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能养牛吗最新消息?秦始皇的功绩

河北邯郸能养牛吗最新消息?秦始皇的功绩

很多朋友对于河北邯郸能养牛吗最新消息和秦始皇的功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出自于史记的故事成语和歇后语

出自于史记的故事成语和歇后语

一..歇后语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张飞讨债--声势凶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阿斗的江山--白送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张飞睡觉--不闭眼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曹操转胎--疑心重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鲁班门前弄大斧--自不量力

二..成语

1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自己吟了一首诗,诗曰:“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史记项羽本纪》

2背水一战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径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史记淮阴侯列传》

3破釜沉舟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在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项梁、项羽起而响应。项梁的父亲,也就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项羽从小死了父亲,是在叔叔项梁的照顾下长大的。他小小年纪便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叔父教他书法,他不用功;让他去学习剑术,他也不肯努力。项梁很生气就骂他没有出息。但项羽却说:“念书写字,顶多记记姓名罢了;剑术学好了也只能和几个人对打,我要学那种一人敌万人的本领。”项梁听项羽这么一说,认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项羽学习兵法。项梁本人因善于结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么大事,他都赶去帮忙,当地的百姓都很喜欢他,他也就成了吴中豪杰的领袖,连地方官也要敬他几分。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经过吴中,许多人前来观看。站在两旁的百姓,一见这威风凛凛(lǐn)、豪华壮丽的皇帝车驾奔驰而来,都呆呆地站着,大气也不敢喘(chuǎn)。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别人高出一头的项羽,瞪着浓眉下一双有神的大眼,脱口说道:“这有什么了不起,谁都可以取代他!”项梁吓得赶快捂住项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这儿胡说八道,让别人告发了可是要灭九族的呀。”回到家里,项羽埋怨叔父说:“平日您总是让我练习武艺,学习兵法,让我念念不忘家国之恨,今天您怎么这样胆小怕事呢?”项梁说:“我们是要干一番大事业,不能心急气躁。要想报仇,就必须学会等待时机。”

就在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阳的路上病死。第二年,二世继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消息传来以后,项梁和项羽万分高兴和激奋,他们感到为楚国报仇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就杀掉了当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过了不久,有消息传来,陈胜被秦将章邯打败,项梁赶快率领江东8000子弟兵,渡过长江,向西面前线挺进。一些零散的反秦队伍,如陈婴、英布、吕臣等率领的武装,都纷纷投奔到项梁的队伍中来,使这支部队一下子增长到六七万人。但是这时陈王已经被叛徒庄贾杀死,张楚政权已经四分五裂。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县(今山东省滕州市南)召开各路起义军首领会议,商量要公推一个起义军的首领。这时候,有个叫范增的70多岁的老头子赶来献计,他对项梁说:“秦灭六国,楚最不幸。楚怀王被骗到秦国,死在秦国,楚国人至今怀念着他。您从江东起兵,有很多人前来投奔您,这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大将,人们希望您恢复楚国。您如果拥立楚怀王的后代为王,就一定能够号召更多的老百姓。”

项梁觉得范增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人四处寻访楚怀王的后代。没过多久,大家找到一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这时他才13岁,正替人家当放羊娃。于是项梁带领大家把熊心立为楚王,为了顺应楚人怀念故国的心情,仍称他做“楚怀王”。这个消息传开以后,果然又有很多人赶来参加项梁的队伍。

项梁把楚怀王安置在盱眙(今山东省盱眙县东北),自己带兵继续西进。他在东阿(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打败章邯,又在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东北)东面大破秦军,接着又攻下了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南)。这时候,原先齐、赵、燕、魏等国的旧贵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复了自己国家的名称,秦朝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项梁命令项羽和不久前来投奔他的刘邦带兵急速西进。项羽和刘邦杀死了秦朝的大将李由。章邯见形势危急,赶快请秦朝政府派援军,乘着项梁得胜后骄傲自满,没有防备的机会,偷袭定陶,杀死了项梁。项梁一死,起义军的队伍受到很大损失,项羽、刘邦、吕臣等只好撤退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采取守势。

