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县养牛项目,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石山县养牛项目,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石山县养牛项目和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石山县养牛项目以及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邮编号是什么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邮编号是什么

邮编:463000

确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两山余脉,东眺黄淮平原,位于郑州与武汉之间,历史上被誉为“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确山县属驻马店市,以县城东南六里的确山为名。全县总面积1783平方千米,总人口50万人(2002年),邮编:463200代码:411725区号:0396拼音:QueshanXian,县政府设在盘龙镇。

确山县交通运输发达,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

自然地理

确山县系浅山丘陵地带,全县地势西南高隆,东北低平,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各占三分之一。西部山区重峦叠嶂,东部平原一望无际,山间盆地及山区平原过渡地带广布丘陵,山地面积548平方公里,丘陵面积707平方公里,平原面积768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104万亩,人均耕地1.97亩。境内有淮河、臻头河等大小河流14条,大中小型水库52座,坑塘堰坝星罗棋布,全县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8.987亿立方米。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已探明的有40多种,其中花岗岩(4.62亿立方米)、大理石(52万立方米)、石灰岩、萤石的储量和品位均居河南省第一位,其它矿藏储量达109亿吨,是豫南最大的建材生产基地。

本区属亚热带气候和暖温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5.1°C,年降水量971毫米,无霜期248天。本区农林牧业兴旺发达,是河南省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享有“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烟叶生产基地县、油料生产百强县”等名号。全县林业用地96万亩,林木蓄积量1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9%;现有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近30万亩,其中板栗面积17.5万亩,1993年被林业部定为优质板栗示范县;肉类总产量6万吨,禽蛋产量13万吨,是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4%。确山板栗、确山瘦肉型猪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行政区划

确山县辖7个镇、6个乡:盘龙镇、竹沟镇、任店镇、新安店镇、留庄镇、刘店镇、蚁蜂镇、三里河乡、石滚河乡、瓦岗乡、李新店乡、双河乡、普会寺乡。县人民政府驻盘龙镇。

盘龙镇代码:411725100

2006年,辖7个居委会:新生街居委会、西郊居委会、北关居委会、生产街居委会、官庄居委会、东郊居委会、和平街居委会。

竹沟镇代码:411725101

2006年,辖15个村委会:竹沟村、西李楼村、杨庄村、陈楼村、后李河村、匡庄村、堰塘村、河东村、关沟村、徐庄村、肖庄村、四棵树村、西王楼村、鲍棚村、王岗村。

任店镇代码:411725102

2006年,辖24个村委会:任店村、巩庄村、蒋庄村、胡寨村、曹庄村、下岗村、王班庄村、吴湾村、黄山坡村、黄店村、吕庄村、小王庄村、前巩庄村、张冲村、赵湾村、大王楼村、木寨村、陈门店村、陈庄村、猴庙村、和尚庄村、薄庄村、杨集村、倪庄村。

新安店镇代码:411725103

2006年,辖22个村委会:新安店村、槐树庙村、段庄村、三山村、郭庄村、周庄村、余冲村、后堡村、郝岗村、熊庄村、朱庄村、戴楼村、顺山店村、阚庄村、申河村、李塔村、崔岗村、古庄村、阎庄村、丁楼村、陈桥村、卞楼村。

留庄镇代码:411725104

2006年,辖20个村委会:留庄村、张里山村、石庄村、后营村、毛绳村、谭楼村、汪庄村、大赵楼村、邢河村、梅庄村、潘古洞村、刘大桥村、崔楼村、三宗寺村、李庄村、梁庄村、黑刘庄村、戴庄村、柴庄村、刘寨村。

刘店镇代码:411725105

2006年,辖18个村委会:刘店村、侯楼村、大孙庄村、赵洼村、前曹村、双楼村、黄楼村、姚楼村、鲍庄村、李楼村、路庄村、伍桥村、独山村、后山村、大刘庄村、董埠口村、四座楼村、彭庄村。

