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为什么晚上叫不出声(为什么牛会流眼泪)

养牛为什么晚上叫不出声(为什么牛会流眼泪)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养牛为什么晚上叫不出声和农村杀牛,为什么牛会流眼泪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养牛为什么晚上叫不出声以及农村杀牛,为什么牛会流眼泪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杀牛,为什么牛会流眼泪

农村杀牛,为什么牛会流眼泪

当然,牛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小时候我也见过杀牛的,不过一般都是有杀牛的人蒙住眼睛的。我来说说农村之前我所见到过杀牛的现象吧;

如果是村里的人,哪户人家的牛干不动了就会把它杀掉,然后拿来买牛肉。但是老牛呢,这一生都已经给人们这么大的奉献了,老了还要被杀掉,是在是让人伤心的事情。但是没有办法,牛老了不能干活了,也不能总是养着吧。

杀牛一般有个程序走的,我说知道的就是要叫地师,农村叫八字先生,看好日子,才叫屠户来杀。杀牛的前一天晚上,主人家就不会再让牛干任何活了,而是给最好的草料给它吃,但是很奇怪的是,一般都不吃的。

第二天,杀牛之前,还要对着牛棚上香,三拜九叩,才把牛牵出来,然后牵到屠杀的地方。从牛棚里面牵出来的时候,就能够看得到牛的眼睛在不断地流泪。牵出来之后绑好了。

屠户会拿块红布挡住牛的眼睛,然后会那个小瓶子装一些牛眼泪。据说这是道士让屠户装的,他们有用处。

装完眼泪之后,屠户会拿着一个小刀,刀是非常锋利的小刀,不长只有二三十厘米长。他会喃喃自语地在老牛的耳边说话,一只手在牛的脖子下一直抚摸,说了很久之后,老牛就会前脚跪了下来,之后屠户才把小刀从脖子捅进去,鲜血就会直流。然后一直流到牛死了。

奇怪的是牛没有挣扎过这个期间。

生产队时期,队里年底杀年猪分猪肉,为什么很少听到分牛肉

生产队时期,队里年底杀年猪分猪肉,为什么很少听到分牛肉

有这样的提问大煞风景,简直是穿越时空而来。

生产队时期的耕牛是农业生产上的国家重器,宰杀耕牛吃肉无疑是砸了祖宗的饭碗,挖社会主义的墙角。

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农村伙食堂不得不解散,每家每户房顶又冒起了青烟。国家大力提倡私人养猪,实行卖一留一的政策,农民完戌一头外销猪买给国家,自己又另养一头就是自己的年猪了,人口多饲料多的自然就可以卖二留二,也有贫穷一些的,只能养得起一头,那就只有在杀年猪时把一半边留下,另一半边自觉地送到当地食品站去,作为处销交给国家去供应给城市人口。一年复一年。

集体养猪主要是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中期期,由于私养成了主流,集体养猪也就停止了。

集体养猪也是卖一杀一的政策,在一年中我们生产队一般有三次杀猪,即端午,中秋节和春节,是按人平均分配,抽签决定次序,看能分到猪的哪个部分。

为什么生产队只杀猪而不杀牛、很少听说分牛肉的事呢?那是因为生产队一般只养两三头牛,够农用就行了,养多了划不算,再说人们在那个生活还不够富裕的年代,所喜欢的就是猪肉,也是我们当地人的习俗,生产队集体养牛主要是农用,而不是用来食用的。

当一头牛多年,有的是因病残,有的是因年老拖不动力田工具,再养下去没有意义,这时队长一声令下,新买年轻牛儿代替,不得不残忍地把老牛处理掉。这时节,不少的老人特别是饲养员也会触景生情掉下热泪。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分牛肉的可能。自人民公社以来,我才遇上两次分牛肉的情景。

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队,很少有农业机械耕种土地,生产队饲养的牛,马,驴,骡属于役畜。

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

一,拉犁耕地,集体土地的耕种完全依靠这些牛,马,驴,骡。如果没有它们,农民们只有自己拉犁耕地和用铁锹翻地,这样的话,农民们的劳动强度就太大,很多人从事这样的劳动会吃不消的。

二,拉磙碾场,农民庄稼收获后,要及时脱粒,脱粒如果用人工如小麦,大豆,小黄米是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的,只有摊开在场院上用石磙碾压,要拉动很沉重的石滚只有用牛,马,驴,骡这些役畜来完成。

三,拉车拉磨,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队没有什么运输工具,只有很笨重的四轮木车和独轮手推车,生产队要运送庄稼和其它物资,只有用四轮木车套上畜牲去拉。

农村人和非农村人要吃面,吃米,吃豆腐,吃粉条等食物,那个时代没有加工机械,只有用牛,马,驴,骡这些畜牲去拉石磨,来加工这些食物。

所以,生产队时期和以前一样,牲畜是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它们是最主要的生产力,这些生产力是受法律保护的。

宰杀牲畜必须要有畜牧部门的鉴定和批准(年老体弱病症严重不适合使役的),否则,如果不经过批准宰杀牲畜的,一律判刑。

由于牲畜受法律保护,生产队是不能杀也不敢杀的。

那时的生产队耕牛,是农稼宝,宰杀要上报公社,经过审批才行。一般上报都是老弱病残者,好的根本不能杀,是犯法行为,耕种全凭牲畜进行。生产队对青壮年牲口,由专人进行调教,为来年耕种打好基础。所以,宰杀牲畜对生产队影响很大,全力保护,集体投入。

我们那时生产队有集体养猪场,喂有十几头猪每年都要杀猪来分给社员吃。牛也杀,杀的是老牛,我们一个院子的有家人喂得有一个牛老了,犁不动田了,生产队准备把它杀了分肉。那时杀牛要打证明经过层层盖章,然后经过公社盖章后,还要请畜牧站的来看,看了情况属实了才发给你宰杀证,凭宰杀证去上税,一切手续办完了才能杀。

