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子养牛,原创散文《牤牛》

林口子养牛,原创散文《牤牛》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林口子养牛这个问题,原创散文《牤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石首在哪,那有什么优胜之处

湖北石首在哪,那有什么优胜之处

湖北省石首市

现任市长张善彩

成立时间1986年8月

行政级别县级市

面积1427平方公里

人口62.62万人(2002年)

电话区号0716

邮政编码434400

石首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的一个县级市,隶属地级荆州市管辖。

概括

石首位于湖北省南部。东经112°13′-112°48′,北纬29°30′-29°57′。南邻湖南南县、安乡、华容、北抵江陵、东靠监利、西接公安。面积1427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614106人。

市人民政府驻绣林街道。邮编:434400。行政区划代码:421081。区号:0716。拼音:ShishouShi。

石首分江南、江北两大块。属平原,兼有山岗。江南为高亢平原,中间以平地为主,江北为平原。整个地势略呈西北高、中间低、向西南倾斜,地面海拔一般在31米—36米之间。东有桃花山,中部有列货山、主峰高626米,西南有六湖山,属武陵山余脉。境内河湖密布,河网、湖泊、洼地密集交错,堤垸较多。长江由西向东蜿蜒而过,有九曲回肠之称。

石首以“有石孤立”于城北的石首山为名。据《读史方舆纪要》载:“自竟陵南至大江、并无岗陵之阻,渡江至石首,始有浅山,石首者,石自此而首也”。唐、虞、夏时,属荆州之域,秦属南郡。三国时,先后属蜀、吴。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建县。其后历属荆府、江陵郡、江陵府、山南道、荆南府、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第四行政督察区,沔阳专区、荆州地区、荆州市等。1984年石首被湖北省列为全省9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之一。1986年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88年被列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

市政府所在地绣林,以汉刘备“挂锦在山,结绣如林纳孙夫人于此”而得名。名胜古迹遍及城乡,三国遗址比比皆是。古代大诗人杜甫、陆游、黄庭坚等慕名来游,在此撰写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文。远在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孙权在此联谊抗曹。元末至清代,先后有农民郑肖庄,徐兴元、丁大旺等聚从起义,土地革命时期,周逸群、贺龙来石首唤起农民革命,中共石首中心县委、中共鄂西特委、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机关驻境内年余,使石首一度成为洪湖苏区的中心所在。抗日战线时期,石首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石(首)公(安)华(容)县委和行政委员会驻地。解放战争时期,石首是中共江(陵)监(利)石(首)县委、县政府、武装指挥部的前哨阵地。1949年7月28日石首解放。

石首历代名人辈出,明代有“三阁老(宰辅)”(张壁、袁宗皋、杨溥)、“两尚书”(王之诰先后任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一太史”(曾可前)。新中国建立后有重大影响的高级干部、高级将领有:五四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黄松央,中央候补委员王尚荣,原空军党委副书记、副司令成钧,原装甲兵副司令顿星云,原空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委员傅传作,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刘精松。

历史沿革

以有石孤立于石首山而得名。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置石首县。1949年属沔阳专区,1951年属荆州专区。1955年析县境西北部分地另置荆江县。1970年属荆州地区。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2000年,石首市辖2个街道、11个镇、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0264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绣林街道71472笔架山街道49129新厂镇42332横沟市镇37831小河口镇31363桃花山镇23611调关镇45052东升镇37280东方镇17790高基庙镇40436南口镇28177高陵镇34580团山寺镇29760人民大垸乡53614焦山河乡23703久合垸乡25830天鹅洲经济开发区虚拟乡10689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石首市辖2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共有29个居委会、274个村委会。

绣林街道办事处驻绣林,人口70587人,面积35.9平方千米。辖6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桥南、解放路、槐树堤、太平坊、南岳山、车落岗、粟田湖、玉皇岗、金银垱、路家铺。

笔架山街道办事处驻笔架山,人口70068人,面积56平方千米。辖7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建设路、朝天口、北门口、徐家铺、张城垸、孙家拐、新洲、张城垸、沙银、国强、松水桥、断岗口、南港子、郭家铺、周家剅、易家铺、梅家嘴。

新厂镇镇政府驻新厂,人口43314人,面积94.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民建、新厂、张家台、杨家潭、高家槽、三元沟、茅林口、北垸、杨家台、万家剅、陀阳树、银海、赵家湾、王家垱、六腰垱、蛟子、上闸、葵花、泥北、卫国。

