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倌的故事?公社时期专门养牛的是谁

养牛倌的故事?公社时期专门养牛的是谁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养牛倌的故事,以及公社时期专门养牛的是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有趣的民间传说精选民间故事

有趣的民间传说精选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以下是我整理的有趣的民间传说精选民间故事大全,欢迎阅读分享。

更多“民间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民间故事精选5篇

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精选

十二生肖民间故事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大全

有趣民间传说故事1

南诏国起战乱故事发生在南诏国里面,在那里面发生了蛇妖,百姓还遭遇到了洪水之灾,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南诏国到了后代君王,南诏国就产生了内乱,南诏国所有的百姓聚到了宫中门前,说君王的妻子是蛇妖(是女娲后人,身体蛇身人首),君王的妻子是皇后,所有的百姓都喊着:杀皇后、杀皇后(皇后的名字:姓林,名青儿),突然,从旁边跳过来一个道士,名叫李三思,说:“妖怪不是皇后,而是前面那位使臣,百姓不肯信,南诏国的叛兵就要上去杀皇后,李三思拿着剑左杀右杀,最终战死了。

士兵把皇后关进牢中,水怪出现了,皇后用弓箭射破了上墙顶,跳了出去,射了三件射中了水怪,皇后的母亲出现(皇后的母亲名字叫:紫萱,武力:300级)紫萱用武力打败了水怪,皇后被放了,奸贼使臣也被斩首,从此,人们开始尊重女娲后人。

有趣民间传说故事2

南宋年间,有一年,又逢三年一次的大比之期,各地学子纷纷云集京城临安,城中旅店早已人满为患。

却说“西湖十景”印月井旁的吉祥旅店里,住着严州府睦州文昌的一位学子何梦桂举人,早在三月前就离开石峡书院来这里复习迎考。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何举人一边紧张学习一边掰着手指头数着愈来愈近的考期。

就在临考前三天的晚上,他忽然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左手拿着几棵白菜秧,右手提着锄头在自家院墙上挖坑种白菜。不一会儿,天空下起雨来,他想起父母还在田间劳作,便戴上斗笠撑着雨伞出门送雨具去了。回家来推开院门,一眼望见院子里站着表妹鲁秀英,不由又惊又喜,因为父母早年就给他和表妹定下娃娃亲,双方约定考中后即成亲。晚上,他和表妹俩人背靠背同榻而眠,可不知怎么的,任凭他怎么使劲想翻身同表妹好好亲热一番,就是动弹不得,急得他火烧火燎,心中不由十分懊恼,“唉”地长叹一声。

岂料这一声长叹倒把何举人叹醒了。他这才知道自己在做梦,不由心中奇怪。因为他平常很少做梦,这大考在即梦到这些也不知是什么兆头。天亮后,何举人梳洗完毕,便上街想找个看相算命的先生给解解梦,没走多久就在街旁遇到了一位,卦摊上写着“铁口直断李半仙”。虽说这李半仙是个瞎子,可他知道的事却比明眼人要多得多。何举人将昨晚之梦说给他听,李半仙听后沉思了一会儿摇头晃脑道:“举人,你梦见自己在墙壁上种白菜,这不明摆着预兆你种(中)不了嘛,说明你此次科考无望;你雨天头戴斗笠又打着雨伞举在头顶,正所谓多此一举;既然你和表妹赤身裸体同睡一床,却又无法行那云雨之事,岂不就是空欢喜吗?举人,你看我如此解梦是否恰当?”

何举人听了,觉得他说得十分有理,便付过谢银转身走了。一路上,他想:我何某人在严州府睦州石峡书院,可是数一数二的学生,大家都认为我这次科考一定能高中。若真如梦中所兆墙壁上种白菜“中”不了,传扬出去,岂不名誉扫地?既然高中无望,那又何必去参加这次考试,做那无用功呢?我还是早点回家寻个学馆教书过日子算了。

何举人主意已定,当即回旅店收拾行李准备回乡。旅店老板杨成龙看到,心中诧异,忙问道:“何举人,大考在即,你收拾行李却是为何?难道是嫌小店招待不周要往别处投宿?”何举人见杨老板误会,只好解释道:“杨老板此言差矣,学生并无他意,只是不想参加这次考试,打算回家乡去了。”杨成龙一听,追问道:“这又是为何?”何举人这才将昨晚之梦及刚才街上李半仙的话细细说了一遍。不想杨成龙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何举人见状问道:“杨老板因何发笑?”杨成龙一本正经道:“何举人呀何举人,你可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想,一个梦就能决定你一生?那李瞎子为了混饭吃,随口编的胡言乱语你也相信,那你这十年书岂不白读了?再则,你所做的梦在我看来完全是些好兆头,不信请听我解一解此梦如何?”

何举人听了半信半疑道:“那依你说又是怎样呢?”杨成龙手拈胡须慢慢答道:“你梦见墙上种白菜,说明你此次科考定能高种(中);下雨天头戴斗笠手撑雨伞出门,说明你复习准备得相当充分,正所谓有备无患啊;你和表妹背靠背同睡一床,说明你翻身和表妹面对面的时候已经不远了,你们的婚姻大事马上花好月圆。何举人,此梦这样解说也很合乎情理,你说是不是?再说,咱抛开此梦不说,大考就在眼前,这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时刻,你若不参加这次考试,就根本没有考中的机会了,岂不白费了十年寒窗苦读,辜负了父母和教育过你的师长?你若参加这次考试,就有了考中的机会,一举成名就在此一搏。”

听了杨老板的话,何举人顿觉眼前一亮,细想想觉得有道理,自己复习得如此充分,岂能临阵脱逃?于是马上打消了回家的念头,继续在“吉祥”旅店认真复习。考试那天,他信心十足地走进考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高中探花。

同样一个梦,由于两种截然不的解说,却使何举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使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命运要靠自己去掌握。

有趣民间传说故事3

“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在位于崆峒岛和芝罘岛之间的扁担岛上,春节人们很喜欢张贴这样的对联。据说,这背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条扁担,挑着一双儿女,来到天河畔与织女相会,这种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痴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为他俩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后,驾云前去考察,在乡间草房,见老实巴交的牛郎,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很是同情,便让牛郎到天宫学府读书深造,待取得文凭,安排工作,将他和孩子,调到天宫和织女团圆。

牛郎到学堂后,看见学友你邀我请,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初时很不习惯。久之,心生羡慕,渐渐起了花心,对那条随身携带的扁担也越看越不顺眼:“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咱以前过的那叫什么日子!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等我金榜题名,戴上乌纱帽后,金钱有了,地位有了,天上仙女可着我娶,织女也该休了,这扁担还有啥用……”他随手把那条扁担扔出窗外。于是,伴他十余年的扁担,忽悠悠直落在崆峒岛和芝罘岛中间,派上新用场,担起了这两座岛屿。牛郎丢了扁担后,这年的七月初七,他自然没有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上与织女相会。

