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畜牧养牛,彝族有哪些分支

大理畜牧养牛,彝族有哪些分支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大理畜牧养牛,以及彝族有哪些分支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火把节主要吃什么

火把节主要吃什么

问题一:彝族的火把节吃什么东西酸菜汤,坨坨肉

问题二:纳西族的火把节是要吃什么没有具体要吃的东西他们只是在门前点燃一根非常粗壮的火把还有拿着细的火把沿着边走边唱歌

问题三:云南大理白族火把节吃什么饭菜杀猪,吃“生皮”(即用生肉切成碎末打蘸水吃),似乎是对远古拜火和“蘸饮食生”的追忆

问题四:彝族吃什么彝族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植物和动物资源极为丰富。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彝族以种植荞麦、大麦、小麦、玉米、燕麦、洋芋为主;在溪谷和湖盆山区、平坝则以种稻谷为主,玉米和其它作物为辅。凉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滇西北小凉山彝族聚居区及贵州的威宁县一带,最古老的农作物为荞麦,次为燕麦、水稻、小麦、大麦、洋芋等。蔬菜以圆根为古老,其次才是萝卜、青菜、白菜等。畜牧业以猪、羊为主,同时畜养牛、马、鸡等。凉山、昭通、毕节这些地方的彝族多食用荞麦饼、米饭、玉米饭,无论猪、羊肉做成“砣砣”或大块肉都喜欢,喜欢喝用肉汤做成的酸菜汤。

问题五:傈僳族刀杆节要吃什么食物阔时节与澡塘赛歌会

傈僳族节日众多,规模较大的有“阔时节”、“新米节”、“刀杆节”、“火把节”、“收获节”、“澡塘会”、“拉歌节”、“射弩会”等。“阔时节”,亦作“盍什节”。“阔时”是傈僳语音译,“岁首”、“新年”之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过去多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日期,故各地没有统一、确定的节期。一般多在公历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举行。1993年1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决定,每年12月20至22日为阔时节,以便让各地傈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庆佳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酿制水酒、杀鸡宰猪、舂粑粑,准备各种丰盛的食品。还要采折与全家男人人数相同的松树枝插在门口,寓寄祛疾除病,幸福吉祥。同汉族的习俗一样,除夕之夜要吃团圆饭。即使有人身在他乡,家人也要为他留出席位、摆设碗筷。有的地方,从除夕开始,禁止到别人家里去,即使是分了家的父子兄弟也不能往来。直到初三后才解除限制,多数地方从初一开始,人们便聚集在晒场或开阔地,开展对歌、跳舞、荡秋千、射弩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同胞有的还要前往泸水县登埂澡塘参加“澡塘赛歌会”活动。

有趣的是,过阔时节时,傈僳族同胞谁家舂出的第一块粑粑都会先拿给狗吃。据说,这是为了感谢狗“给人间带来粮种”。傈僳族民间流传着不少狗与粮种的传说,如其中一则说,古代人类浪费粮食惊人,天神知道后大怒,下令将所有粮食收回天庭。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在此危难时刻,一只狗奋不顾身,顺杆爬上天宫偷来粮种,拯救了人类。

刀杆节在傈僳族农历二月八日,傈僳族农历二月八日的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项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傈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澡塘赛歌会”,又称“春浴节”,也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盛会。现多于傈僳新年的正月举行。地点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库市以北10余公里处的登埂、马掌河等温泉。届时,邻近各县、区的群众身着盛装。携带干粮、行李,甚至炊具纷至沓来。平时寂静的温泉,此时处处帐篷林立,人头攒动,欢歌笑语,热闹非凡。过去以洗浴治病为中心的春浴节,现在成了人们休闲度假、歌舞狂欢的节日。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几十人一帮、数百人一伙,赛歌、对诗,寻找爱的伴侣,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江沙埋情人”,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一带傈僳族青年的传统节日娱乐、求偶活动。每年正月初四、初五左右举行。届时,男女青年们欢聚怒江河畔,歌舞嬉戏。还要在同伴的帮助下,在沙滩上挖出沙坑,将意中人抬入“埋葬”,并装出非常悲伤、痛哭流涕的样子,唱丧歌,跳丧舞。取闹过后,才将意中人拉出。他们认为,通过这一活动,一来表示恋人间感情的真挚与深厚,二来可以将附在意中人身上的“死神”埋掉,使意中人健康长寿。

