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恐龙骨头养牛的小说?苔丝的作者是谁

用恐龙骨头养牛的小说?苔丝的作者是谁

大家好,关于用恐龙骨头养牛的小说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苔丝的作者是谁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有木有什么特别恐怖的故事或者真实经历?

有木有什么特别恐怖的故事或者真实经历?

我的父亲是个没进过一天校门,老实巴交的农民。

他给我们多次讲过他年轻时期的一场恐怖经历,直到现在,每每回忆起他描述的那个场景时,我的眼前还会浮现出一张狰狞的面孔。

七十年代末,还没包产到户那会儿我们家很穷,爷爷长期卧病在床,奶奶早在闹饥荒时就去世了。那时候姐姐才七八岁,我才两三岁,家里的生活来源全靠父母从生产队挣来的工分,每年的口粮总是不够吃。

那一年的冬天,家里又断粮了。

父亲背着口袋去十几里外的二姨家借粮食,二姨家在川水地区,加上家里劳力多,生活要比我们稍微好一些。

父亲借到了二十几斤苞米,为了不让我们挨饿,于是就扛着它连夜往家赶。

因为连个自行车都没有,所以他来回只能步行。

他快到镇上的时候已经到半夜十一二点了,那时候的街上都还是土路,没有路灯,也没有车来车往,所有的人都早就进入了梦乡。

就在他走到一个叫“张家祠”的地方时,突然从路边的树林里钻出来了两个壮汉。

他俩把父亲堵在了路中间。

借着月光,父亲看到他们都拿着凶器,一个握着一把匕首,一个拿着一根木棒。

那时候治安特别乱,一到晚上,劫道的特别多,年轻人出门都不敢一个人走,得找个伴壮胆。

父亲心想完了,粮食要是被他们抢了去全家都得饿肚子。

他虽然很害怕,但是本能的紧紧抱着粮食不放。其中一个拿刀在我父亲脸上比划了一下,说东西放下,搜完身再走人。

另一个拿木棒的一把夺过父亲怀里的苞米,开始对我父亲搜身,结果什么都没搜到。

觉着再榨不出什么油水来,拿刀的那个说了声滚。

我父亲虽然吓得浑身直发抖,但是一想到家里正在挨饿的我们,于是就壮着胆子把家里的情况跟那两人讲了一遍,然后求他们高抬贵手把粮食还给自己。

拿着木棒的刚要举起木棒打父亲,突然从黑暗中又传来一个声音:等一下!

我父亲这才看见一棵大树底下还蹲着一个人。

那人闷声说,过来。

我父亲老老实实地朝那人走了过去。

月光下,那个人很壮实,好像一只眼是瞎的,他抱着双臂蹲在地上,面无表情地用仅有的一只眼冷冷地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我父亲。然后沉默了一会儿,说,赌一把。

我父亲没听明白,也不敢问,只是低着头弓着腰站在那里发抖。

那人又发话了,说老子今晚想跟你赌一把,给你个选择,选我左手还是选我右手?看你的运气吧,你赢了拿东西滚蛋,选输了挑你一根筋。

我父亲跟他讨饶,他说再啰嗦算你输。

后来,我父亲在他的逼迫下胆战心惊的做出了一个选择:选他的左手。

只听那人哼了一声,然后慢慢的伸出他的右手,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把寒光闪闪的斧头。然后又伸出了左手,左手中空无一物。

我父亲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些,就想从拿木棒的那人手里拿过粮食跑路,生怕他们反悔。

就在他拿了粮食刚转身要走的时候,蹲着的人又说了一声站住。

我父亲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人果然要反悔,但是他又不敢跑,抱着粮食一定是跑不过他们的。

于是他就乖乖收回了迈出去的脚步。

那人说,愿赌服输,把你赢了的东西拿走。

我父亲回过头瞄了一眼,他手里除了那把斧头外什么都没有。

正当他疑惑不解时,对方伸长了左手,说把我的袖子撸起来自己拿一块。

我父亲小心翼翼地照做了,当他撸起那人的棉衣袖子后,看见他手臂上全是手表。

那人说,要第几块?说!

