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姨家养牛,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二姨家养牛,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二姨家养牛和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二姨家养牛以及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牛仔裤越“养”越值钱,为何那么多人喜欢二手牛仔裤

牛仔裤越“养”越值钱,为何那么多人喜欢二手牛仔裤

我们喜欢的不是“二手”,而是第二种生活方式通过牛仔裤专递出的人文温度。

已经是二月底的日子,棉袄收一收,毛衣晒一晒也要收回箱子里了。翻出来一条牛仔裤,真的是喜欢。也不是什么高级的面料,有名气的牌子,就是摊上百来块,前几年流行的破洞牛仔。然而一年两年过去了,牛仔裤也变成了抹布,就是不舍得扔,连我奶奶补都懒得补,我还是觉得很有个性,同样的也很有"温度"。

【复古潮流兴盛的原因,来自于你的“厌世”】

生活的美学是一种尊重,生活的美学是对过去旧有延续下来的秩序有的一种尊重。

——蒋勋

说不上来"复古潮流"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你要在艺术上寻究那么就要讲到巴洛克,洛可可。不过我又不是什么美学家,所以我要讲的只是一种态度,和生活的潮流趋势。

有没有注意到今年最流行的牛仔裤是什么风格的?依旧是破洞,然而今年破的位置有所不同,从大面积的做旧,到关节处的"开口"。大风格没有改变,而在小细节上做了变动,这就是流行赋予的意义。不过我要说的是复古,复古在我理解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崇旧",也可以是衣着打扮的风格,不论是哪种,它都是应运时代而生的。

商品包装开始崇尚简约主义的同时,在奢侈品类型上不论是里还是外都求时尚大气。就算你不注意这些,但是你还是要买个口罩,防着PM2.5,要买个空气净化器,需要装一个水质净化器。【种种迹象的表明,似乎是我们的生活开始走向一种科技的高度,然而科技真的让生活更美好?事实却是,科技的存在是为了弥补我们曾经"懵懂无知"所犯下的错误,这些错误包括了太过于快速的】

于是有些人开始追求一种"复古",兴复的不是什么所谓王朝旧制,毕竟袁世凯也是无奈之举。我们所开始关注的浅白一点就是趋势,惯用的黄金首饰,变成麻绳;惯用的亮丽皮包,变成复古牛皮小包,惯穿的直筒牛仔,变成烂旧破洞;惯装修欧式房子,变成亭台楼阁。时代的趋势在这里,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各自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就像《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所描述的一样:每一件文物的修复,都是一段历史的重现,把一样东西修复不是去"翻新",而是去寻觅,"复古"也是这样的存在。】

为什么要讲到“复古”?因为你想要听二手牛仔裤的故事,“复古”的存在就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崇尚更加原汁原味的饮食和生活,日本佛教的僧人是最早的开始。不过如今时代不一样了,太过于繁忙的生活有几个人不会厌烦?于是在“厌世”下的我们最求起“复古”,最终“复古思想”和流行的碰撞下才造就了“养牛”的故事~

【"二手牛仔裤"带来的不是廉价感,而是衣物在融入生活后所经历的改变,称之为"第二种生活"】

人类文明里一些从传统经验留下来的最美的品质,不应该因为工业快速的量产就全部消失了。

——《品味四讲》

说完复古,我们要讲到"养牛"了。我前面的一大段自然不单单是废话,"养牛"的本质和现代人追求的"复古"具有一定的同步。复古是因为不满太过于快速的生活,一杯茶下来慢一慢,"养牛"是因为想感受另一种生活方式,和另一个个体在这个世界上所留下的痕迹。相同在哪,你会问?

大概都是一种品质生活的表现,按照蒋勋来说就是一种生活的美学。这套理论很早就开始流行起来,不是因为商业炒作,你喜欢一样东西,一个群体喜欢一类东西,必然是因为有吸引的地方,生活美学的意义就在这里。

养一条牛仔裤要找专门的人,各行各业各种生活方式的人,在海边作业的人,牛仔裤上自然带着一股海的咸腥,在都市上班的年轻人,牛仔裤不会脏只会沾染一点"时代气",在极限运动者的身上,牛仔裤破出自然的样子,年轻的样子。再经过一系列的反复"修炼"和养护,这条牛仔裤才能够真正迎接它真正的主人。

有没有觉得吃着很闲,有钱傻乎乎?不过没有人会逼迫你去买,去感受这种生活方式。就像你无法告诉一个喜欢吃速食的人,一顿自己用心做的美食尝起来是什么感受。唯一的办法大概就是让他亲自来品尝了。

你有没有这样一件衣服,或是一样东西,玩具,你都记不得它什么时候在你身边的。但不论他旧了,脏了,破了,无用了,你没有一丝一毫想要扔掉的意思,甚至在别人询问你为什么还要留着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自豪?这是现代生活所无法认同和解释的一种感受,因为这件东西不止是东西,沾染了你的气息,汗水,或是吃东西留下的污渍以后,他慢慢的成为你的"影子"。玉是这样,盘珠是这样,牛仔裤自然也是这样。

(附上几年前买的破洞裤,现在就一抹布,夏天的时候很喜欢因为凉快~)