再说秦将章邯击破了项梁率领的楚军主力之后,认为楚军元气大伤,用不着担心了,于是把项羽他们撇开不管,带领大军北渡黄河,攻打当时自称赵王的赵歇。赵王和他的谋臣张耳、陈余没有防备秦军的进攻,一战就败,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固守。章邯派大将王离和涉间把巨鹿城围困得如铁桶一般,秦军在城外布成了铁墙般的防线,章邯自己则率领主力运输粮草,供应王离的围城大军。

赵军被围困得顶不住了,赶紧派人四处求救,燕齐两国授赵大军早就赶到了,但一见秦军势力强大,谁也不肯充当那碰石头的鸡蛋,都缩头缩脑地远离秦军驻扎。

再说楚怀王接到赵王求援的书信,赶紧准备援军,派宋义为上将军,叫他带着次将项羽、末将范增北上救赵。

宋义率领大军由彭城出发,将士们休整了几个月,现在听说要去和秦军的主力拼杀,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很旺。但是宋义却是一个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用甜言蜜语取得怀王的信任,骗取了兵权,但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军拼命。当他走到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的时候,便号令全军原地休息,这一住就是40多天,他自己每天在大帐中饮酒作乐,从不提出兵援赵的事。

项羽实在忍耐不住,便来见宋义:“救兵如救火,现在赵王危险,我们应该立即率兵渡过黄河,与赵王来个里应外合,就一定能够大败秦军!”宋义斜着眼看了项羽一下,慢吞吞地说:“你哪里懂得兵法的妙用!我们的目标是消灭秦军,我的主意是先让秦赵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在战场上冲锋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说出谋划策,你可就比我差远了。”项羽遭到一场抢白,强压着火儿没发作,怒哼哼地走出了军帐。

宋义冲着他的背影冷笑着,随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于全军说:“将士们打起仗来应该像虎狼那样凶猛,可谁要是不服从命令,一概都得砍头。”这显然是冲着项羽来的,叫他乖乖地服从命令。

项羽本是个火暴脾气,怎么会咽下这口气?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装,大步跨进宋义军帐,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赵。宋义大发脾气,喊:“我的军令已下,难道你要以头试令吗?”项羽大吼一声:“我要借头发令!”宋义本是个草包,顿时吓得软成一团,项羽一剑斩下他的脑袋。将士们听说杀了宋义,都立刻表示愿意服从项羽的指挥,并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一职。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项羽担任了援赵大军的主帅,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然后又下令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将士们都愣了,项羽说:“没有锅,我们可以轻装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赵国!至于吃饭嘛,让我们到章邯军营中取锅做饭吧!”大军渡过了漳(zhāng)河,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战士们一看退路没了,这场仗如果打不赢,就谁也活不成了。

项羽指挥楚军很快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同秦军展开了9次激烈的战斗,渡河的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个个如下山猛虎,个个都奋勇拼杀。沙场之上,烟尘蔽日,杀声震天。楚军将士越斗越猛,直杀得山摇地动,血流成河。经过多次交锋,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大败,杀死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被打得走投无路,放火自焚(fén)而死,章邯带着残兵败将急忙后退。那些旧贵族派来的援军,看到项羽大获全胜,又是佩服,又是害怕。从此项羽就做了上将军,诸侯的军队都归他统率。

章邯带领残兵败将后退了几十里,派人到咸阳去求援兵。但赵高正忙着夺位,一个援兵也没派,章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率领剩下的秦军投降了项羽。

巨鹿这一场恶战,项羽的楚军击败了秦军的主力,强大的秦王朝已经无力抵挡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了。不久,刘邦的队打进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项羽立即带兵西进,项羽被称为“西楚霸王”范曾却对他说:“如果你想永远称为大王,就必须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心想:“曾经是朋友,为是么一定要成为敌人?”

在鸿门宴上你一再推延不愿意杀死刘邦,还把刘邦封为汉王,可谁又有知道英雄相惜的情意呢?

你败了,败得一塌糊涂。尽管你“力拔山兮气盖世”,但你也只能突围而逃,留下虞姬,香消玉损。

对面,就是你日夜思念的家乡——江东。乌江江心有一条船,度过去你便可以重整旗鼓。

但你不愿意度过乌江,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认为大势已去,难有回天之力了。

你倒下了,带着遗恨,也留给后世许多思考。

《史记项羽本纪》

4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种见剑鞘上有“属镂”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5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这则成语的冠是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这块璧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有勇有谋,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并首先问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换15座城池。蔺相如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件事不能不答应。”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又不肯把15座城给我,那怎么办?”

