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产业高家村在哪个市,牛山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养牛产业高家村在哪个市,牛山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养牛产业高家村在哪个市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牛山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牛山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牛山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牛山村概况

泽州县下村镇牛山村地处下村镇报佛山东麓,村名因山势而得,又有古“牛拉桩”的文化遗产流传,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村110户,410口人,党员15名,2002年以来连续被授予省级“文明村”称号,2009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一、立足本村实际,狠抓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积极引导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发展种养殖业为主,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员带头公开对果树地进行了承包,使果园地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次,村里新建了3000立方米蓄水池1个,出动劳力900多人次,动用机械100台次,开挖了灌溉管道8000米,实现了水浇地400亩,从而解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靠天吃饭的问题。第三,在村两委的支持和帮助下,村里成立了3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生态养土鸡10000只,圈舍养羊200只,养猪500头,养牛40头。

二、坚持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

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五好”、“五带头”的目标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1999年至今相继投资600多万元,拆迁旧房370多间,新建了村委办公大楼、小学教学楼、老年公寓、高标准农民住宅小区、戏台,以及农民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修建了环村路,组建了专职环境卫生清洁工作队,对全村大街小巷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香化、亮化。2008年,村两委又将新能源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在村集体无收入的情况下,村两委多方筹资,分别投资170余万元和30余万元,完成了煤层气入户和太阳能热水器入户工程,2008年9月已正式通气,2011年全村85%的农户都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牛山村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社会保障实施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生产生活,村党支部一直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努力为群众解除后顾之忧。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全村参保率达到100%,做到了应保尽保,使群众看病能及时得到救助,不至于因病返贫。在开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牛山村多年来一直采取了个人缴纳一半,集体补助一半,提高村民参保的积极性,保证参保率,实现能保尽保,从而逐步改变传统家庭养老的模式。逢年过节,村里还为群众发放现金、大米、油等福利品。为了提倡尊老爱老,村里在重阳节和春节专门为老人置办用品,引导全村村民都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这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群众得到了实惠,能够安心的生产生活,保证了全村文明健康发展。

四、加强民主管理,建设文明和谐新牛山

村两委坚持以村务、财务公开为重点,结合本村实际,创新公开方法,严格公开步骤,突出以人为本,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到让民作主的转变。一是财务审批制度化。建立健全了完善的农村财务审批制度,对村组所有的财务事项发生后,经手人必须在原始凭证上注明用途并签字,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批,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核,再报镇农村财务委托中心审计,确认合法、合理、准确无误后入帐。对不合理开支,村里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有权否决;二是村务公开经常化。牛山村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坚持月公开制度,村组所有村务、财务决策或审批后,都要在每月28日前对上个月的村务、财务情况进行逐笔公开。三、村民议事公开化。村里制定了严格的《村民议事规则》,在村民议事工作中,首先由村委会提出所议事项,然后交村民代表或村民集体讨论。由群众参与的“记者招待会”,对产业发展、财务收支、村干部工资待遇、民政救济、发展党员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现场答复。四、项目发包标准化。对所有项目必须由村民代表会议首先定出标的,再召开村民会议竞标,对中标者村组必须在公开墙上进行公示。以上四个方面构筑了牛山村民主管理的规范性平台,确保了村里各项事务的高效运行,全村稳定,村安民和,干群关系融洽。

牛山村附近有玄泉寺、泽州青莲寺、珏山、山里泉、白马寺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巴公大葱、泽州红山楂、馔面、巴公烧大葱、泽州山楂红酒等特产。

西洼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西洼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西洼村基本情况

泽州县大东沟镇西洼村,由东洼、西洼、阎山、白庄、东岭头等五个自然村组成,位居海拔千米之处,晋韩公路边沿,大东沟镇东山片,镇政府最东地段与城区交界之境,毗邻西上庄、巴公、下村等镇,距离市区12公里,离镇政府驻地5.5公里。全村面积1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约9平方公里,总耕地2989亩,人均耕地1.35亩,现有农户567户,共2214口人,党员51人,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两委班子成员共计18人。村内山多坡广、经济条件有限。自古以来,祖辈们居住在伊侯山脚下,在贫瘠的土地上刀耕火种、风雨无阻,面朝黄土背朝天,代代相传

