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养牛原因,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湿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藏族养牛原因,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湿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藏族养牛原因,以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湿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请问谁知道中国西部草原资料

请问谁知道中国西部草原资料

我知道!~~

呼伦贝尔草原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旧称内蒙古)东北部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公尺之间,总面积约93,0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年降水量250∼350公厘左右,能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及少量蔬菜。低丘及漫岗为羊草草原。河滩地多为中生禾草、杂类草草甸,草质肥美,亩产鲜草量400∼600斤,为传统牧区,适于牧养牛、羊、马等牧畜,以产三河牛、三河马著名。1958年以来陆续建立一批大型机耕农场从事农垦。中南部有大片沙地,有独特的草原化樟子松林,是珍贵的森林资源。交通方面有滨洲铁路横贯。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因其旁边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草原,蒙古族发源地,内蒙古主要的畜牧区,出产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境内有上千个大小湖泊。著名的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绿波千里,一望无垠,微风过,羊群如流云飞絮,点缀其间,草原风光极为绮丽,令人心旷神怡。

呼伦贝尔草原之所以声名远扬,原因有三,一是草原曾出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二是草场质量极好,割下来的草远销东南亚,三是盛产体格高大壮健的三河马和三河牛。

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古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拥有一亿多亩草场,两亿多亩森林,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而绿草与蓝天相接处,牛羊相互追逐,牧人举鞭歌唱,处处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将它誉为世界上最美、最大、最没有污染的几大草原之一,真是当之无愧。

在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可以骑马乘驼畅游草海,可以坐“勒勒车”环湖漫游,可以临湖垂钓,可以入林狩猎,尽享草原风光。

呼伦贝尔草原其地势东高西低,海拔650米~700米,总面积约9.3万平方千米,地域辽阔,风光绚丽。草原上,水草丰茂,河流从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呼伦贝尔草原以其富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游牧民族,因此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

穿行在呼伦贝尔,定会为那“千里草园铺翡翠”的景象而惊叹。这里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生长着碱草、针茅、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植物品种多达1300余种,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植被群落景观。每逢盛夏,草原上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处处“风吹草低见牛羊“。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湿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湿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孙禧勇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湿地变化是土地动态遥感监测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区湿地资源破坏严重,对该地区及其下游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基于MAPGIS软件,以MSS(1976~1977年)、TM(1986~1987年)、ETM(2001~2002年)三期卫星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源,对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岗龙乡至加曲河段黄河流域的湿地面积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1987年相比,2002年该区域的湖泊、河流、沼泽面积都有了大幅度的减少,这种减少主要是由当地气候因素和当地居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造成的。

关键词:MAPGIS;TM;ETM;湿地;果洛洲;青海

湿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分散洪水、净化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活动给湿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进而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湿地资源面积获取方法是实地野外测量计算,这样的方法费时、费力,测出的结果也不精确。用遥感图像配合专业软件对目标区域湿地资源面积的获取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免去了工作人员的舟车劳顿,提高了工作效率,准确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本文选用黄河上游流域果洛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配合MAPGIS软件,以该地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得出当地湿地资源的面积变化结果,分析其原因,为当地的经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

1.1自然概况

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果洛州)位于青海省南部,东经96°54′~101°51′,北纬32°31′~35°37′(图1)。截至2001年,该区域土地面积7.6312万km2,人口13万,草原面积6.54万k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5.85万km2,平均海拔高度4200m以上。该区域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是气温低,辐射强,温差大,没有绝对无霜期,年平均日照时数2260.3h,年平均气候-4℃。黄河在本州境内自西向东,横穿全境,长约760km。境内山势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水系主要有黄河水系、长江水系和柴达木河水系。大的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冬格措纳湖。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有60余科、800多种,其中有牧草200多种,木本植物有20科90余种[2]。

1.2湿地资源现状

研究区域属于黄河上游流域,黄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既是我国主要的荒漠区,又是水资源短缺区,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和严重危害区,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地质的不断恶化,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地质灾害等,直接影响到了流域内的人居生态环境。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要求,本区域境内湿地可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三类。本区域湿地资源丰富,但由于近年来气温升高,水面蒸发量加大,降雨量逐年减少,使许多湖泊干涸或濒临枯水,河流断流,沼泽低湿植被向旱生植被演变,生物多样性数量锐减。本区域水能储藏量大,但受人为及自然因素影响,水利建设缓慢,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2]。

图1研究区域示意图

2湿地资源信息提取

2.1遥感数据处理与影像图制作

以MSS(1976~1977年)、TM(1986~1987年)、ETM(2001~2002年)三期卫星遥感1∶25万TM7、TM4、TM3波段合成影像图为数据源,以1∶10万地形图为底图参照对象,利用ENVI、ERDAS等图像处理软件和地形图提供的控制点信息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校正,经过数据融合、镶嵌、分幅、裁切、注记生成解译用遥感影像图。