张爷爷的养牛场的作文600字

张爷爷的养牛场的作文600字

我非常喜欢我的爸爸,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显出他的果断,一张不大的嘴巴,总是语出惊人,这不,爸爸又做了一件令我难忘、钦佩的事。一天,我和爸爸在院里打球。一辆出租车从院门外面开进来,司机把门打开,却不见有人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过去,朝车里张望。原来是住在我家楼下的张爷爷,只见他脸色苍白,双目无神,呼吸有些急促,四肢无力的垂着,靠在出租车的椅背上,看样子是生病了。爸爸见状立刻掏出手机,拨通了他家的电话。不多时张奶奶和她的女儿慌张地从楼上跑了下来,一边从出租车里轻轻地扶出张爷爷,一边气喘吁吁地问:“怎么啦?怎么啦?”爸爸也赶忙上前帮忙,说:“张叔看样子生病了,快搀他上楼歇歇吧!如果不行,就赶紧去看医生。”张奶奶和她的女儿点点头便把张爷爷的手搭在肩上,吃力的搀扶着张爷爷往前走,可他又高又胖,再加上四肢无力,两个女同志使了半天劲,却一步也没挪动。爸爸看张奶奶她们艰难的样子,就自告奋勇地说:“还是我来帮您吧!”说着搀起张爷爷往楼上走。可是,张爷爷无法迈动双腿,爸爸和张奶奶一起搀扶也没能奏效。见此情景,爸爸果断地说:“还是我来背张叔上楼吧!”二话不说背起了张爷爷,朝楼上走去。看着爸爸迈着坚定脚步,我心里想:平时爸爸背我都吃力,今天哪来的这股劲儿?上到二层,张爷爷似乎惊醒了一般,不由自主地动了一下,险些从爸爸背上滑下来,我和张阿姨连忙使劲帮着往上托。一步、两步、三步,我们艰难地往楼上攀着,仿佛这只有六层的楼变成了六十层。终于到了五层的张爷爷家,爸爸轻轻地把张爷爷放到他家的床上。张奶奶赶快给爸爸倒水,连声道谢,爸爸笑笑说:“应该的,应该的,您别忙了,赶紧照顾病人吧!我走了,有事您再招呼我。”说完,爸爸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张奶奶家。望着爸爸的身影,这时的爸爸在我眼中仿佛更加高大了!他就是我生活中最好的榜样,我为有这样的爸爸感到骄傲和自豪。帮助别人是快乐的,我也要向他一样!

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你好,我是山农村民笑哈哈,很高兴为你解答。

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山农的回答是有道理的,那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在古代,人们讲究长幼有序,讲孝道,重礼仪。舅舅虽是外姓,但他作为母亲的哥哥,就代表了母亲,有权教导外甥。有些地方的风俗,外甥女出嫁的时候,都需要舅舅背她出阁上轿,可见舅舅与外甥的关系是相当融洽的。

可”外甥头,舅家牛“有什么关系呢?

“外甥头”古时候,人们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的身体不可随意触碰,随意伤害。但舅舅作为母亲的哥哥,母亲为天,10月怀胎分娩之情,养育教导之恩。这些都是作为子女必须铭记在心的,舅舅可代表母亲,由于他是男子,也有“长兄为父”的意味。所以舅舅抚摸外甥的头,那是一种关怀,一种爱的表达。

“舅家牛“,牛是无论在是古时候,还是现在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耕牛作为家里的重要劳动力,是家里的宝。要与牛养成高度的默契,让它心甘情愿的为家里劳作,定是要真心相待的。

”外甥头,舅家牛“其实就是表述,外甥与舅舅的关系,舅舅把外甥当作家里最重要的牛一样来关心、爱护。

”叔嫂房,不同问“,男女授受不亲,到如此开放的现代,也需要大家注意,何况是古代的封建时期。小叔是丈夫的兄弟,嫂嫂嫁进门,就是长辈,对待长辈,需谦逊有礼,尊敬有加。同住一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就必须保持男女相处之道。因此,叔嫂之间,尽量避免单独相处,有事商谈,也不可在私下无人之地,无人之时。首当避嫌,这是最重要的礼仪。不然是会受到家族的惩罚,女子会被休弃或者进猪笼的。比如:潘金莲,本该恪守妇道与武大相亲相爱一生,却想着勾搭小叔武松。武松为人刚直,不愿与染,才有了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荒唐之事。武松怒杀潘金莲,潘金莲受此结局也是她不守妇道的咎由自取。所以,”叔嫂房,不同问“,这个在古时候是很重要的。

要我说,农村俗语这池水深了去了!它包罗万象,深不可测。

“外甥头,舅家牛”说的就是舅舅与外甥之间的亲情关系非比寻常。一般来说,女人出嫁以后,娘家兄弟就是自己的靠山和腰杆。在夫家受了委屈也好,有娘家兄弟做主,就是不一样。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娘家兄弟为自己的姐妹做主,那些本来犯浑的丈夫就变老实了!