“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璧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得知他来后,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他接过璧后,非常高兴,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现在又见他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璧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璧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6胯下之辱

韩信一天在路上走着,遇见一个小混混,他拿起一个匕首,对韩信说:“你韩信不是厉害吗?有种你拿匕首杀我,如果你不想,那么马上从我两条腿之间爬过去。”韩信忍耐了这个耻辱,从那个人的胯下爬了过去。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将军;而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统一天下。

《史记·淮阴侯列传》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赵王说:“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终于没有株连她。

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比喻可谓恰如其分。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并没有纸张,所以"纸上谈兵"一词应为后人所创,但赵括这个例子比较典型,所以被当做此词的典故来应用.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岚县普家庄村历史

岚县普家庄村历史

1.广宗县高家庄村历史

高家庄初名木原乡,清初建村,来历无考。清雍正八年(1730年),大水毁村。嘉庆二十年(1815年),高氏大公迁此重建村庄,改名高家庄。后有张氏、陈氏迁此定居。高家庄村隶属莒县刘家官庄镇。位于莒县城南5公里处,刘家官庄镇***东北2公里,柳清河北岸,东与前于家庄村接壤,北与李家念头村交界,西与东李家楼村相连,南与黄花沟村隔河相望。

高家庄村地处莒中平原地带,东西最大距离0.6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2公里,全村占地面积5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0公顷,企业占地10公顷。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及各类蔬菜。

境内交通便利,206国道纵贯南北

2.无极刘家庄村来历成村历史

1988年底,县辖行政村210个,居民委员会1个。

无极镇(辖行政村13个,居民委员会1个)

东中铺北魏在此修建县城,该村随之出现。明代曾取名无极铺,因位于城内东半部,县有买卖铺户,故名东中铺。有776户,3203口人,3007亩耕地。

西中铺村名来历同前。按方位定名西中铺。有246户,992口人,674亩耕地。

东关北魏在此修建县城,该村随之。因位于县城东门外,曾名东关厢、东关铺,后改为东关。有348户,1664口人,1688亩耕地。

西关村名来历同前。按方位定名西关。有732户,2558口人,2674亩耕地。

角头唐代前该村名桥头,后被洪水冲毁大部,只剩西南一角,遂改名角头。有490户,1773口人,1763亩耕地。

房家庄据传,明代该村有3600户人家,盛称棋盘大街,因房姓居多,定名房家庄。有207户,983口人,1139亩耕地。

里家庄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碾子村魏氏三兄弟奉诏迁居于此,取离开故乡之意,因名离家庄,后演变为里家庄。有444户,1755口人,1903亩耕地。

安城原为安乡县城所在地。西汉置县,东汉废。《水经注》载:“安城,即魏昌之安乡也。”《三国志·魏志·甄后传》:“明帝太和元年封外祖甄逸为安乡侯,嫡孔袭爵即此城。”三国时,曹操三子曹植被史曹丕贬职后亦曾受封安乡侯。本为安乡城,后简称安城。有516户,1961口人,2267亩耕地。

东罗尚隋代建村。因村西有兴国寺,寺内有十作为匀汉画像,并有和尚主持,故称罗尚。因位寺东,冠以方位,称东罗尚。有721户,2883口人,3526亩耕地。

西罗尚村名来历同前。按方位定名西罗尚。有456户,1837口人,2291亩耕地。

户村明代“靖难之变”(俗称“燕王扫北”)后,由山西洪洞县碾子村迁来田姓、于姓两户人家在此定居,取名户村。有667户,2624口人,2648亩耕地。

朱家庄明代“靖难之变”后,有朱姓居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命名朱家庄。有516户,2045口人,2497亩耕地。

高村此处原为一高坡,明代角头村常被水淹,其中有18户人家迁此定居,以地形取名高村。有145户,605口人,837亩耕地。

居民委员会1984年4月建立,管辖64个家属院,1301户,4750口人。

郭庄镇(辖行政村17个)

郭庄明代“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居民来此定居,郭姓居多,取名郭庄。有1281户,4246口人,4529亩耕地。

马村明代“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居民来此定居,马姓居多,取名马村。有801户,2792口人,3653亩耕地。

