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场景化(对自己不利怎么办)

养牛场景化(对自己不利怎么办)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养牛场景化和养一头牛,对自己不利怎么办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养牛场景化以及养一头牛,对自己不利怎么办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养一头牛,对自己不利怎么办

养一头牛,对自己不利怎么办

养牛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和情绪,因为养牛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是非常大的,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养牛虽然能赚到很高的收入,但是潜在的风险一旦爆发,就会把人折磨得够呛。真实的养牛人没有一个是浮躁的,通过养牛,都已经变得非常沉稳。这都是经历过养牛的过程之后改变的,没有轻易就成功的,没有不经历风雨就能长成的参天大树,养牛也是一样,不经历就没经验,不经历就不会成长。下面东哥就和大家聊聊养牛过程中有6种折磨人的情况,希望能给朋友们一些启示。

养牛这几年的确很火爆,尤其在农村每每谈起谁家养牛发财了,都投以羡慕的目光。可是养牛过程在所经历大家却没有看见,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这些折磨人的场景,尤其是新手养牛人的心态,会随着这些折磨人的事变得越来越沉稳,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养牛最折磨人的事情有这6种:

第一种因为品种选择失误导致牛长势不好,越喂越赔。

第二种刚开始养牛对于预防的疏忽导致牛被传染病传染束手无策。

第三种抓完牛之后行情不好,导致心理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第四种是牛生病不会医治,而且还找不到好兽医进行治疗,眼睁睁地看着牛遭罪的。

第五种牛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死亡造成重大损失的。

第六种是因为饲养不当造成养牛亏损的,这个原因完全可以避免,但是就有那么一些人犯这个错误。

首先讲第一种,牛的品种选择非常重要,一旦选择失误的结果就是让人崩溃。品种不好的牛生长速度非常慢,不管怎么喂养都不见长,最后把人折磨得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是亏损处理掉。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养牛之前要了解牛的品种问题,选择好牛只是付款的时候闹心,但是越养是越舒服。选择劣质的土杂牛只是付款的时候舒服一会,以后越养越难受,都能把人折磨死。

第二种情况就是新手养牛人容易犯的错误,养牛过程中预防和防疫必须做好,这样才能解决养牛因传染病带来的危害,不至于导致亏损。其实只要按时做好防疫,养牛还是比较安全的,不至于被传染病折磨。

第三种情况是因为牛的市场行情波动造成的心理压力。很多人在抓完牛之后,经常打听市场行情变化,涨了就乐,掉了就愁。这种心态不要有,既然牛都养上了,只要牛健康就要坚持,没必要天天打听行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第四种折磨人的就是牛生病了不会医治,当地还没有好的兽医进行治疗。这时候是最折磨人的,看着牛遭罪自己也跟着难受,所以东哥一直都讲在养牛之前,对于牛的疾病要有一定的了解,家里也要常备一些常规的药物。比如退烧的,治疗胃肠道消化的,这些在养牛过程中都是经常能用到的。

第五种情况就是因重大疾病或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牛死亡,这个是特别折磨人的。尤其是农村农户养牛人,本来就是想通过养牛改变生活质量的,可没成想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直接导致整个家庭的经济崩溃,这是特别折磨人的。

第六种情况是人祸,因为舍不得给牛吃舍不得给牛喝,最后导致因为饲养的问题造成的亏损。这种情况发生的不多,但是也有。既然已经养牛了,你的吃喝就要供应足,毕竟牛的生长需要精饲料的补充。2020年就出现了很多这种情况,因为精饲料原料的大幅上涨,一些人就开始降低精饲料的投入,最后导致到时间出栏的牛出不去,而且因营养搭配不合理,牛已经变成僵牛了,最后总结就是因人为原因导致的亏损。

养十头牛与打工哪个好

养十头牛与打工哪个好

十头的话规模太小而且首先需要投资回报周期也很长。最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实际情况,比如家里是否有人需要照顾、资金是否宽裕、是否有政策扶持等。养十头牛并不比外出打工轻松或不比打工好。

养十头牛,圈舍有四五十平方就足够了。开始没有必要在圈舍上投资过大,利用老房子或者简易搭建一下就可以。圈养的情况下,就得选择长势快的肉牛品种。现在一头良种肉牛犊300斤左右的需要5100~5500元左右,十头则需要5.1~5.5万元。

圈养情况下饲料也是一大投资。一头300斤的良种肉牛犊,到1300斤出栏的情况下,差不多需要六千元左右。当然在自己解决粗饲料的情况下,一头牛的饲养成本能省差不多两千元。