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出嫁的女儿生了孩子就是他舅舅的外甥,娘家兄弟也会倍加关怀的。舅舅会对外甥格外呵护。“摸摸外甥头,舅舅抖一抖”说的就是舅舅见了外甥的那种不由自主的欣喜和关爱,就像对待自己家里的耕牛那样。

之所以把外甥头比作了舅家牛,那是因为古代农耕社会中,牛是一个农村家庭最重要的生产生活物资。这样比喻更可见外甥在舅舅心目中的位置。

前不久看到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小男孩的母亲和父亲离婚以后,就回到了姥姥家,父亲从来不管她,后来母亲也去世了,未成家的舅舅就担起了抚养小男孩的责任!故事感动了好多好多的人们。

其实这句话更广义地还指大伯子与兄弟媳妇之间更应该注意相处的距离。

这里还流行一句“小叔子就嫂嫂,好比割草草”,说的就是年龄小的兄弟可以和嫂子自由一些,而如果是年龄大的大伯子跟兄弟媳妇相处,那相处起来就更外格外的小心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孤男寡女在一起,说不定会闹出一些事来,更会引出什么闲话来。

这两句俗语凑在一起,更加强调了出嫁妇女与娘家兄弟之前相处的亲情和放松,而与夫家兄弟相处就需要技巧,注意方式方法了!即使在现代社会,不再有男女授受不清这些老话约束,但基本的男女有别这样的伦理还是应该注意的。所以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您觉得呢?

“外甥头,舅家牛”意思是,外甥的头,就如同舅舅家的牛一样珍贵,不能随意给人抚摸。

这里的外甥头,主要是指没有发育完整的小孩。不止是外甥,所有的小孩在生长没多久,大约是幼儿园以下的年纪,身体的关键部位都未必长全的,尤其是头盖骨,小孩的头盖骨随着年纪的增长会慢慢的越来越愈合,坚固。

在小孩的时候由于头盖骨还没有长全找好,所以是不能轻易让人摸的,就怕有个不小心的过于粗暴对孩子造成伤害。

而牛在古代的地位就如同家里的亲生孩子一样,也是家里的一员,牛是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失去牛就如同失去自己的生命,所以牛跟外甥一样都是至亲至爱。

因为舅舅在古时候的家庭地位是很高的,家里很多是都要由舅舅做主,所以才有了这句“外甥头,舅家牛”这句俗语。

这句话主要是家庭伦理和人情世故的角度说的。在古时,叔嫂这样的亲戚关系不宜走太近,容易让外人说闲话,就跟小姨子和姐夫之间的道理一样,男女之间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认为这句俗语无论是在过去还是今天都是合理适用的。

在农村有一句老话很简单的就能阐述姑舅亲的关系,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姨娘亲蔓菁根,没了姨娘就不亲,作为姑舅亲这种亲戚关系,也是出嫁女对于娘家人的心理依靠,也有句老话叫儿子怕娘,娘怕舅,很多时候作为娘家的哥哥或者弟弟,在出嫁女心里的位置是相当高的,其实不是怕,而是一种感情至深的一种爱,出嫁女担心自己的孩子之外,最为挂念的莫过于娘家人了,这也是一种很正常的亲情体现,在我们这出嫁女对于娘家侄子,因为和自己血缘关系,姓氏关系,称为是自己的后代,也是格外的亲切。

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娘亲舅大这些老话,对于舅舅来说,对于自己的外甥外甥女也是格外的亲切和宠爱的,也是出嫁女的铁杆盟友,很多时候是要作为娘家人来给撑腰打气的,也有些时候是要替自己的姐姐或者妹妹出气的,看过一个电影,老两口年老之后,生育的两个儿子实行轮流伺候的方式,一家住一个月,借走老人之前,还会邀请自己老舅在场,为啥邀请自己舅舅在场呢,那就是要舅舅做一个见证人,接走之前,将老人用称称过重量之后,拿小本本记上,才能轮换到下家,这是怕对待老人不好,老人瘦了,体重下降,那是不允许的,这个视频也是讽刺哪些不用心对待老人的子女,也侧面说明舅舅的重要性。

男人的头,女人的腰,那是摸不得的部位,你要是摸了男人的头,很容易跟你着急,就连小孩子的头,只要不是自家的人,也是很难随便去摸的,凡是皆有例外,舅舅则就可以摸自己外甥或者外甥女的头,就像去摸自己家里的牛一样那么简单,也是对于自己的外甥一种关爱之情,当舅舅摸外甥头的时候,眼里满满当当都是爱护的神情,这句老话也是指这种最近的亲戚关系,舅舅对待外甥的一种宠爱。

小叔子和嫂子,向来都是在农村被调侃的对象,在我们这里,哥哥结婚,弟弟是要在婚车前面提红裙的,在婚车前面的车里坐着,手上拿个红布,俗称红裙,遇到路口,要下车将手里的红裙抖上几抖,才可以继续前行,夜晚闹洞房的时候,也是被亲戚朋友怂恿着去闹洞房,小叔子跟嫂子避讳在农村还真的不是怎么严重,这句老话最为出名的莫过于金,一句大郎起来喝药吧,就将这句老话传承的更为流传,也是因为金莲在被小叔子武松拒绝之后,才和大官人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小叔子对于嫂子要相敬如宾,也是避免在一个房间里面,会被别人说闲话,其实小叔子跟嫂子的避讳,远没有大伯子跟弟媳妇的避讳要多。

