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地膜养牛羊(养牛花生秧里面的塑料膜让牛吃了有问题吗)

无地膜养牛羊(养牛花生秧里面的塑料膜让牛吃了有问题吗)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无地膜养牛羊,养牛花生秧里面的塑料膜让牛吃了有问题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对农民经济有影响吗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对农民经济有影响吗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一些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快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

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西部,总人口52万人。全区共有土地面积39.15万公顷,耕地16.9万公顷,其中坡耕地9.23万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4.4%。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旱、风、雹等恶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原州区生态农业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于2000年启动,截至2002年,全区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任务2.49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还草1.3万公顷,荒山造林1.19万公顷。退耕实施3年来,农民生活及地方经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对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调查访问,旨在研究原州区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对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影响。

一、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

据初步统计,原州区退耕还林工程已涉及20261户农户约10多万农民,平均每户退耕还林9.6亩,平均每户每年补助粮食926公斤、补助现金192元。退耕还林还草促进了农户收入提高,根据原州区统计局资料,农民人均纯收入在退耕前1999年为1042元,到2002年达到1349元,平均每年增长了9.8%,其中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22.4%。退耕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1、退耕补偿大于继续耕作的机会成本。国家通过以粮代赈的办法,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和种苗费补助,这一补偿政策在固原得到了绝大多数退耕户的拥护,农民普遍认为由国家获得的补偿要比自己种地划算。原州区实施的大多为1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退耕前这类坡耕地一般以种植小麦、马铃薯、胡麻、糜子等为主,土壤瘠薄,产量极低。据原州区退耕办资料统计,2000年—2002年退耕地在退耕前种植小麦的平均粮食产量为67公斤/亩。按市场价l元/公斤计算,每亩产值为67元;根据1997年—1999年统计资料,原州区种植业生产支出占种植业收入的37%,则每亩地种植成本为25元,投入产出之差为42元。该土地退耕后,在粮食和现金补助期间,每亩可得原粮100公斤,现金补助20元,同样以1元/公斤计算,则退耕地收入为120元,比种植小麦增收78元。按每个农户平均退耕还林还草1.92亩计算,则每人每年增收150元。

2、通过剩余劳动力经营副业增加收入。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使农户家庭有了可靠的粮食供给,而且让许多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原州区退耕3年来共退耕地19.5万亩,按每个劳动力经营耕地8亩计算,则可节省2.4万农村劳动力。据笔者对原州区4个乡15个行政村的调查了解,除了退耕地较少的农产,绝大部分退耕户家里都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剩余,这些剩余劳动力中95%以上的男劳力都出去列工或经营其他副业,女性劳动力则大多在家务农。同时养牛养羊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促进剩余劳动力的向其他副业转移而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还草实施3年来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已初见端倪。2001年、2002年原州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88亿元和10.66亿元(当年价),分别比上年增长了93.6%和37.7%(1990年不变价)。退耕还林还草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来实现。通过农业内部资源的重新配置与有效利用,减少某些过剩农产品的生产,增加短缺农产品的生产,通过合理投资与经营,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原州区大力发展舍饲圈养牲畜,发展特色经济,使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牧业以及二、三产业过渡,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1、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①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将原来坡度大、路程远、水土流失严重的低产坡耕地转向植树造林种草,土地利用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使节省下来的生产要素(如灌溉用水、化肥、劳动力等)向未退耕耕地转移,带来粮食单产的增长。如下表所示,虽然原州区耕地面积3年来有所减少,但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却并未受到影响,反而均比退耕前有所增加。②退耕后原州区政府调整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油料、枸杞总产量分别比退耕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枸杞产量变化最为显著,2000年、2001年、2002年枸杞产量增长率分别为29.6%、49.2%和140%。

2、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退耕地还林还草增加的牧草和饲料,为后续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农户在有效的空间里发展家畜,增加家庭收入。固原市立足南部山区宜草宜牧的实际,抓住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业的契机,把种草养畜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点,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2002年底,全区畜禽饲养量达134.5万羊单位,其中羊只饲养量达40.6万只(存栏22.45万只,出栏18.15万只),牧业产值达到l.38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5%;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246.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

