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农村养牛 宜昌夷陵牛地址

湖北宜昌农村养牛 宜昌夷陵牛地址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湖北宜昌农村养牛,以及宜昌夷陵牛地址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谁知道些蔡宏柱的创业故事

谁知道些蔡宏柱的创业故事

蔡宏柱:缔造传奇“稻花香”

【人物档案】

蔡宏柱,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稻花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曾荣获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中国八大最具价值民营企业家、改革开放30年中国酒业之经典人物、湖北省2008年度经济人物等荣誉称号。

文/刘末(中国@联@合@商@报@驻@湖@北@首@席@记@者)

肖成厚(湖北省酒@业@公@司@广#告#部@部长)

从最初的3个人、3口缸、3000元起价,到如今年产值50亿元的现代化大型白酒生产企业,蔡宏柱为我们演绎了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20多年来,商海搏击,潮起潮落,他准确地把握着去特运行的脉搏,以创新的精神推进企业发展,其产品先后冲出湖北,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的300多个大中城市,并一跃成为“中南最大优质白酒”、“全国白酒十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白手之作:“稻花香”横空出世

1951年,蔡宏柱出生在湖北宜昌镇一户普通农民家里。小时候吃不饱饭,他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嚼过野菜、花椒树叶。

高中毕业后,蔡宏柱先后当过生产队会计、小学教员,之后打过铁,拉过板车,赶过驴车,干过林场炊事员、供货员、技术员,还贩过柑橘,养过蜂。十几年的草间求活,使他认准一个理:外面的世界固然精彩,但农民一旦离开了土地,就如同秧苗掐了根儿,绝非长久活路。于是,当同伴们纷纷背井离乡寻找新生活时,他毅然将脚跟稳稳扎定在世代躬耕的青龙山村。

18岁那年,生产队交给他50元钱,说:这是队里一半的家当,你拿去做本钱,想办法赚点钱回来分给大家过年。

他在一家骡马店住下,靠一辆板车一头牛,起五更,睡半夜,连个月给生产队挣回了1700元。蔡宏柱说,他忘不了乡亲们分到钱时的笑脸,这让他自豪,也让他沉重。

蛰伏于心底的热情与智慧一旦觉醒,就会迸发无限可能。

3个人,3口缸。1982年冬天,31岁的蔡宏柱带上“全部家当”,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办起了当地第一家企业——青龙酱油厂。

酱油从水缸中透出,没人知道这股香味会带来什么,蔡宏柱也不知道。祖祖辈辈未离开过田地的他,知识隐约觉得:泥腿子要改变命运,就不能总守着一亩三分地。

蔡宏柱甩开膀子,拼命地干,酱油厂很快就能赚钱了。

198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国家“关、停、并、转”政策下,一些规模小、效益不好的企业,纷纷改弦易辙,另谋生路。这时,已经有了5年办厂经验的蔡宏柱,慧眼独具,再次做出大胆决定:整合小厂,扩大规模。

在龙泉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蔡宏柱以宜昌县小溪塔厂为主体,将双龙饮料厂、土门酒厂两家村协办企业与酱油厂合并,并将企业更名为“宜昌县柏临酒厂”,既做酱油,又酿酒,还生产香槟、汽水。三厂合一,四马归槽,不仅企业规模扩大了,从酱油厂到“老字号”掌门人,对于一直渴望实现更大梦想的蔡宏柱来说,无疑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1992年,蔡宏柱再次作出选择:关闭酱油厂,转战白酒业。当年9月,带着峡江山野额芬芳,带着乡间农民的梦想,第一股酒香飘过古老的龙泉镇。

蔡宏柱嘴里尝着酒,眼角噙着泪。他第一次觉得,稻花的香味如此醉人。

该给自己酿出的美酒起个响亮的名字,他把这事交给尊敬的老师姜秉彝。姜老师翻了一夜的书,给蔡宏柱写下了三个字——“稻花香”。蔡宏柱轻轻吟罢,连声叫好。这三个字,从此扎进了企业的根。

