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集养牛人,急求了解淮南的人解答!

毛集养牛人,急求了解淮南的人解答!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毛集养牛人和急求了解淮南的人解答!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毛集养牛人以及急求了解淮南的人解答!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急求了解淮南的人解答!

急求了解淮南的人解答!

上百度找淮南的百科词条呀。淮南的百科词条很全的。前面有几位就是从百科词条上摘抄的。

至于多久才能习惯,那就要看你自己的适应能力了,淮南四季分明,气候适宜。淮南人挺热情的,不过--也够凶的,只要不惹火我们,我们还是很好相处的,嘿嘿。

至于有人说淮南治安不好,那是上世纪的事了,现在淮南的治安已经越来越好了,放心吧,和别的城市都差不多。

淮南是个特大城市,人口为240万,是安徽省第二大城市,紧邻省会合肥市,分东、西两大城区,不过以淮南东城区为主,在建的新区有山南新区、滨湖高铁新区两大新城区,几年后淮南就会再一次大变样了,城区会明显扩大,像个特大城市的样子了。

明年国庆节期间,在山南新区的“淮南志高动漫产业园(欢乐世界)”就要营业了,“美国侏罗纪主题公园”也即将在山南新区开工建设......

楼主,看着我是一个字一个字认真打出来的,就选我吧,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就上淮南百科查吧,也可以联系我,我可是淮南通啊,嘿嘿。

帮扶计划措施

帮扶计划措施

帮扶是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悲观的阴影,为重塑生活信心。下面是我精心收集帮扶计划措施的例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帮扶计划措施篇一

基本情况:

xx实验区是19xx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下辖三个镇乡,一个景区管理处,总面积201平方公里,总人口13.6万人。建区以来,区工委、管委始终坚持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的指导思想,把人口计生协会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以协会活动为抓手,建立载体,完善机制,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方法和措施,全区人口计生协会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通过对计生家庭开展节日慰问、医疗救助、精神慰籍、心理疏导、生活照顾、生产帮扶等活动,使其切实感受到党的计生政策的温暖,他们的身体、心理等状况明显改变,逐渐走出悲观的阴影,为重塑生活信心,提高幸福生活指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做法:

在工作中我们以宜家工程为载体,建立了三项“卡片”。一是暖心卡。我区13位特扶计生家庭中,其中有一位女特扶对象叫张xx,现年72岁,是毛集镇梁庵社区居民。她于1970年结婚,并于同年11月产下一子。初为人母的她满怀喜悦,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与渴望,然而,现

实却事与愿违。就在儿子刚上上中学那年,婆婆却不幸被查出患青光眼,紧接着儿子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经过多方治疗无效死亡,这一系列家庭的变故给张秀梅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自我省开展生育关怀活动以来,区、镇、社区把张秀梅列为首选对象开展了多种形势的关怀关爱活动。首先是将其如实申报为特扶家庭给予及时的救助,与此同时,社区根据其实际生活现状,将其纳入租房补贴范畴,镇党政领导、有关单位、社区在节日期间对其开展一系列帮扶慰问活动。此外,社区计生协理事、协会会员及部分志愿者主动上门对其进行精神慰籍、开展心理疏导、抚平失子创伤。并引导她参加再就业培训,通过社会各界关怀关爱,张秀梅逐渐走出家庭变故的阴影,积极重新面对现实,并如愿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脸上也逐渐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与此同时,每年的“计生贫困母亲”、“计生困难家庭”等民生工程均对其进行了特殊救助。在一次计生困难家庭基金兑现仪式上,她眼含热泪说道:“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计生协会、感谢各位领导的关爱,我一定会生活的更好来回报社会”。她是这么说,更是这样做的。面对一些跟她有相似遭遇的计生特殊困难人群,她总是苦口婆心,现身说法,鼓励困难对象重塑生活信心。为他们谋生创业、再就业出点子、想办法。在她的真情感召及悉心帮扶下,其他计生特殊家庭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积极经营美好生活,也使其他计生家庭切实感受到和-谐

