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课程教学理念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来了》

养牛课程教学理念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来了》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养牛课程教学理念和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来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养牛课程教学理念以及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来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素质教育催生文化名校强国

素质教育催生文化名校强国

一、制定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既是中国自身的需要,也是世界未来的需要

现在,我们文化的状况(我这里说的是文化深层的状况),实在让人担忧。进入近代以后,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对自己几千年文化传统研究得不深,更由于禁锢过久,面对西方强大的工业、武力,曾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文化一无是处,应该彻底抛弃,于是大口大口地吞食西方文化食品。但是,西方文化食品中,既有丰富的营养,也有过量的激素,食之过久,浸透了我们文化肌体的每个器官,造成了文化肌体的“亚健康”。其主要表现是:在社会层面上表现为对科学技术的迷信,对物质享受的崇拜,对倒退文化的赞赏;在思想领域充斥着二元对立、工具理性、机械论。现在,我们所遇到的种种社会、环境、心理问题,弥漫在各个领域的“三浮”现象(浮躁、浮夸、浮浅),无不与这种激素在文化肌体里发生作用有着密切关系。这种“亚健康”的文化肌体,需要扶正祛邪,为此,必须下很大的力气,费很长的时间。

那么,当今世界上的情况又如何呢?现在,我们可以说:曾经给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西方文化已基本走到了尽头,它对解放人类思想、对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和推动力、它的再生机能,都已经枯竭,再也无法给人类做出新的贡献。人类未来的出路,在于各个民族和国家恢复被西方文化冲毁的自身传统,以多元文化交融代替一元独大。这一点已经成为西方思想界许多学者的共识。还有许多西方学者虽然在努力批判他们自己三百年来的文化传统,而且得出的结论逐渐接近中国文化的理念,但是由于不了解中华文化,所以还是在“隔山唱歌”,虽与中国有所呼应,但并不真切,更没有联起手来。因此可以说,中国制定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既是我们自身的需要,也是世界未来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确有促进世界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和谐的丰富内容,其体系之完整、论述之细密、人性之饱满,为世所罕见。但由于以前我们曾妄自菲薄,毁坏过重,因而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优秀内容不为国人和世界所知。今天,我们思考文化战略,必须要有历史的眼光、世界的视野、自信的胸怀、创新的胆略。

二、思考文化战略必须遵循文化发生、发展、壮大以及由兴而衰、由衰而兴的规律

我们应该和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文化长期战略?这似乎既不是我一时能够回答的,就学界来说,也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只想说,思考文化战略必须遵循文化发生、发展、壮大以及由兴而衰、由衰而兴的规律;必须对症下药,针对当前文化的状况和走势以及未来的可能性。我认为,认识当前文化的状况和走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有关文化发展规律的问题入手。

1、文化的长期性和坚韧性

文化的发生与人类的出现同时,因为有了文化,人类才成为人类。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孟子说:“人之与禽兽也,几希。饱食暖衣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他所说的“教”,就是教化、文化、人化——获得人之成为人的品质。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的文化比中华民族的历史记载更悠久。从文化发展史来看,文字发生得较晚,即使最早的文献中有“口传历史”的内容,但实际的文化历史要比这些记载还要早得多,因为更早的传说已经不可得知了。所以,后人所有对文化最终之源的追寻,都是猜测多于证据,永远成不了“信史”。

文化的坚韧性决定了文化的长期性,而坚韧性则来源于文化,也就是人类生活的方式、内容、习惯以及风俗,它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部落、部族、民族)生产、生活、相处的基础和条件,因而必然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任何外部力量都对之无可奈何。虽然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必然有所丰富、变异、发展、衰落,但只要文化符合人们生产、生活、相处的需要,特别是如果形成了人们的信仰和哲学,而这种信仰和哲学又已经浸透在其它种种文化形式之中,就不会被颠覆。在人类古代四大文明中(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只有中华文明历尽沧桑而从未中断,原因就在于此。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只能在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绝不可能突然种植出或移栽来一种全新的文化,原因也在于此。文化的培育是个长久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原因还是在此。

2、教育系统是维护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干

民族文化一代一代传承的方式、方法和渠道是多样的,但其主干则只有一个:教育。

从世界历史来看,人类在蒙昧时期,教育只限于部落、部族中的生活训练或长辈的教导;出现家庭后,则主要是父祖辈亲人的言传身教;一旦形成国家,一般都会出现学校性质的机构体系,对年轻人进行正规的系统教育。在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的学校几乎都是以传授道德、信仰以及书写、计算知识为主(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对这一阶段教育内容和性质所做的概括),生产技能则主要是由长辈进行“现场教学”,手把手,口传心授;工业革命之后,传授知识和技能变为学校的主要职能,特别是在政教分离之后,西方学校不再主要承担培养伦理、信仰的职责,“纯知识”、“纯技能”成为其主要特征。

