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养牛的男人?《金鱼巷的往事》散文

楼顶养牛的男人?《金鱼巷的往事》散文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楼顶养牛的男人,以及《金鱼巷的往事》散文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命运残酷,人生无常,纪念我生命旅途中那些英年早逝者

命运残酷,人生无常,纪念我生命旅途中那些英年早逝者

昨天姐夫从乡下过来,说是参加他外甥女婿的葬礼,听闻顿觉惊讶无比。外甥女婿年龄与我相仿,去年年初还见过他,毫无病相和征兆,一年不见突然就病逝了,心中不禁感叹真是人生无常啊!

这些年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中都有英年早逝者,回想起来心中除了悲伤,还有就是痛恨命运的残酷和无情,惋惜那些早逝的生命和本该美好的人生。

亲人A,就是姐夫的外甥女婿。夫妻俩从乡下来到城市,打拼了二十多年,如今经营着两家小饭店,生意很红火,日子过得更是红红火火。亲人A,人长的很结实,也很豪爽,性格开朗热情,怎么也不会想到突然之间就被病魔击倒。女儿明年就要高考,父亲的突然离世对她来说将会是巨大的打击,并且一定会影响到她的高考发挥。妻子才四十多岁,正是最好的年纪,最爱的人撒手而去,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还有比这更残酷的事情吗。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可期许的美好的未来,顷刻间变得茫然未知。

亲人B,我的表哥,离开已经近三十年了。当年很帅的一个小伙子,也很能闯荡。在外面闯荡时,娶回来一个漂亮的媳妇,曾经一时引起乡邻们的议论和羡慕。表哥家在村子里也很富足,小日子过得也很滋润。可是不幸还是降临了,不是灾祸,不是病魔,而是他自己的心魔。因为一次小小的口角,表哥选择了用最大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表哥的自缢让亲人无法接受,更无法理解。迷信的人则衍生出了很多奇怪的说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性格造成的,爱钻牛角尖,外表坚强内心敏感脆弱,这也许就是表哥采用极端的方式发泄内心情绪的原因吧。可他偏偏却忽略了生命是最重要的常理,也完全忽略了那些爱他的人的内心感受,辜负了爱他的人的期望和深爱。

同学A,我高中时代关系最好的同学之一。高中要不是偏科英语较弱,应该会考上更好的重点大学。不过这并不妨碍同学A的最强大脑,大学毕业连读硕士博士最后出国读博士后。同学A成我了我们所有同学的骄傲和自豪,也为家里人带来了无限荣光和莫大的幸福。可是有一天突然传来了同学A在国外病逝的噩耗,同学们无法接受更不愿相信这个消息,父母更是承受这样的重大打击,双双病倒。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人生最无法承受的痛苦。这么多年,我们同学在一起常常谈起他,无时不在怀念,无时不在惋惜。

同学B,我的小学同学。三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小山村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杀人案,被杀者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地点是在一片茂盛的玉米地里。小姑娘被性侵后又被残忍的杀害,场面惨不忍睹。这个小姑娘就是我的同学B。同学B家里养奶牛,小女孩特别能干,刚上初中一放假就骑着一个大二八自行车,驮着一个大牛奶捅,送到二十多里外的镇上的奶站。同学B的坚强任干,村里的人都夸她。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却被杀人恶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就这样被无情的折断。

朋友A,我高中同学的大学同学。我毕业来到这个城市,高中同学在这个城市上大学,还有一年毕业。我常常去同学的寝室玩,认识了朋友A。朋友A典型的东北大汉,体格强张,性格豪爽,说话嗓门特别大。毕业之后他和大学处的女朋友都留在了这个城市的一所中学教学。结婚之前,我俩常常到对方的宿舍聊天吃饭喝酒。我俩各自成家之后,有时也会到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再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儿子,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中秋佳节,阖家团圆的日子,朋友A一家三口高高兴兴的去往孩子的姥姥家。在县城下了火车,打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去往不远的岳父家。三轮车司机喝了不少酒,骑的歪歪斜斜。突然对面一辆汽车疾驰而来,三轮车躲闪不及,被撞入了路边的沟里。朋友A当时就不行了,媳妇拼命的抱紧了孩子,胳膊骨折了,孩子只是受了点轻伤。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就这样被该死的酒精给无情的拆散了。