我父亲回答说我不要,还是让我走吧。

结果对方不答应,骂我父亲啰嗦,说再啰嗦就翻脸。

于是我父亲低声说了个“三”。

那人果真把第三块表捋了下来给了我父亲,说你小子命大,滚吧!

我父亲这才一口气没敢歇,一路小跑就回了家。

他不认字,在煤油灯下看了半天也没看出那是一块啥表,生怕那几个贼人使诈,过几天又会来讨要,于是就将它小心翼翼地藏在了炕柜的最里头。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父亲觉着那几个劫道的说的是真话,于是就把那块表从炕柜中取了出来,然后找了个识货的人看了一下,结果那人说这是一块崭新的上海牌手表,按当时的价格,起码值100块左右,而且有钱也很难买到,买它不但需要钱,还需要票,是凭票供应的。

我父亲说,那时候国家职工的工资一个月才36块钱,一斤粮食才一毛多,一斤肉才五六毛,一斤盐巴才一毛三分钱,那一块手表足够我们全家吃三四个月。

从二姨家借来的苞米没多久就吃完了,于是我父亲心一横,就把那块上海牌手表托我舅卖给了他们矿上一个快要结婚的男青年,卖了96块钱。

他用那些钱给我爷爷从一个很有名的中医跟前抓了几副草药,剩下的全买了粮食,然后把借我二姨家的苞米也给还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一九八三年。

我父亲说那一年国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严打”活动,抓了不少坏人。

有一天,街上突然想起了震耳欲聋的警笛声,他跑去看热闹时才知道是公家押着抓来的坏人们在游街。

坏人很多,有些被绳子捆着,有些戴着手铐,装了三大卡车。

突然,他在其中一辆卡车上看见了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那人面露凶相,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是瞎的。

我父亲想了半天才反应过来,那人就是几年前在半夜劫道,还让他赢了一块手表的那个人。

那些坏人被游完街后押回了看守所。

我家离看守所比较近,看守所的老所长我父亲也认识。

有一天,我父亲让我妈烙了一打油饼,又买了一只鸡,收拾干净煮熟后拎着那些东西去了看守所。

见了老所长后,他把那个不知名的人的外貌特征给所长详细描述了一下,然后把那些吃的托老所长给那人捎带了进去。

我父亲说,他之所以那样做,是想让他在里面吃两顿饱饭,曾经那些草药救了我爷爷一命。他说他一辈子没占过任何人的便宜,那些吃的就当是还债了。

我父亲说,当年八月份的时候他又见过那人一次,是在公判大会上见到的,开完会后,那人被押赴刑场枪决了。

这是我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的真实经历,他的那一场经历,别说是胆小怕事的他,就算是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我遇到,恐怕也会怯上三分。

苔丝的作者是谁

苔丝的作者是谁

《苔丝》,又名《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一部经典之作,后来改编成剧本,拍成电影,其中英国版的《苔丝》影响最大,而女主人公苔丝的鲜明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令人难忘。作者简介:他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非凡的诗人。哈代一生对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研读不已,并受叔本华悲剧意识影响,认同近代科学思想上的怀疑派论调,致使他对人生的见解悲观宿命。他认为人类文明无论发展到何种地步,人类终是无法摆脱宿命的捉弄。这一思想几成囿哈代创作的一大框窗。哈代作品,巧合频频可见,自然气息弥漫侵入;役境为人,融性格与环境于一体,是乃作家别一匠心。此外,因哈代早年曾攻建筑,故其作品之营造最堪玩味,如此精密完善,或情节、人物、风景、对话配合之紧凑和调和,当少有比肩者。

