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写生画,欧洲绘画史的发展过程

养牛写生画,欧洲绘画史的发展过程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养牛写生画,欧洲绘画史的发展过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欧洲绘画史的发展过程

欧洲绘画史的发展过程

欧洲曾以光辉灿烂的古代绘画闻名于世,而从19世纪以来,又以色彩缤纷的现代派绘画惊骇环球。特别是西欧,从马奈、莫奈、修拉、塞尚、高更、梵高等为代表的印象派出现后,流派日益纷繁,尤其令人瞩目。法国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是大家公认的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最早流派,跟它同时出现的有德国以凯尔希纳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稍晚一点,毕加索为代表的主体主义、意大利卡拉·博乔尼等为代表的未来主义,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主义,在瑞士首先出现的达达主义以及阿尔普、克利等人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等,流派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艺术运动的高潮一波接着一波,形成了万态纷呈的局面。这些流派虽出现于1945年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却仍然绵绵不绝。首先,这些流派的创始者或骨干画家,在当代仍然活跃,并有佳作问世。如马蒂斯、毕加索等人,在50年代,还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

毕加索的和平鸽及油画《朝鲜的屠杀》、《战争》、《和平》等作品的反对

侵略战争、歌颂和平的内容,在他的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还涌现了一批新的绘画流派,如发端于美国、波及全欧的抽象表

现主义、在奥地利形成的幻想现实主义、萌发于英国的波普艺术、产生于法

国的塔希主义、偶发艺术、观念艺术、奥普艺术、人体艺术思潮、地景艺术、

新表现主义等等。总之,现代主义绘画出现了新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绘画更是高潮迭起,传统的现实主义绘画也仍有一席之地,出现了多元的新局面。

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达达主义内部分化出来的一个艺术流

派,它吸收了达达主义反传统的自动性创作的观念,但扬弃了达达主义那否定一切的偏颇之处,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下,强调偶然的结合,无意识的发现,梦境的真实再现,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揉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超现实的情境,其手法是写实、象征和抽象等,20世纪30年代后,超现实主义在经过一段冷寂的时期后,50年代又在欧洲再度兴旺起来。这时的代表人物,在法国有福特里埃、杜桑等。杜桑是达达主义的鼓吹者,曾作《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以表示对众人崇拜的名画的蔑视而闻名,这时也成了超现实主义的积极支持者。在意大利有卡腊和基里科。在德国有厄尔莱等人,他们都创作了较好的作品。超现实主义绘画在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强调优先考虑造型而忽视绘画内容之风盛行的时候,刻意揭示作品内涵以及复兴奇特的异国情调风格等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超现实主义有两个支系,一支是绝对超现实主义,以不受意识控制的无意识行动为主,其作品虽有某种程度的形象化,但却接近抽象派的特征,创作强调偶然机遇或自动行动。代表有西班牙的米罗,他的绘画除具有幻想的幽默外,那空想的世界相当生动。他笔下的植物、动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

都充满一种勃勃生机,似乎比在生活周围的真实对象更加真实。其它艺术家还有马宋、马塔等人。另一个支系是叫做超级现实主义。这派表现的大多是可以认识的场面或物体,注重细致地描绘事物的细部。但从整体而言,却又脱开物体的自然结构,以幻想的方式以描绘对象变形,并结合成梦境中的东西,以创造不受理性控制的潜意识的形象。代表人物有西班牙的达利和比利时的马格里特、德沃尔等人。达利的作品往往表现凶残的梦幻或奇特的宁静气氛,爱用双重的或隐藏的形象。马格里特的绘画世界,充满了日常琐事的各种幻境,善于夸大突如其来的精神感觉,创造幻觉想象。

抽象主义绘画

抽象主义绘画在欧洲十分盛行。抽象主义或称抽象艺术,并不是一个有宣言、纲领的社团,而是一种反对模拟自然形态,主张抽象表现的艺术思潮和流派。它的特征是不描绘具体物象,而通过线条、色彩、块面、形体、构图等手段来表现各种情绪,激起观众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抽象艺术有两类:一是将自然的外形加以简化、变形,形成极为简单的、概括的形象。