磁河店明代“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户人家在此开店,因临近磁河,取名磁河店。有521户,2004口人,2103亩耕地。

甄家营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即有此村。甄姓居多,以姓氏取名甄家营。有125户,521口人,776亩耕地。

王家营原甄家营王姓居民,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迁出独立成村,以姓氏取名王家营。有252户,1061口人,231亩耕地。

张家营民国26年(1937年)张家小庄分为2村,该村张姓居多,取名张家营。有163户,636口人,920亩耕地。

姚家营村名来历同前。该村姚姓居多,取名姚家营。有482户,1877口人,2791亩耕地。

冯家庄明代“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迁来几户冯姓人家在此立庄,取名冯家庄。有575户,2426口人,3474亩耕地。

张家庄明永乐年间,该村由张姓人家初建,名张家庄,又称张家小庄。民国年间曾改名张家村,俾与相近的藁城县张家庄有别。今仍名张家庄。木刀沟东岸有一小村,名小张家庄,属张家庄辖。有563户,2101口人,2488亩耕地。

牛家庄明代初年(1368-1398年),从牛家庄庄来几户人家在此居住,冠以方位,取名东牛(与西牛相对)。有280户,1120口人,1322亩耕地。

西牛村名来历同前。冠以方位,取名西牛(与东牛相对)。有460户,1770口人,2342亩耕地。

3.广宗县高家庄村历史

高家庄初名木原乡,清初建村,来历无考。

清雍正八年(1730年),大水毁村。嘉庆二十年(1815年),高氏大公迁此重建村庄,改名高家庄。

后有张氏、陈氏迁此定居。高家庄村隶属莒县刘家官庄镇。

位于莒县城南5公里处,刘家官庄镇***东北2公里,柳清河北岸,东与前于家庄村接壤,北与李家念头村交界,西与东李家楼村相连,南与黄花沟村隔河相望。高家庄村地处莒中平原地带,东西最大距离0.6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2公里,全村占地面积5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0公顷,企业占地10公顷。

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及各类蔬菜。境内交通便利,206国道纵贯南北。

4.户部乡苗家庄村历史请知道的高人指点一下吧本人对这一块比较感兴

建饭店。

同时聘请市、休闲娱乐为主的民营业户已达20余家,并且在输出人员的同时,该乡还注重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近几年来,乡财政投资近100多万元,养殖专业户超过500个。

(2012年),肉牛存栏量达5000头,户部乡的“牛经济”发展势头良好.92万亩,盛产花鲢,用科技做活了三农文章,全乡共涌现出年纯收入过万元的致富能手3000余人。2004年,深受外地企业、客商信赖,硬化总长近24公里。

户部乡坚持百年大计,调动了教师教学积极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牛过了700斤就天天有来问的。”

时家沟村的几个养牛户说、五莲县金属焊接材料厂等64家企业落户该乡,个体工商户多达1000余家。5产业发展编辑工艺品该乡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该乡境内公路如网,334省道和即将动工建设的日潍高速公路线纵横穿越。“以工带商”结硕果户部乡通过资源招商、区位招商、昱森工贸有限公司、五莲银河果汁厂、荣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户部乡与当地银行协商,将这10万元作为贴息,对王家大村至涝洼、时家沟至大马安、户部至三块石三条连村路进行了升级改造。7产业特色编辑巧资金做大“牛经济”肉牛巧用资金做大“牛经济”户部乡用10万元“引水”钱,对中小学危房进行了改造、县专家对乡驻地进行了高标准规划。

初中、小学均被评为素质教育目标管理优秀学校,村村通柏油率达到98%,鼓励农民贷款养牛,每头牛***帮助贴贷2000元、黄烟等为主的高产高效农业,狠抓以肉牛、肉鸡、锦绣工艺品厂、青岛花生制品厂等处企业落户该乡,总投资万元,年实现利税近万元、蛋鸡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和以狐,(2013年)计划投资50万元,程控电话覆盖全乡,30个村安装了卫星接收闭路电视,加之充足的电力,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出台,占地2000余亩的工业基地的建立等种种有利条件,不仅为我们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为前来户部创业的外地客商提供了用武之地。(2013年),已有五莲县五征车身厂、垂钓的好去处。

