瘸子养牛 从残疾女到致富奇才--冉敬芳的创业路

瘸子养牛 从残疾女到致富奇才--冉敬芳的创业路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瘸子养牛,以及从残疾女到致富奇才--冉敬芳的创业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从残疾女到致富奇才--冉敬芳的创业路

从残疾女到致富奇才--冉敬芳的创业路

从残疾女到致富奇才--冉敬芳的创业路

这是一个具有传奇经历的女子:在颠沛流离的童年,她稚嫩的右腿被火车碾碎;她白手起家,从卖卤肉起步,逐渐成为重庆“牛皮帮”里的“大姐大”;她致富思源,在一代伟人邓小平故里办起了广安富源食品有限公司,一举成为猪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她把自强不息、奋力成才的精神传给下一代,和子女签订了不继承财产协议书,并在大年初一将子女“撵”上大街擦皮鞋……

每到节假日,冉敬芳格外忙。她告诉记者,她的肉食品加工厂每天平均要宰杀600多头生猪,以满足节日市场。“节日供应,食品质量和安全尤其重要,出不得半点差错。”冉敬芳说,她已经好多天没有睡个囫囵觉了,时刻坚守在食品安全第一线。

41岁的冉敬芳从一个柔弱的残疾女子到掌握上亿元资产的大老板——四川广安富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传奇人生经历,正感动着川东大地。

命运

比肢体残缺更可怕的是人没有志向

1966年8月9日,冉敬芳出生在重庆市合川县龙市镇农村,由于父母都患有先天性气管炎,长期丧失劳动能力,靠挣工分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当冉敬芳还不到7岁,父亲就带她到外地去乞讨。为了糊口,冉敬芳每天都要跑几十里路程去要饭。破烂的衣服,蓬松的头发,满身的灰尘……

冉敬芳和父亲四处流浪,搭汽车,爬火车,拉到哪儿算哪儿。1976年11月13日夜晚,在四川资阳火车站的一个角落里,冉敬芳拉了拉父亲的衣袖,怯怯地央求:

“爸爸,我们回家吧,我想妈妈……”

冉敬芳背起要饭的背篓,随着父亲来到一列货车前。他们从两节车厢的连接处爬了上去,父女俩还未来得及爬进车厢,这个沉睡已久的庞然大物猛然震动了一下,紧接着,他们所站的挂钩就从中间脱开了,货车开始启动,父亲一侧的车厢停在原地未动,而女儿所站一侧的车厢则随着列车开始运行、加速。

不知所措的冉敬芳惊恐万状,她瘦小的身子一下子就从车上掉了下来,可她的讨饭背篓却被一个钩子挂住,女孩先惊叫了一声:“爸爸!”随后就是“救命啊——救命啊——”的惨叫声穿透厚重的夜幕,随着列车的飞驰消逝在远方……

女儿的遭遇让父亲目瞪口呆,他醒悟过来后,追着火车跑了一段才想起应该到车站报警。待列车终于停止下来的时候,女儿已被拖出三四公里之远!所幸,她因上身悬空挂在车上而保住了性命,但她那条拖在地上的右小腿却被车轮碾掉一半。

获救后的冉敬芳,右腿齐膝作了截肢手术。从那以后,她就只剩下了一条腿。也从那以后,冉敬芳失去了自己的名字,乡亲们都怜悯地叫她“瘸子妹崽”,同龄的孩子们则干脆叫她“小瘸子”。

悲惨的命运没有让冉敬芳屈服。她常常告诫自己:“比肢体残缺更可怕的是人没有志向。”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韧劲和毅力,锻炼干农活,上山割草砍柴,下地种田插秧。她还用采草药卖得的钱给自己做学费,拼着命上了三年学。

转眼到了她18岁的花季。由于生活所迫,冉敬芳不得不放弃读书,早早地结了婚。

成才

百折不挠,才能闯出新天地

1984年8月,她借了100元钱,跟着丈夫一起到重庆安装假肢。冉敬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像正常人那样走路,她决心要迈开双腿,闯出一条不寻常的成才之路。

安装假肢需要20天的时间,冉敬芳没有放弃等待的时间,她用帮熟人干活时学到的卤菜技术,买了6只鸡,做成卤鸡摆摊叫卖,晚上一算账,居然赚了8元钱。这可是她有生以来赚到的最多的一笔钱啊!冉敬芳乐坏了,第二次她卤了8只鸡,挣到了12元钱。等到假肢安装好的时候,她不但还上了借的那100元钱,还净剩100元。在重庆掘得“第一桶金”后,她已决定不回乡下了,继续留在重庆做卤菜生意。