横沟市镇镇政府驻横沟市,人口38521人,面积8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百花台、沙包洲、马家棚、挖口子、南洲子、秦家洲、重阳岗、羊子庙、熊家台、木剅口、拦河坝、罗家台、汪家山、烂船头、江家岔、泥港子、新沙、朱家渡、溜口子。

小河口镇镇政府驻小河口,人口38401人,面积226.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永安、小河口、中洲、永和闸、新河、黑瓦屋、毕家铺、河沟子、合兴、南河口、新江、南河洲、杨波堤、天心洲、神皇洲、郑家台、季家、半头岭、黄沙堤、杨苗洲、老洲岭、柴码头、三户街、小河口。

桃花山镇镇政府驻九佛岗,人口21979人,面积99.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桃源、九佛岗、石华堰、王李场、小石桥、马鞍山、子童阁、古井口、梁老山、吴家当、漆家铺、李花山、鹿角头、青竹沟、望夫山、长江、五码口、白洋林。

调关镇镇政府驻调关,人口45189人,面积107.9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金台、琴台、石戈垸、高家岭、伯牙口、斑竹岭、革家铺、指路峰、桂家铺、连心垸、黄陵山、金台、披甲湖、转王庙、沙湾、观音庵、火炬、沙咀、新河洲、南湖、槎港、北湖、章华。

东升镇镇政府驻东升,人口62620人,面积173.1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33个村委会:滑家垱、焦山河、平安、东升、屯子山、童子岗、凤山、土城垸、三家垸、庄家铺、陈家铺、长堤寺、毕家塘、梓南堤、新堤口、王海、花鱼湖、两湖、黄家潭、鸭子湖、南河头、月亮湖、马船、显忠庙、大杨树、走马岭、关路圻、歇马庙、八角岭、蒋家冲、董家剅、杨林、三合垸、余家棚、新港、鸭堰桥。

高基庙镇镇政府驻高基庙,人口45562人,面积7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向阳、柑梓树、津南、长岭岗、荷伍当、马家垸、王家咀、保真堂、谢家铺、沙河、肖家岭、百子庵、邓家岭、喻家碑、桥堰堤、刘家场、打鼓台、俞家铺、显海坛、长河、高桥、广腾街。

南口镇镇政府驻南口,人口30388人,面积97.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永新、南尖上、官剅口、上官洲、古夹垸、新垸子、白沙洲、雷家沟、街河子、柳湖坝、官家铺、二郎庙、大剅口、老山咀、石平、陈币桥、朝门台、永福。

高陵镇镇政府驻高陵,人口35036人,面积8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公主桥、高陵岗、月堤拐、官山垱、枯林桥、周家湖、三兴公、石安、徐家岗、多子桥、长港、杨同嘴、固城湖、王家岗、晏家港、栗林嘴、谭家洲、瞿家湖、茅草街、牛车墩、流合垸、三字岗、黄陵公、谭家园艺场、何家园艺场。

团山寺镇镇政府驻团山寺,人口31329人,面积67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连心桥、官山当、白果庙、过脉岭、白家荡、木榨湖、黄古山、鹤湾、北河口、小新口、长山、长林嘴、风波岭、牛头山、六波庵、虎山头、王家场、新码头、曹家场。

大垸镇镇政府驻垸子口,人口52788人,面积14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垸子口、垸子口、黄金湾、新桥、和丰、三叉港、普圣寺、杨柳沟、保南湖、合民、焦家铺、东河头、北碾、中岭子、古长堤、五大桥、岳家、四岭子、六公湖、合光、鱼尾洲、天星堡、谭子拐、泥南、新堤、黄金剅。

久合垸乡乡政府驻久合垸,人口25312人,面积5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江波渡、更名垸、油榨嘴、打井窖、横风岭、潭子口、獾皮湖、殷家洲、下堰口、西江波渡、毕家荡、保合垸、焦市、袁家垱、宜兴场、窑拐、新字岗、吓市。

其他(天鹅洲经济开发区)驻沙滩子,人口12076人,面积77.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沙滩子、紫码头、三户街、河口、天鹅、沙口、千字头。

人口情况

石首市1997年总人口数为63.73万人。出生率为11.5‰,死亡率为4.1‰,自然增长率为7.4‰。汉族人口63.6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9.83%;少数民族人口0.11万人,占总人口数的0.17%。农业人口49.26万人,非农业人口14.47万人。男性人口32.93万人,女性人口30.8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47人。

