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怀念以前养牛的日子,日子作文

很怀念以前养牛的日子,日子作文

大家好,关于很怀念以前养牛的日子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日子作文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日子作文

日子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日子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子作文范文1

过去的十八年中,我像野草一样疯长,蔓蔓枝枝,像那爬满墙头毫无秩序的爬山虎,在年少的风中摇曳。

或许从卵细胞开始,我就注定是不安分的。只是那个阶段的抗争我已遗忘,恍若隔世。

奈何桥头孟婆端着汤碗痴苦地等着,可惜我未走过。

不是奈何桥边风景不好,不是孟婆她已人老珠黄,亦不是汤药苦涩难咽,只是,这辈子我想要念念不忘。

听,外面下雨了。

雨中的世界多么美妙。雨打败荷,水纹漪漪。蛙鸣入水,鹧鸪飞天。廊檐之外,水珠如帘,陋室之中,入壶为浆。

我喜欢站在雨中,因为可以冲去心中所有的烦躁。这时候,雨水就像一位知人体己的密友,宠溺地抚摸着你的发丝,想要把一切繁杂之事从你心中抹去,恢复它的晶明。

想想小时候的我,真可笑。自私、暴戾、迷信、固执,其实我现在还是这样,一点都没变。数落自己时就像看着镜子里一个满身泥点的小人,指着它从头到脚,哎呀,这里太脏了,哟,那里也是。最后弄得它面红耳赤。自己呢,是快活了呢,还是伤心了呢,抑或兼而有之?

我承认我很做作,可是这话若从别人口中说出我会很伤心的,同时也会很欣喜,这世上,终于有懂我的人了。

不想再装模作样地活下去,也不想再活给谁看。十八年了,这十八年难道会成为谁的标本,谁的珍藏吗?

三毛说,我知道,我笑,便绚烂如春花。这话我是不敢说的,正因为如此,才被它所震撼。说这话的人是多么的自信满满和有魄力。假如明天太阳不再升起,我便是照亮太阳的那束光!

十八年就像一个花园,一只蝴蝶从这头飞过了那头。

蝴蝶从庄子梦中飞出,又飞入了我的花园。

庄子只有一场梦的时间,可是我的花园有十八年呢!

十八年的尽头,也就是这个花园的尽头,蝴蝶又飞出了一点。是它扩展了这座花园,从此十九二十,花园在世上蔓延,还是它已飞出了这座名曰十八年的花园,从此院子荒芜落寞,蝶不再来?

月季花,向日葵,小小的蚂蚱长长的藤。我已经过了躺在葡萄架下看月亮的年岁,十八年,如蚂蚱腿上拴的草杆,一跳就没了。空留站在蚂蚱身后的我呆呆地望。

这时的我是否应该潇洒地转过身笑笑,一只蚂蚱而已。

只是,这世上,有多少消失在草丛中的蚂蚱?

日子作文范文2

国庆节的第二天,妈妈带我去找我的好朋友坤坤玩。到了坤坤家吃过午饭。坤坤的爸爸说带我们去长寿山玩。中午一点半我们准时出发了。在车上我们一路欢歌,一路笑语,兴奋极了。

到了长寿山,我们做着观光车来到了山脚下。然后我们开始爬山了,我们两个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生怕被落在后面。一个个满头大汗,累的气喘吁吁,终于爬到了山顶。

我们来到了莲花池,我看到许多用石头做成的莲花,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我们捡起小石头向莲花池里扔去,水面上顿时扬起了一道道波纹。我们看到了很多水蜘蛛在水面上跳来跳去,有趣极了。最后我们坐着滑道下山。滑道像一条长长的滑梯,滑道的速度很快,好刺激呀!下山以后,经过一个小池塘,池塘中间有一条细细的小路,我一时好奇就走上了小路,结果掉进了池塘里。坤坤笑我变成了一只落汤鸡。以后我再也不冒这种险了。

就这样结束了长寿山的旅程。我们玩的非常开心。这真是特别美妙的一天!

日子作文范文3

踏在那暗黄色的征途上,阳光洒满一地,我知道,考试快来了,这紧张的时刻让我感到天热了、人热了、心中的热血沸腾了。

朋友问我:“怎么样,为中招考试做好准备了吗。”

我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信心满满。”

那火一样的季节似乎在替高中选拔人才,能克服的录取,其余的淘汰,艳阳满天,连风都好像刚从火炉里出来,吹在人们脸上,留下一道道看似灼伤的红印。

不过和同学们在一起,便不再觉得天热了,我们一起并肩作战,其乐无穷,不去抱怨那蚊虫漫天嗡嗡乱舞,也不去抱怨那书本哗然铺天盖地,更不去抱怨那热气袭人汗水直流,只觉得中考考好了,这一切都是浮云。

六月的“温暖”是享受的而不是浪费的,今天的回忆是珍惜的而不是忘记的,那即将逝去的岁月年华,和同伴们一起享受,和同伴们一起面对,和同伴们一起珍惜,这是我成长的记忆中留下的最美好的温暖,也是我在那温暖的坚持中真正的领悟。

曾经总是抱怨自己的问号,而现在,我毫不犹豫的将它替换成省略号,也许青春对我来说,就是心里那一份温暖吧,就是一种坚持吧,与艰难、艰苦无关,我带着那一份温暖走到中考的考场,那一天,我所经受的温暖和青春全部填写在考卷上,我希望这一份努力能给我成长的回馈。

以前的面容可能随现在的记忆悄悄的逝去,不过我相信,逝去了可能才不会那么怀旧,才是一种成长,失去了才不会那么高兴,才真正懂得珍惜。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也许这就是暗藏在心底的温暖吧。

日子作文范文4

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微风拂过,好舒服,好惬意啊!没有作业,没有补习,捧着一本书的我来到阳台,准备享受书带给我的乐趣。

静静地坐下,清晨的.阳光照射在树上。我眯了眯眼睛看起了这本《鲁滨逊漂流记》。我被他的奇妙之旅吸引住了。慢慢地往后欣赏,越来越惊奇越来越惊险。这是一阵大风吹来,书页被风吹的四处飘动。我仿佛到了鲁滨逊正在挣扎的船上,与他一起求生。风停了,鲁滨逊到了一座小岛上,渐渐平静下来。