由于冉敬芳经营有方,夫妇二人的卤菜不愁卖。经过4年时间的艰苦创业,冉敬芳净赚了4万元,这就是冉敬芳的原始积累。

1992年初,冉敬芳把生意升格为牛肉和牛皮批发。为了做好这门新生意,有智慧和经济头脑的冉敬芳先搞市场调查。她发现做牛肉和牛皮生意“钱途”可观,只是少有女人从事这个行业。她决定闯一闯这块天地,结果她真的闯出来了。

1995年,冉敬芳听说宜宾一家制革厂需要货时,她一人独闯宜宾。与厂长谈判时,对方见她是个残疾人,有些不太相信她。冉敬芳看出了对方的心思,向厂长大胆提出:“咱们先把生意放到一边,请你先到重庆走一趟,差旅费由我来承担。我的货,如果你感兴趣就要,不感兴趣,咱们就当交个朋友,怎么样?”厂长被冉敬芳的诚意所打动,随冉敬芳来到了重庆。经实地验货,厂长十分满意:“报一下价吧。”结果,冉敬芳报出的价比市场价还要低10%。

艰苦的成才历程铸就了冉敬芳百折不挠的性格。这笔生意她可以不赚钱,但必须征服这个至关重要的客户。第一笔生意顺利成交之后,冉敬芳又陆续给这家皮革厂提供了几批原料牛皮。一次,由于装货人的粗心大意,错装了15张不合格的牛皮,经厂方发现后,冉敬芳二话没说:拿来退货,下次拉货时补上15张合格牛皮。冉敬芳的诚信打动了厂方的领导,第二次拉货竟是现款现货,不差分文,直到后来厂方对她的优质产品实行优价收购,并主动要求长期供货,每天达到三四百张牛皮进厂。这样,冉敬芳每天的纯利润达到两三万元,高峰期达三四万元。

经过5年的苦心经营,冉敬芳为自己挣下了千万元资产,成为重庆“牛皮帮”里有名的“大姐大”。

追求

做大事不做“大款”,让其他残疾人也富裕起来

拥有了比较充足的资金后,冉敬芳已经不满足于在“牛皮帮”里打拼了,她想办一家像样的企业。但办什么样的企业,到哪里办,却让她颇费踌躇。这时候,她获得了一条信息:四川省广安市政府派人到重庆招商。

位于川东山区的广安市是邓小平的故里,是革命老区,也是有名的贫困地区。从苦难岁月走过来的冉敬芳十分感激邓小平,她说:“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改变了我这个残疾农妇的命运。没有邓小平同志就没有我的今天。到小平故里投资,也是体现致富思源的一个具体行动吧!”

2001年7月,初到广安的冉敬芳投入巨资收购了一家楼盘,创办了一座规模宏大具有现代气派的“川王奇美食娱乐城”,但效益不算理想。她反思自己这些年的发展历程:1984年从做卤肉起家,发展到做牛肉半成品,再到批发牛皮……其间,贯穿一线的是一个“牛”字。在餐桌上,随便夹起一块牛肉,冉敬芳就能说出这是水牛、黄牛还是牦牛的肉,是牛身上哪个部位的肉,她对牛的了解程度堪称专家。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继续围绕这个“牛”字做文章呢?她的思路豁然开朗。经过筹划,冉敬芳投资2600余万元,创办了“广安富源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和“广安富源食品有限公司”,装配了年屠宰量达50万头生猪、5万头牛的自动化生产线,形成养殖、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公司从2004年2月正式投产,当年创利税3000余万元,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问题。

颇具创意的是,冉敬芳除了在公司内自养数百头种牛以外,还把良种肉牛及母牛交给当地农民托养,跟农民和乡镇政府签订“托养合同”,向托养户提供一种叫皇竹草的草种。皇竹草是一种优质牧草,亩产量可达10多万公斤,只需种一茬便可年年收割,是喂养肉牛的绝好饲料。

除了提供饲料,冉敬芳还负责防疫和技术指导,使农民托养肉牛基本上没有风险,托养一头肉牛,一年至少收入1000元。这样,冉敬芳不仅解决了食品加工的肉源问题,也给当地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