农村俗话,大多都是反应这家庭成员间相处关系的。这句话,反应的也就是家庭伦理方面的文化。

1:“外甥头,舅家牛。”

外甥头,指的是舅舅疼爱和关爱外甥时,小时候会抱起来带去玩。而长大点时,就会通过摸头来表达关爱,宠爱的情感。这就像爸爸疼爱自己儿子女儿时,会摸头一样。

舅舅,就是母亲的哥哥弟弟,这是我们外姓最亲的人。外甥身上流着的血脉,有一半和舅舅身上的是同源的。所以,舅舅关心疼爱外甥,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是很正常的。

舅家牛。牛,在过去是用来耕田的,帮家庭从事农耕,象征着财富。一般人,对待自家家的财富,都是很看重的。

当然了,现在很多人不养牛了,但还是会把牛比喻做财富的。比如,我们经常把一百块说成是红牛。

当舅舅把外甥头比作家里牛,就是说舅舅很重视外甥,把外甥当作家里的宝一样看待。

由于过去,有一种说法叫长兄如父。做兄长的,在妹妹出嫁后,生的孩子是有教育和扶持责任的。而作为回报,外甥在结婚时,取大名时,是要过问舅舅的,同时在新婚邀请酒席上,舅舅是坐首位的。有的地方还会向舅舅跪拜。

现在时代不同了,舅舅可以把外甥当宝一样对待,但是教育和扶持方面,就淡化很多了。而结婚跪拜舅舅这种风俗好像也没了。

2:叔嫂房,不同问。

现在这话的意思,主要是指避嫌了,在伦理上的避嫌。

叔叔和嫂子,一般不可以单独出现在一个房间里。别人看到了,会说闲话,会认为叔叔和嫂子有私下情的嫌疑。这是一种伦理上,对哥哥的不尊重。当然了,哥哥看到了,虽然知道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发生,但是心里总会不舒服的。

叔嫂不同问,指得是,如果叔叔对嫂子有意见,或者有不同看法,或者有请求帮忙时,是不可以直接指责嫂子,说嫂子是非的,或者找嫂子提出的。

那么,这时候会通过和自己的哥哥说出来,让哥哥做个中间人来传达自己看法。

反之,嫂子对于叔叔,也是一样的。有什么问题,是通过丈夫来传达给小叔子的。

过去人,如此做,是为了避嫌,同时也是为了给丈夫或者哥哥给予足够尊重。

现在社会文明多了,就没有那么多忌讳了。

总之,这话说得就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以及叔叔和嫂子相处的避讳。

俗话说的好:“娘亲有舅,爹亲有叔”,我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特别是在我们农村,非常注重这个亲戚和辈分关系,不管是年龄多大,只要辈分在那放着,必须有规有矩的行礼尊称,而今天说的这句俗语,就是关于这个亲戚关系的一些说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

“外甥头,舅家牛”,这是农村以前对外甥和舅舅关系的一个说法,舅舅是母亲的兄弟,也是我们的至亲,虽然和我们不是一个姓,但是身上留着和母亲同样的血液,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也割舍不断的,所以舅舅虽然属于外戚,但是地位一直很高,在我们这里也有娘亲舅大的说法,外甥结婚舅舅是必须要坐上席的,谁都能得罪,这个舅舅可是万般得罪不起的!

而说到这个“外甥头,舅家牛”,不得不提古代那时候牛的重要性,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古时候农业生产科技不发达,农耕播种全靠牛马,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用外甥的头和舅舅家的牛做了一个对比,主要是为了体现舅舅和外甥关系的重要性。

“叔嫂房,不同问”,我们大家都知道男女授受不亲,尤其一些关系比较近的亲属,该有的忌讳必须要注意,不然处理不好关系就特别容易造成矛盾。这句话说的大概意思,就是叔嫂如果同房的话,不要过于攀扯闲谈,传出去容易让大家产生误会。

类似的还有“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都是古人关于家庭关系,总结的一些名言忌讳,主要还是为了避免家庭产生矛盾,虽然看着有些不近人情,但是细细品味下来还是挺有道理的。

外甥头,舅家牛:最早的起源说法是舅舅家的牛,外甥家的头。是说明舅舅和外甥之间的关系的俗语。一般来说,在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姑娘嫁人后就成了外人,很少再和婆家有太多的联系。所以关系也就一般,但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却不一样。

人们经常用外甥随舅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说无论是长相和性格外甥都会和舅舅很相似,所以舅舅是非常疼爱外甥的。外甥的很多事情都会出面找舅舅来帮助解决。舅舅对外甥也非常喜爱。所以说舅舅家的牛虽然是宝贝,但是外甥可以随便使用,也可以送给外甥。娘亲舅大,舅舅说的话对于外甥来说也是最管用的。所以很多农村家里有重大的事项,比如分家、分房都得由舅舅来出面主持。

叔嫂房,不同问:这句话是表明小叔子和嫂子之间的相处关系准则,正确的说法是叔嫂房,不通问,出处是在《金瓶梅》二五回:“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自古道:‘叔嫂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

