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养牛设备价格,石油大王是哈默么不是他哪是谁请帮我仔细介绍一下石油大王

古董养牛设备价格,石油大王是哈默么不是他哪是谁请帮我仔细介绍一下石油大王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古董养牛设备价格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古董养牛设备价格的知识,包括石油大王是哈默么不是他哪是谁请帮我仔细介绍一下石油大王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你穿过哪个牌子的牛仔裤最舒服

你穿过哪个牌子的牛仔裤最舒服

大家好,这里是怪人聚集地。

阿美咔叽爱好者,搭配怎么可能少得了牛仔裤

一名入坑几年的阿美咔叽爱好者,对于皮制品和丹宁制品的喜爱,真的是到了一种无法描述的程度。

因为皮制品和丹宁制品的耐磨和质量,所以时光会在它身上留下痕迹,变得比新的更加完美。所以对它们都用“养”来形容,随着日常穿着的落色,使得它们成为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单品。

它可能刚开始不够舒适,但会越来越好穿

作为阿美咔叽爱好者,绝对会拒绝水洗牛仔裤,因为“养”牛仔裤一定是最喜爱的环节之一。

一条原浆牛仔裤,就是你的养殖基胚,因为为脱浆,所以裤子会很硬,但是也因为未脱浆,它会随着你的穿着,会渐渐的变得更加贴服你的身材和腿型,并且时光的摩擦痕迹等等会留在上面,成为专属与你的充满你自己的故事的一条丹宁牛仔裤。

推荐给你的一些牛仔裤品牌

一、Levi's

玩牛仔裤怎么能拒绝李维斯?绝对正宗、有历史、有底蕴的正宗丹宁品牌,一切制品都是以完美打造著称。

这里推荐一个入门、进阶系列,501XX,这是绝对的经典,经历了150年的历史,最初的胚子都已经被纳入博物馆展览,你怎么可能拒绝它。

二、Evisu

EVISU是设计师山根英彦一手创的人气街头牛仔品牌,于1991年成立。品牌创始期正逢VINTAGEJEANS大热,EVISU成了“后501年代”的代表,原汁原味的古典牛仔裤元素和时髦的街头风格使其迅速成名并成为日本顶级牛仔裤品牌。

这个品牌在国内崛起和陈冠希脱不开干系,2012年陈冠希成为它的亚太地区代言人,和当期系列的气质贴合,让这个品牌更受追捧。

三、Denime

是日本一个连续多次夺得牛王称号的牌子,乃是日本复刻牛仔之顶峰之作。

不管是棉的产地、颜色、纱的磅数、染料、编织方法,坚持采用古时的素材及制作方法。正是因为这种专业的坚持和对传统的珍重,令许多爱好牛仔裤的人们为之倾倒。

四、Momotaro

桃太郎是位于日本有名牛王产地冈山县,拥有二十多年制布的经验的蓝布屋工房生产的品牌。

所以简单理解,他是做布起家的,也就是牛仔裤原材料的源头,可见其质量和工艺的强大。

五、RRL

RRL可以说是近些年来复古界的集大成者,认认真真玩复刻,扎扎实实做产品。从工服到军装,无一不精,无一不热,被众多明星所追捧。

其专业专注的态度和玩票的精神,再一次让美式复古在时尚界光芒万丈。非要让我说缺点的话,就是一个字:贵。

以上便是我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对你说的话

活出真正的自己,活出趣。

有时候,不盲从,就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一定要给GU:一个小众的专门做基础款的日本品牌,优衣库的姐妹款。

先上一张GU的牛仔裤官方图:好看版型也超级正。

这条牛仔裤做活动的时候,我买成99元,买回来觉得太好看了,于是又赶紧下单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以下是我的购买订单:

现在这条牛仔裤已经恢复原价了,官方价格是199元。

我再放两张别人的买家秀吧,让大家直观的感受一下这条牛仔裤的上身效果。

这是一条无论什么身材都能穿出美感的神奇的牛仔裤。

好啦,言归正传,我来说说为什么我会觉得这条牛仔裤是我目前穿过最舒服的。

先说版型:

这条牛仔裤是直筒裤,版型很正,上身效果就真的是跟模特图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比模特图好看。

其次说一下材质:

我并不知道这条牛仔裤的材质是什么,没有仔细研究,但是它的材质很神奇。神奇的地方就在于:这条牛仔裤拿到手的时候,摸着手感很软很软,甚至会让你感觉有一种软哒哒的手感,但是穿在身上又很立体,布料并不会塌下去,也很亲肤。

所以真的是非常好穿。

最后说一下价格:

他的价格也非常的平价: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人群都可以买得起。

如果非要说这个品牌的牛仔裤的缺点,大概就是腰围有一点偏大。

对于牛仔裤这个单品,我其实也买过很多很多。当然这条牛仔裤跟上千的肯定不能比,但是在我看来,在1000以内的价格,它的性价比还是非常非常高了。

毕竟这么便宜又好穿还不挑身材版型又好看的牛仔裤真的不多了。

注:这条回答,纯粹是我的良心分享,没有任何广告利益,绝对不是推广,只是单纯觉得好的东西值得被所有人看见和认可。

以上。

说说个人穿过的一些很舒服的牛仔裤牌子吧。

①优衣库

我真的蛮爱去优衣库买裤子的,因为优衣库的牛仔裤够大,而且基本上都属于很宽松的类型,显瘦又很好的修饰腿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困扰吼,一般腿刚刚好,腰会很宽(这大概就是腿粗的原因吧),但是我穿优衣库的裤子一般都不用系腰带,很方便。

