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养牛户拆迁有啥政策(为什么现在把农业户口炒上了天)

村里养牛户拆迁有啥政策(为什么现在把农业户口炒上了天)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村里养牛户拆迁有啥政策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为什么现在把农业户口炒上了天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国土卫士于忠礼有什么事迹

国土卫士于忠礼有什么事迹

他对这片土地爱得那么深沉——追记山东省文登市国土资源局原副局长于忠礼

一个好干部,就像太阳一样,给大地予光明,给人们予温暖。于忠礼就是这样的干部。他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被称为老百姓的“维权专家”;面对恐吓,他威武不倒,勇敢不屈;面对利诱,他不为所动,义正词严;面对群众,则苦口婆心,有理有节。拖着“半条命”的于忠礼,不幸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的辞世,成为整个文登市的倾城之痛。历历数十载,殷殷国土情,于忠礼以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国家、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悔深情。

11月7日,立冬时节,来自北方的冷空气登陆胶东半岛。

在山东省文登市城南公墓的一座墓碑前,记者一行四人,手捧花篮,满怀崇敬之情,专程前来凭吊一年前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文登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于忠礼。

黑色大理石基座上,怒放的鲜花驱走了初冬的寒意。花篮旁,一张最新出版的《中国国土资源报》格外醒目。这是于忠礼生前最喜爱的报纸,也是报社全体编采人员敬献给于忠礼的礼物。

一行人默默地为于忠礼燃上一支烟,添上一把土,肃立三鞠躬。而这样的一幕,已经不知重复多少次。熟悉不熟悉的人,知道于忠礼的事迹后,都以这样的方式对一位国土干部表达崇敬之情。

“领导交办的事,头拱地也要办好”

从踏进国土局的第一天起,于忠礼就是大忙人。干办公室主任,他是局里的“笔杆子”;当副局长,他是局长的“左膀右臂”。

“老于出事的那天,早晨匆匆吃了根香蕉,连顿热饭都没来得及吃,6点半就与邱洪殿局长、刘昌军副局长一起赶往单位。傍晚,我在家包好了饺子等他回家吃晚饭,可他再也没有回来……我好后悔啊,没有照顾好他!”说起那一天,于忠礼的爱人、身为护士长的赵波几次失声痛哭。

老于生命的最后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6时30分,与邱洪殿、刘昌军一起赶到单位,研究回复媒体记者的材料;

8时,陪同邱洪殿向市领导做专题汇报;

11时,接受媒体记者现场采访;

15时,陪同上级领导核查群众举报的信访线索;

2009年8月5日,下午5时多,忙碌了一天的于忠礼没留下半句话,累倒在工作岗位上,那颗炽热的心脏骤然停止了跳动,年仅55岁。

有人作过统计,自1991年至2002年的11年间,局里的重要文字材料几乎全部出自于忠礼之手,累计达120多万字。“1997年以来,他光写材料就用坏了3台电脑。”阎海涛副局长告诉记者。

1995年,文登市整顿土地市场,大量的文字材料和重点工作压在他肩上。这一年,于忠礼时常恶心、呕吐、出虚汗,患上了冠心病。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并警告他不要过度劳累。但一进办公室,所有的不适便被他抛在了脑后。

“于忠礼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爱学习,善钻研,事无巨细都要求做到极致,对待任何工作总是投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邱洪殿很欣赏自己的这个助手。

1998年10月,升任副局长的于忠礼仍然负责全局的综合性材料。超负荷的工作,加重了他的病情。2002年夏天,于忠礼心脏病再次发作,到北京做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这一年,因健康原因,他痛下决心,戒掉了抽了几十年的香烟。

2004年秋天,于忠礼感到身体不适,再次住院治疗。身为护士长的妻子苦苦哀求:“老于,你只剩半条命了,不为自己,也该为老婆孩子想想啊!”可他说:“现在正是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关键时期,我哪能在这节骨眼上撒手不管呀!”那段时间,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用电话调度、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有时召集工作人员在病床前研究材料,逐字逐句斟酌,甚至细微到用词和标点。

“领导交办的事,头拱地也要办好。”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历任局长对他的评价。因此,有急难险重的任务,领导总会想到他。

土地执法监察和信访工作一直是文登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老大难,任务多、压力大、责任重,急需一位业务精、懂政策,能干会写的分管领导。2005年5月机构改革,51岁的于忠礼分管执法监察,并兼任市土地整理中心主任。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困难再大也大不过人的决心。”每次临危受命,于忠礼总是呵呵一笑。年过半百的他将“半条命”全部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一年后,因为经常熬夜赶材料,于忠礼戒除了三年的烟,重又燃起。

“只要咱站得正、行得端,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儿”

昆嵛山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为保护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2006年6月,市政府决定关停昆嵛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所有矿山企业。

这可是块“烫手的山芋”,很多矿山老板有很深的社会背景,有的与黑恶势力还有联系。“你都50岁的人了,身体又不好,考虑一下再决定吧……”邱洪殿征询他的意见。

分管执法工作不到一年的于忠礼倔强地说:“工作哪能挑挑拣拣呢!只要咱站得正、行得端,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儿!”

