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有学养牛的地吗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究竟在哪里

常德有学养牛的地吗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究竟在哪里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常德有学养牛的地吗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究竟在哪里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常德有学养牛的地吗以及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究竟在哪里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究竟在哪里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究竟在哪里

”唐朝诗人张旭的这句诗道出了千百年来萦绕在世人心头的疑惑: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这个让无数人向往的地方仅仅是作者理想中的“乌托邦”,是脱离现实的?还是在现实中有创作的原型呢?“桃花源”的世界诱惑着软红十丈中被烦恼俗事缠身的我们,更带给无数身处困境中的人们以光明和希望。于是,为《桃花源诗》做的记喧宾夺主,流芳百世,名闻遐迩,引来赞誉无数。那么,我们孜孜追求的桃花源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理想世界呢?许多人认为,桃花源是带有道教色彩的神仙境地。大约是《桃花源诗并记》中有“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一句,于是诗人们都认为桃花源是仙境,如韩愈《桃源图》有“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诗句;刘禹锡《桃源行》有“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诗句;王维《桃源行》有“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与“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诗句。古往今来,人们寻求桃花源的脚步从未停止。人们按照陶渊明的描述,或按图索骥,或实地考证。最近几年,中国旅游业发达,不少地方乘机大肆炒作,在某些学者索隐文献的配合下,牵强附会,自称“真”桃花源。于是乎,“真”桃花源如雨后的春笋,一夜之间冒遍全国各地。那么,这个现实世界中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呢?现在比较能获得认同的,也是最有可能是“真”桃花源的有以下七个地方,它们,也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最美的七个“世外桃源”:常德“桃花源”常德市,古称林沅县,隋代改名武陵县,直到1911年才改称常德。从东汉至唐代的数百年间,这里是武陵郡的郡治所在地。桃源,古称沅南,历来是武陵郡所辖的属县之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既已言明“武陵”,而沅水河畔又与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如此吻合,所以,许多人认为,“桃花源”的创作原型就在这里。今湖南常德桃园县西南的沅水河畔,有一处由桃花山、桃源山和桃花湖构成的风景胜地。这里有一条名叫桃花溪的小溪,潺潺溪水源于桃花山,汇于沅水。两岸桃花成林,花开时节,红霞如云,落英缤纷。据说,这就是武陵渔夫前往桃花源时所遇到的小溪和桃花林。沿着小溪溯流而行,穿过“琼林桥”,经过“桃花潭”,便来到一个称作“秦人洞”的古山洞口。进入山洞,“初极狭,才通人”,走出山洞,天地“豁然开朗”:一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古朴、纯真、自然、清新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这里就是令人向往不已的人间仙境“秦人村”。对于真桃花源在武陵(今常德),争议恐怕是最小的。历代文人骚客争相咏题“桃花源”,譬如南北朝时期有庾信、徐陵等人,唐代有王昌龄、李白、刘禹锡、杜牧等几十个人,宋代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等人。武陵“桃花源”武陵地区的苗族人民素有对桃树的崇拜以及见客人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等风俗习惯。据《苗族简史》记载:武陵地区的苗族人民开始了“铁犁牛耕的农业生产方式,出现了自耕农的私有制,创造了父系氏族初期的物质条件。但由于生产力还比较低,所能提供的剩余生产品极少,因此,还产生不了突出的富户和显贵人物”,呈现出了没有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社会现象:“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如此世外仙境一般的苗家社会,初当作“异闻”传播。东晋文人刘敬叔在他的《异苑》中记述道:“元嘉初,武陵蛮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其人入穴,见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桑果蔚然。”这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内容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一位写渔家、一位说猎户罢了。历史学家刘自齐在《学术月刊》上所写的《<桃花源记>与湘西苗族》的文章认为,《桃花源记》所描述的那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等自由的美好社会生活图景,并非作者的凭空虚构,也不是幻想的再创造,而是切切实实地对当时居住在武陵地区的苗族社会生活的写真。内乡“桃花源”河南南阳内乡县夏馆镇北8公里的青杠树村,有一个世界地质公园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优秀景点——桃花源景区。据史料记载,专家考证,是古代文学名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桃花源所在地。它座落于宝天曼南麓玉屏山的群山环抱中,四周山势险峻,植被茂密,封闭性好,与世隔绝,山顶高处是一片近百亩的山间盆地,现有十一户人家,三十多口人,这里的人们千百年来因自然环境所限,历朝历代,官、兵、匪、盗,均未侵扰,居民纯朴和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农耕生活。桃花源景区是由桃花谷、桃花溪、桃花源三部分所组成。沿桃花溪进入桃花谷,谷深3.5公里,可观赏景点十八处。青山绿水,郁郁葱葱,“山不在高,奇在层次,水不在深,妙于曲折。”桃花谷俗称“三岭九道弯,九弯十三潭”,谷中林茂花丰,深秀奇幽。沿谷穿行在峭崖陡壁深幽狭谷中,抬头眺望,天成一线,呈“一线天”。穿过“一线天”行至“天门瀑”前已无路,但见断崖绝壁中,百米飞瀑,窕然横空,由天而降,气势飞宏,蔚为壮观。四周绝壁环绕,青苔莹莹,翠郁丛丛,山峰绝壁把桃花谷和桃花源拦腰隔断,山半腰陡峭密林中,有一洞叫桃花洞,沿桃花洞拾级而上,约百余米,有一古朴神秘的村落――塘屿村,展现眼前,这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实写照。