3、通过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速劳动力结构调整。由于耕地的减少,使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通过劳动力转移的重新就业,加速了农村人口城镇化,劳动力内部发生了结构调整。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原州区农民增收及地区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在工程结束后,这种经济效益能否持续呢?通过农民增收机制的研究,退耕后农民增收相当一部分得益于国家的补偿政策。国家财力毕竟有限,只对生态林补偿8年,经济林补偿5年,退耕还草补偿3年。补偿政策结束后,农民经营副业或外出打工所得的相当一部分收入都需要用来购买粮食,农民纯收入下降,退耕成果也必将受到威胁。因此,退耕还林草工程能否长期稳得住,关键要看能不能最终解决农民的吃饭和增收问题。地方各级政府不能因而满足于短期内因国家补偿政策造成的农民收入及地方经济的增长,应尽快培育农村经济及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1、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提高粮食单产。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必须提高保留耕地的粮食产量水平。保证人均0.2公顷基本农田,对坡耕地进行坡改梯,以提高耕地产出水平,增加科技投入,采用先进的喷灌、膜下暗灌等节水灌溉方法,推广地膜穴播小麦、集流自然降水资源化高效利用等旱作农业技术,培育抗旱、耐盐碱等性状优良的粮食作物品种,应用高效、低残留或无残留的新型农药和肥料,从而全面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变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粮食高产稳产,解决农民长久的吃饭问题。

2、把实施退耕还林同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建设优质林草基地、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在退耕地上种树、种草,还可搞一些间作套种,发展经济作物,解决好产业支撑问题,积极发展优质林果、草产业、畜牧业和中药材,发展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产销一体化,尽快形成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扩大退耕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促进项目实施区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目标。

3、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退耕还林还草带来的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能否有效的安置转移是退耕成果能否稳得住的一个关键问题。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为农民就业服务的信息网络,及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市场信息,减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同时,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低,难以满足社会就业的基本需求,各级政府要重点在农业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劳务输出等方面给予农民智力支持。使青壮年劳动力掌握一两门劳动技能,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本领,提高农村劳动力要素价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抓好退耕后管护工作。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退耕还林还草的首要追求目标,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各项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退耕还林既要抓林草种植,更要抓好管护。管护问题是退耕还林草的重要环节之一,涉及退耕还林草的成败。要转变过去重造轻管、只造不管的倾向,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多形式管护,加强管护力度,切实做到管护到位。

参考资料:http://www.rz.gov.cn/qysw/swzx/20040721082307.htm

牧草详细资料大全

牧草详细资料大全

牧草,一般指供饲养的牲畜使用的草或其他草本植物。牧草再生力强,一年可收割多次,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因此成为饲养家畜的首选。牧草品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高低,需加以重视。

