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养牛趋势(现在养殖有什么好项目)

2030养牛趋势(现在养殖有什么好项目)

大家好,关于2030养牛趋势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现在养殖有什么好项目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现在养殖有什么好项目

现在养殖有什么好项目

1、肉羊养殖

今年春节的羊肉价格迎来了飙升,相信很多地区的朋友都有这个发现,羊肉价格的上涨也就造成了肉羊养殖面积的扩大,羊绒、羊毛等副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不过,养羊也是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来的或者说你有很好的销路也可以,还有就是掌握好养殖技术,一般还是不建议大家盲目跟风养殖。

2、蜜蜂养殖

养蜂人之前一直是一个比较冷门的行业,但是现在不少人都愿意往这条道路上发展,养蜂不占地、见效快等特点,又被称为“速效农业”。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同产区不同蜂蜜品种的价格相差很大。蜂蜜需求大且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利润会更高一点。

3、虫子鸡养殖

虫子鸡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目前在市场上的需求还算不错,有些养殖户也靠养殖虫子鸡获取了一定收益。

4、大闸蟹、小龙虾养殖

随着天气慢慢的转热,马上就要到了吃小龙虾、大闸蟹的时候了,众所周知大闸蟹和小龙虾的价格一直在市场上居高位,近年来基本上一直处于上涨的趋势,没有大幅度下降的表现。销路不错的养殖户每年的利润更是非常可观。品质好的大闸蟹和小龙虾价格更是可以翻倍。

5、香猪养殖

现在很多人养的宠物都变得与众不同起来,比如小香猪就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宠物,成年猪品种不足五十公斤。香猪也可以作为食材,味道非常美味。香猪一般饲养十个月左右就能出栏。

一年中有多少动物死亡

一年中有多少动物死亡

我国肉、蛋类居世界第一,奶类居世界第五,肉类的人均消耗量已经排到世界第七位。

品种 2008年上半年产量(万吨)

同比(%)

肉类

3515

3.2

奶类

1915

11.5

牛奶

1860

12.1

禽蛋

1340

6.4

禽肉

785

8.2

牛羊肉

500

-0.1

表三2008年上半年我国肉蛋奶产量

这么巨大的肉类产量,依靠的是杀戮巨量的动物。根据世界粮农组织2006年4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杀羊世界第一,养肉产量世界第一

1961年,中国杀羊10,040,708只,不到世界杀死量的四分之一;2005年,中国杀羊311,746,112只,占全世界杀羊总量的三分之一多,中国杀死的羊居世界第一,几乎比第二名的国家印度多4倍。2005年,中国的羊肉数量达到434,6914吨,占全世界羊肉产量得33.36%,居世界第一。比第二名印度多300多万吨。1961年,中国羊肉才100,394吨,占世界羊肉数量的1.66%。

中国杀鸭世界第一,鸭肉产量世界第一

1961年,中国鸭肉产量是13.96万吨,是世界鸭肉产量的44.55%;2005年,中国鸭肉的产量达到235.01万吨,居世界第一,占世界鸭肉中产量的68.17%,是世界第二鸭肉产量国法国的11倍多。2004年,我国人均鸭肉就已经居世界第五。

1961年,中国杀死了1.08亿只鸭子;占世界杀死总数的47.85%;2005年,中国杀死了18.04亿只鸭子,占全世界杀死总量的75.51%;是杀死鸭子最多的国家,是第二位越南的24倍多。

中国杀鹅世界第一

1961年,中国杀死了1895万只鹅,占世界杀死总数的42.59%;2005年,中国杀死了54316万只鹅,占全世界杀死总数的92.96%;鹅肉产量是6.38万吨,占世界鹅肉产量的42.61%;2005年,中国鹅肉产量达到217.25万吨,占全世界鹅肉总产量的93.20%。鹅肉产量全世界第一,是第二名匈牙利的近50倍。

牛肉产量世界第三

1961年,中国杀死844,497头牛,占世界总杀牛数量的0.47%;2005年,中国杀死53,900,500头牛,占世界总杀牛数量的16.71%。占世界牛肉产量第三名。