完全放养不出任何的问题的话,至少也要一年半以上差不多两年的时候才能出售,那么一头牛卖一万三四左右,利润就是在五六千左右,平均一年的利润也只有两三千,十头牛两年的利润也就是五六万左右。

打工的话一个月假定收入2000到3000元,那么一年差不多2万4千到3万6千,两年则有5万到7万。

一般情况下比养牛多些。

扩展资料:

真的做“双创”,个人要努力,地方政府也不能闲着。黔西县就业局副局长宋世平说,近3年以来,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近18万人。为承接返乡创业,当地出台小额担保贷款、免费就业再培训、大学生创业一次性补助等政策,从信息、金融贷款、产业扶持等多方面给予创业帮助。

不过,对返乡创业者而言,资金匮乏、技术欠缺,依旧是横亘在面前的拦路虎。不少返乡农民工坦言,农村金融机构、产业类型都还不完善,政策支持和项目设计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还需要更多灵活多样的政策支持。

“新产业、新业态和服务业等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过剩劳动力顺利实现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就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近日表示,随着“双创”继续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还将进一步增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农民工务工动向新观察:外出还是留乡?

养奶牛的人牛奶掉价为什么要杀奶牛倒牛奶

养奶牛的人牛奶掉价为什么要杀奶牛倒牛奶

“倒奶”经济学

中国多个地区出现奶农“倒奶杀牛”事件,不仅是青海、山东、河北、内蒙古等主产区,就连江苏、广东等地区也出现了这种现象。现实是,在山东鲜牛奶价格最低的时候,一公斤奶还不到一块钱,甚至还没超市里的矿泉水贵。

一提起倒牛奶,很多人就触发了少年时的记忆,“资本家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如今,中国奶农也会把牛奶白白倒掉,他们为什么也选择这么做呢?记忆里倒牛奶是资本主义大萧条时代的标志

很多70后、80后一提起倒牛奶,就自动脑补出一张图片:脑满肠肥的美国资本家,将一桶又一桶的鲜奶倒入密西西比河,岸边却站着因为经济危机挨饿的美国穷人。这个场景大家都熟,因为从小大家都学过这张配图,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的重要事件——1929年美国“大萧条”。

它试图要说明,当时英美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会造成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穷人因为经济危机失业没钱而挨饿,资本家却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于是,“倒牛奶”成了几代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现实的最直观印象。

●事实上,当年倒掉牛奶是奶农理性选择的结果

其实,在1929年大萧条之前,美国农业就因为生产过剩等原因开始了衰退,1929年的大萧条进一步重创了美国农业。在1929年,美国共生产了110.52亿美国加仑(US

gallons)牛奶,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纽约州是美国当时最大的三个产奶州,牛奶产量分别为12亿、8.25亿、8亿美国加仑,在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牛奶明显是供大于求。

在这种情况下,奶农有三种选择:

第一是保存牛奶,等待价格上涨,但这对于保鲜极为困难的牛奶显然不适用,别说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了,就连当今的中国也很难做到。北京延庆县奶农因为牛奶滞销在接受采访时说:“冬天天气冷,奶站有个储奶罐,能储存3吨奶,但是每周得清罐2次,多余的奶只能被倒掉。”;

第二是降价销售,在纽约州,3.5%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购价(直接从奶农收购的价格)由1931年1月的每100磅2.25美元,降到了1933年4月的每100磅0.99美元。随后纽约州州议会调查委员会出示的报告显示,“纽约州牛奶收购价已经低到无法维持奶农基本生活的水平,许多奶农就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而许多奶农以毕生积蓄投资的奶场可能都将付之东流。”显然,降价带来的结果是,牛奶价格的整体下跌,卖得越多,赔的越多;

第三就是很多人后来看到的倒掉滞销的牛奶。大量鲜奶由此退出市场,市场就由供大于求转为供求平衡,价格就不会继续下跌了。甚至极端情况下,奶农会干脆杀掉奶牛。

为什么不做做好事,把本该倒掉的牛奶送给穷人?因为那样做会让本来就萎缩到很小的牛奶市场更变得所剩无几,留下的奶更是卖不出去,奶农的生活也就彻底无以为继了,牛奶业会彻底垮掉。