原文的意思是说潘金莲做了对不起武大郎的事,别人问她要是武松回来你怎么办,潘金莲说叔嫂不通问。就是说小叔子不能随意问嫂子各种事情。而叔嫂房的意思是说小叔子和嫂子关系不能过度密切,两人不能单独呆着一个屋子内。古代的说法还有叔嫂不亲授,说的意思就是小叔子和嫂子不能手递手接送东西。

在古代,人们讲究长幼有序,讲孝道,重礼仪。舅舅虽是外姓,但他作为母亲的哥哥,就代表了母亲,有权教导外甥。有些地方的风俗,外甥女出嫁的时候,都需要舅舅背她出阁上轿,可见舅舅与外甥的关系是相当融洽的。

母系社会遗留的影子

梦里花落知多少

二椅子牛怎么才能分辨出来

二椅子牛怎么才能分辨出来

二椅子牛指的是雄雌同体,就是既有母牛的生殖器,也有公牛的生殖器,既然是小母牛,就不是二椅子牛。

现在在农村,如何做人,都在养牛发家致富我们养了不少母牛进行繁殖,但是养母牛的过程中特别是小牛,两岁的牛如果始终在这期间始终没有发情。

或者如果在这期间母牛经常发情,却始终带不上牛,这可能就是二椅子牛了制作牛,我们只能把它当做育肥的牛,却不能当做繁殖内容就在将他把他淘汰。

牤牛村记事

牤牛村记事

文/丘豸

一大清早,牤牛屯的乡亲们刚吃完饭走出家门,就听到一个骇人的消息:麻二家的牛被下药了!

大家听完吓了一跳:麻二可是养了三四十头黄牛啊!难道都被药死了?忍不住都跑过去想看个究竟。

大老远就看见麻二家的大门口聚集了不少人,再走近一点,一股血腥味便扑面而来,袭进鼻孔。

等走到门口一看,那场面真叫一个惨不忍睹!

只见院子里,躺满了大大小小的牛。有的已经被放了血;有的牛头被割下丢到了一旁,眼睛还睁着呢;有的被扒下了皮,皮挂在院墙上,骨头和肉也被大卸八块,堆在蛇皮袋铺就的地上。还有几头牛卧在牛圈的墙根下,已经奄奄一息。院子里满地都是血,流成了小河,淌到了门外的小壕沟里。

麻二的老婆艳霞傻傻地站在房门口,两只眼睛早已哭成了桃。麻二则坐在艳霞旁边的石墩上,手里夹着根烟,半天也不抽一口,眼皮耷拉着,无精打采地正在发呆。

院子中间,那个身穿皮夹克、两手插在口袋里的男人是麻二电话找来的牛贩子,还有牛贩子带来的几个人,正在忙碌着杀牛放血。

院子边站满了看热闹的人,男女老少都有。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一阵阵的唏嘘声,足已说明当时的惨烈程度。

有人见不得这样的场面,只瞧了一眼,便返身跑出了院子,蹲在墙外呕吐。还有一个晕血的妇女,刚进了院门就晕倒在大门边。一帮人赶紧围上去,有的呼叫,有的掐人中。

更多的人一边看着,一边交头接耳,在窃窃私语。

有的说:“这是谁干的?可真舍得下去手,也太歹毒了!”

有的说:“无冤无仇的,这可是缺大德了!”

有的说:“就算有点过节,也不能拿哑巴畜生撒气啊!牲口惹到你啥啦?”

一时间,七嘴八舌,说啥的都有。

三十多头牛被齐刷刷地撂倒,这事谁看了都觉得奇巧。即便是得了传染病,也没有这么痛快的,怎么也得有个前后吧?这可倒好,不过就是一个晚上的工夫,除了下毒没有这么快的。

前些年,村里养牛多的时候,确实是有投毒的缺德鬼,可是罪犯团伙已经被绳之以法了,再没听说发生这事啊!

艳霞伸手扒拉一下麻二呛毛呛哧的脑袋:“二儿,赶紧报案吧!”

“报案有个屁用?能找出啥线索?”麻二把手里的烟头往地上一扔,使劲踩上一脚。

“总不能这样吃哑巴亏吧?”

“不介你还能咋整?”麻二有点不耐烦。

“咋整?咋整也得整啊!”艳霞说着说着,又出了哭声。

……

麻二架不住老婆没完没了的嘟囔,最后还是拨通了派出所的电话。

派出所出警倒是不慢,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就到了麻二家。纪所长和几个警员在牛圈里外四周勘察一圈,除了看见几个陈旧的破瓶烂罐子,并没发现其它有用的线索。

麻二心里着急,如果不及时处理,等牛全倒地下了,那损失就更大了。现在趁着一些牛还有口气,放了血,怎么也能多处理两个钱。

纪所长理解麻二的心思,就对他说:“一会我们再从牛胃里提取点东西,回去做个化验。你的牛呢,该处理处理吧。”

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牤牛屯的名字没白叫,养牛的人家真是不少,满屯子二三百户,没有几家不养牛的。就连学校的民办教师家里也养两头牛,充当副业。但是养牤牛的少,养母牛的多。俗话讲“母牛下母牛,三年五个头”,成了当地老百姓的致富经。一个六百多人的小山村,竟然养了七百多头黄牛,人均一头还多。