蚁蜂镇代码:411725106

2006年,辖13个村委会:蚁蜂村、老庄村、大子房村、宋冲村、赵台村、聂湾村、橡林村、小邓庄村、南老庄村、庞阁村、鲁湾村、彭楼村、胡楼村。

三里河乡代码:411725200

2006年,辖16个村委会:马庄村、莲花村、宋庄村、赵庄村、八里岔村、尚庄村、秀山村、中店村、刘庄村、南泉村、后楼村、董庄村、盘龙村、周湾村、罗岗村、贯山村。

石滚河乡代码:411725203

2006年,辖12个村委会:石滚河村、赵楼村、聂庄村、何大庙村、袁棚村、陈冲村、刘楼村、斩龙庙村、毛家棚村、小谢庄村、南王楼村、辛庄村。

瓦岗乡代码:411725204

2006年,辖15个村委会:瓦岗村、刘老庄村、孙岗村、叶老庄村、田畈村、泽沟村、常庄村、芦庄村、冲口村、贯台村、黑风寺村、邢店村、林庄村、下沟村、邓庄村。

李新店乡代码:411725205

2006年,辖13个村委会:李新店村、杨湾村、夏湾村、大杨庄村、谢庄村、邵楼村、二道河村、胡岗村、潘集村、洛庙村、吴庄村、王楼村、武棚村。

双河乡代码:411725206

2006年,辖23个村委会:双河村、邢庄村、夏庙村、凌楼村、陈上庄村、王老庄村、大徐庄村、金沟村、陈店村、张店村、马坡村、余庄村、王堂村、杨店村、施庄村、蔡庄村、韩楼村、蔡楼村、张楼村、刘龙集村、唐庄村、大邓庄村、大戴庄村。

普会寺乡代码:411725209

2006年,辖10个村委会:普会寺村、白山村、张营村、钱沟村、姚庄村、樊店村、宋楼村、马沟村、袁庄村、台子坡村。

历史沿革

确山,很早就有远古先民在浅山和平原地带生息繁衍。乐山东打石山,有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曹庄、朱庄、橡林等地,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迨至西周,县境北部为道国,东南一隅属江国。春秋属楚,秦属颍川郡。西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朗陵县,治所在今溱头河北岸的任店,属汝南郡。公元前25年,县西北境建安昌侯国;公元前7年,东北境又建阳安侯国。东汉省安昌入朗陵。西晋时,复于西南置安昌县。南北朝时,随形势消长时南时北,县名、疆域与归属变更频繁。公元421年,南朝刘宋于县境建初安郡。528年、547年,南梁两次进据淮北,废初安郡,侨治陈州。北魏复占后,废州仍置郡县,改称安昌县。556年,北齐废郡县,侨治荆州。北周时,改为威州。隋初,废州复置安昌县,于583年迁县治于横列如屏、林壑清幽的盘龙山下,改名为朗山县。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因避讳改朗山县为确山县,因史载城南有泉入窦、声若_米的确山而名县。元相沿未变。明初一度省入汝阳,洪武十四年(1381)复置,后送不变。元明清三朝均属汝宁府。民国初属汝阳道,后撤道,直属省辖。建国后,属信阳专区,1965年改属驻马店专区,至今不变。

2000年,确山县辖7个镇、11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53157人,其中:盘龙镇39945人、竹沟镇24542人、任店镇43886人、新安店镇23161人、留庄镇47529人、刘店镇47776人、蚁蜂镇19190人、三里河乡50337人、朱古洞乡25633人、胡庙乡36839人、石滚河乡18661人、瓦岗乡23254人、李新店乡22304人、双河乡27248人、杨店乡19078人、顺山店乡23486人、普会寺乡23893人、古城乡36395人。

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172号)将确山县的古城乡、朱古洞乡、胡庙乡划归驻马店市驿城区管辖。

2005年,确山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杨店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双河乡管辖,双河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顺山店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新安店镇管辖,新安店镇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5年12月31日,确山县辖7个镇、6个乡:盘龙镇、任店镇、留庄镇、刘店镇、竹沟镇、蚁蜂镇、新安店镇;三里河乡、普会寺乡、石滚河乡、瓦岗乡、李新店乡、双河乡。

