法平等的享受教育资源。如果是农村户口可能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才能就读,并且其他的门槛也更高一些。另外,就连参军、退役、退役后自谋职业等方面城市户口的人员会比农业户口的人员获得的补贴更多。

如今却出现“农业户口值钱”的现象。很多人费尽心力也想把户口再迁回农村,还有许多农村人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后,也不愿意把农业户口变成城镇户口。因为农业户口有土地还可以享受各项优待扶持政策。城市生活的压力与浮躁,让许多城里人也渴望在农村里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纯净天空得以喘息。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这两种户籍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最终会有取消限制和区别的那一天。只愿咱中国国泰民安,鸟语花香!农村人和城市人生活在这里,幸福包围,快乐相随。

首先明确一点,从始至终一直没有人炒农村户口,更不存在把农业户口炒上天的这种说法!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三农领域创作者越来越多,很多关于三农的内容让更多人能进一步了解农村。这些内容中就包括说农业户有多好的相关信息,很多人看了这些信息就认为是有人在炒农业户口,感觉都快把农业户口炒上天了。但小焦认为,炒农业户口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网上说农业户口好的信息有很多原因:

首先,因为很多作者是农村出身,他们在农村生活、长大,那里有他们美好的童年时光和回忆,他们身上有着很浓郁的农村情结,所以他们夸赞农村、夸赞农业户口是必然的;

其次,是因为农业户口确实有很多好处。

第一个就是有自己的土地,想吃啥就种啥,纯天然无污染花钱少,城里人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第二个就是农业户口居住的农村相比城里生活压力很小。城里消费高、诱惑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但是在农村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

第三个就是居住的农村更加贴近自然,生活环境更好。农村污染小又安静,房子周围全是树。而城市的环境相对是比较嘈杂的,污染也会比农村大一些。

第四个就是农业户口能享受到国家的特殊福利。我们国家有些政策是只有农业户口的人才能享受的,比如宅基地使用权、农业补贴等。以上就是网上说农业户口好的几个原因,我认为没有人炒作农业户口。即便是炒农业户口,好像也买不到农业户口吧?所以不存在的!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秦朝短短15年时间造成哪些事功

秦朝短短15年时间造成哪些事功

秦王嬴政干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那就是在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的他称帝成为秦始皇。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嬴政是第一个君王,自然是青史留名了,可是这个秦朝却很短暂。

其实封建王朝虽然一直延续2000多年,不过朝代更替一直就很快,秦朝虽然名气很大,可是却也只有短短的15年。

看见这个时间估计很多人都会纳闷一件事情,那就是秦王嬴政好不容易灭掉六国才统一的秦朝为何会这么短命了?

那是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秦朝繁重的徭役、赋税制度不得民心。

秦朝是经过多次战争才统一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都等着秦始皇实行休养生息制度,可是秦始皇却只顾自己享乐。

秦始皇大修阿房宫和陵墓,又北筑长城、南戍五岭等等,这么多工程没钱没人力怎么办?那就只有拼命加重赋税和徭役了,人民苦不堪言,自然就纷纷响应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了。

所以说秦朝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制度,是秦朝迅速灭亡的最根本因素。

01,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帝,好大喜功。

秦始皇统一六国很不容易,有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去奠定基础,变法中就有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免除劳役和赋税的规定。

更有秦始皇自己本人的雄才大略,更是有他一路苦苦征战才得到了天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正式称帝成了我国第一个皇帝,可是登基后的他却好大喜功只顾享乐了,修建了很多工程。

我们熟悉的有阿房宫、长城,秦始皇陵墓等等。说到长城我就想到一个故事了,那就是孟姜女哭范喜良哭倒了长城。

这个故事是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虽然也有夸张的地方,那就是哭倒长城似乎有点不可信,但是其他的情节却不是夸张的。秦朝的徭役制度的确很重了,秦朝统一的时候人口才2000多万,可是据说修建长城就动用了百万人口,修筑陵墓动用了七十多万人口。

修建阿房宫的时候就更荒诞了,公元前202年,陈胜、吴广已经起兵造反了,阿房宫还没有修建好,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上书希望停止修建阿房宫,却被处死了。直到秦二世灭亡的时候才停止修建阿房宫,阿房宫也被烧了,为何烧?因为大家都是怒火中天。

秦朝的赋税和徭役实在是太重了,

大家早就想反了,就等着人振臂高呼了。

02,秦朝繁重的徭役制度。

刚才我们说了秦始皇没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而是大修面子工程加重民众的疾苦。修工程需要什么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了,刚才我就例举了秦始皇修几个面子工程需要的人力,可是秦始皇他又不是神仙不能自己变吧,那就只有加重徭役制度了,拼命抓人去服徭役了。

什么是徭役?是这样解释的:

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这里有三个因素值得注意,第一是强迫的,意思就是不管你是否乐意,都会被抓起走,范喜良就没有跑掉;第二是无偿运动,就是说累死累活都是没钱的;第三是种类多,要去帮着修工程,要去朝廷官府打杂,还要去帮着打仗,哪里需要去哪里了,你说秦朝的百姓能乐意不?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何坦野先生还特意在《秦朝徭役赋税制钩沉》中去对比了秦朝和商周时候的劳役量,发现秦朝的劳役是商周的35倍。

董仲舒在《限民名田疏》中提出秦朝徭役是古时候的30倍:

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

虽然两个人的数据还是有点差异,但是一个事实却是,秦朝的劳役年限是44年(开始时间为16周岁,终期为60周岁),这数字就有点荒唐,16岁都还没有成年了,并且古时候人的寿命并不高了,可是却在年老的时候,都还是要被喊去给朝廷服劳役了,老百姓怎么不恨?