养牛让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一年种十亩二十亩大苞米,再养上三五头黄牛,不用撇家舍业地去奔波打工,小日子过得也挺滋润。

县里领导发现了这个村的现象。县长亲自来村里视察老百姓的养牛情况,还带来记者写了篇报道叫《赶着黄牛奔小康》,发表在省农民报上。这下子小山村出名了,成了县里有名的养牛专业示范村。

在县政府的倡导下,牤牛村的养牛经很快传遍了全县各个乡镇,于是,这个山区小县成了养牛示范县。

养牛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各乡镇的黄牛交易市场应运而生,因此出现了一些专门倒卖黄牛为业的贩牛经纪人。

牛养多了是好事,也是坏事。一走进村子,街头巷尾、犄角旮旯都是牛,满眼都是牛粪堆。走在村道上,一不小心就能踩上牛屎,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牛尿的骚味。

牛贩子的出现,激活了市场行情。黄牛的价格掌控在他们手中,老百姓养牛的往往不如他们倒腾牛的。一个个牛贩子骑着摩托车,耀武扬威地出入各个村子,对每个村的养牛情况都有了解。一旦得知谁家有要出手的黄牛,一个个就像苍蝇闻到了血腥,便蜂拥而至,早晚得琢磨到手。否则就没完没了,成天往养牛户家里转悠。

开始,他们基本都能遵守道行,规矩经营。渐渐的,有少数不法之人,不再满足于正常的差价,开始想歪主意了。

据说,有的牛贩子以看牛为名,实际上是出去寻找下手目标了。他们的手法很阴损,戴上一只橡胶手套,外边再套一只浸了药的棉线手套,假装看牛,用手抚摸黄牛的后背,再不就这拍拍那摸摸,指东画西地跟你讨价还价,故意压低价格,谈不妥,便假装遗憾地离开。

被药手套拍过的牛起初会感到皮肤痒,忍不住频频地去舔,结果就会慢慢中毒。他们也可能把药洒在玉米秸秆垛上,甚至丢进牛槽子里,简直让人防不胜防。他们还在各个村子物色些贪小便宜的人,给点甜头,好给他们通风报信,然后再上门以极低的价格把黄牛买走。这种手法可谓是跑人家祖坟上插烟头——缺德带冒烟,简直丧尽了天良。

开始,人们根本不知道,以为是牛得了传染病。眼瞅着一家家的黄牛病倒,找兽医来也治不好。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面对牛贩子给出的低价,也是无可奈何,只好认宰,总比死了强些。

这种现象波及到全县各地,给养牛业造成了重创,各地的黄牛存栏量急剧下降。两年间,牤牛村的黄牛数量由七百多头,骤降到不足七十头了。

这种现象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县领导责令公安部门下大力度侦查。经过大半年的时间,终于破获了几个作案团伙,逮捕了一些不法牛贩,扼住了罪恶的势头。

但是,经受了这场几乎倾家荡产的打击,老百姓的养牛热情已经消耗殆尽,加上黄牛市场的萎缩,黄牛价格持续走低,养牛已经不再是老百姓选择的挣钱方式,昔日的养牛村成了无牛村。老百姓开始背井离乡,踏上了漫漫的外出打工之路。

另外,在养牛业蓬勃发展的几年中,由于过度放牧,山上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林业部门开始限制放牧,要求农户实行圈养。这就意味着需要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增加养牛成本,也是老百姓不再养牛的原因之一。

在那几年养牛热中,麻二并没有跟风养牛,家里连一根牛毛都没有。他常年都在忙碌一个买卖——倒腾水泥。

自打分田到户后,老百姓的日子就有了转机,盖房子的人家渐渐多了,水泥需求也就随之大大增加。那时候,县里水泥厂还是集体经营模式,产量底下,水泥不好买。农户买水泥还得求人走后门。麻二看出了这个商机,借钱买了一台四轮拖拉机,开始倒腾水泥。

麻二是个勤快人,体格也壮实。村子距县城八十里路,每天起早贪晚,跑两个来回。每次拉两吨,每吨赚十五块,每天可以挣到六十块钱。那个时候,老百姓出一天苦力也就五六块钱,他这个收入算是相当可观了。

麻二拉水泥从来不用装卸工,装车卸货全都自己来。麻二个头不高,是个车轴汉子,浑身有的是劲儿,一百斤的水泥袋子,两个胳膊一边夹一个,轻松自如,快走如飞。到了车前胳膊往上一甩,一袋水泥就上了车。卸车更快,用不上两只烟的功夫。

为了多拉快跑,麻二给拖拉机做了改装,加大了轮胎和发动机,原来拉两吨,这回增加到三吨。

后来,水泥厂承包给了个人,水泥产量大幅度提升,原来是农户托人排号买水泥,这回变成了水泥厂上门推销水泥了。

新年伊始,水泥厂启动资金不足,开始低价预售水泥。麻二一下就订购几百吨,这样他除了赚取运费,还可以挣些差价,每天的收入可就不止几十块钱了。

几年的功夫下来,麻二口袋里的票子就装不下了。因为是水泥销售大户,每年过年,水泥厂老板都开着小车来给麻二送礼品。

有了钱,人就难免任性,想干啥干啥。麻二投资买下了村里的供销社,经营五金电料、日用百货,也卖水泥。这可应了老百姓的一句话:人越有钱,就越能挣钱。

有钱人腰板硬气,说话也受听,溜须拍马的人越来越多。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麻二都是场面上的人物。难免也会有个把不正经的老娘们往身边靠了。