我们这里的牛都是集体的,拿给一家一户喂的,喂牛得工分。都是关在圈里,割草来喂,除了每顿喂水而外,不犁田一般是不牵出来的。我们院子的老牛,当人们开始打证明,办手续的时候,每顿牵出来喂水,都看到牛的眼泪在流,又没得人对着它说,不明白牛是怎么晓得的,感觉很奇怪。后来还是把它杀了,社员分了牛肉。

我家喂得有头牛,有一天突然得疾病死了,死得很块,连兽医都没有喊拢。死了喊人来剥皮分了牛肉。我们生产队有一家人喂得有个小牛,死了生产队派人去把牛剥了,感觉拿来分,又没得好多,于是生产队的拿来煮起,喊社员愿意吃的就去吃,那时候又没得佐料,就放点盐巴辣椒,煮好了炒一下,没得其他的菜,又没得酒,几十个人一顿就把那个牛吃完了。

我们生产队每年都要卖牛,每年卖个一两头,都是成都地区的来买,除了集体犁田的,有多的了就要卖,一般年轻力壮的牛是不可能杀肉来吃的,一个是杀肉不划算,另一个是批不到手续。

也有,但很少。因为牛是重要农业资产,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为了吃肉而杀牛,只有当牛老了干不动了,或者因故死亡了才会杀了吃肉。

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跟着大人们一起去放牛。当把牛赶到山上后,大人们开始拿着砍刀到附近砍一些黄梨棵,准备带回家晒干了当柴烧。为了防止牛跑丢了,就把牛赶在附近放。

有一头牛总是喜欢跑到远点的地方去吃草。头几次,那个管牛的还跑过去把牛赶回来,后来那头牛还是往外跑,把那个人搞烦了,他一下子把砍柴刀朝牛扔过去。没想到,刀正好砍到牛腿上动脉血管,只看到一股血注往外喷射。大人们慌了,赶快几个人一起把牛放倒,用绳子把牛腿绑住,并到山下弄了一些毛蜡烛(传说能止血)敷到牛腿上,希望能救活这头牛。奈何伤的太重,没多久这头牛就不行了。后来,生产队只好派人把牛抬回去了,当天晚上就把那个牛肉分给每家每户了。

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次杀牛分牛肉。

自然病重老和残,

上报层层在把关。

随意宰杀犯大错,

队长轻易罢官衔。

拉车播种又犁田,

默默耕耘每一天。

牛到死前流眼泪,

一生劳碌让人怜。

牛是农民的农业耕做之根本,是农民的主要财产,也就是说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杀!在六七十年代,生活那么紧,农民的牛及就是就摔残了,(不能耕做了)或摔死了,也没人敢去割牛肉吃,把它挖个坑埋掉了。也有个别人偷偷去割点肉的,被村民知道后,都被在人前人后挨骂,抬不起头。因为牛是“养活人“的动物。所以那时就不存在、不知道吃牛肉、当时的农民是把牛当做“父母、子女“一样看待的,在五六十年代,就残疾了的牛(不能耕地了“需要杀掉,也必须经县(畜牧)审验后,才能杀,否,就是犯法的。

生产队时期,队里年底杀年猪分猪肉,为什么很少听到分牛肉?

生产队时期杀牛分肉是非常稀少的事情,六几年的一个冬季年关还没到,我生产队就杀牛分牛肉差点出大事!

那时杀个牛,全生产队就像过喜事一样的闹热稀奇,大人小孩就会围在分牛肉、炖牛排牛蹄的地方期待着或是看新鲜。

一次因为天气寒冷,大人小孩就围坐在炖牛排骨的灶门口聊天烤火,我也不例外。主人家的一对小孩也正朝着灶门口坐着,意思是离火的热度近些。一阵大火的功夫,主人就在锅里搅拌牛头骨和牛排骨,由于用力过度把锅底搅通了一个缺口,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灶门里冲出一股混浊滚烫的牛肉汤夹杂着灶内火碳灰形成浓烈的一股烟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坐在灶门口两个小孩子的身上。我眼睛来不及眨一下就看见两个小孩的脸部颈部手掌脚杆上全都被烫脱了皮,露出了鲜红的嫩嫩肉,除了有衣服遮挡的地方外无一幸免。顿时:小孩的撕心裂肺惨叫声伴随大人的呼救声乱成一片,小孩的父母也乱作一团,惨不忍睹地烫伤场面我们看得后背发凉!

看看现在生活多美好,回忆生队时期的大人小孩都渴望能有一天吃上一顿美美的牛肉是何等的难……!

生产队时期:耕牛是主要发展来耕地,人们全靠耕牛才能吃得上饭,耕牛生命是受人们尊重的,也是受法律保护的,要杀也是杀等个老弱病残的残废牛。可想而知:在那特别保护耕牛的局面形势中又能有几个残疾牛可杀呢?

所以生产队时期也就很少有过年分牛肉的稀罕美事!

猪肥了杀来吃千年如此,牛养了是用来干活的,在机械化落后的年代牛是农民的宝,不是老死或病残的牛农民是不杀牛的,很少听到分牛肉的声音也就很正常了。

在农村,为何很多人早早就睡觉了难道他们没有“夜生活”

在农村,为何很多人早早就睡觉了难道他们没有“夜生活”

一看提问的,就是个外行,农村哪来夜生活?你以为是城市啊?灯红酒绿的?