阳光强烈起来,照在书上,有点刺眼,我舍不得那精彩的情节,一动不动,看到后来,我被鲁滨逊的坚强与乐观打动了,已经到了我最感兴趣的部分——生存。他不被困难打败,努力生存,自食其力。他不怨天尤人,而是乐观向上地面对一切,他不放弃自己的生命,即使到最后一刻也要努力,他不在乎多困难多难熬的局面,他只知道自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阳光明媚,让我感觉到鲁滨逊的心也是充满阳光的,也是充满希望。我放下书,慢慢地闭上眼睛,想象着当时的情景,想着书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我尽情享受阳光照耀我的身体,也照亮我的心。

在这个晴朗的日子里,我学会了许多。鲁滨逊让我明白了生存的道理和生活的道理。和着明媚的阳光,我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能放弃要积极乐观。这晴朗的日子,这明媚的阳光,照亮了全世界也照亮了我的心。

日子作文范文5

在去年一个大雁南飞的季节,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与想象中有几分差落,这里不太繁华,不太冷漠。也许是我不属于安分,有关我的故事那么短短时间就多了,没有人会时刻在我身边陪伴,我只能自己走下去,很多时候我在想家想家人,想朋友想以前的一切岁月,偶尔回忆,我便笑笑,原来生活一直精彩绝伦!关心我的人即便在远方也能体会出一种温暖,有人说大学无聊,我的生活不该如此,高调一点其实也无所谓,我在生命里失去的东西太多,所以要努力快乐,幸福是要自己得到的!我相信自己,在大学里我也可以有一片纯净的天地!

当初我说要上大学,父母都是反对的,第一次我哭着求他们,我也知道他们的无奈,农村一切都艰辛无比。电话里母亲说她很担心我远离家一个人有多么不习惯,我知道她很爱我,亦如电话里较多沉默的父亲。我想说我过得真的很好,这里的同学朋友就和以前的他们一样真诚。现实告诉我有太多孤单的人是自己封闭自己,所以我不会错过认识别人的机。我胆子很小但也参加过各种面试,我确实成长了,懂得如何照顾把握自己……

在这里没有同乡没有任何有关从前的痕迹,有时很怀念我和凤一起长大的日子,和李的张扬,和霞的平淡生活,有时觉得时间过去很快,只有那些温暖会一直在,就让过去的岁月在记忆里安好……

十一长假那时我没回家,一个人打工的日子很快过去了,这种体验真的很好,又交了朋友,虽然觉得自己有些笨手笨脚。十月十号那天,我们去KTV了,其实也很无聊,以后再也不去了,只能喝酒,也许我还是喜欢安静地看看书,听轻轻的歌。可能变得懒了,想想还是学点东西比较实在!以后还是努力让自己安安静静画画好了。

和319,320寝室的姐妹感情是最好的,好像是我的归宿,她们像是的亲人,在一起的时候轻松自在,希望我和她们在大学里成为无可替代的朋友!寝室的人有时感觉距离有些远的样子,这样便好,一个人就是不能贪心。

电话里妈妈的声音总是那么柔让我安心,我每次想起就甜甜地睡去。

日子作文范文6

时光荏苒,眼睛一闭一睁,我也从一年级的小娃娃变成了六年级的“大学生”。一想到马上就要毕业了,一想到再过一个多月,我就要离开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同学们和老师,我的心里就不禁涌出一丝丝的

时光荏苒,眼睛一闭一睁,我也从一年级的小娃娃变成了六年级的“大学生”。一想到马上就要毕业了,一想到再过一个多月,我就要离开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同学们和老师,我的心里就不禁涌出一丝丝的眷恋之情……

重新漫步在花坛边的羊肠小道,不禁打开了回忆匣子……

走过拥有着时尚银色和朝气红色的教学楼,闻见了那浓浓的书香,听见了那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不也曾是那些孩子;也曾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的话,捧着书本以最嘹亮的声音专心地读书……

师生共读《日有所诵》《三字经》《弟子规》……曾是我们记忆中最深刻的中外经典;《长恨歌》《琵琶行》《春江花月夜》……曾让我们流连于古诗词的韵味……《长江之歌》让我感受祖国山河之壮丽;《船长》一文,带我们认识了一位忠于职守的船长……

真想再与同学们好好地读一次书,细细地品味这些古今中外的名篇……

不知不觉,来到了操场,看见了无忧无虑打球和踢球的学生。我回忆起了闫老师,回忆起了充满朝气的同学们……

一想到以前师生打球的生动画面,我就想马上与正在运动的同学们好好地玩个痛快……

正在回忆往事的我,穿过矮矮的灌木丛,来到了后院。这里的菜依然长得茂盛,我想到了那次的“种菜行动”……

老师为了给校园增加一片绿色,就组织我们来到后院种菜。由于那时年纪小,老师把地事先都翻好了,只留给我们撒菜籽的工作。过了几个月,菜已经成熟了。看着大片大片绿油油的生菜、看着缀满枝藤的丝瓜,我们是即眼馋又嘴馋,连忙拿起篮子,把才刚刚成熟的菜都采摘下来……

看到这里已经长大甚至长老的果实,我真想再摘下几颗,再好好地品尝品尝……

我来到学校的桑树林,不由地想起五年级时的养蚕小组。每天,我们都会在学习之余抽出时间来观察蚕儿的一举一动,细心地记录下它们的成长……待到这批蚕破茧而出,我们又继续观察下一批蚕……

是啊,此时此刻,我们不就像那些即将破茧而出的蚕宝宝吗?面对未来,我们有着无限的憧憬,“破茧”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我不想,说再见,相见时难别亦难……”天渐渐暗了下来,我重新回到校门口,嘴里不由地哼着小曲儿。一想到再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说“再见”,心里便涌上了一股浓浓的眷恋之情……

日子作文范文7

父爱如山,父亲填满了我童年的美好时光,给了我欢乐幸福的童年生活。从幼稚到成熟我都在父亲强壮中的手臂下成长,父亲引领着我的生活、学习。带给我温暖,赋予我幸福和快乐。

在我失落伤心的时候,是谁在背后支持鼓励我呢?是父亲。一次考试,父亲对我的期望很大,我也曾对父亲说过,我会把这次考试考好,不会让他失望的。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的时候。到公布成绩的那一天,老师拿着试卷走进教室,看着老师手中的试卷,心里七上八下,连手也不知道放在那里。试卷发下来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鲜红的数字——67,顿时紧张心情变的惆怅,全是一副愁苦的脸色。放学了,在路上只要想到父亲幸福欢乐的笑容会一下子变得失望,我就难过不已。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在回家的路上。