②森林鸟牛仔裤

其实这个牌子我也没听过,逛街的时候遇到的。她家紧身的牛仔裤偏多,尺码偏小。但我个人觉得它是我为数不多遇到的紧身牛仔裤穿着不紧绷的,很舒服很柔软,就是那种蹲下去还是跳来跳去都“身轻如燕”的感觉,你们能体会到吗?不过我个人觉得性价比不高,当然你们有钱人肯定不这么觉得啦。

③only

only的牛仔裤款式蛮多的,每次上新都能在它家找到合适的裤子。我其实比较喜欢only家的阔腿裤,特别显腿长,搭衣服也很好搭。

④李维斯牛仔裤

李维斯的牛仔裤应该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很喜欢吧?李维斯的721系列是专为亚洲女生设计的,可以瘦腿修身。很适合拿来配球鞋,非常百搭的裤子。

最后我讲一下,牛仔裤真的要去实体店试,卖家秀不可信。不过我腿粗,不懂腿细的人是不是这样,哈哈。

――END――

这个牌子的最舒适!

年轻时从不穿牛仔裤的我,人到中年后却只穿牛仔裤,不知道有多少跟我一样的同款大叔。

不过牛仔裤要是只看品牌的话,个人认为要玩就玩原牛,像福神,小猪,桃太郎,平头,武士,fullcount,purebluejapan等等品牌都不错,但总体来说我觉得lee穿着最舒服,levis最有型!像ONLY、杰克琼斯等这类贴牌生产的牛仔裤不太推荐。

其实品牌只不过是给大家的一种印象和感觉,一款牛仔裤穿着是否舒服并不是由一个品牌所能左右的,即使同一品牌也会有不一样体验的不同款式,所以就会出现有人认为那个品牌不错,但也有人就说那个品牌不行。

方师傅从一个服装人的角度来给大家分析下真正决定牛仔裤的舒适度,主要看三点:面料、工艺和版型。我就通过拆解一条levis的牛仔裤来说说这三方面。

先说说牛仔裤的面料:

穿过牛仔的都知道,李维斯的牛仔裤可以说是绝对正宗、有历史、有底蕴的正宗丹宁品牌,一切制品都是以完美打造著称。因为丹宁制品的耐磨品质,所以时光会在这条牛仔裤上留下痕迹,变得比新的更加完美。所以圈内经常用“养牛”来形容穿这类裤子的人,随着日常穿着的沉淀落色,这种牛仔裤就会成为属于你的独一无二单品。

而李维斯的有些原浆牛仔裤,因为未脱浆,所以裤子会显得很硬,但也因为未脱浆,它会随着你的穿着时间变长,会渐渐的变得更加贴服你的身材和腿型。据说Levi's最初裤子的棉花都在美国种植,完全不使用化学农药。另外每一个年份裤的布都必须使用完全不一样的棉花,必须另外种植,Levi’s便与美国农产地协作模拟昔日种植环境,以生产不同棉花,从源头就保证了面料的正宗材质。当时501牛仔裤唯一的面料供应商,是美国的最顶级的“圆锥米尔斯公司”旗下的“白橡纺织厂”生产的,现在使用当时留下的织布机来制造Drygoods全系列商品所用的SelvedgeDenim面料(红边牛仔布)。

Levi’sVintageClothing(LVC)从1996年在美国555老厂纪念性地恢复生产,又在2000年后逐渐停产。美产LVC面料和做工质量最为稳定,后来因为停产,真的就是买一条少一条。经典美产产品就特别稀有。而日产的LVC所用的布料,其实并没有美产的好,但是它工艺上的改进,做工上的细致,辅料和五金件的精选,以及在设计和细节上的处理,后来日产的LVC产品在整体精美程度上,都超出了美产原来的水平。

现在这个牌子仍然是在全球范围内选取优质上等全棉面料。他的面料都是levis公司集中采购然后发配给工厂的。LEVIS公司每年会举办2次专场采购,全球不少知名企业大都会来参加竞标,并向LEVIS公司展示自己的新产品。每卷面料100米整,幅宽是1.5米,带有LEVIS公司的标识和批号。一般使用全棉面料。质量非常好,LEVI’S都有专门的验布员负责面料质检和跟单。

再看看牛仔裤的工艺:

牛仔的工艺不只是做工工艺,还有水洗工艺。我们现在常见是LEVIS的牛仔裤,基本是国产和日产两种。LEVIS的MIJ系是除了LVC制作工艺最高的牛仔裤,LEVISMadeinJapan系列从用料,设计到生产,一针一线完全由日本生产,工艺细腻、设计制作精良,完全满足了品味人士的完美追求。

LEVI‘S产品的工艺都是使用目前最先进的CAD系统制作,全部是电子文件,输入到绘图机再打印出版样和排料图,一个款式的制作工艺指示书有60页之多。生产过程中公司要求使用全自动裁床进行裁剪,面料在裁床上拉25到33米不等,一般铺40到60层为一床,之后固定在裁床上,全自动裁刀将面料裁剪成一摞一摞的裁片,然后人工捆扎,并在上面盖上号印(必须按照铺布顺序盖号,为了防止层与层之间有色差),之后分发到流水线中。

在缝制车间,他们基本都有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专用设备,有些设备专门从日本和德国运到工厂使用,因为这些设备市场上根本没有(后口袋的弧线都使用一种带电脑的花线机缝制的,一次成型,很整齐)。所有辅料都是LEVIS公司集中采购再分发下来的,质量非常好,对带文字的辅料尤其是商标数量控制的很严格,坏掉的商标必须交到仓库换一个新的出来,而且都有记录。LEVIS公司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安插6到10道质检工序,发现不合格品都是直接作废,不存在为了节约成本而拆开回修的情况,有点类似麦当劳的汉堡。