中国杀兔世界第一,兔肉产量世界第一

1961年,中国杀死兔子700万只,占世界杀死量的2.58%,到2005年,杀死3亿4300万只,占全世界杀死量的38.87%。是世界上杀兔子最多的国家,比第二名意大利多出一倍多。1961年,中国兔肉有1.05万吨,占世界兔肉总产量的2.64%;2005年,中国兔肉产量达到50万吨,占世界兔肉总产量的43.02%。

中国杀猪世界第一,猪肉产量世界第一

1961年,中国杀死的生猪36,642,823头,不到世界生猪杀死量的9.74%;2005年,中国杀死的生猪高达651,653,532,占到世界杀死量的49.82%。平均下来,每个人吃了半头猪。1961年,中国的猪肉产量为1,606,569吨,占全世界猪肉总量的6.49%;2005年,中国的猪肉产量达到50,094,700吨,占全世界猪肉总量的48.86%.

鸡肉产量世界第二

1961年,中国鸡肉产量48。71万吨,占世界肉鸡产量的6。45%;2005年,中国鸡肉产量1014。9万吨,占世界鸡肉产量的14。49%。是世界第二大鸡肉大国。1961年,中国杀死了4.8亿只鸡,占全世界杀死量7.29%;2005年,中国杀死了73.26亿只,占世界杀死总量的15.22%。

三、压垮中国生态系统的肉食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计,用于喂养牲畜的饲料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37%。种植这些粮食还就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水和能源,包括农机、化肥、农药、电力和燃油等。以我国每年养殖和杀戮100多亿只动物的规模来看,我国为此付出巨大的生态代价。

1、动物排泄物污染环境

我国饲养的上百亿只动物,每天要排泄出大量的屎尿。有统计表明:按普通工业化养殖厂的标准,每头100公斤的猪一生共产生4吨的粪便和污水,这意味着你每吃一斤猪肉,就要给这个世界增加67斤粪便和尿。对于牛来说,你每吃一斤牛肉,就会为这个世界增加大约40斤粪便和尿。2002年,哈工大环境专家调研得知,1头猪日排污量相当于六七个人的排污量,1头牛的排污量超过20人的排污量,1只鸡的排污量超过1个人的排污量。

2005年,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杨邦杰在《发展以畜牧业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文章中指出:目前,全国每年养殖140亿只家禽、10亿头生猪、2亿头大牲畜、6亿只羊,粗略估算,每年产生粪便10.6亿吨(干粪)。

2007年,科技部部长万钢院士院士说:2006年,目前我国农村每年约有农业生物的废弃物达到40多亿吨,其中,牲畜粪便的排放量,达到26亿吨,农业农作物达到17亿吨。

我国绝大多数畜禽养殖场在建立之初就根本没有处理畜禽粪便的的设施,绝大部分畜禽粪被直接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家畜粪便及排泄物是猪丹毒、猪瘟、副伤寒、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炭疽等人畜共患疾病传播的主要载体,

污染水体

未经处理的禽畜粪便和尿排放到河流、湖泊、近海海域,严重污染了各地的水体。农业环保专家的测算显示,如果将1万吨畜禽鲜粪倾入河道,随着河水的流动,受污染影响的水域最大可达到10平方公里。由荷兰、英国国际咨询公司承担的杭州湾环境研究项目结果表明,1994年从肥料和粪便中进入杭州湾水域的氮占75%,磷占27%。哈尔滨市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哈尔滨市畜牧业排污中,COD(化学耗氧量)已接近全市工业废水COD的排放量,这相当于在市郊又安置了一批重污染的工业企业。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陕西等地的600个地下水样的调查显示,我国一些地区地下水正面临被硝酸盐(硝酸盐是氮肥、动物粪便、动植物尸体等中所含氮化合物降解的终端产品)污染的严重威胁。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分析,在我国水环境中,来自农田和畜禽养殖粪便中的总磷、总氮比重已分别达到43%和53%,接近和超过了来自工业和城市生活的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WildlifeFund)报导,他们发现农业的污染90%以上是造成大堡礁(GreatBarrierReef)破坏主因,其中56%是来自畜养牛只,40%是由于使用杀虫剂和肥料来种植作物,澳洲昆士兰拨款逾3,100万美元来迅速执行新规定,以减少污染和大堡礁的毁损。

养殖场会造成大量的污水。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它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山西太原晋源区一养鱼塘饲养的鱼一周死亡了上万公斤,造成经济损失四五万元。有关部门调查发现,造成鱼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附近的一养猪场将未经处理的粪便直排池塘,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导致鱼“缺氧”而死。