一是不以自然的外形为基础的几何构成。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是康定斯基在1910年创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抽象艺术的代表除康定斯基外,还有荷兰的蒙德里安。像康定斯基等重视感情表现的抽象艺术叫抒情抽象或热抽象;而蒙德里安等表现理念的抽象艺术叫理念抽象或冷抽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抽象主义在欧洲不仅盛行,而且还有发展。1952年,法国美术评论家塔皮耶首先用“塔希主义”一词概括的那些作品就是抽象艺术的新样式。塔希就是斑污、斑点的意思。而塔希主义就是用偶然的彩色斑点和色块所形成的绘画。法国的阿特兰、布仁、马蒂卮、阿勒、迪比费等人,就是塔希主义抽象画派的画家。这时抽象艺术的成绩突出的艺术家英国的戴维、尼科尔森,霍克尼的《强调安静的画》、《蛇》等作品,也是抽象主义的作品。60年代后,他转向写实风格。1948年,英法美首先在西柏林举办了抽象画展,德国中青年艺术家积极开展了非传统艺术的探索,打破了法西斯上台后形成的德国艺术与欧美艺术阻隔的墙壁,使德国艺术与欧美艺术接轨,其中特别活跃的沃尔斯、哈通、温特尔等就是较为出色的抽象艺术的画家。当代欧洲的抽象绘画,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华裔法国画家赵无极(1921—),1951年他在瑞士看到克利的作品,唤起以中国古代象形文字演变为符号作为艺术构思的意念,又吸取中国画不求形似的传统,使其50年代后期的创作获得新的突破,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抒情抽象的风格。

波普艺术及与之有联系的其它艺术

波普是英语单词的缩写,意指流行艺术、通俗艺术。1952年,萌发于英国,后遍及欧美。现代主义艺术避开都市文明的压力,反对机械化、非人性的消费文化。而波普艺术家则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明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重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1956年,汉密尔顿在“这是明天”的展览会上,陈列了握着“POP”

字母的网球拍运动员的拼集作品《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往常,如此丰富多彩?》,被认为是波普艺术的第一件作品。1961年,举办的《当代青年艺展》,更表现了波普艺术强大的冲击力。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保罗齐、蒂尔森、霍克尼、史密斯、琼斯等。法国的波普艺术家代表应推雷塞。波普艺术虽以英、美两国为主,但旁支迭出,影响极广。一般认为:偶发艺术和集合艺术就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波普艺术强调艺术与生活结

合,因此便对人们周围的事物以及大众文化寄予关注。集合艺术就是把机械文明和大家消费的废弃物,收集起来,重新组合,并赋予它一种新的含义的艺术。集合艺术家的作品,常常把现成品,如易拉罐、塑料瓶、机器的废旧物等结合起来,制成平面或立体形式的、可看、可模的艺术品。将这些在室内、室外环境中布置出来,产生精神上的感受,便又是环境艺术了。将艺术和大自然结合,直接借助大自然的景观而不借助造型艺术的传统媒介,或者把大自然稍加施工或润饰,旨在使人注意大自然,使人从中获得异于平常的审美体验,便是“大地艺术”了。在欧洲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阿尔曼、谢乍,德国的史维塔斯、尔麦斯特,西班牙的塞尔拉诺、齐吉达,意大利的卡塞拉等人。他们的作品有的是绘画,有的是雕塑,但许多时候却很难按传统的方式划分类别了。

偶发艺术出现于60年代,它是以表现偶发性事件或不期而致的机遇为手段,重视人的行为过程,揭示人的本能反应的艺术,是拼贴艺术和环境艺术的继续和发展。拼贴艺术和环境艺术还借助物质材料,偶发艺术却强调活动的机遇性,艺术活动在于即兴发挥,往往变成无情节的表演,而艺术家的身体也可作表演材料,使其艺术和生活融为一体,所以也称“表演艺术”。如法国的画家马修带上盔甲进行绘画表演,并给在画布上演出起名“中世纪的战斗”。法国另一位画家克莱因,他从二楼的窗口爬出,伸展双臂,平衡身躯,冒着死伤的危险,跳向空中,就是用自己身体创作的“绘画”作品。1970年,法国还出现了“零社”的艺术组织,到处演出他们的艺术。