这里山青水秀,峰岭叠翠,奇花异草,桑竹遍布山野,桃花盛开时,满谷芳菲,鸟嘤虫鸣,鸡犬相闻,牛羊悠悠。观感上:美色满目,大饱眼福。体验上:这里是大自然氧吧,可尽情享用;尘嚣无踪,心旷神怡;泉水甘纯,壶瓶无垢;民风纯朴,厚道和善;……这就是人们所向往和文人墨客雅俗共赏的“世外桃源”。联合国中国代表团前秘书长王海中来此考察后题词:“人间仙景,胜似仙境”。全国著名作家乔典运观后题词“何苦万里漫游,这里景致尽有”。广南“桃花源”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来到云南省广南县坝美,靠潺潺的溪水指路,溯流而上,就会看到一个状若巨笔的石山(坝美村的入口)。只见这座“石笔山”的腹部开了一个巨大的石洞,洞上倒悬着无数如笋的石柱,成群的燕子正在四周翻飞盘旋,溪水便从这里流出并形成飞瀑。这种景象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描写正好一一对应。聆听着瀑布发出的轰鸣声,坐上晃晃悠悠的猪槽船,不一会儿就可来到洞中。突然之间,洞外嘈杂的人声、水流声会完全消失,只剩下燕子发出时有时无的呢喃声。当黑暗把人和猪槽船完全吞没时,你会产生进入“时光隧道”的感觉:一个现代、嘈杂的外部世界消失了,一个古老、神奇的小村在等待着你。在昏暗的水洞中沐浴了二十多分钟的凉风后,一束光出现了,接着便可看到洞口吱呀作响的水车、壮族少女婀娜的身姿,船到岸了。拾级而上,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淡蓝色的驮娘江在不远处向你招手,碧绿的田野间农人正辛勤地劳作,翠竹、桃林深处掩映着古朴的村舍。歙县“桃花源”近年来,根据古代史料和实地考证,今黄山市歙县,是古新安郡境内最西边的一个县,与陶渊明曾祖父陶侃的原籍鄱阳郡交界。据古方志记载,歙县南境有座武陵岭,岭下有个武陵村,村人以捕鱼为生。附近有条小溪,即陶渊明在《蜡日》诗中提到的“章水”。沿章水上行,一处处桃林夹岸而生。水源尽头的峭壁上有个山洞,称作“桃源洞”。此洞虽于几十年前修筑公路时被毁,但从前的石刻仍保留至今。穿过山洞,是一处豁然开朗的山间盆地。那里土地平旷,到处良田、美池、桑竹、小桥、流水、人家。虽然1500年过去了,景物依然与《桃花源记》相似。这块盆地,历来被人称作“旧秦村”、“桃花源”。传说唐代诗仙李白曾游历至此,赋诗“歙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以赞之。弘农“桃花源”大师陈寅恪在他的文章《“真”桃花源究竟在哪里》中告诉我们,较早记载入史册的“桃花源”,即古桃林,在古代北方的弘农或洛水上游一带,相传还是周武王攻打殷商养牛的地方。在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山经》里就记载“桃林”,晋人郭璞作注时说它在“今弘农湖县阌乡南谷中”。陈寅恪先生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既深藏有特别的寓意,又含有纪实的成分。文中的寓意,基本上人人都知道了。但其中纪实的成分,古人和近人讲来讲去,都不得要领。事实真相是这么的:陶渊明的纪实部分来源于北方弘农或洛水上游一带——“桃源”的坞堡。皇天原一带不远的地方叫“桃源”,本是周武王攻打殷商养牛的古“桃林”。“桃林”面积很大,从灵宝县以西到潼关,都属于“桃林”。那里的地理位置也符合修筑坞堡的特征。在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灵宝县还在那里修建了“桃源宫”。陈寅恪先生论证有五大要点:(甲)真桃花源在北方的弘农,或洛水上游,不在南方的武陵;(乙)人们逃入真桃花源,是因为躲避符秦之乱,不是躲避秦始皇的秦朝之乱;(丙)东晋义熙十三年(417)春夏之际,刘裕曾率军队攻入函谷关。《桃花源记》纪实成分是依据随军的戴延之等所看到的材料而写成的;(丁)《桃花源记》寓意的成分是牵连混合刘子骥进入衡山采药故事,还点缀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等语写成的;(戊)陶渊明《拟古诗》的第二首可以和《桃花源记》互相验证引申。宋代的苏东破说,传说中的桃花源一事言过其实,它不是神仙世界。假如桃花源真在武陵,早成了人们生死争夺的场地了。陈寅恪先生非常称赞苏东坡,说他是古今论桃花源中最有通识的,而洪兴祖解释韩愈《桃源图》诗,讲桃源不是仙境的说法,远在苏东坡的后面。连云港“桃花源”古代海州即今连云港市地区也有两个武陵的地名,一个是载入《魏书》的“武陵郡”,故城遗迹犹存,在今赣榆县沙河城子村;一个是云台山脉的宿城山西麓,至今保留有武陵古邑的地名。清咸丰元年以前,这里一直地处五羊湖的东岸,由水路顺山麓向南,直至海边山尽处,有一小径通入宿城山凹。宿城山凹,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除了翻越虎口岭,与外界无路可通。这样一个僻在“东海隅”天然巧成的“坞壁”堡垒,中间却是一片坦荡美丽的川原,山畔竺篁摇曳,地名大竹园。东面临海处,有一座半身浮浸与海中的峻峭山峦,状如大船,故称船山。山脚转弯处,也有一条经过拓宽的石峡,逶迤通向高公岛。这样的世外乐土,陶渊明来到郁洲以前,早就闻名。陶渊明在写入桃花源情景时说到:“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峡,方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有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足以使我们产生有趣的联想了。而更重要的是:诗人陶渊明曾实实在在地亲身到过这个地方。他在著名的《饮酒诗》里唱道:“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根据《晋书·地理志》的记载,郁洲山于晋世应称东海,当时的海州称临朐,隶属于东海郡。所以陶渊明所说的“直至东海隅”的“远游”,正是处于东海一角的宿城高公岛之行。南唐诗人李中早就意识到陶渊明到过宿城山。他在郁洲山之游以后,写了《春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诗,发出过“犹怜陶靖节,诗酒每相亲”的感叹。苏东坡也知道陶渊明吟咏过郁洲山。他在回忆海州朐山之行的诗中摹仿陶渊明“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的诗意,写出过这样的诗章:“我昔等朐山(今连云港市海州锦屏山),出日观沧凉,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清末两江总督陶澍自称陶渊明的后裔,也是研究陶渊明的专家,他曾著有《陶靖节先生年谱考异》一书。并于道光十六年亲自向道光皇帝旻宁讲述了高公岛、宿城一代“鸡犬桑麻”的“太平景象”。旻宁也认为:“此景与桃花源何异?”这位封建皇上的“金口玉言”引起“海州人士逖听腾欢,咸以郁洲”为“乐郊”。中国人做了1600多年的“桃花源”美梦,但直到当前,还是没有人知道“真”桃花源究竟在哪里。这不但是一件怪事,而且至今仍然是一个神秘未解的谜。仙乡何处是“桃源”啊?或许是以上七处中的一处,或许都不是,或许它只是存在于我们心间……博主推荐:朱丽叶原来也只不过是个“小三”羞答答的爱情玫瑰如今“凶巴巴”地开美国人眼中孔子“为何不敌”成龙?揭秘:中国IT富豪们背后的女人与四大美女相媲美的六大丑女蒋氏家第四代:昔日第一家庭的后代们盘点最经典的18位三国人物的遗言盘点中外历史上最怕老婆的十大名人徐庶进曹营后真的不发一言吗?最吸引男性的大唐四大美女史上最缠绵的情诗挽回风流丈夫的心史上唯一女状元的“三角”情爱揭秘:董永和七仙女原本没有爱情媚艳夏姬:中国古代最具克夫命的美女谁是中国古代第一蕙心才女谁是史上第一位为国献身的美女揭秘古代美女的成名方式马文才:梁祝爱情中被抹黑的第三者历史上不得“好死”的十大薄命美男(一)历史上不得“好死”的十大薄命美男(二)