确山名人

三国时期

姓名古代籍贯现今地名

荀_朗陵河南确山

荀攸朗陵河南确山

明清进士

姓名年代名次备注

李鸾明成化五年(1469)第3甲126名

程文明成化十七年(1481)第3甲38名

刘大实明嘉靖十七年(1538)第3甲118名

刘浑成嘉靖四明十四年(1565)第3甲247名

王存敬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第3甲165名

陈琚明成化十一年(1475)第3甲78名

张守约明嘉靖五年(1526)第3甲199名

陈耀文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第3甲159名

刘竟成明隆庆二年(1568)第3甲117名

曹坦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第3甲145名

近代留学生

姓名别名留学国家院校及学习专业出国年代归国年代备注

张化宇日本明治大学政经科毕业1934年1937年

邹鲁德美国学习眼科专业1948年

段重希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1934年1937年

陈世禄美国1946年

张人监照宇美国科罗拉度矿物大学采矿工程师1918年1923年

刘文彬雅均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林科毕业1924年

现代探索"黑洞"奥秘的人----著名华裔天文学家张双南

张双南1962年12月出生于确山县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79年,张双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老区确山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1984年大学毕业后,张双南又考入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1986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物理系开展一项技术合作项目,我国高能物理研究所派张双南和一位副研究员一同赴英国进行为期半年的合作研究,项目完成后,张双南被留在英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得英国皇家奖学金。同时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SOUTHHAMPTOAUNI-VERSITY)获得天文博士学位。1989年年底,张双南从英国应聘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同年底到美国航天局太空总署马歇尔飞行中心进行天体物理研究。1994年他发现的两个天体(黑洞)分别被命名为_GRO1655-40和GRO--1915+105。1997年华裔天文学家张双南、崔伟和陈莞的研究成果:率先观察黑洞的自转现象在美国《天体物理学》发表,引起世界天体物理学界的轰动,该研究成果被认为是现代天体物理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抗日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号骥生。1905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的“五四”青年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1923年秋,他考入河南省开封织染学校;1926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奉党团组织的指示,回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四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组织了五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长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6月1日在确山县城关镇老虎笼(地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7月15日国民党武汉政府叛变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顽固势力的反对,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部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斗争,开辟新的根据地。9月30日他和李鸣岐、张家铎、张耀昶等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织中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杨靖宇任总指挥。这一时期曾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的进攻和地方顽固势力的骚扰。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马乡、南至明港、西至县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把胜利引向全国,后来部队离开平原,奔赴山区,开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秋末冬初杨靖宇调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均被党营救获释,随转上海。不久由上海调往东北。他在东北期间先后曾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等职。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日伪军激战中阵亡,年仅三十五岁。杨靖宇的头颅与躯体合葬于通化烈士陵园。

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

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位于驻马店市南5公里,京广铁路东侧的驿城区古城乡的李湾村,始建于1966年秋,后在十年动乱中停工,1981年扩建后开放,建筑面积为4466平方米。馆门朝北,砖石结构,建筑宏伟壮观,双檐斗拱,琉璃绿瓦面顶。门楣上书:“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背面有朱德委员长题写的“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十三个遒劲的大字。馆内陈设杨靖宇将军照片、图表、文献、书籍等101件,着重介绍了杨靖宇青少年时代的革命活动,尤其是他领导豫南农民革命时期的革命文物保存较为完整,其中有豫南农民暴动时所用的旗帜、步枪、手枪、大刀、长矛等。还有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时用过的搪瓷碗、军用锅、切菜板、皮袄、皮褥等军用物品以及将军幼年学习用具30余件。这些珍贵文物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和将军光辉的一生。

革命志士

李鸣岐(1905年—1931年):1905年6月生。河南确山县城关人。出生于贫民家庭。原名李瑞凤,曾用名李鸣。年幼丧父。16岁在确山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因家贫失学。1923年夏考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由党组织推荐,考人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1926年6月从广州返回确山,不久去江西、武汉等地做兵运工作。1927年4月担任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治安总队长。确山暴动后担任国民党确山县党部宣传部部长。1927年7月至8月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队长。1927年8月至9月任中共河南省驻马店市委员会书记。9月中旬任中共豫南特委委员兼驻马店办事处主任。11月和张家铎、马尚德率领农民武装举行了豫南确山刘店起义,任中共确山县委书记、确山县革命委员会主席兼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和党代表,豫南工农革命军党代表,豫南革命委员会宣传、财政部部长。1928年2月至4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中共驻马店市委书记。1928年5月前往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7月中旬大会闭幕后,留苏联学习。1928年10月从苏联回国后,1928年10月至12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员会委员、宣传部部长。1929年1月至4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员会秘书。1930年10月至1931年4月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宣传部宣传委员。1931年2月至4月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1931年2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931年5月9日被枪杀于河南开封市北门外。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周骏鸣(1902-2003):河南确山人。早年加入冯玉祥部西北军。后在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任营长。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曾在红五军团任团长。1932年经朱德总司令谈话同意回原籍开展工作。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共确山县委书记,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斗争。1934年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省委军事委员会书记。同年夏到鄂豫边界游击根据地,任中共鄂豫边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军事工作。1935年秋任中共鄂豫边省委军事部部长。1936年1月参与领导成立鄂豫边红军游击队,任政治指导员,3月后改任队长。率领游击队建立发展鄂豫边游击根据地,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1937年7月游击队扩编为鄂豫边红军游击大队,任大队长。同年冬游击大队迅速扩大,改称为豫南抗日独立团,任团长。抗日战争初期所部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任团长,率部东进抗日。1939年7月以八团为基础扩编成立新四军第五支队,任副支队长兼第八团团长。1941年1月任新四军第二师参谋长。1942年2月任第二师兼淮南军区参谋长。率部参加开辟巩固发展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斗争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春起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初期任淮南军区司令员兼新四军第二师师长,华中军区参谋长。1947年任华东军区副参谋长。1948年秋任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等职。率部参加华东解放战争的作战和负责淮海、渡江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国务院水利部副部长、林业部副部长,黑龙江省农牧厅副厅长,河南省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等职。曾被选为全国政协特邀委员。2003年11月9日在郑州逝世。

