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沟在建养牛场?堆沟港镇的经济发展

大沟在建养牛场?堆沟港镇的经济发展

大家好,关于大沟在建养牛场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堆沟港镇的经济发展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堆沟港镇的经济发展

堆沟港镇的经济发展

[头队村]头队村有10个村民组,1072户,4241口人,土地面积5832亩。村集体经济收入35.20万元,人均纯收入10580元。养鸡大户胡忠成科学规模养鸡3万只,年创收35万元,村文化室及农家书屋正常对外开放,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村党支部书记:王井超;村委会主任:唐加举;村主办会计:禹勤成

[小港村]小港村有8个村民组,636户,2700口人,土地面积3236亩。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0.19万元,人均纯收入10590元。

村党支部书记:葛玉高;村委会主任:郑学支;村主办会计:成君贯

[二队村]二队村有5个村民组,512户,2168口人,土地面积2827亩。村集体经济收入12.77万元,人均纯收入10600元。

村党支部书记:陈学忠;村委会主任:周井春;村主办会计:李兆林

[三队村]三队村有6个村民小组,516户,2354口人,土地面积286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20.88万元,人均纯收入11036元,通过全省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验收,投入180万元秸秆气化站和1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正常使用,特色亮点秸秆还田工作被连云港电视台重点报道,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及社戏大舞台充分发挥作用,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村党支部书记:张发明;村委会主任:徐正华;村主办会计:周昌志

[四队村]四队村有12个村民组,783户,3158口人,土地面积48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28.69万元,人均纯收入10500元。

村党支部书记:张发明;村委会主任:蔡祝生;村主办会计:蔡雨生

[长流村]长流村有10个村民组,915户,3710口人,土地面积359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11.13万元,人均纯收入10600元。新建150平方米社戏大舞台和450平方米的门球场投入使用,文化室和农家书屋正常对外开放,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村党支部书记:黄开兵;村委会主任:陈忠军;村主办会计:周发展

[五队村]五队村有11个村民组,704户,2834口人,土地面积2958亩。村集体经济收入10.77万元,人均纯收入10700元,文体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正常对外开放。

村党支部书记:付金山;村委会主任:周义华;村主办会计:朱玉华

[六队村]六队村有9个村民组,596户,2423口人,土地面积342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16.20万元,人均纯收入10680元。农家书屋和文化室正常对外开放,列入全市康居示范村创建并通过验收。

村党支部书记:罗会林;村委会代主任:周玉明;村主办会计:谢恒模

[七队村]七队村有7个村民组,545户,2195口人,土地面积3325亩。村集体经济收入12.46万元,人均纯收入10650元。

村党支部书记:刘士亚;村委会主任:陈如宝;村主办会计:单军年

[腰庄村]腰庄村有7个村民组,354户,1595口人,土地面积2103亩。村集体经济收入12.55万元,人均纯收入10610元。全村连片杭白菊1000亩,并建成脱水厂,提高了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新建社戏大舞台和农家书屋及文化室正常对外开放,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村党支部书记:蔡学余;村委会主任:徐松祥;村主办会计:于登波

[东南村]东南村有6个村民组,486户,2184口人,土地面积2697亩。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0.42万元,人均纯收入10088元。养鸡大户孙存跃建起2000平方米标准化养鸡场,实现全自动化流水线科学配方饲养蛋鸡,年创收25万元,生猪养殖大户潘长树年出栏生猪1500头,创收30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徐峰;村委会主任:陈步前;村主办会计:周国武

[大塔村]大塔村有6个村民组,510户,2221口人,土地面积328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10.03万元,人均纯收入10500元,养猪大户王永青和江苏天兆公司联姻,引进二元杂交母猪规模化自繁自养,年出栏肥猪1500头,创利28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陈树兵;村委会主任:王志忠;村主办会计:孙善军