“嚼烟与“贴面酒”

傈僳族男女都有嚼烟与饮酒的习俗。客人来了,要敬送烟丝;男女寻求伴侣要丢烟丝盒为信物。可见烟丝在傈僳族人生活中的位置。

嚼烟时,先将烟丝放入口中,然后放点由槟榔根、李子树皮,栗树叶一起熬成的黑色胶状物质和熟石灰慢慢咀嚼。不久,口唇就象抹了椰子红。如今,一些妇女认为,嚼烟有失大雅,戒烟逐渐......>>

问题六:火把节在四川彝族中称为什么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黑体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问题七:彝族人都吃什么彝族分布西南广大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随分布的不同,饮食习惯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彝族好酒,但不代表嗜酒,酒文化融入到他们的节庆宾礼中,甚至祭祀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重茶彝人重酒。食物凉山地区有小麦、荞、大米等,贵州、云南地区主食大米、小麦、玉米等。火把节的时候云南地区的彝族会宰牛,还有坨坨肉、羊肉,貌似没有饮食禁忌。

问题八:中国有多少个节日?都应该在当天吃什么?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到十五的所有节日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元宵节】正月十五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各地关于元宵节由来的说法很多,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一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因为平息吕氏之乱是正月十五;二说,元宵节是人们为庆祝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圆之夜而设,又称“上元节”;三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春龙节】(龙抬头)二月初二节日别名:青龙节龙头节二月二龙抬头踏青节挑菜节等。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以后,雨水逐渐增多起来,因此,二月二这天又叫“春龙节”。

【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

【清明节】四月五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端午节】五月初五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

【天贶节】六月初六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天贶节,又称六月六、回娘家节、姑姑节、虫王节等。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六月六是一个小节,节日活动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经书,妇女回娘家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七夕】七月初七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盂兰盆节】七月十五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

【中秋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

问题九:少数民族吃什么,穿什么那么多少数民族你问的是哪个啊。你可以问谁吃什么穿什么,某一地区人吃什么穿什么,什么民族吃什么穿什么。那么多民族,怎么可能是一样的习惯。

问题十:为什么纳西族人也过火把节纳西族人和彝族人一样也非常喜欢过火把节。纳西族人的火把节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这三天。小朋友会问:“纳西族人为什么也过火把节呢?”原来呀,传说玉皇大帝有一天感到厌倦,想看看人间的生活。他打开南天门,看见大地青山绿水,人人长寿,年年丰收,就非常生气,于是便命令一位天将去烧毁人间。天将不忍毁坏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成果,便向玉皇大帝谎报说:“人间已经烧毁。”后来谎言被玉皇大帝察觉,他就把这位天将杀了。六月的一天,一滴血从天上滴下来,变成了一个娃娃,娃娃哭着说:“玉皇大帝今晚要来烧毁人间,大家快点燃火把连烧三天,迷惑玉帝,才能度过灾难。”于是家家户户就点起火把,一直燃了三天三夜,终于消除了灾难。从那以后,为了纪念那员天将,就有了纳西族人的火把节。

如何理解乳品行业

如何理解乳品行业

目前乳品行业外资分两类,一类是投资基金,如摩根斯坦利投资蒙牛就是典型的一例。他们很明确,我来就是要控股包装一个企业,最后以上市为目的,可以说是“乳业黑马”。一类是战略资本,像雀巢、惠氏、达能这些实业资本,这类资本10年前就进入中国乳业,以独资合资这样的方式。现在也两极分化,雀巢、惠氏等发展得很好;但也有一部分,因为水土不服和策略性方面的问题,正在逐步退出或者艰难维持。