对于水洗工艺,LEVIS公司有授权的水洗工厂,他们派人把半成品运去水洗。水洗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要求花色的水洗最简单,只是使用60度的水加一点酵素和硅油洗20分钟,这叫酵素普通洗,只为了缩水和脱浆。

还有复杂的水洗比如:立体褶皱、破损、猫须、手工磨擦、怀旧、套色、石磨、高尔夫磨等等。最复杂的水洗一条裤子反复洗十多遍,做的跟古董一样,这样的水洗有的成本都超上百元一件。水洗之后会有很多残次品,但这时检验出来的合格品基本就是出货的产品了。

李维斯全球产地很多,据说日本原产的质量最好,美国原产其次,然后再中国、土耳其、菲律宾、越南等等。

最后说说牛仔裤的版型:

1996年Levi's总公司成立Levi'sVintageClothing(LVC)支线,为的就是好好将501规划整理,并推出改良后的复刻款式。有趣的是,Levi's在1997年又以25,000美金收购了一条1890年的原版501,此举展现了Levi's重振自家经典501的决心。然而近年的501,设计成裤脚稍微内缩的锥形裤,取代过往一律直筒的版型,目的除了迎合现下的球鞋文化,就是希望年轻族群再次爱上Levi's的经典。

Levi's之所以经过百年依旧受到大家喜爱,不像有些品牌红极一时后就悄无声息,跟他们这种不断进化跟紧流行脉络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毕竟版型才是一件牛仔裤的灵魂,也直接决定了一件牛仔裤的舒适度。

好的,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我是裁缝方师傅,一枚专注服装业30余年的手艺人,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您带来帮助!

先说两个我穿着最不舒服的,必须拎出来,李维斯,gstar!!!这俩我是永远不会再买的!!!

舒服的价格又不贵的首推AF和CK,我喜欢穿瘦款的,AF有superskinny款的,就是超瘦那种,穿上不绷,伸展性好~~再有稍贵一些的就是7和DL1961,这俩都是美国本土的牌子,平时价格大概200刀左右,设计和舒适度对得起这个价格,但我通常都是打折买,100多~~~还有一个就是Dsquared2,他家的裤子,除了价格不好以外,其他我都喜欢~~但是6,7百刀的价格,真是让人生畏……折扣最多就到7,价格依然感人最后放几个他家的裤子镇楼吧……

苹果牛仔裤,穿了30多年,一直都是这个。

迪赛才是最好穿的牛仔裤

总共这里有一大部分40来条吧,基本都是gstar。冬天最喜欢这两条,一条是重磅,一条是拼皮。重磅只是面料好硬厚,拼皮是舒适。所有系列都有几条,最喜欢还是5620的周年96,96的面料没有差的,闭眼买就成,也很舒适。前前后后5620买了有30来条吧,以至于同事说我怎么不换裤子。。。

记得大学时候有手工系列,还带线,那时候真眼馋。。

买牛仔裤,全靠撞运气。穿过的牛仔裤中,印象最深的是很久以前买过的Replay、RHbyrobinhood和SLY三条牛仔裤。

非弹力牛仔面料,细腻紧致,做工非常精致,没有外露线头,不易出压褶,面料都要磨破了还是不变形不掉色。Replay和RHbyrobinhood的裁剪非常贴合身材曲线,SLY的腿部线条不错。

也穿过Misssixty,但是面料弹性更大,比较容易压褶、变形和掉色,如今更是如此,还不如价格更便宜的cocobella。

问过不少男士,他们比较倾向选择Lee、Levi's、Evisu、Denime、Momotaro等品牌。还有不少年轻女孩喜欢去zara、H&M、C&A、优衣库等购买,当然还有only、伊芙丽等品牌。

曾陪朋友买衣服改变形象,需要一条修身的紧身牛仔裤,逛了好多家店试了许多衣服,最后才在zara实体店发现一条浅色弹力牛仔裤,设计非常简单,特别修身显腿部纤瘦显腿长。

所以,很多时候,买到让自己满意的牛仔裤真的是需要撞运气的。

石油大王是哈默么不是他哪是谁请帮我仔细介绍一下石油大王

石油大王是哈默么不是他哪是谁请帮我仔细介绍一下石油大王

阿曼德•哈默

财富档案

美国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称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在大学时就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校的百万富翁,后成为美苏贸易代理人,与东西方政界的领导人都有

深厚交情,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企业类型

石油业。

成长记录

有人称他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和平使者”,有人赞他是精通百业的“万能商人”,更有人惊叹他是有魔力的“商业精灵”。阿曼德•哈默,一位大学时代就成为百万富翁的美国商人,他曾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建立了友谊;与利比亚国王是莫逆之交;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都有密切联系;邓小平曾亲自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哈默的一生,似诗,如谜,更像一本精彩纷呈的书,他的故事,就是一个时代风云的呈现。

20岁的冒险富翁

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的祖父是移居美国的俄国犹太人。父亲朱里埃斯•哈默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当过铸造工人,经营过药店和制药厂,后来又通过攻读医学学位成为一名医生。哈默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创新精神。

1917年,哈默进入他的父亲也曾经就学的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当时,他的父亲一边行医一边经营制药厂,一心难以二用,致使药厂面临破产倒闭。这时,他要求颇有经商才华的儿子接管这家岌岌可危的药厂。