随着现代化养殖业大量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经动物的粪便和尿液进入水体,对表层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毒害。美国环保署和地质测量署在北卡罗来纳州两所养猪场的化粪池和附近小溪﹐发现水内含有猪只曾被喂服的三种抗生素。

年,美国十七岁女生马尔罗伊做学校的科学习作时,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她居住的惠灵市的自来水竟然含有抗生素!这些抗生素更流进俄亥俄河,污染了毗邻西弗吉尼亚州的水源。

马尔罗伊九八年从《科学新闻》杂志得悉欧洲科学家在当地的河流﹑小溪﹑地下水甚至自来水中﹐发现各式各样包括抗生素的药物。她最近为科学习作选材时灵机一触﹐遂决定测试家乡城市的水质。于是﹐她与母亲驾旅行车﹐花了十个星期到俄亥俄河沿岸抽取不同的水质样本﹐带返就读公校的实验室进行测试。

结果﹐她在这些水质样本与惠灵市的自来水中,发现了一些盘尼西林、四环素和万古霉素,其中以农场或牲畜饲养场邻近水域的抗生素含量最高。这项发现,令马尔罗伊荣膺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少年水质奖。

污染土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们发现动物粪便给环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污染。2008年1月研究所博士王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江苏沿海和苏北地区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比较高,畜禽中的粪便在施肥过程中可能会侵蚀农田的土壤,影响到土壤的肥沃程度。专家们分析了江苏各地180个畜禽粪便样本的盐分含量,平均粪便的含盐量是每千克9.7克,其中鸡粪的含盐量最高,达到每千克14.8克。王辉说,江苏不同区域畜禽粪便中盐分含量也不同,苏北和沿海地区猪粪和鸡粪的盐分含量远远要高于苏南地区。专家表示,如果在这些地区继续使用粪便施肥的话,足以加快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程度。有研究表明,施用动物粪肥和污泥后,农作物产量降低。这除了与氮和重金属的过度使用有关外,在某种情况下也与粪肥和污泥中的药物有关。

丹麦每年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消费总量为165吨,其中,100吨作为猪场的促生长调节剂,13吨用于家禽的球虫防治。1996年,丹麦在自然环境样本中检测到25种药物;1999年,居然检测到68种药物。由于新药不断出现,这个数目仍然有增加的趋势。欧共体每年抗生素的消耗量达5000吨,其中四环素的用量达2300吨。德国的40条河流,检测发现31种药物和5种代谢产物,残留药物的最高浓度为6.3μg/l,并在饮水中检测到9种药物。在我国,据估计,一个万头猪场每年向环境中排泄的金霉素等原形药物约300~500公斤。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告诉《现代金报》记者,在中国,兽药中大多含有抗生素,而且很多兽药是作为亚治疗剂量长期添加于动物饲料中的。在动物粪便中,研究人员检测出了金霉素、链霉素、磺胺塞唑、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残留,其中浓度最高的是青霉素。

以养猪大省的四川为例,由于饲料添加高剂量的铜,每月约有2700~3500吨硫酸铜排泄到环境中。这使使粪池中微生物减少,微生物作用降低,使粪便臭味增加;施用到土壤中,造成微生物减少,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含高铜的动物尿排到水体,对水生生物毒性很大,铜在水中浓度为0.5mg/公斤时,能使35%~100%的原生淡水植物死亡。

HamscherG等报道,在用动物排泄物施肥的土壤0~40cm的表层,检测到了土霉素和金霉素的残留,其最大浓度竟分别高达32.3毫克/公斤和26.4毫克/公斤。

严重污染空气

2008年7月9日,《农民日报》刊登李国忱的文章《应重视农村的空气污染问题》。

在人们的心目中,农村是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许多城里人都为此而迷恋和羡慕。然而,不久前我回了一趟故乡,发现实际情形并非全然如此。时下农村养殖业十分发达,特别是养猪、养牛的更为普遍,少者几头,多者几十头、上百头。由于条件所限,猪圈牛圈就建在窗前屋后,牲畜粪便则随处堆放,有的就堆放在门口路边。雨天粪水横流;夏天气温升高,粪便发酵,村里到处弥漫一股腐臭的气味,严重时有的人家甚至不敢打开门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空气环境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必然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故乡的肺癌发病率较高,恐怕与这样的空气质量不无关系。

2、污染土地的最大元凶

2005年6月,我到内蒙古出差,在从呼和浩特到鄂尔多斯的高速公路上,一路望着毫无生机的大青山,看着烈日下,公路两旁大片大片沙化半沙化的土地。追问古代那“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哪里去了?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相信到内蒙古就会看到大草原了!现在,我一路上就根本没有看到过草原!很多地方甚至连草都没有!