刘永好: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开始注意营养,对牛奶的需求量日益扩大。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乳品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是一个有较好收益的市场。资本的逐利性和行业广阔的前景使资金自然不断地流入乳业。

这几年,国内乳业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市场拉动。当然,也靠企业来推动,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外,由于有市场,奶农从中得到了实惠,养牛积极性提高了,奶源得到了保障,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国内乳制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目前世界人均拥有乳制品已在每年200公斤左右,而我国人均乳制品拥有量仅8公斤左右。即使今后只翻一番,市场需求也是一个大得惊人的数字。

郭维健:大量资本进入乳制品市场,支撑它的市场增长空间还是有的。毕竟从世界范围来讲,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还是很低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乳制品高营养食品认识程度的提高,乳制品的需求会不断增长。尤其是这两年,增长更加明显。资本的趋利性决定它需要找到一个行业使自己的资本增值。现在大家都在预测,说未来10-20年,中国乳品市场保持在一个20%左右的增长速度,这个预测还是很有根据的。尤其是在起步比较低的广大的农村,乳制品市场增长的潜力是非常大的。相对来讲,城市的乳制品消费要成熟,增长比率可能会比农村低一些。与农村相比,目前城市的乳制品人均年消费大概在30公斤左右,农村也就七、八公斤吧。我判断,资本大量涌入的情况会持续5年左右,而行业的高速增长会比5年更长。

郑俊怀:中国的乳业通过这些年来的市场培育,消费需求在快速地发展。目前来看,市场需求大于供应。所以行业内的乳品企业会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奶源基地的建设;而行业外的在看到这个行业快速成长的同时,认为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比较大,也纷纷进入到行业里面来。他们采取的手段一种是收购股权,通过股权投资来获得这个行业的良好回报;还有一种形式是收购乳制品企业,从而快速进入到这个行业。应该说,这两种做法对于加快乳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在国外,奶酪消费占了乳制品消费很大很大的比重,但是在中国奶酪消费比重却占了很小很小的一点。当然随着市场的发展,供不应求会变成供求的平衡,再发展到一定时候,就可能饱和,饱和以后,利润的空间会下降,有些企业会生存不下去,会退出。

利润率下降是否必然?

目前乳业的竞争已十分激烈,价格仍是吸引消费者的最重要的因素,进入者的增加和厂商间的价格战必然会降低行业利润率,这也使得只有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生存下去。

记者:在超市里转转就可以看到,现在奶制品、特别是液态奶的“价格战”打得非常凶;电视里,大量的乳品广告也让我们感受到乳业竞争的“火药味”。您认为,什么样的企业会在如此惨烈的竞争中胜出?您又如何评价“乳业黑马”的出现?

郑俊怀:是的,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谁的产品生产出来都要想办法卖掉,尤其是牛奶这种不便于储藏的产品。要卖掉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最大的还是价格,谁的价格低,谁的产品优惠,可能消费者就会选择这个产品。当然,理性的消费者,不但要看价格,还要看品牌,看企业的信誉,看企业的服务。但是我们中国的消费者还没有都达到理性的地步,谁的便宜就买谁的,这样的结果,行业的利润率必然趋薄。从这个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各企业有各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每个企业怎么去发挥优势、规避劣势,是最关键的。

郭维健:大家在降价,利润率也会下降一些,但只要企业能承担,这个降幅就属正常。企业的定位不一样,企业竞争手段就不一样。有的企业维持高价,以树立这样的品牌形象,这是有费用作支撑的。但有些企业品牌投入少些,可能价格就低。而消费层差别也很大,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上上下下消费层的人群都有,有的人可能更看重价格,有的人可能更看重品牌。所以说,在整个行业增长的背景下,在消费群急剧扩大的背景下,各企业只要找好自己的定位,甭管是高端的还是低端的,应该说都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三元这样更靠近市场的“城市乳业”,有自己产品的优势。比如,外地企业过来的更多的是超高温杀菌的产品,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保质期较短的酸奶、巴氏杀菌鲜奶。