同事A,三十多岁,总是笑眯眯的,很可爱。头两天还在单位门口碰见了,过了几天突然听说病逝了。同事B,四十多岁,身体也很壮,前些年楼上楼下经常碰见,后来换了部门,就没怎么见过。有一天,突然听说已经病逝好几个月了。同学C,也是小学同学,上学时总在一起玩。去年有人建了小学同学群,得知同学C已是癌症晚期,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这世界的残酷之处就是总会让一些人英年早逝。要么是疾病,要么是灾祸,要么是心魔,要么是意外。这世界最近的距离就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上一秒是生,下一秒是死,往后一步是生,往前一步是死,一念之间是生,一念之间是死。可恶的病魔人类始终无法战胜,更难战胜的是人们的心魔。心魔让人间有了贪婪,有了无止境的破坏,有了没完没了的战争。战争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却永远乐此不彼。战争可以避免,灾害却无法避免。一场地震,一场水灾和火灾,会瞬间夺去数人的性命,男人,女人,年轻的,年老的。。。有时意想不到的意外也会夺去人的生命,一次车祸,一次生产事故,甚至楼顶跌落的一个花盆。。。

我是无神论者,我不相信这世界有神主宰。但我却相信这世界有命运这个东西。无论是疾病,还是灾祸,命运总会让一些人过早的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常常说珍惜健康,珍惜生命,可有时珍惜了,却也逃不过命运的手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也许会离死亡更远一点。

生命是一趟没有回程的单程列车,总有人不断地上车下车,坟墓是每个人的终点。可有些人还没有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却被无情的甩下了列车。他们本该有更美好的旅程,有更美好的未来,但他们的生命却戛然而止,他们的旅程却半途而废,给同行的同路人留下了无尽的痛苦和思念。

我们不能决定生死,但我们能决定生死之间的那段路该怎么走。珍惜每一天,珍惜同路人,珍惜梦想,珍惜生命,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无论生命是长是短,我们但求无憾。

西南风中涠洲岛(旅记二)

西南风中涠洲岛(旅记二)

  去涠洲岛那天,风浪很大,船舱里的旅客,几乎集体在船舱里呕吐。在此起彼伏的呕吐声里,我们终于艰难的捱到涠洲岛码头。在码头休整了十几分钟,海风吹去了我们的疲劳与不适。

 八月的涠洲岛,天高云淡,却有呼呼的风不停地吹。这风不似内陆的风一阵一阵的地拂,即使刮大风也就刮一阵歇一阵。这种风带着一股海腥味,方向一致,速度均匀,一刻不停地在吹。岛上的香蕉树在风中绿袖挥舞,榕树沉稳地轻摇着细小的叶子。炙烈的阳光里,因为猎猎的风不息地吹,一点也不觉得炎热。

 小岛看上去约平方几公里,站在楼顶,一眼从岛这边看到另一边,一边地势稍高于另一边。一片蕉林之外,便是碧蓝的大海,能看见席卷的白浪和肆意奔跑嬉戏的人们,彩色的遮阳伞。

 小岛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政府,派出所,什么机构都有。有三个自然村,用天然气,喝地下水,连浇地也用地下水。

 我们的向导是岛上土生土长的女子,三十多岁,皮肤晒得亮黑,瘦小苗条,掺杂点当地口音的普通话,听起来柔和悦耳且不失风趣。她爸爸是岛上某村的村长,打了一辈子渔。她靠跑电瓶车带游客为生,每月能挣个万元左右。她是个热情淳朴又温柔勤劳的女子,早上来接我们时带来了自己家的菠萝蜜让我们品尝。她告诉我们,这几天刮西南风,海上风浪很大,他爸爸和村民都不敢下海收渔网,所以叮嘱我们不要到危险的海堤边去,也不要去骑海上摩的。