走进家门,看见父亲忙碌的身影不经潸然泪下。父亲看见我,像小孩一样向我扑来,父亲过来看见我哭了,连忙问我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吗?”“谁欺负你了吗?”一连串的关心,使我的内心更难过了,我哭得更伤心了,我觉得对不起父亲,辜负了父亲对我的信任。我扑向父亲温暖怀抱,我紧紧的抱着父亲,在父亲的怀抱中失声大哭。父亲轻轻的用手抚摸着我的脑袋,让我感到了父爱。父亲等我平静下来,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含泪对父亲说:对不起爸爸,我这次考试没有考好,父亲笑着对我说:“没关系,一次的失败并不能代表什么,我相信我女儿一生定会成功的,我会以你为骄傲的,加油吧,我们一起努力吧!”父亲的鼓励激励着我继续前进。

除此之外,我生病,痛苦的时候,同样是父亲日日夜夜的陪伴着我,安慰着我。一个寒冷的冬天,寒风刺骨。睡觉不老实的我经常将被子弃于脑后,终于我感冒了,半夜开始发高烧,父亲不顾自己的身体,背着我就往医院跑。无情的天下起了漫天大雪,穿过父亲的身躯,在父亲的身旁欢乐的游玩起来,父亲正用颤抖的身躯为我撑下一片蓝天,在许多人看来,这雪花飘舞的夜晚是一副完美的景象,可那寒冷的雪花去给我带来了痛苦与担忧,雪是美的也是冷的。

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您第一个冲在最前面;在我需要安慰的时候,是您一直陪在我身边;在我失落哭泣的时候,是您让我重新起来开始新的旅程;在我获得成功的时候,是您与我一起分享喜悦,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您给于我的。

父爱是我记忆深处的回忆,父爱在我童年生活给我温暖的回忆,父爱给我幸福快乐的回忆,父亲给我太多太多,这一切都将成为最珍贵的记忆。

日子作文范文8

我和父亲的关系不一般,既是父子,又是良师益友。回顾与父亲走过的日子,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父亲是个农民,只上了三年小学,知识不多,但见识很广。

从懂事起,我就觉得身边有位了不起的老师、最可爱的朋友,那便是我的父亲。他粗糙的双手、和蔼的目光、忙碌的身影,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他对我的爱抚与教诲,深深烙在我的心里。

记得小时候,父亲在干完农活回家时,总是蹲下身子,眯缝着眼睛,用粗糙的手掌轻轻拍拍我的小脸问我:“今天乖不乖,有没有听奶奶的话?”听到我说:“乖,听话。”他就会呵呵的笑起来,站起身再摸摸我的头顶说:“真是我的好儿子,我再苦再累都值得。”那时我觉得父亲是高大帅气、充满力量的。

我刚上小学时,父亲看到家乡牛的卖价很好,决定多养一些牛。于是,就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承包了好大的一片荒山,他和母亲就在那里种一些庄稼、养一些牛,十天半月才回家看看。但只要一回家,他就翻看我的作业本,只要看到我的作业全是红勾,就认为我功课很好,他总是乐得合不上嘴;但看到有叉时,脸一下子拉得好长,让我不寒而栗,他紧抿着嘴,用眼睛盯着我,我吓得赶紧解释是我粗心大意,下次不再犯了。父亲长长舒了一口气说:“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但你要知道,我就是没读多少书,所有的希望都在你的身上。”抬头看见父亲的头上有了几根白发,我的心里有些难受,觉得自己要好好学习,才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父亲第一次卖了五头牛,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手里举着钱,大声说:“发财咯,我们家要发财咯。”他破天荒的给全家人都买了好一些的新衣服,以前他舍不得给自己买,总是买爷爷、奶奶和我的,偶尔才会给妈妈买一件,而妈妈也从不埋怨。

养牛很辛苦。父亲一下子又买进六十头新品种牛,他通过看电视、上网查资料,硬是将几十头牛养得非常好,我在假期也去帮忙。他经常冲洗牛栏、割草、喂牛,手上布满了老茧和一道道伤痕,摸上去,硬硬的。也正是这双变形的手,使我家改变了贫穷的面貌,让我能在学校安心学习,父亲的养牛经验还受到了镇领导的好评,他在领奖台上发言时,把养牛经验毫无保留的说了出来,他还说要带领家乡人民共同致富。

现在我长大了,父亲也略显苍老,家里的养牛场越来越大,他那双手从未歇过,特别是当选村长后更忙得不可开交。虽然请了三个人帮忙,他还是经常去牛场看看,用养牛赚来的钱修了一条他口中的“致富路”,方便了大家,也有人说他傻,他只是搔搔后脑勺笑笑说:“应该的。”我觉得父亲一点儿也不傻,反而显得很可爱。

与父亲一起走过的日子,让我明白了很多,他的大公无私、他的勤劳坚持,让我觉得平凡的人生,有伟大的父亲相伴,我的未来一定会很精彩,今后我将用更好的成绩回报他,回报社会。作文

日子作文范文9

“别忘了,拖地。”随着声音的结束,门口的人消失在眼前。王者空荡荡的房子,似乎一颗针掉下都听得见。

知了,在树上忘情的歌唱者。不时,有蟋蟀的伴奏。走到窗前,一股暖风吹来。夏天来了,她带来了我思念已久的假期,也带来了我无尽的孤单寂寞。

“叮铃铃,叮铃铃……”随着音乐的响起,打断了我多愁的思绪。“为,出来吗?”电话里传出声响。“我妈,不让我出去”“好吧。”挂断电话,开始了我的大扫除……

“叮咚”妈妈回来了。妈妈低头看了一眼地,静静地走到了客厅,看起了电视。不一会,妈妈又去上班了。我静静地坐在客厅看着电视,看着电视里面前加在一起,出去旅游。而我,在这空荡荡的房子里,似乎世界静止了就停在了这一刻,只剩下我一人。没有声音,没有人,也不会有人带我离开这个空荡荡的房子。或许,我现在寂寞实在是的,等爸爸妈妈回来时我们就可以讨论旅游计划。但是,但爸妈回来时,一个玩电脑一个看电视,我被寂寞包围起来。有时,孤单会让人窒息……

第二天,第三天……日复一日,每天都这样过了,开学的日子来临了,妈妈让我独自那心里去学校,我心里压抑的情绪爆发了。

我面对着妈妈,讲着这两个月的故事。妈妈似乎开始理解我了,他渐渐的小了。他摸着我的头,一直笑着。妈妈改变了他的注意,把我送到学校里面,心里有很多疑惑不接,妈妈为什么笑?