[浦三村]浦三村有5个村民组,513户,2145口人,土地面积318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16.83万元,人均纯收入10500元。农家书屋和文化室正常对外开放。

村党支部书记:杨善军;村委会主任:邓天明;村主办会计:陈士华

[小塔村]小塔村有11个村民组,615户,2573口人,土地面积4278亩。村集体经济收入32.28万元,人均纯收入10610元,。

村党支部书记:王标;村委会主任:朱海军;村主办会计:李学生

[许圩村]许圩村有13个村民组,472户,2193口人,土地面积3703亩。村集体经济收入10.38万元,人均纯收入10500元。文化室和农家书屋正常对外开放,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村党支部书记:周坤云;村委会主任:徐中孝;村主办会计:周发能

[平桥村]平桥村有8个村民组,437户,1832口人,土地面积313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26.71万元,人均纯收入10710元。全村环境整治、道路建设全镇领先。

村党支部书记:王益坤;村委会主任:胡学清;村主办会计:胡学中

[新北村]新北村有8个村民组,735户,3317口人,土地面积4309亩。村集体经济收入10.61万元,人均纯收入10670元。新建社戏大舞台,正常开展文化活动。

村党支部书记:刘庆民;村委会主任:王宝龙;村主办会计;邵士明

[堆沟村]堆沟村坐落在堆沟港镇最东方,正在建设的226省道穿腹而过,渔业生产比较发达,有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64户,现有人口1358人,失地农民覆盖率100%,3564亩耕地面积主要用于化工、钢铁、港口物流等工业用地,现有沂河淌内拾边地1400亩,主要种植冬季小麦。年实现渔、农、工经济总收入594.6万元,粮食总产量264吨,实现人均纯收入13100元。

村党总支部书记:姚洪飞;党支部书记:付维成;村委会主任:于通科;村主办会计:陈士玉。

[大咀居委会]大咀社区与省级化工园区和兴鑫钢铁厂交界,通过灌河口临港工业用地的开发,使村民由有地农民变成失地居民,农民转变为工人。居民楼房居住率达到90%。全社区有8个小组,总户数536户,现有人口2651人,失地农民覆盖率100%,全社区原有耕地面积3806亩(全部被工业企业占用)。年实现经济总收入3846.4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13432元。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郑广兵;村主办会计:程加佑。

[十队居委会]十队社区有10个小组,总户数590户,现有人口2905人,境内有亚邦染料、华尔化工等16家化工厂和红旗船业。年实现经济总收入1379.60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12040元。

村党支部书记:蔡昆燊;村委会主任:付明光;村主办会计:顾井

[黄姚村]黄姚村有8个小组,总户数550户,现有人口2652人,原有耕地面积2605亩。实际征用地2200亩,境内有佳麦化工和红旗船业等23家临港企业。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99.40万元,粮食总产量328吨,实现人均纯收入12056元。

村党支部书记:姚洪高;村委会主任:王再成;村主办会计:高怀明

[董沟村]董沟村有8个小组,总户数797户,现有人口3810人,耕地面积3560亩。年实际征用地2886亩,境内有奥特赛、迪安等化工企业和宏冠船业等6家企业,经济总收入1399.40万元,粮食总产是640吨,实现人均纯收入12411元。

村党支部书记:赵明亮;村委会主任:董仕红;村主办会计:王兵红。

[九队村]九队村原是堆沟港镇政府所在地,境内形成以种植梨树为主的千亩梨园,梨园坐落在九队大沟的西侧,不仅可以创收,还可以阻止化工园区对居民区的空气污染。境内还有以大棚生产为主的百亩大椒地、2个水泥预制厂。全村共有8个小组,总户数826户,现有人口4150人,原有耕地面积3382亩,因新港大道穿越该村境内和宏冠船业部分用地净减1000亩,现有耕地面积2382亩。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198.4万元,粮果总产量2428吨,园区辐射第三产业发达,实现人均纯收入12326元。