农村人夜间早早睡,没有夜场,原因有:

1、没有夜生活的场所。没有城市里面的KTV、夜店、会所、洗浴中心、按摩中心、欢唱城、慢摇吧、酒吧、餐厅、夜市、公园广场等,在农村,只有串门和聊天,之后就是看看电视,倒头大睡。

2、农民太辛苦,没精力夜生活。我小时候,干活回来,天黑了,吃完饭,累的不行,倒头就睡,或者坐着聊天,聊着就睡着了,父母也是一样,坐着就打瞌睡,不是我们瞌睡多,而是白天干活实在太累了,知道干什么活吗?都是苦力体力活,如烧炭挑炭、打猪菜、挑粪、砍柴、割草、放牛羊等等,都是一些苦活累活,一天下来,太辛苦,即便有夜场,也没时间没精力去玩夜场。

3、没钱。农村人穷成啥了?一分钱都是血汗钱,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在农村,即便你去给别人干零工,也就几十块的事情,如果是砍柴卖,也就几十块,农村收入非常低,在农村,如果不出去打工,一年收入有个七八千,算是高收入群体了,如此算下来,一个月也就是五六百的收入,每一分钱,都挣的辛苦,如果农村有夜场,你去一次,动不动就几百块,一个月的收入就没了,所以,即便农村有夜场,农民也舍不得去花这个钱。

4、生活方式问题。在农村,大多数农民,宁愿串门,也不会去玩那些虚假的,唱歌跳舞找小妞,他们比较纯朴,玩不来,他们宁愿陪伴父母聊聊天,说说话,跟老乡侃大山、唠家常,也不会去参加那些无聊的夜生活。

5、舍不得花钱。不要说没钱,就是有钱,也舍不得去夜场花,就如同农民工进城后,花花绿绿,到处都是夜场,他们为何不去酒吧、KTV、会所、夜总会、洗浴中心玩?就是因为,他们挣的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不愿意去花这个冤枉钱。

我在四川农村能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其实农民还是有夜生活的,但是可能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

有的农民晚上可以喝酒吹牛到深夜,

有的可以斗地主,搓麻将搞一通宵,

由于环境的限制,农村大多是没有KTV,酒吧这些资产阶级的奢靡生活的,

但即使是喝酒唠嗑,打牌这些活动也是少数人才经常这样,大部分人也只是偶尔,

经常搞夜生活的是会被乡亲们在背后议论“二杆子,不务正业”的,

农村七大姑八大姨的嘴可是很厉害的~

没有很多丰富的娱乐活动固然是一方面,

但更多的还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不敢去弄,

要知道农民吃饭是靠土地的,这是苦力活,经常把人折腾的精疲力尽,

儿女要上学,教育成本开支巨大,

土地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是产出实在是太少,

只能想尽办法精耕细作,提高产量,哪里还有精力搞其他东西呢?

还有的话,就是你自己有心玩儿,但经常找不到人啊,

大家都有事做,难不成一个人夜晚自娱自乐吗?

要知道在有些山区,农民其实还有着另外的一重身份,“猎人”,

据我所知,一般打猎都是在晚上,

比如白天知道野鸡在哪儿叫以后,晚上就拿电筒去树上找,

还有的野物,比如獾经常等到晚上才出来觅食,

这个时候猎人就带着武器,猎犬去“赶山”了,

还有的是夏季在金蝉爬出的夜晚,满山去找,

这也许也是一些农民别样的夜生活吧,毕竟有肉吃,有钱赚啊。

在还没有电灯的时候,农民都是遵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一到了天黑吃完饭,那都是早早就去睡觉了。虽然现在电灯照亮了农村,不过农民睡觉还是比较早的,难道他们就没有夜生活吗?

要说农民有没有夜生活,在以前的确是没有的。只不过后面通了电视之后,夜生活就是看电视了。而发展到现在,一些农村的夜生意就是打牌了,可以说农村的小卖部就是打牌的场所。

当然打牌也只是部分农民喜欢而已,很多农民还是比较理性的,知道打牌就是赌钱,天天打总是会输钱的,还不如回家看电视了。而不打牌的农民基本上就是会早早睡觉了,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再干嘛了。

要说为何农民很早就睡觉,主要还是农民喜欢早睡早起,很多时候点亮就是起来了,一般都是五六点就起床的,如果还是像城里人一样12点才睡觉的话自然就是不行了,那样睡眠不充足干活都没有力气的。

所以农民为了早起那都是九点十点就要睡觉了,那样可以起得很早干活,跟城里人可是有点不一样的。尤其是一些农村老人那更是睡得更早,8点可能就是睡了,这种情况都是正常的,相信过年回老家生活,都会不知不觉就早睡了吧。

当然农民要早睡的原因还是因为干活太累了,在农村就有说法是干活了吃饭多,睡觉也是很香的,吃完饭躺床上不久就会睡觉了。农村白天都是从事着体力活的,消耗了极大的精力,自然就会早早睡觉了,不是他们想那么早睡,而是身体告诉他们要睡觉了。

总之,在农村虽然也有夜生活,但是对于很多农民来说,还是会早早睡觉的,这已经是一个习惯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呢,都说说吧。

城里人和农村人的“夜生活”相差还是比较悬殊的,一到晚上了城里的夜生活是十分丰富的,到处是一片灯红酒绿、充满繁忙的景象,就连城里的老人也喜欢在晚上出来活动,跳广场舞、散步的数不胜数。而农村人在晚上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夜生活”的,吃完饭以后,那简单收拾一下,休息一会就早早睡觉了。为什么农村人却普遍睡得很早呢?

首先,在农村里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在城市里晚上和白天基本上没什么两样,甚至晚上要比白天还热闹,吃喝玩乐全都有。而在农村里一到晚上就静悄悄了,到处是漆黑一片。根本就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在过去有些人还会去串门,或者是去邻居家看电视。可是现在很多的农村人外出打工了,再加上家家都有电视了,晚上出去串门的更少了。既然没事可做,坐着也是打瞌睡,还不如早点睡觉。

其次,习惯了早睡早起。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喜欢睡懒觉,很多外出打工的回来了,有时候都要睡到大中午才起床,因为他们习惯了晚睡晚起,回到农村了也适应不了。可是农村里如今多数都是一些老人。而他们从小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即便是现在每天没什么事情做了,依然还是会在天亮了后就起床,在晚上早早就睡觉了。他们也认为这个是很好的习惯,如果谁家大半夜不睡觉,第二天大中午还不起床,那是会被人说闲话的。

再次,白天干活辛苦,早点睡觉补充体力。农民朋友所从事的都是一些重体力的活,体力消耗大不说,而且特别的辛苦,有些人是沾到床就睡着。由于经常要干这些力气活,所以习惯了早睡。就算是有时候不干活。但是养成了这个习惯,时间到了就会睡意上来。反正坐着也是无聊,还不如在床上去睡觉,这样既能打发无聊的时间,并且还能省点电。