2.2影像信息提取解译标志及解译要求

根据遥感图像及果洛州湿地资源的特点,参照国内湿地类型划分,配合遥感影像图的色调、形状等,建立果洛州《湿地类型划分及遥感解译标志》及《湿地解译图面要求》。

2.3ETM湿地面积

2.3.1ETM影像信息提取

先将ETM的遥感影像经过裁剪配准后在MAPGIS软件里打开,在影像图下面叠加上1∶10万的地形图,为了勾取方便,新建ETM湖泊、ETM沼泽、ETM湿地三个线文件,分别勾取,最后合并。按照湖泊—河流—沼泽的顺序和《遥感解译标志》及《遥感解译要求》,勾取了ETM现状图。线文件如图2所示。

图2ETM现状线文件图

将线文件经过自动剪断线、线拓扑错误检查改错无误后转成弧段,区文件如图3所示。

图3ETM现状区文件图

2.3.2ETM湿地面积量算

在MAPGIS主菜单中选择实用服务——投影变换,装入区文件,在工具栏中选择属性生成文本文件,用EXCEL打开,进行面积量算。最后得出所研究区域ETM现状湖泊—河流—沼泽总面积为4.88×108m2,其中永久性湖泊面积0.11×108m2,河流面积2.23×108m2,草本沼泽面积2.54×108m2。

2.4TM湿地面积

2.4.1TM影像信息提取

将TM的遥感影像经过裁剪配准后在MAPGIS软件里打开,在影像图下面叠加上1∶10万的地形图及ETM现状的湖泊—河流—沼泽的线文件,在线文件的基础上勾取TM的变化,再将TM湖泊—河流—沼泽变化的线文件和ETM湖泊—河流—沼泽现状的线文件合并即得到了TM的现状图,线文件如图4所示。

图4TM现状线文件图

2.4.2TM湿地面积量算

将TM现状图线文件同样进行自动剪断线、线拓扑错误检查无误后转成弧段,区文件如图5所示。

图5TM现状区文件图

同样在MAPGIS主菜单中选择实用服务——投影变换,装入该区文件,在工具栏中选择属性生成文本文件,用EXCEL打开,进行面积量算。最后得出所研究区域TM现状湖泊—河流—沼泽总面积为5.33×108m2,比ETM现状湖泊—河流—沼泽总面积增加了0.45×108m2,其中永久性湖泊面积、河流面积、草本沼泽面积分别为0.11×108m2、2.26×108m2、2.96×108m2,分别比ETM的永久性湖泊面积、河流面积、草本沼泽面积增加了8×104m2、361.43×104m2、4131.32×104m2。

3湿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3.1湿地面积变化的自然因素分析

湿地面积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影响的分析和人为因素影响的分析。自然因素在大环境上控制着湿地变化,而人为因素则是在较短时间尺度上影响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3]。从自然因素的角度来讲,随着地壳演变,青藏高原逐步隆升,全球气候转暖,降水减少,气候干旱,导致大江大河特别是黄河流量日渐减少,高原湿地不断萎缩退化,而具体到果洛州所在的青海省而言,年蒸发量高于年降水量是青海省气候的主要特点,平均年降水量250~300mm,而蒸发量则达1500~2000mm,蒸发强烈。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汛期降水量的减小趋势明显,曾在1990~1997年的8年间有5年出现夏秋季干旱的局面。另一方面,全省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倾向率为每10年0.15℃。因此,气候的这种变化必然导致湖泊、河流、沼泽地面积的大量减少。

3.2湿地面积变化的人为因素分析

湿地面积变化的人为因素分析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湿地资源造成的影响。具体到黄河流域的果洛州地区,少数民族占绝对优势,在观念上崇尚“多生孩子、多养牛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内人口增加了3倍,果洛州到2000年年底,总人口为13.3154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48‰。家畜数量也成倍增长,而每个羊单位占有的可利用草场则从1953年的35.3亩降低到1994年的16.8亩,致使牧压成倍增加[4]。为了满足人畜的生存需要只有在沼泽地上开垦耕地,导致了沼泽地的减少。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基本温饱问题的解决,为了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除了畜牧经济以外,由于区域内湖泊河流中盛产无鳞花斑裸鲤等经济鱼类7~8种,利用黄河流域的天然优势和湖泊资源,近年来渔业经济在当地发展迅速。青海省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近年来,数以万计的人员受利益驱动,进驻果洛州及周边区域无序采挖沙金、药材,当地政府也鼓励这种破坏生态、自杀式的短期经济行为,植被人为破坏极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采金占用草地107×104m2,毁坏草原3.3×104m2。2000年进入三江源区采挖药材的外来人员达20万,仅一天砍挖灌木做燃料就破坏灌木林地200m2左右。青海也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大省,分布着许多高原特有、经济价值极高的野生动物种群。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肆猎捕野生动物行为愈演愈烈,并且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偷猎对象也有明显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围捕麝类动物,使青海麝类动物资源损失10万余只。20世纪80年代后期掠夺鹿类,使区域内的鹿类急剧下降了90%。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乱杀猫科类大型动物,使雪豹等珍稀动物已难觅踪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大规模猎杀藏羚羊,几年内损失藏羚羊近3.2万只。当前偷猎野牦牛、野驴,使珍稀和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减少[4]。所有的这些经济行为,一方面取得了巨额的经济效益,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湖泊、河流、沼泽的面积和质量都在锐减。