  按照传统习俗,岛上的女人是不许下海的,所以女人不会游泳,男人出海打鱼养家。我很疑惑:妈祖也是女人呀,她救人也需要出海呀。她说家里没有男孩,就只有种地,因为降雨少,常年缺淡水,土质也不适合,靠种庄稼很难生存。她爸妈生了五个儿女,为了超生最后一个弟弟,她妈妈躲在墓地很久。后来他家为了交超生罚款,一贫如洗。谈起往事,她笑起来,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

  她说以前岛上有个糖厂,所以甘蔗种植面积多。后来糖厂停办了,渐少了甘蔗种植面积,发展香蕉园了。

  以前岛上很穷,近年岛上旅游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渐渐富裕起来。她打算挣钱到北海去买房,让孩子到那边受教育。

  村子里的小路四通八达,随便一条路都可走到海边的沙滩上。香蕉园和木瓜树就在路的两旁,果实伸手可及。菠萝蜜似乎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有几棵,树下横七竖八搭了吊床。

  岛上的许多酒店旅馆,是外地人修建的。村长女儿告诉我们,这也是土地流转的一种形式,几十年后,土地和房子又归还给当地村民。她笑道:“你们看,又瘦又黑的是岛上的村民,白白胖胖高高大大的是投资的移民额!”

  我们住的那家酒店是个皮肤白皙,身材偏胖的四川小伙子在经营,态度和蔼热情。酒店门口有个水龙头,写着“冲沙处”。晚上十点后,洗浴间基本没有冷水供应,只有很烫的水。酒店的树下摆着香蕉椰子菠萝蜜,通宵也不捡摊,卖水果的男子黑而瘦小,有时躺在吊床上睡觉。有人买椰子时,他拿刀把椰子砍开,熟练而麻利。因为禁渔期间,买不到村民提供的海鲜,村长女儿带我们到教堂附近的一个海鲜市场买海鲜,酒店非常热情周到的替我们加工。

 由于有老人,我们先游了岛上的至高景点鳄鱼山,对于山区出来的人来说,这似乎不能叫山,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海的观景台。

 在名人汤显祖的雕像前照了几张像,看看他的生平简介与海景。想古今游人同观景,这遥远孤独的海岛上,诗人却留下“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的诗词。

 教堂据说是法国传教士建的,虽已古旧,西式风格还在。联系北海老街的西式古建筑,使我有了许多关于历史风云的联想。

 妈祖庙里的解说员非常热情,哪怕只有一个游客,也会不厌其烦介绍妈祖文化。院子里,有棵巨大的榕树,叫“许愿树”,烧过香,许过愿把一个袋子挂在树上,据说能达成心愿。树上沉甸甸的挂满天南地北的愿望,红黄相间,远望宛若正月里耍的龙灯盘在树上,甚是壮观。

  火山口像只妖媚的彩眼,泛着神秘的地质之光。那些异状异色的岩石,似乎一本写满地球沧海桑田的天书,记录了什么,随人去读。

 岛上风景迷人,人群熙攘。海边的栈道,风吹得发乱如草,衣袂乱飘,到处是摆着各种姿势,拍照留影的游客。

  海浪冲上脚边的礁石,如碎玉散雪溅开。汹涌的波涛,在岸边拍出巨大的音响,奏出令人震撼的乐章。惊涛骇浪,原来是这番模样。

  

   接近日落,我们从酒店出发走了约五分钟,就到海滩上。路上我们遇到一头安静悠闲在香蕉树边咀嚼的黄牛。我们一路猜疑岛上养牛的用途,似乎除了吃牛肉,用来耕地的可能性太小。在岛上,几乎没有见到几块用来耕种的田地。

 巨大的海浪一排一排冲向沙滩,渐渐减势,到了身边,依然打得不及退避的踏浪人站立不稳。因为近日风浪太大,有人骑水上摩托伤了腰,所以游客除了骑沙滩车,在沙滩上逐浪,暂时没有人到海上去冲浪了。