“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取得了成功,仅一年时间,托养肉牛的农户就由几百户发展到上千户,平均每户托养2—3头肉牛,为当地农民增收近百万元。冉敬芳的肉牛养殖业规划宏伟:她要把托养肉牛的范围推广到整个四川省以及邻省的农村,让几十万、几百万农民都参与到肉牛养殖事业中来。

企业大了,生产的技术含量高了,管理复杂了,而冉敬芳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水平,搞家庭作坊式的经营管理还行,驾驭一家现代化的企业就不那么容易了。为此,冉敬芳力排众议,花巨资不断在全国各地引进企业管理人才,年薪30万元招聘北大博士任富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和一名财务总监,并特聘成都乾瑞管理咨询公司参与企业管理。目前,公司已招聘中高层管理人才20余名。

在网罗人才、借助别人的才智为己所用的同时,冉敬芳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她参加了国家经贸委经理学院举办的高级工商管理(MBA课程)研修班学习并顺利毕业。她不但要重塑企业形象,也要重塑自己的形象,因为她明白自己已不是昔日“牛皮帮”里那个风风火火的“大姐大”了,而是一位驾驭着现代化企业的女企业家。

2005年下半年,冉敬芳在公司内设立了一个新机构:“广安残疾人养殖培训基地”。这是她新开创的一项事业:公益事业。

从小饱受艰辛和折磨的冉敬芳经历的坎坷太多太多。成功以后,她最想做的不是追逐奢华,不是享受或炫耀自己的财富,而是如何帮助那些仍处于困境的残疾人。冉敬芳想的是为他们多做点事情,让他们像自己一样也富裕起来。

帮助残疾人致富,选择项目很重要。搞养殖业,非常适合农村残疾人的实际。冉敬芳认为,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农民有土地,饲料不难解决;劳动量不算繁重;同时,公司保证全部收购出栏的家畜,养殖农户没有后顾之忧。

2005年9月,冉敬芳的“残疾人养殖培训基地”正式运作。培训基地设在公司的会议室里,每星期轮训一批,每批培训残疾人100名。扶贫先扶志。要想让残疾人振作精神干一番事业,首先要鼓足他们的士气。所以,每期培训班的第一堂课,都是由冉敬芳主讲。她的现身说法,极大地调动了残疾人创业的积极性,激励了他们的自信心。参加培训的残疾人,从路费到食宿,所有费用全部由冉敬芳承担,加上工作人员工资,每培训一期,冉敬芳就得支出1.5万元,半年里,她为此支出达40余万元。

经过半年时间的培训,广安有98%的残疾人(失去行动能力的除外)得到了培训。广安区桂兴镇洪锅村残疾农户邓泽明培训回家后,建起了90平方米牛舍,利用山区种植优质牧草10亩,养牛20头,年收入达2万余元。致富后的邓泽明激动不已:“要不是参加了富源肉牛养殖公司组织的培训,我哪能过上好日子哦。感谢冉总给我的帮助!”

冉敬芳深知,残疾人致富很不容易,仅仅参加了培训还不够,还要从多方面给予帮扶。为此,她从2002年以来,每年春节期间都要赠送种牛、种鸡等给50余户残疾户,目前赠送的禽畜价值已达30余万元。冉敬芳还表示,要解决所有残疾人的生存生活问题,仅靠自己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她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人,生命本质是相同的,但生命的内涵与价值却不尽相同,因为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的人生才富有意义;因为总是带着追求、信仰和理想,他们的创造才超出了常人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冉敬芳就是这样一个人,当她选择自强创业为其毕生理想后,现实的一切磨难都未曾削减她对创业的痴情。

财富

最大的任务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最初打算给自己的孩子留下1亿美元,1999年8月修改遗嘱后,给孩子仅留下1000万美元。比尔·盖茨这样做,是出于两方面的担忧:一是担心留下的财产或留下较多的财产,会成为助长孩子依赖的拐杖;二是担心孩子的品行能否驾驭得了这些钱财。

无独有偶,从小饱受穷困潦倒的残疾女人冉敬芳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与孩子们签下了那份“吝啬”协议。