王佳芬:乳品行业也会像啤酒行业一样,当大家都来做的时候,价格会往下走,行业毛利率不断下降,进入的门槛会越来越高,规模小的企业生产不了。当然,每个行业都会有黑马。乳品市场有很多黑马的不断出现是好事,会使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更快。大家一起把市场共同做大,蛋糕大了对我们也有好处。如果只有我们几家孤军作战,不能唤起更多的人来喝牛奶。另外,竞争会迫使我们不断进步革新。

新进入者将来会怎么样,取决于他们的目标、文化、管理等,但都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攻城掠地有勇气还是能做到的,但是盈利能力的持续和不断提升是大家面临的问题。大公司一定是要靠管理的,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另外,职业经理人不够职业化也是个问题。现在乳业管理人才的总体水平还不够,包括我在内。

刘永好: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时间不长,与业内大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新希望也有自身的优势:我们做了20年的农业,了解农业,我们在养牛、种草即乳品资源上有相当优势;同时,也能很好地把农民的利益与城市的需求有机地结合。我们有较好的机制,有新的定位,这个机制和新的定位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能激发出更大的活力和创造力;此外,我们有上市公司这个平台,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有新希望的品牌,有新希望的包容性文化。因此我认为,只要虚心学习,持之不懈地努力,我们就能在乳业方面较快地发展,并能取得较好的业绩。

“泡沫说”能否成立?

倒奶事件属于极个别现象,并不意味着乳业出现了泡沫。某些企业出现失误是正常现象,只要找准定位,企业都有生存之路,倒是有的地方政府过多介入行业发展值得关注。

记者:为什么在有人认为供不应求的这个市场中,还会出现前些时候乳品制造商的倒奶事件?您对于乳业市场的“泡沫说”怎么看?

郭维健:我不太同意乳品业有什么泡沫的说法。资本大量进来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战略。不管是从源头的奶源开始,还是到最终的销售渠道、流动环节,它侧重点可能不一样,但只要企业找准各自的优势,都应该能够取得成功。当然,即使是一个高速成长的行业里,也不是大家全是成功的。有些企业因为管理问题呀、决策问题呀,出现一些失误,这也是很正常的。倒奶是极个别的,不能说是行业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王佳芬:我没有仔细研究过我们这个行业现在有没有“泡沫”。在企业里面,如果我们有问题也很清楚:牛奶卖不出去了就要亏损;资本要逐利,输了会自动退出。但关键是,政府不要掺和进来,这也是我们在一直强调的问题。政府的支持应主要体现在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上,毕竟牵涉到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现在有地方政府过分热心,要求农民都来养牛,我有些担心,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出现。

郑俊怀:乳业这个行业不同于别的行业,它是一个链条比较紧密的行业。具体来讲,市场、基地、加工能力都要相匹配,如果不相匹配就会出问题。在这个紧密的链条上,首要的是市场。但是有了市场,而不去解决奶源的问题、不去搞好加工、丰富花色品种,这个市场需求就消化不了。

奶源、营销谁更重要?

奶源建设受到乳业企业的普遍重视,不少企业都建立了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奶源建设机制。除了奶源,市场、营销渠道、品牌等因素也十分重要。

记者:我们看到,随着资本的进入,奶源的圈地运动正在愈演愈烈。如何解决“把有限的资源放在无限的竞争当中”的问题?奶源会最终成为公司乳业发展的瓶颈吗?

郑俊怀:从奶源基地来讲,中国目前奶牛发展比较快,有政府的推动和投资者的介入,发展潜力也很大。同时,我国目前还大规模地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购买奶牛。由于发达国家奶牛业是过剩的,购买奶牛的价格比国内高不了多少,所以现在这个势头很猛。另外,奶牛的自然增长速度也很快。去年,全国奶牛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20%,个别地方更高,比如我们呼和浩特市,奶牛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50%了。