观念艺术是60年代从偶发艺术及环境艺术中逐渐演化出来的艺术。它排除传统艺术的造型性,认为真正的艺术品并非艺术家创造的那种物质形态的作品,而是概念或观念的组合。因为观众从物质形态作品上所获得的信息量,不会比从概念及事件的意义中获得的信息多,这样,观念艺术家便以图表、文字说明、录相以至自己的身体为媒介,以表现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变异过程,使观众通过这些而在自己头脑里形成、完成艺术品的塑造。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阿尔芒,荷兰的布朗,意大利的曼佐尼,英国的阿纳特、伯金、克拉克、希利亚德等人。最早的观念艺术以语言为媒介,后从达达主义艺术家杜桑用小便池制作的《泉》中得到启发,表现手法便日趋丰富了。如1960年阿尔芒在巴黎办个人画展,展品是两卡车垃圾;布朗展览的作品是份文字说明,上写“阿姆斯特丹所有鞋店都举行我的作品展览”。

人体艺术是以艺术家本人的身体或别人的身体作为媒介进行创作的艺

术。它是由波普艺术的分支偶发艺术发展而来的。这种艺术不叙述事件,也不表现艺术家的感情,只是那没有个性的身躯活动的现场记录而已。观众通过观看表演过程,去体会艺术家的作品。1961年,法国艺术家克莱因让两个女模特,浑身涂满油彩,在画布上互相拖拽滚打以制作绘画作品,这是欧洲人体艺术的序幕。此后,人体艺术在欧洲便风行起来,而且越到后来就越离奇,引起人们的非议。

波普艺术及与之相联系的集合艺术、偶发艺术、环境艺术、大地艺术、

表演艺术、观念艺术、人体艺术都属后现代主义范畴,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很难界定,因为它们本身便是互相掺杂的,只是由于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或是侧重点有点差异,便往往出现不同的名称。这些艺术,目前还在发展。

新表现主义等艺术

这是20世纪80年代从欧洲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1980年,它首先在德国出现,并在欧、美艺术界引起较大的震动。新表现主义是在过去表现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一些手法,如色场绘画的色场层次组织、最少数派艺术的直接表现法及波普艺术的形象等,运用绘画语言传达强烈感情的艺术。其特点是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表现强烈的率直、天真的情绪。实际上,它是对缺乏个性,缺乏感情的某些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弱点的反拨,是现实主义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巴泽利茨,他的作品联想自由,想象奔放,色彩鲜明,甚至塑造人头朝下的人物形象,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彭克的作品以自由幻想的形式,表现强烈的内心活动见长,整个画面具有稚拙的情趣。波尔克运用波普手法,使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伊门多夫的作品,在整体上给人的感受是虚幻的,但在细部又注意写实。新表现主义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都能反映艺术家的个性。

写实主义绘画

欧洲有着写实主义的传统,19世纪30至7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掀起过强大的现实主义绘画思潮,代表人物就是法国的库尔贝。20世纪以来,尽管现代派绘画日渐成为主潮,但现实主义仍绵延不绝,放出自己的异彩。在英国,代表现实主义或社会现实主义的有布拉特比,史密斯等人。霍克尼起先热衷于抽象主义,60年代后,他也转向写实手法。他常常把光源和光线作为描绘对象,真实而生动地刻划人物和道具。法国的富热隆是社会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远在1936年起,他便不断有表现工农、市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问世,如油画《1943年的巴黎街头》,揭露纳粹占领期间的悲惨生活。

50年代,他在诺尔省煤矿居住一段时间,创作了组画12幅的《矿乡》,以深沉严峻的笔触,表现出恶劣环境下工人的痛苦,拼搏和期待。他继承了库尔贝等写实主义画家的传统手法,也吸收了现代派的一些技巧,使其作品具有独特风格。直到70、80年代,他仍有大量作品展示在观众的面前,如《地铁——工作——睡觉》(1978)等。著名画家热莱原是抽象主义的巨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创作了写实的作品。德国在战后初期,曾出现过描绘战争灾难、痛恨法西斯罪恶的现实作品,但很快转向现代派的绘画。60年代后,现实主义又掀起了复兴的热潮,代表人物有施特克尔、伊门多夫、基费尔等人。格罗斯在战后的作品中,相当的一部分是以漫画的形式,揭露专制政权、腐败道德及战争的残暴、恐怖的内容。迪克斯作品中的现实内容也是明显的。