冉敬芳曾多次召开家庭会议,和孩子们讨论,如何处理父母的财产和他们自己的出路。冉敬芳提出,孩子们不继承父母的财产,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打。2003年7月13日晚,当全家人坐在一起时,冉敬芳夫妇和5个子女签下了“不继承”协议:5个子女如果谁愿意读书以及深造,父母必须全力支持;5个子女中,如果谁自动放弃读书,就必须投入社会就业,未满16周岁的必须在家参加劳动,家长不做任何经济上的援助;子女就业,家长可以给予一些建议、指导等,但不给予任何经济上的支持;5个子女将来交朋友,必须先出示此家庭协议给对方看,表明自己没有权利继承父母的财产。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没有决定权;父母的财产以及遗产只能由父母支配,任何子女没有权利过问以及干涉。

冉敬芳和儿女们签了协议后,心里坦然了许多,不再为将来如何给子女分配财产而劳心伤神。同时,这也是为了促使儿女们自强成才。她还表示,当5个子女都达到成人年龄时,就到公证机关进行公证。

冉敬芳与孩子们签订《不继承财产协议》并让孩子们上街擦皮鞋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位孩子母亲的看法很有代表性:“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面对人生的能力,是每一位有见识的母亲应做的工作。一个母亲,最大的任务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这才是为社会创造的最重要的财富。”;

励志小故事

励志小故事

四个过桥人:

有一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而所谓的桥则是几根横亘在悬崖峭壁间光秃秃的铁索。

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子,以及两个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四个人一个接一个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呢?盲人:聋子过了桥,一个耳聪目明的人也过了桥,另一个则跌下深渊丧了命。

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吗?是的!他的弱点恰恰源于耳聪目明。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地攀索。”

聋人说:“我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

那个过了桥的耳聪目明的人则说:“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激流与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道理:积极地面对周围的环境,不要被虚张声势所威吓,要知道,那多半都是纸老虎,唯有一颗坦然面对而又积极进取的心才可排除虚张声势对你的威吓。

二年级学生特点:

1、二年级学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在此之前,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会用文字表达思想。

2、二年级学生也渐渐产生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

3、无论在教室活动还是室外游戏,孩子都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特点。教师让做一件事时,马上会出现竞赛似的场面,最先做完的学生会高高举起手,等待教师表扬自己。

悲伤的乡村童年记忆故事:水鬼

悲伤的乡村童年记忆故事:水鬼

编者按:童年的农村生活中,老人们总会说一些神神鬼鬼的故事吓唬孩子们。但是在作者身上确实发生了一件悲伤的事情,下面我们来看看《水鬼》这个故事吧!

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听村里的老年人说,我们村子西边那个荒芜的池塘里有水鬼,怪吓人的,妈妈怕水鬼伤害我们,从来都不让我和妹妹接近池塘。可是每到夏天,村里的小伙伴都会背着大人,偷偷到池塘玩水,而我和妹妹每次都给他们看衣服放哨,远远看到有大人来了我就大声喊,他们就光溜溜跑上来抱着各自的衣服一溜烟跑了。每当这时,大人们抓住自己的孩子,总要嗔怪地骂自家调皮的孩子,还在屁股上拍打上几巴掌,边打边质问,看你还敢不敢下池塘,看你还敢不敢下池塘!难道你们不怕水鬼把你拉进水里淹死?当然也不忘对着穿戴整齐的我和妹妹夸上两句,看人家姊妹俩多好,不去耍水,就你们逞能。童年的我,是大人眼里的乖乖女。

池塘确对小伙伴的诱惑力太大了。夏天,池塘的四周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是水上捉迷藏的好去处;池塘的浅水处不知名的水萍开着粉黄色的小花,沁人肺腑的馨香招引来成群结队的蜻蜓和色彩斑斓的蝴蝶,吸引着小伙伴的眼球,小伙伴们最喜欢抓蜻蜓、抓蝴蝶的比拼。晴朗的日子,骄阳似火,暑热难挡,池塘里的水碧绿碧绿的,十分清澈,里面还有很多小鱼游来游去呢。跳进水里淹个猛子,扑腾个狗刨刨,躺在水面划拉个仰泳,消暑的凉爽惬意自不必说;钻进水里摸鱼儿的乐趣更是难以言表;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对垒打水仗的欢快更是无与伦比。尽管大人们看着、防着,不让自己孩子去池塘玩水,可只要漏开空,小伙伴们还是结伙往水塘里跑。