计生的魅力。

二是“连心卡”。区工委、管委安排,区直部门单位、企业负责人,人人手持一份计生特殊家庭“连心卡”,帮助联系户解决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困难。如夏集乡朱岗村村民邵元奎的女儿学习成绩优秀,考上了清华大学,邵元奎拿不起学费,东挪西凑也只有1000多元。区里获悉后,从关爱女孩工程基金中拨出6000多元解决了其学费问题。每年区工委、管委领导都要到联系的“二女户”家慰问,如每年春节前,区工委、管委领导班子分成3个小组,为全区430多户“二女户”送去了米、面和8万多元慰问金。

三是建立“帮扶卡”。区计划生育协会开展给计划生育家庭送去“千头牛、千头猪、千头羊、万只鸡、万只鸭、万只鹅”的帮扶计划,区协会给每名会员发放了一张“帮扶卡”,上面写有2名要帮扶的计生户姓名,参加帮扶的区直机关干部每人要捐助帮扶对象200元,区财政另外再补贴帮扶对象200元,需要贷款的农户由帮扶人员担保信贷2000-5000元,确保受帮扶的户每年养猪养牛不少于5头,或养鸡、鸭、鹅不少于百只。受到帮扶的340户计生户中,有70%的户当年家庭经济收入就超过万元。

四是办理“计生绿卡”。为转变群众的传统生育观念,解决老有所养问题,2015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对“两女户”和“独女领证户”发放《计划生育先进户优待证》,郑重承

诺:女孩上学杂费全免,中考时可以加10分,为女孩父母办理2000元养老保险,当男满65周岁,女满60周岁时进敬老院安度晚年。群众高兴地将《优待证》称为“计生绿卡”。办理“计生绿卡”后,全区有200多人主动放弃了二孩生育指标,男到女家落户的有150余人。

经验和体会:

xx实验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在区工委、区管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等部门的支持、监督和关心下,在市计生协会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了协会的发展。

一是进一步健全协会组织,完善工作网络,继续打造好“三张卡片”。

二是抓好村、社区协会组织建设。运用好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通过民-主推荐,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等制度,选举出热心计划生育事业,责任心强,有能力人组建基层协会机构。

三是抓好流动人口协会组织建设,突破难点。在流动人口多而集中的社区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设立固定宣传阵地,开展生殖健康讲座,在人口集中居住地设立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便民箱,为外来人员提供良好的计生服务。

四是抓好个私、民营企业协会建设,延伸触角。在个私、民营企业,单独成立协会或也成立联合协会,由协会协助计划生育部门管理服务。

帮扶计划措施篇二

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一些计划生育家庭由于独生子女死亡成为失独家庭。我国每年约产生7.6万失独家庭,按此统计,我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数量巨大。他们在精神慰藉、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大病医疗等方面遇到了特殊困难,特别是高龄老人行动日益困难,亟需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扶助关怀。随着失独家庭数量逐年增加,社会影响逐渐扩大。如果处理不好,必将严重影响广大育龄群众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性,也可能成为西方国家和媒体攻击我国人权政策的新口实。

2015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国卫家庭发〔2015〕41号),对计生特困家庭(包括失独特困家庭)的经济扶持、养老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意见。但据调查了解,《通知》下发一年后,一些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一、主要问题

一是现有政策作用未能全面发挥,扶助资金严重滞后。国家有关部委针对计生特困家庭问题下发文件,自2015年起,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但是由于人员组织不清,资金不足,扶持力度有限,难以全面落实,尤其是精神慰藉方面难以实现。

二是现有扶助措施过于单一。现有扶助措施主要依靠政府通过各种补贴扶持,力度有限,一些地方政府限于财政能力,往往造成补助对象遗漏和补助资金发放滞后。

三是养老和孤儿领养政策存在不合理因素,影响解决计生特困家庭的渠道。目前多数的社会养老机构,由于没有子女签字保证不愿接收无子女老人养老,失独老人养老无门,度日艰难。很多不具有生育能力或失去生育愿望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希望能收养一个孤儿,但是,孤儿一旦被收养后,政府将停发孤儿的基本生活费,而当收养人是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时,其原本的补助也将被取消,两笔资金的减少和生活支出的增加成为了阻止大量失独家庭收养孤儿的障碍。