牛郎毕竟年岁大了,读书实在不行。但是,一辈子做个牛倌,他又于心不甘。为过一把官瘾,他把书撕了,折叠成一个精致纸制的乌纱帽。又找来剪子,用硬纸板剪成两根长长的乌纱帽翎子,插在帽子两侧,戴在头上,对着镜子,自我欣赏。

太白金星得知牛郎当年七月初七之夜未按期赴约,织女悲痛欲绝的信息,便来找牛郎责问。正巧,看见牛郎头戴纸制乌纱帽子,踱着方步,口中还念念有词:“当官好,当官好,天上仙女任我挑……”他怒不可遏,上前狠狠地扇了牛郎一巴掌,打落了乌纱帽左边那根翎子。只见那官翎飘飘悠悠地往下掉,落进大海,刚好与牛郎的扁担叠在一起,成了一座扁担状的岛屿。

后来,扁担岛上人家春节张贴对联,多用“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就是告诫子孙读书识字,考取了功名,也不要忘了耕种人家的本分。

有趣民间传说故事4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明代诗人沈周的咏栀子花已经把栀子花的清香、纯洁、娇态都形象的表达出来了。每年初夏,栀子花开满每家每户,人人喜爱至极。特别是女士更爱她,衣服上,发髻上都佩戴着她。一阵阵清香,清新怡人,沁人心脾。

说起来栀子花的来历,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栀子花本是天上百花园的一枝仙花,名号栀子花仙子,她看见人间只有一些小花小草,没有大点的鲜艳的花朵。于是她就下到人间,变成一棵栀子花树长在一处荒坡上。日晒雨淋,生长不旺,眼看花树渐渐枯萎了。离荒坡不远处,住着个单身穷汉子。他发现了这棵可怜的小花树,就把她移植到了家门口,给她浇水,施肥,悉心照料。花树很快就有了生机,顿时长得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叶色碧绿,油光水滑。初夏开满了洁白的花朵,芳香素雅,特别招人喜欢。穷汉早晚总要站在花树旁,为其寻虫除害,整枝打叶,将花树养护得更加壮美。

穷汉是个长工,每天早出晚归,这天他外出回家,一开门就闻到了一股饭菜的香味,他很奇怪,他孤身一人,无亲无故,是谁帮助做的饭菜呢?以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他想弄个清楚明白,就多了一个心眼。

这天,他故意装着出门的样子,走了没几步就回来躲在外面,偷偷的往家里看。这时,只见一素身白衣的女子从花树上下来,飘进了他家。穷汉吓呆了,他壮着胆子进屋问道:“姑娘你是谁?”女子只好如实告诉他:“我是栀子花仙子,来到人间,一时不适应人间环境与气候的生长,是你在我危难时出手相救,你是我的恩人,如果你不嫌弃,我愿嫁你为妻。”穷汉惊喜不已,当然愿意娶她了。

婚后他俩对门前的那棵栀子花更加爱护有加,栀子花仙子还将栀子花的枝条剪下来插枝繁殖,他俩的门前栀子花树长成了林。老百姓闻到这清香,看到这素雅的花朵,纷纷都想养,他们就将培育栀子花树送给大家,从此家家户户养起了栀子花。其中,有个女人,不知道收敛,经常招引一些不三不四的男人到家里鬼混。她也养了棵栀子花,就在她闹大肚子打胎的时候,抚摸了她,长的绿油油的栀子花树一下就蔫了,没几天就死了。人们都说栀子花是纯洁的,不喜欢龌龊,是被那女人气死的。后来家里坐月子的女人,一般都不去碰栀子花树。

栀子花是仙女的化身,女人们都爱戴着她,栀子花也越来越在人间繁茂,给人们带来清香素雅的芬芳。

有趣民间传说故事5

岱山岛有一块岸礁,弯弯曲曲伸向大海,远远看去,活像一条石龙,当地渔民都叫它“石青龙”,据说这是被海龙王镇在这里的青龙的遗骸。

很久以前,青龙在东海龙宫里当侍卫将军,这位青龙将军对上有令则行,对下有求必应。有时还变作者渔翁,到岸上察看民情。若是岛上田地龟裂,百姓受灾,便偷偷吸来东海水,化作雨露,解救民间乾旱之苦。因此,当地百姓都很敬重他。

有一次,玉皇大帝下旨,要在东海水晶宫挑选一名得力将领到天庭任职。海龙王忍痛割爱,把自己最得意的青龙将军送上去。青龙动身那天,海龙王一直送到海面,并对青龙说道:

“我特地推选将军荣升,望你到了天庭后,不要忘了东海龙宫这个出生之地!”青龙再三拜谢而去。

青龙上天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灵霄宝殿的值殿将军。头几年,青龙像在东海龙宫一样,对上下左右应付自如,日子倒也过得不错。后来,他认识了皇母娘娘身边的一位宫女白虎星,平时常有接触,天长日久,双方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一见面总是含情脉脉地眉来眼去。但天庭法规森严,无法在一起倾诉衷情,日子一长,他俩越来越感到天庭的不zi由。

有一天,青龙星和白虎星在后宫服侍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时,又一次见面了。这一回,他俩见四下无人,便壮着胆搭了腔。两人真是情投意合,约定在王母娘娘寿筵之夜,众天神赴蟠桃盛会之际,一同私奔凡间,永结伴侣。

好不容易等到这天,他俩偷偷溜出西天瑶池,急匆匆奔到南天门。正在高兴之际,不料从灵霄殿传来阵阵钟鼓声,南天门砰的一声关上了,四大金刚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玉皇大帝得知他俩双双思凡,偷偷私奔,气得胡须都翘起来,即令值日功曹将青龙、白虎押来审问。青龙星和白虎星情深意笃,到了这般光景,什么也不怕了,当着玉帝的面,直说出双方相爱,愿受天规惩罚,只求恩准他俩结为夫妇。这下可更激怒了玉帝,当即传旨青龙星贬回东海,白虎星罚到凡间。两星永久分离,不得相会!青龙星怀着悲愤的心情回到了东海龙宫。原以为龙王待他不薄,回到东海以后想再托海龙王出面求情,寻回白虎星。想不到海龙王也是仗势欺人。上次青龙上天宫,他笑脸相送,拼命奉承。这回青龙回东海,却一反常态,冷漠得很。他高坐在水晶椅上,淡淡地对青龙说:

“你这一回是违反天规被贬回来的,不能像过去那样受重用了。念你昔日的功劳,如今派你当一个推潮神,这算不上美差,但也不算亏待你吧!”