走进校园,换了新宿舍,于是我急忙的去问朋友,我在那个宿舍,让妈妈在外面等。他和我跑出的那一瞬间,新班主任叫住了我们,讨论着我们新学期的计划。“这学期……”时间缓慢的流动着,怎么办妈妈还在外面等,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老师仍然不放弃他的演讲,我无奈的举起手,告诉他,我妈妈还在外面等会我(或许已经走了)。

但我跑出门口时,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静静地等候着,也许我不再独单。

日子作文范文10

苏晓峰是我的古筝老师,确切的说是前任古筝老师,他的脾气很好,对待学生和蔼可亲,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之一。

苏老师对待学生很好,古筝弹错了也从不发脾气,总是指出弹奏过程中的错误,然后耐心地辅导。我似乎从来没有见过像他这般温柔而耐心地老师。

有一次,我在练习时有一段不会弹,便让老师教我。一遍过后我没听懂,他又耐心地讲给我听,第二遍,我还是有地方不明白,但他始终不厌其烦。终于,在讲完第三遍的时候我听懂了,刚想对他说声“谢谢”,却发现他又去辅导别人去了。

苏老师喜欢与我们玩耍,一下课他便会和我们一起在院子里疯闹,和我们一起玩“苍耳大战”,和我们一起玩手机游戏“神庙逃亡”。和他一起玩耍的时候,总能让我们忘记学习过程中的种种不快。什么音谱,什么乐声,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苏老师不仅待人亲切,能和我们打成一片,还弹得一手好古筝,像什么《荷塘月色》呀,《战台风》呀,他都会弹。偶尔在下课时,他也会旁若无人的演奏一曲,美妙的音乐从他的指缝间流淌而出,环绕着每一个人,每当这时,喧闹的同学们总会安静下来,仔细聆听。一曲结束,同学们尚且意犹未尽,简直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苏老师这么好,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他可以永远留下来教我们。

可是好景不长,这个周末我去学琴,可是没看到苏晓峰,这时,旁边一位老师问我:“小同学,你在找谁?”“古筝老师,苏晓峰。”“哦,他呀,被调走了。”“什么?被调走了?”

后来,我打听到,苏老师是因为大学毕业才调走的。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头猛地一震,大学生?那他作业那么多,是怎么挤出时间来教我们的?

现在,离苏老师调走那天已经一个月了,但是我对苏老师的思念没有减弱一丝一毫,每当提起苏老师,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他挂满笑容的脸庞,心里总会想起与他在一起的时光。

年龄记忆 之 农忙

年龄记忆 之 农忙

我家手扶拖拉机的出厂日期是八六年五月份,按阳历算,比我还大三个多月,它到我家时,我已经十一二岁了。

十一二岁已经是个干活小能手了,工龄也有六七年了,没错,两三岁能自己脱裤子尿尿,就跟着大人下地,到了五六岁能自己跨过地头的水渠时,就要进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活动中了。

布谷鸟叫的时候,就该收麦子了。收麦子前,先给地里套种花生或玉米。

套种的时候,一人脖子上挂一个布口袋,悬在胸前,口袋里放着花生或玉米种子。开始后,右手里抓一点种子,立在两行麦子中间,锄头刨个坑,把三两个种子扔进去,再把坑埋上。想起赵本山那句话“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

行距是根据种的是玉米还是花生来确定,坑与坑的距离,老爸做一个示范,丢下三个字“就这样”,剩下的自己体会。

套种的时间很有讲究,收麦子时,种子刚发芽为最好。

套种好就该割麦子了,拿着镰刀手工割,一家老小齐上阵。大早上起来,头上顶草帽,脖子上搭毛巾,提一个烧水用的长嘴铝壶,里面是满满的凉白开。

千万别图凉快穿大裤衩,更不要穿凉鞋,上衣最好是长袖,这样不会被那些麦芒啊,麦茬啊,麦秆麦叶啊刮刺,有个小口或者红印子,疼是次要的,痒起来,刺挠的难受。

割麦子,身体下压前倾,左腿在前弓,右腿往后蹬,左手反张,虎口朝下,握住一把麦子的麦秆中间或中间靠上位置,右手握住镰把尾部,将镰刀头贴近麦秆下部,距离地面十到十五公分的地方,左手上提的同时,右手斜向上后拉,听到脆脆的一声嘶啦,一束麦子就割起来了。

第一束麦子尽量割多一点,大致平分成两两扎,镰刀夹在腋下,左右手各握住一扎麦子的麦穗,交叉拧起来。把随意哪边一扎麦秆中间拉开,将拧在一起的麦穗压到那扎分开的麦秆里,再最后把分开的那扎麦秆两边合一起拧,让压进去的麦穗出不来。这样一条捆扎用的绳子就做好了,铺展放在地上备用。

接着就是重复割麦的动作,前腿那个弓啊,后腿那个蹬啊,左手抓紧了,右手用力拉,麦子一把又一把。

割下的麦子头对头尾对尾地放到扎好的麦绳上,根据眼力观察,差不多够一捆了,提起麦绳的两头,对着方向拉紧,臂力不够,可以用腿压着,多出的绳头交叉拧两下,把拧好的绳头压进麦绳里,一捆麦子就割好了。

对新手来说,刚开始,体力充沛,速度还行,最熬人的是一畦麦子割到中间,不前不后,又临近中午,不时的立起来看一眼,哎呀怎么还有这么长啊。但是,到了能看到地头,剩下三两捆时,不管多累,又会兴奋起来。

中午是不可能早点回家的,快到饭点石,老妈回家做饭,孩子们得留下来跟着老爸继续忙。小孩子免不了会说累,老爸问哪里累,我们讲腰累,老爸准会说,人到了七十才长腰呢,你们小孩子家家哪里来的腰。

口渴和尿尿是仅有的求得两个片刻喘息的机会。铝壶的嘴儿很长,喝水的时候,把铝壶提起来,仰着脖子,嘴巴张大了,对着那壶嘴儿,接着那水流。一次尽量喝多点,天气热,本就不利于生尿,水喝少了更不行。尿尿呢步骤尽量走的繁琐点,解裤子和系裤子能慢就慢。