城里人喜欢熬夜,而农村人却喜欢早早睡觉,其实这也是生活方式及环境不同所致。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当劳累了一天,回到家吃完晚饭之后,就需要早早休息,为第二天的继续劳作而养精蓄锐。同时,因为在农村里娱乐项目缺乏、物质文化生活很少,晚上人们回到家里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这也是农村人早睡的主要原因。在农村里,吃过饭之后,除了能看看电视,现在也多数会玩玩手机,也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了。长此以往,也就养成了早早睡觉的习惯,这也是为什么农村人在夜晚一般睡得比较早的原因。当然这也不绝对,在农村里也有少数的“夜猫子”,他们就经常睡得很晚,比如一些喜欢打牌、打麻将什么的,还有一些年轻人也常常通宵达旦的玩游戏。你是喜欢早睡,还是晚睡呢?

我认为,农村的很多农民晚上早早就睡了,主要是有5个原因:

一是白天下地干农活一整天,太累了,晚上吃完饭洗洗脸脚、洗个澡就睡了。我回老家看到乡亲们大都是这样,由于是山区,到自家的田地里往往要走上半个多小时甚至个把小时。于是,一大早就出去干活,而且还带着饭,中午就在干活的地方用柴火热热饭菜,吃完后简单休息一会,就又开始干活。假如不早一点睡觉,当晚睡眠不足,第二天干活就没有劲头。

二是农村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是上了岁数的农民,都不大乐意出去串门闲聊。而且现在邻里之间走动的越来越少了。这样,大家都早早地在家睡觉了。

三是现在的农村里面文化活动也少,除了有些跳跳广场舞到七、八点钟,而大部分的人都会在家早早地上床睡觉的。

四是不少人是为了省电省钱,也会早早地就把照明灯和电视之类的电器关掉就睡觉。因为,农民们认为,电费的消耗是一个较大的经济负担,能省一点就省一点。

五是在农村历来就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和传统。我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时候在晚上的8点左右给在老家农村的亲戚朋友打个电话时,一问对方都说:“已经上床睡觉了!”可想而知,农民们的这个习惯是不好改变的,也是没法改变的。

在农村,为何很多人早早就睡觉了?难道他们没有“夜生活”吗?其实农村年轻人想有“夜生活”但是环境不允许啊。

在农村,早睡觉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环境限制,没有“夜生活的条件”

相信去过农村的人也知道农村的环境,农村不是山就是水,而且中年人和老年人居多。就像今年我回农村老家过年,我老家离镇上不远,开车就十来分钟的路程。但是回去农村老家依然感觉是世外桃源。只有鸟声,周围都是很静的感觉,空气也是凉凉的。我们村什么娱乐节目也没有,所以,回来过年的年轻人总是感觉到很无聊,一有时间就会到镇上玩。回到农村,虽说很无聊,但是整个人都会感到非常舒服。而且,周围每个人都早熄灯睡觉的习惯也会影响到自己。

二、白天工作多,劳累。

在农村老家,我看见很多人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去收拾柴回家,有些种田的就种田,没有种田的种菜就种菜,很多活忙。

三、没有多余的钱去娱乐。

有出去工作的农民工资也有三千多吧,没有工作的农民,收入低而且不稳定。除了吃饭钱,基本没有什么钱了,所以他们不敢拿钱去娱乐。

四、孩子多。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孩子多那开支肯定也跟着多,然后晚上还工哄孩子睡觉。为了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习惯,他们就和孩子一起早睡早起了。

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还是有很多娱乐节目的。哈哈。

刺楸猜想这个问题的提问者肯定没在农村生活过。如果觉得有必要的话,可以去农村试住一年,届时所有疑惑就能迎刃而解了。

与城里大多数人不同,农民的生活作息很规律,晚上吃过晚饭不久便早早地去休息了,在以往通讯落后的年代尤其如此。那难道农民都不需要过夜生活吗?不过夜生活睡得着吗?刺楸对这个问题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在十多二十年前,看电视是农村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记得在2000年时,刺楸家的电视机还是黑白的,信号还是靠院子里用楠竹竿支起的户外天线,只能收到四川电视台和本地的一个电视台,还需要经常去移动户外天线的,一个人看着电视,另一个人去院子里移动。

那时可收到的电视台少,长期看的都是本地台。为了节约用电,即便是农闲时,也要等到晚饭时才打开电视机。先是看新闻联播,之后才是电视连续剧,每天晚上一般只有两集,除非单出了一集大结局才会多放一集。

看完电视剧后就差不多晚上九点过了,没其他的事情可做,就只好早早去睡觉了。

在农村,黎明时分此起彼伏的公鸡打鸣报晓能让睡梦中的农村人唤醒。我们一般提到的都是「早睡早起」,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才能精神好。早上起得早,农村人又不习惯睡回笼觉和美容觉,所以晚上早睡就非常有必要。

平时常说的是一日三餐,但实际上在好些农村,人们每天只吃两餐,并不是没得吃而节约粮食,这是多年来的习俗和习惯。刺楸老家某些农户入冬后每天就只吃两餐,最后一餐一般在下午五点左右。

由于第二餐吃得早,夜又长,如果晚上有太多的夜生活,消耗的体力越多,入睡后就极容易在夤夜饿醒。饿醒的滋味不是一般的难受受,刺楸曾经就领教过在夤夜饿醒的滋味,说是清口水长流也一点都不夸张。更要命的是深更半夜的爬起来找吃的而找得到。