二、建议

一是利用现有的计生机构和人员建立合理、规范的联系人制度,成立综合协调机构。失独家庭分布零散,计生部门特别是计生协会组织对其具体情况最为熟悉,建议由计生协会等部门或部门负责落实该制度,保障扶助资金全部及时发放到位。

二是引入商业保险模式,发动社会志愿者力量,多渠道保障失独家庭基本生活。建议由各地政府出资,由各地计生委牵头,与保险公司协商,为计划生育家庭办理“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救助保险”,对因遭受意外伤害导致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和因意外伤害发生医疗费用的被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约定给予相应的赔付。组织发动计生协会会员和志愿者共同对计生特困家庭进行一对一长期联系、帮扶。这样,不仅可以做到全覆盖,而且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有利于带领家庭成员重新走向社会,释放心中积怨,舒缓社会矛盾。

三是优化养老和孤儿领养制度。政府应出资建立或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建立专门的失独家庭养老机构,解决失独家庭因无子女签字造成养老机构不愿接受的事实。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父母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要,有些老人经不起其他老人经常有子女探望的心理刺激拒绝入住养老院。政府设立或鼓励社会力量建立专门的养老机构,为这一特殊群体的集中养老、互帮互扶提供条件。这有利于失独老人在“同病相怜”、“抱团互慰”的环境中平衡心态,步入正常生活。同时也有利于专业的医生、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开展工作。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合法收养孤儿予以政策上的特殊照顾,除现有规定政策外,建议政府对此类家庭合法收养孤儿的,在孤儿未满18周岁之前应给予专项资金补助,补助金额应等同于“失独”补助。

帮扶计划措施篇三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水湖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很多青壮年劳力举村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很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制定教师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一对一互助。

三、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学校德育组成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3、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组成帮扶小组。

4、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5、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中国一九五九年六零年历史

中国一九五九年六零年历史

一九六零年的故事:大饥馑

这一年,应该算是我们全民族最为悲惨的一年!

1960年的早春,在我们淮南市谢家集区的街市上,有着已经超过市民数量的农村饥民,有的单身一人,有的拖家带口、携老怀幼。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当街喊叫:“谁给我一口吃的,我立马嫁给他!”讨不到饭的人很多,每天早晨都有人死掉。民政局有一个收尸队,见了尸体立即清除。每天又有新的农村饥民大量涌入,老人、孩子、女人……

那时,我的50多岁的父亲被罢了官(唯一的理由是他有“旧军官”的历史,没有资格做“新中国的主人”),先是被指派去“大炼钢铁”,后来又被指派到养猪场养猪去了。母亲遭受连累,在城里的工作岗位上被人挤出来,发配到“灾民站”专门服侍弃婴、弃童。

“灾民站”设在谢家集第一小学西边围墙外、唐家山的山坡下。我的母亲分管一间大屋子,屋里有三、四十个小孩,大的七、八岁,小的尚不会走路,全是弃婴、弃童。她的工作主要是给这些孩子洗衣服、清理身上的粪便,给大一点的分食物,管住他们不要互相抢东西,给最小的喂饭。公家每天只能给灾民提供一次吃的东西,孩子们饥饿异常,一看见我的母亲就围上来要吃的。

“灾民站”的工作人员实行白天全天工作制,晚上锁门回家。我的母亲每天要工作一整天,晚上黑透了才能回家。第二天一早,过去开了门,总是能够看到有几个孩子已经死了。有的孩子是被老鼠咬死的,手指头、脚指头没了,眼珠子没了,血肉模糊,惨不能睹。满屋子血腥、尸臭,催人呕吐。站里有个专门清理尸体的男子,他把死孩子身上的衣服脱下来,交给服侍小孩的女人们(留给以后的小孩穿),然后把尸体装到一个大竹篮里,一个一个装,装满了,再往山上擓,然后倒进石头塘里。那里野狗很多,等丢尸人走了,它们便过来吃这些尸体。