改革开放以来,西洼村在村党总支带领下,以人为本,凭借人文丰富、资源优厚的自然条件,以农为主,全面经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扶持下,以党的“三农”政策为指针,积极开发各种项目,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发展了多种经营,拓宽了富民道路。目前,村里的种植、养殖、运输已初具规模、渐成雏形。在极其贫困的条件下,村干部多方筹集资金,建成了两座教学楼,改善了办学条件。但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作为山区型农村的西洼村并未摆脱贫穷落后的帽子,发展实践中困难重重、进步缓慢。主要体现在:

一是政策倾斜力度不够。比如在扶持养殖业发展上,村内小型养殖不能享受政策补贴,发展不充分;村干部工资待遇偏低,家庭、生活等后顾之忧的困扰等等。

二是集体经济薄弱。虽有林场、煤站、油站、物资公司0库等公有单位,但土地都已被买断,剩余一些个体经营户如牛场、沙场等大都私人承包出去,村集体经济极为薄弱。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积极性不高。村集体收入甚微,严重阻碍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村的不断倾斜,各种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村里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村里的各项建设仍需村民先垫付资金,后通过验收获得补助,这样村民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到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如我西洼学校的建立——学校教学楼于2005年8月17日开工,经村两委多方筹资,但受限于经济实力,致使一些辅助工程仍然无法完成。

四是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表现为,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结构调整力度不大,主要以种植、养殖产业为主,且比较分散,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只是靠小打小闹的在种养殖业上“画地为牢”,自我发展,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去。我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小杂粮等,靠天吃饭,每年增收甚微,虽有6亩桑园、存栏30头的养牛场等,但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再加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和市场信息相对滞后,市场竞争力明显不强,农民增收较难。

五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

今后,立足于我村实际情况,计划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我村山多坡广、土地充裕、植被茂密的优势,挖掘生产潜力,发展特色产业,如家庭小牧场,在此基础上,要依据龙头企业,打破区域界限,实行连片发展,规模种植、规模养殖,订单生产,把小生产经营变成社会化大生产。其次发展劳务经济,大力转移农民,推进劳务输出,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村劳务机构对外联系就业岗位、对内联系人力资源的职能,积极鼓励群众外出务工、经商,变“传统农民”为“产业工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我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基础设施的公益服务职能,第一是重点解决村内道路和公共场所的硬化问题;第二完善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第三尽快加强完善我西洼学校后期工程建设。

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和谐发展。在完成基础设施的同时,在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上下大力气,力争使我村农民早日达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教育方面,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文化方面,建设相关配套设施,积极开展系列群众性文艺活动;体育方面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医疗卫生方面,积极推进标准化卫生所建设,普及医疗保健知识;社会保障方面,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在生态环境方面,实施“农村环境净化”工程,同时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四是抓农民素质,培塑新型农民。以第八届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选派一批能力和素质较强的人员充实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有效推动我村党组织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各项制度,促使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我们踌躇满志,相信西洼的明天更美好!

西洼村附近有泽州青莲寺、珏山、山里泉、白马寺森林公园、高都景德寺等旅游景点,有巴公大葱、泽州红山楂、馔面、巴公烧大葱、泽州山楂红酒等特产。

天生桥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天生桥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一、地理状况

羊街镇天生桥村位于威宁县城以北29公里,羊街镇政府以西12公里。全村总面积5.13平方公里,辖石街、街上、水塘边、瓦泥沟和沙锅5个村民组。全村最高海拔2170米,最低海拔1880米,平均海拔2020米,相对高差290米。村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的团粒结构较好,土质为黄棕壤,肥力较好;成土母岩是石灰岩,由于石灰岩岩溶发育,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部分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

二、气候特点

天生桥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雨热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辐射强。年平均气温为12oC,无霜期225天,年日照约1635小时,年均降雨量970毫米。

三、自然资源

全村耕地面积4851亩,林地面积850亩,草地面积1400亩左右。人口密度为344人/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4.36亩,人均占有耕地面2.75亩。20°以上坡地面积500亩左右,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全村森林覆盖率仅为21%。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石漠化面积3600亩。天生桥河从村内街上组海拔1900米的河谷流过,而村民却居住在海拨2000米以上,人畜水十分困难。有一定的锌、铁、煤等矿产资源。