基本介绍中文名:牧草外文名:fodder;herbage;foragegrass拼音:mùcǎo注音:ㄇㄨˋㄘㄠˇ用途:饲料用引证解释,基本含义,牧草种植,干燥技术,种植技术,黑麦品种,玉米牧草,皇竹草,甜象草,引证解释野生或人工栽培的可供牲畜放牧时吃的草。《楚辞·天问》“中央共牧,后何怒”汉王逸注:“言中央之洲,有歧首之蛇,争共食牧草之实。”张长弓《草原似锦》:“在这儿,逐年移动侵蚀牧场的黄沙不见了,泉水清澄,牧草碧绿,山花红艳。”基本含义牧草指作为家畜饲料而栽培的植物。广义的牧草包括青饲料和作物。作为牧草的条件最好是具备生长旺盛草质柔嫩、单位面积产量高、再生力强、一年内能收割多次、对家畜适口性好、营养上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长骨骼所必需的适量的磷钙及丰富的维生素类等。从这一点来看以豆科植物为好。收割后可作为鲜草(soilinggrass)、干草(hey)、青贮饲料(ensi-lage)使用或不收割直接放牧。禾本科牧草有梯牧草(timothy)、鸭茅(orchardgrass)、六月禾(kentuckybluegrass)、细麦(拟)、羊茅、棕叶、狗尾草等。豆科牧草有紫苜蓿、三叶草、三叶豆,巢菜(救荒野豌豆)、鸡眼草等。因为全年都是处于固定的饲料作物的环境,所以在病虫害防治上是比较困难的。牧草种植牧草是发展畜禽生产,特别是草食家畜生产的基础。牧草中不仅含有家畜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还含有对维持反刍家畜健康特别重要的粗纤维,这是粮食与其它饲料所不能替代的。优质的饲草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家畜的营养需求,如果不是在生产或育肥期,一般不必再补充精料。许多试验表明,如果饲草的质量过低,无论补充多少精料,牛的奶产量都呈下降趋势;可是精料在占日粮20%不变的情况下,用高质量的开花前的苜蓿干草替代低质牧草如麦草秸、稻秸等,牛奶日产量可从23.5kg提高到36.2kg。对于育肥期的牛和羊,在精料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干草质量,家畜增重效果显著。牧草是家畜最廉价的饲料来源。与粮食作物相比,用牧草饲喂家畜的成本要低得多。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生产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一亩柱花草就可以生产1000~2000kg干草,按它的蛋白质含量15%计,可提供150~300kg的纯蛋白,相当于其它作物的2~3倍。干燥技术干草调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大类。(1)自然干燥法自然干燥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受天气条件的限制,但为我国采用的主要干燥方法。与人工干燥法相比,自然干燥法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制作的干草质量差、成本低,自然干燥的方式又可分为地面干燥、草架干燥和发酵干燥三种。地面干燥法:也叫田间干燥,牧草刈割后在原地或另选地势较高处晾晒,大约4~6小时后使其干燥到水分含量大致为40%~50%,用搂草机搂成草条继续干燥,根据气候条件和牧草的含水量可进行草条的翻晒,使牧草水分降至35%~40%,此时牧草的叶尚未脱落,用集草器集成0.5~1m高的草堆,保持草堆松散通风,经1.5~2天达到完全干燥。牧草的叶开始脱落时叶片含水量豆科牧草为26%~28%,禾本科牧草为22%~23%.此时牧草全株的含水量在35%~40%以下。为了保存价值较高的叶,搂草和集草作业应,该在牧草水分不低于35%~40%时进行。草架干燥法:在多雨地区牧草收割时,用地面干燥法调制干草不易成功,可以在专门制作的干草架上进行干草调制。干草架主要有独木架、三角架,铁丝长架和棚架等。将刈割后的牧草自上而下地置于干草架上,厚度不超过70cm,保持蓬松,有一定斜度,以利采光和排水。草架干燥虽花费一定物力,但制得干草品质较好,养分损失比地面干燥减少5%~10%。发酵干燥法:阴湿多雨地区,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小,不能角普通方法调制成干草时,可用发酵干燥法调制。将刈割的牧草平铺,经过短时间的风乾,当水分降低到50%时分层堆积成3~5m高的草垛逐层压实,表层用土或地膜覆盖,使牧草迅速发热,经2~3天草垛内的温度上升到60~70℃,牧草全部死亡,打开草垛,随着发酵热量的散失,经风干或晒乾,制成褐色干草,略具发酵的芳香酸味,家畜喜食。