4结论

本文利用遥感影像结合MAPGIS软件,描绘出1986年和2002年两个时期果洛州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的湿地现状图,精确地计算出了1986~2002年该区域湖泊、河流、沼泽的面积变化,引用有关数据定量地分析了湿地资源面积大量减少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恶化是由当地的气候变化及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引起的,这种恶化已经影响到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应该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开展环境治理工程,采取可行措施治理黄河源头,植树造林、封滩育草,提高土壤、树林、草地水源涵养的能力;②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过度膨胀;③兴建水利工程,走人工养鱼和自然养鱼相结合的道路,改变大量捕捞自然鱼资源的恶劣现象;④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执法监察力度;⑤严厉打击猎捕野生动物行为。

参考文献

[1]刘红玉,张世奎,吕宪国.三江平原湿地景观结构的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04,59(3):391~400

[2]张建才,周明秀.果洛州湿地资源现状和保护利用策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1,31(2):36

[3]蒋卫国,李京,王文杰,等.基于遥感与GIS的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05,65(3):62~65

[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之生态环境状况[EB/OL].http://www.qhei.gov.cn/xxkd/rdzt/sjyst/t20060318_199269.shtml,2006-04-07

西藏很穷吗四次进藏,带你看游客眼中真实的西藏

西藏很穷吗四次进藏,带你看游客眼中真实的西藏

前前后后进藏的次数加起来有四次,不过足迹基本上都在拉萨和林芝,西藏相比于国内其他地方总是显得既神秘又令人向往,真实的西藏又和大家想象中的西藏有什么不一样?下面就来说说我作为一个游客,对西藏的印象,当然了,仅代表我个人的感受。

说起拉萨的吃,去之前问在西藏的朋友,拉萨有什么好吃的,朋友给出的答案是,很多长期在西藏的人吃的都是川菜,而不是藏餐,真正去了西藏之后,才发现西藏真的是有点美食荒漠的感觉,甚至有的藏民都不爱吃藏餐,而是喜欢川菜和西北菜,西北菜主要是青海甘肃那边的清。真口味,炒面片一类的。

在西藏川菜馆可谓是遍地开花,忘了从哪里到哪里的一路,饭店的牌子不是红的就是绿的,红的是川菜,绿的是清。真。

至于藏餐,游客去了吃肯定还是要吃的,但是真的就是尝尝而已,西藏的藏餐远没有香格里拉的藏餐吃起来可口。

拉萨最出名的一家网红藏餐馆叫玛吉阿米,很多网友说这里又贵又不好吃,客观的说,贵是真的贵,但也不是所有东西都不好吃,是分东西,有的东西味道不错,有的就像黑暗料理。

还有就是甜茶和酥油茶,酥油茶我喝不惯,不过甜茶还蛮好喝。

整体说来,藏餐尝尝就好,多了真的吃不惯,不过也不用担心,毕竟西藏还有很多其他地方菜,还有火锅、肯德基什么的,饿肯定是饿不到的。

既然川菜馆多,那么四川人一定也是有很多在西藏的,在拉萨和林芝,有很多四川人在这里定居或者做生意,西藏甚至被戏称为四川的后花园、四川省拉萨市、小四川等等。

这边开出租车的、开饭店的、开小超市的,很多四川人,林芝的民宿老板和我说,也是因为当地人普遍比较懒,这些基本都不会去做,所以大多数都是四川或者重庆人来做。(不知道老板说的对不对,但是确实没怎么遇到藏族人开的超市或者餐馆)

很多人的印象里会觉得,藏族人会比较穷,其实并不是这样,国家对西藏的扶持政策很好,动不动就发补贴,而且种地也很多都实现了机械化。像是林芝那边的村民,近几年随着旅游业发展,盖房子出租给外地人做民宿就是很可观的一笔收益,然后再买辆车做司机当导游,而且一年到头去山里挖松茸、虫草,这些市场价很贵的东西,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只需要出人力去采摘就可以卖钱的。

当然了并不是说西藏所有的地方都很富裕,但真的很多地方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穷。