现在的农村交通便捷了,网络通了,农村人的夜生活也开始丰富多彩了,甚至也流行起了坝坝舞。

农民的生活很简单,就是吃饭、休息和田间耕作,遇到阴雨天,有时还要抢抓墒情进行田间施肥作业。在傍晚,不管是过去旧社会,还是现代,农民都有“夜生活”,只是形式不一样,做法不一样,他们当然不像城市人的“夜生活”坐在一起吃山珍海味喝美酒。农民的“夜生活”大多是傍时时分坐在一起聊天吹牛拉闲天,下下土棋,妇女大多坐还要做些缝缝补补的活儿,这样的“夜生活”大多都在夏天纳凉时时进行;而到了冬季,有相邻关系较好的农民,串串门,说说闲话,而大多数农民都躺在热炕上看看电视,或者听听收音机,也就早早休息了。题主问到,农民为何早早睡觉?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结合我们本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认为具体如下:

农民一年大多时间都在田间耕作,田间耕作的活,全部是体力劳动,有些活且非常费力,他们耕作一天,从早晨天刚蒙蒙亮开始一直要耕作到天黑看不见,他们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往往干一天到天黑时,早都口干舌燥累的不行了,尤其是在农忙时节。所以,这时农民哪还有精力啊,他们从地里回到家中,稍微收拾一下吃口饭,就早早歇着了。

农民都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生活,一到了天黑吃完饭,那都是早早就去睡觉了。虽然现在电灯照亮了农村,电视也很普及,网络进村入户,不过农民睡觉还是比较早,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比较好的“夜生活”项目,无非就是吹牛聊天,下土棋,看电视,听广播;除此之外,就是打牌消遣,而不打牌的农民就早睡了,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要干嘛,也没有其他娱乐项目。

农民家庭普遍贫困,想要过得好些,就要勤劳致富,抓紧时间,多劳动,多发展副业。农民很早就睡觉,这样就形成早睡早起的惯,天不亮五六点就起床,睡眠充足,干农活也有力气;把农田的活干完了,可以发展一些其他副业,比如做小买卖、养猪养羊养牛等,充分利用时间,从事这些副业活动,增加家庭收入。

农民的职业就是春播收收夏施冬管,因为农作物耕种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所以,农民朋友大多时间都在田间作务,冒风淋雨,寒来酷暑,在这样的劳作条件下干活太累了,有些人体力不支,从田里回家都早早休息了;有些体力好些的人,吃完饭躺床上不久就会睡觉。他们从事的体力活消耗了极大精力,自然早早睡觉了,不是他们想那么早睡,而是身体太困太乏了。

农民朋友的夜生活虽不比城里人,但相比过去已经取得很大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现代农民科技种田、机耕种田等方式减轻了过去农民人工的体力活,这样不但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率,还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耕种的体力,也因此,现代农民的“夜生活”也日益丰富,比如现代妇女在村广场跳广场舞、农家乐活动、耍社伙、交流农耕生产经验,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展村俗文化活动等……这些新农村的新风尚也进入现代农民的“夜生活”。

条友们,你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我在评论区恭候。

农民回到农村已经半年多了,第一次回来的时候,他们还有点不习惯,就是在城市里,一般是晚上十二点以后睡觉,农村基本上都是八点多才上床睡觉。当时,很多朋友问我,我能睡得这么早吗?一开始我还不习惯,但我慢慢习惯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后来,我和村里的人谈了这个话题,老人得出结论说,村里的人通常很早就上床睡觉。

牛群去哪了,为何销声匿迹了

牛群去哪了,为何销声匿迹了

牛群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应该是退休在家,颐养天年。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是担任一个公益节目主持。

我第一次知道牛群,是看某一年的春晚。他在上面表演相声,讽刺官场的歪风邪气。那时候跟他合作的相声演员,好像还不是冯巩,是叫李立山的演员。那一则相声就是著名的《巧立名目》。

感觉从那个时候起,牛群就开始关注官场上的一些东西。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曾经是春晚宠儿的相声,渐渐没有那么火了。有人对牛群说,来我们这儿当一个副县长吧。牛群一听就乐了。当时他的确是想去当一名好官。

牛群去当县官的时间,是2000年,职务是负责招商引资的副县长,地点在山东的蒙城县。

他不顾家人和冯巩的功说,执意要去从政,大展拳脚。他哪里知道,“清官难当”,不只是一句台词。

世上本来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也许,牛群只是挑错了一条路。为了从政,他退出了娱乐圈,退出了相声界,因此很多喜爱他的朋友,觉得他突然不见了。

等到他五年后辞官再回来,相声界已经没有他立足之地。

随着相声势微,以及搭档的出走,冯巩改行演起了小品。他的小品,是每年春晚上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每一次看到冯巩,老观众们都会想起牛群。可是在牛群出走之后,冯巩已经有了新搭档。

牛群没有搭档,加上过去三心二意的往事,不能说相声了。后来,他拍了两部电影,参加了几档节目。今年他满七十岁了。古稀之年,是时候退下来,好好休养了。

牤牛村记事

牤牛村记事

文/丘豸

一大清早,牤牛屯的乡亲们刚吃完饭走出家门,就听到一个骇人的消息:麻二家的牛被下药了!

大家听完吓了一跳:麻二可是养了三四十头黄牛啊!难道都被药死了?忍不住都跑过去想看个究竟。

大老远就看见麻二家的大门口聚集了不少人,再走近一点,一股血腥味便扑面而来,袭进鼻孔。

等走到门口一看,那场面真叫一个惨不忍睹!

只见院子里,躺满了大大小小的牛。有的已经被放了血;有的牛头被割下丢到了一旁,眼睛还睁着呢;有的被扒下了皮,皮挂在院墙上,骨头和肉也被大卸八块,堆在蛇皮袋铺就的地上。还有几头牛卧在牛圈的墙根下,已经奄奄一息。院子里满地都是血,流成了小河,淌到了门外的小壕沟里。

麻二的老婆艳霞傻傻地站在房门口,两只眼睛早已哭成了桃。麻二则坐在艳霞旁边的石墩上,手里夹着根烟,半天也不抽一口,眼皮耷拉着,无精打采地正在发呆。

院子中间,那个身穿皮夹克、两手插在口袋里的男人是麻二电话找来的牛贩子,还有牛贩子带来的几个人,正在忙碌着杀牛放血。

院子边站满了看热闹的人,男女老少都有。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一阵阵的唏嘘声,足已说明当时的惨烈程度。

有人见不得这样的场面,只瞧了一眼,便返身跑出了院子,蹲在墙外呕吐。还有一个晕血的妇女,刚进了院门就晕倒在大门边。一帮人赶紧围上去,有的呼叫,有的掐人中。

更多的人一边看着,一边交头接耳,在窃窃私语。

有的说:“这是谁干的?可真舍得下去手,也太歹毒了!”