青龙拜谢了海龙王,默默地退出水晶宫,从此做起推潮神来。一日推两潮,苦熬苦撑,没有出过半点差错。但他脱不开身,没法去寻找白虎星,只有苦苦地思念着她。

再说白虎星,被罚到凡间以后,在镇海一个官宦人家当了侍女。一次,镇海发了一场大水,房屋冲塌了,人畜淹死了,县城里是白茫茫一片水世界,许多??体顺着大水飘到了东海大洋。这官家侍女也被淹得半死,随着洪水漂呀漂呀,最后被风浪刮到了岱山岛的一个沙滩上。不知过了多少辰光,白虎星醒了过来,见身边站着一个白发老者,一间才知是当地土地救了她。白虎星将自己的悲惨遭遇诉说了一遍,又求土地公公帮她打听青龙的下落。土地公公很同情他们,悄悄告诉她,青龙星自从被贬回东海,就在这一带作推潮神。白虎星谢过土地公公,马上赶去相会.。

一个群星灿烂的夜里,白虎星和青龙星这封患难情侣久别重逢了,他俩又高兴又伤心,互相倾吐了别后的苦恋之情。谁知此事被海龙王派来监视青龙星的蟹精看到了,急忙去禀报了海龙王。海龙王一听发火了:

“好呀!这青龙星、白虎星在天庭违反天条,到我龙宫又触犯官规,真是罪上加罪呀!”

当即傅下令去将白虎星镇在岱山岛西北面的一座山下,这座山后来叫“白虎山”;将青龙里镇在岱山岛东南面的一块礁石上,这座礁石后来就叫青龙岸礁。青龙星和白虎星为了zi由和爱情,受尽千辛万苦,最后又被海龙王压到山底下,永远成不了夫妇。可是,百姓根本不卖海龙王的账,反而更加怀念这封情深意笃的恋人。

岛上居民每逢大年三十夜,都要在家里的水缸、米缸、菜橱上贴上印有龙图的“青龙纸”,以示纪念。

有趣的民间传说精选民间故事相关文章:

★有趣的民间传说精选民间故事大全

★有趣的民间传说精选5篇趣味传说故事

★有趣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大全

★经典最有趣的民间故事

★有趣的民间传说故事精选

★民间故事精选合集大全

★民间故事精选大全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精选大合集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精选5篇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5篇

var_hmt=_hmt||[];(function(){varhm=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hm.src="https://hm.baidu.com/hm.js?fce392d37f1927da32ec8079e842a198";vars=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那你知道中国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5篇,欢迎阅读分享。

更多“民间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民间故事精选5篇

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精选

十二生肖民间故事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大全

民间故事精选1

【扁担岛的传说】

“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在位于崆峒岛和芝罘岛之间的扁担岛上,春节人们很喜欢张贴这样的对联。据说,这背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条扁担,挑着一双儿女,来到天河畔与织女相会,这种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痴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为他俩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后,驾云前去考察,在乡间草房,见老实巴交的牛郎,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很是同情,便让牛郎到天宫学府读书深造,待取得文凭,安排工作,将他和孩子,调到天宫和织女团圆。

牛郎到学堂后,看见学友你邀我请,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初时很不习惯。久之,心生羡慕,渐渐起了花心,对那条随身携带的扁担也越看越不顺眼:“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咱以前过的那叫什么日子!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等我金榜题名,戴上乌纱帽后,金钱有了,地位有了,天上仙女可着我娶,织女也该休了,这扁担还有啥用……”他随手把那条扁担扔出窗外。于是,伴他十余年的扁担,忽悠悠直落在崆峒岛和芝罘岛中间,派上新用场,担起了这两座岛屿。牛郎丢了扁担后,这年的七月初七,他自然没有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上与织女相会。

牛郎毕竟年岁大了,读书实在不行。但是,一辈子做个牛倌,他又于心不甘。为过一把官瘾,他把书撕了,折叠成一个精致纸制的乌纱帽。又找来剪子,用硬纸板剪成两根长长的乌纱帽翎子,插在帽子两侧,戴在头上,对着镜子,自我欣赏。

太白金星得知牛郎当年七月初七之夜未按期赴约,织女悲痛欲绝的信息,便来找牛郎责问。正巧,看见牛郎头戴纸制乌纱帽子,踱着方步,口中还念念有词:“当官好,当官好,天上仙女任我挑……”他怒不可遏,上前狠狠地扇了牛郎一巴掌,打落了乌纱帽左边那根翎子。只见那官翎飘飘悠悠地往下掉,落进大海,刚好与牛郎的扁担叠在一起,成了一座扁担状的岛屿。

后来,扁担岛上人家春节张贴对联,多用“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就是告诫子孙读书识字,考取了功名,也不要忘了耕种人家的本分。

民间故事精选2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

可是,那时候是不让女孩子外出读书的,怎么办呢?英台和丫环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环打扮成书童,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

祝英台的父亲正在厅堂里喝茶,忽然看见一个书童领着一位公子进来向他行礼,他慌忙起身答礼让坐,还请问公子尊姓大名。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她于是卸装露出真相,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可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父亲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

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子十分英俊潇洒,丫环扮作书童挑着书箱,离开家求学去了。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他们互相问候,祝英台才知道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两人在亭子里就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

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梁山伯对祝英台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十分关心爱护。两个人从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个房间,祝英台为了不让梁山伯发现她是女的,就把两个书箱隔在俩人的床位中间,书箱上还放上满满一盆水,她告诉梁山伯睡觉时要老实,要是乱滚乱动,把盆里的水弄洒了,她可要告诉老师重重地罚他。所以梁山伯总是规规矩矩,从不乱动,一直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

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装的事,早被细心的师娘看出来了。师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说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师娘保守秘密,师娘答应了,并对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更加细心关照了。祝英台有什么难处和心事,也都来对师娘讲。

时间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说她的父亲病了,要她赶紧回去。祝英台向老师请了假,又来找师娘。说她和梁山伯同学三年,梁山伯为人诚恳热情,学习勤奋,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她把一个玉扇坠儿交给师娘,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为她向梁山伯提亲。

祝英台将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情,又不便直说,只好打着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

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

前面来到一条河,

河里游着一对鹅,

公鹅就在前面游,

母鹅后面叫哥哥。

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

民间故事精选3

东施效颦

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民间故事精选4

相传,曹州牡丹乡的万花村,有很多人专门养花,靠卖花来维持生活。万花村南有个不小的花园,柴门篱笆,十分幽雅。看园人名春宝,年方十八。在他小时候.他的父母因病双亡。小春宝就跟着祖父生活。小春宝聪慧伶俐,勤劳好学,人见人爱。但不幸的是祖父在他刚刚成人之后。就撒手而去。春宝感到十分悲伤。每当月儿高悬,夜风吹拂,他便吹起祖父留下的竹笛以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一天,春宝刚刚吃过晚饭,又拿起竹笛。万花村的上空,又飘荡起他那悠扬悦耳的笛声,听了让人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儿。不知什么时候,天上竞晰浙沥沥地下起雨来。他把板凳往屋里挪了挪,望着门外那细雨濛濛的夜色,春宝又沉入了对祖父的深深思念中。忽然,一个人跌跌撞撞地从外面跑来,没等春宝开口,那人先说话了:‘对不起,打扰您了,让俺在这儿避避雨好吗?