善的五行

善的五行

善字五行到底属什么?5分善(善)

姓名学解释:【福禄双收,名利有份,温和贤能,中年吉祥,晚年隆昌。】

民俗五行:中音律五行:金姓名学笔画:12简体笔画:12拼音:shàn

善〈形〉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lucky]

善,吉也。DD《说文》

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DD《汉书・翼奉传》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好;美好[good]

母氏圣善。DD《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DD《国语・晋语》

善人国之主也。DD《左传・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万故。DD《吕氏春秋・长攻》。注:“善好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D《论语・述而》

岂人主之子孙则敢不善哉?DD《战国策・赵策》

又如:善风(良好的风气);善言(美言;说好话);善处(好办法);善马(良马);善少(好少年);善秀(佳穗。比喻资质甚佳,才品出众)

善良;好心[good;nice]

供养三德为善。DD《左传・昭公十二年》

又尽善也。DD《论语・八佾》。皇疏:“善者,理事不恶之名。”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DD《汉书・苏武传》

又如:善熟(和善);善德(善良,以德待人);善善(犹“善罢干休”;顺顺当当);善觑(好心看待);善眉善眼(面孔和善);善模善样(模样和善);善性(善良的本性);善顺(善良和顺)

慈善[philanthropic]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DD唐・韩愈《原毁》

又如:善事;善举;善友(佛教教友);善信(佛教称虔诚信仰佛教的人);善胜(非常善良;慈善信佛);善根(佛教用语。指人所以能为善的根性);善堂(旧指育婴堂、养老院等慈善机构)

表示应诺。对,好[allright]