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习的“替身”,哈默就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哈默终于把岌岌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跨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就这样,20岁的大学生哈默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百万富翁。同时,他不但如期完成了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全部学业,还荣获医学院荣誉学士会授予的金质纪念章,经商和学习两不耽误。

1920年6月,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老哈默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这一突然变故,使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经过艰难的旅程,哈默终于来到苏联。战后的苏联百废待兴,哈默在乌拉尔地区考察时,看到了令人心酸的饥荒、疾病和死亡,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多少矿产急待开采,多少珍宝急待出售,但由于出口贸易的道路不畅,人们只能守着宝山挨饿。哈默决定以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种局面。他火速给哥哥发去电报,让他在美国购买100万美元的小麦运往苏联的列宁格勒港,以易货方式换取100万美元当地产的毛皮和矿产。

哈默的胆识受到了伟大领袖列宁的赞赏,但因为当时党内争论不休,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列宁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并与哈默建立了一种不寻常的友谊。接着,哈默联络了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查尔斯设备机械公司等30多家美国公司共同与苏联做生意,他被推为这些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同时,在列宁的过问下,他还担任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这使哈默在苏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1921年,哈默在莫斯科官方的报纸上看到苏联即将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扫盲运动,这则新闻看过后,他并没有往心上去。但是,当他准备回国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苏联商店中的铅笔很少,而且价格很贵。这就是身边的财富呀!他决定兴办铅笔厂,尽管这个想法遭到了周围的朋友的强烈反对。但他向来坚持自己的想法,虽然本人并不懂得怎样制造铅笔,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他以高薪聘来技术人员,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结果第一年就达到了250万美元的产值。几年后,哈默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钢笔市场的需要,而且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给哈默也带来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哈默的巨大成就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一个年轻妇女为了在哈默的铅笔厂工作,把自己的求职申请递到了最高苏维埃主席那里。但是树大招风,报纸上也开始公开谴责哈默和新经济政策,哈默隐隐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也要离开了。

转战东西南北的战略商人

1930年,哈默回到美国,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活跃的日子,他得心应手,点石成金,涉及了许多领域,赚得了巨额财富。

当时,苏维埃政权对沙皇皇宫里抄出来的大批古董和精致的艺术品并不看重,贫困的人们也往往低价出卖家中的艺术品换钱123456口。哈默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收购工作,时间一长,他竟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

当哈默把这些艺术珍品完好无缺地运到美国时,美国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人都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老古董不会有人愿意购买。哈默非常自信,他先后投资在纽约和洛杉矶建造艺术馆,并挑选精美的艺术品在国内各城市巡回展出,引起很大轰动。他还精心印制了艺术品存货目录,分别寄给美国各著名百货商店的经理,并诚恳说明,愿以零售价40%的折扣将这些艺术品委托商店出售。随后,他又大张旗鼓地举行拍卖会,让自己的艺术品名扬天下,引来了无数顾客。

哈默从来都不会把自己局限于一个领域,在集中精力推销艺术品的同时,他得知罗斯福将会在全国推行新政,而原有的禁酒令也会被解除,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量将会猛增,酒桶也将会供不应求。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接着,他又从酒桶生产进入了啤酒生产行业,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哈默下一步要干什么,他随兴而为,但却百发百中。因为爱吃牛排,市场上却很难买到优质牛排,于是,他进入了养牛业,同样也获得了成功。后来,他还介入了广播事业。这些他都未投入很大的精力,哈默的直觉和魄力,加上他天才的经营能力和学习本领使他无往而不胜,成了商界的传奇人物。

5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为了鼓励私人开采石油,美国政府在加重对其他行业税收的同时,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这一政策对一向富有冒险精神的哈默颇具吸引力,他又开始尝试投资石油业,尽管现在他已经是快退休的年龄了。

哈默首先接触的是当时处境十分艰难的西方石油公司。他答应借给该公司5万美元,条件是必须打出两口油井,如果油井出油,利润由双方五五分成。十分幸运,西方石油公司打的两口井都出了油,而且含油量还很丰富。哈默喜出望外,抓紧时机购买了大量该公司股票,成为西方石油公司的最大股东,从此他又全身心地投入了石油事业。

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哈默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却另辟蹊径,他把眼光投向了利比亚。

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终于在利比亚打出了一口日产原油7.2万桶的丰产油井,使利比亚人民为本国能出产石油而无比自豪。利比亚国王亲自接见了哈默,对他表示衷心感谢。接着,哈默又在干旱的库夫拉地区创造了奇迹——打出了人们日夜盼望的水井,找到了丰富的地下水源。这一地区已经20余年没有下过一场透雨了,全国人民都把哈默当成了救星!利比亚国王甚至激动地要把自己祖先出生的地方命名为“哈默”。然而,哈默却拒绝了,他认为打出油井和水井,都是他事业的组成部分,能够与当地人民共享胜利的喜悦,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石油行业内,哈默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在苏联最困难的时期,他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并沟通了苏美贸易渠道的西方商人。由于他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保持着友谊,便经常奔波于不同的国家传递和平信息、奔走于世界各国首脑之间进行私人外交活动。他曾设法促进美苏两国进行会谈,共同研究“星球大战”计划,共同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决定。

他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与人权会议”的发起者和赞助人。他经常慷慨解囊支持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他创办癌病研究中心,担任美国总统3人癌症研究顾问小组主席。他亲自率领医疗小组,去苏联抢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