 天黑以后,沙滩上到处是鼎沸的人声和着海浪的“哗哗”声。海上有灯光,当地人说是禁渔的船。

 独自在海滩上漫步一会儿,似乎独行的人引人注目与疑惑。海风一直的吹也感觉凉了,不敢再往前遛达。回到酒店,冲去脚上的泥沙,赶紧洗浴,怕晚了水烫。

  到楼下去吃海鲜,因为地域差异,大家嫌味道过于清淡。小伙子耐心的替我们重做一遍,放上一些湘川的麻辣。凉爽的海风中,喝点冰啤酒似乎更加闲适与慵慢。

  次日大家都不愿早起,我独自走到海边时,太阳已经出来了。退潮后的沙滩很广阔,到处是捡贝壳的人。早起的孩子们已在沙滩上筑城堡,挖河流,抓螃蟹。

  早上海面很平静,朝阳下的碧水蓝天一色,一望无际。人和岛真的似乎沧海一粟,渺小卑微,所有的杂念在海天的壮阔面前都不值一提了。

  不知什么原因,五彩滩暂不开放。我们在岛上漫游了半日,因为时间原因,准备回程。村长的女儿开车送我们去码头的路上,我们发现自己晒黑了许多,她笑道:“你们没看见我老公,那才叫黑得发亮呢!”她告诉我们,今天风浪小,应该不会晕船。我们互换了电话号码,挥手道别。

 

 

  

  

 

  

 

 

  

  

《金鱼巷的往事》散文

《金鱼巷的往事》散文

陆续跳起几个响雷,外加一条刺眼闪电。我居住的城市,正在下雨,烟囱的烟,黄埔大桥的车,码头的吊机,都被泛成雾朦朦的白。炎热随即变凉,花园和城中村,在雨滴声中睡着了,只有我的使君子,躲在树叶下,偷听雨声淅沥。

我捧起茗,好奇地想,楼下是否也有人撑着油纸伞。说起油纸伞,就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说起雨巷,就想起童年的金鱼巷。

何谓金鱼巷?唐代开始,五品以上官员就有佩戴鱼袋的传统。而宋时福建转运使三品官谢仲规,金紫袍上配金鱼袋。谢仲规回乡,在这条巷子建宅。刚开始,人们称这条巷子为“谢衙”。后来,年久宅旧,谢仲规的后人就将原宅改建祠堂,造匾额,上书“金鱼世第”。金鱼巷由此得名。

巷子两旁的旧大厝有几处是文人雅士的故居。除了宋代转运使,还有近现代建筑师、清代诗人、近代爱国华侨、清末清源书院院长等大户人家。这些古厝建筑风格闽南话叫“五房看厅”,即坐在厅中,举目望去,天光云影,极其暇意。环绕厅的是若干房间和护厝。大厝通常有水井,在前埕,或后庭。前埕后庭的花园,更是春华秋荷,燕语莺啼,兰馨桂馥。厝内的窗扉秀致玲珑,石雕精致。围墙,出砖入石,用清水泥勾缝。屋顶是闽式燕尾脊,雕梁画栋,梁间飞天,美不胜收,屋檐高高悬挂红灯笼。古厝大门却极其低调,和寻常人家没什么不同。多的也是岁月斑驳的痕迹,和模糊不见的厝名。

巷子里更多的是寻常百姓住宅,而就是寻常百姓,也是有渊源衍派的,或“天水流芳”、“锦绣传芳”、“紫云衍派”……等。外墙大部分是红砖入石,也有土墙,有的墙角布满三角梅,一路颜开,非常诗意。围墙偶尔有窗棂,有的窗棂是高的,红砖搭出丰富的形状。有的矮的,窗景图案不规则,通常是阻止顽皮孩子爬进去。里面灯光不明亮。门匾再上是对称翘檐,木门有圆圆铜门扣,光泽暗哑,似是扣扉久不开。门扣或有铜狮大张嘴,威严守门,门后通常是加双木栅。