东方风来满眼春。从此,“稻花香”挺进了大江南北。1994年年产值2142万元、1996年2.15亿元、2003年6亿元、2006年18亿元、2009年50亿元……18年间,稻花香以每年赚一个厂的速度跳跃式发展,当年的小酒厂最终“破茧成蝶”,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优质白酒生产基地。

惊人之举:一座酒城崛起

蔡宏柱深知,要打造“中国白酒航母”、带领企业顺利完成升级蜕变,决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一城一池”。

2005年年初,大病初愈的蔡宏柱左手握笔,在纸上歪歪斜斜写下了一串数字:15555511111。他的解读是:抓好一个主业(白酒)、新增5万吨商品酒,做大做强五个品牌,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发展;‘十一五’期间集团人员工达到1万人,实现年销售100亿元、利税10亿元,带动城乡100万人致富……

此言一出,业界震惊。新增5万吨商品酒,意味着年增销售收入15亿元。对一个刚从市场阵痛中复苏、年销售收入不过10亿元的酒厂而言,这一步是否太大?

蔡宏柱不这么想。曾造访过茅台酒厂、五粮液酒厂的他,心底还存有一个梦想:让稻花香跻身中国白酒前五强,把龙泉镇建成中国的酒城。

他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白酒行业,如果不选择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迟早面临“大浪淘沙”的困境。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理性地逐一分析,蔡宏柱的胆略与眼光得到了集团董事会的认可。

为了这个梦想,他要加快步伐。击鼓三通,笙磬同声。当年,这个被称为“151”惠民工程的首期项目大盘敲定:总投资4.19亿元,建成稻花香工业园区。

2006年5月,“151:”工程首期项目全面竣工投产,中南五省最大的白酒基地在龙泉镇诞生。同月,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启动,关公坊百亩万吨基酒项目正式奠基;随后,昭君酱香型百亩万吨酿造车间项目立项……

短短一年间,这个年产3万吨白酒的酒厂,就变成了一个年产8万吨、销售收入18亿元的大型酒业集团。旗下品牌稻花香、关公坊、楚瓶贡、昭君、屈原,如五朵金花般次第绽放。

酒厂变成了酒城。在这个占地3000亩、总资产18亿元的园区里,有食品工业区、住宅小区、酒店、广场,1万多常住及流动人口、500多辆运输车、1000多个体工商户穿梭其间,每年带来的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就高达3亿多元。

长效之路:产业链条在拉长

每天清早,朱德生都会骑着摩托车,与妻子陈必芬一道,驶进稻花香的大门。老朱是酿酒车间的工人,陈必芬在包装车间上班。几年前,两口子告别耕作了几十年的田地,双双成为稻花香员工,收入也由去年不足5000元,增至3万多元。

在龙泉镇,有成千上万个朱德生。在稻花香不断拉长的产业链中,他们离开土地,当上了工人、职员,甚至老板,从贫穷走向富裕。

回报这片土地,就是要把农民带出土地。

蔡宏柱甚至提出,农民进厂,哪怕年龄大一点,身体弱一点,只要能为企业做点事,就欢迎他来。

数字最具有说服力。7年前,围绕发展8万吨白酒,镇上涌现出19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以白酒生产为龙头,纸品包装、彩色印刷、金塑制品、玻璃制品、陶土产业、太阳能及种养殖等为一体的产业链。

眼下,在这个产业链上,8000多农民直接或间接成了稻花香的员工。他们享受着企业提供的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不少农民“洗脚”上岸,住进了厂区的楼房。每年,稻花香为周边农民提供工资性收入8000多万元。

20多年来,稻花香累计上缴税收6亿多元,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集镇建设。2006年,稻花香为周边4万多农民和三峡移民直接增加收入8000多万元,所在龙泉镇的年财政收入由过去几百万元猛增到近亿元……

面对这些成就,蔡宏柱说:“其实,无论最初创业,还是当前的新一轮大发展,成就我们辉煌之路的,始终是三大基石:全面、和谐、可持续。稻花香人的发展观是经济,我们的收益是诉求,是在又好又快速地发展企业的同事,繁荣地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百亿之梦:打造循环经济链