村党支部书记:黄金波;村委会主任:季红华;村主办会计:董士猛。

[刘庄村]刘庄村有10个小组,总户数880户,现有人口4355人,原有耕地面积3897亩。全县唯一的港口物流企业——“灌河国际”在该村境内共征用农民土地1536亩,现有耕地面积2631亩。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84.26万元,粮食总产量2370吨,实现人均纯收入12346元。

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乔广银;村主办会计:孙海萍。

[四圩村]四圩村有8个小组,总户数621户,现有人口3223人,耕地面积3538亩。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598万元,粮食总产量1594吨,蔬菜1200吨,实现人均纯收入12396元。

村党支部书记:李应亮;村委会主任:孙友成;村主办会计:尚福海。

[八尺村]全村有7个小组,总户数500户,现有人口2673人,原有耕地面积2477亩。八尺村的养殖业比较发达,养牛、养羊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沂河淌也形成百亩小麦保种示范方。因灌河国际征用868亩,现有耕地面积1609亩。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88万元,粮食总产量820吨,蔬菜640吨,实现人均纯收入10468元。

村党支部书记:孙如何;村委会主任:张志荣;村主办会计:虞秀荣。

[王庄村]王庄村有8个小组,总户数485户,现有人口1655人,原有耕地面积2406亩。因新港大道和产业大道穿越该村,以及扩宽和绿化工程,征用土地500亩,现有耕地面积1906亩。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44.74万元,粮食总产量1026吨,生产蔬菜964吨,实现人均纯收入10368元。

村支部书记:左增松;村委会主任:孙竹伟;村主办会计:王加香。

[八队村]八队村有11个小组,总户数495户,现有人口2742人,原有耕地面积2600亩。因钱江船业和堆沟港新城建设征用1806亩,现有耕地面积794亩。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66.6万元,粮食总产量620吨,生产蔬菜480吨,实现人均纯收入10987元。

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薛以兵;村主办会计:王加波。

[兴港居委会]兴港居委会有4个小组,总户数488户,现有人口2018人,耕地面积2041亩。兴港居委会第三居民组是连云港市唯一的回民村,回民人口148人。美尔美图船业、兴港中心村和堆沟新城建设,征用土地2700亩(包括沟、渠、路、塘被征用)现有耕地面积200亩。201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78.6万元,粮食总产量198吨,实现人均纯收入11856元。

村党支部书记:王兆虎;村委会主任:刘恩相;村主办会计:王金华。

[刘集村]刘集村有7个小组,总户数425户,现有人口22787人,耕地面积1960亩。因名洋船业、兴港中心村四期、五期小区建设征用土地1200亩,现有耕地面积760亩。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684万元,粮食总产量656吨,实现人均纯收入10894元。

村党支部书记:毛庭光;村委会代主任:郑永权;村主办会计:陈华。

[东腰村]东腰庄有8个小组,总户数800户,现有人口4000人,耕地面积3810亩。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148.20,粮食总产量3216吨,人均纯收入10488元。

村党支部书记:金建成;村委会主任:马成国;村主办会计:谢恒明。

中国一九五九年六零年历史

中国一九五九年六零年历史

一九六零年的故事:大饥馑

这一年,应该算是我们全民族最为悲惨的一年!

1960年的早春,在我们淮南市谢家集区的街市上,有着已经超过市民数量的农村饥民,有的单身一人,有的拖家带口、携老怀幼。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当街喊叫:“谁给我一口吃的,我立马嫁给他!”讨不到饭的人很多,每天早晨都有人死掉。民政局有一个收尸队,见了尸体立即清除。每天又有新的农村饥民大量涌入,老人、孩子、女人……

那时,我的50多岁的父亲被罢了官(唯一的理由是他有“旧军官”的历史,没有资格做“新中国的主人”),先是被指派去“大炼钢铁”,后来又被指派到养猪场养猪去了。母亲遭受连累,在城里的工作岗位上被人挤出来,发配到“灾民站”专门服侍弃婴、弃童。