当代欧洲的现实主义画家中,成就突出的还有意大利的古图索(1912—1987),他在1943—1945年间,就发表素描和速写集,揭露法西斯纳粹占领期间的罪行。1946年与卡西纳里、科尔波拉等11位艺术家签署宣言,共同发起新艺术阵线,表明其坚持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态度。他的作品总是围绕人们关心的现实问题取材,表达一种深刻的思想。如《占领西西里荒地》、《讨论会》(1960)、《陶里亚蒂的葬礼》等。

西欧的绘画流派很庞杂,除上述列举的外,还有抽象表现主义、新达达主义,新抽象派等等,可以说,当代西方有什么绘画流派,欧洲便有什么流派,很难一一介绍。不过,上述所举的内容,也足以概括欧洲当代绘画的基本面貌了。

(2)东欧的绘画

前苏联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在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

绘画兴起于西欧时,苏俄出现过构成主义的绘画。抽象派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就是俄国画家。但是十月革命后,苏联批判了形式主义、构成主义等绘画流派,规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从此,在漫长的岁月里,现实主义绘画便成为苏联绘画的主流,其它绘画流派,特别是现代主义绘画几乎在苏联绝迹了。

在当代,前苏联绘画主要是现实主义的绘画,以60年代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后时期的绘画有不完全相同的特点。

1941年,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苏联进入全民性的卫国战争时期,艺术家也毫不例外地投身保卫祖国的斗争,创作了大量的宣传画。

内容大多是反对战争、保卫祖国、歌颂英雄、宣传团结对敌等,充满了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顽强的战斗力。战后一段时期,这种主题的宣传画仍占有显著的地位。其代表人物是伊万诺夫、普罗科夫等。

伊万诺夫创作了100多幅宣传画,普罗科夫的《争取和平》(1950)等作品,曾风靡一时。此外,反映苏联人民高昂的革命热情的油画,特别是军事题材的油画,其成就也很突出。代表人物有莫伊谢延科、克里沃诺戈夫、涅普林采夫等等。历史画、风俗画,以谢罗夫的《农民代表访问列宁》(1950)、

普拉斯托夫的《割草季节》(1945)、女画家亚布隆斯卡娅的《粮食》(1949)

等作品就有代表性。

1960年以后,前苏联绘画仍以现实主义为主,但在风格、样式方面出现了新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出现了严格现实主义绘画流派和严肃风格绘画。严格现实主义绘画流派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表现普通群众的生活习俗、精神风貌。代表人物为科尔热夫、特卡乔夫兄弟等人。严肃风格绘画的代表人物有波普科夫等。在5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经济的繁荣及民主空气的淡化,苏联画坛上出现了一种曲意美化,粉饰太平,甚至阿谀谄媚的不良风气,其作品华丽、浮泛、空洞。这时,“60年代一代人”的画家涌现画坛,力矫时弊。因此,他们提倡的严格现实主义、严格风格都是针对上述不良风气而发的,具有一种明显的战斗性。

70年代,一批艺术家从欧洲文艺复兴和俄罗斯民间艺术中汲取经验,塑造现实和理想结合的形象,形成了新古典主义的绘画热潮。如亚布隆斯卡娅的《傍晚,古老的佛罗伦萨》(1973)、《亚麻》(1977),就带有理想化和浪漫色彩,这正是她对古典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养料,追求古典式尝试的结晶。

80年代,前苏联社会进一步开放,西方现代派绘画如潮水般涌入,苏联艺术家也大批出国访问、交流,现代派的艺术便在苏联画坛上日益增加,打破了长期以来现实主义绘画一统江山的局面。