徐子荣(1907~1969.6.20):河南确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确山县区委书记、县委书记。1927年10月参加确山农民起义。1928年考入北平(今北京)民国大学并从事中共秘密工作。1932年8月被捕入狱,在狱中坚持斗争。1936年出狱后被中共组织派赴山西,任中共太原市委委员、山西工委秘书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太行区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1943年起任中共太行区第5地委书记兼太行军区第5分区政治委员。1944年8月任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皮定均率部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以嵩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政治委员。1946年6月中原突围时,为掩护主力转移,和旅长皮定均率部向东突围,经20余天孤军奋战,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后任华中野战军独立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师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13纵队政治委员,第18兵团61军政治委员。参加了涟水、莱芜、孟良崮、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办公厅主任兼人事局局长,公安部副部长,国务院内务办公室副主任。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严重迫害,于1969年6月20日逝世。

张孔修:河南确山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第五师连指导员、营教导员,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保卫科科长,中南军区航空办事处主任。建国后,任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航空处处长,空军团长、副师长,空军航空学校校长。1958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空军系。后历任空军军校部副部长、基建工程兵副主任兼参谋长。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王国华,1890年12月7日生,河南省确山县韩庄乡大王庄人。中共七大正式代表。雇农出身。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春组织农民协会和红枪会会员参加确山农民暴动,攻占县城,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县级农工政权。1931年组织农民开展声势浩大的抢粮分粮斗争。同年任确山县中区苏维埃主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确山县大王庄党支部书记、中区区委书记。1933年6月任中共河南省工委巡视员。参加指导各游击队由抢粮斗争迅速转向武装斗争。9月至11月任中共河南省确山县委书记。10月作为河南省农民代表前往中央苏区参加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34年1月被选为全苏大会主席团成员。7月至12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在中央苏区期间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接见,毛泽东亲笔为其题写“党不离枪”。在中央党校和红军大学各学习3个月。后派到长胜县任县委副书记。1935年春从中央苏区回到豫南,迅速恢复党组织。同年8月至1937年12月任中共鄂豫边省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至1936年4月)。1936年4月至12月任中共鄂豫边省委组织部部长。同年12月至1937年7月任中共鄂豫边省委书记。1937年7月至9月任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指导员。同年10月至1938年1月任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政治委员。1937年12月任中共鄂豫边特委副书记。1938年1月至4月、同年6月至1939年1月任中共鄂豫边特委书记。1938年3月至1939年1月任中共河南(豫皖苏)省委委员。1938年3月至9月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竹沟留守处主任,3月至6月兼政治委员。同年10月至1939年11月任新四军驻河南竹沟留守处主任兼司令部司令员。1939年1月至10月任中共豫南省委(亦称豫鄂边省委、区委)委员、民运部部长(至同年5月)。5月至10月任中共豫南省委军事部部长。10月任中共豫南省委委员、民运部部长。大量发展抗日武装,为中原敌后培养大批党政军干部和技术人员。11月竹沟惨案发生后,率部突围到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继续领导边区的民运工作。1940年2月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大。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农民领袖”,“我们的王老汉”。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秋后任晋冀鲁豫中央局民运部副部长。1947年12月至1949年2月任中共桐柏区委委员、农民协会主席兼第二专署专员。1948年9月至1949年2月任中共桐柏区委第二地委书记、桐柏军区第二军分区第一政治委员(至1949年3月)。1949年3月至6月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委员。3月至8月任河南军区确山军分区司令员。8月任信阳军分区司令员兼信阳市军管会主任。1950年1月任河南农协筹备委员会主任,后当选河南省农协副主席兼河南省土改委主任。1955年2月至1959年2月任河南省第一届政协副主席。1956年11月至1958年12月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59年2月至1964年9月任河南省第二届政协副主席。1964年9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河南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0年2月8日在郑州含冤逝世。1980年中共中央为其彻底平反,在河南召开了追悼大会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确山县位列第346名。

2021年1月,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名单出炉,确山县上榜。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确山县入选。

2020年6月,确山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鄂豫皖片区)。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确山县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确山县榜上有名。

2019年3月,确山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05年,确山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75名。

隆林各族自治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隆林各族自治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行政区划隆林各族自治县