“灾民站”设在谢家集第一小学西边围墙外、唐家山的山坡下。我的母亲分管一间大屋子,屋里有三、四十个小孩,大的七、八岁,小的尚不会走路,全是弃婴、弃童。她的工作主要是给这些孩子洗衣服、清理身上的粪便,给大一点的分食物,管住他们不要互相抢东西,给最小的喂饭。公家每天只能给灾民提供一次吃的东西,孩子们饥饿异常,一看见我的母亲就围上来要吃的。

“灾民站”的工作人员实行白天全天工作制,晚上锁门回家。我的母亲每天要工作一整天,晚上黑透了才能回家。第二天一早,过去开了门,总是能够看到有几个孩子已经死了。有的孩子是被老鼠咬死的,手指头、脚指头没了,眼珠子没了,血肉模糊,惨不能睹。满屋子血腥、尸臭,催人呕吐。站里有个专门清理尸体的男子,他把死孩子身上的衣服脱下来,交给服侍小孩的女人们(留给以后的小孩穿),然后把尸体装到一个大竹篮里,一个一个装,装满了,再往山上擓,然后倒进石头塘里。那里野狗很多,等丢尸人走了,它们便过来吃这些尸体。

我当时在谢家集第一小学上学。天气炎热起来以后,每当刮起西风,在校园里就能闻到山上飘来的一阵阵臭味,那些丢尸的石头塘,我与同学们都去看过,尸骸狼籍。母亲每次下班回来总是吃不下饭,总是对着奶奶、姐姐她们哭上一阵子,诉说这些孩子的惨象。到后来,她实在不能坚持了,只好提出调动工作的请求。有关“领导”不准,给她按“自动离职”论处,于是母亲丢掉了工作。

谢家集第一小学门前有一条大沟,是古人治理山洪留下的政绩,起源于车路山,直通淮河。宽一丈多,深七八尺,经常有人弃婴,多是新生儿,直接丢到水里溺死。沟埂上有许多榆树。春天的时候,大家都去采树叶吃。树叶吃尽了,就剥树皮。同学们把树皮的风裂层用小刀刮去,再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存到铅笔盒里,留着慢慢吃。这东西又绵又粘,口感倒也可以。沟埂上自生着许多蓖麻,蓖麻籽有毒,不能吃。但是有的同学饿急了,就把它用柴火烧熟了吃,吃后上吐下泻,差点丢命。

当时,城里的小孩、大人口粮定量每个月十几斤到二十五斤半,这是原来的细粮标准。但是后来开始配给杂粮了,譬如山芋、山芋干、山芋面、南瓜、胡萝卜等等。没有主粮,这些东西是不耐饿的,而且也根本吃不饱。我们家里缺粮,父亲用15块钱在“黑市”上买了10斤“山芋面”,做出粑粑来,苦涩难咽。奶奶说,这其实是橡子面,吃了屙不下屎,能把人活活憋死。

街市上的东西价格飞涨,胡萝卜卖到一块钱一斤。一般市民有工作的人月工资三十至四十元(最低十八元),产业工人也只是这样的标准。只有煤矿工人高一些,七级工、八级工可拿到每月一百元。市面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七级工、八级工,不抵乡下老头一挑葱!”

每到星期天,城里总是有很多人到农村去挖野菜,男女老少接成伴,队伍浩浩荡荡。母亲、姐姐、我(1960年虚龄九岁)几乎每个星期都去。荠菜、马齿苋,这些可食性很高的有名的野菜很快就被人们挖绝了。大家又去二道河农场挖“茅草葫”,这是一种可食的草根。“茅草葫”很快又挖完了,大家只好去挖“剔剔牙”。“剔剔牙”叶缘有刺,大人还能凑合吃,小孩子一吃,扎得满嘴流血,拉屎的时候也带着血。还有一种叫“呼啦苗”的东西,吃了以后腹泻不止,俗话说“呼啦苗,吃一碗,屙两瓢”,但是为了能够活下去,大家还是照吃不误。