四、人口构成及文化素质

全村总户数为422户,总人口为1893人,其中,汉族393户,1745人;彝族8户,37人;苗族21户,111人。性别分布中,男性49.3%,女性占50.7%;16岁至60岁劳动力人口822人,全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人口603人,占总人口的34.2%;小学文化人口702人,占总人口的39.8%;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25人,占总人口的7.1%。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人员84人。

五、基础设施状况

天生桥村基础设施薄弱,全村只有街上、石街两个组通公路占40%,没有通组公路。农业基础设施仅有质量很低的80余亩坡改梯工程,没有生产生活用水设施,灌溉面积为零。境内虽然有河流,但缺乏提灌和管引,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全村现有小水窖180口。

六、产业发展状况

天生桥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养殖业。主导产业不突出,科技含量低,耕作粗放。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00亩,良种推广面积263亩,占播种面积的8.77%,粮食总产量616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49公斤。大牲畜存栏270头(匹),出栏19头(匹);猪存栏1370头,猪出栏170头,在生猪存栏中有能繁母猪302头;羊存栏50只,出栏3只;家禽存栏1360只,出栏610只。年肉总产量36吨,人均20公斤。全村总产值385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11万元,占总收入的54.8%;养殖业产值90万元,占总收入的23.4%;外出务工收入70万元,占总收入的18.2%。

七、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全村只设有兴隆小学教学点1处。有卫生室、有兽防室、无文化室,其他社会事业发展设施均是空白。

八、贫困突出问题

通过民意调查了解,天生桥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二是是农民素质低;三是交通困难;四是现有住房条件差;五是养殖水平低,种植单一,耕作粗放,单产水平低;六是生活用煤困难;七是生态环境差;八是部分村民组的儿童上学路途远;九是看病距卫生院远;十是无集体企业支撑;十一是兽防条件差;十二是生产生活用电不稳定,电压不够,电量不足。

九、贫困原因分析

天生桥村贫困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形成的。天生桥村处于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层薄,土地生产率低,矿产资源贫乏,海拔高,热量条件差。群众经济来源少,基础薄弱,增收困难大;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人口增长快,劳动力素质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弱。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

(二)交通困难。

(三)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四)社会发展事业设施建设滞后。

(五)全村养殖水平低,种植单一,耕作传统,生产粗放,科技含量低,复种指数低。

(六)境内没有生活煤井,煤价高、缺燃料,群众生活用能主要靠木柴,生活负担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加上现有变压器容量小,电压不稳定,电量不足,生产生活用能困难。

(七)天生桥村自然资源贫乏,缺矿产资源,石漠化面积达3600亩。土壤肥力差,酸性重,粮食单产水平低。林地植被稀疏,用材林少,中、幼林占的比重大。草山草坡产草率低,利用效果差。

十、发展目标

采取“三大措施”(农村低保、社会救助、开发扶贫),狠抓“四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素质提高、整体生态环境整治);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为支撑,以干部和群众能力建设为动力,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方向,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努力使天生桥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环境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进展,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用能用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制约发展的问题切实得到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2、农村经济有较大发展,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摆脱现有贫困状态。2013—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力争达到5000元。

3、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农民民生保障切实得到加强。

十一、发展重点

天生桥村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为种植经果林和中药材为主,辅以养牛和增粮工程,加上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积极推进经果林和中药材种植,有效增加村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进行土地整治,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实施增粮工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对坡耕地和宜牧地进行整治,发展养殖户100户,实施人工种草养畜,并建立兽防体系,保障生态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配套农作物秸杆和牧草氨化处理,提高农作秸杆和牧草的使用效力,确保饲草供给。

对养殖农民群众进行集中培训,提高群众饲养水平。并加快水利配套工程。有效解决全村人畜饮水和土地灌溉问题。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和农产品流通的困难情况,有效推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人口总数:1893人农业人口:1893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5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发展口号:紧抓机遇,着力发展,在2015年全村生产总值再翻一翻

--所辖村:石街组,街上组,水塘边组,瓦泥沟组,沙锅组生产总值:385.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产品:核桃,玉米,马铃薯,蔬菜办公所在地:天生桥村水塘边组

天生桥村附近有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撮泰吉-板底彝族村寨、彝族向天墓、乌江源百里画廊、灼甫草场等旅游景点,有威宁火腿、威宁党参、威宁苹果、威宁芸豆、威宁洋芋等特产。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