最早,我们这个地区是农户家庭饲养,一家养两头、三头奶牛。这种格局有它的好处,就是饲养成本很低,但是,储存、疫病的防治等许多问题,使得分散饲养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比如农户是晚上挤的奶,如果保存不好第二天就酸败了,酸败之后要么倒掉,要么搛碱中和。所以,从1996年开始,我们在原来一家一户饲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个大的整合。在农户集中饲养奶牛的村庄建立了现代化的挤奶厅,农户独立饲养,在我们的挤奶厅集中挤奶,然后用我们带制冷的储奶罐快速冷却,由我们的收奶车及时拉回工厂。这样,保证了我们的牛奶是真正挤出的牛奶,其他中间环节和人为因素都去掉了。另外,我们还提供全面的配套服务,从配种到饲养,从草料的供应到储奶、收奶、奶款的发放,这些问题都由我们和当地的畜牧单位合作解决。

通过这种模式,农户利益得到保证。算下账来,每养一头牛一年可以收入四五千块钱,是很赚钱的。农户原来不敢多养,现在开始向规模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了进一步的整合措施。一是建立了奶牛小区,农户就把奶牛搬到小区饲养,规模可以达到10头到20头。人畜分离开了,农户也就集中精力搞奶牛业了。第二个模式就是向有一定资金实力也有养奶牛经验的人,提供资金和设备的支持。这样,一批规模化的饲养奶牛的大户发展起来,有的奶户现在已经养到二、三百头奶牛。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牧场园区,我们提供基本的条件,吸引外地的养牛大户把牛群赶到园区里来,园区规模现在是3000-6000头不等。

集约化,对于奶源基地的稳定,对于乳品加工企业取得优质的牛奶、提高效益都是很好的。现在在我们这个地区,围绕着奶牛业已经应运而生了好多服务机构。有的专门负责买牛,有的专门负责供应饲料,有的专门负责疫病的防治、奶牛品种的改良,有的专门负责种牧草……

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了,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质量保证了。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做到这一步,我们正在向国外靠拢。

刘永好:如果说到未来发展的瓶颈,我认为首先是在资源上,是在奶源上。是否有好的草场、好的奶牛,这对企业未来发展来说是十分关键的,是基础。当然,品牌也很重要,在市场拓展方面尤其如此。还有企业的实力、服务手段、营销网络以及企业人才,在其中都起到重要的综合作用。

王佳芬:在我们这个行业,奶源的建设和乳品市场的发展同样重要。有人说,奶源是光明最大的问题,但我一直坚持认为市场才是最大的问题。我们深深觉得,乳业的发展跟奶农紧紧联系在一起,从80年代开始,我们用了10年的时间,使上海的养牛业从2-3万头增长到5-6万头,用了大量的资金进去。从1995年我们开始制定实施“用全国资源做全国市场”

战略的时候,我们同时考虑奶源加工市场。为规避奶源的季节性问题,我们必须在中国奶源最发达的北方地区建立奶源基地,我们非常明白养牛需要时间,但是牛又是会动的,所以我们早早做好了奶源的布局。这些年来,我们越来越理智地思考建奶源基地、市场、加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现在乳业处于急速的发展期,没有什么大的制约。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体系标准的强有力的执行。

郭维健:企业应该在规模上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提升,很多小企业的成长会受到限制。我觉得,提升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在两头,一个是奶源,一个是营销渠道,无论侧重在哪一个方向的做法都是对的。从三元来讲,可能没有一些企业发展得快,有的企业超过我们了,这使我们感到压力很大。这里面有资金不足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三元的销售长期局限在北京,全国的营销网络不健全。在乳制品需求特别是中小城市的需求大量增长的时候,我们没有分享到高速增长的蛋糕。

提高盈利靠什么?

行业特点适合规模经营,除了简单的提升规模,企业在营销网络的建设、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创新等,对于企业实现利润增长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记者:最近两年,无论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乳品企业的扩张速度都在加快。那么,在奶源、市场的争夺过程中,什么是最有效的途径呢?在产量、产能提高的同时,各企业将如何保证收入与利润的协调增长?