2006年,稻花香投资1.9亿元启动甜玉米产业化种植项目,并同夷陵区7个乡镇的2万农户签订了6.4万亩甜玉米种植合同;投资1.3亿元新建5万吨橘汁开发项目;生产15万吨的利民生化项目也紧锣密鼓地筹划开工。

2007年,蔡宏柱又有大动作——发展非粮燃料乙醇项目,为当地农民和三峡库区移民增收。目前,该项目正式纳入湖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

这些人并不了解,蔡宏柱有心打造一条全新的循化产业链,让白酒业与生态农业对接,农民不离地,也能致富。蔡宏柱向我们如此描述心中的理想——

粮食酿酒,玉米酿浆,下脚料就是酒糟、玉米糟。用其生产饲料,用饲料发展养猪、养牛。猪牛的粪便经过发酵,是最好的有机肥。用这种有机肥种出的粮食、茶、玉米及柑橘水果,又是酿酒、生产茶饮料、玉米浆和橘汁的上好原料。“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绿色循环链。”他的兴奋溢于言表。

这条绿色循环产业链,会给农民带来什么?

蔡宏柱举例说明:6.4万亩地,生产甜玉米5亿吨(含棒芯),稻花香酒业以高于市场5%的价格收购,通过深加工,获玉米浆1.5万吨、玉米青饲料2..1万吨,年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元,为农民增收3840万元。

还有养殖基地,计划5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9500万元,带动3000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两年后资产的有机肥料,年产值预计4亿元,惠及农民6万户……围绕循环产业链,一个更大的战略构想正在蔡宏柱脑海里铺开:以白酒为龙头,以农业产业化的循环经济为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向饮料产业延伸、向饲料产业拓展、向有养殖和有机肥料产业扩大、向生物化工产业推进;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0亿元、带动100万人致富。

“百亿”之路,究竟该怎么走?蔡宏柱有自己的想法:“总体讲就是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思维、提升品牌,走的是一条一主多铺式产业发展的路子。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树立‘敢冒风险,自我加压,创造机遇,超常发展’的精神。”

蔡宏柱对稻花香“十六字”精神的诠释是:敢冒风险,是指任何时候都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胆识;自我加压,是指自2004年以来,稻花香每年都以50%以上的增幅在发展着,保持这个速度,百亿元目标很快就能达到;而创造机遇,是指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审时度势,有机遇及时抓牢,没机遇创造机遇上,处处抢占先机,时时主动出击,绝不可坐在公司里等着机遇来叩门;超常发展,就是说2007年稻花香集团销售收入要要确保25亿元,力争达到30亿元;2008年确保35亿元,力争达到45亿元;2009确保50亿元,力争达到65亿元;2010年稻花香集团销售收入确保75亿元,力争达到85亿元;2011年企业总产值达到100个亿。利税10个亿。

此外,稻花香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即“天时、地利、人和”。稻花香崛起于改革开放,振兴于世纪之交,发展壮大于新千年,跨越腾飞于新农村建设,可谓天时;植根于三峡沃土,立足于城镇乡村,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可谓得地利;省、市、区各级领导多次专题办公,地方各职能部门鼎力支持,人名群众深情厚爱,可谓得人和。

面对“百亿”之梦,蔡宏柱充满了信心:“‘百亿’实际上还只是我们的一个五年规划,一个阶段性任务。即便是这个‘阶段性任务’,我们的目标也不仅仅是‘百亿’,实际上我们是‘确保100亿,力争140亿’。因为从我们现有的基础和实力说,实现‘确保’与‘力争’两个目标都是有把握的。”

随后,蔡宏柱又对稻花香的“百亿目标”进行了完善和扩充,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三百”工程,即打造百亿企业、创立百年品牌、带动百万农民致富。

万事具备,东风强劲。

稻花香打造百亿企业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孙桃香的人物简介

孙桃香的人物简介

孙桃香,回族,1964年5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1981年4月参加工作,湖北民盟自修大学商业会计专业毕业,大专学历,高级经营师。现任湖北三五醇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任全国妇女九大代表,中共第九届武汉市人大代表,第十届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妇联第九届、第十届执委,武汉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市餐饮业协会副会长,法国厨皇会荣誉主席,中国厨皇美食博士。