我国从1906年正式开始废除旧学,兴办“洋学堂”,但是中国人从来重视发挥学校在文化传承、道德培养中的作用,所以在洋学堂里也讲究“德、智、体”的培养,于是学校就成为传承文化的主要场所(在西方社会,虽然学校不承担对学生进行德化教育,但是宗教和社区发挥着极其巨大的教化功能,再加上媒体、影视等工具,补充了学校的不足)。

学校对人进行教育具有系统、综合与形成独特环境的优势,所以虽然家庭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还是要“易子而教”,把孩子送到私学(如村塾、家塾或学校)和公学去学习。

所谓“系统”,即根据学生的年龄施以相应的教育,先重感性教育,渐重理性教育,由浅入深,自成体系。这一教育的核心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正常的公民,即社会所需要、所欢迎的人,也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所谓“综合”,即文理工法、音体美等课程和课余活动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全面、整体的教育。所谓独特的环境,即让受教育者进入一个小社会,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这是一个“自然人”、“家庭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的准备;过群体生活就要接受群体生活规则的约束,这对于将来进入社会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学校进行教学或其它活动,都会有相应的教具和设施,这是家庭难以具备的;另外,学校里独有的学习、思考、辩论、合作、欢乐的氛围,也在悄然地对受教育者的成长产生巨大影响。

教育的本质功能是留存、传承、创造文化的基地。毋庸讳言,我国教育的这一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遭到过扭曲乃至摧残,这在教学领域的突出表现就是没有把学生和教师当作一个“人”来培养和提高,而是当作了机器——将来生产物质产品或从事某项业务的机器。机器只能生产,只有“人”——具备了优秀文化的“人”才能创造。如果学生在16年(从小学到大学本科)或24年(从幼儿园到博士)中成长为一个“全人”、一个可以进行创造的人、一个符合他所处的时代所需要的人,那时学校的本质功能就实现了。

3、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的巨大渗透作用

在现代社会,我们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中不能忽视了家庭和社区对人的影响。广义的社区包括行业,例如学校、军营、企业等。这里所说的社区是狭义的,指农村的乡镇、城市的街道或居民小区。旧式的街道弄巷,左邻右舍相处多年甚至成为几代世交,彼此熟识;融洽的关系、共同的爱好、互助的风气,已经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小区”,这对人的成长有着无形而巨大的影响。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现代化和城镇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居住条件的质量,但也把固有的社区打散了;新的社区成了缺乏文化的聚居地。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能够从中获得文化营养的,“八小时之外”就只有家庭了。试想,现在当一家人要从这个小区的大楼中迁往另外一个小区的时候,还会像从小巷子里迁出时那样对邻居恋恋不舍吗?社区文化和人的关系,亦即社区文化与家庭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一个社区文化的形成,在自觉营造的前提下,也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放慢了或忽略了社区在文化建设与传播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的道德养成、培育良好习惯的功能,是很大的损失。

4、考察文化的状况

我认为,考察一种文化的状况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情况;二是学术研究的情况;三是百姓在认识上、实践上认同的程度。

文物,包括地上的和地下的文物遗存,当然传世文献也在其中。这些是传统文化的物化形式。虽然我们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但是现在地上的原有文物,基本恢复了过去的规模;新发掘的文物日益增多,保护得也很好,在文物的适当利用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

学术研究,因为曾经停顿多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不仅落后于邻国如日、韩,即使和台湾地区比,也有相当差距。近二十年,这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研究的范围、研究队伍的规模、经费支持的力度和成果的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虽然在有些领域和国外还有差距,但就总体而言正在接近国际水平。我设想,再给我们十年二十年,一定会整体达到国际水平。

百姓认同情况,实际是优秀传统文化内化程度的体现,也可以说是优秀传统文化生活化的反映,是自身文化强不强的最重要的反映。但这却是当前最让人忧心的一点。我想这似乎无需我来论证,人们可以举出生活中的无数实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探究和论证起来可以写若干本书。我只从一个学人的职责角度说,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摆设,不是只供学者研究的对象,而是养成民族灵魂的最好营养。如果一种文化产品,只存在于博物馆中,一种文艺形式,只存在于舞台上,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们已经死亡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学者的书斋里或研讨会上,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它已经死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纯学术化”是件极为可怕的事情。避免之道,就学者而言,能够并应该做的,就是应该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中小学校,走进城市社区,走进村村寨寨,做些传统文化“扫盲”的工作,唤醒实际还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文化基因;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为工人、农民、学生写些通俗的读物,并和文化创意工作者合作,把看似深奥的道理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用人人能懂的话语展现出来。话又说回来,普及、通俗化的工作并不好做——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唯有浅出,才能继续深入。

5、宗教的补充作用

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那么,如何看待宗教在当今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呢?