不仅如此,他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希望哈默能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80高龄的哈默于当年便应邀访问中国,以后又多次来华,开始为中美贸易铺路搭桥。1982年,他与中国有关部门签订了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的可行性意向,并于1986年正式破土动工,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此后,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1982年3月,哈默把他珍藏半个世纪之久的艺术珍品带到中国,在北京举办了“哈默藏画五百年原作展览”,为中美文化交流打开一扇窗口。

当哈默把这些艺术珍品完好无缺地运到美国时,美国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人都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老古董不会有人愿意购买。哈默非常自信,他先后投资在纽约和洛杉矶建造艺术馆,并挑选精美的艺术品在国内各城市巡回展出,引起很大轰动。他还精心印制了艺术品存货目录,分别寄给美国各著名百货商店的经理,并诚恳说明,愿以零售价40%的折扣将这些艺术品委托商店出售。随后,他又大张旗鼓地举行拍卖会,让自己的艺术品名扬天下,引来了无数顾客。

哈默从来都不会把自己局限于一个领域,在集中精力推销艺术品的同时,他得知罗斯福将会在全国推行新政,而原有的禁酒令也会被解除,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量将会猛增,酒桶也将会供不应求。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接着,他又从酒桶生产进入了啤酒生产行业,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哈默下一步要干什么,他随兴而为,但却百发百中。因为爱吃牛排,市场上却很难买到优质牛排,于是,他进入了养牛业,同样也获得了成功。后来,他还介入了广播事业。这些他都未投入很大的精力,哈默的直觉和魄力,加上他天才的经营能力和学习本领使他无往而不胜,成了商界的传奇人物。

5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为了鼓励私人开采石油,美国政府在加重对其他行业税收的同时,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这一政策对一向富有冒险精神的哈默颇具吸引力,他又开始尝试投资石油业,尽管现在他已经是快退休的年龄了。

哈默首先接触的是当时处境十分艰难的西方石油公司。他答应借给该公司5万美元,条件是必须打出两口油井,如果油井出油,利润由双方五五分成。十分幸运,西方石油公司打的两口井都出了油,而且含油量还很丰富。哈默喜出望外,抓紧时机购买了大量该公司股票,成为西方石油公司的最大股东,从此他又全身心地投入了石油事业。

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哈默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却另辟蹊径,他把眼光投向了利比亚。

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终于在利比亚打出了一口日产原油7.2万桶的丰产油井,使利比亚人民为本国能出产石油而无比自豪。利比亚国王亲自接见了哈默,对他表示衷心感谢。接着,哈默又在干旱的库夫拉地区创造了奇迹——打出了人们日夜盼望的水井,找到了丰富的地下水源。这一地区已经20余年没有下过一场透雨了,全国人民都把哈默当成了救星!利比亚国王甚至激动地要把自己祖先出生的地方命名为“哈默”。然而,哈默却拒绝了,他认为打出油井和水井,都是他事业的组成部分,能够与当地人民共享胜利的喜悦,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石油行业内,哈默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哈默的一生经历了一个世纪的9/10,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位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和平使者。

在苏联最困难的时期,他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并沟通了苏美贸易渠道的西方商人。由于他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保持着友谊,便经常奔波于不同的国家传递和平信息、奔走于世界各国首脑之间进行私人外交活动。他曾设法促进美苏两国进行会谈,共同研究“星球大战”计划,共同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决定。

他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与人权会议”的发起者和赞助人。他经常慷慨解囊支持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他创办癌病研究中心,担任美国总统3人癌症研究顾问小组主席。他亲自率领医疗小组,去苏联抢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

不仅如此,他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希望哈默能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80高龄的哈默于当年便应邀访问中国,以后又多次来华,开始为中美贸易铺路搭桥。1982年,他与中国有关部门签订了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的可行性意向,并于1986年正式破土动工,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此后,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1982年3月,哈默把他珍藏半个世纪之久的艺术珍品带到中国,在北京举办了“哈默藏画五百年原作展览”,为中美文化交流打开一扇窗口。

像这样的事情,哈默做了很多很多,他一生捐赠出去的钱自己都数不清了,为犹太人,为反法西斯,为和平,为教育……他永远没有停止自己的步伐。1990年11月12日,阿曼德•哈默这本精彩纷呈的书终于合上了最后一页,这位百战百胜的“经营之神”、走遍世界各地的公民因病逝世,享年92岁。

回答者:关大掌柜-魔导师十一级3-218:42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因为他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亲切地称为“哈默同志”;他又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被邓小平誉为“勇敢的人”,《哈默自传》在中国更是成了颇受欢迎的畅销书。

哈默是俄国移民的后裔,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尔是俄国犹太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以造船而成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时,一场台风引起的海啸把家财冲刷得荡然无存。1875年,雅各布带着妻子和儿子朱利叶斯移居美国。朱利叶斯长到15岁时,就放弃了学业,到一家钢铁厂当铸造工,以补贴家用。他年轻力壮,在工人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参加了社会劳工党,组织工会,成为积极的社会主义者、朱利叶斯19岁时,去应聘当了药剂师。几年后,他用积攒下的工资买下了老板的药店,后来又开了两家分店,办了一家制药厂。就这样,这个年轻的社会主义者成了年轻的资本家。但是,朱利叶斯并没有放弃他的信仰,依然是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忠实追随者。1897年在一次社会主义者郊游中,朱利叶斯与一个年轻的寡妇罗丝一见钟情,不久即结婚。一年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朱利叶斯特地给儿子起名为亚蒙·哈默,据称这取意于美国社会劳工党的旗徽“手臂(Arm)与锤子(Hammer)”。