如遇阴雨连绵天气无法晾晒时,可堆放1~2个月,一旦无雨马上晾晒,容易干燥。褐色干草发酵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升高,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对无氮浸出物的影响最大,损失可达40%,其养分的消化率也随之降低。(2)人工干燥法人工干燥法近30多年发展迅速,草地畜牧业已开发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在紫花苜蓿和狗牙根的干草调制过程中常用人工干燥法。人工干燥可减少牧草自然干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使牧草保持较高的营养价值。人工干燥主要有常温鼓风干燥和高温快速干燥。常温鼓风干燥:牧草的干燥可以在室外露天堆贮场,也可在于草棚中进行干燥,堆贮场和干草棚中都安装常温鼓风机。不论是散干草还是干草捆,经堆垛后,通过草堆中设定的栅栏通风道,用鼓风机强制吹入空气,达到干燥。常温鼓风干燥适于在干草收获时期,大部分白天、早晨和晚间的相对湿度低于75%和温度高于15℃的地方使用。在空气相对湿度高的地方,鼓风用的空气应适当加温。干草棚常温鼓风干燥的牧草质量优于晴天野外调制的干草)。高温快速干燥:高温快速干燥常用烘干机将牧草水分快速蒸发掉,烘干机有不同型号,有的烘干机入口温度为75~2600℃.出口温度为25~11600℃,有的烘干机入口温度为420~11600℃,出口温度为60~2600℃。含水量80%~85%的新鲜牧草的烘干机内经数分钟,甚至几秒钟可使水分下降到5%~10%。对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及消化率几乎无影响,如早期收割的紫花苜蓿和三叶草用高温快速干燥法制成的干草粉含粗蛋白20%,每公斤含200~400mg胡萝卜素和24%以下.的纤维素。用快速干燥法制成的干草,占原来鲜草干物质的95%和90%~95%的胡萝卜素。(3)其它加速干燥的方法除人工干燥法可加速牧草的干燥速度外,压裂草茎和施入干燥剂都可加速牧草的干燥,降低牧草干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1)压裂草茎加速干燥牧草干燥时间的长短,实际上取决于茎秆干燥所需时间,茎与叶相比干燥速度要慢的多。当豆科牧草叶干燥到含水量15%~20%时,茎的水分含量为35%~40%.所以加快茎的干燥速度可加速牧草的整个干燥过程,同时可减少因茎叶干燥不一致造成的叶片脱落。常使用牧草压扁机压裂牧草的茎秆,破坏茎角质层的表皮,破坏茎的维管束使它暴露出来,这样茎中水分蒸发速度大为加快,茎的干燥速度大致能跟上叶的干燥速度。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牧草茎经过压裂后干燥所需时间,与未压裂的同类牧草相比,前者仅为后者所用时间的1/2~1/3。干草压扁机有两种类型,圆筒型和波齿型。圆筒型压扁机装有捡拾装置,压扁机将草茎纵向压裂,波齿型压扁机有一定间隔将草茎压裂。牧草刈割后应尽快压裂,最好刈割、压裂和成条连续作业一次完成。(2)化学干燥剂加速干燥近二十多年的研究表明,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加速豆科牧草的干燥速度。套用较多的有碳酸钾、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碳酸钙、磷酸二氢钾、长链脂肪酸甲基酯等物质,用这些物质的溶液喷洒豆科牧草紫花苜蓿,能破坏牧草表皮,特别是茎表面的蜡质层,促进了牧草体内水分的散发,加快了田间干燥的速度,缩短了干燥的时间,能够减少紫花苜蓿叶量的损失,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和干物质的产量,使其消化率也有所提高。种植技术一、对牧区的选择首先牧草的种植地区面积要广阔些,在对牧区的选择上就要选择宽阔平坦的地区,土壤要比较肥沃、深厚而且排水性较好的土质,能够支持牧草茂密生长和多季生长的营养需要。在选定牧区的位置后要对牧区的土地进行一次翻修,可以使土质更加疏松,也可以将土壤中的营养分布更加均衡。二、对牧草的选择牧草的种类非常的众多,选择最主要的条件是要草质要好、产量高、可以多季收割、生命力强、对牲畜营养价值高并提高牲畜的肉质等。大部分是以种植豆科类的作物为主,还有很多作物可以选择比如黑麦草、墨西哥玉米草、皇竹草牧草、甜象草牧草、紫花苜蓿等众多品种。但是广大牧农朋友也要根据自身农场所在的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进行选择牧草。