郭维健:大家进来以后,企业的整合、品牌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企业会继续扩大,有的会被吞并。牛奶产品的差异性不是很大,加工、工艺、设备都差不多。如果严格按标准去做,不会有谁喝谁的牛奶而不喝谁的牛奶。资本看到的也就是这个行业在扩大、需求在扩大,以及这个行业的产品差异不是很大、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乳业不像某些工业行业,它要的是控制而不是高科技。

三元最早在北京是垄断型的,占北京市场100%的份额。现在市场开放了,一定会把一部分市场让出去,三元大概让出了北京30%的份额。所以,三元要扩大,肯定不会死守着北京的市场。我认为,建立庞大的销售网络是提升利润的捷径。并购整合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不如把网络做得更扎实、更深入来得快。三元上市之后,募集到资金,会在销售渠道的建设上有比较大的投入。相信未来两三年内,公司在外埠的收入会大幅提升。我们的愿望是,将公司目前收入占比中,北京与外埠7比3的比数倒过来。

在扩展市场的同时,我们也会抓住适当的机会,收购外省市的乳制品企业,以委托加工、独立建厂等合作方式,来使三元整个产能增加、市场份额增加。当然,我们也不光利用本国资源,比如我们已经在澳大利亚建了厂,利用当地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奶粉、干酪等产品。

总之,目前行业内加大的对品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还属正常范围之内,仍保证了一定的利润空间。今年以来,由于蔗糖、包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不同程度的下降,乳品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也略有下降。

刘永好:最有效的竞争途径是质量、品牌和信誉。乳制品是入口的东西,质量是关键。要保证质量,就要有好的乳源,有好的奶牛基地。让消费者喝放心奶,喝环保奶。新希望日前在云南洱源县建日产奶1000吨的工程,其中之一就是看中它的自然环境。在大理州,有300多万亩天然牧场,有近千万亩的高山可供发展草场。这里水草肥美、四季如春,有500年养殖乳牛的历史,我们要在这个非常环保的地方建非常环保的乳制品工厂,从奶源上保证牛奶的质量。我们将把大理这个地方作为新希望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和奶源基地,并有可能把“蝶泉”作为新希望的主要品牌推向市场。

王佳芬:在市场手段的调节下,会有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差异化、人才的培养和组织的创新。我们的行业特点要求规模经营,最后一定会呼唤大企业的出现和成功。但与国外的整合过程相比,中国在时间上一般要短。

乳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靠传统的投资建厂进行扩张将难以适应竞争的需要,我们不得不进行创新。再加上我们光明地处上海,经营成本本来就比其他企业高,过分强调自力更生,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成本,使利润空间进一步萎缩,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我们制定了“轻资产战略”,用我们光明乳业自身的品牌、技术、管理经营和经营理念等无形资产作为扩张的重要砝码。

在奶源方面,我们逐步卖掉一些牧场交给别人经营。但我们卖掉一些牧场是为了管理更多的牧场。我们派出管理技术团队去牧场服务,把所有牧场的信息上网,建立“网上牧场”,给每一头牛建立档案,进行跟踪监测。这样,尽管牧场不是我们的,但我们通过管理控制了奶源,保证了原料的质量。过去数十年,光明运用传统方法在上海做到了20万吨奶源;而通过运用轻资产的方式,在两年多时间里,我们的奶源一下子超过了60万吨。在成品方面,我们通过OEM,将乳制品的生产制造外包给其他乳品公司,我们自己则全力以赴进行产品设计、研发、销售、服务以及品牌的推广。今年我们花了近亿元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也是基于此。通过“轻资产战略”,光明乳业一方面稳定了奶源,扩大了产品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行之有效地控制了公司的成本,实现了高效快速成长。

郑俊怀:大量资本涌入以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整合。结果是一些有核心竞争能力、有自己独特优势的企业发展得更快,而有些企业可能就要被淘汰。通过市场机制的调整,规模化的大企业集团控制了很大一块市场的份额;而中小企业则依靠特色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市场竞争也将由现在的无序,转变到有序。

伊利起步的时候是个“基地型”的公司,但是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基地+市场型”。我们现在的生产基地好多都是建在大城市,在北京,我们建了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的酸奶工厂;在上海,我们建有现代化的冰淇淋工厂;另外,在西安、沈阳、武汉都有我们的工厂,有我们的生产基地。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一个奶源基地、生产基地与市场相结合的完整的布局