原称西隆县。1951年西隆县划分为西林两县和隆林县。

1953年成立隆林各族自治区(县级建置)。1955年改现名。

2000年,隆林各族自治县辖3个镇、18个乡。

2005年,者隘乡并入新州镇;常么乡并入德峨乡;长发乡并入克长乡;龙滩乡并入岩茶乡。隆林各族自治县辖4个镇、12个乡:新州镇、桠杈镇、天生桥镇、平班镇、沙梨乡、隆或乡、者保乡、者浪乡、革步乡、金钟山乡、德峨乡、猪场乡、蛇场乡、克长乡、岩茶乡、介廷乡。

地理条件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图

地理位置位于广西西北部,处在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带。它东与田林县为邻,南与西林县接壤,北以南盘江为界,与贵州省的兴义、安龙、册亨等县市隔江相望,气候属亚热带高山气候,四季分明,温润多雨。

地形县境地处云贵高原,地势高峻,山体巍峨,海拔多在800~1400米。最高峰斗烘坡海拔1951米。西南金钟山1819米。山体高大,山峰如锯齿,森林茂密。

自然资源隆林各族自治县

水利隆林的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南盘江下接红水河,有被誉为隆林经济“命脉”的冷水河。水能资源除南盘江为国家重点开发外,境内小流域现已开发2.68万千瓦,尚有14.97万千瓦的电能可开发利用。

矿产隆林的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有锑、黄金、煤、水晶、石灰石、等辉绿岩等。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其中锑矿蕴藏量达6.3万吨。

植物植物资源有593种,仅国家、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就有112种,素有“土特产仓库”和“天然药材库”之称。现有森林面积155346.2公顷,木材积蓄量539685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3.6%。

经济建设

工业近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以资源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成效喜人。2006年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52%。财政收入完成3.6867亿元,同比增长6.61%;全县共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77个,已完成投资3.8亿元,初步走出了一条以电力为基础,走水电结合、矿电结合、矽电结合、铝电结合、煤电结合的隆林特色工业发展路子。

隆林各族自治县是广西小有名气的有色矿藏之乡、全国锑矿主要产地之一、中国“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平班水电站就建在此。围绕资源和区位优势,该县确定了“以煤兴电、以电兴工、以工兴县”的工业发展战略。随着自治区“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年产50万吨电解铝厂、120万千瓦装机容量火电厂落户该县,隆林以此为契机,

隆林各族自治县

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实行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的通知》、《关于招商引资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招商奖励办法,实行“一站式”、“保姆式”、“按时办结”制度,着力营造招商、亲商、安商、稳商的氛围。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全面推进该县工业化进程。2006年以来,全县开工建设了隆林电解铝厂保全电源、那达河流域水电站等项目66个,总投资30.23亿元;储备隆林火电厂等项目119个,投资额达100多亿元。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冶炼和能源为主的东部工业经济区域带,并规划建设占地约1500亩的工业集中区。工业集中区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场地平整并落实入园企业两家,二期工程已完成征地227亩,腊仁桥头能源工业基地已规划土地面积800亩。年产4.5万吨的铝棒加工项目已完成95%工程量,铝厂二期后续2.8万吨电解槽的安装工作已完成并进行投产;天生桥水泥厂企业改制工作完成。仅2006年1-11月底,该县金属冶炼行业缴纳增值税就达2074万元,同比增长107.4%。引进广东亨达利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隆林铝产品(铝棒)生产线等项目17个,总投资达5.45亿元。

农业。200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41615亩,粮食总产80637.5吨,平均亩产236公斤,其中中稻播面87593亩,中稻总产量36117.7吨,中玉米播面169597亩,玉米总产量36540.3吨。经济作物播面为203506亩,其中烤菸37700亩,产量3289.3吨,甘蔗11359亩,木薯1953亩,药材(五谷等)7160亩,油料作物(油菜、花生)29205亩,蔬菜93488亩,香西瓜1390亩,其它经作物(芭焦芋)19446亩。茶园面积2386亩,产量391.8吨。水果面积(挂果面积)12105亩(不含板栗、核桃等坚果类),产量4465吨。水稻、玉米、烤菸、水果、蔬菜、油菜等作物已成为种植业中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水稻推优达94%以上,玉米推优57.6%,各种经济作物良种推广率达80%以上。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逐步形成,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40%左右

隆林各族自治县

。林业全县土地总面积530.6万亩,其中土山面积367.7万亩,占69.3%,石山面积162.9万亩,占30.7%。林业用地面积320.88万亩,有森林面积233万亩,林木蓄积5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3.76%。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造林26.85万亩(退耕地造林12.85万亩,荒山造林11万亩,配套封山育林3万亩),项目涉及全县16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20080户10.996万人。完成“路、城、点”生态群带建设工程3万亩。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157.7万亩,完成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5.0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1万亩,封山育林2.95万亩)。