三、牧草的养护广大牧农们在选择了牧区和牧草后,要根据牧区的大小选择牧草的量数。将牧草种在土壤里以后要进行养护。因为牧草的生长需要多季供给牲畜,所以要在平时对牧草的养护时要增加对牧草的施肥,提高牧草的生长速度。另外在夏季天气比较炎热,水分蒸发旺盛要增加对牧草的浇水。另外还要对牧草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最后,当牧草成熟时要及时放牧或者收割,以便牧草新一季的生长,也可以保证牧草的鲜嫩和营养充足。黑麦品种黑麦草,是饲养猪、鹅、兔、羊等畜禽的优质牧草,种草养畜是来一种种养结合的优良模式,是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一条好途径,黑麦草是冬季牧草的最佳品种,它具有适应性好、易种植、产量高、营养好、适口性好的优点。黑麦草.jpg玉米牧草墨西哥玉米草是一年生的优质牧草,其茎秆粗壮,枝叶繁茂,质地松脆,味甜,牛、羊、猪、鱼、鸡、鸭、鹅都爱食。再生能力强,年可割7~9次,每667平方米(1亩)产青草2万公斤以上。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为13.68%,赖氨酸含量0.42%。玉米草既耐酸也稍耐盐碱、耐水肥、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我国凡是能种玉米的地区均可种植。茎叶直接饲喂,也可青贮,消化率较高,赖氨酸含量高达玉米粒含赖氨酸的水平,投料20kg即可养成1kg鲜鱼,用它喂奶牛,产奶量比喂普通饲草提高5%~10%。种一亩墨西哥玉米,可顶8~10亩玉米。墨西哥玉米草播种季节与各地玉米近似,可育苗移栽,也可直播。行株距50×30cm,亩实5000~6000株穴,每穴2~3粒,揪播深2cm,亩用种约1kg。苗高50cm可第一次刈割一次,每留茬比原留稍高1~1.5cm,注意不能割掉生长点,以利再生。皇竹草皇竹草是从哥伦比亚引进的杂交育成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生长期可达到25年。它具有高产、优质、用途广泛等优点,被誉为饲草之王。皇竹草营养丰富,富含动物需要的17种胺基酸,干草粗蛋白含量达18%,精蛋白含量达16%,每亩所产鲜草相当于8~10亩玉米蛋白质含量,是草食畜禽的优质饲料。产量高,每年可收割10~12次,亩年产鲜草4~5万斤,可喂4~6头牛,20~40头羊,200~400只兔。用途广泛,效益好,使用该草喂畜禽可加快生长速度,降低饲料成本,以养牛为例,每头可增加300~400元。根系发达、生长茂盛、体型高大、茎秆坚实,可作绿篱围栏,可防洪护提、保持水土,可绿化大地,美化环境,可作为生产纸张和食用菌的原材料,其汁还是无公害的绿色饮料。适应性强,适宜各种土壤,耐瘠、耐湿,栽培简单,管理粗放,只需深耕松士,用农家肥作底肥,开出排水沟,亩用种量1000株,按行、窝距2.7尺~2.1尺挖窝,土质较差适当增加栽种量,栽种时用土压实,浇足定根水。成活10天后,每亩用15~20kg尿素提苗,每次收割后视情况施肥。该草几乎无病虫害,只需防治土蚕危害即可。收割采用整株收割方式,留茬3~6寸。饲喂鲁西黄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兔鸡、鹅、鱼、猪需收割嫩一些,饲喂牛、羊收割可老一些,繁殖可采取压秆和分蘖方式。春季栽种的有墨西哥玉米草等,秋季栽种的有黑麦草等;皇竹草在南方一年四季都可以栽种,北方除了冬天,其他时候也可以种。甜象草台湾甜象草是大陆地区从台湾引进的优质高产牧草。据台湾牧草种植委员会统计,每公顷产量为200~400吨,即亩产14~28吨,抗寒能力强于皇竹草,粗蛋白含量稍低于皇竹草。有关科研单位对台湾甜象草和桂牧1号杂交象草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均能适应试验地环境条件。台湾甜象草产草量最高,鲜草产量达到15423公斤/亩,比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10367.2kg/亩增产5055.8kg,提高了32.8%,而且较耐寒,越冬后恢复生长快,抗性较强,试验期间未发现病虫害,粗脂肪、钙、磷均稍高于桂牧一号。是一种高产优质的牧草,值得推广套用。甜象草牧草.jpg从外观看,台湾甜象草和皇竹草比较相似,但不少养殖者的实践证明:将甜象草与皇竹草、桂牧1号同时喂鹅、兔做实验,动物一般会首先选择甜象草,其次是皇竹草。台湾甜象草不仅产量高,而且含糖量高,适口性非常好,在未来的几年,有望成为畜牧养殖的首选牧草品种。两岸关系好转后台湾甜象草在江西、四川、广东、广西等地都有种植。