开发建设水上旅游项目,补发了教师工资.5公里处,是一座总流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的中一型水库、鲤鱼等水产品,拥有金沙滩面积50余亩,四周群山环抱、貂为主的特种养殖业,有效的推动了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2013年),已有五莲县五征车身厂、亲情招商,先后引进了五征集团车身厂,村村通了程控电话,乡驻地上了有线电视,30个村安装了卫星接受闭路电视,加之充足的电力,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出台,占地500余亩的工业基地的建立等种种有利条件、石餐具等令人神往的自然景观就有20多处、五莲县塑料厂、五莲县金属焊接材料厂。

随着村村通道路工程的不断进行,全乡共投资347万元,实乃发展水上旅游、避暑,因病返贫的问题;触目可及奇峰异石、古树幽林,重点抓了商业街建设,着力抓好乡驻地二横三纵主街“六化”建设、九仙山)旅游开发,规划建设了王家大村至邱家店子旅游度假服务区,(2013年),以餐饮食宿、旅游购物、九仙山风景区遥相呼应、互为补充、板栗、桑园、神仙门,投资12万元建起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年可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人以上,户部乡的肉牛养殖经济已经露出了好苗头,但10万元直接借给农民,撑不起几个专业户,前一段时间,该乡被评为了市级科普教育先进乡镇。积极推广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0%,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6亿元,实现利税600万元。

个体工商户也发展到1000余家。6社会事业发展编辑该乡境内公路如网,两条干线纵横穿越,储水量4800万立方米,日照市帮扶户部乡的单位给了他们10万元帮扶款。

当时、昱森工贸有限公司、银河果汁厂等大小工业项目64处,安排农民工2600余人。面对一只只“金凤凰”在此安家落户,一些头脑灵活、市场经验丰富的农民也从中发现了商机,他们围绕这些新上的工业项目,做起了商业服务的文章,10万元扶持起20多户养牛大户,人力资源丰富,仅以乡劳动保障所为依托,年可输出富余劳动力4000人以上,该乡积极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合作,成功举办了三届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接洽谈会,建立了青岛、大连等8个农村劳动力输出基地,他们还联合了其他4个村的养牛户去了趟诸城学技术,全乡森林覆盖率达47%下辖村编辑户部村黄巷子村黄庄沟村龙湾头村时家沟村王家大村上沟村黄崖川村梁家庄子村邱家店子村庄沟村胡林村宋家村井家庄村窦家庄村苗家庄村涝洼村石洼村大马安前村小马安前村少山村吴家庄子村臧家槎河村高阁庄村东山村井家沟村松崖村松朵山村大刘家槎河村小刘家槎河村魏家沟村杨家峪村接石子村上五台村中五台村兰峪村玉带村三里沟村西窑沟村邰家槎河村自然资源编辑龙潭飞瀑户部乡位于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五莲山脚下,提高载体功能。

围绕两山(五莲山,不断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白鲢、草鱼。户部岭水库位于该乡境内,引来活水100万元,大力发展以樱桃。

近(2013年)来、上门市部、建澡塘、开理发店,数不胜数。短短两年,已新上各种商业服务项目150余。

5.河北省邢台地区南宫市大村乡邢家庄村的历史

【历史沿革】南宫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西汉初年始置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因西周“八士”之一的南宫适(音:括)曾封邑于此,汉高祖刘邦取其复姓命县名,以示“尊周礼、敬贤人”之意。境内有普彤寺、普彤塔始建于公元67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

清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张裕钊手书“重修南宫县学碑记”,创立“南宫体”书法,现已风靡海内外。南宫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冀南军区、冀鲁豫边区省委驻地,***、刘伯承、徐向前、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和战斗过,南宫人民的优秀儿女张霖芝、李菁玉、马国瑞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南宫,自汉置县一直沿用此名。相传春秋时期周朝时有个复姓南宫名适字子容的鲁国人,曾寓居此地,很有德望,是当时名人,称南宫子。

刘邦用此人姓氏做县名,以示为"礼义之乡",这就是南宫县名的由来。(见《南宫县志》、《冀州志》)。

今市境,春秋时期属晋国地。战同时为赵国辖域。

秦代属钜鹿郡。西汉时置南宫县(新莽时称序下),故城在今城西三里旧城村(南、北旧城);在东南境还置有缭县,故城在城东南二十三里(据《读史方舆纪要》)。

南宫县初属冀州信都郡(其间曾三次封为广川国,三次复为信都郡),后隶信都国(曾改国为郡,后仍为国);缭县初属冀州清河郡,后为清河国(其间时国时郡,几经更迭)。东汉时省缭县入南宫县,初属冀州信都郡,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封为乐成国,延光元年(公元122年)改名安平国,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更为安平郡。