听声音是个女子,春宝赶忙点上了灯。灯光下,春宝看清楚.这么一个姑娘,长得眉清目秀,落落动人。雨水顺着她的发梢往下涌,她那娇美白微的脸宠更加动人了。

春宝一时之间不知说什么好。心想,外面雨这么大,一个女子前来求助,不能不答应.可房子这么小.留下她怎么办呢?

姑娘见他没有说话,又说:“如果你实在为难,我就另找一家吧。”转身就要出门。

春宝连忙拦住姑娘,说道:“姑娘请留步!姑娘如果不嫌弃这里脏乱,就留下避雨吧。”他心里想,如果姑娘真的走了,那我就太不巴乱;就留下避雨吧。”他心里想,如果姑娘真的走了,那我就女子仁义了。姑娘十分高兴,连连致谢。

春宝见姑娘浑身都湿透了,身子有些颤抖。可他又没有衣裳让她替换。他想了想,对姑娘说:“你先在屋里暖和暖和,我到园里看花去。”拿起挂在墙上的蓑衣出了门,把姑娘一个人留在了屋里。春宝披着蓑衣在园里转了一会,见雨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他在园里走来走去,不知不觉地走到屋门前,见屋门已经关上了。他正要上前扣门,又觉得不妥。想来想去,他就倚在屋檐下的屋门房等起来。

春宝就这样,披着蓑衣在门外站了一夜。天快亮的时候,雨终于停下来了。

这时,他听见屋门“吱呀”一声,门开了,姑娘走出来,见春宝披着蓑衣,满脸疲惫之色,十分不安,说道:“打扰您了,真是过意不去。改日我一定再来致谢。”

春宝连连说:“不,不用”。看着姑娘渐渐远去的背影,不知为什么,春宝有些张然若失的感觉。

三天之后,一个月明之夜.春宝又吹起竹笛,笛声悠扬,飘荡在夜空,那笛声里仿佛又多了几分韵味。不知吹了多少时候,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话:“春宝哥,你的竹笛吹得真好啊!”听到声音,春宝觉得有些耳熟,春宝回头一看.果然是那天晚上来避雨的那个姑娘。姑娘手中提着个竹篮,向他微微一笑。

“是你!你什么时候来的?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春宝一连串提了好几个问题。

姑娘笑了笑,说道:“我来了好大一会儿了,看你吹笛入了神,没敢打搅您。至于你的名字嘛,我不告诉你。

姑娘从手中的竹篮里取出一些香喷喷的饭菜,又拿出一双崭新的布鞋。春宝不知说什么好,从祖父去世以后,还没有一个人如此地关杯体贴他呢。

再次见面,二人仿佛老朋友似的,再也没有那种拘束感了。月下,花丛旁,他们畅谈起来。谈话问,两人都流露出对对方的爱之心。春宝不愿姑娘匆勿离去,姑娘也总是迟延着不走。不觉天要亮、姑娘不得已,只好起身告辞。临时走,姑娘对春宝说:“我住在村南篱笆园,姓蓝。天明你去我家,对上这只簪,咱们就结成夫妻。”说罢,从头上拔下一只金光灿灿的玉簪,送给春宝,飘然而去,留下一股清香。

天亮了‘春宝回味着姑娘说的话,不停地念叨着村南、篱笆园…他忽有所悟,忙向园中的牡丹花丛走去。但见棵棵杜丹上朝露动,唆有一棵品种名为蓝、B五的牡丹,浑身干松松的.不曾沾一滴露水。春宝立刻想到姑娘姓蓝,他已经猜想到,这蓝姑娘一定就牡丹仙子。又一想:对呀!这蓝姑娘在我屋里呆了一整夜,自然没有露水。便忙拨开花蕊。一看竞少了一根。他拿出姑娘给他的玉簪往上一对,那棵牡丹霎时变成了昨夜的蓝姑娘:春宝又惊又喜:蓝姑娘!蓝田玉,我可找到你了!”蓝姑娘也说:“我能找到你这样勤劳聪明的后生,也算是终身有靠了。”

从此,他二人结为夫妻。夫妻俩相敬相爱,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民间故事精选5

一种习俗从发生形成到蔚为风气,应有一个时间过程。抓周在南朝已普遍流行江南,其发生时间当更早一些。故又有人根据民间流传的《三国外传》,将抓周的起源时间推前至三国时代。

相传,三国时吴主孙权称帝未久,太子孙登得病而亡,孙权只能在其他儿子中选太子。有个叫景养的西湖布衣求见孙权,进言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不仅要看皇子是否贤德,而且要看皇孙的天赋,并称他有试别皇孙贤愚的办法,孙权遂命景养择一吉日。

是日诸皇子各自将儿子抱进宫来,只见景养端出一个满置珠贝、象牙、犀角等物的盘子,让小皇孙们任意抓取。众小儿或抓翡翠,或取犀角。惟有孙和之子孙皓,一手抓过简册,一手抓过绶带。孙权大喜,遂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其他皇子不服,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迫使孙权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嗣。

孙权死后,孙亮仅在位七年,便被政变推翻,改由孙休为帝。孙休死后,大臣们均希望推戴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年过二十的孙皓,这时一些老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啧啧称奇。其后,许多人也用类似的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由此形成了流被(pi)江南的“试儿”习俗。

还有人认为,“试儿”习俗的源头可以溯及先秦,其实是楚人崇神信巫文化的产物。《左传》·昭公十三年记,楚共王无嫡子,想在五个受宠爱的庶子中选嗣,乃遍祭名山大川,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又以一块玉璧遍示名山大川,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然后将此璧秘密埋在祖庙的庭院里,让五庶子依长幼次第进庙拜跪祖先,谁正好压在埋玉璧的位置上,他就是神灵所确立的王嗣。

年龄最小的楚平王被抱进祖庙后,两次下拜,均压在了玉璧的璧纽上。但楚共王最终把下跪时两足各跨玉璧一边的长子(即楚康王)立为太子。大臣韦龟甚有感慨,以为此举违背了天命,故嘱托其子于平王,其后平王果然在楚国内争中坐上了王位。这段载于史传的故事,与孙权选嗣的传说何其相似,亦可看作是“试儿”之俗的滥觞。像这种用抓阄式迷信以预测判定小儿终身的巫术,理所当然地为崇尚质朴、重视教育的中原儒家文化所不取,这也正是“试儿”术长时期只能在南方地区传承而不能流向北方的重要原因。颜之推以批评口吻叙及此俗,亦是这个缘故。

究竟是什么观念导致产生了抓周试儿的风俗,学者的见解亦有不同。有人认为这一风俗源于原始的征兆观念,即以为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人世间的吉凶祸福,在其发生之前都是有征兆的。它本是原始人因无法解释和把握强大的自然力量与人类自身命运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观念。故以抓周来预测前程,不惟愚昧荒谬,也表现为思维方式上的倒退。