王曰:“善!”DD《战国策・齐策》

先主:“善?”DD《三国志・诸葛亮传》

慎重[cautious;careful;prudent]。如:善政(妥善的政策法令);善思(慎重地思考);善败(事情失败后的妥善措施)

高明,工巧[skillful]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DD《老子》

吹籁工为善声。DD《论衡・逢遇》

又如:善手(高手,能手);善工(高手)

熟悉,经常看到或经历,易于辨认[familiar]

识其品式,辨其条理;善其用,定其体,则“默而成之,不言而信”。DD王夫之《周易外传》

又如:善便(善变。不费力,轻易);善查(好对付的人。又作“善荐八”)

善〈动〉

善于,擅长。有做好或处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begoodat]

善戏谑兮。DD《诗・卫风・淇奥》

大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DD《论语・季氏》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DD《孟子・告子上》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DD《史记・刺客列传》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DD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善宽(善解;善于迎合);善丹青(擅长画画);善时(善于把握时机);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善喻(善于教喻);善贷(善于施与);善渊(善于保持沉默);善诱(善于诱导);善贾(长于贸易,善于做生意);善富(善于保持富有地位);善文(擅长为文);善化(擅长教化)

通“缮”。修治[repair]

善刀而藏之。DD《庄子・养生主》

故有善迩而远至。DD《易・略例》。注:“善,修治也。”

又如:善刀(拭刀而加以收藏。比喻收敛自己的才华)

羡慕[admire]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DD陶渊明《归去来辞》

喜爱[like]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善字的五行属什么你好,善

笔画和五行分别:12(金)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善字五行属什么5分拼音:shà叮简体总笔画:12部首:口繁体:善繁体总笔画:12康熙字典笔画:12五行:木已经过专业校正浮屠塔起名推荐用字流行度:知名度:善良,品德好,友好,友善。表示吉利、上升的意思。意为善良、友好、高明、善于。

使用此字的名人:20%用在名字中的第一字,80%用在名字中的第二字。建议在名字中的第二个字使用该字。

善的五行属性是什么善(善)

姓名学解释:【福禄双收,名利有份,温和贤能,中年吉祥,晚年隆昌。】

民俗五行:中音律五行:金姓名学笔画:12简体笔画:12拼音:shàn

善〈形〉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取名善字当中有水吗?五行中的水善五行为金

从善而终得美名五行贵格上生金土是五行之一,但是是最重要的一个“一”,其它五行生克制化都离不开土――此前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都是在土地上发生。

土能生金,金属矿石是从土里挖出来的。

但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土太重也不能生金。原因是土太重则是纯土,土中无杂质,金如何产生?

治字五行属什么养本人认为应该属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同养不同于金木火土

yǎng

【动】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王安石《伤仲永》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专收鳏寡孤独老人的慈善机构)

饲养

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于盆而养。

笼养之。

又如:养鸡;养狗;养牛;养马

生育家家养男当门户。――唐・张籍《筑城词》

又如:养孩子

培养,修养

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礼记・文王世子》。注:“犹教之。”

养其旁条。――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养息机(修养身心;修炼);养材儿(正处在教养阶段学习干活的少年);养廉银子(清朝按职务等级,在常俸之外另给官吏的银钱);养士(培养人才)

保养

养其根。――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养其身。――宋・苏轼《教战守》

养之太过。

又如:养身(保养身体。同养生)

治,调养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又如:养疴(调养疾病)

蓄养.如:养痈贻患(养痈成患);养疥成疮(喻姑息小恶,酿成大患);养女吊妇(勾引妇女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养婆娘(男子与非婚女人发生私情);养女婿(养汉子。女人与非婚男子发生私情);养奸(使奸邪得以滋长)

贮藏如:养羞(把食物贮藏起来)

隐,隐蔽.如:养晦(隐居匿藏以等待时机)

【形】

由非亲生父母的人养育的。如:养娘(指乳母或婢女);养爷(扶养自己长大的男仆)

通“痒”。皮肤受***,产生欲搔的感觉

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荀子・荣辱》。杨注:“养与痒同。”

疾、养、、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荀子・正名》

怎么算五行五行属性为木,是多愁善感的木形人:

1929年五行是什么?1929年是农历己已年,是蛇年。

生(出生于1929年或者1989年)五行属大林木命,福气之蛇。

己已年出生的人,聪明伶俐,有功名之分,夫妻相处和谐,感情良好,做事如意,男人大多喜欢出风头,做事善有计谋,英敏之才,乃是福厚之命,女人则一生衣食无忧,待人真诚。

我五行属什么的命理生年地支:卯年生五行:卯属木五常:木属仁吉祥方位:东、东南及南方吉祥颜色:红,粉红、紫,蓝,忌深啡、深黄及白色。幸运数字:三、四、九,凶数为一、七、八。幸运花:兔子花、玉簪花、网纹草优点心思细密,个性温柔体贴体谅别人。有语言天才与犀利的口才,颇受人欢迎。个性善变,相当保守,头脑冷静。喜爱平稳无波的爱情生活。善交际为人和气,话题丰富谈笑风生,风度翩翩,处事谨慎。厌恶与人争执,带有能化敌为友的柔和气质。豪放有胆,作风一但显露出来就变得勇敢果决。无论男女都是主张家庭至上。肖兔者很讲究美观,家庭布置和陈设都很优雅生性好客,礼貌周到富同情心,乐於助人。属兔的人似乎都是心肠善良慈悲的,工作绩效都是卓越的,平时不很坚持自已之主张。他们绝不会轻易动怒,因为他们心地仁厚。缺点有博爱及众的倾向及大众情人时心态,易生感情纠纷。缺乏思虑决断力,常因多情失败。表面好好先生且凡事唯唯是诺,然而内心却相当顽固。大都不甘生活过於单调乏味,会不断制造生活情趣,但对事物不善深入钻研。凡事过於谨慎不愿向人吐露心事,具有逃避现实的倾向,过於保守而失去机会。多愁善感。一生总运势卯年生人,性质温和而事业有妖娇,好静不宜好动,缺乏思虑决断,致使遗失了好机会,但富有背叛心而重友情,常浪费金钱,亦为事业上多情屡次失败,情之念深致误招一生的不幸,宜应谨慎之;敏感,记忆力强,有慈悲心。守秩序,坚实、谦让、沉静孤立、审美福渐渐衰微之兆,所以前运应积俭,以待老年之用。

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

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亲(新补处,仙佛所补。原来的文章里面没有),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是学圣学贤,是大人的生命学问,指所学是为了立身行道。在于使人恢复灵明的本性,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近能与最亲近的九族和睦相处,远能使天下百姓皆恢复光明的自性,作自我的新民。达到最圆满究竟的境地。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其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的圣君贤相要使天下百姓皆能恢复灵明的本性,先要治理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先管理好他的家庭和家族,在伦理上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妯娌相亲,充满天伦之乐。要想治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必先修好自身的品格,言行相顾,舍己从人,虚心容物,二六时中,如对鬼神;要想修养好自身的品格,必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念头;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念头,必先诚实自己的意念;要想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发先致其良知,良知即自性,不为形役,以良知应物,使内外皆明、皆知,即《中庸》的“自明诚”;欲致其良知,必须先格心物。将气禀所拘,物欲所蔽,一切传染习性都除去,恢复固有本然的善性。明白一切万事万物之理,不害物也不为物所害,而能善尽物用。

原文:物格而后致知,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将后天的一切气禀所拘,物欲所蔽,传染习性都除去,恢复固有本然的良知。如是推广行远,尽量发挥良知的能力,善尽天职而化民,意念虽然还想为恶,已经得不到支持的友伴了,所以叫做诚;意念既然有了歇止之处,心就会跟着意念端正,心念居正,本性就会光明磊落,得以修养,自身既修,现于言行,大德感召,家人没有不俯首不受感化的,家虽千口,心只一念,叫做家齐;国是一家一家的集合,一家齐而众家慕,推广行远,家家都迎向春风。

原文: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译文:《康诰.周书》篇里,周公对弟康叔训诫:你一定要访求商朝遗民中的贤人君子和年高德劭的长者们,请教商朝先人所以兴盛和灭亡的道理,而且务必要爱护人民。《太甲.商书》上说:人常常返照、护持上天所赋于人的本性。《帝典.尧典.舜典》说:能尽性至诚,光明原本崇高的德性。都是在说,人要使自己的本性常明。礼乐施行了;再用政令刑法辅助,国家就大治了;国治诸候响应,朝野仰望,天下怎会不太平呢?

原文: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译文:《康诰.周书》篇里,周公对弟康叔训诫:你一定要访求商朝遗民中的贤人君子和年高德劭的长者们,请教商朝先人所以兴盛和灭亡的道理,而且务必要爱护人民。《太甲.商书》上说:人常常返照、护持上天所赋于人的本性。《帝典.尧典.舜典》说:能尽性至诚,光明原本崇高的德性。都是在说,人要使自己的本性常明。

原文: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亲亲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物质,都有根本和枝末。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终结和开始。明白了这些根本枝末开始终结的道理,也就接近了解世界万事万物生灭消亡的真相。上自教养万民的领袖,下至平民百姓,都是怀恩报本,涵养性天的纯厚。如果根本扰乱,天子元首,替天行道,教养万民,不先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次第做起,内圣功足,以不言化诸国,以立身教万民,而能治理好家国天下的,是没有的事。应该看重的却看轻了,应该看轻的却又看重了,想把事情做好,也是没有的事。

原文: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畏天爱民。

译文:商汤刻在铜盘上的铭文说:如果每日能够主敬存诚,洗心涤虑,借假修真,恢复本性之自然,就应该保持天天自新,新了又新。《康诰.周书》上说:使人民恢复自性的光明。《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篇》上说:周朝虽然是一个古老的邦国,但是文王能日新其德而及于百姓,故其天命常新。所以,在上的人能够敬畏天命,慈爱黎民百姓。

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译文:知道将心止于何处,然后心才有所定见,外定其身,内定其心,心才不会飘浮不定,手足无措。这样身心皆定,内心就不会纷乱,不起妄想。身心长定久静,就能安泰和顺。身心安泰和顺,安于真静,光明生,智慧足,静中真机现。既安能虑,所安愈坚,所进愈真;若不能虑,则所安不能久安,恐会退转。常止至善之境,至真至诚,不退不出,久于其所,就会有所收获,即圆满内圣外王的道功,教功,事功。所以君子皆以止至善(即道家之“成真”、佛家之“证果”)为归。

原文: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袅,止于丘隅。]子曰:[乌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译文:《诗经.商颂.玄鸟篇》上说:首都及其周围的地方,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小雅.缗蛮篇》又说:‘缗蛮’叫着的黄鸟,落在山里树木最茂盛、最安全的地方。孔子说:‘缗蛮’叫着的黄鸟,都知道止于何处,何况是人呢,还不如鸟吗?