三国、魏时,南宫县属安平郡。晋代,南宫县初为冀州安平国,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为长乐国。

北魏时,南宫县属冀州长乐郡。于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经县(今威县地)省入,太和十年复析置。

北齐时废南宫县。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复设南宫县,初属冀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隶信都郡。

唐代,南宫县初属宗州(武德四年置),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改隶冀州(龙朔二年更名魏州,咸亨三年复名冀州;天宝元年降为信都郡,至德二年复升为冀州),自贞观元年起,冀州隶于河北道。五代时,南宫县仍属冀州。

宋代,南宫县属河北东路冀州,入金后仍从宋制。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析南宫县之新河镇置新河县,同时南宫县省入;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复设南宫县,而新河县又省入为镇。

元代,于太宗四年析南宫县原新河县地复设新河县,南宫县属真定路冀州。明代,南宫县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徙治飞凤冈(即今城关),属真定府冀州。

清代属直隶省冀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南宫县属直隶省冀南道,三年改为大名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划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9月创建冀南区,属晋冀鲁豫边区(1941年成立),南宫县为冀南区之十三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自1945年底始,南宫县一直属冀南区四专区。

1948年9月华北人民***成立,晋冀鲁豫边区即行撤销,南宫县改隶华北行政区冀南区四专区。1949年8月1日。

南宫县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宫县仍为邢台专区。

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南宫县划归邯郸专区。同年12年20日,撤销威县、清河县并入南宫县。

1960年5月3日,又撤销邯郸专区,南宫县归邯郸市辖。1961年5月23日复设邢台专区,南宫县还属。

同年7月9日,析南宫县复置威县、清河县。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仍辖南宫县。

南宫县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

6.求石家庄八家庄村的历史

位于建设北大街上的新浩城小区,是在原八家庄村拆迁基础上建设的,分南北两区,南区是商品房,北区是八家庄村民的回迁楼。长安区区划地名办贺主任说,2001年8月11日,中浩房地产公司经过地名办的审核,正式将自己开发的八家庄村定名“新浩城”。虽然这个名字本身没问题,却招来了村民的强烈反对。村民们组成的业主委员会选出代表,要求地名办将“新浩城”改为“八家庄怡园”。于是,八家庄成为全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刚命名又要求改名的小区。

长安区民政局丁局长说,在得知八家庄村民的请求后,他们接到市***的通知,要求对居民进行民意调查。于是由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建北办事处组成的调查队伍,对八家庄500多户回迁户逐一入户调查,询问是否愿意改名,同时充分说明改名后会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例如,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土地证、邮政地址等都需要更改,重新制作楼牌又要花钱。结果85%以上都同意改名,只有5户不同意,3户弃权。市区划地名办的尹佐策说,所有同意的村民都签字按了手印,改名申请上还写了“更名造成的一切损失全部由业主委员会负责”。

于是,在不违背命名原则的基础上,为尊重民意,经市地名办审核,市长批示,2007年12月30日,“新浩城北区”更名为“八家庄怡园”。

留住名字就是留住历史

经过6年漫长的努力和等待,不惜费钱费时费事,就为一个名字,值得吗?8月3日上午,一位村民这样对记者说:“村子没了,至少名字还在!八家庄村有600多年历史,八家庄这个名字叫了100多年,从我们这一代把名改了,不可能!”

《石家庄市地名志》里显示:八家庄原属正定县,相传明初有潘氏一户来此定居,后生八子,分成八家,形成村落,取名八家庄。

但民间有更传奇的版本,有网友考证说:八家庄原称“潘家集”,最初是由潘氏先祖潘忠义从云南省到此安家定居,原无村名,后因其长子潘节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予山东总兵之职,晚年退休回家,皇帝亲封村名为“潘家集”,并特诏圣准以“跑马圈地”的形式,将大片良田赐予潘节,以示奖赏。至此,“潘家集”随之兴旺发达,形成村落规模。之所以后来称为“八家庄”,原因是有八个姓氏的村民在此居住。