也有人认为,抓周其实是人的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它与产儿报喜、三朝洗儿、满月礼、百日礼等一样,同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吉。还有人指出,抓周是一种在家庭内进行的俗信活动,并非社会性的风俗,但它的信仰根源确是物人相触互感的巫术观念,其仪式及期日正是创造这一神秘氛围的选择。

作为卜戏类民俗事象,它以儿时的偶然接触来对未来作出必然的判断,自然是荒谬而非理性的。不过它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舔犊深情,同时又有一定的家庭游戏性质,因此也不同于迷信活动,只是一种颇具人伦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风俗。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相关文章: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5篇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锦集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

★常见的民间故事精选汇集

★民间故事精选合集大全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精选汇总10篇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精选10篇

★经典民间传说故事简短精选10篇

★民间故事精选5篇

★民间小故事精选合集大全

var_hmt=_hmt||[];(function(){varhm=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hm.src="https://hm.baidu.com/hm.js?fce392d37f1927da32ec8079e842a198";vars=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

故事优选‖李疯子的故事

故事优选‖李疯子的故事

李疯子的本名叫什么,村里没人说得清,也不知道是哪个好事的先称呼他为李疯子,之后便逐渐传开成了习惯。

李疯子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疯子,听说他刚出生的时候得过脑膜炎,当时家里穷拿不出钱去医治,就此落下了后遗症,变得傻呆呆的,但偶尔他也有理智正常的时候。

在老一辈人眼里,李疯子是个苦命的人,三岁丧父,之后母亲受不了家里的穷,在他六岁的时候一走了之,撇下李疯子和大自己十岁的哥哥相依为命。没过两年,哥哥成家搬到了邻村,疯子就变成彻彻底底的一个人生活了。

李疯子没上过学,性格孤僻,从来不和村里人来往。他大多时间一个人蜷缩在那座父母留下来的土坯房子里,只是偶尔出来捡拾些垃圾,换些零钱果腹。有时候村里好心的人家也会给他送些吃食,李疯子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地过活了将近三十年。

平时的李疯子总是不修边幅,身上挂着一堆破破烂烂的散发着霉味的衣服,黑黢黢的脸上毫无表情,头发松蓬成团,杂乱似雄狮的鬃毛,发怒时凝着双眉、龇牙咧嘴,天然地给人一种恐惧感。

每当村里有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们总会屡试不爽的甩出一句“再哭就让李疯子来把你抱走”,孩子们的哭声往往戛然而止。

在所有孩子眼里,李疯子是不折不扣的童年噩梦。

一、探秘疯子家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潘子、铭子和我,三个愣头青,突发奇想要去李疯子家走一遭练练胆。

李疯子的宅子对于村里的小孩子来说,无异于老虎洞一般充满神秘感,没有人敢贸然去他家里。一来迫于李疯子在我们心中的童年阴影,二来大人平时也禁止我们去他家,害怕惹上跳蚤之类的脏物。

我们三个可不管那些“禁忌”,对即将开始的“探险”兴奋不已。

来到疯子家半掩的房门前,几个人却又都怂了起来,谁也不敢先推门进去。

铭子鬼点子多,嚷道:“不如先找块东西丢进去探探路吧”

我和潘子不约而同地朝他投去“敬仰”的目光。

说罢铭子弯腰在地上捡起一块土坷垃,顺着门缝朝屋子深处抛了进去。

“咣当”一声,土坷垃可能撞到了屋子里的某个物件儿。

我们趴在门上竖起耳朵,屋里半天没有响动,看来李疯子应该不在家。

三个人相视一笑,铭子打头,潘子中间、我殿后,鱼贯而入。

屋里很暗,大部分光线都被后边的山体遮住了,即使白天也显得阴森森的,放眼望去就像是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薄雾。

疯子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物什儿,唯一可见的是角落里两根板凳和一块木板搭建成的简易床铺,上面堆放着一团油黑光亮的破棉被,房子右侧灶台上面放着一口铁锅,锅口缺了一大角,看起来疯子很少开过灶。

我们大失所望,这满屋也没有值得玩耍的东西。但是想着不能白来一趟,便跳到疯子的木板床上,脚踩着被子蹦蹦跳跳的打闹起来。

床板吱呀知呀响个不停,嬉笑怒骂声洋溢着整个屋子。

正玩得兴起的时候,房门“嗡”的一声被推开,李疯子回来了。

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闯客”瞬间吓呆,几个人面面相觑,一动也不敢动。

疯子径直走了过来,脸上先是愤怒,几秒后又恢复了平静。

“你--们--在干嘛”李疯子盯着我们几个问道。

我们仨全都低着头,没有一个敢吱声的。

李疯子沉默了几分钟,突然又转身出了屋子,顺带着从外面把门给锁上了。

震惊之余,我们三个脸色铁青,不知道李疯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完了完了,李疯子不会要困死我们吧”潘子几乎带着哭腔。

“他不会是出去拿刀吧,过会儿回来宰了我们”铭子胆怯地说。

“我不想死在这里啊,我要回家”我开始抽泣起来。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我们焦虑不安,一会儿趴到门口听外面的动静,一会儿在屋里大喊救命,一会儿又互相掩面哭泣。我们在等待李疯子的“审判”中煎熬着。

约摸过了两个小时,随着“哐当”一声门响,李疯子推开门回来了。仨个人眼泪巴巴地望着李疯子,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厄运降临。

出乎意料的是,李疯子走到我们跟前,摸了摸我们几个的脑袋,脸上竟然露出了少见的笑意。

“你们——快——回——吧,以后——不要——再这样了”疯子结结巴巴。

李疯子的善意和大度出乎所料,似乎对我们两个小时的禁闭已经疏解了他所有的怒气。

我们几个欣喜若狂,就像在刑台上被突然赦免的死囚,灰溜溜的从他面前跑了出去。

事后回想起来,李疯子并不像传言中的那么恐怖,他似乎还是有人情味的。

二、丢狗风波

大概是上初中的时候,某天,村东头李婶家的狗丢了,接连四五天,李婶和老公吃完饭就在村子里到处转悠,招魂似地喊着:“灰仔,灰仔,在哪呢,快出来”。李婶嗓门很大,除了她家那条叫灰仔的狗不知道自己丢了以外,整个村子的人都知晓李婶家丢了狗这件事。

李婶是全村出了名的泼辣户,平常没少和邻居闹别扭,这条灰狗在她家养了五六年,多多少少在禀性上沾了她的光。除了凶以外,灰仔还喜欢在外惹事,每次出去放风,总少不了要和村子里的其他狗子一番腥风血雨。

有次,李婶寻狗路碰到我放学回家,远远的就笑眯眯地问:“娃儿,最近瞧没瞧见婶儿家的狗子啊?”