麻二本来就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和老娘们扯起笑话,也常常是嘴上挂不住档,啥话都能溜达出来。但说归说笑归笑,要想动真格的可不干,麻二还是个正经人,没和谁有过什么风言风语,他满脑门子心事都在挣钱上了。怎奈女人都爱吃醋,艳霞看见屯子里的老娘们黏糊自己的男人,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人家来店里买东西,也不爱招待人家。买卖这样做还好得了?再说屯子里又不是她一家卖店。

麻二见店里生意不景气,知道问题出在艳霞身上。他十分了解艳霞的性格,像个二踢脚似的,一点就炸。所以,就由着艳霞,他只能琢磨新的买卖。

他的供销社原来是村里的老村委会,紧挨着村里最大的房子——电影院。村里早就不放电影了,已经成了空房子,一直闲置着。后来镇上在山沟里开了金矿,租下电影院,修了很多水泥池子,用来浸泡矿石。可是没干上几年,金矿黄了,房子又空了下来。

麻二每天盯着电影院发呆。心想,这么大个房子空着真是可惜了,离我家店这么近,得利用起来干点啥才是。

这个时候,当地的养牛热已经过去多年,整个屯子只有几户养牛的了。黄牛价格经过多年的低迷,开始逐渐回升。麻二想好了,把房子买下来,养牛!

麻二做事还是有力度的,干就干票大的。买下了电影院,拆除了里面的水泥池子,铺上了半尺多厚的黄沙,打上了水泥地面,安装上两大排牛槽子。一切准备就绪后,一下子就从内蒙古买回二十头母牛,雇了老婆的娘家侄子帮自己喂牛。

此外,麻二转包了三十亩地,种上大苞米。在院子里砌了个地窖。到了八月份,连杆带棒割回来,再用铡草机铡了做青储饲料。

艳霞的娘家侄子叫海涛,是个三十多岁的光棍汉。人很实诚,识字不多,干活不偷懒,每天什么时间该干啥,从来不用麻二支使。麻二也不亏待他,供吃供住,工资年底一起结,平时还给。一些零花钱。

一年下来,就落地十几只小牛,存栏量一下变成了三十多头。麻二看着一圈大大小小的牛,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麻二不再开车拉水泥了,一心扑在养牛上。因为他的儿子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了,中学没上完,学了驾照。麻二买了一辆大货车,把拉水泥的活交给了儿子,一车就拉几十吨,买卖更大了。

有钱了是好事,也会让人心生羡慕,甚至嫉妒。麻二不是个糊涂人,在屯子里为人办事很讲究,谁家有个大事小情,能帮的绝不袖手,手里的钱也借出去不少。

但是,人就是这么个东西。有人觉得,麻二的仗义是应该的,谁让你有钱了?

当然,这是个别人的想法,大多数人还是很敬佩麻二的。

满圈的黄牛都被撂倒了,这个损失可是不小。麻二虽然有钱,心里也少不了上火。好几顿没吃饭,都不觉得饿。大半夜里睡不着觉,他就琢磨这件事。可是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他没觉得招惹过谁啊?有事求到头上的,能帮就帮,从来没打过喯儿。不由得长长叹口气:这人哪,真是太难交了。

派出所那边一直没动静,打电话过去,也说不出来个子丑寅卯来。只说化验结果确实是中毒,可是毒手是谁却没了下文。麻二干脆不再指望,心里认倒霉了。

牛没了,海涛也就没活了。麻二隐约感觉这憨小子有点反常,可又说不出来啥,可能是冷不丁没活干闲得慌吧。正好儿子拉水泥那边有个装卸工因家里有事不干了,就打算让海涛顶上去。可是,海涛却不见了!

麻二这才发现不对劲儿,昨晚麻二就没过来吃饭,今天早晨也没见到面。麻二猜可能是回自己家了,急忙打电话过去,结果那边说人没回去,这小子跑哪去了呢?

麻二在牛圈里转悠时,终于发现了问题。

当年镇里在这里浸泡矿石时,在屋子里挖了两口井,一口是排放废水的下水井,一口是用来取水浸泡矿石的上水井。麻二买过来后,只填上了下水井,那口取水井却留着没舍得填。有人可能会说,养牛不是正好用水吗?可以买一台潜水泵,用水的时候一按电钮就得了,多方便啊!

麻二可是没敢用这口井的水。麻二听说浸泡矿石用的是氰化钾,就是俗称的野鸡药,听说那玩意挺霸道,碰上一点就会要命的。所以买下影剧院后,铺了半尺多厚的黄沙不说,又打了水泥地面,还做了一个厚厚的水泥盖子,把井盖得严严实实,一般人搬不动。

当麻二走进牛圈的时候,发现井盖竟然被打开了!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拿手电筒往井里一照,果然看见有个人漂在井水上面!不用细看就知道,那不是海涛还能是谁?