春节过后的一天,一位将要被关停的矿山业主找到于忠礼,先是和颜悦色,握手时把一张银行卡塞到他手中:“咱上面有人,能不能通融一下呀。”于忠礼火了,把卡往桌上一摔,气愤地说:“你这是给我送毒药,想要我的命!”见于忠礼不吃这一套,那人便恶狠狠地威胁:“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也不打听打听这个矿是谁开的……”不等他说完,于忠礼斩钉截铁地说:“我不管是谁开的,就是天王老子开的也得关!”

2007年3月,昆嵛山风景区内的27家矿山企业一次性全部关停,不仅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而且做到了不留人,不留设备,不留建筑物,创下了文登市矿政管理的奇迹。

跟于忠礼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性子直、脾气犟、“认死理”的人。认准的事儿,九头牛也拉不回。

2007年11月,市局对葛家镇南于村滕某非法采砂案依法进行查处,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审判当天,违法者在法庭上公然叫嚣:“不就是罚我四万吗,我再拿出四万!”事后,非法采砂者电话恐吓于忠礼和执法人员:“你活腻了,我知道你家住哪里,老婆在哪儿上班……”于忠礼厉声反击:“告诉你,我已经是死过两次的人了,现在多活一天都是赚的,怕死就不干这一行!”

“在‘上级管帽子,政府管饭碗’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总是怨天尤人,是干不成工作的。”这是于忠礼在2009年2月10日培训班讲课时的一番话。

2008年5月的一天,一名国土所所长向执法大队报告:某镇政府引进一个新项目,施工单位正在平整土地,国土所多次制止,但对方置之不理,继续施工。于忠礼二话没说,马上带领执法人员赶到现场。

工地上推土机、挖掘机正在紧张施工,大片的麦田被毁。经查证,这是镇政府引进的一个台商投资项目,以建设农业生态旅游观光项目为名占用基本农田,实际上是建设高尔夫球场。

镇政府领导一再解释施工的是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于忠礼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明摆着就是高尔夫球场,不要再遮遮掩掩了。”他严正警告:“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高尔夫球场,影响了个人的政治生命事小;如果导致全市建设用地限批,影响全市发展,这个责任你一个镇政府担得起吗?”

在市政府的干预下,这个项目马上停工,恢复耕地原貌。之后,市政府领导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各乡镇在引进项目前,一定要多去国土局咨询一下于忠礼,看看项目是否违反土地政策。

2006年~2007年,于忠礼被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授予“国土卫士”和“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2007年,文登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被省厅授予“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称号的县市。

“光敢说敢干还不够,还要能说会做”

凭着一股执著的钻劲儿和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基础业务的精通,于忠礼很快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的行家里手。他在处理土地纠纷和群众上访时,摸索总结出“三字经”——“慎”、“细”、“实”,成功地化解了众多的土地信访矛盾,帮助乡镇政府破解了多年的土地纠纷难题,被誉为“专拔钉子的老虎钳子”。

威海机场扩建工程是威海市政府确定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机场对面的井南村需要整体搬迁。搬迁涉及200多户村民,历时五年,经过了四任镇党委书记,依然难以完成。矛盾最激烈的时候,300多名执法人员被老百姓追得满街跑。有领导戏称:“井南村搬迁之难,三十六计只差美人计了。”

到2008年,剩下的12户,说破天也不搬,并多次上访。上级领导在视察机场工程时要求,无论采取什么办法,三天内要全部拆完。镇党委书记在重压之下试着向邱洪殿求援:“借国土局的‘老虎钳子’使使?”

于忠礼领受任务。他仔细研究后发现,这12户短期内即使不拆,也不影响施工进度,可以边施工边做工作。领导认可了他的想法,取消了强制拆迁的计划,避免了可能再次发生冲突。

面上平推肯定不行,于忠礼采取了重点突破的办法。找出“钉子户”中的“钉子”,重点做工作。

听说此人在威海市一重要部门任职,于忠礼先后三次到威海通过该单位领导做工作。此人当着单位领导的面表态:“给一百个处分我都挨着,想拆房子没门!”

采取单位领导施压的方法不行,只好另辟蹊径。此时,正巧威海市的几位老朋友来文登钓鱼,其中的一位与当事人熟悉,在他的相助下,于忠礼邀请此人来大水泊钓鱼,借机谈了三次,终于让他接受了拆迁条件,并带动了其他农户。

12户全部同意拆迁,保证了威海机场扩建工程的顺利进行,威海市委主要领导对此事做出专门批示:这是威海市和谐拆迁的典范。

在文登,于忠礼“拔钉子”的故事被赋予了众多的传奇色彩。他似乎无所不能,再棘手的难题经他之手便会迎刃而解。

文登市信访局原局长丛继军谈起与老于一起处理土地纠纷的情景,几次从沙发上站起来:“‘以政策服人,用真情攻心’才是老于的真本事。他已经把国家政策、法律条文和文件精神都装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了。做群众工作光敢说敢干还不够,还要能说会做。我真是打心眼里佩服他啊!”