原文:诗云:[穆穆文王,乌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篇》上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将他的德行推广行远,亲化民众。故岐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国风湛然像蔚蓝的苍天,民风光明像秋水般没有杂染。做为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为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为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为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守信。

原文: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译文:《诗经.卫风.淇澳篇》上说:看那卫国淇水的转弯处,绿竹长得美好又茂盛,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道理学问的功夫,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养身心的功夫,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模样庄重,胸襟开阔,气度不凡,风度翩翩,这样一位仪表堂堂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

原文: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译文:这里所说的如“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先修至德以凝至道的学问;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练,省察克治的功夫。说他庄重而开阔,是说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风度翩翩,仪表堂堂,是说他非常威严、显赫、胸中一片光明磊落,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非常难忘啊!他的道德与事功达到非常美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原文:诗云:[呜呼!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以此没世不忘也。

译文:《诗经.周颂.清庙之什烈文篱》上说:啊啊!前代的周文王、周武王,真使人难忘啊!上根利器的人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九族;对下根利器的平民百姓,则要先安顿身家生活,让他们获得既得的利益,然后给予礼乐教化,他们才会很乐意地接受。所以,前代的君王虽然已经去逝,但是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原文:所谓致知在格物者:人知其所亲爱而僻焉,之其所贱恶而僻焉,之其所畏敬而僻焉,之其所哀矜而僻焉,之其所傲惰而僻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其苗之硕。]

译文:所谓致知,就是使良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明物性,正物性,尽物性。不为物所蔽,亦不为物所役。人对于自己亲爱的人,容易陷入溺爱而不自觉,要在情感发动时,同时启动良知的监察,导正爱的偏差,达到[亲爱而不溺],太爱自己也会有偏差。人对于自己贱恶的人,容易掉入轻贱厌恶遗弃而不自觉,要在情感发动时,同时启动良知的监察,导正恶的偏差,达到(贱恶而不弃)。人对于自己畏敬的人,容易掉入畏敬疏远而不自觉,要在情感发动时,同时启动良知的监察,导正敬的偏差,达到(畏敬而不疏)。人对于自己哀矜的人,容易因可怜同情他,于是生暗喜心而不自觉,要在情感发动时,同时启动良知的监察,导正哀矜的偏差,达到(哀矜而不喜)。人对于自己傲惰的人,容易掉入傲视怠慢而不自觉,在要情感发动时,同时启动良知的监察,导正傲惰的偏差,达到(傲惰而不慢)。在感情上喜欢一个人,同时在理性上能清楚他的盲点和缺点,不因喜好情绪造成褒扬姑息的偏差。在感情厌恶一个人,同时在理性上能清楚他的优点和长处,不因嫌恶情绪造成废人废言的偏差。性情涵养要从感性而理性而空性,修成性情中人。父母看不见孩子的缺点,因为溺爱太过;农夫看不见稻苗肥大,因为贪心不足。

原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物不得尽其情也。此谓物格,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译文:孔子说:听断讼案,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没有一个人不能悟到本来的真实,也就是让人人尽性尽情,得见本真而没有争讼。这就是心物已证已明,明物则物不害性;明物就是明道,明道就是明命,明命就是明性。这就是知道万物同出一个根源。这就是真格物,慧聪而德明,气真而道立;意念诚,葆真以无妄,全性而明天。

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嗅,如好好色;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所谓诚实自己所发的意念,就是不要挟物欲来欺骗自己的良心正气。厌恶不好的气味,喜爱美好的事物。所以君子必须谨慎自己隐微的心念,不愧屋漏,无惭衾影。

原文: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之,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惧其独也。

译文:品德低下的人在寻常起居之间,天理不能战胜私欲,心心念念,都是声色货利,没一件好事。看见那些品性端正的君子,就会自惭形秽,愧怍不安,从而隐藏他们错失不善的一面,露出伪善的一面;在明人眼看来,从外到里,就像看透心肺肝脏那么清楚。这有什么好处呢?这就叫内行有愧而正气不足。所以君子必须谨慎自己隐微的心念。