哈默出生后仅4个月,父亲朱利叶斯考上了哥伦比亚医学院。在后来的4年中,朱利叶斯既要经营药店和制药厂,又要攻读他的医学课程,但他不愧是铁打的汉子,做到了学业和事业两不误,终于在1902年毕业。这一成就的取得,对后来哈默的成长影响很大。

朱利叶斯认为治病救人比做买卖赚钱更高尚,便毅然将药店和制药厂卖掉,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地区办了一家诊所,成了一名医生。他行医一生,曾拯救了5000多个婴儿的生命。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长大了。哈默是三兄弟中最不听话的,但也是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个。他逃过学,经过父亲的教育,他变了,学习从中不溜上升到第一,课余还学会了摆弄无线电,制造飞机模型,并在高中毕业班演讲竞赛中获得了金质奖章。此外,他还迷上了诸如洛克菲勒、卡内基等白手起家的美国著名企业家的传记,开始四处寻找赚钱的门径。16岁那年,他正在读高中,就成功地做了第一笔“大买卖”。一天,他在百老汇大街看见一辆双座旧敞篷车在拍卖,决心要买下来。他向在药店售货的同母异父哥哥哈里借款,并胸有成竹地保证不久就偿还他。原来,他已从报纸的广告中找到可做的工作了,即用汽车为一个糖果商送货,每天可得到20美元的酬金。果然,两周后,他不仅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获得了这辆汽车,而且口袋里还有钱币在叮当作响。

3年后,即1917年,哈默在完成两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基础上,踌躇满志地来到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医学院,递交了入学申请。主管注册的工作人员上下打量他后说:“你是朱利叶斯医生的儿子吧?1898年你出生的那年我办理了你父亲入学的申请,今天我又在这里欢迎你。”就这样,哈默自豪地成为哥伦比亚医学院的学生,命运之舟载着他似乎正沿着子承父业的方向前进。

然而,有一天,父亲来到校园找到哈默,告诉儿子一个坏消息:他倾其积蓄投资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继续行医,没有精力去顾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公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退学。他强调说:“儿子,我过去就是这么于的,你也可以这样子。”

其实,父亲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哈默早就跃跃欲试。他极其兴奋地迎接了这样的挑战。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习的“替身”,哈默就可以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哈默终于把发发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跨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时隔不久,哈默成了哥伦比亚医学院,乃至全国院校中独一无二的正在大学攻读的百万富翁。1919年美国的平均收入是625美元,而那一年哈默个人的净收入超过1亿美元。在学习上,他的大多数考试成绩是“A”,并被评为毕业班里“最有前途的学生”。1921年6月,他取得了童年时就梦寐以求的医学博士学位。从此,人们始终尊称他为博士,尽管他以后从未正式行过医。

这时,哈默决定利用从课业结束到实习开始之间短短半年的间隔,做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去苏联访问。十月革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这一突然变故,使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于是,哈默以200万美元的售价卖掉了制药公司,而花了十几万美元买下一座野战医院以及与之配套的医药用品和医疗器材,还花了1.5万美元买了一辆救护车,在车身侧面刷上“美国赴莫斯科医疗团”字样。他要把这些作为见面礼物送给苏联人。当时的苏联与大多数西方国家隔绝,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哈默此行无异于到月球上去探险。就这样,23岁的哈默走上了一条将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生活的道路。

这位年轻的百万富翁一路上历尽艰辛,终于在1921年初夏到达苏联。由于旅途劳累,他病倒了。但他毫无怨言,谢绝特殊优待,与苏联人民一起过着战时凄苦的生活。他每天坚持背诵和学习使用100个俄语单词,以便能很快开始工作。

1921年8月初,哈默随一个代表团到乌拉尔地区考察。这里的情况令他大惑不解:一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宝藏,物产丰富,白金、宝石、毛皮等贵重物品几乎应有尽有;另一方面饥荒严重,饿殍遍野,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奇缺。于是,他问带队的苏联人:“为什么你们不出口这些东西换口粮食?”“那不可能,”他们回答,“欧洲刚刚解除对我们的封锁,要卖出这些东西,进口粮食,所需时间太长。而且要使乌拉尔地区的人民免于饥饿,至少需要100万蒲式耳的粮食。”这时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已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便提出建议:“我有100万美元的资金,可以在美国紧急收购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它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传到莫斯科,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返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被召到列宁的办公室。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当时正实行新经济政策,因此对哈默的提议格外重视。列宁从办公桌边站起来欢迎哈默,并用英语与他亲切交谈。当列宁代表苏联政府向哈默表示诚挚的感谢时,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竟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布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沟通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发现,哈默在苏联办起了铅笔厂。一天,他顺便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铅笔,但店里只有价格昂贵的德国货。他灵机一动,发现制造铅笔是一项新的有利可图的事业。他本人并不懂得怎样制造铅笔,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他以高薪从德国和英国聘来技术人员兴办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结果短短七八个月,就奇迹般地投入生产,第一年就达到了250万美元的产值。几年后,哈默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钢笔市场的需要,而且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给哈默也带来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

然而,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他四面撒网,点石成金,不管从事哪种行业,都取得了成功。他就像一名万能的魔术师,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从大礼帽里变出一只又一只兔子来。他的经营范围令人眼花缭乱,除了从事艺术品买卖之外,他还涉足无线电广播事业、黄金买卖和慈善事业;而最能显示他的才干的,却是从事威土忌酒和种牛生意。