从宗教发展史来看,宗教几乎和人类同龄。宗教起源于人类对未知领域(人的自身和宇宙的奥妙、事物的不可预测)的恐惧和敬畏。当人自知是人而不是其他什么的时候,即自觉到自身存在的时候,生与死就成了他最关心的问题。于是人类自己创造出了宗教,给上述问题以种种解答,目的是给自己以安慰、寄托和期望。

例如犹太教和由它直接地和间接地派生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都信奉一个超灵验的、绝对的、创造了除其自己之外的一切的神,神要求人信仰它,按它的启示行善,忏悔自己的罪恶,死后就可以进入天国,回到神的身边,否则就要沦入地狱经受种种苦难。这样,宗教对其信众而言就具有了无比的神圣性和吸引力。

又如佛教,不重在说明宇宙的起源,所以佛经上常说“无始无终”,一再讲述“无始以来”的事。释迦牟尼不是神,而是古印度迦毗罗国净饭王的太子,名悉达多,生于迦毗罗城的岚毗尼园,母亲名摩耶,产后七天去世,太子由其姨妈波阇波提抚养。释迦牟尼出生在人间,成长在人间,求法于人间,悟道于人间,涅槃在人间,遗骨(舍利)留传在人间。所谓“佛”,即觉悟之义。悟什么?即参悟人生和宇宙的规律,把握正确对待生与死、己与他的态度和方法。在佛教看来,万事万物俱有因果,即“缘起论”,无无因之果,也无无果之因。由此要人们看透人生之苦的原因,把握消除苦的方法。可见,佛教是重视现世的,不同于完全寄托于彼岸的犹太教等。

不管是“神启”式的宗教,还是“觉者”教导的宗教,归根结蒂都是对人的关怀,只不过它们都“聚焦”于“终极关怀”,即对人生最大的事——生与死的思考和从苦中解脱,以及与此密不可分的对宇宙终极的关注,并给出本教本宗的答案。各个宗教的所有教义,几乎都是从这一点引申出来的。为了到达天国或解脱生老病死之苦,就需明了天人之理,需要行善,需要和平。

历史上,各种宗教在长期布道、发展、变革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大量经典和历代智者对经典的解释,同时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以致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和心里。因而可以说,宗教是一种文化,是直接作用于人心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就起源而论,没有宗教也就没有文化。中国也不例外。因而在弘扬、发展中华文化的时候,不能忽视宗教。

我国固有的宗教只有道教;佛教经过自汉至唐与中土文化的磨合,已经中国化了,也应该视为中国原有的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进入中国短则数百年,长则上千年,也已经适应了中国的国情。因而中华文化中的包容、和合、尊祖敬宗、利己利他,以及仁、义、礼、智等观念已经不同程度地被外来宗教所吸收。而宗教的哲学思辨、对自然的敬畏、对死亡的相对淡定(包括薄葬),也在融入中华文化。

但是,宗教从来具有两面性,即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面和不利于和谐的一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凡是盛世王朝,都是既充分发挥了宗教积极的一面,又制约和限制其消极的一面。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对宗教的种种误解和怀疑(其中有些则是宗教自身建设不足造成的),影响了对宗教特质的深入研究,在制约它和使它发挥作用两方面都有加强的空间。如果我们能以史为鉴,总结、借鉴历史上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把宗教作为补充,对管理的方法做必要的调整,那么也必将有利于新文化的建设。总之,在考虑文化战略的时候,不能忘记了宗教这一领域。

6、文学艺术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当人们谈到文化的时候,首先就会想到文学艺术。因为文学艺术能够形象地、生动地显现时代精神以及人们的愿望和对过往的记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因此,人们普遍喜爱文学艺术,需要文学艺术,因而文学艺术对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能起到很大作用。这就是它的优越之处。

但是,文学艺术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创作周期比较长,往往是回忆式的叙事。二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方式是曲折的,它拒绝直白式的说教,所以对创作者和欣赏者的知识、文化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虽然娱乐性的艺术常常能为一般大众所欢迎,但是如果创作者没有对生活和时代的深刻理解,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就容易走到媚俗的路上去,不仅不能提高受众,反而会适得其反。三是成本相对于其它文化传播方式普遍较高,有时难免受到一些客观条件限制。