一条巷子二百七十米,也有穷苦人家,穷人家的房子则是木片墙瓦片顶。而木片墙的通常没有窗,黑黑矮矮,像是过滤了岁月,留下挥之不去的渍迹,木片门是长年不开的。偶尔听说里面有小孩犯伤寒走了。或有个孩子忽然夺门而出,身后紧跟着个女人高举扫把,嘴里骂着“妖秀”冲出来。才知道,还住着个疯子。这时候,能略见一斑,里面甚是破败。

整条街的房子高矮错落,丰俭不一,或端庄大气或温和亲切或沉默不语。小电线杆是圆柱水泥的,灰灰的,耸立着。交错的电线,拉扯在屋顶上空。偶尔有燕子停栖在上面,嘀嘀啾啾。

童年就在金鱼巷附近读书戏耍,每逢开学,阿娘会谨慎地把一张五元钱折放在我的里衣口袋,吩咐要好好保护这笔“巨款”,我却欢喜得一蹦三跳。和好伙伴们穿过只有两三米宽的窄巷,直入泮宫,去到由孔子庙改造的小学,谨慎地递上学费。散学后,手捧儿童文学,边走边看,慢慢走在古老石板路上,当24寸自行车经过,车铃清脆响起,方侧身让开。

金鱼巷口有座人民电影院,三层楼高,大约有700个座位,在当年算相当庞大。楼顶上有个特大的五角星。影院广场是是巷子最宽的部分,约有十米宽,也是最拥挤的地方,菜头生瓜子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入场散场更是人潮涌涌。这里的电影总是最经典,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是古城的流金岁月。我最爱在那儿散步,看电影海报。每有新电影,很快就家喻户晓,大的拉小的,喜悦气氛不亚于过年。许茂和他的十三个女儿、三滴血、吉普赛女郎等等。画鬼堪称当年的恐怖片,特别是那血盆大口。吓得有传闻,有孩子看完被吓傻。这一传,带孩子去看的都要谨慎,但我不怕,姐姐们就拉着我作陪。我常在影院后门,趴在门缝上看电影。有次看晚了,怕家里人责备,就学着电影对白和家人平时唬我的话语:“是坏人摸了下头,就晕乎乎跟他走了,走着走着忽然醒了,赶紧跑回家”。听完这段空穴来风的以谎制谎,大人心里不知有何感受?

当装糕人挑着扁担晃悠晃悠走着,一手摇着拨浪鼓,里院外巷的`孩子们会陆续跑出来。装糕人头戴竹斗笠,放下担子,拿出小台,两层,高面细窄,有细细小窟窿,可以插入竹签,陈列糕人。面宽的是手工台,小板凳往巷子边一放,那巷子宽也就三米,这一放,不看都不行,巷子太挤了。开始装糕人了,装糕人最擅长拿捏古装人物,见他早备好各色面胚,分团列好,利用些小工具小道具,搓捏挑揉。手指尖灵活得很,偶尔还要梳子齿压两下……不多久,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像是从戏里走出来,头上两条长长的稚翎像是会晃,神态精灵。有人花一角钱买下孙悟空,高兴离去。老阿伯特别擅长捏古装人物,水浒传的梁山好汉、三国演义人物、狄青五虎将、平西王吴三桂都不在话下,我就好奇地站着看着,一个下午的光阴就这样过去。

装糕人出现也就说七娘过节到了,每年旧历七月算是孩子们最为开心的岁月,七月在闽南属于拜鬼月,城乡各街轮流拜“普度公”。拜完要吃“普度”,也就是宴客,常常是吃完这家吃那家,其热闹程度把“普度”推向高潮。