《苔丝》是哈代著称于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

苔丝的故事梗概是:女主人公苔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小贩家庭,父亲是一个好吃赖做的酒鬼,在一次被人告知他是古代贵族德伯家后代时,夫妻两由于爱慕虚荣,目光短浅,在金钱的驱使下,便贸然决定把女儿苔丝送到一个自称德伯家后裔的富老太婆家攀亲戚,借此获得经济援助。善良美丽的苔丝在家庭责任压力的驱使下,独自前往这个所谓的亲戚家。谁知,不久便被老太婆的儿子,虚伪纵欲自私的亚历克诱奸了。悲愤坚强的苔丝怀着小孩逃离了这个魔爪,回到家里不久,苔丝生下的小孩不幸夭折,几年后,饱受折磨,命运多折的苔丝再次离开家,出外谋生,苔丝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养牛场当起了一位挤奶工人。

在这挤奶场,苔丝遇到了她一生最爱的人,她的一生出现了新的普照。文质彬彬的、知识渊博、反世俗封建不受束搏的男主人公——英俊的克莱尔,很快就爱上了美丽大方勤劳善良的苔丝。很快俩人便心心相印。克莱尔拼命地向苔丝求婚,但苔丝却摆脱不了自己昔日被奸污的阴影,迟迟不敢接受克莱尔的求婚。其中她曾几次鼓起勇气向爱人坦白过去,但却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去忏悔的机会。这时的苔丝,一方面,无法拒绝克莱尔的热烈追求,一方面却遭受责任上良心的折磨,但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他们结婚了。

新婚之夜,本来是幸福甜蜜的时刻,但命运却跟苔丝开了玩笑。克莱尔怀着对苔丝爱情的忠诚,向苔丝袒露了过去的一件荒唐事,可爱善良苔丝也在无意识下真诚地向对方说出过去的不幸。悲剧就从此开始:陶醉于甜蜜爱情中的克莱尔,无法忍受眼中洁白无瑕、美丽完美的苔丝竟有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一时无法接受这个沉重的打击,狠心地离开了苔丝。

可怜的苔丝再次陷入感情的不幸中,在伤心悲痛中,在微妙的期待中,一边打工支持家庭生活,一边等待爱人的归来。但不幸又降临她的身上,魔鬼似的亚历克又来纠缠苔丝,欺骗、弄手段,诡计多端的亚历克最后逼使苔丝重落魔爪。

不久,克莱尔由于长期的思想斗争和反省,怀着对妻子的炽烈的爱意,回来找到了苔丝。本来失去希望的苔丝,在悲喜交加之余,终于认清了亚历克的奸计,揭开了他的虚伪面目,看到幸福就在眼前,她终于清醒过来,在痛苦悲愤下,她杀死了仇人,最后和爱人一起逃离,过上了只有五天的幸福满足的生活。但最后,苔丝被处于绞刑。诸神之主,跟苔丝所开的玩笑就到此结束了(《苔丝》末段首句)。

苔丝是个美丽纯洁的姑娘,毁掉她的究竟是什么,是与真爱的交错而过,还是人自身暴露出的弱点毁灭了原本可能幸福的苔丝。

苔丝生活在贫穷的家庭,她是村子中最美丽的姑娘,有一颗无暇的心灵。她勤劳,善良,帮助父母拼命干活以维持家中生计,在乡间舞会初遇安琪儿,留给他纯真的背影,爱已在彼此心中悄然萌芽,只是因为时间的交错却没有了滋生的条件。后来苔丝为了家庭的生存不得已去亲戚家找工作,遇到了表哥亚历克,被他死死纠缠,他在苔丝无力反抗时诱奸了她。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为什么苔丝会失去处女的贞操?为什么不合适的男人总要与不合适的女人结合?为什么坏人总是毁灭好人?为什么美丽总被邪恶践踏?”这些事情总在这个世界发生,没有人给我们一个答案,也没有人给苔丝一个答案。