前苏联绘画长期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具有主题鲜明、内容深刻的特点,同时样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油画、水粉画、版画、镶嵌画、政治宣传画、肖象画、风景画、漫画、插图画等等,各个画种都有举世瞩目的名家和名作。莫伊谢延科的油画很出名,作品有《胜利》(1972)、《歌》(1980);基布里克、什马里诺夫、普罗科夫等都是著名版画家,他们的作品《啊,这就是美国》(1949)、《国际新闻》(1968)等,就闻名于世界。杰伊涅卡的镶嵌画也很出色,克里姆林宫会议大厅的画就是他的代表作。萨里扬以热衷为知识分子作肖象画而出名。梅利尼科夫艺术兴趣广泛,他除了以肖象画擅长外,其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大壁画都很有特色,主要作品有《在

和平的田野上》(1950),《告别》(1975)等等,苏联许多画家都是插图画的高手,如法沃尔斯基、格拉西莫夫、基布里克,什马里诺夫在50年代,

为高尔基的《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及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所作的

插图,曾轰动画坛,被认为是杰作。

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当代绘画也是以现实主义为主

导,波兰的科瓦尔斯基的《无产者》(1948)、匈牙利多马诺夫斯基的《出钢前》(1954),都是表现工人题材的作品。库列塞维奇曾创作了大量组画,如《华沙,1945》、《革命与和平战士》(1952)。他是波兰世界知名的版画家。保加利亚的季米特洛夫—马伊斯托拉,长期深入农村,以农村题材的作品见长,作品有《保加利亚姑娘》(1952)等。保加利亚的版画也很有特色。60至80年代,重视形式上的变化和探索,具有当代造型风格。罗马尼亚的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为巴巴·雷尼等人。60年代后,民族特色日益浓烈。捷克的绘画,在1948年,官方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后,曾经活跃的现代主义作品便大量减少。艺术家或揭露纳粹的罪行,或表现新的生活,作品的思想倾向日趋强烈。70到80年代,新现实主义绘画风靡起来,代表人物为依洛德克、费夏雷克等等。这些国家也象前苏联一样,在80年代的末期,绘画艺术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

支教回来

支教回来

这两天有些恍惚,好几次从睡梦中醒来,一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里。

现代快速的交通工具总是让人措手不及,在心理上,我还停留在索玛花小学,在孩子们的身边,在那间简陋但却使我觉得像家的宿舍里。

可身体却已经在上海,睡在毛茸茸的床上,身边还躺着肉乎乎的女儿。

我总是在想,时代发展的速度,早已来不及等待个体心灵的感受。那天莫莫送我去机场的路上,我跟她说,这一切就像一场梦。

记得来的时候,也经过同样的路,我坐在她的副驾驶,对大凉山和大凉山的老师与孩子们一无所知,甚至有一些忐忑的想象。

而现在,又回到了同样的人,同样的车,同样的路。这将近一个月的时光,仿佛是做了一个美梦,梦醒来,我带着满心的欢喜与感恩离开,那是梦里的孩子们,老师们,莫莫和老邪哥哥以及他的同事朋友们赐予我的。

屡次有人问我为何去支教,其实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意外,并不是有意识的公益行为。起初,我只是想着像以往那样,拎着画箱旅行,一边写生一边卖画。

只是这一次我跟着莫莫的步伐走,一走就走到了她的老根据地:大凉山索玛慈善基金会。

我已经说好,只在那边呆一个星期,至于去了做什么,大概就是跟着她去家访看看孩子们吧。剩余的时间,我要画画写生。

哪里想到第一天就直接入住了位于响水乡的索玛花小学,当晚就跟索玛慈善基金会的理事长老邪哥哥,还有索玛花小学的支教老师们一起开了会,我的任务有:给学校画墙画,带孩子的美术课,最好再给老师、学校画几幅画。我心里直犯怵,一个星期的时间能行吗……

开完会和莫莫分别,内心感受到了孤单。前一天我们还在阿坝州的雪山上玩得欢,下一秒我就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了。我箱子里所有的用品都是旅行装,准备也不充分,现在却要在这所学校住下来,还要教课画画,像被空投下来执行任务一样,这对于自由惯了的我来说太突然了!