彝族有哪些分支

彝族有哪些分支

彝族

yizu

Yiethnicminoritygroup

人口为7762286人。

民族概况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彝族人口数为7762286。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6个方言。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囊文,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1975年制定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部族。当古羌人游弋到西南时,西南地区已有与其先后到达的两大古老族群——百濮族群了百越族群。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魏晋以后,昆明人与焚(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地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帅、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

8世纪30年代,蒙舍诏统一六诏,云南彝族、白族先民联合各族上层建立了南诏奴隶制政权,统治中心在今云南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与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区。

南诏奴隶制王朝曾长期统治彝族先民地区,不能不对当地奴隶制的存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唐天复二年(902),南诏奴隶制王朝的覆灭,不意味着彝族先民地区奴隶制随之消亡。两宋300多年中,戎(宜宾)、泸(泸县)、黎(汉原)3州的彝族先民,处在宋王朝与大理政权的相互争取之中,出现了奴隶制经济相对繁荣的局面。与之相配合,奴隶制生产关系出现了强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况。

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蒙古骑兵自四川分三道进攻云南,经彝族地区,促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各彝族地区出现比较松散的反蒙古联合,开始统一于罗罗族称之下。与之相对应,蒙古贵族加强了对各地彝族兹莫即土长的争取工作,发展为在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土司制度。自1263~1287年,相继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宁等地设立彝族土司。

明代276年间,地跨云、贵、川三省的水西(大方),乌撤(威宁)、乌蒙(昭通)、芒部(镇雄)、东川(会泽)、永宁(叙永)、马湖(屏山)、建昌(西昌)等地各彝族土司(兹莫)连成一片,相互支援,保持着基本上相同的奴隶制度,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各彝族地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土司及黑骨、白骨与家奴3个等级。在上述等级关系的基础上,明代水西、建昌、乌蒙等地彝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

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在彝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给土司、土目、奴隶主势力以沉重打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地区比较迅速地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社会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包括云南大部、贵州部分以及广西的全部彝族地区,以土地个体私有为基础的封建地主经济早已占着绝对统治的地位,实物地租是地主对佃农最主要的剥削方式。此外,对佃农一般还进行额外劳役剥削,雇工与高利贷剥削也十分普遍。部分地区由于某种历史原因,土司仍得到保存,或在“改土归流”时保全了大量的土目与中小奴隶主,因而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较长。如在乾隆初年,贵州威宁地区的彝族群众仍然“半为夷目家奴”。及至建国以前,所属百姓仍然保留某些农奴的特点,奴隶主的剥削虽以实物地租为主,仍不同程度地残存着奴隶制的痕迹。云南武定、禄劝以及红河南岸等地当时也保存不少大小彝族土司,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地主经济已有取代领主经济的发展趋势。

农业是广大彝族地区的主要经济部门,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荞麦、土豆、小麦、水稻、大麦、燕麦、元根等。农具主要有犁、耙、条锄与板锄。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牧草丰富,适宜于畜牧业的发展,主要牧养牛、马、猪、羊等。山地森林资源、山货资源十分丰富。河流湖泊中有各种鱼类和水产。狩猎,采集药材、木耳,捕鱼等成为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业基本上作为家庭副业而存在,主要采取定期赶集的形式进行商品交换。

彝族的社会生产力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自给自足的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尤其是在聚居区内一直保持着“以物易物’’的交换形式,仅用少量的牲畜、粮食、山货去换取针、线、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耻于经商’’的观念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在彝族人民的观念中,牛羊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是衡量贫富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或一家人)能干与不能干、强与弱的标准。拥有百头牛羊是一般彝人的追求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彝族人民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已经建起了钢材、生铁、煤碳、采矿、发电、伐木、化肥、农机、食品加工等轻、重工业部门,形成了一支本民族的产业队伍。云南个旧的云锡公司,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一个重要企业,贵州西部的六盘水特区,已发展成为著名的煤炭工业基地,四川渡口也成为著名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交通运输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各地普遍修建了公路,成昆、贵昆铁路干线也通过了彝族地区。政府还在各地设立了一些贸易机构和集市,使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经济上实行搞活的政策,彝族的城乡商品经济有了飞跃发展,彝人中建企业、经商者逐年增多,落后的自然经济正受到严重冲击。