“菜刀硬不过法律”

在文登,于忠礼是大家公认的“乡村活地图”、“政策法规活词典”。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作为土地管理者,不但要熟知‘一法两条例’,还要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能融会贯通,才能应对各种复杂事件。”

机场扩建二期工程需要征用大水泊村的土地。2008年春天动工建设时,刘某带头抵制,拒不拆迁其奶牛场的临时性建筑,声称不给100万坚决不搬,并扬言“谁敢再进我的家门,菜刀不长眼”。“如果强拆,老婆孩子一起抹脖子,要轰动全国。”镇党委书记带队到刘某家做工作,被刘家的大黑狗拦截,连门都进不去。

市领导先后两次到工地检查,面对毫无进展的工地,扔下狠话:“半月内必须拆迁!”无奈,大水泊镇领导找到于忠礼。于忠礼不信这个邪,他说:“菜刀硬不过法律!”在镇政府会议室里,于忠礼与刘某3次“交火”。

于忠礼:“老刘呀,实话跟你说,在来之前,我已经了解了你的事情,镇政府给你的补偿是合理的,而且已经超出了法定的补偿标准,但你和村委签订的承包合同是无效的。”

刘某:“为什么?”

于忠礼:“首先,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你承包土地应当经过2/3的村民或者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报镇政府批准后才可以承包,你缺少这步程序。其次,你的承包合同里没有明确承包年限和承包金额。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是无效合同。”

刘某不服,摔门而出。之后几天,人影全无。后来通过刘某单位领导出面,双方又坐到了一起。

再次交锋,刘某先发制人,夹着一摞《物权法》复印件找于忠礼理论,振振有词:“《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从签订承包合同那天起,我就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于忠礼接过话茬:“你既然懂《物权法》,那就再看看下一条是怎么规定的。我背给你听听吧:‘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你合同中写的是搞种植业,而你建了牛棚和别的建筑物,改变了用途。并且这些建筑物没有经过审批,按照规定,不但没有补偿,还应该依法拆除。为减少你的经济损失,政府才给了你比较合理的补偿。”

刘某听后,自觉理亏,但心服口不服,抬腿走人。

事情似乎走到了尽头,有人建议对养牛场实施断电处理;再不行的话,派执法大队出面查处。而这样一来,激化了矛盾不说,还要打“持久战”。

第二天早上,一夜未眠的于忠礼,拨通了大水泊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让他另找个地方,在三天内新建一处牛棚,三天后把牛牵到新棚里。当天下午三时多,镇长打来电话报告:“按原定补偿方案,当事人已开始拆迁了。”原来,大水泊村党支部书记和刘某是“铁哥们”,于忠礼巧妙地让村支书当了一次传声筒。

在大水泊镇政府,听说要采访于忠礼的事迹,刘某找上门来。他说:“我就是那个‘钉子户’!于局长讲法到位、工作有方,不伤感情,是个好干部。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很震惊,很舍不得。听说你们来采访,特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

“给老百姓的补偿费都到位了吗”

“给老百姓的补偿费都到位了吗?”这是于忠礼在处理土地纠纷和信访过程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处理土地纠纷和信访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农民的利益,首先强调给农民的土地补偿要按标准足额到位。

苘山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是文登市工业园区所在地,引进的每个项目在当地都举足轻重。2006年,一个涉及5个行政村占地1000多亩的项目引发村民上访,镇政府多次做工作未果,无奈之下找到了于忠礼。

“给老百姓的补偿费都到位了吗?如果没有,你们先补偿到位再说。”于忠礼开口便问。

尽管镇领导答复已全部到位,但细心的于忠礼在调查时发现,付给村集体的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沿袭的仍是以前的补偿标准。

他找到镇政府和项目单位:“上级对征地补偿费的规定非常明确,相关规定也非常公开、透明,你们的补偿偏低,侵害的是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必须纠正过来。”在他的坚持下,苘山镇征地补偿费增加了600多万元,农民的利益得到更多的维护和保障。老百姓说:“这样的干部站在农民立场办事,我打心眼里服气!“

在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中,于忠礼纠正了很多这样的错误,几乎涉及文登每个乡镇,维护农民的利益无法用数字估算。

文登市农机局局长、原苘山镇镇长于春阳告诉记者,过去征地难,人还没进村,老光棍的锣声就响了,全村老少齐上阵,阻挠开工。镇上特聘于忠礼为顾问,征地实行“两公开一登记”,政策透明,给农民的补偿费足额到位了,几任班子“征地难”的症结也解开了。

自2006年以来,在文登市组织的“行风建设万人评”活动中,国土资源局一直稳居前两位。这其中,于忠礼可谓劳苦功高。在当地,他被老百姓称为“维权专家”。

“光说没用,一定要有不说话的证据”