只是,这种不安与压力只持续了一个晚上,当第二天起床,我听到枝头喜鹊的叫声,还有回荡在大山之间的音乐铃声,看到千里迢迢来上学的孩子们跟我敬礼,有一种感动从我心底里升起,以致于迫不急待地想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当我站上讲台,看着那一张张天真烂漫,又带着渴望与好奇的小脸,就如同看到了童年的自己,我想用尽所有的能量去爱他们。

而回顾我的过去,仿佛所有对孩子,对教育,对公益,对艺术的探索,只是为了这一刻能派上用场。

所以我在这里上课,完全就是和喜欢的人呆在一起做喜欢的事,真实,自由,享受,人生所有的追求也不过如此!每次上完课走出来,我都像是进行了一次充电,满满的能量总会让我感恩这美好的安排。

当然,我深知这一切的发挥,源自于一个信任我,愿意给我自由的环境。但凡有一个教条主义的领导、追求功绩与考评的校长,有一堆追求快速进步与成绩的家长,我都无法带着孩子自由地翱翔在艺术之中了。

而这种滋养我生命的“工作”,让我足以面对洗澡上厕所等等身体与环境上的不便。

每晚我顶着寒风跑一百多米去上洗手间,总会看到大凉山上方的星空,要知道,我很少能看到“眨眼睛”的星星。而使用那清澈的泉水洗澡,吃当地的土豆萝卜大白菜也成了我异常感恩的事,在城市里全是没有味道的大棚菜。要是能长期呆在那里,我还要去征服周边的几座大山,去摸一摸山顶上的大石头。

小时候我总是好奇山的另一边是什么,路的尽头有什么,虽然后来得出结论,还是山,还是路。但冥冥之中这种探寻就在引领我去到大自然中探险,踏遍所有的山川湖海。

所以在大凉山索玛花小学,还真是满足了我对世界所有美好的期待。美好的山里风光,美好的孩子和老师们,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的老邪哥哥和他的同事们。尝到这么多甜头的我,面对他们的挽留,我又怎么能不答应呢?于是这一延,就呆到了月底。

在支教的期间,朋友圈里很多人都想要献上一份爱心,给孩子们捐衣物,但我都一一劝说,捐衣不如捐钱或捐“人”。

据我了解,衣服的存储管理得费不少空间与人力资源,而资金能直接通过索玛慈善基金会改善孩子们的食物,或进行一对一助学等等。更重要的一点是,这边的人们更缺的是一种思想观念上、心灵上的改变,而不是物质上,所以如果能有更多更专业的爱心人士来支教就好了。

记得最初几天,我非常困惑,大凉山如此美丽,水质又如此清澈干净,而且山间都种着土豆、萝卜、山芋、荞麦,家家户户房子周围都挂满玉米,大家都养猪养牛养羊,并没到穷得没饭吃的地步,但为何人们的生活却如此邋遢?

我们每次去家访,总能看到一个昏暗且脏乱差的家,孩子们脸上全部挂着鼻涕,衣服上总是脏脏的,女生头上长满虱子,身上污垢已经成堆了。以至于小学里对他们的教育,要把洗头洗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后来了解到他们的历史,原来大凉山六十年代以前还属于奴隶制社会,作为黑彝的奴隶主阶层统治土地和白彝,解放后才一脚迈进社会主义社会。

外在巨大的变化发生了,而内在的老旧观念却如同痼疾顽症,难以在短时间内根除。果然这世上真正统治着我们的,并非偶像、君王或制度,而是那些看不见的主人,它的名字叫作传统。

在这些大山的屏蔽与掩护之下,他们看不到“更美好的世界”,也就没有了对比与渴望。许多彝族平民百姓们继续过着种土豆晒太阳生孩子做迷信生病找毕魔的生活。

上次和几位彝族朋友聚会,他们说彝族人非常懒惰。其实懒惰并不是天生的,看看那刚出生的小孩儿,不分国家与民族,他们在如此脆弱的“躯壳”里学说话,学走路,学各种技能,明明勤奋得不得了。

懒惰,是因为一个人没有冲动和需要去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怎样挑起这种冲动和需要,除了让他们见识到更美好更干净更环保的世界以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如此宝贵与独特!