从鄂尔多斯市到成吉思汗陵参观的途中,看到大片沙丘和少数的草丛,感觉就象进入了沙漠半沙漠地带。而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远征西夏途经此地时,看到这里美丽的草原和茂密的森林,花鹿出没,心里特别高兴,陶醉之际,忘情地失手掉落马鞭。当随从去拣马鞭时,他挥手制止,并不禁吟诗一首:

花角金鹿栖息之所

戴胜鸟儿育雏之乡

衰落王朝振兴之地

白发老人享乐之邦

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西夏的战争中病逝后,就在建造了他的衣冠冢。我感慨的是:能够吸引一代天骄葬身彼处的地方,现在几乎退化为沙漠半沙漠地带!人类破坏森林和草原的能力相当惊人啊。这与过度放牧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在,中国共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5.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2%,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现代沙漠化土地全部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的23.4%。这些人类活动导致的现代沙漠化土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畜牧业造成的。

裸露着畜牧业是破坏土地的罪魁祸首。据报告,目前,畜牧养殖已占用地球所有陆地面积的30%,大部份是供永久放牧,但也包括33%的适耕地,被做为生产牧草供给牲畜。为了养殖更多的牲畜,很多国家就砍伐森林。为饲养牲畜砍伐森林,地球之肺热带雨林急剧缩小。仅在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之间,亚马逊森林的开垦面积扩大69%,,被用于肉品供应。负责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撰写报告书的资深作家史坦菲尔先生(Mr.Steinfeld)在《牲畜长远的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Livestock'sLongShadow–EnvironmentalIssuesandOptions)一文指出:“畜牧业是滥伐森林的元凶……亚马逊原有的森林中有70%都变成了牧场。”

荷兰森林的破坏,有30%是大量养殖动物的结果。全世界每半年消失的森林面积比丹麦还要大,其中八分之七的森林被摧毁是为了种植牧草给牲畜来吃的!森林的大量砍伐,又进一步影响了气候变化。

约有20%的牧场用地因过度放牧、密集饲养牲畜与遭受侵蚀。在最近的五十年中,有60%的世界牧场毁于过度载畜,并主要导致了沙漠化的蔓延。表土损耗原因中有85%与畜牧业有关。全球33亿公顷干旱牧场,已有73%处于中度沙化。据估计,单位耕地所能供养素食者的人数是肉食者的14倍。也就是说,肉食者占用的耕地是素食者的14倍。

3、水资源的最大浪费者

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目前的660座城市中,有2/3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严重缺水城市涉及17个省区,其中包括沿海发达城市。地下水恶性超采,我国出现8万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导致地面沉降的地质灾害。目前,有30座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由于人口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届时用水总量达到上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水资源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农业作为我国的用水大户,对水量的需求还会继续增加。目前,我国每年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8%。工业用水只占20%,而城乡人民生活用水则只占10%。到2030年,要保证16亿人的粮食安全,须要消耗巨大的水资源。

加拿大DougSmall对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不同规模的猪场不同生产阶段不同用途的耗水量的研究,表明:曼尼托巴省五个自繁自养猪场的总耗水量平均为89.5升/母猪/天,变动范围为71.1升至110.0升之间,变动幅度大约为平均值的44%。总水量当中动物饮水所占的比例最高,平均为80%,其次是生长/肥育猪的降温用水。冲洗用水占总耗水量5%到10%。生活用水和分娩母猪降温用水所占比例最低。

单算每头家畜的耗水量,用水最多的是泌乳阶段,之后依次为妊娠、生长/肥育和断奶阶段。如果折算成单位基础母猪的耗水量,则生长/肥育阶段用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最高(64%),之后依次为妊娠阶段(16%)和泌乳阶段(9%)。本研究中得出的母猪群耗水量与其它来源的数据基本相符。但断奶猪和生长/肥育猪群的耗水量却明显高于其它公布标准。