在局里,工作和生活中遭遇挠头的事,同事们会脱口而出:“听听于局长的意见”,因为“有他在就有了主心骨”。2007年10月,于忠礼巧借卫星遥感技术保护基层国土干部的故事在文登传为佳话。

高村镇某村前后两任村委会主任结怨已久,经常拿土地“说事”。新任村委会主任唆使群众上访,举报原村委主任伙同他人非法采砂毁坏耕地,并多次到检察机关举报。为此,检察机关指控国土资源所行政不作为,所长涉嫌渎职。

尽管国土资源所已经制止非法采砂行为,但20余亩耕地还是被毁,却拿不出证据证明被毁耕地与采砂无关。“毁坏耕地”的事实存在,国土所所长涉嫌渎职罪名就可能成立。

被检察机关多次传唤的国土所所长,吃不下,睡不安。局党组得知此事后,立即安排于忠礼配合检察机关尽快了解事实真相,妥善处理此事。经走访村民得知,被毁耕地几年前就被洪水冲毁了,于忠礼眼前一亮,想到了卫星遥感影像资料。

省厅提供的卫星遥感影像证实,在2005年该地块已经变为水面,通过查阅气象部门同期的降雨资料,进一步证实该耕地是2005年夏季被洪水冲毁,从而证实采砂毁坏耕地纯属“子虚乌有”,陷入僵局的案件迎刃而解。

饱受委屈的国土所所长潸然泪下:“如果不是忠礼局长,我可真要蒙受天大的冤枉了!”

于忠礼常说:“干工作,既要用力,更要用心。”他一再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光说没用,一定要有不说话的证据”,“学会‘看图说话’”,并“留下执法痕迹”。

“怀着感恩之心对待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

“俺爹常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一个农民对做人做事之道的朴素理解,放在党员干部身上,我觉得就应该改成‘受人民之托,忠人民之事’。”这是于忠礼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说过的一番话,这句话既是他生前做事、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2007年9月起,因为年龄的原因,于忠礼退居二线,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按常规,可以在家好好养病了,可他一天也没有离开国土资源管理第一线,因为局里的大事、难事离不了他。

听说老于还要上班,妻子坚决反对:“你不要命了吗?”老于回过头来做妻子的工作:“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对待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在家呆着我也会憋死的!”

于忠礼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光到省厅出差就不下30余次。不管是曾经分管过的执法监察、土地整理工作,还是用地报批等其他工作,不分分内分外,以致在省厅很多人都认识这位楼上楼下“跑手续的老于头”。

田向东是陪于忠礼出差最多的一位司机,他亲眼目睹了于忠礼的“拼命劲儿”。

年底到省厅“跑手续”,相关处室都已办妥,只差在外开会的厅领导签字了,于忠礼在省厅等了三天,一直等到腊月二十三“小年”才拿到签字。白天跑上跑下、精力充沛的“老于头”,回到宾馆一屁股坐下就再也难起身。当看到于局长吃力地撩起衣服,给自己注射胰岛素时,小田才知道,除了冠心病外,他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症。小田告诉记者,出差在外,于局长的包里总装着一个大个的药盒,找他办得最多的私事也是到药店买药。

于忠礼是个干起活来不要命的人。儿子于明还清楚地记得,有次父亲约定凌晨4点到北京出差,由于前一天熬夜写材料,身体感觉不适。深夜三点多,妻子起身为他挂上吊瓶。出发的时间到了,父亲毅然拔出针头,不等针眼渗出的鲜血凝固,便在母亲无奈的叹息中远去。

在处理长会口村群访事件5个月的时间里,于忠礼没有休息一个星期天和节假日。白天,他夹着图纸,提着装有针剂、药片的塑料袋,走街串户,解惑答疑。晚上,他连夜整理撰写回复材料。那些日子里,他嘴上长着泡,烟也抽得更凶了,屋子里整日弥漫着呛人的烟雾。

“老于从不喝酒,但为了做通村干部的工作,与村干部一起吃饭敬酒时,他就在自己杯里滴几滴啤酒,以示尊重。”

“到重点户家里做工作,他坐在冰冷的沙发上讲,把火炕让给村民,几个小时下来,下半身都冻僵了,他吭都不吭一声。”丛继军心疼地流泪。认识他的村民不解地问:“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不回家享清福,还在这遭罪,图个什么呀?”他呵呵一笑:“我都退二线了,升职提拔与我无关,拿金牌没我的份,我领一天国家的工资就要干一天事,只要组织信任,能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办点事,就值!”