文化艺术

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各地彝族流传许多记载本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彝文手抄本,已发现的有上千种之多,现已陆续翻译、整理出版,内容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宗教学等方面。还有一些彝文铸铜、碑刻及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文学。在医药学方面,彝文著作中也保存了丰富的资料。彝族普遍采用夏历。近年来,也有人认为古代彝族先民使用过十月历。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彝族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漆绘主要多施于碗、盘、壶、杯、盔甲、护腕、盾牌、箭筒、马鞍、马笼头、月琴、口弦之上,颜色以黑、红、黄三种色彩为主。刺绣为彝族妇女所善长,常绣在头帕、擦尔瓦、衣袖、衣大襟、裤脚、挂带、烟荷包、腰带等上。

风俗习惯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位较低。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人们认为大自然中许多没有生命的东西都附有精灵,一个家庭中凡是祖先遗留下的一切东西如衣服、首饰、银子、用具,都可附上精灵“吉尔”,认为它具有保护家人的魔力。由于历史上长时期的民族文化交流,佛教传入彝族区已有长久历史。清代初年,道教在一些彝族地区盛行。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天主教与基督教也于19世纪末年先后传入彝族地区。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彝族的虎图腾崇拜

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出于对动植物的一种特殊的亲近感,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崇拜的对象。他们以自己信奉的图腾,作为本氏族的标志,甚至将其作为本民族的祖先。中国云南的彝族人,对虎的崇拜就是源于这种古老的图腾信仰。

据彝族的民间史诗《梅葛》记载,天神在创世之初,派了他的五个儿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后,便用雷电来试天,结果天裂开了,用什么补天呢?天神们认为世界上的东西虎最威猛,于是天神又派五个儿子去将虎制服了,然后他们用虎的一根大骨做撑天柱,这样天就稳定下来了。他们又用虎头做天头,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虎须做阳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云彩,虎气做雾气,虎心做天心地胆,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肠做成江,小肠做成河,虎肋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做树林,软毛做青草,细毛做秩苗……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间万物。

黑虎氏族是彝族的远古先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崇黑尚虎,即以黑虎为图腾,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彝族人称虎为罗,许多地方的彝族人至今自称罗罗,即意为虎族。他们自认为是虎的民族,每年都要过虎节,日期从农历正月初八的接虎祖开始,到正月十五日的送虎祖结束。虎节期间,全族人共同欢乐,跳老虎笙、祭虎祖,以祈福消灾。他们在举行祭祖仪式时,用画有虎头的葫芦瓢来象征自己的祖先。

许多彝族人认为自己是虎人。有的村寨至今还流传着"人死一头虎,虎死一只花"的俗语。在他们的姓氏中,常见的罗就表示他们是虎的后代。男人自称罗罗濮或罗颇,意思是雄虎;女人则自称罗罗摩,意思是母虎。彝族人过去就通行火葬,他们认为遗体火化之后便可返祖为虎了。在彝族人聚居的地方,还有许多以虎称呼的山岗、水流和村寨,因为虎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就应以虎来为其命名。

虎被中国人视为百兽之王。它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被彝族先民敬奉为原始图腾,成为吉祥与幸福的象征。由于虎被他们奉为祖先,因而在一些彝族人家中的神龛上供奉虎形祖灵,大门上挂着虎形辟邪,墙壁上挂着虎图腾壁挂,在村寨路口设有形状像虎的石虎神。彝族人称虎神为罗尼,这是他们心中最灵验最崇高的神。虎神可以为他们消灾驱邪,可以保佑他们称心如意、吉祥平安。他们把自己、家庭、家族的幸福,都寄托在虎神的护佑之下。

好了,关于大理畜牧养牛和彝族有哪些分支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