矿产资源

截止到1997年底,石首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1种,矿产地2处,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石英石、石英砂、独居石、花岗岩、钾长石、方解石、云母、铜、铅、锌、磷等,位居全省前五名的有花岗岩矿产,主要矿产探明的储量:花岗岩14亿吨,独居石1145吨,铜836吨,铅566吨,锌292吨。

旅游资源

截止到1997年底,石首内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70余处,自然保护区共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天鹅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省级的有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市级主要旅游区是桃花山、走马岭等8处。当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0万人次。

交通情况

1997年,市公路干线有石石、藕团、公石、秦黄等共4条。客运周转量5.55亿人公里,客运量1890万人,货物周转量12.67亿吨公里,货运量1237万吨,其中,公路客运量为1890万人公里,货运量为1237万吨;水路货运量为50万吨。

工业情况

1997年,石首共有工业企业单位(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30个,职工人数3.64万人,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11个,职工人数0.83万人。全市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格)58.14亿元,增长21.8%,完成工业增加值(当年价格)24.61亿元,增长20.4%。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产值31.39亿元,完成增加值13.29亿元,分别增长19.6%和19.5%;重工业完成产值26.75亿元,完成增加值11.32亿元,分别增长20.4%和20.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6.47亿元,增长8.4%;集体工业完成产值14.98亿元,增长20.6%,其中乡办工业完成产值11.17亿元,下降25.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产值26.69亿元,增长29.6%。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1.56亿元,实现利税0.28亿元,盈利企业利润总额632万元;亏损企业9个,亏损总额687万元。

石首市的工业主要包括机械、汽配、纺织、建材、冶金、化工、轻工、电子、食品等行业,其中冶金、机械、电子行业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钢材、汽车配件、水泵、机械工具、扎钢、光纤光缆、频率片、人造水晶、精细化工、农用化工、磷肥、棉纺、麻袋、地毯、童装、彩印、曲酒、水泥、防水材料、人造地板。中型企业有水泵厂、麻纺厂、钢厂、汽配二厂、磷肥厂、金属支柱厂、制动阀厂、汽车车身厂、地毯厂、无线电器材厂、石英地板厂。

石首有两家大型企业,分别是楚源化工集团和吉象木业石首分厂。其中文明全国的楚源化工集团以污染闻名于世。

农业情况

1997年,石首市农业总产值23.31亿元,农业增加值15.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1%,农业总产值中,农业13.24亿元,林业0.21亿元,牧业7.72亿元,渔业2.14亿元。1997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02.72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50.04千公顷,经济作物44.6千公项,其他作物8.08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1.66万吨,棉花总产量1.75万吨,油料总产量3.96万吨。全年造林面积2.21千公顷,截止到1997年底,森林蓄积量为99.95立方米。截止到1997年底,全市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的13个,主要包括农产品转化型示范区:万亩意杨丰产基地、城郊百万肉鸡养殖基地;外向型农业示范区:5亩河蟹养殖基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型示范区:万亩名优果特生产基地、万亩水利123工程(1亩田,2千斤谷,3千元收入)、万亩渔鸭立体养殖基地;高科技农业示范区:1000头氨化养牛基地;万亩高产棉花示范区:千户百头亿元养殖工程、万亩亿元养猪工程、万亩棉花丰产带、万亩吨粮田;万亩优质棉花示范区;城郊型农业示范区;城郊千亩蔬菜生产基地。1997年,全市乡镇企业4067个,从业人员5.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6%;总产值48.9亿元,增长24.5%;利税总额3.46亿元,23.9%;出口交货额0.23亿元。

原创散文《牤牛》

原创散文《牤牛》

牛,家畜,反刍类哺乳动物,头上生有一对角,力大性驯供役使,肉及乳是很好的滋养食品。人工驯化可以耕田拉车,在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相传自远古时期祖先们就已饲养训服它,并成为人们生产劳动的好帮手、好伙伴。从而为人类的生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年代,是农民生产劳动不可或缺的巨大生产力。曾一度受到法律的保护。私自贩卖、宰杀、偷盗耕牛是违法犯罪的刑事案件,甚者被判处死刑。因此,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

一年四季只有冬天牛才可以休息。住的是简易的厂棚,吃的是各种秸草,死了还献上肉、骨、皮。细想人类定要对牛大加赞扬和感谢。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自记事起我就对牛有深刻的印象。六十年代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所有的村集体都饲养耕牛。有的农户也饲养,但很少。当时我们村就养了一大群颜色不同的牛。有黑的、黄的、花的、公的、母的、大的、小的……