采访孙桃香的当天,江城细雨霏霏,乍暖还寒。位于汉口北湖的三五醇酒店大厅里,欢快的音乐为牛年春节增添了不少年味,往来穿梭的店员和大堂经理们,正为一年中生意最好这段时间忙碌着。金碧辉煌的大厅,复古典雅的廊柱,常常使人恍然置身十八世纪的欧洲皇廷——这一由孙桃香独创的精品“航母型”酒店模式,十年来一直引领武汉餐饮潮流至今。

高高盘起的发髻,精致的妆容,暗红色的蕾丝花边上衣,简洁的黑色套裙,再配上细碎闪亮的水晶腰带和同款系列的项链、耳环,在记者面前微笑的孙桃香优雅甜美,但一开口讲话,你很快便又发现她的另一面,直爽而干脆——一个十分典型的武汉女子。

这个成功女人身上有太多故事。三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孙桃香时而开怀大笑,时而面色凝重,有时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有时又像个脉脉温情的母亲。

关于她和她的故事,究竟从何说起才好?还是一切交给时间吧。1964年,孙桃香出生在老汉口一个普通的家庭,在兄妹四人中,孙桃香年纪最小。6岁那年,因母亲下放到孝感农村,孙桃香随全家北迁,她的童年和小学便是在那里度过的。

“早上5点半起床,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晚上常常是深更半夜才回到家。”在农村的6年,她学会了插秧、割谷、做饭,“喂猪、捡粪、养牛,我都很在行。”回忆起那段时光,孙桃香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受苦,反而培养了她吃苦好强的个性。

1976年,孙桃香随全家回到武汉,并在硚口水厂路中学就读初中。在此期间,父母相继因病去世,孙桃香初中毕业后,便在大姐的帮助下进入了大姐工作的单位——武汉第一针织厂下属的一家街办小厂——汉水桥街针织厂,做了一名学徒工。

每天早上7点半到下午4点半,中间一个小时吃饭时间,每个月工资22块。已过去近30年,孙桃香依然清晰记得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这些细节。和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每个纺织女工一样,孙桃香常常在纺织车间的流水线上一站就是一天。慢慢地,她不仅熟悉了针织厂的各个工作程序,还成了厂里的业务能手和生产标兵。

多年以后,当年的车间师傅和同事还是在报纸上看到对她的报道才突然惊讶,大家都没想到:那个瘦弱不起眼的小姑娘,竟然就是今天三五醇酒店的大老板。

下班回到寄住的大姐家,孙桃香还要和姐姐一家利用晚上的时间帮附近火柴厂贴火柴盒以补贴家用。“每天晚上贴完1000个才睡觉,整个人就像机器人。”而这1000个火柴盒,只有7角钱的报酬。

3年1000多个日夜,孙桃香就是这样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少女时代。1983年,孙桃香年仅36岁的大姐因故去世,大姐家里肯定是住不成了。这年年底,她住到了武昌的二姐家里。

日子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除了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更长,孙桃香依然是那个孙桃香:挤公车、凭票买急需的物品、吃酱油拌饭。

这一年,19岁的孙桃香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也是现在的丈夫向远利。

因为二姐在武昌“大中华”对面的一家旅社上班,孙桃香常常利用二姐晚上与人换班的机会和姐姐挤着睡她在宾馆的工作床位,一来二去,年轻漂亮的孙桃香被姐姐的同事介绍给自己的亲戚、刚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向远利。

“那时候介绍对象讲究门当户对,长得漂亮不管用。”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恋爱,孙桃香眼角上扬,似乎又回到20多年前。当时,让孙桃香担心的也正是这一点:对方的父亲是当时武昌区的领导,无论是家境还是社会地位,都是灰姑娘般的孙桃香所不能奢望的。这让孙桃香望而却步,几次犹豫,始终不敢接受来自男方热烈的追求。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圆满的。最终,向远利的坚持和真诚打动了她,孙桃香也用自己的勤劳和为人处事感动了男友的父母。