原文: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曾子说:众多的眼睛都在看着,众多的手都在指着,难道还不够畏惧吗?富贵的人将房屋内外装潢舒适以安身;有德君子常德不离以道为家而光泽生命(自性圆明叫富,屋好比身体,性光圆明,流溢内外,哪有不润泽身体的?)。内心坦荡自在,身体自然安和舒泰。内在生命真诚,外在行为态度也就真诚;这就叫以生命对生命,以真诚对真诚。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心有所愤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听,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所谓修身,就在于要使自己的心念端正,心能正,则身正(思无邪),故正心为修身之本。一个人掉入忿怒不平,火气就上来,是心倒了身也跟着倒了,这时情绪欲望反过来主宰天性,主人变成奴隶了。一个人因为恐惧而丧失信心,就妄想妄见,必招魔灾。一个人好乐心生,贪生贪得,不死不休,心也不得端正。一个人忧患生痴迷,执着不放,就会没完没了,心也不得端正。一个人亡失了心,身体就失去了主人,虽有耳目口舌,都起了不作用。那他看到的,都是非心之正(邪见),非不见也;听到的也非心之正(邪闻),非不听也;食到的也非心之正(邪僻之味),非不食也。所以修身养性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心念。

原文: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人也。

译文:所以治国必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不能教化家人,竟能教化国人,是从来没有的事。君子把一身看作是国,治身中的国,存天理遏人欲,用天性摄政权,主宰心身共同做事,于是安身立命。而后推于家庭,就是齐家。君子齐家的效果,可以为国人效法,就能治国了。能对父母尽孝,没有不尽忠国君的;能对兄长尽悌道服事,没有不恭敬长上的;能本着慈幼之道来爱人,没有不得众人心的。《康诰》上说:人人具有赤子一样的本性,君王爱护百姓,如同父母照顾婴儿一样,真诚无私地保民爱民,离仁民新民,安和利乐的目标就不远了。君王不顾天性,只靠制度文物来管教,是本末颠倒,就好比是先学养育孩子而后再嫁人。

原文: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利,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译文:做国君的一家人能行仁义之道,以身作则上行下效,这个国家的仁义风气,就可普遍地兴盛起来;领导者一家人能行礼让之道,以身作则上行下效,这个国家的礼让风气,就可普通地推行开来。领导者贪求声色货利,全国就会陷入寡廉鲜耻的混乱。其相应就是如此,这就叫一句话能够坏事,一个人能够定国。

原文: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诗经.周南.桃夭篇》说:桃花娇嫩,桃叶美盛,一个贤淑贞静的女子嫁到婆家,必能使家人和顺。既然已经能齐家了,自然可以教化国人。《诗经.小雅.蓼萧篇》说:兄弟之间和睦相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齐家之至,足以教化一国之人。《诗经.曹风.鳲鸠篇》说:自己的行为不出差错,德性可以端正四方的国家。只有当一个人无论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都值得人效法时,然后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管理好国家必先管理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悖。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译文:之所以平定下天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能够先修其身,以立杆见影。吾孝吾老,顺其心,养其身,尽力做好子道,上行下效,则一国民众,都能以老老之道而孝其亲;在上位的人能够吾敬吾长,谦恭忍让,尽力做好悌道,则一国民众,都能以长长之道而敬其兄;在上位的人怀抱悲天悯人的宏慈,照顾鳏夫寡妇孤儿独老,人民也会慈悲喜舍,不违背慈爱的人道。所以君子有度量事理,推己及彼,推己之心以度人的忠恕之道。

原文: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恶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于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于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译文:上对下容易犯傲慢无礼:我们不愿意上位的人用不合理、不守礼的事加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下属设想,绝对不敢用无礼的行为加在部属身上;下对上容易犯不忠不诚:我们不愿意下位的人对我们不忠,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上司着想,绝对不敢用不忠的行为加在上司身上;前对后容易犯固执自是:看到前面的人做事固执不变通,刚愎又自以为是,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后面的人设想,绝对不敢用固执自是的行为加在后面的人身上;后对前容易犯敷衍塞责:看到后面的人做事马虎随便,拖拖拉拉不负责任,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前面的人设想,绝对不敢用敷衍塞责的行为加在前面的人身上;右对左容易犯抢功推过:看到右面的人做事抢别人的功劳,掩饰自己的过错,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左面的人设想,绝对不敢用推过抢功的行为加在左面的人身上;左对右容易犯以牙还牙:看到左面的人遇到冲突的事,只会报复攻击而少宽容体谅,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右面的人设想,绝对不敢用以牙还牙的行为加在右面的人身上。这就是尽其在己,而后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足以平定天下。

原文: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僻,则为天下戮矣!

译文:《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篇》说:高峻耸立的终南山,山石堆积得又高又大,再远都看得到。太师伊吉甫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要谨慎言行啊!人民都仰头看着你的行为。当家当国政的人,不可不小心谨慎啊!如果政令偏斜了或政策做错了,会遭受到天下人的羞辱,甚至杀戮。

原文: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诗经.大雅.文王篇》说:商朝的前王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德业能够与上帝的心相合;到了商纣王失德失民心,也就失去天心了。周朝应拿商朝的得失作为借鉴,因为伟大的天命如果没有德业作基础,是不容易维系保持的。有道能得民心就可以保国,无道而失民心就失国。所以君子的大道:尚忠信戒骄泰。在民之上,以忠信为主,忠则(己无不尽),信则(人无不从);民从而焉,天亦眷之,故得民者得国天下;否则在民之上,骄则民受其虐,泰则民怨其暴;而众心离,民离而天亦弃之,此其谓失国失天下。