从此苔丝生活在别人的鄙视里,孩子也因为无人照料而死去,她严词拒绝了亚历克的诱惑,进牛奶场做女工重逢安琪儿,这个天使般的男人给了苔丝生存的勇气,她在痛苦中拒绝了他的示爱,最后接受了安琪儿的求婚,却不愿欺骗安琪儿,向他坦白了自己的往事,只想用纯真的心灵去全身心的爱安琪儿,安琪儿却不理解而出走,她又在安琪儿出走后写信苦苦追问,有一腔追求真爱的勇气,无私的苔丝以为安琪儿不再回头,为了家庭的生计,不得已委身与亚历克,当安琪儿再次回来时,苔丝终于忍无可忍,杀死了亚历克,与安琪儿度过几天的生活平静的赴死。

苔丝没有罪过,她勇敢,在失去贞操时不是一味沉沦,而是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去追求可能得到的幸福;她忠贞,一次又一次拒绝来自与亚历克的诱惑;她坦城,向爱人承认并不是自己过错的往事,她无私,当知道自己的爱情无望时,为了家人的生活委身与亚历克,当安琪儿终于明白时,她谴责亚历克,在满腔的悲愤下杀死了他。她仅仅拥有了安琪儿几天的爱情久毅然准备赴死,用死亡来殉这份纯真的爱,她有一颗渴望真爱的心灵,灵魂是纯净的,却被时光的流转抛弃。安琪儿表面上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着先进的思想,可是他却走不出思维的狭窄的模式,拘泥与世俗,他在苔丝的哀求中无动于衷,认为自己的妻子没有好的家世与智慧,却一定要纯洁,他看不到苔丝灵魂的高洁,只拘泥与思维的表层,正是他的一再犹豫与迟疑,让亚历克有机可乘,毁掉了他和苔丝可能拥有的幸福。亚历克完全是一个恶棍,想要占有苔丝的美丽,一次又一次的诱惑她。毁掉苔丝的是魔鬼,而抛弃她的却是天使。

苔丝的生命确实被毁了,不是她的敌人,却是那些自称爱她的人,这是怎样的爱?也许一切都可以归之于命运,而所谓的命运最终也是人为的因子,发生在交错的时机与人自身的弱点导致了悲剧,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却无力阻拦。

爱不仅仅是美好的,如果错过恰当的时机,它足可以摧毁一个人,因为错过的遗憾而后悔终生,任其毁灭所爱更是无法述说的残酷与悲哀。人总是难以看清自身的弱点,不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而轻易放弃手中珍贵的幸福去追求所谓的尽善尽美,直到无力回头才追悔莫及,安琪儿的爱给了苔丝希望却毁灭了她,他将用一生的时间追悔与苔丝的交错而过。

强烈的赎罪感和责任感,是苔丝个性中的一个关键的特点,也是使苔丝一步步地走向命运悲剧的因素。性格决定命运,哈代塑造了苔丝,一个美丽善良、勤劳纯朴、坚强坦城的人物形象,苔丝的名字刻在每个读者的心里,这颗纯洁的心灵,这个不幸的名字,永远激起人们的共鸣!

牛魔王的七十二变是从哪里学来的?

牛魔王的七十二变是从哪里学来的?

《西游记》中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二郎真君杨戬也会七十二变,而牛魔王也会七十二变。这真是奇怪,他们是一个师父所教吗?这不得不令人怀疑。

孙悟空的本身乃是灵台方寸山须菩提祖师所教,杨戬的八九玄功乃是玉泉山玉鼎真人所传授。孙悟空和杨戬都有师承,唯独牛魔王的师傅不知是何方神圣?