用途

猪场数量

观察总数

平均值

(每头母猪,升)

范围

(每头母猪,升)

饮水

5

5

72.3

详细讲述一下俄罗斯的经济体系

详细讲述一下俄罗斯的经济体系

一经济增长的现状

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大致经历了急剧下降和稳定复苏两个阶段,即1991~1998年连续7年的经济衰退和1999年以来连续8

年的恢复性增长,并以年均6.4%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的出色表现不仅对其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和对外政

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引起了一些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的高度关注。2003年10月,美国高盛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四个新

兴的“经济巨人”,复合成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新词汇———“金砖四国”(BRICs)。2007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

告》,预测2007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4.9%;2007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这一预测进行了更新,将世界经济增长率上调至5.2%,主要原因

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包括对俄罗斯经济的乐观估计。因此,不少国际问题专家和国际组织断言,“俄罗斯重新崛起”是必然的,

它将于2028年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并将对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持续增长了8年的俄罗斯经济的现

状。

(一)经济总量指标持续好转,跻身世界十大经济强国的行列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是引起综合国力变化的最明显因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综合国力下降的最直接表现和最主要原因便是其经济的“雪崩式”滑坡。20

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为其激进的经济转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一时期,“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50%……大概这是俄罗斯近二三百年来首次真正沦为世

界二流国家,或三流国家的危险”……到1999年,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只及美国的1/10和中国的1/5”。

2000年以来,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俄罗斯经济呈现持续快速的恢复性增长,总体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基本上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

2000~2007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增长了70%,工业增长了75%,投资增长了125%。

2006年,俄罗斯GDP增长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增幅达6.7%,经济总量首次超过苏联解体前水平。

2007年的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将再度使经济学家们感到惊讶:与2007年初的预测不同(6.6%),俄罗斯GDP增长速度达到8.1%,经济

总量达到1.35万亿美元,人均GDP达9

500美元[3],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与此同时,2007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已相当于1990年的水平。这意味着俄罗斯结束了始于20世纪90年代

初的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危机。

2007年以来,拉动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据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俄罗斯固定资本投资实现了高达21%的增长,工业增长速度达到了6.3%。

特别突出的是加工业,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7年,加工工业的增长率为9.3%,相比较而言,矿产资源开采仅增长了

1.9%,而发电量减少了0.2%。2000~2007年,俄罗斯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了一倍多,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2000年俄罗斯有30%的人口处

于贫困线以下,目前这一指标已经降低到了14%。这8年里,平均工资从2200卢布增长到12500卢布,平均退休金从823卢布增长到3

500卢布,从而促成了俄罗斯居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的扩大[4]。

(二)财政金融状况明显改善,抵抗风险能力增强

近年来,俄罗斯联邦预算稳定基金的设立和黄金外汇储备的增加,是俄罗斯财政金融状况得以明显改善的重要前提。

俄罗斯法律明确规定,稳定基金是俄联邦预算资金的一部分,主要由石油价格超过基准价格而形成的超额税收收入提成形成,单独核算和管理。稳定基金

的任务是,“在原油价格低于基准价格[5]时确保国家预算的稳定,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避免原油价格波动导致的不良影响”[6]。稳定基金设立于2004

年1月1日,2004年2月1日的初始规模为1060亿卢布。当时,俄政府预计2004年的稳定基金可达到800亿~1

000亿卢布。但是,由于2004年国际油价上涨势头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稳定基金的规模也迅速扩张,一年之后就达到了5

000亿卢布。截止到2008年1月底,俄稳定基金的规模已达到3.85万亿卢布。

2月1日,俄罗斯稳定基金被分为储备基金(当发生世界金融动荡时的安全气囊)和国家福利基金(其收入将用于退休金改革)。

同时,近些年来,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下,俄罗斯依靠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而形成的大量外贸顺差,对稳定俄国内经济、填补国库空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俄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8年4月1日,俄黄金外汇储备量已达5021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和日本。

2007年,受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俄通货膨胀率高于政府年初时8%的预测,达到11.9%。虽然俄罗斯的通货膨胀顽疾并没有完全治

愈,但价格相对稳定的趋势和充足的黄金外汇储备为卢布的自由兑换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俄政府相信,以这样的外汇储备实力来保障卢布的可自由兑换是绰绰有