1984年底,20岁的孙桃香被调到武昌中华路的民生商场做营业员,一种全新的生活在向她招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全国各大城市一样,武汉老百姓掀起了第一股购买家用电器的热潮,电风扇、电视机、洗衣机,这些如今家家必备的电器,当时是绝对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孙桃香在民生商场卖的就是家电,体重不到100斤的孙桃香,常常要帮顾客扛几十斤的电器。很快,她凭借吃苦踏实的工作作风、周到细心的服务态度,成为商场里的服务标兵。“每月工资50元,奖金我却能拿到170元。”孙桃香至今仍怀念那段顾客排队买家电的日子。

由于业绩出色,孙桃香被商场领导看中,作为骨干职工培养。没多久,她被调去做“业务员”,负责商场与澳大利亚的针织品外贸工作。

“那时候做业务员,说明商场是非常看中你的。”在这期间,孙桃香直爽、讲义气的性格得到了很好的展示,结交了商场上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1988年,孙桃香怀孕了。第二年年初,女儿的出生给她带来了更多责任和人生体悟。身体恢复上班后,商场特意安排了比较清闲的会计工作给她做,这让在外“跑惯”了的孙桃香反而一下子适应不过来了。在25岁的人生关键时刻,她开始对自己的将来重新思考和定位。1990年前后的大武汉,“个体户”慢慢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在汉口扬子街一带,只有十来个平米的小门面内,甚至是几平米的地摊前,来自广州等沿海地区的新款服装,成了年轻人争相购买的潮流新宠。在这里,每天都有新的财富故事在上演,孙桃香再也坐不住了:她也要当一名“个体户”!

当她说出自己的想法,来自家庭和单位的惊讶可想而知:对商场来说,你是领导培养的业务苗子,年纪轻轻却前途无量;对家里来说,孩子还没周岁,工作又清闲,“干个体”不是疯了吗?

“当时为这事,我和单位领导,和家里人吵了不知道多少次。”孙桃香回忆说。

事实证明,她决定要做的事,没有人可以挡得住。事后,她听从家里的“妥协”,先在单位办了一年停薪留职,当然,为了“保住”这个工作,代价是每个月向单位交70元。

但无论如何,这次孙桃香自由了。

她在中华路租下一个13平米的门面做女装生意,自己也帮别人订做衣服。每周,她至少去一次广州打货,每次坐火车车厢里到处都是人,她和一起打货的同伴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去的时候两手空空还好,回来的时候大包小包,我的妈呀!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孙桃香笑着和记者说起当年的一幕幕往事,有快乐也有无奈。

辛苦里的甜蜜——用这句话来形容那段卖服装的日子也许最为恰当。让孙桃香高兴的是,尽管起早摸黑很辛苦,但当时在武汉卖服装的生意还是很好的,一般都可以做到70%的利润。这比自己在民生商场的收入不知又高了几倍,停薪留职一年后,孙桃香正式辞职。手里有了一点积蓄的孙桃香,越来越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倒爷”生活,她需要更宽广的人生舞台。

此时,丈夫已经是当地工商局的一名中层干部,他根据自己几年来工作中的感受向妻子建议: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下馆子吃饭的需求越来越大,做餐饮绝对大有市场。

这次,孙桃香听取了丈夫的建议。很快,她借了4万块钱,加上赚来的4万元,全部投入做餐饮。

当地工商局楼下一间90平米的门面,几张桌子,一两个服务员,1992年11月8日,孙桃香的三五酒店在这个吉利的日子开张了。

2年后,孙桃香又借来20多万元,加上做酒店赚的60万元共投资80万元盘下对门300多平米的一家小商场门面,升级之后的三五酒店,很快成了当时武昌档次最高的餐饮店。为了吸引人气,孙桃香出奇制胜:她在酒店大厅里安装了当时最流行的卡拉OK设备,每个吃饭的客人都可以即兴唱一曲,每天生意火爆。

十五年过去了,至今让孙桃香感慨万千的是,当年和自己第一家“三五”酒店并排营业的“万宝路”、“希尔顿”等多家酒店,现在早已不知所踪。市场无情,不进则退。

1996年,孙桃香看准武钢生意好带来的当地餐饮需求,果断在青山开出“三五”的第一家连锁店,并大获成功。

当时,三五酒店司门口店和青山店家在一起,已有近300人,日常的采购、财务等分工逐渐清晰完善,而日渐成熟的员工队伍和开店经验,加上青山店的成功,更坚定了孙桃香把“三五”连锁店一直开下去的决心。