《西游记》中毫无记载,于是查阅典籍,翻遍史册,才发现《三国演义人物统考》中有所记载,牛魔王的七十二变是乃是通天教主所传授。

原来通天教主在封神大战的万仙阵中损失惨重,其大多数弟子被杀,只好上了封神榜。其本人也被鸿钧老祖带走,闭门思过。

不过鸿钧老祖并没有为难通天教主,只是武王伐纣之后,天庭封神完毕,就将他放出来了。

通天教主通过封神一事,就受到了教育,知道自己明着斗不过元始天尊,加上天庭地位抬高,其弟子皆得重用,所以也放弃了报仇雪恨的念头,只是暗地里要和元始天尊掰一掰手腕,分一下输赢。

于是通天教主在碧游宫仍旧开始收徒,保持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其弟子大部分都是披毛戴角,湿生卵化之辈。

封神大战后,碧游宫门人十去其八,能用之人都已凋零,为了将自己一身本事传播天下,也为了广大截教门庭。

通天教主骑夔牛游历四方亲身传教,一日路过北俱芦洲,遇到一头通身雪白无一丝杂毛的大白牛,此牛身高八百丈,体长一千丈长,挡住了通天教主的道路。

通天教主座下的夔牛现了本相,立马上前与白牛打斗在一起,两头牛交战在一起,斗得不可开交,通天教主在一旁观战。那白牛有神力,通人性。

通天教主知其与自己有缘,便使了法力,两牛都被隔开,浑身不得动弹。通天教主将白牛点化一二,使其有了神通,四蹄一展便可以足踏千里,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其身体化作了寻常牛一般。

通天教主知道自己和大白牛的缘份未尽,在白牛身上留下了印记,叫白牛西去西牛贺洲,便又骑着夔牛走了。

白牛听了通天教主的告诫,不舍万里之遥来到了西牛贺洲。通天教主让白牛西去是有原因的,原来他早就知道那老君在世间的分身老子跨青牛西去,但是又不晓得老子西去是有何意,便让白牛为其打探消息。

这通天教主在封神大战中吃了大师兄太上老君和原始天尊的亏,所以不得不防备这二人,为了掩人耳目,缩小别人的注意,这才让白牛代自己行事。

话说老君骑青牛西去,过函谷关遇关尹喜,写了道德上下五千言,过了关就不知所踪了。

那老君西去乃是化胡为佛,点化释迦如来的。原来那封神大战中,西方教的准提接引帮了大忙,当然这个忙可不是白帮的,准提接引要老君为西方教留下经典,让大慈悲成圣,让西方教广大,流传东土。

老君为了还这个人情,不得不亲自让自己的化身前去西牛贺洲。那老君骑着青牛西去,一走好几万里,一番辗转之下,来到了西牛贺洲。

老君定眼望去,那西牛贺洲妖气冲天,遍地妖魔鬼怪,那里是什么洞天福地,极乐世界,乃是个人间炼狱,魔幻世界。别说人了,就连寻常散仙也不得安宁,稍有差池便恐是一堆白骨了。

这老君才知道那接引准提为何要前来相助,那西牛贺洲有无尽的杀戮,妖魔的作祟,这等情形下,别说是传教了,连生存都是一种奢侈。

老君要传经典于西土愚昧众生,还了接引准提两道人的要求,必须得找个有大慈悲心肠,能舍弃一切的人进行点化,助他一臂之力,好让他修成正果成圣,净化西土。

老君使出神通一看,那迦毗罗卫国有一道灵光直冲云霄,那老君骑着青牛赶去此地,寻找有缘之人。

老君入了西土便化作佛陀模样,以此来遮掩耳目。半路上老君过雪山,就遇到了一头大白牛阻挡在路上,前进不得。老君座下青牛,前去和白牛一番打斗。

老君料想这白牛可做个脚力,驮着经书于有缘人。于是手中芭蕉扇一挥,那白牛顿时卧倒在地。老君用松树枝化作了鼻环套在白牛鼻子上,白牛便只得顺从。老君降伏的白牛便是那通天教主点化的白牛。