而且也并不是所有藏族人都淳朴,哪里都有好人坏人,大家没有必要被西藏的光环所迷惑,尤其是旅游区,很多当地人都已经不再淳朴,想的更多的是怎么从游客身上赚钱。

这里说的懒散不是贬义词,只是他们的一种生活状态,和内地人的这种每天疲于奔命的生活方式不同,藏族人生活压力没那么大,不知道是政策扶持好,还是本性使然,藏族人喜欢过林卡,就是找个公园或者空地,席地而坐再带一些食品零食、酒水饮料,一呆就是小半天,或者在街边的椅子上、甜茶馆里,一坐就是一下午,喝酒、喝甜茶、玩牌、聊天等等,再或者隔三差五的去转山,总之生活压力没有我们这么大,是不是有点羡慕?

西藏的物价很贵,甚至贵过北上深,因为很多东西当地都不产,都要从外面进,尤其是水果,很少有10元以下的,春天过去的时候,8块钱一斤的橘子,是最便宜的水果,在西藏的那些天,橘子是我们唯一的水果。后来夏天又去林芝,可能是夏天的原因,虽然10元以下的水果还是不多,但是遇上搞活动,油桃价格还可以。

除了水果以外,超市其他的东西也不便宜,生活用品一样的牌子都比内地要贵,餐厅吃饭什么的也贵,一碗粉一碗面二三十块。

并不是所有人去西藏都会高反,完全看个人体质,我是从大理到香格里拉再飞到拉萨,相当于一路满满适应海拔上去的,所以到了拉萨没有高反症状,只是第一天要慢慢走路,少讲话,话说多了会喘。

后来也曾直飞到林芝过,林芝海拔三千多,也没有高反。所以这个还是看人,也见到有人到了拉萨之后在屋子里躺一两天哪里都不能去的,还有人到了拉萨晚上头疼睡不着觉的,我是都没有。我没有提前吃红景天,至于要不要提前吃,我觉得如果是直飞的话可以提前吃一些,另外其实如果高反葡萄糖要比红景天更管用。

不过像我即使没有明显的高反,但刚到拉萨的时候还是像被人按了慢放健一样,走路不能太快,话也尽量少说的那种。

说完了高反刚好来说说这里医院的胸痛中心,也是专门为进藏高反的人准备的,而且胸痛患者还会优先首。先说一下,感冒进藏很危险,同去的闺蜜到了拉萨之后就有些上呼吸道感染,为此我俩还去了拉萨和林芝的医院。

西藏的医院在规模上完全没法和内地比,即使是拉萨和林芝的医院也都比较小,在医院的体验上,林芝给我的感觉是好过拉萨的,拉萨那边问一圈的人也搞不明白应该去哪里,林芝这边从急诊到化验都非常的明确。

去西藏之前,听人说这里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去了之后发现并没有这么夸张,只不过是八廓街那边密集一些,还有就是出机场、布达拉宫附近、八廓街附近,还有进出拉萨市区过检查站都是要查身份证,机场安检的话也会更严格些,都需要脱鞋,那附近的那个味啊,至今我还记得,也是心疼安检处的工作人员。

去西藏之前国内外虽然也去过不少地方,但是到了西藏之后,那种开阔的视野带给我的风景还是让人震撼,独一无二的震撼,每一帧都是大片,眼睛怎么都看不够的感觉,无论是雪山、草地、森林,还是峡谷、湖泊、桃林,都非常令人震撼,就是那种天高地阔的感觉。

在内地,如果食品涨袋就是坏了,但是在西藏,涨袋是因为高原的海拔和气压,这边的包装基本上都会涨袋,就连我从内地带去的盒装螺蛳粉都涨袋成了这个样子。

化妆品的瓶瓶罐罐,上飞机前也要捏扁一些放掉些空气,不然到了西藏会溢出来。

因为海拔和气压的问题,西藏这边煮饭炒菜都会比内地慢上许多,做米饭一般需要高压锅,不然米饭会夹生,炒菜也是需要正常两倍的时间才可以煮熟,急性子还真觉得有些受不了。

因为经度原因,西部地区天黑的都比较晚,西藏也是一样,夏天时候晚上九点多钟才天黑,有种时间都变更多了的感觉。

西藏住宿什么的卫生情况和内地比会差很多,拉萨会好些,我在林芝被跳蚤咬到过两次,真的是太惨了,而且不像蚊子点蚊香还可以提前避免,跳蚤这个东西真的是无迹可寻,我住的那两家价格也都四五百一晚,价格也不便宜,但还是被咬了,其中一家养牛又散养狗,另外一家也是养狗,不知道会不会和这个有关。

拉萨路上车开得很生猛,基本上不会让人,过马路要仔细,还有就是这边打网约车要比打出租车贵

以上就是我对西藏的一些印象,你心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呢?欢迎补充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