那时候的腰带扣没现在先进,中间就一小铁棍棍,解的时候,收肚子,一边拉皮带头,一边把那小棍子往宽的地方拨,然后按着它,再把皮带抽出来。有时候操作不当,会越扎越紧,出现尿裤子的情况。

约么等老妈把饭做好了,老爸才领着我们回家,这个约么只会晚,不会早。吃过饭,午休下,接着下地。

一整块割完了,用拖拉机拉到自家打谷场上。手扶拖拉机带上拖,不是很好开。它转向不是方向盘,原理更接近坦克,架子上一个离合器管换挡,两边手把下各有一个拉把,拉左边的,左前轮停止,向左转向,拉右边的,右前轮停止,往右转向。带上后拖的时候,通常是不用握那两个转向器的,用手左右退车头架就可以,只有大转向推车架费力时才用转向秆。

装麦子是技术活,铺排的好的,一车能装很多,还扎实安稳,铺排的不好,装着装着就斜了。

我不会开拖拉机的时候,老爸要忙上忙下,先在上面铺排,需要走车的时候下来开车。我又小,叉子使不动,最多帮着把四周的麦捆抱到车旁边,由老妈挑上去。

刚上小学,七八岁的孩子,胳膊伸开刚刚够得上两边的转向秆,我爸就让我去开拖拉机。他问我敢不敢,我说试一下,他车也不下来,就往下望着指挥我。

拉离合器,把离合器压进固定槽里,推档秆,挂一档,压点油门,慢慢松离合器,好,慢慢走。距离差不多了,松油门,拉离合器,落档,再松离合,搞定。

跳下车,心里怦怦跳,脸上很傲娇。老爸说,就这样来,走直线就行。

打谷场是泥土地,在麦收前要整场。先用扫把把杂物扫了,实在坑洼的话,铺点土,然后稀稀疏疏地扔几根麦秆,洒上水,用去了拖,装了小支撑轮的拖拉机,拉着石磙来回碾压。

麦捆拉回来可以随意往一处扔,不用刻意去垛起来。等地里的麦子都搞回来了,就该约日子打麦子了。

打麦机像个粉碎机,由电动机带动,由于机械结构不紧凑,看着很庞大。前面是传统带,后面尾巴那里出脱了麦粒的麦秆,中间下面有一个一晃一晃的像个簸箕一样的口子,那里出麦粒。

那时候打麦机很少,我们桥南桥北两个个小村子,三个生产队才两台,需要提前预约。打麦子的时候,亲戚朋友邻居都会过来,头上裹着毛巾,人手一把镰刀,主人家会搞一些啤酒,饮料,当然还有凉白开。

打麦子通常都在夜里,打谷场上架起几支一百瓦的白炽灯,照的通亮。打麦机前面对着麦捆堆,人们做好分工,大部分人在麦堆上砍麦捆,机头两边立两个人,把砍散了的麦秆用叉子叉到打麦机的传送带上,再两个人立在进料口,把控着进料的量和速度,防止压死机器。机器后面立两三个人,两个负责把出来的麦秆子接力挪开,一个负责把下面筛出来的麦糠移开。中间是四五个人,把麦粒移开堆起来。

一开机可就得连轴转,不能停的。我们小孩子在后面砍麦捆,一开始是砍开了直接扔机头传送带上,等前面空出了地方,速度也起来后,就专心砍,砍开了往机头前面地上扔。

噪音很大,灰尘很大,除了偶尔有人讲一下快了慢了,没人讲话,都各守岗位,不停的忙着。等打完了,每个人都像下了场煤窑,尤其后面挑麦秆和麦糠的,更是黑上两三层。

主人家挑来水,大家随便洗一下,坐下来聊天,男人们喝着啤酒,点上烟,妇女们喝着水或饮料。那时候各家的地都很多,又把种地很当回事,谁家的产量高,都会被羡慕。有一年,我家打了八千多斤麦子,一个大大的麦粒堆,大家都说哎呀这么多。

夜里大都会忙到很晚,这会儿人家来帮忙了,一会儿人家也排上了,我们也要去给人家帮忙,有时候夜里要去忙好几场。爸妈心疼我们,让我们回家睡觉,他们来回去帮忙。

麦子打好,用木锨把里面的杂物大概扬一下,然后在打谷场上摊开了晒,每天都要看预报天气,如果夜里有雨,在傍晚要把摊开的麦子笼起来,要分成一堆一堆的,不能聚成一大堆,不然万一下雨时间久,要发热的。

晚上要去守卖子,把凉席铺打谷场上,或者带一个单人的钢丝床,一两个人在打谷场睡一晚上。一来防人偷,二来防天气不好。我就有过很多次,半夜被叫起来,去打谷场笼麦子。

等麦子干了,仔细扬一下杂物,装袋,拉回家,这只是主要部分。那时候收入低,但是钱顶用,粮食是一项主要收入,孩子上学,家里应急,都靠卖粮食,所以,能耗回来的,都不会让浪费了。

一是麦糠,会一遍一遍的扬,这里收拾出来的麦子还算精品,是要汇到家里粮囤里去的。再一个就是看似麦穗已经空了的麦秆,这部分需要花点力气,下点功夫。

把麦秆铺到打谷场上,用拖拉机带上石磙一遍一遍的来回碾压,一边碾一边拿叉子翻动,碾好一批,很讲究地垛到打谷场的边上。全部碾好了,场边也堆起来一个小山包一样的麦垛。

这样还能搞出几十斤麦子,由于是反复碾压出来的,品相不好,主要用来换西瓜吃。

那个很讲究地堆起来的麦垛,会有专门收麦秆的商贩来买,主要送到造纸厂去。如果一时间卖不出去,或者留着做牲口饲料,就会在顶上打上厚厚的泥巴,像带了个脑子,一来可以防风刮,二来可以防雨淋。

麦子收下来,自己留一部分,根据种地的多少,相应的给国家粮库上交公粮。交公粮的时候可热闹了,有拿推车推的,有牛车马车驴车骡子车拉过去的,有开拖拉机过去的。

收粮食的,会拿一个戳子随机扎几个袋子,抽出来,先看品相,干净不干净,再放嘴里嚼,测一下干燥程度,根据以上几点来定级别,我不知道级别具体会影响什么。

交完公粮,自留的那些,如果品相好,产量高,会选出一部分做来年的种子,接着就是囤粮了。

囤粮有三种办法,对应三处地方。

那时候都是石头墙,木头梁的瓦房,两边各有一个阁楼,一边放杂物,一边囤粮食。阁楼上囤粮,现在下面铺一两层塑料纸,防潮,再用四五十公分宽的,芦苇杆子压扁了编织的苇席围一个圈,把麦子倒进去,边倒边往上围,由此形成一个粮囤。最后在上面洒一点叫粮虫净的药粉,再盖上一些纸板啊麻袋啊什么的,就算囤好了。