余的,可以说为可能发生的货币投机风潮、突发性贸易支付冲击和国际收支短期失衡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证[7]。从2006年7月1日起,俄罗斯取消了货币领

域里最后一道限制,从而实现了卢布可自由兑换这一战略性任务。

(三)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吸引外资显著增加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俄罗斯经济的振兴提供了别国无法企及的坚实基础。俄已探明的资源储量

约占世界总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俄已探明的资源储量价值约为30万亿美元,美国为10万亿美元,

中国为5万亿美元,西欧仅为2.5万亿美元[8]。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生产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重组中,

能源的作用正在被重新定位,处于国际产业链上游的资源产业正拥有越来越强的话语权。因此,资源产业,尤其是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对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及其在世

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的卢布贬值和2000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为俄罗斯产品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外

部环境。2000年以来,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外贸总额从2000年的1050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5

522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出口3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进口1997亿美元,同比增长44.9%;顺差从2006年的1

634亿美元下降到1528亿美元,减少106亿美元,这意味着全年净出口同比下降6.5%。据俄海关公布的数据,在2007年俄罗斯3

524亿美元的出口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收入为2

200亿美元,两者合计占出口总额的62.4%[9]。近年来,国际市场油价飙升以及欧洲国家更加依赖俄天然气,使得俄油气出口收入大增,从而促进了俄罗

斯的经济增长。

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明显好转也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2002年,美国和欧盟分别正式承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2003年,国际信用评级机

构穆迪公司一次将俄主权信誉等级提高两个级别,由适合投资的BA2级提高到适合投资的BAA3级;美国权威的A.T.科尔尼咨询公司所做的投资信心调查表

明,俄在世界投资吸引力排行榜中的位次已经从2002年的第17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7位,进入世界最受欢迎的10大投资地之列。西方商界不仅开始议论

“俄罗斯经济

现象”,而且开始大举进入俄罗斯这一新兴投资热土。可口可乐、肯德基、三星等纷纷扩大对俄的投资。根据俄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与2006年相

比,2007年的资本净流入增加了一倍,达到823亿美元,其中外国直接投资为471亿美元,占国内总产值的3.3%[10]。对俄罗斯进行投资的国家主

要是:英国、荷兰、塞浦路斯、卢森堡、瑞士、法国、德国、爱尔兰和美国,这些国家的投资占外国对俄累计投资额的86.3%,占外国对俄累计直接投资的

85.1%[11]。

我们在盘点俄罗斯经济业绩时不能忽视的是,面对苏联解体之后国家的艰难形势和后冷战时代的挑战,俄罗斯不得不加快其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尤其是加

入“七国集团”(G7),使“G7”发展为“G8”,并于1998年成为“G8”的完全成员。可以说,“G8”见证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的主要变

迁,其议题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转换,从经济议题扩展到政治、安全议题乃至全球问题等领域。由于在上述领域中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八国集团”渐渐被世

人誉为正在形成中的全球治理中心。2006年7月,俄罗斯首次以主席国的身份举办了八国峰会,能源安全、防控传染病以及发展教育等峰会主题既具有全球意

义,也体现了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和特色。现在,俄罗斯在G8内部已经体现出更多的独立性,作用也在日益提升。

二经济增长中的隐忧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已确立了本国的市场化和全球化方向,客观上说已经选择了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和国际环境,为其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性基

础。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雪崩式”滑坡,严重损害了其经济持续发展的存量基础,错过了发展的机遇,而1999年以来俄经济的恢复性增长终于使国家摆脱

了危机,走上了重新崛起的道路。但是,今天的俄罗斯经济已经不再是封闭状态下的经济,在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俄罗斯经济仍然存在着一系列

“增长中的隐忧”。

(一)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产业结构升级艰难

2007年以来,俄罗斯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大部分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但是,国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处于高位仍是俄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明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政府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任重道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迅猛发展,对各国经济的现代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国际分工的新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

响。全球经济在这一轮技术创新背景下形成了“美国—日欧—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型国际分工新格局,其中美国主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周

期性转移,形成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日欧利用高新制造产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市场需求,形成了高新制造业的优势地位。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转轨国家)则只能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禀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在能源及原材料行业和普通制造业领域发挥成本优势,从而寻求自身