03,秦朝繁重的赋税制度。

秦始皇好大喜功到处修建面子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刚才我们分析了秦朝繁重的徭役制度,秦始皇拼命抓人服徭役,可是光有人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财力支持了。

你想,上万、几十万的贫苦百姓被抓去服徭役,虽然说都是无偿运动不需要钱,但是这些人的管理和吃喝拉撒还是要费用的,政府就要财力支持了。这些财力从哪里来?收赋税。

赋税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

你看,这里又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强制征收,不管你是否乐意都要缴。

赋税有田赋,意思就是你种各种农作物了都要交赋税。更为荒唐的是还有人头赋税,意思就是家里有几口人,就要交一定数量的赋税,我一直觉得人头税很荒唐可是清朝时才被取消。

家里有人也要交税这实在是荒唐,

汉朝的时候几岁的孩子都要交税。

7到14岁,每人每年都要缴纳20钱,这些还是少年儿童需要保护的好不好。所以别看汉武帝四处征战很威武,可是别忘记了这背后是需要财力支持的,财力哪里来?都是重赋于民来的。

不扯汉朝了,我们继续看秦朝的赋税。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关于赋税制度的记载又不多,我们只能从零星记载中去总结一下。

秦朝的赋税制度主要分为:田租和田亩附加税、口赋、户赋、关市之税及商品税、山海池泽之税。这些赋税的种类很多,但是说实话,有的还能理解有的听起来就觉得很荒唐了。

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汉书·百官公卿表》

还真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

意思就是说山里海里的都要交税了,你去海里抓鱼鳖不好意思朝廷的交税吧;你去深山伐木不好意思朝廷的交税吧;你去深山抓捕鸟兽不好意思朝廷的交税吧;养猪养牛畜牧业、要开采盐铁等矿物质就就自然更不用说了继续交税吧......

秦朝的人头税也是有的,只是名称不同,在秦朝的时候叫口税,并且还分得很细了。15岁以上的成年男女交人头税叫算税,7岁到14岁这些未成年的宝宝们也要交人头税叫口钱。

刚刚我都说了,这些宝宝还需要抚养和保护了,要他们交税,实在是荒唐。你说秦朝这么拼命要钱,老百姓会不恨?

很多人估计又要问了,秦朝赋税重不重?

先去看看下面这段话吧,再说轻重。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田租、口赋、盐钱之利,二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

这段话啥意思了?最关键的就是看最后那句话了:田租、口赋、盐钱之利,二十倍于古。这应该很好理解啊,意思就是说秦朝的田租、人头税、食用盐等商品税收是以前的二十倍了。

整整二十倍了,大家想想是什么概念?假如以前战乱只要交5钱的,现在好不容易等来秦王统一六国了,可是却要交100钱了,老百姓那肯定是想不通了,估计还有人觉得以前更好了。

至于田亩税,那是各朝代都必须收的,秦朝怎么又会少了?

田租赋税是秦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

田租的名称也许不同,但是要收田亩税那是肯定的。

公元前408年,秦简公实行田税改革,废除了井田制的"籍法"。当然所谓的改革只是修改了而已并非是取缔了,田亩税那是一定要收的,改了个名称叫“初租禾”,开始按照田地的面积来收取赋税,这是秦国按田亩科税制度的开始。

田亩附加税就是秦朝的刍、稿税。

刍、稿税很多人不明白是啥意思,其实就是指代那些农作物的秸秆。

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稿。《史记·秦始皇本纪》

啥意思了?意思就是说这些牲口吃得太多了,需要调运,为何能调用了?因为收了很多老百姓的,当然是随时可以调运。

秦朝不仅仅有山海池泽税、人头税(即口税)、田亩税和田亩附加税,还有户赋和关市之税及商品税了,这些都很好去理解,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只是关于是否有户税,貌似有争议,但是荒唐的口赋是一定有的。

综上所述,大家看看,秦朝的赋税制度是不是很繁重?这是不给秦朝的百姓活路了,你说秦朝的百姓还能安居乐业吗?

结束语:

秦朝只延续了短短的15年。

秦始皇是轰轰烈烈建国,声势浩大去修筑长城、阿房宫、陵墓等工程,可是最后却也灭亡很快了。先是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又有刘邦、项羽起兵抗秦,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德政不修,失去民心。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秦始皇和秦二世横征暴敛,徭役和赋税严重失去了民心才导致秦朝灭亡。也许有人要说秦朝法律严酷,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严刑峻法目的还是为了管制秦朝百姓。

秦始皇和秦二世管制百姓还是为了享乐,而享乐就需要财力支持,需要大建工程。所以我们说来说去都还是要回到徭役和赋税的身上来,繁重的徭役和赋税是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因素。

一个开国皇帝为了自己的王朝长远点,其实都应该实行修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的。因为国家刚刚建立,基本上都是刚刚结束战乱,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自己都无法生存下去,再加重徭役和赋税那是压根就不给他们活路了,他们不会支持这个王朝,王朝还能长远吗?

汉朝有400多年,很多人都骂开国皇帝刘邦,但是他对于秦朝灭亡看得很透彻,所以建国后就废除了秦朝的很多苛捐杂税和减轻徭役,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自然就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

秦朝皇帝,只顾自己享乐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徭役和赋税这么重,最后只有16年就迅速灭亡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参考文献如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书》

《秦朝徭役赋税制钩沉》

《限民名田疏》

关于密云可以养牛吗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