抽烟时,于忠礼总习惯摆弄手中的打火机,那是儿子从韩国带给他的礼物。有一次,与长会口村村干部谈话时,打火机的防风功能吸引了村委主任姜茂义,他抓在手中,爱不释手。于忠礼灵机一动,许下诺言:“若长会口村的问题解决了,就把它当奖品送给你。”姜茂义欣然应诺。于忠礼去世的前两天,丛继军和泽库镇镇长姜洪阳到他的办公室商量事,于忠礼抱歉地对姜镇长说:“长会口村的问题解决了,我还欠人家姜主任一个打火机呢,请你转交吧。”姜洪阳开玩笑:“等搞个隆重的转交仪式,您亲自移交吧。”

两天后,于忠礼辞世的噩耗传来,姜茂义惊呆了,半天没说出一句话……熟悉于忠礼的人说,这可能是他生前唯一一个没能兑现的承诺。

“在这个世界上,比钱财更金贵的是人的品格”

“老于生前对儿子一直心怀愧疚。在孩子最重要的高中阶段,他整天忙得脚不沾地,我又要天天照料三位卧病在床的老人,实在顾不上儿子的学习。在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的儿子没能如愿上大学,这成了老于生前最大的遗憾。”妻子赵波向记者透露。

2005年8月,儿子于明要到韩国求学,需要十几万元的学费,但东拼西凑,还差一大截,这让于忠礼犯了愁。这些年,岳父、岳母和老母亲三位卧病在床的老人,住院治疗、吃药打针花了很多钱;家中姊妹5人下岗,经济拮据。到哪儿去凑学费呢?

此时,承担局土地整理项目的一施工单位经理得知此事,主动找上门,承诺负担孩子的剩余学费,被于忠礼婉言谢绝。经理急了:“这笔钱算我借给你的,将来再还还不行吗?”但他坚决不要。事后,他对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隋旭光说:“这笔钱不能借,如果借了就欠人家情,咱拿啥还?拿项目工程质量来还?还是拿项目资金来还?”

有人说国土局管的土里会“长金”,矿里能“淘金”,可对于忠礼来说,毫无“玄机”可言,只有铁面一张。

2005~2007年,文登市先后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土地整理项目10个,投资总额1.2亿元。面对上亿的资金,身兼土地整理中心主任的于忠礼,无论项目招标还是竣工验收,他始终洁身自爱,谨言慎行。尽管家中五位下岗的姊妹还在等着他的帮助,他坚持“不用自己的人”,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乡镇,以此调动他们开发整理土地的积极性。

在检查张家产镇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时,已是中午12点半,施工方非要请他到高档宾馆就餐,他见实在推辞不了,就说:“吃饭可以,但地点由我来定。”最后,他定在了施工单位的职工食堂,吃的是和职工一样的饭菜。该项目通过验收后,为文登新增耕地4347亩。

在国外学习的儿子,为了尽快还清借款,白天学习晚上打工,这让妻子感觉很辛酸,忍不住埋怨丈夫“铁石心肠”,是个“不合格的父亲”。面对妻子的责怪,于忠礼一言不发。

他心里有自己的座右铭:“严”当头,“廉”为最,“公”为大。他常提醒家人和同事,该坚持的必须坚持。他叮嘱儿子:“在这个世界上,比钱财更金贵的是人的品格。”

父亲去世后,儿子于明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渐渐地我发现,那个平凡的父亲其实是那么的不平凡。他没留给我丰厚的遗产,但他的人生轨迹、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就像一部部厚重的典籍,留在我的脑海里,足够我用一生去研读,去学习。同时也是我今生今世最宝贵的财富,有了它我是富有的,有了它我不贫穷。

在文登采访,很少看到于忠礼生前在工作时的影像资料。谈及此事,妻子赵波告诉记者,老于身后留下的最多的遗物是一摞摞的获奖证书,从工厂时期到省、市、县的都有,唯一的一张“全家福”还是在20年前拍的。

多少年了,老于总是没白没黑地忙,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甚至连和家人一起散散步、逛逛公园都成了奢望。

长会口村群访事件处理终于有了眉目,老于又着手考虑村庄的拆迁改造,协助村里研究发展规划。去世前的一天,他突然抱歉地对妻子说:“等忙过了这阵子,我一定带你出去旅游、休息一下,地方由你来定。”可还没等妻子选好目的地,于忠礼就带着对妻儿深深的歉意走了,这张“全家福”也就成了他留给家人的最珍贵的遗物。

老于走了,下葬的时候,局长邱洪殿含着泪亲手为他安放骨灰。缅怀六年的工作友谊和战友情怀,他扼腕痛惜:“我失去了一位生活中的好老师、好兄长,工作中的好参谋、好助手。”

“熟悉的地方无风景。”老于活着的时候再平凡不过了,他去了,大家才真正认识到他的价值,他是国土资源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两次采访,在记者心中,他已是一位英雄,一位曾活在我们身边的有血有肉的英雄。

凌晨,踏上返程列车,听着车轮有节奏的声响,记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情不自禁吟诵起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近几年你见证了哪些乡村新变化

近几年你见证了哪些乡村新变化

交通,环境,人们的新变化让人感慨万千。村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随着振兴乡村建设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到处开花结果,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村庄的交通。