原文:《康诰》曰:[惟命不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译文:《诗经.康诰篇》说:天命不与常,随着民心的向背而转移,(道先德),德立则得之,德失则失之。(道在善),善则得众而得国,不善,则失众而失国。楚书上记载着楚大夫王孙圉的话:楚国不把金玉当作宝贝,而以善德、善人当作宝贝。晋国子犯曾经说过:一个出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当作宝贝,只有把仁德、孝亲当作宝贝。

原文: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己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不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译文:《秦誓》上说:若有一个这样的臣子,为人诚实忠贞,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的心地美好善良,心胸宽大,有容纳别人的度量。看到别人的才华能力,就如同自己有才华那样高兴,看到别人有德性智慧,便心生向往、欢喜。就如同他自己做出来一般。这么有包容能力的贤人,国家若能赏识重用,他必能像保育婴儿一样照顾好全民百姓,给国家带来大的.利益;看到别人有才华就嫉妒他,厌恶他,排挤他,看到别人德性好,就故意刁难违逆阴挠,使他不能发挥才德;实在没有包容别人的心量,国家若重用这种人,他必不但不能像保育婴儿一样照顾好全民百姓,还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危险得很!

原文:唯仁人放流之,摒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译文:有道的仁人君子会将那妒贤忌能的人,流放到远方夷狄之地,不让他留在国内危害人民。只有有仁德的人,处处为人民设想,能大力重用贤德的善人,厌恶并摒除危害整体的坏人。

原文: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译文:知贤识贤而不能用贤,或是虽举用却不能优先重用,这种领导只是想得到好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诚意,也就是好虚名;发现不善的人而不能立即贬退、辞掉他,或是贬退而不能驱逐到远方,让他有机会死灰复燃,终究是一件大过失。领导者的爱好是人民所厌恶的,他所讨厌的是人民所爱好的,个人的好恶违背人性,那么灾害必定会降临到他身上。《诗经.小雅.南山有台篇》说:能以民心为心,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君子,才不愧为人民的父母;人民也会像爱父母一样的爱戴他。他所爱好的是人民喜爱的,他所讨厌的也是人民讨厌的,这样的领导者就是百姓的父母。

原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末内本,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译文:所以,领导者首先注重修养自己的品行,领导者德性足,得民心就能聚民,有人民就有土地,有土地就能开发物产,有了财物国用就充足,可以造福百姓。土地与财物是上天的公物,有德性才能拥有;所以说,道德是根本,财货是由根本生出的枝末。治国不重视道德礼乐仁义,反而把土地财物经济摆第一,必然造成人民互争土地与财物,赔上善良的社会成本,必然演变成官争民利,该给出的德泽被野心欲望夺走,民怨天怒,赔光了国家成本,使民风变成现实凉薄。所以,上位者将财物聚集在己身,人民就会穷困而流离四散;上位者能藏富于民,百姓就生活安定而聚集来归。所以,教化与政令不依循人性天道,不能把人心民情治理得公平公正,那么不平的人情,邪恶的人心,所激荡的狂乱效应,会摇憾甚至颠覆领导阶层;财物是用苛征暴敛、巧取强夺的手段取得,也必将以同样的方式失去。

原文: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生财也有生财之道:国无游民,生产的人就多了。朝庭没有吃空响的,吃的人就少了。生产的人多,坐食的人少,人人工作勤快积极,取用消费量入为出多节省。生聚为疾是开源,食寡用舒是节流,做到没有废人废物,国家财用就永不匮乏,虽凶年也不怕灾害,然后可以施行礼义教化。

原文: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非其财者也。

译文:仁善的领导者重身德,散财与民,以义为利;不仁的领导放弃身德,财聚于己,身亡国灭。从来没有听说上位的人爱好仁德,而不位的人民不爱好礼义的;从来没有听说上位的人爱好礼义,而教化与事功不能圆满的;更没有听说存在府库与百姓的财富,竟不会属于国君所有的道理。

原文:孟献子曰:[蓄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蓄牛羊,百乘之家,不蓄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译文:鲁国大夫仲孙蔑说:大夫的官职,能拥有四匹马拉的车,就不必跟百姓争夺饲养鸡猪的小利益;卿大夫以上的官位,不必再蓄养牛羊来与民争利;有封地,拥有百辆兵车的公卿大夫,就不应该放任家臣搜刮民财;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伤害全民的利益,宁愿养会偷拿己财的家臣;治国之道只追求财物的利益,大利必有大害,大利所在大害随之,道德仁义才是真正的利益。

原文: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掌管国家大事,重心摆在经济而忽略道德礼乐仁义,经济挂帅一定由小人开始倡导,小人善于聚敛钱财,提升经济竞争力。小人用经济当国,当国家富有而少礼乐道德的时候,天灾人祸就一起到来,这时有再多的经济专家,再多的亿万富翁,也不能挽救国家的危亡。这就是治理国家,只看见财经物利是小人短视,道德仁义才是长治久安的最大利益。

关于常德有学养牛的地吗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