隆林县有广西金钟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大哄豹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两个。目前,正在开展介廷乡境内的“九十九堡”县级自然保护区调查规划及筹建工作,广西金钟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已通过专家认证,现正申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养殖业“十五”以来,隆林县积极调优水产畜牧业结构,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择优发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在山区重点发展牛、羊等节粮型畜禽,在库区重点发展网箱养鱼和库湾围栏养鱼,使水产畜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推动了水产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2005年底,全县渔业养殖面积达9.8万亩,其中,大水面鲢、鳙鱼养殖0.9万亩,库湾围栏养鱼0.5万亩;网箱养鱼达2226箱,比“九五”期末增长84.9%。渔牧业产值实现1.57亿元(其中牧业13550万元,渔业2191万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5.2%,渔牧业产值在全县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了28.5%;农民在渔牧业方面纯收入366元,比2000年增加100元,水产畜牧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2007年来,隆林县实施了圈养山羊、种草养猪和种草养牛等示范项目,建立健全隆林黄牛养殖示范场1个,种草养猪示范点5个,

隆林各族自治县

隆林山羊养殖小区5个,山羊圈养示范户50户。至9月底全县累计人工种草7000亩,利用农作物秸秆6.5万吨,配套养畜9.5万头(只)。非公经济隆林县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放宽登记条件,最佳化办事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支持、引导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大力开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鼓励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承包、租赁、兼并、购买中小型国有企业,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下岗职工再就业结合起来。同时,努力帮助少数民族民众摒弃“轻商”的传统观念,鼓励他们走出家门经商办店,投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目前,全县个体工商户已从1995年的2000户发展到3614户,从业人员从1995年的3000人增加到6347人;注册资金从1995年的1200万元增加到2321万元;私营企业从1995年的8户增加到18户,从业人员从1995年的150人增加到321人;注册资金从1995年的320万元增加到1296万元。

民族风情

隆林各族自治县聚居著苗、彝、仡佬、壮、汉等五个民族,具有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古朴奇特、浓郁的民族风情,被称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隆林具有内容丰富独特的民族风情节日。其中五个民族共庆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三月三”、“五月五”“七月十四”。各民族传统的节日有:苗族的“跳坡节”,彝族的“火把节”,仡佬族的“尝新节”,壮族的“香根节”(农历正月二十八)“三月三”或“排歌节”、“四月八”、“六月六”、“九月九”、“冬至节”、“灶王节”。而在这些节庆当中,影响最大,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则是苗族的“跳坡节”,彝族的“火把节”以及仡佬族的“尝新节”,每年当这三个节日举办的时候,吸引不少区内外及海外人士观光旅游。

“跳坡节”苗族的“跳坡节”是苗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

隆林各族自治县

“跳坡节”这天,远近村寨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到坡场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和竞技活动,此时其他民族也蜂拥而至看热闹;“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这天,白天彝族村民杀鸡宰鹅、祭祀祖宗,入夜人们手持火把,绕着住宅和田垌转,尔后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抹黑脸”则是彝族男女青年交友或彝族人民喜迎宾客的特有习惯,冷不防的把锅烟墨抹到对方脸上,然后相互追逐嬉戏。

“吃新节”仡佬族的“吃新节”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夏收前后,田里粮食成熟了,仡佬人都要举行一次别有韵味的尝新活动;

还有壮族的“三月三”排歌节、壮戏;高山汉族的婚嫁习俗等均别有风味。

面积人口

隆林是多民族聚居区,全县有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9.41%,境内重峦叠峰,沟壑纵横,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34.92%,土山面积占65.08%。土山面积369万亩,农民人均11.2亩,有214.48万亩草场可用于发展畜牧业。

全县农业户数74575户,全县乡镇人口345799人,其中农业人口336858人,农村劳动力190002人。2005年末有耕地面积293706亩,其中水田91119亩(保水田47058亩,望天田44061),旱地202587亩(固定旱地127399亩,不固定旱地75188亩),农民人均有耕地0.87亩。

旅游服务隆林各族自治县

隆林县北与贵州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峡谷、黄果树瀑布接壤;西与云南昆明世博园、石林风景区接壤;东与百色、桂东南的大景点接壤,形成滇、黔、桂旅游“金三角”的中心,旅游开发潜力巨大。隆林具有众多的旅游观光景点。其中自然景点有:雪莲洞、天湖(万峰湖)、自治区级金钟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大烘豹自然保护区等;民族风情旅游点有:么窝、大树脚、张家寨、龙洞大寨、那伟洞沟、马场大坝等。隆林具有初成规模的旅游接待设施。县内有三星级旅游宾馆1家,共有大小宾馆、饭店、招待所等约30家,床位约2000床。