有的说:“无冤无仇的,这可是缺大德了!”

有的说:“就算有点过节,也不能拿哑巴畜生撒气啊!牲口惹到你啥啦?”

一时间,七嘴八舌,说啥的都有。

三十多头牛被齐刷刷地撂倒,这事谁看了都觉得奇巧。即便是得了传染病,也没有这么痛快的,怎么也得有个前后吧?这可倒好,不过就是一个晚上的工夫,除了下毒没有这么快的。

前些年,村里养牛多的时候,确实是有投毒的缺德鬼,可是罪犯团伙已经被绳之以法了,再没听说发生这事啊!

艳霞伸手扒拉一下麻二呛毛呛哧的脑袋:“二儿,赶紧报案吧!”

“报案有个屁用?能找出啥线索?”麻二把手里的烟头往地上一扔,使劲踩上一脚。

“总不能这样吃哑巴亏吧?”

“不介你还能咋整?”麻二有点不耐烦。

“咋整?咋整也得整啊!”艳霞说着说着,又出了哭声。

……

麻二架不住老婆没完没了的嘟囔,最后还是拨通了派出所的电话。

派出所出警倒是不慢,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就到了麻二家。纪所长和几个警员在牛圈里外四周勘察一圈,除了看见几个陈旧的破瓶烂罐子,并没发现其它有用的线索。

麻二心里着急,如果不及时处理,等牛全倒地下了,那损失就更大了。现在趁着一些牛还有口气,放了血,怎么也能多处理两个钱。

纪所长理解麻二的心思,就对他说:“一会我们再从牛胃里提取点东西,回去做个化验。你的牛呢,该处理处理吧。”

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牤牛屯的名字没白叫,养牛的人家真是不少,满屯子二三百户,没有几家不养牛的。就连学校的民办教师家里也养两头牛,充当副业。但是养牤牛的少,养母牛的多。俗话讲“母牛下母牛,三年五个头”,成了当地老百姓的致富经。一个六百多人的小山村,竟然养了七百多头黄牛,人均一头还多。

养牛让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一年种十亩二十亩大苞米,再养上三五头黄牛,不用撇家舍业地去奔波打工,小日子过得也挺滋润。

县里领导发现了这个村的现象。县长亲自来村里视察老百姓的养牛情况,还带来记者写了篇报道叫《赶着黄牛奔小康》,发表在省农民报上。这下子小山村出名了,成了县里有名的养牛专业示范村。

在县政府的倡导下,牤牛村的养牛经很快传遍了全县各个乡镇,于是,这个山区小县成了养牛示范县。

养牛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各乡镇的黄牛交易市场应运而生,因此出现了一些专门倒卖黄牛为业的贩牛经纪人。

牛养多了是好事,也是坏事。一走进村子,街头巷尾、犄角旮旯都是牛,满眼都是牛粪堆。走在村道上,一不小心就能踩上牛屎,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牛尿的骚味。

牛贩子的出现,激活了市场行情。黄牛的价格掌控在他们手中,老百姓养牛的往往不如他们倒腾牛的。一个个牛贩子骑着摩托车,耀武扬威地出入各个村子,对每个村的养牛情况都有了解。一旦得知谁家有要出手的黄牛,一个个就像苍蝇闻到了血腥,便蜂拥而至,早晚得琢磨到手。否则就没完没了,成天往养牛户家里转悠。

开始,他们基本都能遵守道行,规矩经营。渐渐的,有少数不法之人,不再满足于正常的差价,开始想歪主意了。

据说,有的牛贩子以看牛为名,实际上是出去寻找下手目标了。他们的手法很阴损,戴上一只橡胶手套,外边再套一只浸了药的棉线手套,假装看牛,用手抚摸黄牛的后背,再不就这拍拍那摸摸,指东画西地跟你讨价还价,故意压低价格,谈不妥,便假装遗憾地离开。

被药手套拍过的牛起初会感到皮肤痒,忍不住频频地去舔,结果就会慢慢中毒。他们也可能把药洒在玉米秸秆垛上,甚至丢进牛槽子里,简直让人防不胜防。他们还在各个村子物色些贪小便宜的人,给点甜头,好给他们通风报信,然后再上门以极低的价格把黄牛买走。这种手法可谓是跑人家祖坟上插烟头——缺德带冒烟,简直丧尽了天良。

开始,人们根本不知道,以为是牛得了传染病。眼瞅着一家家的黄牛病倒,找兽医来也治不好。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面对牛贩子给出的低价,也是无可奈何,只好认宰,总比死了强些。

这种现象波及到全县各地,给养牛业造成了重创,各地的黄牛存栏量急剧下降。两年间,牤牛村的黄牛数量由七百多头,骤降到不足七十头了。

这种现象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县领导责令公安部门下大力度侦查。经过大半年的时间,终于破获了几个作案团伙,逮捕了一些不法牛贩,扼住了罪恶的势头。

但是,经受了这场几乎倾家荡产的打击,老百姓的养牛热情已经消耗殆尽,加上黄牛市场的萎缩,黄牛价格持续走低,养牛已经不再是老百姓选择的挣钱方式,昔日的养牛村成了无牛村。老百姓开始背井离乡,踏上了漫漫的外出打工之路。

另外,在养牛业蓬勃发展的几年中,由于过度放牧,山上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林业部门开始限制放牧,要求农户实行圈养。这就意味着需要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增加养牛成本,也是老百姓不再养牛的原因之一。