阴天下雨时,生产队稻田里积水都澈到池塘里,池塘就异常浑浊。至于那个池塘到底有多深是个未解之迷,小伙伴们玩水向来都在边上游一圈,谁都不敢去中间,中间水深,他们怕中间有水鬼呢。可是日复一日,谁都没有见过水鬼究竟长啥样子,水鬼也从没有把谁拉进水里。对于水鬼的种种传说,使我的好奇心日益加剧,我甚至期望水鬼能现身,好让人看看它的样子。

有一次我做梦梦到了水鬼,吓得我心惊肉跳,醒来后我一直努力回忆梦里那个水鬼的样子,可是水鬼模模糊糊也没有特定的形状。最后只好自己凭着想象总结:水鬼头有簸箕那么大,长着鲶鱼嘴,有一对贼溜溜的黑眼睛和几根长长的胡须,虽然描绘不出身子怎样,就已经够吓人的了。从此,水鬼就有了形状,并且,我会把水鬼的模样绘声绘色地描述给小伙伴们听,就好像我亲眼见到了水鬼一般。有胆小的伙伴吓得从此不敢再下池塘耍水,胆大的也只是在池塘的边边上玩,不敢再往池塘中央走多一步。

一年年过去了,我们渐渐长大了,都到学校上学了,去池塘玩水的机会越来越少了,那个池塘的淤泥也越来越深,芦苇也长得越来越茂盛。曾几何时,池塘里到处长满了水草,却始终没有见到水鬼现身,于是,池塘里有水鬼的传说就慢慢变淡了,甚至没有人再提及此事。

10岁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放暑假了,我跟妹妹去野外放驴,妹妹骑在驴身上唱着歌看驴吃草,我在一旁捕捉蝴蝶。忽然,一只又大颜色又鲜艳的漂亮蝴蝶进入了我的视线,我特别想抓住它,就追着蝴蝶跑,不知不觉跑到离池塘不远处。这时,我看到跟我同年的大牛正在池塘边放牛,牛在一旁吃草,大牛坐在池塘边看着池塘水发呆,不知在想什么,想得特别出神,我离他很近了,都没有发现。我不想打扰他,也不想让他发现我,于是我放弃追捕蝴蝶,悄悄退回去找妹妹回家了。

大牛性格有些古怪,小朋友们都不愿跟他玩。听妈妈说,大牛的爷爷很穷,给大牛的爹取名刘有,希望有了儿子,家里什么都会有的。可大牛爹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腿子走路不方便,家里依然是一贫如洗,还是什么都没有。十五岁时父母亲先后去世了,大牛爹成了孤儿,是生产队把他养大的。由于腿瘸,没人叫他的大名,都叫他刘瘸子。长大后,不能下地劳动,就在生产队当饲养员。由于家穷、腿残找不上对象,三十多岁了还是光棍一条,就一个人吃住在饲养室里。

有一天,村里来了个要饭的姑娘,蓬头垢面,衣服褴褛,身体瘦弱,怪可怜的。生产队长领到家里,让他老婆烧了一大锅水,给这个姑娘洗了澡,把自己女儿的衣服给她穿上,盛饭给她吃。这姑娘人虽长得丑些,脑子笨些,可不算傻子。生产队长刘占奎是刘瘸子的远房叔叔,一直关照着刘瘸子,说这姑娘和刘瘸子挺般配,君子有成人之美,要给刘瘸子成个家呢。他婆姨说,你不问人家姑娘的身世,也不问人家愿意还是不愿意嫁给瘸子,就乱点鸳鸯谱。队长说,那你就问问吧!队长婆姨问她为啥要饭,愿意不愿意嫁人?并且介绍了刘瘸子的情况。这一问,姑娘泣不成声,说是遭遇后娘虐待,亲老子也见不得她,家里实在待不下去了,才离家出走的。听了刘瘸子的情况,她不嫌他穷,也不嫌他瘸,只要刘瘸子心眼好,能对她好,就愿意嫁给他。生产队长听了婆姨的汇报,乐了,风趣幽默地说,歪锅配歪灶,瘸驴配磨道,我就知道她会愿意的。婆姨说,你这叫啥话嘛,让人家姑娘听见多不好。他说,这叫大实话,还学着戏剧《老少换妻》里的剧词得意地说,丑配丑,柳配柳,烂婆子配个烂柳斗,刘瘸子配个要饭的丑丫头,光棍的日子总算熬到头。他派人把刘瘸子的房子收拾干净,召集全队社员凑米面凑钱,给刘瘸子热热闹闹地办了个婚礼。新婚之夜,刘瘸子与媳妇互诉衷肠,知道了媳妇名叫王翠花,娘家其实也并不远,就在三十里外红旗公社的王闸桥大队;也知道了她的身世和遭遇;她虽然丑些,可对于久旱盼甘霖的光棍来说,无异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他发誓要好好疼爱她。王翠花因相貌丑而无朋无友,因后妈而虐待缺亲缺爱,因要饭而没有尊严,有了刘瘸子的疼爱,也感到自己有了归宿,对刘瘸子很有好感,这一夜,她俩翻云覆雨,如胶似漆。百般恩爱。