社会学者孙立平曾研究说:“多少年来,‘将牛奶倒在河里’几乎成了大萧条的一个符号。只不过原来说牛奶是资本家倒的,是为了维持他们的垄断利润。而这些年有人查了当时的资料,发现牛奶原来是农民或农业工人倒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维持可以有利润的价格,至少是不愿意在赔本的情况下再赔上汽油钱将牛奶运到城里。”

而在1931年到1934年,美国更是多次发生罢工奶农强行倾倒其他奶农的牛奶,理由是“防止其他奶农以低价出售牛奶”。

罗斯福的做法,给奶农补贴变相鼓励倒掉牛奶

1933年罗斯福上台,《农业调整法案》等一系列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随即出台,试图提高牛奶价格与奶农的收入。《农业调整法案》规定牛奶和奶制品是基本商品,准备收购过剩的奶酪和黄油。到了1933年9月中旬,联邦政府共拨款4300万美元收购了6000万磅黄油,想要提高黄油价格,结果过剩比起之前更加严重。基于同样的理由,联邦政府按照奶牛的头数给补贴,但奶农只在乎奶牛补贴,而不是为了卖牛奶,这种情况下倒掉牛奶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在《诡辩与真相》一书中指出,“联邦政府仅在1933年就购买了600万头猪,然后将其毁灭。数量巨大的农产品葬于耕犁之下,就是为了让其退出市场从而把价格维持在官方所规定的水平上,因为同样的原因,大量的牛奶被倒入了下水道。”

中美奶农倒牛奶有什么不同?

中国奶农倒牛奶也不是这几年才有的事。在2006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科目中有这样一道题:“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据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

该题的标准答案是:“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前者反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销售渠道不畅导致。”

这个答案其实不容易看懂,而且支持也好反对也罢都会在经济学家中间引起争议。不管怎样讲,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012年以来,因为鼓励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政策推行,散养户大量退出,全国奶牛存栏量大幅减少,2013年曾发生“奶荒”,原奶收购价格不断上涨,2014年初,鲜奶价格曾升至5元/公斤,是近年来的最高点。于是吸引很多奶农高价买牛,投入生产,产量增加,鲜奶价格一路下跌,倒奶现象就这样发生了。

而国内市场对国产奶制品的需求却在减少。根据农业部的数据,2014年1-10月全国的乳制品生产总量2198.8万吨,同比下降0.04%,其中,液态奶的生产总量有1193.1万吨,同比增长只有0.72%。

现在的中国还有与当年的美国无法类比的因素,在现在这个全球化市场里,国际奶价的风吹草动也会影响到中国。2014年,新西兰、欧盟等地的原奶价格就下跌了30%-40%,而中国的奶粉进口量在2014年上半年创下了历史新高,进口奶开始抢占中国市场。

中国一个特殊的原因加剧了国产奶的窘境,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无论是国内奶企还是消费者都对奶源质量存有担心,甚至奶企一直在逐步抛弃国内散户奶源,建立现代化牧场,甚至去海外建立生产基地。

面对奶农的困境,到底该怎么办?

面对多地出现的“倒奶杀牛”的情况,媒体开始介入。日前新华社评论呼吁,奶农倒奶杀牛政府岂能袖手旁观。在几乎相同的时间,农业部也下发了《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农牧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卖奶难”。

北京延庆县奶农因收购量急剧下降倒掉多余鲜奶,当地政府就“高度重视,经多方协调,奶企和收购商已全部收购牛奶”。财经专栏作家刘远举认为:“如果奶农倒奶了,哭起来了,就应该帮助,那么,2013年下半年‘奶荒’之后,鲜奶价格飙升至5元一公斤,奶农开怀大笑的时候,该不该拿掉他们的超额利润呢?”

这其实是延续罗斯福新政中政府主导收购农产品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也可能导致错误的市场信号,诱使奶农继续过量生产。牛奶场的规模反而违背市场现实继续扩张,被收购的奶制品因过量而产生浪费,而这种浪费的代价是由全社会来承担的。

为了避免这种“社会的浪费”,可以借鉴全球最大的牛奶大国新西兰的经验,新西兰政府早在1984年就取消一切针对奶牛的补贴,引导奶农购买商业保险以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虽然中国针对奶牛的商业保险也有些年头了,甚至不少地方政府也进行了补贴,但还是没有大规模的推广开来。如果这个行业不能建立相应的市场风险意识,寻求市场手段的保护,而是一有问题就哭着找政府帮忙,那么它永远都是扶不起的阿斗。

关于本次养牛场景化和养一头牛,对自己不利怎么办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