养牛花生秧里面的塑料膜让牛吃了有问题吗

养牛花生秧里面的塑料膜让牛吃了有问题吗

花生秧里面的塑料膜被牛吃了肯定是不好的,塑料膜是不会分解的,如果牛吃的太多会影响牛的消化,以后在喂牛的时候要提前把塑料膜摘掉才行。

农村地区环境如何保护

农村地区环境如何保护

1、部分村民环卫意识差,乱丢乱甩制止难。因为农村地面大,空间广,一般村民的生活垃圾、旧农用薄膜、空农药瓶等杂物乱丢乱甩已习以为常,误认为丢了甩了不影响什么,也不碍于大事。然而时间一长,“乱扔物”腐烂发霉,散发出一种臭气,不仅污染了空气质量,而且又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即使有觉悟的群众出来制止,但农村毕竟不比城市,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更制止不好。2、农村居住分散,垃圾集中处理难。农村不仅地面广,而且地形差异决定了居住的分散型,然而对农村的垃圾物处理也是一件棘手难事。农户分散居较多,特别是部分偏远乡,单家独户甚多,加上交通又不十分方便,集中清运处理垃圾可比是“蓝纸上写蓝字,难上加难”。北屯、红敦镇、阿苇滩镇、克木齐乡配备了垃圾箱,其它乡镇修建了垃圾池,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数量远远不够,效果也不理想。3、六畜未实行集中圈养,粪便收拣难。据调查摸底,边远村畜禽都未实行集中圈养,作为一种低级动物的畜禽,乱拉乱洒已成本性,只要到农村走一走,畜禽粪便无处不见,即使有人经常清扫,也不能长久,这个问题对农村来说,已成了一种“不治之症”。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走访部分村民,他们说这个问题在农村已成习惯,我们一是没有人手,二是没有那么勤快。的确如此,要把农村所有畜禽实行集中圈养,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问题。4、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水质净化难。80年代以后,我国由于受西方石油农业的影响,片面追求高能量的投入,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化肥、农药开始了大量施用。由于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施用,而过量的肥料、农药渗入浅层地下水中,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加重了水质的污染,造成水质净化出现了新的难度。二、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集结地,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会向水体中迁移或流失,附着其上的重金属能够进入大气,通过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不仅通过食物和水体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元素还会附着在土壤颗粒上,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土壤污染不同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直接关乎到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安全,可能导致粮食、蔬菜等食品品质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土壤环境面临严峻形势,呈现以下特点:1.污染重。土壤污染在一些地方呈严重态势,甚至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2.污染类型多。土壤污染类型多样,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3.污染途径多。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4.防治、监管土壤污染不足。污染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不强;5.引发新的社会问题。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土壤的污染,一般是通过大气与水污染的转化而产生,它们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相互重叠和交叉进行,属于点污染的一类。随着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化学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土壤遭受非点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地扩大。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同,土壤污染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苯并芘类和洗涤剂类等。以上这些化学污染物主要是由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带进土壤并积累起来的。(一)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例如冶炼、电镀、燃料、汞化物等工业废水能引起镉、汞、铬、铜等重金属污染;石油化工、肥料、农药等工业废水会引起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二)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中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产磷肥、氟化物的工厂会对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尘污染和氟污染。(三)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引起土壤污染。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过量地使用硝态氮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的导致死亡。(四)农药对土壤的影响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的增产,但它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粉剂、水剂、乳液等),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一半左右散落于农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如拌种消毒剂、地下害虫熏蒸剂和杀虫剂等)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此外,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五)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体污染物。例如,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被广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片散落田间,会造成农田“白色污染”。这样的固体污染物既不易蒸发、挥发,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长期滞留土壤的污染物。三、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很薄弱,生态功能退化;规模化种植、畜禽养殖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逐渐加大;生活与工业垃圾的随意堆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日益严重。1、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很薄弱,生态功能退化。调查中反映乱砍滥伐现象较为严重,这主要是一些群众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乱砍滥伐的行为;调查中发现有些村庄为了铺设“村村通”水泥路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把村大量的集体林木卖掉,这使得水土保持能力差,这些破环自然行为导致了农村生态功能退化。2、规模化种植、畜禽养殖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逐渐加大。根据调查完成的村庄问卷表中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调查表,许多的村庄相对规模的养猪场、养鸭场等排污方式都处于任意排放状态,基本上也没有相关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农药、化肥和农业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促进农业增产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高毒、高效农药和除草剂的大量使用,残留问题突出,导致农村小溪流中鱼虾资源锐减;导致土地对化肥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造成了肥力下降;三是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如猪、羊、鸡、鸭的粪便,直接倒入沟渠、水塘,使有些水渠变成了污水沟或堆积场,还生成了大量病菌与蚊子影响村民健康与村容。3、生活与工业垃圾的随意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调查许多的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处于随意堆放状态,工业污染也处于无序排放状态。虽然有些生活垃圾通过保洁员得到收集,但直接丢弃与随意堆放仍是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而且其中部分的生活垃圾通过填埋与野外焚烧方式进行处理,产生的二次污染又加剧了农村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4、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根据调查可以看到农村的生活污水基本处于无序排放状态。这对土壤、农作物造成了污染,也对村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另外许多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沟渠,其污染程度不亚于工业污水,比如生活污水的洗衣粉中磷的污染。这些农村土地面源污染问题的存在,再加上许多农村环保经费投入不足、乡镇环保工作机构的空白、环保基础设施薄弱以及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因素制约,致使当前我省农村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形势更加严峻、环保任务更加艰巨。四、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程度较低我市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饮用地表水、集中式供水、散式供水为辅,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作为评价标准,农村饮用水污染指标主要是微生物,饮水中因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所引起的水质超标率为25.92%;集中式供水中有消毒设备的仅占29.18%,分散式供水基本采取直接采用原水。目前,部分乡镇集中供水设施极端老化,水质处理与水质化验检测设施空缺,水源安全保护和水源地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部分地方没有达到饮用放心水标准。(二)影响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原因1.环境污染逐渐从城市向农村转移。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强,很多位于城区的污染企业搬迁至农村,污染源分散,涉及面广,污染物浓度高,治理难度大。加大了环境监管的难度,并对农村饮用水安全产生极大的隐患。近年来兴起的农村生态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产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视。2.工矿污染急速加剧。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多分布在农村地区。有些地方未能合理、有序地开采,并在采选技术未成熟的条件下盲目开采,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污染农村的水环境。展大规模调查研究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亟待改善。3.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村面源污染具有种类繁多、发生量大、分布广、影响因素多、治理难等特点。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利用率为30-35%,氮肥的地下渗漏损失为10%,农田排水和暴雨径流损失为15%;磷肥利用率为10-25%,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河流湖泊,导致水质恶化。