白牛见骑着青牛,光着头披着袈裟,手拿芭蕉扇的人,十分了得,比通天教主还要厉害,只好乖乖跟在老君青牛后面。

老君来到迦毗罗卫国掐指一算才知道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便是有缘人。

那乔达摩·悉达多是国王太子,其母摩耶夫人在回娘家途中,于蓝毗尼分娩生下了太子,之后7天内就去世了。这太子因此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成人。

那太子从小生来聪明伶俐,又能善待国民。所以有此气运,灵光直冲云霄。老君到时太子已经29岁了,老君便使个神通,于梦中以佛陀模样开导那太子。

太子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加上其国人面临灭族的战争威胁,经老君一番点化,太子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太子悟性高,不到一年便得了罗汉果位,自己就写了不少经书,老君见大功告成,便梦中引导他到雪山顶修炼,若是修得丈六金身,便成佛了,可度化世间一切苦厄,普渡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太子果然听从,只是雪山顶上不好走,经书无人搬运,老君便将白牛留下,于太子那里做个脚力,载他上雪山顶,驮他的经书。

太子得了白牛做脚力,便几日就到了雪山顶上,经书也一并驮来。太子修道要紧,无心他事。那白牛趁着太子修行不得分心的缘故,跑下了雪山。

太子后来在雪山顶上苦苦修炼,终于修炼成丈六金身便成了佛,乃是释迦如来。只是那飞禽之长凤凰之子的孔雀见到如来,便一口吞下肚里。

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

释迦如来降伏了孔雀,来到灵山,封孔雀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释迦如来在此开坛收徒,讲经说法,传释教之经典,普渡世人。此事按下不表。

话说那白牛跑下雪山,经通天教主的指引下,来到西牛贺洲翠云山。通天教主的分身通过白牛得知,老君西去乃是化胡为佛,点化释迦如来,要日后传教东土。

便知此事于自己无干,也放心了。只是他见白牛是块好材料,便让白牛化作了人身牛头,见其力大,便将修炼功法大力平天功传给了白牛,也将道门七十二变传于了白牛,白牛悟性高,几月便掌握了功法和道术。通天教主的分身便走了,但是其说要白牛化作妖魔观察西牛贺洲释教。

白牛曾被老君芭蕉扇降伏,自然怕这等仙人,要一件宝物防身。通天教主自封神大战中弟子皆遭了劫难,于是也传了白牛一把芭蕉扇,教了咒语。

这芭蕉扇乃是混沌初开,昆仑山的灵宝,分宝岩上鸿钧老祖传给通天教主的法宝,可以扇人,如果遇到难缠的敌手,一扇子就可以将人扇飞八万四千里。当然此扇还一作用就是可以灭火。

他的那芭蕉扇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乃太阳之精叶,故能灭火气。假若扇着人,要飘八万四千里,方息阴风。

白牛得到了宝扇,拜别了通天教主。白牛化作妖魔,号称大力牛魔王。在西牛贺洲一带闯荡,结交了不少妖魔鬼怪。

没过多少年,那东胜神洲傲来国有个天产石猴,不知从哪里学来了本事,夺了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毁了地狱阎君的生死簿。

通天教主要牛魔王细心观察,此人乃是从西牛贺洲学的本事,又闹龙宫地府,此中必有蹊跷,于让牛魔王前去观察一番。

石猴寻山访友,便和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等妖魔结拜为兄弟。后来上天当了弼马温,反下界后战退了天兵天将。

通天教主要牛魔王把水搅混,让弼马温和天庭斗上一番。牛魔王于是,派了一个独角鬼王前去送赭黄袍,劝弼马温称齐天大圣。

弼马温照做了,于是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等妖魔也自称什么平天大圣、覆海大圣、混天大圣、移山大圣、通风大圣、驱神大圣。