有了媳妇,刘瘸子对生产队长感恩戴德,喂牲口的饲养员工作特别精心。大牛妈生大牛时,队里一头大乳牛生牛犊,刘瘸子全心全意给大乳牛接生,全然忘了老婆临产的事。等大乳牛把牛犊生下来回到家,大牛妈已经艰难地在无任何人照管的情况下下生下大牛昏死过去了,炕上到处是血,大牛的脐带还没剪断,在炕上的血泊里哇哇啼哭。大牛爹一看就慌了手脚,急忙一瘸一拐哭喊着飞快地跑出去找来队里经常接生的张大妈帮助料理。由于大牛妈生孩子时身边无人照管,还一直发烧,虽然送到医院治疗,可烧退后人就半傻不灵的不太说话了。大牛妈做月子落下病,生下大牛后,就再不生养了,只有大牛一个儿子。

刘瘸子当饲养员爱牛如命,给儿子起名字时,取名大牛,自己身体瘦弱,希望儿子能像牛一样健壮,像牛一样吃苦耐劳。实行生产责任制时,队里分配牲口照顾他这个残疾人,让他先挑选,他不选骡马不选驴,选了一头大乳牛让大牛放牧,说是自己种田不行,养牛在行,要发展养牛事业,让老婆孩子过好日子呢。

大牛从小受妈妈的影响,不爱说话,而且一直都怪怪的特别不合群,他妈自从生大牛落下病根,也怪怪的从来不跟任何人接触,他家住的房子也怪怪的都没有窗户。我每次跟小伙伴玩捉迷藏时路过大牛家门前,就觉得特别不舒服想赶紧离开。他家的院子低洼,土坯房子也比别人家的房子要矮许多,就像村里的老墙那么高,房子的墙底下有大约60公分高的墙面老是看着湿湿的,并且斑斑驳驳地掉土渣,大约三间多房子只有一个一尺见方的小‘窗子’透气,窗子上糊着发黄的旧报纸,因此,村里人都说他家房子没有窗户。总之,大牛家的一切都很神秘诡异,怪怪地让人感到特别不舒服。

那年夏天雨水特别多。傍晚时分,天下起了小雨。村里人早早把牲口喂饱圈入圈里,鸡鸭赶进窝里,孩子们回到屋子里避雨。男人坐在门槛上吸着旱烟袋看着雨丝飘落,女人赶紧烧火煮饭,娃娃们在屋里嘻嘻哈哈说笑打闹。一会儿,家家户户屋顶上都飘起了袅袅炊烟,村子里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每天这个时候,是童年记忆中最幸福的时刻。

牛毛细雨一直下着,住在我家前排院子的大伯来我家借驴,说明天要去镇上拉氨水。我家的驴个头高大些,氨水桶很重,光靠他家中等个头的马套车拉不动,他要借我家的驴子帮套。天已经擦黑了,雨丝却还不停的飘落,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大伯探出头看了看天气,叹了口气,恨恨的说,该死的鬼天气。我走到门口,放眼远望,隐隐约约看到村头古老的槐树像个变幻多端的鬼魅一样不停的变换着发型,起风了,我不禁打了个冷战。

饭熟了,妈妈要留大伯在家里吃饭,大伯起初还推推搡搡不好意思,但经不住爹妈的一再挽留,就恭敬不如从命,干脆一屁股坐在炕沿上,爽快的拿起筷子夹起一大口菜喂进嘴里,又吃了一口馍,毛茸茸的络腮胡子和鼓鼓的腮帮子随着咀嚼一动一动的。他一边吃,一边跟爹说话,我爹说,天旱了盼雨,天涝了愁雨,你看这雨下个没完没了,稻子正在扬花灌浆,最怕连雨天,愁人啊!大伯说,世事难料,天意难违,可即便连雨天,老天爷事大,愁有个屁用,只能认命,命里有时终该有,命里无时别强求。大伯的话我似懂非懂,爹连忙点头认同并不住往大伯碗里夹菜。