有一天,母亲和姐姐挖了一些野菜回来,听别人说是野胡萝卜,全家人吃了,竟然当时暴吐不止。奶奶仔细看了一下那野菜,当即大惊失色,连连叫到:“完了、完了,这是‘狗尿苔’!俗话说‘狗尿苔,早上吃了晚上埋’!”幸亏大家都吐掉了,只是躺了几天,都保住了命。

这种时候,饥饿使得一些人丧失了人性,发生了很多令人惊骇的事情。

谢家集区有个说大鼓书的场子,场子边有个妇女天天在那里卖熟肉。肉淹在酱油里,一块肉(大约一两重)要一块钱。常有煤矿工人凑过去,给几块钱,蹲下吃几块。有一天被一个以前经历过灾年的老矿工识破,揪到“市管会”去了。经审问,那妇女承认是人肉,都是到乱尸冈在尸体上割取的。

谢家集区的平山村有一位姓袁的小板车工人,为了几斤粮票,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此人是个壮汉,与我父亲是熟人,曾来过我们家,我也认识他。

谢家集第一小学北侧,有个哑巴为了抢到一头小牛,杀害了养牛人全家。公安局抓他的时候,我和同学们都看到了,大家在场围观,直到哑巴被按到三轮车上被押走(那时公安局没有警车)。

一个农村老人饿的受不了,到城里央求女儿给几斤米。嫁到城里女儿说:“我自己的孩子还要活命哩!”非但一粒米不给,连一顿饭都没有招待。老人哭着望东淝河走,走到东淝桥上,投河而死。

乡下的情况非常糟糕,“共产主义大食堂”没有粮食,自然关门,社员家里又没有分给粮食,大家只好眼睁睁挨饿,不断有人死亡。但是,省里、县里都下了死命令:不许说“饿死人”,谁说就抓谁!在这样的情况下,乡下的亲戚不断有人进城投奔城里的人。我们家也来了几个,是我父亲老部下马占彪的妻女,马占彪刚刚饿死,马伯母带着十多岁的女儿前来央求我们予以照顾,我们家的人心软,就将孤儿寡母的留下了。还有一个年轻力壮的,叫焦海堂,是我奶奶娘家的一个侄子,28岁,人高马大,来我家一个人一顿吃掉了我们全家的当天口粮。奶奶怕我们被饿死,只好硬着心肠赶走了他。一个星期后,他饿死在凤台县到毛集的河坝上。

大饥馑的时间不止三年

实际上大饥谨从1959年开始,一直蔓延到1962年秋收到来的时候才算结束,最严重的年份是1960年、1961年。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有很多外来的灾民都在淮南丢弃了自己的生命。从谢家集往寿县走,第一个地点是唐家山的北坡,那里饿死者的尸骨最多。直到1963年在那里建第二小学,我们去参加义务劳动,山的半坡上还遍布着骷髅、骨架,淘气的男同学竟然拿着腿骨相打。过了平山以后,从邱家岗到九里大队,路边有好几个饿死的人。尸体在那里腐烂成白骨,放了几年无人过问。

真是:出门无所见,路有饿死骨!

致命的饥饿,会让人丧失一切尊严和理智。凡是从这场大饥馑中侥幸活下来的人,你给他一道选择题:假如必须叫你死的话,你愿意到战场上被敌人打死,还是愿意活活饿死?我相信,选择宁愿到战场上战死的人一定居多,因为,长时期没有正经的粮食吃,“以瓜、菜代之”(“大跃进”的始作俑者、全世界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比爹亲、比娘亲”的MZD语),最后只好去吃树叶、草根,那种饥饿濒死的感觉让人太痛苦、太难受、太难煎熬了。

民间常道:“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地区四季分明,气温适宜,雨水充沛,地理环境优越,各种物产特别丰富,有的地方叫“鱼米之乡”,有的地方甚至有“天然古粮仓”之称。如果,没有1958年“大跃进”的变着法儿的折腾,这样的好地方岂能有此一劫?当然,“大跃进光芒万丈”,所能照见者非止一端,“六亿神州尽舜尧”,哪个地方能够漏掉呢?