农药的施用过程中,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4.农业固体废弃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主要固体废物之一,大都没有经过综合利用,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5.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据测定,一个万只养鸡场年生产粪便360吨,一个百头养牛场年产粪便680吨,一个千头养猪场年产粪便达2000吨以上。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水包括尿、冲洗物、部分粪便和食物残渣,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病源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和重金属等。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后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6.大多数农村饮用水采用直接饮用原水的方式,集中供水率低,且对饮用水质量没有必要监测手段,水质无法得到基本的保证,(三)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安全意识较差。部分领导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而广大农民对饮用水安全意识更差。2.生活饮用水安全的法律、法规分散且不健全。目前,我国有关生活饮用水的法律法规分散在环保、卫生、建设等法律法规中,执行主体基本上各行其是。3.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改水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作,建设项目多,资金投入大,资金短缺一直是影响改水工程建设的一个主要原因。4.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基本上还是空白,尤其是地下水的监测。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水源地分散,规模小,水质水量不稳定,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很大,且目前也不具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的能力。5.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对农村饮用水源开展的科研工作较少,没有针对饮用水源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没有开展过系统研究。五、农村环境保护建设的对策建议(一)切实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地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法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严禁直接或者间接向河流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二)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居住比较分散、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分散处理方式处理生活垃圾、污水;人口比较集中、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进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新村庄建设规划要有环境保护的内容,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设施。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质煤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三)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其停止建设,补办环评手续,并予以处罚。对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责令其停止生产,并予以处罚。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快推动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各地要结合实际,确定时限,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现有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鼓励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依据土地消纳能力,进行畜禽粪便还田。根据水质要求和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的种类、数量,合理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坚决禁止化肥养鱼。(五)控制农业面源污染1.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加大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力度,保证农产品品质。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推广的力度,使广大农民向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转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实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发展循环型农业是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化的农业经济,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循环经济以“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为原则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够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农业资源的保护,有效降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通过普及沼气来改善生态环境。农牧民生活燃料主要靠薪柴,每年都要砍伐胡杨、红柳、梭梭、草根等荒漠植被。据统计,一家三、五口人一年的生活燃料,只要建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就足够了,每年可以节约薪柴115吨或节煤1吨。用沼气可照明、烧水做饭,粪便入池,家里庭院卫生干净。这种“农作物秸秆喂牲畜———牲畜粪便变沼气———沼液沼渣还田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秸秆再来饲养牲畜”的农家庭院循环经济模式,充分利用了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净、无害回归自然”。二是提倡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遏制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与机械作业,可以避免耕地污染、土壤肥力下降。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源,推行秸秆气化工程、沼气工程等,禁止在禁烧区内露天焚烧秸秆。(六)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加大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力度,保证农产品品质。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推广的力度,使广大农民向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转变”。做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摸清情况,把握机理,逐步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开展污染土壤综合治理试点。加强对污灌区域、工业用地及工业园区周边地区土壤污染的监管,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严格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监管。(七)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保护和整治乡村现有水体,努力恢复河沟池塘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强对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开发建设项目和活动的环境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破坏。(八)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开发建设活动必须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严格查处。(六)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随着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市环保工作也列入乡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乡镇机构改革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2008年在八乡两镇先后成立了10个环境管理服务站,每个环境管理站设3个工作人员。使基层环保工作有专人负责抓落实。但环保助理人员基本全是兼职,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环保工作当中,而且乡镇环保管理人员均是从此其他业务部门调配的兼职人员,专业能力较差,缺乏环保专业人才,难以适应当今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给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要想有效地对农村生态环境实施监控,首先要统筹城乡发展,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责,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体系,使环境治理的重点要向农村倾斜,其次要制定明确的农村环境检测的相关标准,加强农村环境监控部门的管理力度,提高监控人员的素质。通过标准化建设,严格农村环境监控的规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要把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同步推进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形成农村、城市生态环境良性优化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七)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如果离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单靠环保部门来抓农村环境治理是不够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在农民,只有让农民明白其科学道理和经济效益,才可能变为自觉行动,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为此,应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一是普及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科学和法律知识,制定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乡规民约,增强农民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二是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示范点,在一些基础好的地区率先进行试点,以点带面,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来建设一批“生态文明村”,通过示范点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揭露和批评违法行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农村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应定期向农民群众公布,对涉及农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听取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是一条漫长而繁杂的工作,需要各方的配合和重视。