文学和艺术本属于人民大众,人民的生活和创造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也应为大众所享用,但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中,容易成为“小众文学和艺术”。如何尽量回避文学艺术的局限,在大众文化的发展中逐步创造、丰富新文化,这是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各级政府强调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在这一领域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就是为让所有人民能够享有文化,为未来开辟道路。

三、一旦中华文化能够大踏步地“走出去”了,就意味着中华文化之身已经强健了

任何文化的弘扬、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两件事:一件事情是牢固地树立文化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应该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和日常生活中;另一件事情是自觉地与异质文化进行接触,通过接触,了解、理解、欣赏、学习对方。

文化的开放性和主体性,是辩证统一的。没有主体性,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就没有根基,没有主见,在与异质文化接触时,就可能或发生不应有的冲撞、抵制,或者走向另一端,良莠不分,囫囵吞枣,盲目信从,最后失去自我,不知“‘我’是谁”。反过来说,如果文化不开放,不自觉地与异质文化接触,就会故步自封,久而久之,文化就要凋敝;而文化不强,国家也将衰落,近三百年的历史就是最好的说明。

文化“走出去”,是文化自觉的集中体现。从19世纪后半期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因为接触了西方文化而催生的,但都是外国人或国人介绍进来的,包括马克思主义,也是俄国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的,我们是被动中的主动或主动中的被动。现在,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可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第一次把“文化走出去”提到全体国人的面前,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其根本的原因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强了,我们的文化开始自觉了。

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现在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已经统治了全世界,中华文化别具一格,是个“例外”,常常被视为“异类”加以拒绝。二是西方对中华文化的偏见根深蒂固,动辄说我们在搞“价值观输出”(这本来是个伪命题,在此不详述),刁难、抵制层出不穷。这种情况一时难以改变。三是我们还不善于用外国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话语,客观地介绍中华文化以及当今中国。最近几年,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情况有所好转,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孔子学院已经遍布五大洲的105个国家。西方评论说:这是西方主流社会能够接受的中国唯一的文化产品。这一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以便让它在中华文化和各国进行综合交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华文化“走出去”,自古就有,但那不是自觉的,是随着商品、移民或战争自然流出的。当中国积贫积弱,或在世界经济中没有地位的时候,即使自觉地向外介绍,也不会引人注意。现在开始自觉地向外走了,但还不是“大踏步”,只是“小碎步”。要想“大踏步”,还要走相当长的路:一是要等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中华文化强大起来;二是要学会“大踏步”。

文化交流大体有三个层次和渠道。第一个是政府间的交流,主要是因时、因地、因人(对象),围绕着国家间的利益进行。这种交流决定着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第二个是学者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学术性强,参与者寡,但却直插文化根底,接触彼此的价值观、世界观、伦理观,其影响久远。这种接触的成果可以观照文化的所有领域,真正了解对方的“心”和“根”。第三个是大众间的交流,也就是现在开始常提到的“公共外交”。商贸、旅游、留学、演出、体育竞赛等都属此类。

我认为,在这三个层次或渠道中,最重要的是第二个。因为学界的交流可以超越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可以影响各自的决策者,下可以影响大众,而且是在文化的根本上产生影响。现在,我们的情况恰恰是这方面薄弱。因为我们对自己文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广,同时,研究文化的学者90%以上不能用他国语言进行交流,即使交流,也缺乏与异质文化交流的话语技巧和应对方法。这都是长期封闭的后果。最难的是第三个层次或渠道。在大众交流(公共外交)方面,现在参与的人不少,但是懂得或精熟某种形态文化的较多,了解文化与交流规律的较少。这是由于一般游客、文化工作者曾经受到教育体制的局限。

总之,在我看来,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必然之势,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目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要把这件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加大力量。但是,以前我们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因此,近年我提出了“固本强身,走向世界”和“小步快走”的想法。其意思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速度可能决定于国家经济实力和在文化“走出去”投入的多或少;而效果的大小、影响的深浅,则基本上决定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建设和研究的水平。有前一点,所以可以快,有后一点,所以只能是小碎步,不是我们不想大踏步,而是大不起来。一旦中华文化能够大踏步地“走出去”了,就意味着中华文化之身已经强健了;而“走出去”也会影响和促进“固本强身”。

(作者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提问者评价

xiexie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来了》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来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来了》,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来了》篇1

活动名称:

走进春天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的意境,感受初春大自然的变化。

2、能主动观察春天,探索春的秘密,将自己的发明编进散文里。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1、在散文活动中观察、发现早春来临。