当然也有人没有体会到大饥馑的滋味。

在城市里,那时老百姓都是开门吃饭,但是很多干部家庭却都是关门吃饭,害怕被别人看见。他们有“特供”和特权,即使老百姓死光也饿不着他们。“文革”中批斗干部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了“关门吃饭”这个事,愤怒的群众采取极端残酷的手段折磨他们,对他们宣泄心中积久的怨毒。

现在,那些曾经地位特殊、待遇优越,当时吃着“特供”、喝着人民之血,根本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的权贵们、走狗们,以及他们在蜜水里泡大的余孽们、后代们,抵死不肯承认大饥馑,不肯承认曾经有数千万苦难同胞被活活饿死这一铁的事实。但是,大饥馑切实发生过,它作为时代罪恶的特殊标签,早已铸入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任何人也抹杀不掉、抵赖不掉!

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征收的关系

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征收的关系

过的代表企业。方山县宏康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方山县委、县政府聚焦脱贫摘帽目标,立足肉牛主导产业发展,举全县之力打造的农业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有力助推方山县肉牛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形成全链条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强力带动周边农民持续增收。

政策引领搭实产业发展框架

方山县自然气候条件优越,饲草资源丰富,肉牛养殖历史悠久有广泛群众基础,非常适合发展肉牛养殖产业。

方山县县域面积215万亩,其中:耕地45万亩、天然草地49.8万亩、森林面积近74.9万亩、四荒地19.6万亩。年降雨量450-550mm,无霜期90-150天,区域内分支出7大沟30多条小沟。全县山高沟深,气候冷凉,牧坡广阔,水草丰茂,疫病稀少,是养牛的天然宝地。县域内沿川年种植玉米近10万亩,还有谷子、杂豆等小杂粮种植近4万亩,农作物秸秆资源也可为草食畜养殖业提供多元化的饲草保障。唐朝时马坊一带就是尉迟恭的四十里牧马场,南阳沟是民国时期山西省第一个示范牧场。养殖习俗世代相传,积累了宝贵的养殖技术与防疫经验,形成本地特色的养殖文化与传统,方山县也被列为全省十个养牛重点县之一。

2016年以来,方山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将肉牛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来抓,提出“两年规范化、三年大发展、四年成支柱”的肉牛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方山县加快发展肉牛产业的实施意见》《方山县脱贫攻坚重点产业奖补办法》等配套政策,引导广大农户参与肉牛养殖、增收脱贫,在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同时,带动全县肉牛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在方山县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推动下,2016年,方山县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宏康牧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目前企业已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实际投入资金3.58亿元,分两期建成可存栏8000头规模的牛棚47个,青贮窖7个22560平方米,干草棚1个1700平方米,时产10吨饲料加工厂,年屠宰3万头肉牛屠宰厂。同时,企业还对周边陈家湾、代居、郝家庄三个村已建闲置牛棚进行了改造,进行合作经营,养殖总规模达到10000头。2020年,宏康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共收购架子牛5242头,销售肉牛4886头,实现销售收入8929.8万元。

在宏康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力带动下,2020年底,方山县169个行政村有120个村重点养牛,养牛户达2680户1083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占70%,养牛收入占到农户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融合发展打造一流肉牛品牌