本来不想掺乎她的事,可经她这一问,我脑子里倏乎地浮现出前几日在李疯子家旁边看见过灰仔和一只黑狗玩闹的场景。

当时只是路过一瞥,并没太深的印象,而且时间上我也不太确定是在狗丢之前还是之后。寻思着李婶丢了狗子也挺着急的,就好心说了句:“婶子,前几日好像在李疯子家附近见过灰仔”。

李婶听到我的回答,眼里一下子有了光亮,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明显的笑,如同一个神探洞悉了全部作案过程一般傲娇。

“好个李疯子,去年欺负我家灰仔被它咬过,现在怀恨在心想拐走狗子进行报复,看我不找人收拾这个鳖孙儿”李婶显得义愤填膺。

“娃儿,多亏你给婶子提供这个消息,谢谢你哩”

说罢,李婶便扭头朝自己家方向奔去。

当时以为李婶在说气话,便没太在意。她提到的灰仔受欺负咬过李疯子,其实村里人都知道是她家狗子无端地咬疯子在先,随后李婶倒打一耙,还把李疯子连打带骂地欺负了一通。

算来算去,李疯子才是名副其实的受害者。

三、无妄之灾

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经我这么无意一提醒,李婶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认定是李疯子拐了她家的狗子了。

一会儿的功夫,李婶一家便招呼了五六个本家亲戚,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朝疯子家奔去。队伍里有拿扫把的,也有抗锄头的和拿木棒的,不远处稀稀拉拉跟着一群看热闹的村民。

李疯子这次看来是在劫难逃了。

到了疯子家门前,众人依次摆开阵势。李婶男人打头阵,走上去轻轻推开半掩的木门,露出一条齐脑宽的门缝。他大半个身子置在门外,只是将脑袋贼溜溜地探入门里面。

李婶男人强忍着屋内传来的阵阵霉臭味,两眼放光,终于猫见了蜷缩在房脚木板床上呼呼睡觉的李疯子。

“他在屋里呢”李婶男人抽回脑袋,扭头朝着众人小声说到,生怕惊扰了屋里的“猎物”。

得知要找的人在家,李婶她们挺开心,至少没有扑个空白来一趟。

“李疯子,李疯子,你给我滚出来”李婶在门口大声吆喝着。

见屋子里久没动静,她忍不住朝木门上“砰砰”地狠狠跺了几脚,本来就破烂不堪的木门哗啦一声散落一地。

整出这么大的响动,不一会儿,李疯子终于摇摇晃晃地从屋里走了出来。他穿着凉拖,半眯着惺忪的睡眼,充满疑惑地望着门外怒气冲冲的人群。

“俺家灰仔在哪,快交出来”李婶劈头盖脸地质问。

李疯子似乎没听懂她的话,半天没有回声。

“你妈那个*,你个瘪孙儿,再装聋卖傻,看俺们不把你打出屎来”李婶语气越来越狠,一副要把李疯子扒皮吞下去的样子。

其他人也在后面谩骂着为李婶助威。

李疯子傻傻地站在那,眼里满是惊恐,他不明白这群人的愤怒从哪而来。

“最后再问你一次,我家狗子到底在哪”李婶下了最后通牒。

李疯子嘟嘟囔囔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没--没--没—见过--狗--”

没等李疯子说完,李婶的扫帚便落了下来。李疯子抬起胳膊挡住脑袋,“啊啊”地痛苦躲藏着。

后面的几个壮汉很快加入过来,他们把李疯子从门口提溜到门外的小块空地上,围成一圈,就像一群狼正在完成对猎物的围猎。

李疯子瘫坐在中间的泥地上,光着黑乎乎的脚掌,脚上的拖鞋早就不知所踪。他满脸绝望,似乎预感到一场疾风暴雨马上就将敲打到自己的身上。

不知道谁先喊了一声“打”,李婶一干人就像闻到了刺激欲望的鲜血味,一拥而上开始了对李疯子的“撕咬”。

拳头、脚、棍棒、扫帚,雨点般地落在李疯子身上,他抱着头在地上扭来扭去,像一只被戳疼身子的蚯蚓,发出“呜呜”的绝鸣声。

中途,李婶和她男人从人群中抽出身来,捏着鼻子到疯子屋里寻摸了一遍,没有发现一丝灰仔的痕迹,只好悻悻地又从疯子屋里退了出来。

“妈那个巴子,这死鬼不会已经把狗子给害了吧”李婶忿忿不平。

似乎对李疯子的恨意又强化了几倍,她俩一边咒骂着,一边又钻进了殴打李疯子的人群。

打了将近二十分钟,周围围观的村民看不下去了,虽然李疯子的死活跟他们没太大关系,但是没有一个人真的希望看到李疯子出事,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最后底线。

“你们别打了,再打下去就出人命了”看热闹的人群里有人喊到。

正打得起劲儿的李婶们终于慢慢停了下来,刚才那句提醒似乎把她们拽出了欲望疯狂的漩涡,瞬间使她们恢复了理智。

李婶一干人也只是想教训一下李疯子,她们没人敢闹出人命。

这边李疯子早已经被打得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半边脸肿得像一个脓包,嘴角淌着几道血丝,如果不是断断续续的哼唧声提醒着别人他还活着,大抵和死人也没多少区别。

李婶一干人看着李疯子的惨样,心满意足地“收工”散了去,只留下疯子孤零零地躺在地上。

有几个围观的村民放心不下李疯子,便三四个人抬着他的手脚,将他放置到了屋子里的木板床上,关上屋门才离开回了家。

李疯子被打后的第三天,李婶家的灰仔带着邻村的一只黑母狗兴冲冲地跑了回去。很明显,它走丢的那几天大概率是和“异性”在外厮混逍遥去了。

四、再探疯子家

听到村里人讲起李疯子被打的情景已是一周后了,当时我脑子里一阵懵。我没想到李婶竟然会因为我一个模糊的提醒就真的去痛打李疯子,我为自己的多嘴悔恨万分。

也许是想减轻一些心中的愧疚,当时脑海里迫切地想去看看李疯子被打得怎么样了,没人照顾的他可能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我不敢再往后多想,定了定神后,便飞速地朝李疯子家跑去。

到了疯子家门口,犹豫着不敢进去,我担心里面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就先站在门口,耳朵贴在门缝上,朝着黑漆漆的屋里喊到“李疯子,你在吗?”