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位置。这样看来,如果高盛公司把“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和印度分别视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办公室”的话,那么,将俄罗斯作为“世界原料

供应基地”也就不足为怪了。

事实上,俄罗斯经济转轨十几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但也必须看到,经济结构畸形尤其是能

源原材料比重过大的特征没有根本改变,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燃料—原料类产品的大量出口。俄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油、天然气、煤炭、

电力、有色和黑色金属以及机器设备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出口商品结构基本上维持了燃料—原料类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的态势,这类商品的出口额

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连续多年呈上升势头:1994~2000年这一指标一直保持在82%~85%。其中,燃料类(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商品出口额占出

口总额的比重为40%(金属类占20%)[12]。2004年这一指标上升到59.9%,2005年达到了61%,2006年进一步升高至

68.5%,2007年略有下降,但仍然高达67.7%。这样的出口商品结构不仅会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且会时常受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从而使

本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受外部因素的左右而产生波动,以至于俄政府和国际组织在预测俄经济发展趋势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走势作为重要参考因

素。例如,2007年8月,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把对2007年的石油价格预测从55美元/桶提高到64美元/桶,从而将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

测从年初的6.05%提高到7.3%~7.4%。

应该说,俄罗斯这样的出口商品结构是不合理的,它是其产业结构在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地位的体现。如果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苏联工业是在

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其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那么,经济转轨初期的俄出口商品结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话,而

在进入21世纪后的高科技时代,如果不改变这种畸形落后的产业结构,经济就难以实现稳定持续快速发展,更不可能占领世界经济的制高点,甚至有可能

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这样就会在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

格局中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正如有文章指出,像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出售资源只能作为经济复兴的起点,“资源兴国”战略不可能引领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

要改变这种产业结构,不仅需要正确的经济政策,而且需要大量投资和先进技术,这一切显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16]。其实,俄罗斯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

点。2007年4月,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格列夫在政府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俄罗斯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出口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潜力已经发挥到极

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二)缺乏发展人力资本的条件,经济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一直面临着与发展人力资本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特别是有劳动能力年龄段的人口死亡率高,人的预期寿命降低至20世纪60年代初的水平,人口老龄化等,这一切造成了劳动力的短缺。

同时,由于卫生、教育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具有专门知识和熟练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不断缩小。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

期纲要》指出:“后工业化社会条件下卫生、社会领域和教育体系的效率不足,是恶化人力资本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因的因素之一”。

竞争力概念一般包括商品竞争力、商品生产者(公司)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这几个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要取决于商品生产者生产出有竞争力的商品。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经济竞争力问题。

商品竞争力可以理解为需求、价格、质量以及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业绩等。商品竞争力首先取决于价格,而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生产成本。

商品生产者或公司(企业)竞争力包含在一系列的优势中,这些优势只有在世界市场上通过与外国公司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才能显现出来。生产的盈利水

平、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战略计划、管理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等等都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实际上,公司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公司

质量,即公司战略和公司行为;二是公司经营环境的质量,即微观经济环境。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提供的数据,到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的公司竞争力不仅大大

落后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韩国和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此外,经理人水平也是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俄罗斯

的这一指标远远落后于世界许多国家。

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结果表明,在53个被调查国家中,俄罗斯经理人水平位居第51位,金融企业家为第50位,售销企业家为

第52位,管理专家的培训水平为第50位。这说明俄罗斯公司的竞争力很低。正因为如此,普京在2003年总统国情咨文中明确指出,大多数经济部门

缺乏竞争力是俄罗斯面临的严重威胁。

国际竞争力是商品竞争力和公司竞争力的综

合反映。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对国际竞争力的理解来看,它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协调,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创造增加值和积累国民

财富的能力。IMD对国际竞争力进行排名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效能、政府效能、基础建设以及经济表现等四大类指标。俄罗斯在1994年第一次被列入国际竞争

力的报告中,但当时并没有把它按照竞争指数列入排名表,只是按一些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与其他国家进行了一些比较。1996年,俄罗斯正式被列入排名,当时

它位于第48名,实际落后于所有的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国

际竞争力有增强的趋势。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2007年5月公布的2007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俄罗斯从第46位升至第43位,而在2008年《国

际竞争力报告》中又从第43位降至第47位,仍然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韩国为31位,印度为29位,

中国为17位)。

应该看到,俄罗斯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虽然其经济充满活力,但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政府的主要难题之一。从目