哈默回到美国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他却认为是赚钱的机会到了。他的眼睛虽然盯着艺术品销售的生意,可他的耳朵却在倾听四面八方的信息。他捕捉到一个清晰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实施他的新政,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数量也会呈现出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哈默不满足于当一名酒桶供应商,又插手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酒桶把哈默引进了威士忌酒行业,而他爱好吃牛排的习惯又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同样大获成功。

哈默闯入养牛业也纯属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

哈默是怎样成为石油大王

哈默是怎样成为石油大王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因为他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亲切地称为“哈默同志”;他又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被邓小平誉为“勇敢的人”,《哈默自传》在中国更是成了颇受欢迎的畅销书。

哈默是俄国移民的后裔,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尔是俄国犹太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以造船而成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时,一场台风引起的海啸把家财冲刷得荡然无存。1875年,雅各布带着妻子和儿子朱利叶斯移居美国。朱利叶斯长到15岁时,就放弃了学业,到一家钢铁厂当铸造工,以补贴家用。他年轻力壮,在工人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参加了社会劳工党,组织工会,成为积极的社会主义者、朱利叶斯19岁时,去应聘当了药剂师。几年后,他用积攒下的工资买下了老板的药店,后来又开了两家分店,办了一家制药厂。就这样,这个年轻的社会主义者成了年轻的资本家。但是,朱利叶斯并没有放弃他的信仰,依然是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忠实追随者。1897年在一次社会主义者郊游中,朱利叶斯与一个年轻的寡妇罗丝一见钟情,不久即结婚。一年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朱利叶斯特地给儿子起名为亚蒙·哈默,据称这取意于美国社会劳工党的旗徽“手臂(Arm)与锤子(Hammer)”。

哈默出生后仅4个月,父亲朱利叶斯考上了哥伦比亚医学院。在后来的4年中,朱利叶斯既要经营药店和制药厂,又要攻读他的医学课程,但他不愧是铁打的汉子,做到了学业和事业两不误,终于在1902年毕业。这一成就的取得,对后来哈默的成长影响很大。

朱利叶斯认为治病救人比做买卖赚钱更高尚,便毅然将药店和制药厂卖掉,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地区办了一家诊所,成了一名医生。他行医一生,曾拯救了5000多个婴儿的生命。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长大了。哈默是三兄弟中最不听话的,但也是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个。他逃过学,经过父亲的教育,他变了,学习从中不溜上升到第一,课余还学会了摆弄无线电,制造飞机模型,并在高中毕业班演讲竞赛中获得了金质奖章。此外,他还迷上了诸如洛克菲勒、卡内基等白手起家的美国著名企业家的传记,开始四处寻找赚钱的门径。16岁那年,他正在读高中,就成功地做了第一笔“大买卖”。一天,他在百老汇大街看见一辆双座旧敞篷车在拍卖,决心要买下来。他向在药店售货的同母异父哥哥哈里借款,并胸有成竹地保证不久就偿还他。原来,他已从报纸的广告中找到可做的工作了,即用汽车为一个糖果商送货,每天可得到20美元的酬金。果然,两周后,他不仅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获得了这辆汽车,而且口袋里还有钱币在叮当作响。

3年后,即1917年,哈默在完成两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基础上,踌躇满志地来到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医学院,递交了入学申请。主管注册的工作人员上下打量他后说:“你是朱利叶斯医生的儿子吧?1898年你出生的那年我办理了你父亲入学的申请,今天我又在这里欢迎你。”就这样,哈默自豪地成为哥伦比亚医学院的学生,命运之舟载着他似乎正沿着子承父业的方向前进。

然而,有一天,父亲来到校园找到哈默,告诉儿子一个坏消息:他倾其积蓄投资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继续行医,没有精力去顾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公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退学。他强调说:“儿子,我过去就是这么干的,你也可以这么干。”

其实,父亲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哈默早就跃跃欲试。他极其兴奋地迎接了这样的挑战。为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习的“替身”,哈默就可以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哈默终于把发发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跨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时隔不久,哈默成了哥伦比亚医学院,乃至全国院校中独一无二的正在大学攻读的百万富翁。1919年美国的平均收入是625美元,而那一年哈默个人的净收入超过1亿美元。在学习上,他的大多数考试成绩是“A”,并被评为毕业班里“最有前途的学生”。1921年6月,他取得了童年时就梦寐以求的医学博士学位。从此,人们始终尊称他为博士,尽管他以后从未正式行过医。

这时,哈默决定利用从课业结束到实习开始之间短短半年的间隔,做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去苏联访问。十月革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这一突然变故,使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于是,哈默以200万美元的售价卖掉了制药公司,而花了十几万美元买下一座野战医院以及与之配套的医药用品和医疗器材,还花了1.5万美元买了一辆救护车,在车身侧面刷上“美国赴莫斯科医疗团”字样。他要把这些作为见面礼物送给苏联人。当时的苏联与大多数西方国家隔绝,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哈默此行无异于到月球上去探险。就这样,23岁的哈默走上了一条将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生活的道路。

这位年轻的百万富翁一路上历尽艰辛,终于在1921年初夏到达苏联。由于旅途劳累,他病倒了。但他毫无怨言,谢绝特殊优待,与苏联人民一起过着战时凄苦的生活。他每天坚持背诵和学习使用100个俄语单词,以便能很快开始工作。