养牛怎样储存青饲料

养牛怎样储存青饲料

一般养牛饲料添加剂以鲜嫩的玉米秸秆、黑麦草、苜蓿、花生叶、甘薯叶、桐树叶等为主要原料,及时晒干,粉碎即成。这类绿色植物饲料属于无公害型添加剂,因在鲜嫩时加工而成,营养丰富,可替代饲料中的部分添加剂,对促进畜禽发育有良好的作用。网址:http://www.rouniu108.cn以饲料总量50%的比例饲喂畜禽和鱼,价格不到玉米的1/2,而氨基酸、维生素、粗蛋白等含量却高出玉米的1~3倍,平均节粮40%~50%,降低饲养成本30%。家畜基本料以玉米秸秆、稻草、花生秧、甘薯藤为主要原料。制作这类绿色植物饲料,只需将秸秆或藤类适时采收、清洗、晒干、粉碎即成。这类饲料主要用于饲喂奶牛、肉牛及草食性鱼。饲喂时可加入饲料总量的40%~60%。在鱼饲料中添加40%左右的玉米秸秆粉或稻草粉,可使饲料成本降低1/2。一、玉秸青贮以窖贮方式较好。养牛基地有土窖和永久窖之分(永久窖以砖、石、水泥构成)。窖地选在地势较高、水位较低、土质坚实的地方。窖的大小根据牛的多少和地形而定。一般窖深1.5米,宽度2-2.5米为好,大永久窖可宽至5米。窖留有坡度,以方便出入。

二、玉米秸青贮选料很重要,最好是玉米成熟后,随掰随割随运。此时玉米秸很新鲜,除基部2-3个叶发黄外,其他叶子均为绿色,含水量达60%-75%。玉米秸不能带根及泥土。

三、将新鲜的玉米秸铡成2-3厘米长的段后马上填窖,随铡随填,摊平后踏实,尤其对边、角,越实越好。不要带入铁钉和铁丝。永久型大窖青贮,可边填秸秆边用拖拉机来回轧实,直至高出窖口60-80厘米为止,土窖需在底部和周围铺衬塑料地膜,以防透气透水。

四、青贮填料后,要及时封窖。养牛基地一般采用地膜(长度和宽度依窖的大小而定),从一端铺至另一端,宽度要余出30-40厘米,以便压土。然后排除内部空气,上压10-15厘米厚的湿土。土窖边缘处的土,五、玉米秸青贮可长期保存。养牛基地一般贮后30-40天便可开窖饲用。开窖时先从一端开始,除去压土,清理开口周围的杂物,徐徐敞开地膜,以露出青贮好的玉米秸为止。随用随开,每次出料足够喂1次或1天的即可(每头牛每天以15-20公斤为宜)。出料后立即将开口盖好。

六、麦秸氨化,首先要配制氨化液。较理想的配方是:100公斤水中加入生石灰4公斤,充分搅拌,过滤去渣后,再加入尿素18公斤,溶解后即可使用。有些地方利用液化氨,效果也不错。

七、养牛基地首先建一长4米,高1.5米,宽2米的水泥池(以半地上为好),按每百公斤麦秸加入35公斤氨化液,充分搅拌后装池,随装随踏实,当麦秸高于池口30厘米时即用地膜封严并以湿土压边。经过一段时间(夏天10-15天,冬天60天,春天约30天),便可饲用了。

八、50公斤麦秸与17.5公斤氨化液调匀,用专用秸秆氨化机打成长80厘米、宽60厘米、高40厘米的草捆,用塑料带绑紧,立即装入黑色塑料袋,暴晒1天后上垛,10天后便可使用。此法占地小,投资少,节省能源,氨化充分,可使粗蛋白增加1倍,消化率提高20%以上。

九、此法也叫“液氨”氨化法。将待氨化的麦秸与水按10:3的比例调匀,堆成圆形垛,每垛约1000-1500公斤,外罩塑料套,其基部压土封严,然后由专用“氨化枪”插入垛内喷放液氨,并不断变动放氨位置。氨的喷放量为麦秸量的35。放氨后立即将口扎紧。一个月后,开垛散去余氨,即可饲用。我国的绿色植物饲料资源极为丰富,牧草类、树叶类、菜叶类和农作物秸秆类等都大有开发利用价值。用绿色植物饲料饲喂肉牛,具有成本低、效益高、投资少、见效快、来源广、易加工、营养好、省粮食等许多优点,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