乡村公路四通发达。几乎所有村庄都通了水泥路。宽度都在4.5米以上,路边花草树木整洁,主干道路全部安上了路灯,夜晚出行不亚于城市道路亮化美化一条龙建设。交通工具也彻底更新换代了,自行车看不到了,普遍都是电动车,电动小四轮车,风雨无阻,绿色环保,安全便捷。美丽村庄面貌一新。

为了让农民出行更加便捷,农村目前已经实现“村村通”部分地区还完成了“户户通”工作。一些地区为了补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这一短板已经将“乡村公路”升级提上新的日程或者已经开展了工作。

其次是环境卫生的变化。

过去污水横流,鸡屎遍地的旧农村村庄面貌再也看不到了。到处都是花花草草,利用旧瓦片,坛坛罐罐因地制宜,开沟砌墙,雨水污水分流,鸡鸭圈养,长效保洁管制,物防技防齐上阵,奖励机制,处罚机制并行,收效最为明显。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谈及“十四五”时期如何落实《行动方案》要求的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秦海翔表示,住建部将完善设施设备,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水平,积极探索小型化、分散化垃圾处理模式,推动解决偏远地区农村垃圾处理的技术难题;强化运行管理,健全长效治理机制;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动员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三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人们的精神面貌。人人精神焕发,意气昂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脸上都是带着笑容,谈天说地,各有所事,各有所得。晚上广场舞音乐动听悦耳,人们注重健身养生,宽敞明亮的乡村道路边,早早晚晚都有人在跑步,慢跑健身。农村这几年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为什么现在把农业户口炒上了天

为什么现在把农业户口炒上了天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现在依附在农村户口之上的各类政策补贴或红利逐渐增多,当然这些也主要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地区的户口更加值钱。

这个我有深切感受,说实话,我还是受益者。2006年我因生病住在城区一个乡镇的一个村,当时村部小学废弃准备拍卖,我作为城里户口是没有资格参与竞拍的,于是我与该村书记、村长商量,从我另一个县的老家迁一个农村户口到该村就可以参与竞拍。

于是我就与村书记商量,村书记做工作,将户口迁往他所在的那个租,他做村民工作,给组里交5000元入户费(这实际上就是挂的空头户口,与组上村民签订合同,不分组里的作何政策补偿款),在村里所有村民签字同意之后,我当时就给我妻子妹妹的户口迁入该租。于是就将该村的小学竞买成功了。然后在那里修复一座寺庙,又在周围买入了十几亩地,都是以我姨妹的户口在当地买的。

6年之后,也就是到了2012年,城市建设搞到这个村里,很多地方被征用了,原来以我姨妹名义购买的土地被征用了,得到较高的补偿款。而且我原来买的那幢民房也被征用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是每个户头进行货币化或安置房子安排,由被征用房屋的人自行选择,就是如果需要房子的话,就可到安置区分配一套90平米的安置房子。如果不需要安置房,可获得货币补偿,按当时市场价格补偿。我当时获得的补偿价格是每平米4000元,就是90平米的房子获得了36万元的补偿。

而如果是当地居民获得其他补偿则将更多。这就是现在农村户口为何被炒上天的原因。

我是农村户口,在我们农村,户口还是按照以前分的宅基地,虽然不会重新分配,但是以前分的一直是属于个人。另外,现在好多地方都是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慢慢地从城市向农村规划,如果碰上拆迁什么的,还能按人头拿到安置费,如果是从农村签到城市的户口是享受不到的。因为我们村是沿江,政府每年还会按人头拨付水淹款,是补偿夏天发大水的时候水田作物被淹没的,尽管现在的农作物已经不怎么种了,但是补偿还一直有。所以虽然我一直生活在大城市,但是还没有想过把户口签到城里来。如果以后有什么需要再说。

 一直生活在城市,回农村的机会也少,不过却直观地感受到了农村人的堕落,以前农村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刮风下雨都没有几个歇息的,现在大家也不种地了,不种地就不用养牛了,不种地自然也不用养猪了,因为没有作物喂,纯买饲料吧,还不如大家直接买肉吃。所以到处都是麻将馆、牌馆,要不然就是出去聊东家长西家短,到点吃饭,不像城里人生活节奏快,尽想着如何生存与赚钱。现在要是回农村住几天,看看他们的生活状态,感觉一辈子就是这样了。

准确地说,现在已经没有了农业户口,现在统一为居民户口。但户口在农村和城市区别还是很大,可以这么说,虽然统一为居民户口,但现在也可以分为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