2、选择园内一块较安静、植物丰富的场地。

3、“春天来了”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1、欣赏散文。

——教师有表情的朗诵散文第一段。

——幼儿谈谈看到这些变化时心中的感觉。

——完整欣赏散文。

2、走进春天。

——幼儿自由在场地上寻找春天的细微变化,体验文学作品的意境。

——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并仿编散文的第二段。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来了》篇2

活动名称:

春天他们在看什么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想并探索学习背面人的画法。

培养幼儿的观察、想像、表现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背面娃娃一个,背景画两幅。

活动过程:

1.出示活动背面娃娃,引导幼儿观察背面人的形象,共同总结背面人的画法步骤,教师分步示范(头、身体、上肢、下肢)

2.请幼儿做模特,让幼儿观察比较背面人的异同?(发型、衣着、动作、高矮等)

3.启发幼儿想像:背面人在春天能看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手上拿什么?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设想。

4.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自己的设想的情节画出来。

5.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来了》篇3

活动名称:

春天的树林

活动目标:

鼓励幼儿用画面形象地表现出春天里树的特征。能用遮挡的手法表现树的前后重叠关系。

活动准备:

事先观察过树的特征。画报和纸等。

活动过程:

1.讨论:各种树的特征,(树枝、树干、树冠的特征)了解树前后之间的重叠关系。

2.幼儿绘画活动。

要求:能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画面,将观察到的树画下来。重点反映出不同树的不同形态。

难点:表现树的前后之间遮挡关系。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来了》篇4

活动名称:

有趣的春天活动

活动目标:

1.交流、了解春天里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愿望。

2.能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协商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准备:

调查表一份。

活动过程:

1.交流调查结果。

2.——提问:你采访了谁?他们小时侯在春天里最喜欢干什么?

——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采访结果。

——将各种活动内容以图示表示出来。

2.讨论:我们在春天里可以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幼儿分组讨论:在春天里,我最想参加哪些有趣的活动。

——交流、了解春天里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愿望。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来了》篇5

活动名称:

春天来了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寻找、发现春天自然界的变化。

2.喜欢观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事先请幼儿自己在生活中寻找春天,并自己记录下来;幼儿绘画用具。

活动过程:

1.春天在哪里?

2.提问:春天悄悄地来了,春天在哪里呢?

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根据幼儿讲述用图标的形式记录下来,展示在活动室墙面上。

2.春天来了。

——幼儿分散活动,在园内继续寻找春天。

——教师引发幼儿关注春天的阳光、风、植物、动物的变化。

3.我找到了春天。

——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在幼儿园里找到的春天。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来了》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中“祖国”的含义,知道祖国很大、很美,产生自豪感。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尝试仿编诗歌。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小鸭子、小牛、小鸟、小猴子等。

2.《美丽的祖国》语言CD(盒带)、教师教学资源。

3.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2~33页。

活动过程

1.借助图片,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分别出示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等图片,请幼儿说说动物的名称及其生活的地方。

(2)分别出示河流、山坡、泥窝、花朵图片,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地方,分别是谁的'家。

2.结合教师教学资源完整感知诗歌内容,尝试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2)教师尝试接龙朗诵诗歌,如教师朗诵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

(3)完整朗诵诗歌,用轻柔、优美的声音表现诗歌的美感。

3.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尝试仿编诗歌。

(1)尝试仿编诗歌。

为什么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因为河流是小白鹅生活的家。)

用同样的方法仿编出其他诗句。

(2)尝试创编诗歌。

出示小鸟、小猴等的图片,请幼儿说说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会告诉我们祖国有什么?

(3)师幼结合图片,共同朗诵所仿编、创编的诗歌。

活动延伸:

1.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2~33页,根据画面提示,引导幼儿继续仿编《美丽的祖国》。

2.可在阅读区里投放更多图片,供幼儿进行仿编诗歌游戏。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本文扩展阅读:祖国: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简单来说,祖国是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人们崇拜、爱惜和捍卫这片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土地。人们对祖国的感情包括了对国家主权、大好河山、灿烂文化以及骨肉同胞的感情。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来了》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家”的含义,萌发热爱家园的情感。

2.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动物的生活地区和活动范围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创编诗句,发展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钢琴曲磁带,森林、沙漠、海洋、池塘、北极、天空、花园等背景图,三种不同的图画纸(一种贴有小动物,一种画有背景,一种空白),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

(结合音乐欣赏诗歌《家》。)

师:这首诗歌里介绍了谁的家?它的家在哪里?