宏康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自建成以来,便着力打造“放山牛”品牌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延伸“种、养、加、销”农牧循环产业发展链,有力推动了方山肉牛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初期,因缺乏技术管理人才,公司曾委托汾阳众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团队托管经营。2020年末,为了解决企业运行资金严重短缺,经营管理效益不高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养殖场、屠宰场均面向社会公开承包经营,引入社会资本助推企业扩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经多次分析研判,确定养殖场由方山县丰茂农业有限公司承包经营,屠宰场由宏康世纪(山西)供应链有限公司租赁经营。随着承包方人员、资金陆续到位,企业生产经营逐步进入正轨。

2021年,方山县引进贵州实富电力实业公司在肉牛屠宰、肉品加工及母牛繁殖改良等方面与宏康牧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目前日屠宰量可达100头,开发生产的“牛肉干”“牛排”“卤牛肉”等系列产品,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及西北、西南等地。

在宏康牧业公司辐射带动下,方山县母牛繁育、肉牛育肥、饲草种植、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的肉牛全产业链格局已初步形成。下一步,公司将围绕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锚定现代农牧业发展目标,不断做强做大做优。公司将坚持走现代企业发展的路子,引进先进技术、专业团队,拓宽资金渠道,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治理体系,实现管理更加精准高效,经营效益持续稳步提升。公司将坚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继续在种养结构调整、屠宰加工、饲草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冷链物流、品种改良、市场交易、检疫检测等方面发力,塑强品牌、开拓市场,争夺全国肉牛产业的话语权。将坚持完善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依托肉牛主导产业,规划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好唱响“绿色、有机”两张牌,助推全方山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利益联结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宏康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公司+企业+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三种模式,有力助推脱贫户增收,并且成效明显。

“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公司与村集体签订购销协议,村集体牵头成立的肉牛购销协会作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纽带,减少销售中介环节,农户每头牛可增收500-800元,带动全县形成养牛专业村80个,牛存栏达到4.1万头以上,养牛专业户2900余户,年均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散养户年均收入5000元以上。

“公司+企业+农户”模式。公司与老传统、良泉两户白酒企业签订酒糟购销合同,利用酒糟进行肉牛育肥;两户白酒企业与农户订单种植酿酒高粱,企业按照1.2元/斤的保底价回收,带动全县发展高粱种植1.8万亩,亩均增收300元。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结合易地搬迁后续产业扶持项目,在7个集中安置点周边流转土地5532亩,建成4个青贮玉米种植产业园,带动1550名搬迁户增收并惠及所有搬迁户。全县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带动贫困户6200户,户均增收1500元。

同时,公司雇佣周边村贫困户进行养殖、屠宰,用工100余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对农民进行养殖、配种、屠宰培训500余人次。

科学规划综合带动效益明显

宏康牧业的壮大,见证着方山县肉牛全链条循环产业的发展。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冷链运输体系,强化品牌打造,做强销售终端,为方山县肉牛产业发展做好贡献。

为了保证冷鲜肉产品的市场输送,公司将着手投资建立物流冷链运输体系,配套不同载重的各类冷藏运输车用于长途、短途运输。其余所需的长途冷链运输设备依托公司合作的物流冷链公司完成。该运输体系的建立可增加社会就业20人。

为提升方山肉牛的知名度,公司下一步还计划加大投资,着力创建全国名优肉牛品牌。品牌策划、宣传画册制作、影视宣传片拍摄、户外宣传广告及新媒体品牌宣传都已列入议事日程。

为了扩大方山牛肉及其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还计划在北京、太原等地发展全牛宴、“放山牛”火锅旗舰店若干个。旗舰店的建成可有力促进县域肉牛品牌的推广,带动扩大肉牛产品的销售市场。同时可解决社会就业200余人。

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未来的宏康牧业将在方山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打造产业融合新载体、农民增收新平台,在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大潮中劈波斩浪,扬帆起航。他们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到2023年带动农户5000户参与养殖,户均增收6万元;到2025年带动农户10000户参与养殖,户均增收8万元,累计增收额达到125亿元”目标。

大沟在建养牛场和堆沟港镇的经济发展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