1921年8月初,哈默随一个代表团到乌拉尔地区考察。这里的情况令他大惑不解:一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宝藏,物产丰富,白金、宝石、毛皮等贵重物品几乎应有尽有;另一方面饥荒严重,饿殍遍野,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奇缺。于是,他问带队的苏联人:“为什么你们不出口这些东西换口粮食?”“那不可能,”他们回答,“欧洲刚刚解除对我们的封锁,要卖出这些东西,进口粮食,所需时间太长。而且要使乌拉尔地区的人民免于饥饿,至少需要100万蒲式耳的粮食。”这时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已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便提出建议:“我有100万美元的资金,可以在美国紧急收购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它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传到莫斯科,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返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被召到列宁的办公室。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当时正实行新经济政策,因此对哈默的提议格外重视。列宁从办公桌边站起来欢迎哈默,并用英语与他亲切交谈。当列宁代表苏联政府向哈默表示诚挚的感谢时,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竟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布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沟通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发现,哈默在苏联办起了铅笔厂。一天,他顺便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铅笔,但店里只有价格昂贵的德国货。他灵机一动,发现制造铅笔是一项新的有利可图的事业。他本人并不懂得怎样制造铅笔,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他以高薪从德国和英国聘来技术人员兴办铅笔厂,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结果短短七八个月,就奇迹般地投入生产,第一年就达到了250万美元的产值。几年后,哈默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钢笔市场的需要,而且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给哈默也带来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

然而,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他四面撒网,点石成金,不管从事哪种行业,都取得了成功。他就像一名万能的魔术师,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从大礼帽里变出一只又一只兔子来。他的经营范围令人眼花缭乱,除了从事艺术品买卖之外,他还涉足无线电广播事业、黄金买卖和慈善事业;而最能显示他的才干的,却是从事威土忌酒和种牛生意。

哈默回到美国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他却认为是赚钱的机会到了。他的眼睛虽然盯着艺术品销售的生意,可他的耳朵却在倾听四面八方的信息。他捕捉到一个清晰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实施他的新政,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数量也会呈现出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哈默不满足于当一名酒桶供应商,又插手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酒桶把哈默引进了威士忌酒行业,而他爱好吃牛排的习惯又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同样大获成功。

哈默闯入养牛业也纯属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恰好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哈默对养牛专家感动之余,也对养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的头脑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种牛,不失为化残渣为黄金之举。

说干就干,哈默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上10万美元买下了本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3年中,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1000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携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举家迁往加利福尼亚,准备平平静静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把他征服了,他又开始过起“人生始于六十”的新生活,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油巨子。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有3.4万美元,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哈默的一个远亲,是洛杉矶远近闻名的会计师,他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赋闲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但却愿意借给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双方各得50%利润,如果不出油,哈默投人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出乎意料的是,两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尝到了甜头,开始涉足石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1957年7月当选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于是,具有冒险精神的哈默,顶住公司内外的压力,把赌注押在利比亚。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1966年底,终于发现了石油大矿脉,开出两个盛产高级原油的新油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经营下,业务蒸蒸日上,利润逐年上升,石油勘探范围不断扩大,从国内到国外,从陆上到海洋,先后在中东、北海、南美以及巴基斯坦、中国南海等地找到了丰富的油源。尤以在北海地区取得的成绩最为明显:他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为了更好地适应风云变幻的商界需求,哈默经营的诀窍之一就是从来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实行多方位经营。这是他久盛不衰的法宝。

1966年年底,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亚发现石油后不久,哈默就以8800万元的股票先后买下珀米安与麦克伍德公司、加勒特研究与发展公司。

1968年1月,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上涨到每股100美元以上,哈默及时将每一老股改为三个新股,后来每一新股的价格又升到55美元。哈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以公司的股票当货币使用,发展煤炭和化工制品等多种经营。

1968年初,西方石油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美国排名第三的煤炭公司——岛溪煤矿公司。该公司年销售额1.5亿美元,原煤蕴藏量达35亿吨。1974年,岛溪煤矿公司的净利润已近1亿美元。

1968年7月,西方石油公司又以8亿美元优先股的代价买下胡克化学与塑料制品公司,这是美国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笔兼并买卖。

到了70年代,哈默的目光又转向更广阔的领域。

1972年,经过许多政治波折和变化后,哈默与苏联做成了一项长达20年的200亿美元的化肥生意,把美苏贸易推向高峰。

1979年5月,应邓小平同志的邀请,81岁的哈默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此后,西方石油公司与我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年产1533万吨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哈默博士与我国合作的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1981年,西方石油公司同美国两家主要的肉类加工企业合并,这就使西方石油公司同时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生产肉制品的企业。

就这样,西方石油公司的业务构成已由单一的石油企业发展成为包括煤炭、化学、肥料、金属处理等多种类的综合企业。迄今为止,它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销售额近200亿美元,从而跻身于美国有名的大企业的行列。

哈默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与众不同的是,他的经营时常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他视金钱如浮云,似乎更关心人类的和平。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许多珍贵的相片,中间的一幅是有列宁亲笔题词的照片,此外还有他与几届美国总统、外国首脑的合影。他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和平与人权会议”的发起者和赞助人。他经常乘坐自己的飞机,从一个国家飞到另一个国家传递和平信息,呼吁并极力促进美苏最高领导人举行会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经常慷慨解囊支持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他创办癌病研究中心,担任美国总统3人癌症研究顾问小组主席。他亲自率领医疗小组,去苏联抢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他乐善好施,四处捐款,1988年,他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2万美元。

这位年逾九旬的健康老人,生命力极其旺盛,看上去像60岁,工作起来犹如正值盛年的中年人。他一如既往,四处奔波,过着万花筒般忙碌的生活,不断有新的追求,不断地攀登高峰,被世人誉为20世纪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大富翁。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古董养牛设备价格和石油大王是哈默么不是他哪是谁请帮我仔细介绍一下石油大王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