幼:我听到鲸鱼的家在大海。

师:对了,鲸鱼的家在广阔的大海里。

幼:企鹅的家在冰冷的南极。

师:你说得真好,不但把企鹅的家在哪里说清楚了,还说出了南极寒冷的特点。

幼:骆驼的家在沙漠。

师:很好,沙漠是什么样的呢?

幼:很大,很大。

师:对,一望无际的沙漠是骆驼的家。

幼:什么叫“一望无际”?

师:一眼望不到边的地方,都可以说“一望无际”。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也是“一望无际”的呢?

幼:一望无际的大海。

幼:一望无际的草原。

幼:一望无际的田野。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诗歌。听完后请你们说说为什么广阔的大海是鲸鱼的家,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一望无际的沙漠是骆驼的家,密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

幼:因为鲸鱼离开大海就会死,所以大海就是鲸鱼的家。

师:对,适合动物生存的地方可以说是它们的家。

幼:因为小松鼠爱吃的东西都在森林里。

师:是啊,家里有丰富的食物。

幼:企鹅生在南极,长在南极。

师: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幼:骆驼总是呆在沙漠里的。

师:它喜欢沙漠吗?

幼:喜欢。

师:对,动物最喜欢活动的地方也能给它家的感觉。

师:动物出生的地方、喜欢去玩耍的地方、有它喜欢的食物的地方,都能让它快乐,让它有家的感觉!

二、创编诗歌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及其家园。

师:你们还喜欢什么动物?它们的家在哪里?

幼:马的家在草原上。

师:草原是什么样的?

幼:绿色的。

师:所以说,绿色的草原是马儿的家,对吗?

幼:小蜜蜂的家在花园里。

师:花园是怎么样的呢?

幼:很美丽的!

师:美丽的花园是谁的家?

幼:美丽的花园是小蜜蜂的家。

2.下面你们可以选一种喜欢的动物,把它画出来,再编成一句好听的诗。你可以选择有动物的图画纸,给动物画一个家,也可以选择有背景图的纸,在上面画出喜欢住在这里的动物,还可以选择白纸画出喜欢的动物和它的家。

3.提供三种不同的图画纸,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内容,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的创作内容。

4.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创编的诗句,交流创作成果。

5.我们编诗句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就好像火车车厢。在这首诗里,“什么样的”是第一节车厢,“什么地方”是第二节车厢,“是谁的家”是第三节车厢,要一节跟着一节。

6.放背景音乐,启发幼儿按仿编要求说说自己创编的诗歌。

幼:大大的牛场是牛儿的家。

师:你是想说养牛的地方吗?通常人们把养牛羊的地方叫做“牧场”或“农场”,那里土壤肥沃,草非常多。你想一想,可以怎样说?

幼:肥沃的牧场是牛儿的家!

幼:圆圆的猪窝是肥猪的家。

师:鸟的家叫“鸟巢”,鸡住的地方叫“鸡棚”,养蜜蜂的木箱叫“蜂箱”,蚂蚁的家叫“蚁穴”,猪的家叫“猪圈”,仔细想一想肥猪的家应该怎样说?

幼:圆圆的猪圈是肥猪的家。

师: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家,我们小朋友也都有自己的家。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幼:是地球!

师:对,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老师也编了一句诗,放在这首诗的最后: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所以我们要爱护它。

附:

广阔的大海是鲸鱼的家,

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

一望无际的沙漠是骆驼的家,

密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概况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坐落在“三皇故都”周口市,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幽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学院占地面积1325亩(北校区806亩,南校区519亩),总建筑面积123.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4亿元,馆藏图书148.6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908万元,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4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9个,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2919个,教学用计算机1878台,标准田径运动场2个,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等运动场地齐全。学院现有教职工723人,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外聘知名专家学者194人,省市级拔尖人才130人,专任教师486人;技师14人;副高以上职称525人,双师素质教师56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6人;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以上学位的350人。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62项,主编(参编)教材87部,发表论文916篇。学院现设8个系,33个全日制高职专业,在校生11000余人。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普通专科教育、成人专科教育、远程教育、技术培训为一体的优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本段学院荣誉