在那几年养牛热中,麻二并没有跟风养牛,家里连一根牛毛都没有。他常年都在忙碌一个买卖——倒腾水泥。

自打分田到户后,老百姓的日子就有了转机,盖房子的人家渐渐多了,水泥需求也就随之大大增加。那时候,县里水泥厂还是集体经营模式,产量底下,水泥不好买。农户买水泥还得求人走后门。麻二看出了这个商机,借钱买了一台四轮拖拉机,开始倒腾水泥。

麻二是个勤快人,体格也壮实。村子距县城八十里路,每天起早贪晚,跑两个来回。每次拉两吨,每吨赚十五块,每天可以挣到六十块钱。那个时候,老百姓出一天苦力也就五六块钱,他这个收入算是相当可观了。

麻二拉水泥从来不用装卸工,装车卸货全都自己来。麻二个头不高,是个车轴汉子,浑身有的是劲儿,一百斤的水泥袋子,两个胳膊一边夹一个,轻松自如,快走如飞。到了车前胳膊往上一甩,一袋水泥就上了车。卸车更快,用不上两只烟的功夫。

为了多拉快跑,麻二给拖拉机做了改装,加大了轮胎和发动机,原来拉两吨,这回增加到三吨。

后来,水泥厂承包给了个人,水泥产量大幅度提升,原来是农户托人排号买水泥,这回变成了水泥厂上门推销水泥了。

新年伊始,水泥厂启动资金不足,开始低价预售水泥。麻二一下就订购几百吨,这样他除了赚取运费,还可以挣些差价,每天的收入可就不止几十块钱了。

几年的功夫下来,麻二口袋里的票子就装不下了。因为是水泥销售大户,每年过年,水泥厂老板都开着小车来给麻二送礼品。

有了钱,人就难免任性,想干啥干啥。麻二投资买下了村里的供销社,经营五金电料、日用百货,也卖水泥。这可应了老百姓的一句话:人越有钱,就越能挣钱。

有钱人腰板硬气,说话也受听,溜须拍马的人越来越多。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麻二都是场面上的人物。难免也会有个把不正经的老娘们往身边靠了。

麻二本来就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和老娘们扯起笑话,也常常是嘴上挂不住档,啥话都能溜达出来。但说归说笑归笑,要想动真格的可不干,麻二还是个正经人,没和谁有过什么风言风语,他满脑门子心事都在挣钱上了。怎奈女人都爱吃醋,艳霞看见屯子里的老娘们黏糊自己的男人,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人家来店里买东西,也不爱招待人家。买卖这样做还好得了?再说屯子里又不是她一家卖店。

麻二见店里生意不景气,知道问题出在艳霞身上。他十分了解艳霞的性格,像个二踢脚似的,一点就炸。所以,就由着艳霞,他只能琢磨新的买卖。

他的供销社原来是村里的老村委会,紧挨着村里最大的房子——电影院。村里早就不放电影了,已经成了空房子,一直闲置着。后来镇上在山沟里开了金矿,租下电影院,修了很多水泥池子,用来浸泡矿石。可是没干上几年,金矿黄了,房子又空了下来。

麻二每天盯着电影院发呆。心想,这么大个房子空着真是可惜了,离我家店这么近,得利用起来干点啥才是。

这个时候,当地的养牛热已经过去多年,整个屯子只有几户养牛的了。黄牛价格经过多年的低迷,开始逐渐回升。麻二想好了,把房子买下来,养牛!

麻二做事还是有力度的,干就干票大的。买下了电影院,拆除了里面的水泥池子,铺上了半尺多厚的黄沙,打上了水泥地面,安装上两大排牛槽子。一切准备就绪后,一下子就从内蒙古买回二十头母牛,雇了老婆的娘家侄子帮自己喂牛。

此外,麻二转包了三十亩地,种上大苞米。在院子里砌了个地窖。到了八月份,连杆带棒割回来,再用铡草机铡了做青储饲料。

艳霞的娘家侄子叫海涛,是个三十多岁的光棍汉。人很实诚,识字不多,干活不偷懒,每天什么时间该干啥,从来不用麻二支使。麻二也不亏待他,供吃供住,工资年底一起结,平时还给。一些零花钱。

一年下来,就落地十几只小牛,存栏量一下变成了三十多头。麻二看着一圈大大小小的牛,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麻二不再开车拉水泥了,一心扑在养牛上。因为他的儿子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了,中学没上完,学了驾照。麻二买了一辆大货车,把拉水泥的活交给了儿子,一车就拉几十吨,买卖更大了。

有钱了是好事,也会让人心生羡慕,甚至嫉妒。麻二不是个糊涂人,在屯子里为人办事很讲究,谁家有个大事小情,能帮的绝不袖手,手里的钱也借出去不少。

但是,人就是这么个东西。有人觉得,麻二的仗义是应该的,谁让你有钱了?

当然,这是个别人的想法,大多数人还是很敬佩麻二的。

满圈的黄牛都被撂倒了,这个损失可是不小。麻二虽然有钱,心里也少不了上火。好几顿没吃饭,都不觉得饿。大半夜里睡不着觉,他就琢磨这件事。可是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他没觉得招惹过谁啊?有事求到头上的,能帮就帮,从来没打过喯儿。不由得长长叹口气:这人哪,真是太难交了。

派出所那边一直没动静,打电话过去,也说不出来个子丑寅卯来。只说化验结果确实是中毒,可是毒手是谁却没了下文。麻二干脆不再指望,心里认倒霉了。

牛没了,海涛也就没活了。麻二隐约感觉这憨小子有点反常,可又说不出来啥,可能是冷不丁没活干闲得慌吧。正好儿子拉水泥那边有个装卸工因家里有事不干了,就打算让海涛顶上去。可是,海涛却不见了!

麻二这才发现不对劲儿,昨晚麻二就没过来吃饭,今天早晨也没见到面。麻二猜可能是回自己家了,急忙打电话过去,结果那边说人没回去,这小子跑哪去了呢?