牛舍由村集体选一僻静的地方,用麦秸和泥筑墙,捡碎石头垒围栏建造。饲料是全村农业生产的玉米秸、高粱叶、豆秧、花生秧、稻草、野草等。在村中选出责任心强、觉悟高、懂技术的人担任饲养员。村委会每天给他记工分,一般都是满分,即一天十分工。并定期喂食盐、精料。发现有疾病就到公社兽医站治疗。真可谓牛是人民公社中重要成员。定期喂食盐和精饲料,目的是怕牛得病,体质下降拉不动犁子。投喂的食盐都是从供销社买的大颗粒粗盐,精饲料是用黄豆和黑豆磨成糊状放锅内大火熬开,冷却后拌入饲料中,就如人们所说的“改善伙食”一样。给点好的吃,增加营养。

每个村集体养的牛中,都有不少健壮的牤牛。譬如我们村养的牛中就有:黄牤牛、黑牤牛、花牤牛。它们长得体型骄健,性情勇猛,脾气倔强,桀骜不驯,力大无比。当它牛性大发时,两眼瞪得像铃铛,尾巴翘得像旗杆,后腿蹬地直视敌方,有力拔千钧,锐不可挡,誓不罢休之势。尤其是当它发情和碰到同性情敌的时候,真有:牛气冲天,九牛二虎之力。当年,我家大伯杨学才负责饲养耕牛。据说他老家是安徽蚌埠。因逃荒要饭跟随母亲来到我们村。母亲不幸死后被我家远房爷爷收养。从此改名换姓娶妻生子并定居下来。此人体大腰圆,性格刚烈,但讲道理懂礼貌,做事诚实不损人利己,所以才被村委选为饲养员。

其实,当一名饲养员不是件容易的事。农耕结束后就得天天上山放牛。一个人赶着一大群牛到离村很远的山上放牧,既不能让它吃庄稼,又不能丢失,更要防止与其他村的牛打架。不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有死伤的例子)。牛吃饱草后就到河里饮水。往往在这个时候牛渴的难受,看见有水的地方就争先恐后地抢水喝。如果在山沟中就有可能因争抢水源时,体弱者被挤下石坝将腿摔断。再就是刚拉完犁的牛又累又渴,不能让它立即喝水,否则会因急喝生水使牛生病,并且没法治愈。还有好多饲养方面的技术,只因我知识匮乏不能细述。

牛群经过自然繁殖生育下一代。跟随父母慢慢长大,逐渐成熟健壮。像人一样从青春期到壮年期,很自然地就会“谈情说爱”甚至偷吃禁果。人类为了控制它们的种族稳定及性行为,就采取古老的阉割法,非常残忍地让它成为“太监”。其方法是在公牛刚性成熟期,用绳索捆绑牢四蹄,几名强壮的劳动力拿木棍摁住牛身,把牛牢牢地控制住。然后用生麻纰子将阴囊上方紧紧缠住,垫在硬木板上,用铁锤猛击此处直至砸碎筋腱和结缔组织,不让牛再产生精子。仅刚有的青春萌动期就此结束,再也不会对异性有好奇心了,一生不娶不育更没有性生活的体验。此种方法不能不说是对动物的性剥夺和残苦虐待!今天看来的确是非常野蛮的行径。想起当初人们的无知,如果像阉猪那样,先打上麻药再将牛睾丸摘除掉,就不会让它造成如此巨大的痛苦了。同时也显得更加文明和具有人性化。

在村里当饲养员的杨学才大伯,他育有三男三女。最大的是男孩,学名叫杨文明。自小聪明好学,喜欢和动物打交道。每年冬天下大雪后,他必定到养牛棚旁的看场房内,用一根长绳子拴上一小木棍,支起一个筛子,放在扫净的一片雪地中,里面撒上小米或者高粱、小麦等粮食。这时饥饿的野鸟觅食进入筛底后,他用力一拉绳子就能逮住小鸟。因为父亲是饲养员,他也经常到牛棚帮助喂牛。时间久了和牛产生了感情。有一年秋收后他主动要求替父亲到南山放牛。因他已16岁了,在农村也属于小大人了。所以大伯那天正好有事要办理,就同意让他赶牛出棚到南山放牧。

距村南约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荆山。因山上长了很多茂盛的荆科植物而得名。山的东侧有一清朝时建的古寺,又叫荆山寺。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9医院临时战时医院。就是现在潍坊89医院的前身。此地山与丘陵紧密相连,草木葳蕤,泉水清澈,空气净爽。紧挨北面有一片烈士陵园。有广阔的山场,的确是放牧牛羊的好地方。