许久,屋里没有任何动静。

我心里一紧,终于下定决心推开门迈了进去。

虽然几年前和伙伴们来过一次李疯子的屋子,但再次走进去心脏还是砰砰的乱跳,总有种会有怪物从某个角落突然扑上来的恐惧感。

我小心的挪动着脚步向屋子深处走去,终于在昏暗的光线下,依稀看到李疯子趴在墙角的木板床上,他蜷着双腿,微缩着臂膀,如同一截凌乱的枯枝,毫无生气。

李疯子轻轻的打着鼾声,全然没有注意到我的闯入。他身子左侧放着一个白瓷碗,碗上搭着两根竹筷,半块白面馍馍横亘在两根竹筷中间。

看来是有好心的村民给他送饭了,我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便悄悄退出了屋外。

五、李疯子之死

被打两周后,李疯子提拉着个破袋子重新出现在村里的小道上,唯一和往常不同的是,他目光呆滞,恍恍惚惚,跟丢了魂儿似的。

村里老人都说他的魂儿已经被李婶他们打散了。

随后的日子里,李疯子出来捡拾垃圾的次数从一周一次到两周一次,再到一月一次,频率越来越低。

再次见到李疯子,是两个月后的事了。那天放学路过村头,李疯子正弯腰在路边捡塑料瓶,让人震惊的是,疯子几乎完全变了一个人,眼眶深陷,脸色蜡黄,颧骨突出,像是被抽去了大部分血肉,瘦了一大圈。

疯子走远后,站在村头闲聊的几个叔伯叹息不已。

“李疯子的命不好啊,白挨这一顿打,整个人都蔫了”

“可不嘛,看他这样,似乎得了什么重病,恐怕撑不了多久啊”

听到他们议论,我忍不住插嘴“李婶家不应该对李疯子负点责任么?”

“负责任?哼,你李婶打死也不可能”

“娃儿,以后可别再提李疯子了,让你李婶听到,唾沫星子非把你淹死不可”

我心里一阵疼。我想为李疯子做些什么,可我什么也做不了----

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冷风吹在脸上如刀子般割得人生疼。有太阳的日子,人们三五成堆,裹着大棉袄,蜷缩在墙角,慵懒地围观着周遭的一切。

村里老一辈人都说活大半辈子了,还没遇到过这种极端的天气。

李疯子有一段时间没出来过了,具体是多久,没人特别去留意。直到有天,村长叫了几个人去疯子家查看情况,结果不出意料的在破板床上发现了早已冻僵的李疯子。

听说疯子尸体被发现的时候,他闭着眼睛,很安详,应该是在睡梦中走的。

村里人当即通知了邻村未曾露过面的疯子的哥哥,他是第二天才赶过来的,尽管他家距离我们村也不过三公里的距离。

听说疯子的哥哥全程显得很平静,脸上看不出丁点悲伤,他似乎和村民一样只是出于道义才来掺呼疯子的丧事。或许从他成家搬走抛下李疯子那一天,这个弟弟在他心里就早已经死了。

哥哥把疯子的随身物品从房间里全部搜罗出来,放在门口的空地上聚成小堆,点上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随后在村民的协助下把疯子埋在了后山上。

李疯子就这样走了,悄无声息的,好像他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样。

村里人很快就忘了李疯子这个人,人们日常的谈资中再也没有出现过“李疯子”这三个字,就连大人吓唬小孩的常用语,也替换成了邻村的其他疯子。

李疯子走后三个月,李婶家的灰仔再次走丢了,只是这次任凭李婶一家人喊破喉咙到处找寻,灰仔终究再也没有回来过——

五、鬼影再现

日子不快不慢,到了第二年夏天,有天我和死党潘子到山上摘野果子,疯玩了一上午,下山的时候兜兜转转无意间竟拐到李疯子的土房子附近。

李疯子死后,这座本来已经破旧的土坯房极少有人光顾,偶尔会有放牛的牛倌到屋子里避些风雨。

“快热死人了,咱们到那屋子里歇歇脚吧”潘子边擦着脸上的汗珠,边提议。

“那座房子里死过人,我们还是别去了”一想到李疯子,我心里很复杂,多少有点膈应。

“你不会这么怂吧,大白天的,还能有鬼啊。”

“切,那就过去呗,我只是嫌那里面脏。”

脸面压过了心中的恐惧,我还是跟潘子一起朝屋子里走了过去。

刚走到房子门口,就感受到了丝丝凉意。

“听我的话对了吧,这里绝对是乘凉的宝地啊”潘子洋洋得意。

“嗯嗯,你厉害”我鄙夷地附和着他。

屋里很暗,隐隐约约能够看到房顶四角上的蜘蛛网以及上面不知名的虫子尸体,坑坑洼洼的地面上零落地散着一些枯树枝,房子左侧的墙皮掉落了一大块,就像烧伤后结上厚厚一层疤的人脸,一半平整,一半凹陷。

处于这房间里,莫名瘆得慌,呼吸也变得急速起来。

正愣神的功夫,潘子惊慌失措地爆出一句“我看到李疯子了。”

“在---在---哪——”我哆嗦着,如同被人拿锤子直接砸在了神经上,脑袋一片懵。

“在那个角落——”潘子伸手指了指。

我顺着潘子的方向望去,墙角那边空无一物,只有几道从窗子里逃逸出的光影交错着跳舞。

“你是不是看走眼了?”我心里稍微平静一些,埋怨起潘子来。

“我真的看到了”潘子语气坚定。

我再次往潘子说的墙角瞧去,还是什么都没有。等回过神来,心里却再也无法平静,只感觉一股冷气从脚底窜到头顶,浑身止不住的颤抖。

我想尽快逃离,却发现腿脚早已不听使唤,直到憋足了全身的力气,才终于迈动了脚步,跌跌撞撞地落荒而逃。

一鼓气跑了老远,停下来的时候发现潘子没跟上来,便瘫坐在原地等潘子。脸上汗水连成了细流,摸了摸额头,冰凉冰凉的。

约莫过了五分钟,潘子出现了。他看到我的落魄模样,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你跑那么快干嘛,我在后面扯着嗓子叫你都没用”潘子笑得合不拢嘴。

“你正经点好不好,你真的看到李疯子了吗?”我迫不及待的再次跟他确认。

“呃---呃---我骗你的,哈哈,李疯子都死去一年多了,你是不是吓傻了”潘子一个劲的笑,似乎这个恶作剧能够承包他后半辈子的全部笑料。

当时我想掐死潘子的心都有了,他不知道我内心深处对李疯子的愧疚,而这愧疚正是隐藏在心中的鬼,轻易便被他的恶作剧唤醒了。

从那以后,我得了“李疯子恐惧症”,但凡看到、听到、想到和李疯子相关的任何东西,我都会心跳加速,瑟瑟发抖,惊恐万分,和见鬼的症状如出一辙。

六、后记

离家十几年了,偶尔想到李疯子,虽然会有愧疚,但惋惜是大于愧疚的。

李疯子只是被不幸和苦难大写加粗的那一代人的缩影,他是他们的极端化。

我常常在想李疯子如果出生在现在,他也许会有钱治病,然后结婚,生子,过着和我们一样的正常生活,他也许能够更有尊严的活着。

可也许终究也只是也许------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

创业管理不同于传统管理。它主要研究企业管理层的创业行为,研究企业管理层如何延续注入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柔性和竞争优势。成功人士都有一段艰难的创业故事的。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希望你喜欢。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篇一

初中毕业走街串巷收酒瓶

1983年,丁建明初中毕业,因家里困难,辍学回乡务农。那一年,丁建明16岁。丁建明在帮助父母干活的间隙,骑着家中唯一的一辆破自行车,东跑西奔,走街串巷,收酒瓶子。因为怕人认出来,他买了一个大口罩,将大半个脸遮了个严严实实。第一天,丁建明清楚地记得,一共奔波了上百里路,往返废品收购站两次,赚了十多元。虽然这十多元钱不起眼,可是,当时一个国家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一二百元。