1997年,孙桃香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了湖北三五醇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告别了7年的“个体户”生涯。她还说服丈夫辞职,从此夫妻一心一意把精力投入到公司的管理和发展中来。

1997年到1999年,是“三五酒店”快速扩张的3年,孙桃香把别人做垮的酒店门面接手,以每年4-5家分店的速度一路狂奔。当时,她认准了一条:要日后占领武汉市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快速赢得品牌,开连锁是捷径,但一定要快!

到1999年,“三五酒店”已在武昌遍地开花,甚至在宜昌都有了连锁分店,总店数量达到15家。事实上,在孙桃香一路打拚的同时,武汉的餐饮业也在飞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形形色色的餐饮特色店在武汉此起彼伏,其中不乏大手笔投入和知名酒店的崛起。小蓝鲸、亢龙太子、湖锦、艳阳天等,便是在那时候逐渐崛起的。

孙桃香当然明白这一行业的竞争有多残酷,三五的领先永远只是暂时的,要想一直领先,只有始终比别人走得快、看得远。

变则无垠,始创于新。对这一点,早在创业之初就已经扎根在孙桃香的脑海里。对手当前,三五必须要变!

这次,她把目光投向了沿海甚至海外。孙桃香发现,在经济更发达的沿海和国外市场,人们在酒店早已不再满足于只是吃到可口的饭菜,大多时候,他们更在意在吃饭时享受高品位的环境和服务。现在的三五酒店,尽管生意不错,但只是满足了人们“吃好”的需求,远远没有达到享受的标准。

认准了方向,孙桃香再次作出惊人之举:把现有的连锁店分批关门。

每家分店,都倾注了她太多心血,但真正关起来,孙桃香毫不手软。最快的时候,她一口气关了6家,最后只留下最好的几家店。

1999年,她盘下汉口青年路一处濒临倒闭的大型酒店,投入1200万元重新装修,在当时,这一大手笔让同行瞠目结舌。2000年,重装后的三五醇酒店青年路店一开张就人满为患,在当年传为佳话。

市场良机从来都是稍纵即逝。同年,孙桃香看准武汉市第二纺织机械厂国企改制的机会果断出手,投资4000万元的三五醇凤凰山店开工建设,同样大获成功。至今,该店仍是武昌地区最好的餐饮酒店。

几乎在同时,孙桃香还在人流繁华的汉口竹叶山布点,并于2004年成功开出三五醇竹叶山店。

从“做加法”到“做减法”,孙桃香再次将同行甩在身后。到今天,没有人再对她当年的举动感到不解,有的只是发自内心的佩服:这个女人,不简单!如果看了以上经历就认准孙桃香只是个开酒店的,那你这次又错了。

多年以来,孙桃香和三五醇始终以餐饮酒店这一主业给人印象深刻,其实在此之外,还在多个行业涉及投资。

早在几年前,孙桃香就兴建了三五醇食品工业园,不仅为旗下的几家酒店提供绿色优质原料,还大量出口,每年创汇已达到2亿多元。而在数年前成立的三五置业,则在近期定向开发了江夏区30多万方的高校住宅项目,仅此一项,三五置业就向江夏区纳税4000多万元。除此之外,孙桃香还在武汉的娱乐消费等行业有少量投资,并亦有斩获。

只要对武汉餐饮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这个市场竞争有多惨烈。要在数以万计的同行中脱颖而出并一路领先十几年,做到这点要有多难?!更何况,当年她还只是个初中毕业的弱女子。

宜昌夷陵牛地址

宜昌夷陵牛地址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百里荒村。湖北省宜昌市是全国最大的夷陵牛养殖产区,其中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百里荒村是该市最大的养殖基地。夷陵牛是动物界牛科内的物种之一。

OK,关于湖北宜昌农村养牛和宜昌夷陵牛地址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