学院立足周口,面向河南,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新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景色(14张)农村建设服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等称号;在“河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等次,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河南省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编辑本段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系、财经系、信息科学系、机电工程系、外语系、艺术系、人文科学系、中专部、基础部等10个全日制教学单位,另有电大部、成人教育部等两个成人教育教学单位,开设有园艺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园林花卉方向)、饲料与动物营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届校园文化节(20张)养、畜牧兽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旅游管理、汉语、文秘、应用英语、商务英语、音乐表演、装潢艺术设计21个高职高专专业,还开设有、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幼师、旅游酒店管理、电子电器、戏曲、舞蹈等普通中专专业。高职高专专业面向河南、河北、江西、山东、黑龙江等五省招生,普通中专专业面向河南招生,并且面向企业和地方开展了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目前大、中专等各类注册学生13000多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0000人(专科9000人,中专1000人)。学院荣获省综治委授予的“省治安模范单位”、周口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电大部

前身是2001年4月合并到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周口广播电视大学,周口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于1982年,2001年4月,周口市委、市政府将周口广播电视大学并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后的周口广播电视大学对内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电大部,对外保留“周口广播电视大学”名称,由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任周口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继续开展全市电大系统所有业务。周口广播电视大学下属川汇区、沈丘县、郸城县、鹿邑县、太康县、商水县、交通技校、水校等八个分校和西华、扶沟二个教学点。

体艺系

于2001年开始招生。经过建设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成为学院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在省内音乐、舞蹈、艺术设计领域取得较高声誉。现拥有设备一流的琴房、舞蹈教室、综合演出厅、多媒体教室、艺术设计中心、微机室、艺术展览中心等实训场所,是学院进行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基地。现有音乐表演和装潢艺术设计两个专业。

生物工程系

是学院办学特色突出的系部之一。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3人,讲师18人,硕士15人,市级以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获省、市科技奖励31项,其中教师编写教材、专著10部,发表论文166篇。

动物科学系

始建于1976年,2001年全省高职高专调整后成立动物科学系,已有30年的历史,是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独具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特色的重点学科,现有畜牧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动物防疫与检疫三个专业。动物科学系一贯坚持“知名专家打造强势学科,面向市场突出办学特色,全力服务畜牧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办学,育人为本,面向市场,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培养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过硬、社会适应能力强并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专多能的高、中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确立“相信人人有才,教育人人成才”的培养导向,实行根据畜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培养人,根据专业特点开设课程、强化实践训练、选定市场为真正的考场等全新的办学模式。在重视职业取向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切实达到了“来有所学,学有所成,成有所用”的目的。

财经系

是周口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科研单位,长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

09级物业管理(7张)重,培养的各类毕业生活跃在工、农、学、商各个行业。具有一支团结、实干、创新、高效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30余人,大部分属“双师型”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经验。主要分三个专业:物业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全面实施双证培养模式,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100%取得会计证,部分学生获得助理会计师证和经济师证

信息科学系

是学院重点大系,现开办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建筑设计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专业。本系拥有一支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4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3人,高级职称教师5人,中级职称教师15人,“双师”型教师19人。下设计算机应用教研室、数学力学教研室、建筑设计教研室。拥有计算机实验室7个,微机235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2个,工程测量实训室1个,工程制图实训室1个,多媒体教室6个。信息科学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突出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为准绳制订教学计划,按照市场规律办学的原则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毕业后所学有所用,与市场需求接轨。本系各专业毕业生职业道德好、知识比较全面、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外语系

是本学院重要系之一,自建系以来,在院党委领导下,坚持“围绕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具有扎实英语基础知识、能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和科研的中学教师为宗旨,以安置毕业生就业为动力,艰苦创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合格的英语人才、就业率达90%以上,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人文科学系是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系部之一,它集中了全市范围内人文教育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经验丰富,实训实习设备齐全。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及副高级职称者26人,讲师18人,同时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兼职教师和实训实习指导队伍。建院以来,本系教师主编或参与编写教材及专著26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5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或项目研究62项。已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16个,较好地满足了本系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需要。

中专部

是学院的一个重要教学部门,位居北校区。现开办有五年一贯制大专类、升学类、师范教育类、戏曲表演类、计算机类、机械电子工程类、服装类、短期培训等专业。依托高校优势资源,享受大学人文环境,本着“今天的教育要为学生明天的职业生涯负责”的教育思想,落实“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行学生专业技能达标考核制度,要求各专业学生各项技能合格,才能走出校门。学生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注重学生品德修养的训练和提高,要求学生品德达到优良才能领取毕业证。

机电工程系

是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系部。现有专业教师46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名;硕士研究生学位1名;高级职称教师8名;讲师11名;市级优秀教师3名,外聘高级工程师2名;周口市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人。机电工程系是学院唯一的工科院系,本系在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上,有自己的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在就业上本系有自己的就业网络,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到内地或外地大型企业,为每个毕业生提供一次就业机会,保证学生的就业率95%以上,同时本系建立了就业跟踪服务体系,就业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成立于2001年,下设政治教研室、体育教研室、心理学教育学教研室,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就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家政服务等课程。