我当时在谢家集第一小学上学。天气炎热起来以后,每当刮起西风,在校园里就能闻到山上飘来的一阵阵臭味,那些丢尸的石头塘,我与同学们都去看过,尸骸狼籍。母亲每次下班回来总是吃不下饭,总是对着奶奶、姐姐她们哭上一阵子,诉说这些孩子的惨象。到后来,她实在不能坚持了,只好提出调动工作的请求。有关“领导”不准,给她按“自动离职”论处,于是母亲丢掉了工作。

谢家集第一小学门前有一条大沟,是古人治理山洪留下的政绩,起源于车路山,直通淮河。宽一丈多,深七八尺,经常有人弃婴,多是新生儿,直接丢到水里溺死。沟埂上有许多榆树。春天的时候,大家都去采树叶吃。树叶吃尽了,就剥树皮。同学们把树皮的风裂层用小刀刮去,再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存到铅笔盒里,留着慢慢吃。这东西又绵又粘,口感倒也可以。沟埂上自生着许多蓖麻,蓖麻籽有毒,不能吃。但是有的同学饿急了,就把它用柴火烧熟了吃,吃后上吐下泻,差点丢命。

当时,城里的小孩、大人口粮定量每个月十几斤到二十五斤半,这是原来的细粮标准。但是后来开始配给杂粮了,譬如山芋、山芋干、山芋面、南瓜、胡萝卜等等。没有主粮,这些东西是不耐饿的,而且也根本吃不饱。我们家里缺粮,父亲用15块钱在“黑市”上买了10斤“山芋面”,做出粑粑来,苦涩难咽。奶奶说,这其实是橡子面,吃了屙不下屎,能把人活活憋死。

街市上的东西价格飞涨,胡萝卜卖到一块钱一斤。一般市民有工作的人月工资三十至四十元(最低十八元),产业工人也只是这样的标准。只有煤矿工人高一些,七级工、八级工可拿到每月一百元。市面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七级工、八级工,不抵乡下老头一挑葱!”

每到星期天,城里总是有很多人到农村去挖野菜,男女老少接成伴,队伍浩浩荡荡。母亲、姐姐、我(1960年虚龄九岁)几乎每个星期都去。荠菜、马齿苋,这些可食性很高的有名的野菜很快就被人们挖绝了。大家又去二道河农场挖“茅草葫”,这是一种可食的草根。“茅草葫”很快又挖完了,大家只好去挖“剔剔牙”。“剔剔牙”叶缘有刺,大人还能凑合吃,小孩子一吃,扎得满嘴流血,拉屎的时候也带着血。还有一种叫“呼啦苗”的东西,吃了以后腹泻不止,俗话说“呼啦苗,吃一碗,屙两瓢”,但是为了能够活下去,大家还是照吃不误。

有一天,母亲和姐姐挖了一些野菜回来,听别人说是野胡萝卜,全家人吃了,竟然当时暴吐不止。奶奶仔细看了一下那野菜,当即大惊失色,连连叫到:“完了、完了,这是‘狗尿苔’!俗话说‘狗尿苔,早上吃了晚上埋’!”幸亏大家都吐掉了,只是躺了几天,都保住了命。

这种时候,饥饿使得一些人丧失了人性,发生了很多令人惊骇的事情。

谢家集区有个说大鼓书的场子,场子边有个妇女天天在那里卖熟肉。肉淹在酱油里,一块肉(大约一两重)要一块钱。常有煤矿工人凑过去,给几块钱,蹲下吃几块。有一天被一个以前经历过灾年的老矿工识破,揪到“市管会”去了。经审问,那妇女承认是人肉,都是到乱尸冈在尸体上割取的。

谢家集区的平山村有一位姓袁的小板车工人,为了几斤粮票,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此人是个壮汉,与我父亲是熟人,曾来过我们家,我也认识他。