雪莲洞风景区距隆林县城24公里,离天生桥13公里,位于隆天公路边2公里处。它包括洞外大面积的绿地跑马场和洞穴景观。雪莲洞全长2000多米,以举世罕见的洞中四大精品景区闻名:神圈莲池景区、雪松梯田景区、雪莲阡陌景区及地下森林景区。这些景区均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天湖(万峰湖)隆林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的结合部,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境内有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电站形成的高原天湖——万峰湖将三省区连为一体,素有“高峡出平湖,一日游三省”的美称。

冷水瀑布风景区冷水瀑布又称神龙喷水。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城南14公里冷水山。源出梅达山地下河。它是一幅宽几十米,高100多米,长年平均流量每秒5.23立方米的飞瀑,分为3股:左边一股,顺峭壁直奔而下,气势磅腐礴;右边一股,则从高山石洞中倒吐而出,飞落潭面,水汽升腾,形成层层薄雾;中间一股,直冲数米后,又沿一突出于崖上的峭壁,成抛物状降落。在山脚潭面瀑布飞落处,有一小洞可观瀑布。现从梅达到冷水滩间,分4级建发电站,晚间山上山下,银灯万盏,犹如神龙吐珠,给冷水瀑布增添无限光彩。

德峨民族风情乡该乡位于县城南面30公里,聚居著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共17000人,其中少数民族15980人,占总人口的94%,系典型的民族之乡,堪称“活的民族博物馆”之缩影。街场上,满目皆为五彩缤纷、艳丽夺目的民族服饰,对情歌声、唢呐、芦笙声、“尝酒”的叫卖声

隆林各族自治县

不绝于耳。夜幕降临,对对情侣仍在街场上难舍难分,他们沿用着古老而独特的“比腰带”、“跳月亮”、抢头巾等恋爱方式挑选自己的意中人……天生桥风景区天生桥位于县城西面30余公里的南盘站畔,与贵州省兴义、安龙等县市隔江相望。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挢水电站就矗立于“天生桥”的遗址上。这里,有“亚洲第一坝”一级站高坝,有堪称全国之最的人工飞瀑,有面积为178平方公里的“高原天湖”。游人乘快艇可进行滇、黔、桂三省(区)接壤地“一日游”,浏览沿岸的奇山秀水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从高坝溯江而上30公里,可抵贵州省境内著名的风景区马岭峡谷和著名的“水上森林公园”金钟山林区;溯江而上150公里,可达广西西林县与云南省广南县的接壤地——八大河。

张家寨该寨位于德峨街场南面8公里处,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建筑特色的苗族村寨。该寨座落于青山石壁之上,均为木瓦结构的平房,古朴典雅,古色古香。勤劳勇敢的苗族人民,世代在这石崖上生息繁衍,从他们身上,可以寻觅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

科教文卫

教育2006年教育整体水平持续提高。全力打好“普实”攻坚战。在保证正常投入的基础上,一次性投入618万元用于“普实”建设,“普实”工作2006年10月份顺利通过自治区级评估验收。幼儿教育迅速发展,再次被联合国儿基会列为“早期儿童发展”(ECD)(2006—2010年)项目县。投入资金399.12万元,实施“世行贷款项目工程”9个。

文化目前已完成苗族“跳坡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撰稿并报送自治区专家审定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立足本县原生态苗族传统节庆“跳坡节”基础上创意的大型苗族原生态歌舞诗《跳坡苗山风》剧本已通过市委宣传部立项。

隆林各族自治县

体育隆林县打陀螺男女代表队在全市首届民运比赛团体赛中双双夺冠,并代表百色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区民运比赛;在全市首届“山基杯”跆拳道比赛中,隆林县获7金3银1铜,并获得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和女子团体总分第二的佳绩。

广播电视乡(镇)有线电视网路顺利从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剥离,15个乡(镇)网路服务站全部挂牌并正式运作;抓好全区县级城区有线电视数位化整体转换试点工作,已完成40个小区的数位化转换,平移用户5000多户。

卫生全力做好各项农村卫生工作,抓好新一轮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加大各种传染病和地方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力度。逐步扭转妇幼卫生工作被动局面。不断提高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综合应急能力。加大卫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切实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大力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活动。人口和计画生育各项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各项优质服务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治理力度加大,认真完成全县各项人口和计画生育工作任务。全县人口出生6345人,计画生育率70.32%。