用缸也可以,一米多深,口径八九十公分的大缸,搞干净了,麦子直接倒进去,洒上粮虫净,去上麻袋,盖个高粱编的圆盖子,齐活。

更老旧的方法,是用木头做的四方粮囤,外面刷了桐油,隔水防潮,上面是活动盖板。一个木粮囤能盛千把斤粮食。

最开始是不会焚烧秸秆的,因为大都养牛,秸秆喂牛,然后在牛圈里发酵,形成上好的有机肥,冬天洒回地里,既可以增加土地肥里,又能防止土地板结。

麦茬是要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刨麦茬的时候,玉米花生已经长出来了。等到玉米苗长到半腿高时,又要施肥,间苗,补苗,除草。

玉米地施化肥,要么浇水前,要么下雨后,有时候会趁着下雨去施肥。这时候不能往空中洒,化肥落到玉米顶芯里,会发热把嫩叶烧坏,所以只能一把一把的给根部施肥,可以扬,但幅度不能大。

间苗是把长的稠的去除几根,长的近的间隔开,间下来的苗会选长势好的补到稀疏和缺苗处。这两样活,也得趁着下雨天一码干完。

那时候除草是不打农药的,打农药仅仅用于防虫害,除草还分阶段,方法也不一样。

苗矮的时候,用锄头,苗深了只能手拔。花生地还好,苗深了,也遮不住人,又不刺挠。玉米不行,苗深了只能钻进去蹲下来拔,这个难受啊,我现在想起来都浑身不舒服。

老爸是个完美主义者,决然不允许自己家的地荒芜了,在那个靠地吃饭的年代,地慌了,是要被笑话的。

又不打药,还施很多农家肥,那几年雨水又多,怎么能不长草,长的少长的慢都不可能。于是,拔一次草,顶上一个来月,又上来一批,尤其过了立秋,那些草会立马变得粗壮起来,根深叶茂。俗话说,立秋之后,寸草生籽,意思是,立秋一过,刚长出来的草都会结籽。这时候,要尽快把地里的草除一下,不然来年会成草慌,长出更多。

立秋之后,玉米地很深,密不透风,又热又潮又闷又刺挠。这时候,每个星期天,甚至每天下学后,我都得跟着大人去地里拔草,天啊,一旦钻进去,根本不知道地头在哪里,站起来看也没用,只能一门心思的往前拱。拔起来的草挂在玉米叶上,草根不沾泥土了,即使一下子死不掉,也慢慢会晾干。要是回到过去,这是我第一不想干的活!

秋收比夏忙复杂多了,主要是两种作物,玉米和花生,更靠前一点,大家都还养牛的时候,玉米地里会套种绿豆和黄豆,这种时候很少。

收花生要么靠天来雨,要么排队浇地,要么是沙质土地松软,不然是不好拔的。这些如果都不具备,只能拿犁拱了,这样比较费人力,得多人结合,拱的不好,还会浪费。

花生爸起来像垒麻将一样,一畦地垒一行,前面拔后面拽,要是在地里拽不过来,就整棵拉回家,晚饭后架着灯拽。

拔花生没什么,拽花生最耗人,拽半天难得有一篮子,以前几亩地,几十亩地都这样一把一把的给拽出来。

地里收完了,小孩子们会提上篮子,带上锄头,到地里就这原来种的位置,一行一行的挖过去,把遗落的也搞回来。

玉米呢,需要拿镰刀先把杆子砍倒,再把玉米穗一个一个掰下来,用车子拉到打谷场上晾着。

砍玉米动作类似割麦子,只是不用那么弓腰。玉米秆不是割的,确确实实是砍的,左手反手抓着,右手持镰刀,挥舞着斜向上砍。砍玉米比割麦子动作粗暴,割麦子用的的丈镰,就是镰刀头细长细长的,砍玉米多用裤镰,镰刀头短短的,刀面很宽,刀背很厚,刀柄也很结实。丈镰快,裤镰硬。

玉米穗晾晒的差不多了,玉米籽发硬定型了,就可以用机器脱粒了。

玉米脱粒机没有电动的,最开始是一个大铁坨子,样子跟个没有角的老牛一样,通过三角带用柴油机带动。

打玉米的时候,也是来一群人,大部分人提着篮子现在玉米穗的堆堆前面,两个人站在进料口,接递过来的装着玉米穗的篮子倒进进料口,把空了的篮子往后一扔就可以,后面的拿起来就往里装玉米穗。后面站两个人,把脱了籽的玉米芯挪开,还要把没有脱干净的传回进料口。中间出玉米粒,三四个人来回转移着。

这个也是一气呵成,也会搞一脸黑,但没有打麦子时那么黑。脱了粒的玉米芯会被拉回家,垛在灶台附近,做烧水做饭的燃料用。也有被买走,打碎了做菌菇养殖的底料用。

晒花生和玉米的时候,守夜最有意思因为秋凉,夜里还会返潮,就不能睡外面了。要么呢,用玉米秆子搭一个窝棚,要么呢,在麦秆垛里挖一个洞。铺上褥子,盖上被子,可以媲美野营了。那时候空气质量特好,没有污染,秋天的夜里,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星星,偶尔有流星划过。

玉米花生收好了,就该犁地种麦子了。

最最以前,是拿牛犁地,一家的牛是不够的,要两三家结合,今天家犁地,用了你们家的大牛,那你家剩下的牛,我家孩子负责给你放。隔天你家用我的,我家余下的牛,你家找人放。

牛来不及,还有一锄头一锄头靠人翻地的时候,小块地,菜地全部都人拿锄头去翻。

后来有了拖拉机,犁地就快多了,不过人依然很累。

犁地前先耙地,手扶拖拉机挂着铁打的耙,在地里来回跑,不是瞎跑,是有规律的。一开始不放石头,轻耙,升降也不放那么低,先把地里的秸秆杂草给耙出来,我们拿着叉子在后面跟着。耙一会抬一下升降,把耙升起来,我们拿叉子把那些杂物搞到地埂上去。