谢家集第一小学北侧,有个哑巴为了抢到一头小牛,杀害了养牛人全家。公安局抓他的时候,我和同学们都看到了,大家在场围观,直到哑巴被按到三轮车上被押走(那时公安局没有警车)。

一个农村老人饿的受不了,到城里央求女儿给几斤米。嫁到城里女儿说:“我自己的孩子还要活命哩!”非但一粒米不给,连一顿饭都没有招待。老人哭着望东淝河走,走到东淝桥上,投河而死。

乡下的情况非常糟糕,“共产主义大食堂”没有粮食,自然关门,社员家里又没有分给粮食,大家只好眼睁睁挨饿,不断有人死亡。但是,省里、县里都下了死命令:不许说“饿死人”,谁说就抓谁!在这样的情况下,乡下的亲戚不断有人进城投奔城里的人。我们家也来了几个,是我父亲老部下马占彪的妻女,马占彪刚刚饿死,马伯母带着十多岁的女儿前来央求我们予以照顾,我们家的人心软,就将孤儿寡母的留下了。还有一个年轻力壮的,叫焦海堂,是我奶奶娘家的一个侄子,28岁,人高马大,来我家一个人一顿吃掉了我们全家的当天口粮。奶奶怕我们被饿死,只好硬着心肠赶走了他。一个星期后,他饿死在凤台县到毛集的河坝上。

大饥馑的时间不止三年

实际上大饥谨从1959年开始,一直蔓延到1962年秋收到来的时候才算结束,最严重的年份是1960年、1961年。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有很多外来的灾民都在淮南丢弃了自己的生命。从谢家集往寿县走,第一个地点是唐家山的北坡,那里饿死者的尸骨最多。直到1963年在那里建第二小学,我们去参加义务劳动,山的半坡上还遍布着骷髅、骨架,淘气的男同学竟然拿着腿骨相打。过了平山以后,从邱家岗到九里大队,路边有好几个饿死的人。尸体在那里腐烂成白骨,放了几年无人过问。

真是:出门无所见,路有饿死骨!

致命的饥饿,会让人丧失一切尊严和理智。凡是从这场大饥馑中侥幸活下来的人,你给他一道选择题:假如必须叫你死的话,你愿意到战场上被敌人打死,还是愿意活活饿死?我相信,选择宁愿到战场上战死的人一定居多,因为,长时期没有正经的粮食吃,“以瓜、菜代之”(“大跃进”的始作俑者、全世界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比爹亲、比娘亲”的MZD语),最后只好去吃树叶、草根,那种饥饿濒死的感觉让人太痛苦、太难受、太难煎熬了。

民间常道:“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地区四季分明,气温适宜,雨水充沛,地理环境优越,各种物产特别丰富,有的地方叫“鱼米之乡”,有的地方甚至有“天然古粮仓”之称。如果,没有1958年“大跃进”的变着法儿的折腾,这样的好地方岂能有此一劫?当然,“大跃进光芒万丈”,所能照见者非止一端,“六亿神州尽舜尧”,哪个地方能够漏掉呢?

当然也有人没有体会到大饥馑的滋味。

在城市里,那时老百姓都是开门吃饭,但是很多干部家庭却都是关门吃饭,害怕被别人看见。他们有“特供”和特权,即使老百姓死光也饿不着他们。“文革”中批斗干部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了“关门吃饭”这个事,愤怒的群众采取极端残酷的手段折磨他们,对他们宣泄心中积久的怨毒。

现在,那些曾经地位特殊、待遇优越,当时吃着“特供”、喝着人民之血,根本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的权贵们、走狗们,以及他们在蜜水里泡大的余孽们、后代们,抵死不肯承认大饥馑,不肯承认曾经有数千万苦难同胞被活活饿死这一铁的事实。但是,大饥馑切实发生过,它作为时代罪恶的特殊标签,早已铸入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任何人也抹杀不掉、抵赖不掉!

关于本次毛集养牛人和急求了解淮南的人解答!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