特色产品

县境内林区广阔,牧草丰盈,有黑山羊、黄牛等优良畜种及油茶、油桐、烤菸、蜂蜜、烤姜、薏米、灵芝等等,均属传统出口产品,其中隆林山羊是岭南地区的良种,烤菸是广西最好的优质烟,可与“云烟”相媲美,隆林桐油是全国有名的免检出口产品。民族特色工艺品有:民族服饰、蜡染、刺绣、芦笙、口弦、五色香包、绣花手袋等。

风味小吃

地方风味小吃有:黑粽子、羊瘪汤、辣椒骨、五色糯饭、枕头粑等。

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各族自治县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县内森林资源丰富,是自治区林业重点县之一。解放前,无公路,人烟稀少,森林覆盖率高,当时人们说的“人在林中走,三日不见天”仍流传至今。1952年该县森林面积为231.06万亩,覆盖率为43.5%。其中天然林228.6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98.9%,属于封闭式的自然林业。

1953年自治县成立后,制定了开发林业生产的计划,并提出“保护森林,严禁放火烧山”的措施。1955年成立金钟山林场,原始森林开始得到开发利用。该县林业生产进入发展时期。从50年代末期开始林木砍伐与造林比例失调,特别是1958年,该县发动群众上山大量砍伐林木炼钢铁,仅这年该县就砍伐木材近2万立方米。三年困难时期以后,提出恢复粮食生产,出现大面积毁林开荒。森林继续遭到严重破坏,到1974年森林面积比1960年减少45%,林木蓄积减少51%,森林覆盖率下降11%。1975~1981年毁林开荒、山火等原因,该县森林面积又减少45.8万亩,这时期人工造林仅有17.5万亩,种比毁少28.3万亩,平均每年减少4万亩,该县森林面积从1974年的165.4万亩,减少到1981年137.1万亩,减少17.11%,森林蓄积量从1974年的522.4万立方米下降到1981年的428.9万立方米,下降17.9%。1982年开始,基本形成了生产、销售、经营管理、监督、节能、燃料供应相配套的林业体系。1984年组织林业调查队将该县划为4个造林大区,规定石山区要则重于发展经济林、薪炭林和水源林;泥山沿南盘江畔的低山地区要则重于发展果、桐、茶等;泥山的高中山地区要则重发展水源林、用材林等。1995年该县共有森林面积283万亩,覆盖率为53.34%,分别比1974年增加71.1%和上升22.14个百分点。尽营人工造林取得成效,但森林资源消大于长的局势未能完全扭转,1995年森林木材蓄积326万立方米,比1974年减少196.4万立方米。

该县现有土地总面积530.6万亩,其中土山面积367.7万亩,占69.3%,石山面积162.9万亩,占30.7%。林业用地面积320.88万亩,有森林面积233万亩,林木蓄积5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3.76%。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该县共完成退耕还林造林26.85万亩(退耕地造林12.85万亩,荒山造林11万亩,配套封山育林3万亩),项目涉及该县16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20080户10.996万人,完成“路、城、点”生态群带建设工程3万亩。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157.7万亩,完成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5.0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1万亩,封山育林2.95万亩)。隆林县有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大哄豹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两个。正在开展介廷乡境内的“九十九堡”县级自然保护区调查规划及筹建工作。县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夏秋多雨,适宜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该县有可利用的草场面积2144866亩。牧草种类有1063种,农作物的副产品饲料有9种。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发展畜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各族人民历来有饲养畜禽的习惯和经验。主要饲养有猪、牛、马(驴、骡)、山羊、家禽等。隆林黄牛、隆林六白猪、隆林山羊、隆林菜花鸡等本地品种,被评为广西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畜牧生产是县内支柱产业之一。1955年,自治县就成立了畜牧机构,兴办公社牛场,大队养猪场,同时鼓励社员家庭饲养,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宣传科学饲养,加强防疫治病措施,有效地控制畜牧疫病流行。开展畜牧科研项目,促进畜牧业的发展。1995年该县畜牧业总产值365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61%。

该县有水域面积52732亩,其中可养殖面积为3232亩,水的物理性质良好,适宜淡水鱼的饲养。主要鱼种有54种。1995年该县渔业产量为418吨,产值169万元。2005年底,该县渔业养殖面积达9.8万亩,其中,大水面鲢、鳙鱼养殖0.9万亩,库湾围栏养鱼0.5万亩;网箱养鱼达2226箱,比“九五”期末增长84.9%。渔牧业产值实现1.57亿元(其中牧业13550万元,渔业2191万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5.2%,渔牧业产值在该县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了28.5%;农民在渔牧业方面纯收入366元,比2000年增加100元,水产畜牧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2007年来,隆林县实施了圈养山羊、种草养猪和种草养牛等示范项目,建立健全隆林黄牛养殖示范场1个,种草养猪示范点5个,隆林山羊养殖小区5个,山羊圈养示范户50户。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