麻二顾不上悲伤,急忙叫儿子找来梯子,下到井里用绳子把海涛拉了上来,人已经被井水泡浮囊了!

出人命了,赶紧报案,警察很快就来了。问讯整个过程,没法立即做出判断,又在海涛的屋子里寻找其它证据。最后在海涛的行李卷里发现了一个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了几行字:

大姨大姨父:

都怨我没听大姨夫的话,那天停电没水,我图省劲,用了井里的水饮了牛。没想到牛真的被药死了。我给你们惹了大祸,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我赔不起,也没脸见你们了,你们别恨我啊。

                          海涛

看完了信,艳霞放声大哭:“涛子,你傻不傻啊?你又不是故意的,牛死了,我们也不能让你给偿命啊!”

警察当下在井里提取了水样,拿到县里化验。结果没出来之前,把麻二带到了派出所看押起来。

海涛的死让麻二很是后悔。其实,他心里本来是不太不相信的,本来就不是一口井,又过去了十多年,井水还能有毒,而且还这么霸道,否则他也不会买下电影院来养牛。也正是因为这样想,所以当初才没有把井填上。之所以加了盖子,主要是防止小牲口掉进去。但他还是叮嘱海涛,千万别用井里的水饮牛,专门买了台三轮,到村东的井房拉水。

死牛的前一天,确实停了一整天的电,麻二就让海涛开三轮去北大河拉水饮牛。当时,正赶上送货车来店里送货,麻二就没有跟车去。哪成想,这个海涛竟然也会偷懒,事情偏偏就发生了!

麻二快后悔死了,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把这口井也填上呢?没想到这一念之差,竟然铸成了?今天的大错。好像冥冥之中,悲剧早已注定。

如果说,麻二家牛的暴死给牤牛村爆出了一大新闻。那么,海涛的死,则敲响了牤牛村人的警钟。

其实,麻二当初买下电影院时,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他绝对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悲惨的结果,他实在是低估了这个叫氰化钾的东西。思前想后,他觉得这事不能就此罢手,得找镇里说道说道。于是,他开着三轮一口气就干到了镇里。

可是,十多年过去了,镇里的领导换了好几茬,找谁谁都推脱不管,麻二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生闷气。缓过神后,他冷静下来一想,这样下去不行,得找出个充分的理由才行。可是究竟该怎样办,他一直心里没谱。他知道,老百姓告官,可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

村里的纪三死了,才五十不到。这几年也是邪了门了,村子里五六十岁的人走了好几个了,不禁让人在唏嘘之余,也产生很多感慨和疑惑来。

有的说,这茬人体格太糠了,不如老辈子人抗造。

有的说,老辈人吃啥,虽然粗粮,都是绿色食品!现在人吃啥?成天吃着农药化肥的粮食,身体怎么能好?

有的说,现在人压力大,一天不挣钱心里都发慌,还能长寿得了?

麻二听了这些议论,心里不禁也有点画魂,是啊,这几年村子里确实有点反常。想着想着,他的脑子里突然一个激灵:这会不会和地下水受到污染有关系呢?

他不敢贸然下这个结论。吃完早饭,他又去了派出所,找纪所长拿到了井水的化验结果,果然水里含有大量的氰化钾成分!

但这个结果并没有引起村民的注意,麻二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既然氰化钾可以渗透到取水井里,那么天长日久的,就不能渗透到更远一点的其它井里吗?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一些村民,立刻在村子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时间,大家都在谈论一个话题:怪不得这几年,屯子里死了这么多人,原来我们都在慢慢吃毒药啊!那些死了人的家属更是义愤填膺:“人不能这样白白死了,得找个地方说道说道!”

于是,麻二联络起几户人家,拟出一份起诉书,挨门挨户签名画押,然后一纸诉状把村委会和乡政府一起告到了县政府。

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结果,麻二伙同几个人找到县里,根本没人搭理他们。找到县长,县长也是含混其词。

麻二和几个人一商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往上找,又把状子投到了市政府。

这回很快得到了市里的重视,市长责成有关部门对此事进行调研,终于得出结果,确定了老百姓举报的情况是属实的。于是下达通令,要求县乡两级政府尽快处理此事,抚恤六十岁以下亡故家属,赔偿养殖户经济损失,并尽快解决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县政府接到通令后,专门召开常委扩大会。经过研究决定:一、当年乡政府领导盲目发展经济,造成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实属不懂科学所致。但考虑其出发点是好的,况且如今都已退休离岗,不再追究责任。二、限于镇里的财力状况,无法拿出巨额资金赔偿村民,切合本地实际情况,由民政部门给亡故家属划为低保立卡户,每年按人发放补助做为抚恤金。三、由县里出头,由水利局、环保局和县自来水公司承担实施,给村里安装自来水,解决村民安全吃水的问题。

有人说,这事得感谢麻二,要不是麻二养牛出了事,老百姓至今还蒙在鼓里,说不上还得有多少家庭受害呢!

麻二此次也拿到了一定比例的赔偿款。对此,他十分知足,深有感慨地说:“说一千,道一万,还得感谢咱们的政府,体恤我们老百姓的疾苦,为我们办实事,才解决了关乎我们老百姓生命、生存、生活的大事。

关于本次二姨家养牛和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