后来丁建明觉得自己这是在靠劳动赚钱,并没有什么可耻的,便摘掉了口罩,大大方方地收起了酒瓶子。每天天刚刚亮,丁建明就起来进村沿街叫喊收酒瓶,晚上很晚才收工。到年底一算,居然净赚了近3000元,丁建明3年就成了万元户。

到了1990年,“丁建明收酒瓶子发了”成了村里最时髦的话题。村民们坐不住了,很快有30多个村民,加入到他收酒瓶子的行列中。开始他们骑着自行车收购,后来全部换上了三轮车,一人一年的收入有五六千元。“方圆150公里范围内,到处都有燕店村收酒瓶子的人。”丁建明说。一个劳动力种一年地,纯收入也只有四五百元,收酒瓶子每年收入四五千元,这一回全村村民都动了起来。

签约酒厂当起大老板

丁建明收的酒瓶子越来越多。他看到一些当地人不太懂行,收回了很多特殊的酒瓶子,这些酒瓶子大都是装名贵酒的,因为形状或质地特殊,加之离生产这些高档酒的厂家路途遥远,废品收购站一般不要这种瓶子。

丁建明觉得,这些酒瓶子都是花钱收回来的,扔掉了太可惜,只好把它们堆到一边。1995年8月,一位中年人找到了丁建明,想要高价收购这些特殊的酒瓶子。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丁建明感到很奇怪,问他要收这些酒瓶子干什么时,那人竟然毫不避讳地回答说:“造假酒呗。”丁建明不想挣这种昧良心的钱,断然拒绝了。

这件事也给丁建明提了一个醒儿。长久以来,丁建明一直和废品收购站打交道,所收的酒瓶子都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废品收购站不但给的价钱低,而且还经常挑三拣四。自己为什么不直接和酒厂联系,把收到的酒瓶子直接卖给酒厂呢?1996年,他先后和市场上销售形势比较好的4家啤酒厂、白酒厂签订了旧瓶回收合同,成为这4家酒厂的酒瓶回收代理商。

每天数万酒瓶送上门

1999年,丁建明租了50多亩盐碱地,购来电脑,扩大公司规模。如今,周围县市每天有100多辆三轮车将数万个空酒瓶送到他的公司;每天公司用7辆大卡车将空酒瓶运往全国各地。事业的不断扩大,带动了方圆150公里以内的群众从事空酒瓶收购,仅在他公司的从业人员就有100多人。

现在,丁建明的公司总资产超过了500万元。村里上规模的收购户也有50多户,家家都有三轮运输车,全村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1万元。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篇二

为了解“80后”大学生乡村创业的现状,27日笔者驱车到广东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聚史村,到达该村已是傍晚时分,山村人家烟囱飘起袅袅炊烟,天边一轮圆月已高高挂起,山脚下泥泞小道旁养殖场,隐隐约约传来几声“哞……”。

黄研彭、陈日暖、黄祖鼎分别是江苏畜牧兽医学院、广州海员学院、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准“80后”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赚得第一桶金后,毅然放弃原本优厚的工资待遇,回家养牛创业,他们的决定让家人不解,但是他们执着的创业精神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和鼓励,当地村民称之为“牛司令”。

2008年7月,该村一个简易牛棚动工建设,引起村民的关注。几个月后,村里3个大学生毕业生从山东领回几十头杂交小“洋”牛当起“牛倌”,一时成为当地新鲜事。时隔一年多,牛棚里三位稚气的“80后”大学毕业生经过一年的磨炼,已跟着当初的小牛犊成长起来了

说起当初创业经历,陈日暖和黄研彭皱皱眉说:“最艰难的时期挺过来了。”他们说,养牛的潜力很大,但是出栏时间较长,刚开始养殖需要坚守一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资金的维持是最揪心的煎熬。合资人都是刚毕业大学生,资金有限,又没有相应财产抵押,贷不到款,幸亏家长和亲戚的支持才坚持下来。

走进牛棚,陈日暖不时用手拨弄牛角。他说,第一次见到这些可爱的小牛犊时,打心底高兴了好一阵子,但是几天后就把我们忙得焦头烂额。小牛犊刚买回来时,由于“水土不服,饲料不惯”患上“应急综合症”。幸亏现在科技发达,把网线拉到牛棚,用笔记本电脑网络视频即可请专家在线会诊,及时解决难题。

黄研彭说,自己是学饲料专业的,学了一些关于饲养方面的知识,但是书上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乡下没有图书馆和专家,只能通过网络论坛交流,网购饲料、给牛会诊,在论坛与全国各地养牛人交流。说完他指着牛棚外面说:“后面一片种的是上等饲料皇竹草,种子是通过网上购买的。”现在,认识了不少当地养牛人,闲暇时也会聚在一起谈论养牛经验。

“80后”大学生养牛创业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通过互联网的交流,也让社会各界开始关注他们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冀平和华南农业大学农村教育硕士杨明亮为这种创业精神拍手叫好。陈冀平说,大学生创业无论成功与否,积累经验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这3名大学生回乡创业行为给当今大学生就业树立了榜样。

“牛司令”家的牛出栏了,近几天陆续来了“看”牛人,当晚九点多还有老板前来洽谈牛的价钱。

今天是元宵节,清晨,“牛司令”给笔者发来一条短信:“这几天他会带几个老板过来买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他们,通过不断努力,经验的积累,他们的事业也开始步入回报期。山里另一头,他们合资的另外一个养殖场也即将“圈”牛上路。

猜你喜欢:

1.成功企业家励志故事

2.关于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

3.一个成功人士的辛酸创业故事

4.创业人士的故事

5.失败人士创业故事

公社时期专门养牛的是谁

公社时期专门养牛的是谁

河南省信阳市“五七”青年农场知青四连,坐落在罗山县楠杆公社辖区内的上游岗上。从1971年3月1号建场到1979年撤场。前后有二百多名知识青年来到四连安家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的生产力还很落后,耕、种土地主要依靠耕牛。今天就讲一讲知青四连耕牛的故事。

71年,四连共有黄牛两头,水牛六头。第一批养牛班的知青有周志、李新忠、魏军,张勇,后来有杜恒利,杨利忠。还有黄伟,张馨梅两位女生也先后在牛班工作过。

四连的黄牛和水牛都拴住在同一间牛棚里。虽说黄牛和水牛同住在一间房屋内,早夕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是黄牛和水牛却尤如两个从不建交的牛国。双方互不往来,谁也不爱搭理谁,各过各的。

两牛国是井水不犯河水,泾渭分明。双方总是拉开一定的距离,中间为国界。这样也好,两国和平相处,没有战争。

关于本次养牛倌的故事和公社时期专门养牛的是谁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