耙过几遍后,放上石头,或者俩孩子站两边,升降压低,开始往深了耙。这样能把玉米茬连根耙起来,把地给空一下。

犁地前的耙地,叫耙生,耙生的时候也要洒化肥。

等耙好了地,挂上犁,开始犁地。犁地有讲究,有复犁,有搅犁,一种是中间开沟,往两边犁,一种是从外面转圈往中间犁。中间那道沟叫垧沟,垧沟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土地肥力的保持。复犁还是搅犁是根据上一年的方式来确定的,上一年复犁,今年就搅犁,这样能让整个土地保持基本的水平面。

这些,我老爸懂,我弟弟也懂,但我不懂,因为,我完全不感兴趣。

前面犁着,我们拿盆子端着化肥后面跟着,开了沟,往犁沟里洒化肥。耙生后犁地前洒的是颗粒大的化肥,犁地时候往犁沟里洒是那种像面粉和雪一样的细肥。

犁好了,再挂上耙,这次叫耙熟,是把犁过得土地上的土块耙开了,地面耙平坦了,这样就不会跑垧了。

以上的耙读ba,四声。

地犁好了,开始打畦,也是很多人一起,几家人相互搭配。

两根一样长的竹竿,头上缠着很长的细麻绳,打畦的时候,一人拿一根竹竿,一个在地这头,一个在地那头,缠绳子的头朝下,扎进土里,绳子在地上拉紧了,人用脚压着绳子一路踩过去,就这样,在地上形成一条直直的足迹线。然后拔出来,无绳的一端顶着刚才插出来的坑,竹竿放倒,比划出一竹竿的宽度,缠绳子的那头再次扎下去,人再踩出一条足迹线来。就这样,把一块地尽可能分成相同宽度的畦来,剩下的宽度,或宽或窄可以相机把握。

等地块分好了,每人拿一个耙子,讲讲一组,沿着足迹线,对面而立,把地里的土往耙到足迹线那里,形成一个长长的小土岭,两条土岭隔出一畦地来。

这里的耙读pa,二声。

打好了畦,该播种了。

播种前一天夜里,要用农药把麦种搅拌均匀,一般都是在阁楼上,两个大人把麦种堆起来,药水倒进塑料桶里,加上水,然后像活泥巴一样,一人往麦种堆上倒药水,一个人拿铁锨不停地搅拌,搅拌均匀了,再聚成堆,拿塑料袋盖着。这样做主要是防虫,以前土地有机质多,那种蚜虫很多。

播种用的是那种传承了几百年的木头做的播种机,方言叫“篓”。上面一个斗,下面连着三条腿,腿是中空的,腿下面是用铁片打出来的尖尖的脚,用来划地。中空的腿和上面的斗连接的地方叫门,门上有栓,就是一个木插子,上下移动,可以调节门洞的大小,决定种下出去的多少,从而影响播种的稠密度。

播种的时候,前面三四个人拿绳子拉着,一位有经验的人在后面扶着,既把握速度,又把握密度。往前走的时候,扶着的那个人要不停的左右摇晃,摇晃的力度和频率也关系着播种的密度。

播种好了,就是后期的管理。

以前冬天经常下雪,把麦苗覆盖住,保垧,防冻,防虫,还能压着麦苗的生长势头,为来年开春后生长保持肥力。

冬天放羊人是可以把羊赶近麦田里的,随便羊去吃麦苗,这叫羊卧地,吃了麦苗,减少生长,节省肥力,又把粪便留在地里,增加肥力,羊也有青饲料吃,一举多得。

不过,冬天最累人的就是浇地了,到那时水库会定期放水,我们称为大水。大水浇地是按时间收费的,一个小时多少钱。奇怪的是,好像总是要排到大半夜。

夜里裹的够够的,披上军大衣,穿上胶靴,一人带铁锨,一人带锄头,再带上手电。浇地的时候,一人在地头挡水,改水口,一人来回走动看是否流到了头。

除了大水,用村后面河里的水浇地,叫小水,小水是免费的,但要一个小队,再一个村民组轮流排队。

赶上小水,要先聚水,就是把河里的水聚集在村里的大水池,等积聚的差不多了,留出点时间放水浇地。同样奇怪的是,总是轮到夜里。

因为河水经过水渠从河道里出来,要经过很多小的地块,有的是本村的,有的是别的村子的,时常有人夜里偷水。再一个,水渠已经老化了,常常会决口。浇地前要巡视一遍,浇地的时候,也要有一个人来回看,一旦水突然小了,就得尽快找出改口处。

我通常的角色就是守渠,垫着一把铁锨来回跑,那时候人少,工厂少,路差,车少,整个环境还很田野。水渠流经的地方都是荒郊野外,一个人走开走去还是蛮可怕的,那时候才十一二岁,没有特别的感觉,现在让我去走,我绝对不敢。

那时候野生动物多,守渠时,野鸡野兔时常能遇到,因为地头路边野草很茂盛,但野鸡野兔不好抓,有一种动物见到就能抓回去,就是刺猬。路上碰到刺猬,只需要拿脚碰它一下,它就会缩成团,然后,拔一扎草,拧成绳,勒住它,提着走就是。

麦子抽穗的时候,会有那种小虫子,小米粒那么大,危害很大,这时候就需要打药了。担着水,背着喷雾器,带上药。老式的喷雾器,很吃力,用久了小毛病不断,人们又舍不得换。平时不用,喷雾器一般都是放在厕所里。

这就是两年三熟的轮回。

再后来,麦子不用手割了,有了联合收割机,种麦子也不用人工法畦,也不用人拉着那种木头播种机去做了,而是播种打畦一体化。玉米和花生套种,从一人一个布袋,一把锄头,到一人拉一人推的简单播种机,到后来一个人就能搞定的播种机,再到现在,收完麦子,直接机器播种。花生也不用一把一把拽了,而是像以前打麦子那样,直接用机器把花生和花生秧分离开。

没有谁人工除草了,无论苗矮,苗深,都没人再去地里拔草了,连锄地的活都没人干了。换做了打药,苗矮,一种药,封闭作用,苗深一种药,枯死作用。

同样变化的是,不用交公粮了,家里也很少囤粮食了,也没人靠着卖粮食来救急了。

地越来越少,留在土地上劳作的人也越来越少,留下的人们也越来越老。再也看不到那种几家人相互帮忙的情形,村里的牛就剩下大伯家那两只,它们也不需要再去拉车,驮货和犁地了,那一整套家伙式已经找不到了年青一代,已经没人会套牛车了,更年期的,大概已经没人懂“得得,沃沃,稍稍,吁”,在赶牛时,分别代表着,前进,向右,向左,和停下来。

秋天看不到那么高那么蓝的天,也看不到那么亮那么繁的星,似乎已经不记得流行划过天空是什么样子了。

河里的水已经不足以支撑村里人饮用了,家里的水龙头不再是随时拧开随时有水的样子,浇地只能靠大水了,而大水时常会迟到和缺席。

曾经捉迷藏的打谷场已经荒草丛生,曾经荒草丛生的地埂,却光秃荒凉,再遇不到突然飞起的野鸡和飞奔蹿去的兔子,刺猬也只在梦里才会被抓住。

没有人再为收获一大堆粮食而简单欢喜,我们再也不用那样起早贪黑的在地里劳作,然后每个人都越来越奔波。

我怀念的,我只能怀念着了,能回去的是老家,找不回来的是曾经的故乡!