他却对六弟兄说:“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声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蛟魔王道:“我称覆海大圣。”鹏魔王道:“我称混天大圣。”狮驼王道:“我称移山大圣。”猕猴王道:“我称通风大圣。”狻狨王道:“我称驱神大圣。”此时七大圣自作自为,自称自号,耍乐一日,各散讫。

后来天庭竟然容许了孙悟空的做法,竟然封他做齐天大圣。通天教主失算了,他要将水搅混的想法落空了。

弼马温上天做了齐天大圣,便忘了花果山的猴子妖王和结拜兄弟。通天教主得知弼马温乃是须菩提祖师的弟子,须菩提乃是释迦如来的分身。这么做是为了传教东土。所以封其为齐天大圣也是天庭和灵山的一致意见。

于是他通知牛魔王仍回西牛贺洲,告诫牛魔王不要趟浑水。牛魔王听了消息便撤了,其他魔头也各自撤了。

牛魔王为了掩人耳目,曾经用本事降伏了漂亮的女妖怪罗刹女,那牛魔王娶了罗刹女做了一对夫妻。又羡慕神仙老君和教主有坐骑,便在西牛贺洲降伏了避水金睛兽当坐骑。

不料一日天上掉下几块砖头,那砖头乃是老君八卦炉中的,带着三昧真火化作了火焰山。原来是孙悟空在八卦炉中不死,推翻了八卦炉。这才将火落在西牛贺洲。

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火焰山离翠云山有些距离,只是那牛魔王和罗刹女曾经路过火焰山,有芭蕉扇可以灭火,所以牛魔王可以轻易过去。

后来罗刹女为牛魔王生了红孩儿,牛魔王便将芭蕉扇交给了罗刹女保管。罗刹女利用芭蕉扇能够灭火的价值,在火焰山便坐地起价,收起费用。

铁扇仙有柄芭蕉扇。求得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我们就布种,及时收割,故得五谷养生。不然,诚寸草不能生也。

那红孩儿爱玩火,尤其喜欢玩火焰山的三昧真火,罗刹女便利用芭蕉扇,让红孩儿掌握了三昧真火,而牛魔王便传授自己的七十二变,那红孩儿长大,离开了罗刹女和牛魔王。

红孩儿来到了六百里钻头号山,在枯松涧火云洞号称圣婴大王,凭借自身本事,占山为王,欺压土地。当年的兜率宫守炉的道人被贬下凡间,表面上是火焰山土地,实际上也是老君在凡间的耳目。那牛魔王一家的作为尽被掌握。

话说如来降伏妖猴五百年后,乃是传经东土的绝佳时候,他二弟子金蝉子被贬下凡乃是陈光蕊之子陈玄奘,后来成了取经人,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为大徒弟。

那老君将牛魔王之事告知如来,如来也要降伏牛魔王做他的坐骑。于是唐僧取经就恰恰路过火焰山,那通天教主提前通知牛魔王避祸,免得惹祸上身。

牛魔王离开翠云山,来到了积雷山摩云洞。在万岁狐王的女儿玉面狐狸精那里做了上门女婿。没想到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那牛魔王不去招惹孙悟空,那孙悟空便来招惹牛魔王。红孩儿因要吃唐僧肉,被迫出家当了和尚成了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而牛魔王的弟弟如意真仙的生意也被孙悟空搅乱。

而且连牛魔王的老婆罗刹女也被孙悟空占了便宜,二老婆玉面狐狸精被打死。如来知道牛魔王难以降伏,便差遣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峨眉山清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昆仑山金霞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等前来帮助,玉帝又派托塔李天王并哪吒太子,领鱼肚药叉、巨灵神将,布下天罗地网。

牛魔王自知不敌,这才归顺。被李天王父子牵着去了灵山,做了如来的脚力。

通天教主得知消息,嘴里喷出一口血,顺带着假牙,嘴里念叨着:“真倒霉,又被老君和元始算计了,我的徒弟就只能当坐骑被人骑吗?真是天不助我啊!”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