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60人,其中专任教师35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25人,中级职称186人,博士9人,已读和在读研究生80人,省市级科技拨尖人才18人。院长张卫宪教授,先后留学英国阿伯丁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获动物营养博士学位(PHD),致力于秸秆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养牛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是近年来在国际动物营养学领域最为活跃和有着杰出贡献的青年专家之一,被誉为“牛博士”和“中国的秸秆养牛大王”。2004年,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是全省11人中唯一在地市工作的知名专家。此外,学院还聘请了近百名名誉教授、兼职教授、专家、指导顾问等。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办学道路,积极鼓励支持教师申报科研项目、撰写论文论著等,学术气氛浓厚,近年来获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36项,出版、主编、参编教材60余种,发表论文400多篇。

编辑本段书记简介

任立刚男,汉族,1953年6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70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历。曾任汝阳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兼任汝阳县政法委副书记,洛阳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济源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河南省检察院济源分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现任中共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书记,周口市第二次党代会代表,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编辑本段院长简介

张卫宪院长男,1961年生,河南西华县人,1995年毕业于荷兰农业大学,获动物营养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教授级高级畜牧兽医师。张卫宪教授一直致力于秸杆饲料资源的开发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利用和养牛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是在国际动物营养学领域最活跃、有着杰出贡献的青年专家之一,其研究成果“以秸杆饲料为基础日粮肉牛生长计算机数学模型”被FAO称为“张氏肉牛生长曲线”,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1997-1998年完成世界自然科学基金(IFS)和国家教委、人事部“国家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课题。他首次提出的用生物—化学复合处理方法改进粗饲料品质技术,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在中国畜牧界享有“牛博士”美称。先后荣获世界科学奖1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出版专业著作4部,参编著作5部,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有27篇用英文在国际权威刊物或学术会议发表,其中有16篇论文获国家及省级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代表著作有《动物营养学》、《以氨化秸杆为基础饲料的肉牛声生长模型》等。项目成果累计获得经济效益5亿多元,节约粮食164万多吨,社会效益达150多亿元。承担着河南科技攻关项目“生物—化学复合处理秸杆及牛育肥技术配套研究与应用”、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生物技术处理农作物秸杆为牛养饲料研究与开发应用”、“优质高产、高蛋白、高脂肪饲料大豆新品种培育与加工”等,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编辑本段办学思想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为龙头,以开放建设为重点,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循“高职教育、市场经济、地域工作”规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走质量强院,特色兴院之路。把以高职高专教育为主体,中专教育和成人教育、远程教育为两翼,主体带动两翼,两翼促进主体的“一体两翼”作为学院办学模式,秉“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的教育理念,把“上档次、上水平、创特色、建名校”作为学院发展目标,努力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化特色高职院校。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培养政治思想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基础扎实、特长突出、适应广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学院每年两次评定发放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院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助学贷款和困难补助,保证不让一个在校生因贫困而辍学。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多渠道、多途径、宽覆盖地建立了毕业生就业网络,与省内外多家高科技企业建立了固定而良好的人才供求关系,为毕业生就业安置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应届毕业生中有35%可参加“专升本”考试,学院负责组织复习和培训,“专升本”入学率达75%以上。学新世纪、新征程,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重任的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将高举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旗,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务实的教学实践,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努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学院夜景

编辑本段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论坛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论坛是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自己创办的学生交流论坛。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论坛注册会员众多,是一个非官方非盈利性的网站。论坛板块主要分为两大类——我们的地盘和论坛事物。我的地盘包括《新闻报料》、《经典搞笑》、《图片照片》、《心情随笔》、《大话体育》、《影视音乐》、《网络游戏》、《生活贴士》、《学习交流》、《灌水乐园》、《网络时代》、《业内新闻》、《软件教程》、《锵锵三人行》、《创业励志》、《校友录》。论坛事物包括《问题解答》、《公告&建议&意见&友情链接》和《供求信息》。[1]由一群热心为网友服务的在校生(现已毕业)创建于2007年,并在两年时间中迅速的壮大,论坛致力于校友交流和学习互动,并努力为周职人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家园和交友天地,让周职人不管在那里都有一个网络上的精神寄托。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论坛的建立不仅解决了离校学生与学校资讯脱离的问题,也为在校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交友和娱乐平台。论坛的运行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和网站管理规定,远离学生会等官方团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管理,认真负责为校友服务的精神,为广大校友创建一个有助于学习和提高的网络平台。周口市淮河路西段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