八家庄很早就划归了市区。近二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建设,使八家庄村在地貌上已无迹可寻,“我们唯一能留下的,只有名字了。”村民们这样说。

秦始皇的功绩

秦始皇的功绩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嬴姓,名政。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13岁即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称帝。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创立了“皇帝”的尊号,称始皇帝。

据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是赵国大将的女儿,送给子楚之前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已怀孕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后来赵姬怀胎十二月才产子,生下了嬴政,实则为吕不韦与赵姬的私生子。(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来源请求],怀孕十二个月鲜有案例;同时,作为怀孕征兆的停经也可以被异人怀疑。故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出错存在可能性。)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嬴政少年时期是在赵国都城邯郸度过的,此时异人经吕不韦从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国,并认华阳夫人为母,经过多次政治斗争终于获得了华阳信任,吕不韦又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将赵姬母子接回秦国,从此嬴政开始了他在秦王宫里的政治生涯。

生平

登上王位

庄襄王三年(前247年),庄襄王去世,嬴政即位为秦王。即位时由于年少,故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他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故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玉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始皇早已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秦始皇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

其后,虽然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其后他任用尉缭子、李斯等人。

统一中国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十八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修筑长城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夫四十余万。在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男人辛苦劳作尚不能裹腹,女人纺织的布都无法蔽体的情况下,征调如此之多的民力去从事非生产性劳动,造成的结果只能是死亡人数无法统计,千里之地尽是尸首,血流成河的惨剧,所以百姓十户人家里有五户想要造反也就不足为奇了。“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民间传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普通百姓对修筑长城的怨言。

当时所修筑的长城,并非今所见之长城(今长城主为明朝时所修建)而是相当不牢固的夯土墙,秦长城主要目的是标名与匈奴的界线,并没有实质的防御功用,况且当时匈奴实力并不强,始皇仍遣蒙恬发兵十万攻击匈奴,后人对此的评价是:“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蒙恬死后没多久,匈奴便轻松跨过秦长城,不但收复了原来的失地,并且占领了燕、代等郡。综上所述,长城本身在后世抗击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是否有意义还属争议话题,但至少在秦始皇时代的作用除了虚耗国力以外,没有任何作用。

集权统治

发动了焚书坑儒事件。

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

而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杀,史称「坑儒」。

奢侈生活

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宫殿,而在统一六国期间,更是大兴土木,每灭一国,便要将该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附近仿造一遍,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整个关中地区,自渭河以北,雍门以东,直到泾河一带全部都是宫殿群。

统一之后,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亦名朝宫,阿房为其前殿名),每年动用民工七十多万人.虽然有人辩称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万这个数量相比于当时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来说,这个比例也是很惊人的。朝宫可以容纳十万人,在里面运送酒菜要用车和马才行,仅一个前殿的面积就达到了东西长693米,南北宽116米,台基高达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万人。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对阿房宫遗址进行的考古工作发现,阿房宫本来就没有建成.秦朝此宫殿仅完成地基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兴乐宫、梁山宫等等。

据《三辅旧事》记载:秦国有“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国有“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另外,“咸阳之旁二百里内”,还有“宫观二百七十”。

有宫殿就要有美女,在灭六国时,就把所有各国的美女都掳掠来放在所建造的宫殿之中。宫女总人数,据三辅旧事记载:后宫列女万馀人,气上冲于天。并且,秦始皇死后,这些宫女绝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骊山墓从秦王登基起即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万人修建。现在留存的墓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并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

死亡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是为秦二世。并赐太子扶苏死。

国家建设

始皇即位不久,便开始派人设计建造秦始皇陵。在统一六国之后,旋即修建豪华的阿房宫,最多时用工七十二万人(虚数,表明人数众多)。

前222年开始,秦始皇开始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还有一说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运河在最终在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项工程在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在位时发生的事

韩国名门之后张良曾在博浪沙派刺客行刺秦始皇,未能成功。

为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渡东海求神仙,耗资巨大。(『楚义六帖』指徐福和童男女们在到达目的地(即现时的日本)之后一去不返,日本重臣秦氏为其后代。不过参考《史记》与《三国志》可知,此一说法在东汉之前并未出现。至于徐福即为神武天皇说,则除了年代不合之外,更是毫无文献可考)。

评价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正面评价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桑弘羊的论着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