我的儿呀,我的肉呀,我的命啊!呜,呜呜……突然一阵女人的哀嚎声传了过来,哭声凄惨哀怨,令人毛骨悚然。大家不约而同放下手中的碗筷跑出去看个究竟,只见在蒙蒙的雨雾中,大牛妈披头散发浑身上下都是泥水,一只脚穿着脏兮兮的泥鞋,那鞋已看不清是什么颜色,另一只脚光着没穿鞋,在雨中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哭喊着,令人惨不忍睹。她声嘶力竭地哀嚎着,悲痛欲绝地哭喊着,大牛啊,我的大牛,我的心肝宝贝啊,你在哪里啊,呜,呜呜……村口不约而同集满了人,大家冒着细细的雨丝围在老槐树下叽叽喳喳议论着,村里不管发生大事小事,大家总喜欢集中在村头的老槐树下,我们一家人也来到老槐树下。一打听,才知道,大牛找不见了,大牛从早晨出去放牛,到现在也没有回家。那时,村里没有公路,也不通车,一个村庄和另一个村庄之间相距甚远,一般小孩也不会到邻村去玩。大牛妈中午发现大牛没回家吃饭,就出去找大牛,村外满滩各洼,村里挨家挨户找了个遍,没有找到;又跑到邻村去找,一直找到傍晚下雨时也没有找到大牛。后来,大牛放的牛回来了,可大牛还是没有回来,他妈妈疯了似的在雨中哭喊狂奔,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惊动了全村的人。

在生产队长的鼓动下,全村人参与到寻找大牛的队伍中。可是,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凡是可能走人的地方都找遍了,连邻村都找了好几遍,就是不见大牛的踪影,大牛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从人间蒸发了。有人分析说大牛很有可能让水鬼拉进池塘了,我忽然想起那天午后捕捉蝴蝶见到大牛坐在塘边发呆的事,就把此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让我待在家里看家,就去队上找爹去了。爹又找队长分析了此事的可能性,于是,池塘就成了寻找焦点,队长马上组织打捞工作。大伯也参与到了打捞大牛的行列,因大伯经常捕鱼,撒网撒得特别好,几乎网无虚发,每网都有收获,是村里出名的捕鱼高手。因池塘的水常年不干,那时村里又没有抽水机,而当时正时值八月,稻子正在出穗扬花,也不需要太多水,甚至有的稻田还挖开豁口往出排水呢,排出来的水顺着唯一的一条沟又源源不断地流到了池塘里,加上前几天又下了雨,池塘的水浑浊不清,满满的都快溢出来了。

大伯指挥人们先把稻田挖开的豁口打上,再把流入池塘的水沟豁口也打上结实的坝。确认水源全部断了,他吩咐四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先把池塘的四周打上一排木桩,让其中一个小伙下水探探。兵哥自告奋勇先下水试探,兵哥是大伯家18岁的儿子,体格健壮,精通水性,大伯同意让兵哥穿着裤衩先下去探探,刚下水时水只漫过他的膝盖,大伯吩咐兵哥拿上事先准备好的长竿子探底,并及时告知水里情况。于是,兵哥手里拿着长竿子探着,一步步慢慢往池塘的中间挪着,一边描述着池塘里的情形,池塘的边边水很浅,大约一米五左右底也很瓷实,到两米开外脚底下踩到的都是软绵绵的水草,而且,要事先拿长竿子先探一下才敢向前跨步,因为竹竿子探不到瓷实的底,就好像沼泽地一样一直向下陷。刚往前走了大约五六米,水就已经漫到兵哥胸部了,这时他说啥也没法往前走了。兵哥虽然精通水性,但在这个像沼泽地一样的池塘里却施展不开他的本领。他说他陷到大腿深的淤泥里无法动弹了,于是大伯扔给兵哥一根结实的草绳,让兵哥拽着并命令其他人在草绳另一端把兵哥拉上来。被人们用草绳拉上来的兵哥坐在地上喘着粗气,他的双腿双脚全是黑黄色的淤泥,淤泥上还粘着一些水草。他一边喘着气一边叨叨说,真是不探不知道,一探吓一跳,别说是娃娃,就是大人掉下去也没命了,中间全是一米深的淤泥,软软的根本经不住人的体重,就是水鬼不吃你,淤泥也会吃掉你的。大伯边抽着老旱烟边听着军哥的唠叨,一时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了。