以前户口分为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城镇户口、非城镇户口、集体户口。2002年,我那时上大学,学校要求把户口迁到学校。那时的城镇户口很吃香,很多农村大学生把农业户口迁移到学校,落户在学校,农业户口转为学校的集体户口,集体户口就是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一个过度户口。那时很多学校,推出农业户口进城,学校包分配,就业后学校的集体户口再转为城镇户口,集体户口是农村大学生的农村户口落户城市的一个跳板。可等2006年大学毕业后,学校不再工作包分配,农业户口却很吃香,大城市户口落户难。那时的户口迁出农村的大学生面临落户大城市难,户口迁回农村也越来越难了。在2010年,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除了大学生、退伍军人可以迁回农村,其他人都很难再落户农村了。2011年,严控户口落户农村。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2016年,所有农村户口统一为居民户口,不再有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区别。

虽然现在都是居民户口,没有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之分,更准确地说,现在只有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之分。严控户口迁入农村,只要户口在农村,就是农村户口。农村户口可以在当地农村拥有宅基地、耕地、林地、农业补贴等使用权益。随着三权分置、一户一宅的实行,农村土地、宅基地、农业补贴对农民来说越来越重要。在当地农村就有这样的情况,户口在农村,但以前是非农业户口,这样的情况是不可以申请宅基地建房,没有宅基地使用权。在新的一轮宅基地确权、土地确权,户口在农村就能在新的确权中加上名字,拥有权益。在当地农村,土地确权在2016年就已经完成,也就是说在2016年后即使迁回农村,土地使用权权证是没有名字,也没有土地使用权。2018年,当地农村也开始实施一户一宅,宅基地重新确权。2019年新生婴儿、新迁入的农村户口也不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这些年,炒楼,炒期货,炒名人,就是没农民啥事,现在,终于有农民引以为豪的农村户口被人刮目相看了。农村户口之所以有这样的价值,不是谁在炒,没实际价值,没含金量,怎么炒也是白炒,也没有人去炒。炒,证明有炒的价值。

农村户口的最大优势是能拥有有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是有限资源,目前,全球化的土地资源正在日益减少,未来几十年,谁拥有土地多,谁就是强者,谁就是赢家。不是我夸大其辞,就我们身边来说,谁能想到,农村的土地能卖钱呢?

以前,都是眼看着城里面拆迁,卖地,规划得补偿款。没想到这样的情况一样发生在了农村。我们村前几年卖了1100亩土地,这些土地现在大部分都建了工厂。附近的人都在那里上班。种地能有多少收入,卖地得钱又能去厂里上班,是很划得来的事。

农村户口能在农村建房,有些城里人,喜欢农村的环境,但不能在农村建房,没有农村户口不允许在农村建房。这时,农村户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村里赵老师,是比较有眼光的。因他教龄长,19岁就教学,所以有机会把全家人的户口“农抓非”,当时在那个城市户口高人一等的年代,赵老师一家很让人羡慕了一阵。但是,赵老师当时把儿子女儿户口都“农转非”了。媳妇儿户口没动,为的就是媳妇儿有农村户口,他们家在农村就还会有土地,就会有土地使用权。

不愧是资深教育工作者,现在看来,他的目光真是深远。他家虽然现在都身居闹市,可农村仍他家的一席之地。他媳妇儿是农村户口,谁都没脾气,有农村户口就拥有土地使用权,别人在为百年后“墓地”花大价钱从农村买地时,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农村老家选择人生最后一站。

前段时间做过一次出租车,和司机聊天,司机是密云农村的,说起他们村是城铁规划点在拆迁计划中,按邻村拆迁的赔偿标准,他家两层二百多平,还有三十亩地,至少可以赔偿六千万人民币。司机虽有得意之色,但也显得低调。

我老家在文登农村,现在规划成了南海新区,周边很多村子都在拆迁,加上村政府也有比较高的收入,每逢过节就给老百姓发钱和鱼肉等,每人一年能分到几千元东西。这几年,很多在城市的户口都想迁到农村,不就是因为利益好处吗?

当然,农村也对户口进行了管制,户口很难迁进农村。这真是风水轮流转,曾经逃离农村的户口如今急切地想回到农村。

现在中国户口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农业户口,一种是非农业户口,即居民户口,也称为城市户口;农业户口一般都是在农村用土地搞生产的农民,而非农业户口则是以前靠国家分配工作分配粮食的城市居民。

现在农业户口吃香大多还是因为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拥有农业户口的人可以在当地农村免费拥有宅基地、耕地,享受林地、滩涂等使用权益,享受国家农业补贴,享受乡村振兴金融福利,创业、贷款利息更低。

又比如城市在农村征地,建路桥征地,农村引进资本进行投资建设,占用到了农村的集体土地,在当地农村的农业户口都可以获得补偿,每年还有分红。

另外,农业户口是没办法炒的,你想买也买不到,现在有农业户口的基本都是祖上几辈人都是农村,而自己也是从小生长在农村,能迁入农业户口也基本是和农村沾边的,要符合迁入的要求:

(1)因读大中专院校及技工学校而“农转非”,毕业后无工作安排回原籍的毕业生;

(2)夫妻一方是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方在城镇无固定职业且在农村居住、生活的;

(3)在城镇无固定职业和住所,跟随父母在农村居住、生活的未婚人员;