而七娘生,是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的“七夕节”。或是凡间女子向织女乞求,希望拥有和织女般织出五彩云朵的巧手,因此也称“乞巧节”。一个是牛郎织女,一个是七仙女与董永的百日缘,民间把两个故事相糅合,说是七娘放心不下留在人间的一对儿女,在暗中保护他们。也有说七娘就是七个仙女娘娘一起来保护孩子。因此,闽南民间有七夕“拜天孙”的习俗。即孩子出生后的头一个七夕要新拜“七娘妈”为“契母”。到十六岁那年的七夕要“洗契”,意思是已经长大成人、与“七娘妈”脱离关系进行洗礼。而每一年的七娘生,家里有小孩的都要祭拜“七娘妈”,希望得到“七娘妈”的继续庇护,聪明健康成长!我最喜欢七娘生了,夏日的水果特别解渴,清甜好吃。这一天,母亲会在大清早备好七种水果等祭品。瓜果菜肴分七盘,胭脂清花粉七份、白色紫色生花熟花各七份、红髻绳七条、剪刀七把、糖粿咸饭各七碗、燃香七柱,酒盏七个,筷子七双,七娘桥七乘。在家门口用方桌设案拜“七娘妈”,面向天井空中,要我虔诚祭拜。然后,母亲用红髻绳把胭脂、清花粉、生花、熟花捆扎起来,让我抛上屋檐顶,说是责罚喜鹊报错喜,让它衔送到天桥边,供织女梳妆打扮会牛郎。

除了“装糕人”和“七娘生”,“绞面”也是印象极为深刻。邻居林太太特别喜欢“绞面”,一盒莲花粉,一根棉线,先在脸上扑上一层厚厚的莲花粉,把线对折,用牙咬住一端,线折处在右手指绕两圈,左手拿一端,像个开口8字的剪刀,细细的棉线在脸上绕啊绕,偶尔听到轻轻地绷紧声,利用线的张力柔软地在脸上拉拉扯扯,顿时,所到之处,汗毛不见。“唰,唰,唰”,没多久脸部就更白嫩。可惜漂亮的林太太却有个嗜酒如命的男人,整天喝酒骂骂咧咧。林太太也无所谓,你骂你的,我忙我的,闲了就绞个面,粉白的脸配个粉绿的短褂,自有另般美好。

偶尔有清晨,听到“卖牛奶”吆喝声,巷子里的大人小孩就拿着白色搪瓷杯出来,养牛的把牛绑好,现场挤卖牛奶。那牛乖乖的,双腿夹住桶,很受用样子,牛眼闭闭睁睁,牛尾晃来荡去。大伙排着队边看边等,那挤牛奶的人,手法娴熟,伴着清晨的阳光,祥和安静,一阵阵奶骚味,在空气中弥漫。

在黄昏逐西的傍晚,巷子里的孩子们会聚在一起奔跑、跳绳、跳房子、玩123的游戏。而夜晚,也会在基督山伯爵、聪明一休、铁臂阿童木的电视节目里,依依不舍。玲和萍都是我小时的好玩伴,玲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峨眉杏眼,肤若凝脂,身材高挑,眉心有颗美人痣,从小被大人称赞是明星相。后来,玲在市政府工作的父亲分到房子,就搬走了。萍,高鼻梁白皮肤,有着混血儿的脸庞,爷爷是军官,父亲长年在香港,她和母亲两个弟弟生活在金鱼巷。谈心时,总是说,她以后也得去香港,但她不想去。我就很仗义跟她说,不去就跟我住,我们一起生活。为此,还滴血结拜,慎重地拜起天空。可是后来,她还是走了,那个夜晚,我和玲去送她,她边收拾行李边轻声告诉我,是弟弟被留在金鱼巷,她们移民去澳洲,先保密,不然弟弟会哭。就这样走了,在孩子心中,誓言并不重要。而我家没多久,也搬到父亲新买的骑楼,再后来,我因工作离开了古城,更是这样断了音讯。

而金鱼巷,由于有着历史悠久的宗祠和名流宿儒的宅邸、以及声名远扬的影院遗址,因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在今年,光荣地被中国美院微改造。以旧修旧,成为“网红”名巷。希望再见金鱼巷,我的童年记忆仍意犹未尽,也希望金鱼巷被时光打磨得更为温润丰盛。

关于楼顶养牛的男人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