麻二在牛圈里转悠时,终于发现了问题。

当年镇里在这里浸泡矿石时,在屋子里挖了两口井,一口是排放废水的下水井,一口是用来取水浸泡矿石的上水井。麻二买过来后,只填上了下水井,那口取水井却留着没舍得填。有人可能会说,养牛不是正好用水吗?可以买一台潜水泵,用水的时候一按电钮就得了,多方便啊!

麻二可是没敢用这口井的水。麻二听说浸泡矿石用的是氰化钾,就是俗称的野鸡药,听说那玩意挺霸道,碰上一点就会要命的。所以买下影剧院后,铺了半尺多厚的黄沙不说,又打了水泥地面,还做了一个厚厚的水泥盖子,把井盖得严严实实,一般人搬不动。

当麻二走进牛圈的时候,发现井盖竟然被打开了!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拿手电筒往井里一照,果然看见有个人漂在井水上面!不用细看就知道,那不是海涛还能是谁?

麻二顾不上悲伤,急忙叫儿子找来梯子,下到井里用绳子把海涛拉了上来,人已经被井水泡浮囊了!

出人命了,赶紧报案,警察很快就来了。问讯整个过程,没法立即做出判断,又在海涛的屋子里寻找其它证据。最后在海涛的行李卷里发现了一个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了几行字:

大姨大姨父:

都怨我没听大姨夫的话,那天停电没水,我图省劲,用了井里的水饮了牛。没想到牛真的被药死了。我给你们惹了大祸,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我赔不起,也没脸见你们了,你们别恨我啊。

                          海涛

看完了信,艳霞放声大哭:“涛子,你傻不傻啊?你又不是故意的,牛死了,我们也不能让你给偿命啊!”

警察当下在井里提取了水样,拿到县里化验。结果没出来之前,把麻二带到了派出所看押起来。

海涛的死让麻二很是后悔。其实,他心里本来是不太不相信的,本来就不是一口井,又过去了十多年,井水还能有毒,而且还这么霸道,否则他也不会买下电影院来养牛。也正是因为这样想,所以当初才没有把井填上。之所以加了盖子,主要是防止小牲口掉进去。但他还是叮嘱海涛,千万别用井里的水饮牛,专门买了台三轮,到村东的井房拉水。

死牛的前一天,确实停了一整天的电,麻二就让海涛开三轮去北大河拉水饮牛。当时,正赶上送货车来店里送货,麻二就没有跟车去。哪成想,这个海涛竟然也会偷懒,事情偏偏就发生了!

麻二快后悔死了,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把这口井也填上呢?没想到这一念之差,竟然铸成了?今天的大错。好像冥冥之中,悲剧早已注定。

如果说,麻二家牛的暴死给牤牛村爆出了一大新闻。那么,海涛的死,则敲响了牤牛村人的警钟。

其实,麻二当初买下电影院时,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他绝对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悲惨的结果,他实在是低估了这个叫氰化钾的东西。思前想后,他觉得这事不能就此罢手,得找镇里说道说道。于是,他开着三轮一口气就干到了镇里。

可是,十多年过去了,镇里的领导换了好几茬,找谁谁都推脱不管,麻二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生闷气。缓过神后,他冷静下来一想,这样下去不行,得找出个充分的理由才行。可是究竟该怎样办,他一直心里没谱。他知道,老百姓告官,可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

村里的纪三死了,才五十不到。这几年也是邪了门了,村子里五六十岁的人走了好几个了,不禁让人在唏嘘之余,也产生很多感慨和疑惑来。

有的说,这茬人体格太糠了,不如老辈子人抗造。

有的说,老辈人吃啥,虽然粗粮,都是绿色食品!现在人吃啥?成天吃着农药化肥的粮食,身体怎么能好?

有的说,现在人压力大,一天不挣钱心里都发慌,还能长寿得了?

麻二听了这些议论,心里不禁也有点画魂,是啊,这几年村子里确实有点反常。想着想着,他的脑子里突然一个激灵:这会不会和地下水受到污染有关系呢?

他不敢贸然下这个结论。吃完早饭,他又去了派出所,找纪所长拿到了井水的化验结果,果然水里含有大量的氰化钾成分!

但这个结果并没有引起村民的注意,麻二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既然氰化钾可以渗透到取水井里,那么天长日久的,就不能渗透到更远一点的其它井里吗?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一些村民,立刻在村子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时间,大家都在谈论一个话题:怪不得这几年,屯子里死了这么多人,原来我们都在慢慢吃毒药啊!那些死了人的家属更是义愤填膺:“人不能这样白白死了,得找个地方说道说道!”

于是,麻二联络起几户人家,拟出一份起诉书,挨门挨户签名画押,然后一纸诉状把村委会和乡政府一起告到了县政府。

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结果,麻二伙同几个人找到县里,根本没人搭理他们。找到县长,县长也是含混其词。

麻二和几个人一商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往上找,又把状子投到了市政府。

这回很快得到了市里的重视,市长责成有关部门对此事进行调研,终于得出结果,确定了老百姓举报的情况是属实的。于是下达通令,要求县乡两级政府尽快处理此事,抚恤六十岁以下亡故家属,赔偿养殖户经济损失,并尽快解决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县政府接到通令后,专门召开常委扩大会。经过研究决定:一、当年乡政府领导盲目发展经济,造成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实属不懂科学所致。但考虑其出发点是好的,况且如今都已退休离岗,不再追究责任。二、限于镇里的财力状况,无法拿出巨额资金赔偿村民,切合本地实际情况,由民政部门给亡故家属划为低保立卡户,每年按人发放补助做为抚恤金。三、由县里出头,由水利局、环保局和县自来水公司承担实施,给村里安装自来水,解决村民安全吃水的问题。

有人说,这事得感谢麻二,要不是麻二养牛出了事,老百姓至今还蒙在鼓里,说不上还得有多少家庭受害呢!

麻二此次也拿到了一定比例的赔偿款。对此,他十分知足,深有感慨地说:“说一千,道一万,还得感谢咱们的政府,体恤我们老百姓的疾苦,为我们办实事,才解决了关乎我们老百姓生命、生存、生活的大事。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