前的情况来看,俄竞争力的上升势头估

计会保持下去,按GDP排名也已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21],但要想挤入世界经济竞争力排名前10位还有异常艰难的道路,并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三)在经济全球化中被动尴尬,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难有建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民族国家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行为主体之一,只

有积极融入这两大潮流,才有可能通过市场规则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加快经济增长与发展,提高国民福利,增强国家竞争力。但是,就目前情况看,俄政府在上述

两个方面的运作空间十分有限,近期内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前景比较渺茫。

经济全球化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推动下,在国际分工空前深化的基础上,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扩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

进行合理配置,是各国经济紧密依存、互相融合成全球经济整体的一种发展状态和过程。作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主要表现为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从目前俄罗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看,应该说是处在最低水平上。参与贸易全球化的

重要表现不仅是外贸依存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融入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俄罗斯从1993年提出申请至今已近15年,入世谈判却仍在进

行中。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长期游离于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之外,不仅破坏了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完整性,也使俄罗斯无法享受到全球自由贸易的利益。俄政府希望在

2008年之前完成入世谈判的所有工作,这不仅取决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态度,也取决于俄要做出实质性的让步。除此之外,俄参与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程

度就更低了。

当然,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蕴涵着巨大的风险,从而引发新一轮空前激烈的竞争。

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

用,由于大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在孤立的状态下,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展开,大国实力发生相应序列位移的可能性与幅度都比以前增大,一些国家在世界经

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另一些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相对上升,从而将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俄罗斯能否成为“崛起中的大国”,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格局中

处在什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

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进程中,俄罗斯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前景远不乐观。

如果说北约东扩极大地挤压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空间,那么欧盟东扩则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空间大为收缩。1998年,俄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认为“亚太经合组织是世界上前景最好的经济联合体”,并将俄罗斯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主要任务确定为“利用亚太经合组织的潜力使俄罗

斯最有效地融入亚太地区一体化”。

但是,由于APEC组织本身的特征和局限性,很难在近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不可能给俄罗斯一席之地的。这就构成了俄罗

斯还没有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又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难有建树的尴尬局面。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组织的构建和完善,已成为实现要

素优化配置、强化竞争实力的先决条件。如果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置身于这一进程之外,必然会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俄罗斯也不例外。

三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普京经济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战略宗旨是“强国富民”。因此,在2003年总统国情咨文中就提出了在到2010年

的10年内使GDP“翻一番”的战略目标,2004年又提出俄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目标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以保证GDP“翻一番”、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和减少贫困。为此,俄政府制定了《2008年前工作的基本方针》和《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提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发展模式和政

策措施。实际上,俄政府和经济学家已经把目光放得更远,开始预测到2030年的经济发展前景。综合俄罗斯官方文件、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最近俄经济中出现的一

些新情况,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呈现出立足能源和科技两大优势产业谋求经济的“赶超型”发展以及刺激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

(一)使资源这一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争当世界“能源超级大国”

(二)使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三)大力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为了避免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改善经济结构,俄政府继续通过引导国内投资和消费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对于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一,带动国内消费需求。2004年以来,由于俄罗斯政府实施了居民实际收入超过GDP增长幅度的政策,从而带动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根

据俄联邦预算,2007年俄政府仍投入巨资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让低收入者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实际利益。按计划,2007年俄公务员平均工资提高

15%;退休金标准提高20%以上;军人津贴标准在年初提高15%的基础上,从秋天开始又提高11%,大学生的助学金标准从2007年9月1日起提高

50%。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俄罗斯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提高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消费与生产互动的角度来考察,在居民收入和生

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

第二,刺激国内投资需求。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关系,许多年来政府不愿意建立国家直接参与商业项目的机制。最近两年,俄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建立了专门扶持相应投资项目的机制。

综上所述,近几年俄罗斯经济确实以其较高

的增长速度引起世界的关注,随着其综合国力的逐渐恢复,甚至出现了“俄罗斯威胁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俄罗斯经济中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和解决力度,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经济未来的走势。尽管俄罗斯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其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市场自由程度、司法

和商业竞争制度完善、社会收入差距、技术创新与开发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距离。此外,未来世界的总体经济环境、政治稳定等外界因素,也会

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30养牛趋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现在养殖有什么好项目、2030养牛趋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