这时,人们看到大牛爹急切地脱掉鞋准备下池塘,就拦住了他,才几天功夫,他的头发全花白了,背也比以前更佝偻了,看着更瘦小了。队长让大伯撒上两网看能捞上什么不,大伯也只能认同了。大伯拿出他撒网的手艺,把网抡得圆圆地撒下去,慢慢收,慢慢往回拉,可是,拉上来的全是水草,还有几条小鱼。大伯把网上的水草捡掉,有的水草缠到渔网上丝丝绕绕拽不掉,大伯边撕掉渔网上缠绕的水草边心疼的摸着他的渔网,又毫不犹豫地使劲撒出了第二网,第三网。当第四网拉上来的时候,竟然在缠绕的水草中发现了一只小孩的鞋,啊!在场的人都惊叫起来,大牛爹扑倒在那只鞋上,用颤抖的手捧起那只糊着淤泥不知道啥颜色的小鞋子,闭了闭眼,好像祈祷这只鞋子千万不要是他儿子大牛的。他慢慢走到塘边,艰难的蹲下身子清洗那只泥鞋,可是他越洗动作越迟缓,最后,他目光呆滞,只见他机械地用双手捧着湿漉漉的鞋子,浑身颤抖着轻轻缀泣着。人们忽然间明白了这是大牛的鞋,大牛在池塘里。终于,大牛爸爸大放悲声地哭喊起来,大牛啊,我的儿啊,你叫我咋活呀!呜,呜呜……

接下来的日子,村里最重要的事儿就是打捞大牛的尸体。池塘边搭起临时住人的帐篷,队长安排会撒网会水的青壮年劳动力换班打捞。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什么也没有打捞上来,就在第四天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的时候,晴朗的天气忽然变卦。一团黑云从北边天空滚滚而来,越压越低,雷鸣闪电就像炸药包在头顶、眼前爆炸,声音震耳,光亮刺眼;紧接着,哗啦一声下起了倾盆大雨。不一会儿,池塘的水又浑浊不清且上涨起来,打捞队的人们挤在临时帐篷里避雨。忽然,有人指着池塘里漂浮上来的东西喊起来,看,那是什么?大家一起冒雨跑到塘边,最先看到的是圆圆的,胀鼓鼓的肚子,再就是整个身体,天啊,真的是个人。于是,大家又展开网一起把漂浮的尸体拉上来,哎呀,面目全非,整个身体被塘水泡得白白胖胖的,有的部位已经开始腐烂了,整个尸身残缺不全,令人惨不忍睹。打捞出尸体的事不一会儿就冒雨传遍了全村,人们一窝蜂地向池塘的方向跑来。

雨渐渐停了,大牛的爹妈都来了,经大家一再确认这就是大牛的尸体时,大牛妈妈几次晕厥了过去,我大妈守在身边,掐住她的人中呼唤苏醒过来。在全体村民的帮助下,大牛的尸体被抬了回去,大牛的爹妈哭哭啼啼地给大牛换了衣服,用草席把大牛的尸体裹住,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掩埋了。

日子一天天过着,只是再没有小朋友去池塘玩水了,因为大家都说大牛是被池塘的水鬼拉下水的。每当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总会被渲染上一层神秘色彩,让人觉得很恐怖,浑身都起鸡皮疙瘩。经历了这件事,似乎人们更相信池塘有水鬼了。而更蹊跷的是,又过了半个月后的一天深夜,大牛疯疯癫癫的妈妈跳进池塘里自尽了,留下了他干瘪瘦弱的瘸子爹苟活在人世。村里又有了新的传说,说是大牛妈是水鬼支使大牛叫去的……

再后来,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头发花白佝偻着身子的瘦小老头一瘸一拐地向村口走去,孤零零地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目光呆滞的眺望着西边的池塘,像个木偶一样,一站就是一天,几乎天天如此,那情形好可怜,那就是大牛的爸爸。

水鬼的传说和大牛一家的悲惨遭遇深深地铭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伴着我的童年,一直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想抹都抹不掉。

作者|杜凤琴

公众号|甘宁界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