(4)在城镇无固定职业,在农村分有住宅基地并建好房屋和编有门牌,且在农村居住、生活的本人、配偶和未婚子女;

(5)原征地办理了就地“农转非”,现要求“非转农”的,如户口和人员都还在农村生活居住的;

(6)已挂牌“村改居”的村委会,一律不得办理“非转农”迁入;

(7)已有规划“村改居”但还未挂牌的村委会,以上⑷、⑸项不得办理“非转农”迁入。

最重要的一点,符合以上要求可以迁入农业户口,之后还需要村民小组三分之二户或70%以上村民签名同意才是正式迁入了农业户口,不然都是白谈。

所以农业户口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但正因为如此,农业户口被限制,获得难度极大,再加上国家的农转非政策,有大量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农村户口一下子变得很稀少,而物又以稀为贵,农村政策又利好,大家自然就觉得农业户口好了。

为什么炒?当然是有必要。在中国市场上,真正的购买力是农民而不是城里人。农民虽然居住的地方不值钱,种出的粮食价格也不高,可中国经济,却主要依靠着农民。

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与农民的支撑分不开,十几亿人的吃喝拉撒睡,占世界需求的六分之一,这该是多么大的市场量啊?所以世界看中国,主要瞄准的是中国这个消费需求。

正是有农民这个社会最基础元素,让中国经济平衡稳定地向前发展。中国内需带动了中国经济,而这个内需人群,又主要是农民。

为什么炒农村户口?受时代影响,中国农民也需要一个宣传和鼓励,看着大量荒废的农田缺乏管理,虽然老人们留在农村勉强耕种,粮食产量因管理不及时而受影响。歌颂勤劳勇敢的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成为当务之急。

农民为国家建设不惜一切,也是需要安慰的。重新定义农村户口,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党时刻关心农民的生活环境,感谢祖国感谢党,农民有了更大的希望,只要努力,我们的目的会能达到的,一定能够达到的。

分享一个关于户口的真实例子。笔者的祖母当年因农村“上交”任务重,无奈把户口迁至在城市的小儿子一起。时隔多年,农村早已不用缴税。祖母年事已高,落叶归根的思想让她迫切想要把户口迁回。牵涉到多方利益,此事难办,祖母户口事宜只能遗憾搁浅。

围绕着“城镇户口”与“农业户口”,咱中国人在时代大背景下发生了多少曲折跌宕的故事。岁月流逝,如白驹过隙。时代变迁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翻天覆地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个口号,一条标语,一种新政足以改变普通百姓的生活。

中国老百姓家家有户口簿,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上户口是极其重要的步骤。由于历史原因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曾经有过太多明显不同。在那个年代,城市户口象征着高人一等的身份,这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祖辈辈是光耀门楣之事。拥有城市户口意味着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就业资源,晚年时也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保障。众所周知,农业户口不仅赋税繁重,而且无法平等的享受教育资源。如果是农村户口可能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才能就读,并且其他的门槛也更高一些。另外,就连参军、退役、退役后自谋职业等方面城市户口的人员会比农业户口的人员获得的补贴更多。

如今却出现“农业户口值钱”的现象。很多人费尽心力也想把户口再迁回农村,还有许多农村人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后,也不愿意把农业户口变成城镇户口。因为农业户口有土地还可以享受各项优待扶持政策。城市生活的压力与浮躁,让许多城里人也渴望在农村里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纯净天空得以喘息。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这两种户籍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最终会有取消限制和区别的那一天。只愿咱中国国泰民安,鸟语花香!农村人和城市人生活在这里,幸福包围,快乐相随。

首先明确一点,从始至终一直没有人炒农村户口,更不存在把农业户口炒上天的这种说法!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三农领域创作者越来越多,很多关于三农的内容让更多人能进一步了解农村。这些内容中就包括说农业户有多好的相关信息,很多人看了这些信息就认为是有人在炒农业户口,感觉都快把农业户口炒上天了。但小焦认为,炒农业户口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网上说农业户口好的信息有很多原因:

首先,因为很多作者是农村出身,他们在农村生活、长大,那里有他们美好的童年时光和回忆,他们身上有着很浓郁的农村情结,所以他们夸赞农村、夸赞农业户口是必然的;

其次,是因为农业户口确实有很多好处。

第一个就是有自己的土地,想吃啥就种啥,纯天然无污染花钱少,城里人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第二个就是农业户口居住的农村相比城里生活压力很小。城里消费高、诱惑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但是在农村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

第三个就是居住的农村更加贴近自然,生活环境更好。农村污染小又安静,房子周围全是树。而城市的环境相对是比较嘈杂的,污染也会比农村大一些。

第四个就是农业户口能享受到国家的特殊福利。我们国家有些政策是只有农业户口的人才能享受的,比如宅基地使用权、农业补贴等。以上就是网上说农业户口好的几个原因,我认为没有人炒作农业户口。即便是炒农业户口,好像也买不到农业户口吧?所以不存在的!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