每一个人身上都携带着与众不同的天赋才华,而我们要用这一生把这部分独特性绽放出来,否则就是在辜负与浪费生命本身!

如果一个人能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就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之事。做自己的热爱之事,是不会有懒惰存在的,他会享受在自己的创造里。

而艺术,便能挑起这样的责任。艺术的珍贵之处,总是落在它彰显了一个生命独一无二的表达,所以它能超越时间的限制,穿越历史的长河还能闪闪发光。

当一个孩子能在艺术里表达他自己,也便能超越周围的环境影响,朝着自由与美的方向前行,也便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但凡对自由和美有向往的人,都不会任由自己生活在垃圾遍地扔与疾病随便应付的环境里,有了这种想要改善的意识,就会有学习和探索,才会想要通过读书走出大山。

而我的想法是,改变不一定要走出大山,走出大山也并不意味着要抛弃家乡。意识上的改变,重于物质上的改变,通过内在的改变带来外在的改变,这一切都需要靠教育了。

所以当我看到老邪哥哥带领下的索玛慈善基金会为大凉山做了如此多的贡献,而那些支教老师们呆在这深山里日复一日地陪伴与关心着孩子,内心是多么敬仰与佩服。

某位哲人曾说,最成功的帮助,是无人可帮。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最后的村庄--长安岘

最后的村庄--长安岘

   过去几十年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数亿人摆脱了贫困,经济飞速增长,繁荣发展带来了健康的中产阶层的出现,城市里到处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然而在城市的快速扩张和高速发展中,在陇南的大山深处,这里依然演绎着自然的天性,古朴的风情,依然保持着远离城市文明的原生态,是原始部落的活化石,这就是位于甘肃礼县、宕昌和岷县交界三角地带,礼县边境的村庄--长安岘。

   这是个不为世人熟知的村庄,却有着一幅幅像油画般的自然美景,成为绘画写生,摄影爱好者和驴友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这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原始的村庄,这里有茂密的森林,葱绿的草甸和长着许多不知名的奇花异草,道路非常崎岖,村民以种植土豆,放牧牛羊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这样长年累月的生活着。

   残亘断瓦,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生命与生存的真实写照,虽环境恶劣,藏匿于深山之中,祖辈们与天争,与地斗,开荒种地,放牛牧羊,采果挖药,过着与世无争,清净自然的生活,养育了一代又一代。

   祖国繁荣昌盛,国家政策好,精准扶贫的落实,过去唯一通往外界的山路,也已永远退出历史的舞台,长眠于群山峻岭之中。有一些村民已经走出大山定居,只留下了空空的茅草房和废弃的家具,只有少许空巢老人的怀旧情怀守护着这个具有独特的美的朴素的村庄。

   

   低矮的茅草房内,一个诺大的火炕,就占据了大部分地方,火炕上架着一盆火,上面吊着一口被柴火熏得漆黑的铁锅,基本的生活问题,就这样得以解决。

   房内的家具,几乎都是木制的。阳光从窗户里射进来,打在村民身上,照亮村民有着岁月的脸。

   这里的村民说,他们大多都养牛,有几十头的,也有上百头的,一头牛中等的可以买五,六千,大的上万,经济充裕。

   看着他们的笑容,让人心灵为之震撼!这是一种懂得,一种知足,一种来自心灵的感恩,保持着一颗宁静的心,犹如荷的清香,兰的幽雅,这样产生的心灵力量最强大。

   对他们来说,不走出大山或许更好,留给他们一份宁静与朴素,相比带给他们一个现代文明的浮华,或许他们更愿意选择前者,更愿意在贫困中守护那一份弱不禁风的幸福。不管世俗何等嘈杂纷乱,孤芳自赏,怡然自得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平和朴素才是对生命最高的尊重。

传统代表的是艺术,现代展示的是新生活。    

枯草与小路一起延伸,

是枯草延长了小路,

还是小路成就了枯草,

就盼来了路间的,

人来人往,生机与勃勃。

   生活,每天都需要清晰的方向和前行的速度,同时,不要忘记获得宁静的惬意与悠然的怀想,怀旧,不是那个时代多么好,而是那个时代,你年轻。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