抛弃发妻,64岁为生计晕倒,离开冯巩的牛群现在过得如何了

抛弃发妻,64岁为生计晕倒,离开冯巩的牛群现在过得如何了

牛群是中国最能折腾的艺人,假设牛群不这么折腾,或许也是当今相声界扛鼎的人物,但是没有但是,时光也不能倒流.

如今的牛群已经72岁,和我妈妈是同龄的,再抛头露面也已经不现实,差不多可以为牛群的一生,盖棺定论.72岁的牛群,这一辈子就在他最后一次上娱乐节目,高台跳水,而终结了自己的娱乐圈生涯,他负伤了,说明了他的一生就是以这种悲催而结束的,毕竟我们的时代还没有这么的清明,世界都还在尔虞我诈中,得利益者为王.

1949年的牛群,出生于天津曲艺之乡,牛群这个孩子王,一直都是淘气,直到他打起了快板,才能使得自己暂时的消停,牛群有灵气学会了好多段快板段子,也为大家打快板,逐渐的熟练,直到1970年,牛群参军在部队通信连,有一次在联欢晚会中,牛群就暂露头角,被调入文工团搞相声创作.

1979年在一次全军汇演中,牛群表演的一段相声落选,让他非常的自责,因为他以为自己多年的功底,已经小有成就,没想到啥也不是,什么奖励都没有,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钻研好相声.

后来,牛群好学的积极态度和为人真诚,得到刘学智老师青睐,刘老师还将自己的女儿刘肃介绍给他,两人结婚,可见刘学智有多器重牛群,这也是日后刘肃离开牛群的一个原因,因为他放弃了父亲的殷切希望。

在老丈人刘学智的推荐下,牛群拜了常宝华大师学相声,掌握了不少相声的秘诀,在后来参与大赛中频频获得奖励,牛群才日渐走红,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终于在1987年登上了中央电台的春晚,表演了《小偷公司》。他的搭档就是冯巩,这也是二人首次合作,从那之后,牛群这两个字定格在相声界,搭档就是冯巩.

所谓的艺多不精,牛群的业余爱好还真的不是一点两点,牛群为了让自己的表演和创作更上一层楼,他先决定去北大进修两年,之后被调入了中国广播艺术团。业余时间还爱好上了摄影。在1997年举办了《牛眼看家牛群名家摄影展》,不仅如此,牛群还喜欢上了足球运动,成立了中国明星足球队,红极一时。

也正是这些爱好让牛群走进了不安分的道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圈,直到在一起25年的妻子和他离婚.长话短说,牛群的经历要在一个问答里回答完整,估计题主也会打瞌睡.

一离冯巩,在和冯巩搭档多年,上了十多次春晚的牛群,突然提出要去闯一闯,据说是有南方富商提出让牛群担任副总,借助名人效应,开始还没有看出端倪的牛群就贸然答应,冯巩说可以你半年之后没有成功,想回来的时候,吱一声.二离冯巩,牛群提出要办杂志,自己还到处背一部相机做摄影师。结果可想而知了,跨界的牛群再次失败告终,还欠了许多钱,最后牛群无奈又只能回来说相声,冯巩说,我们就是一辈子安安静静说相声,别尽想那些没用的。三离冯巩,就是牛群要去蒙城挂职副县长,2000年,有着''中国养牛第一县''的安徽省蒙城县,来了一家牛肉干企业找到了牛群,希望他给牛肉干做广告,牛群以挂职锻炼的方式来到了蒙城县挂职副县长,而他也很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推动了当地的知名度和经济总量.

说起牛群做起了这个县的副县长,而且一做就是5年,在任期间为当地做出很多贡献,他建学校、修路、拉投资,不遗余力,可最终吃力不讨好.

牛群个人广告效应当地出现了像牛群商贸城、五子牛水厂等,为蒙城带来5亿投资,五州牛肉干在没有找牛群代言的时候,年销售600万元,而代言之后,达到了一个亿.若是在现在直播带货,那将是多么牛的成绩,可惜,今天的牛群已经老了.

蒙城的老百姓挺怀念牛群的,他们说,如果牛群还是副县长,可能高铁也有了,原来还有一个牛群,现在蒙城啥也没有。

牛群的几个以他命名的地方

牛群中国商贸城位于蒙城县城区中心,占地面积398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名字命名。2002年5月8日下午,牛群中国商贸城开业,由宋祖英、赵本山、冯巩、范伟、毛宁等大明星的加盟,广场文艺演出吸引了超过20万人,维持秩序的1000名警力力不从心场面几近失控。可间牛群的号召力.牛群特教学校,后几次更名,也是牛群裸捐的来源,牛群几百万广告收入都在这个学校了,但是详细不表,庆幸的是,现在蒙城五子牛特教学校依旧在不断进步.

牛群的婚姻

牛群和刘肃,两人在当时被称为模范夫妻,可是这段婚姻,最终也分崩离析,因为牛群的执拗,他的猴子性格,办杂志,踢足球,学摄影这些他都学过,而且曾经还一度想过经商,但终究都是以失败收场。

最关键的是,牛群一意孤行退出娱乐圈,也此妻子刘肃进行了劝阻,牛群不理解吾行吾素,他看来妻子就应该支持自己的,因为自己一路坚持理想,走得很辛苦,身边的人都不理解,所以,牛群很痛苦,两人的感情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最终在2007年,58岁的牛群和妻子离婚,这段维持了25年的婚姻没有走到最后.

OK,关于很怀念以前养牛的日子和日子作文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