也巧,正当我家大哥将牛群赶到牧场半小时后,山东侧的香城村也把他们村的牛群赶来放牧。两群陌生的牛在一起吃草,不但相互警惕,而且正值母牛发情期,不一会就看见我们村的黄牤牛与香城村的黑牤牛四目相瞪,尾巴高扬,挺直腰身后腿蹬地,怒气冲冲地向对方发起攻击。两头正值壮年的公牛互不示弱,沉着应战,牧场上空尘土飞扬,并不时传来两牛角相撞的响声。格斗场面肃穆壮观令人可怖。没经几个回合,香城村的黑牛就体力不支,败下阵来慌不择路地向前逃窜。

此时我们村的黄牤牛怒气难消乘胜追击紧追不舍。当前面的黑牛跑到地坝前,看到有一条深沟无法跨越时,被后面追来的黄牤牛猛地一撞,黑牛栽进沟中不能站立动弹不得。只有发出凄惨的哀嚎声……在旁一直观看的大哥和香城村的饲养员都吓得目瞪口呆,这才回过神来,急忙跑到沟底查看情况。黑牛爬在沟里瞪着惊恐的大眼,喘着粗气惊魂未定,几次欲站起身子都没有成功。原来是它的两条前腿都已经骨折支撑不了自己庞大的身躯。这下可把两个放牧的吓坏了。因为牛不仅是全村的重要劳动力,而且还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正愁无法向村干部汇报的时候,在此治病疗养的一位地区干部,站在一旁出主意说:“回去向村干部说牛吃草时不慎掉进沟里把腿摔折了,让他们想办法拉回村”。于是饲养员立刻跑回村向村干部们诉说过程。一个小时后,由几名村干部和部分社员开着拖拉机拿着皮绳来到沟边,费了很大的劲才把黑牛拖上车拉回村。当天下午就到公社向领导汇报,并让兽医站的人员到村里给予治疗。经诊断前左右腿均粉碎性骨折。就当时的条件和技术根本无法治愈,无奈只好向上级报批,将这头正值壮年的黑牤牛宰杀了,全村人也吃了一顿久违的牛肉大餐。经村委会研究决定给放牧的饲养员扣罚三天的工分。

经过这次斗牛充分的显示出我们村黄牤牛的强健勇猛。放牧的大哥当时已是初中生,而且学习成绩甚佳。后来通过他和大伯的推荐,村干部决定把黄牤牛留作牛种,成了一个一夫多妻的“牛王”。并繁衍下了很多儿女,有时还给别村的母牛配种,从此它过上了“合法的性福”生活。

1973年重阳节这天,是黄牛的末日。因为它老的走路都非常艰难。一是年龄大;二是身体可能也有病。经报批获准由村里自行宰杀食用。天刚拂晓,村委就派了几名有技术的人,到村东河北岸边挖地锅灶。支上五口大铁锅,有几个壮劳动力负责劈木柴。先烧水试锅,准备全村几年不遇的牛肉大宴。在锅灶的旁边放有四个大木桌,桌上放着刀具和碗盆。大人小孩奔走相告,今天杀黄牤牛,每家都分份子吃牛肉,好似是全村人的大喜事。

吃过早饭,我和童年的几个小伙伴,等在锅旁看热闹。一切准备就绪,就等黄牛的到来。约九点钟黄牤牛由饲养它的大伯牵着,迈着蹒跚沉重的步履来到“刑场”。当它从村中央走过的时候,站在门口的老太太都情不自禁的掉下了眼泪。因为人与动物毕竟是有感情的。何况它又是给全村拉过多年犁耙的威猛牛王呢?……

平时人们都讲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动物和人类都是生长在地球上的生灵,要爱护善待它们,不要刻意地去虐待和杀戮。其不知每种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语言,有它的天性和感知。只不过人类不了解,粗略的将它们视为低级动物,并当作可以任人食用的一道菜而已罢了。

把黄牛牵来后,本家大伯就面带忧伤地走了。老牛望着养它多年的主人离它而去,它站在地上用那对带着双眼皮的大眼睛环视着四周,张开喘着热气的鼻翼好像在嗅什么气味似的。然后用那粗犷低沉的喉咙发出一声叫喊。像是一支大号萨克斯管奏出的低音在寂静的河边回响。此刻它可能知道它被牵到这个地方不是来拉犁的,更不是为母牛配种的,而是走到了生命的末端,是来被杀的。

今天即将要结束它的生命,并将它的肉、骨、皮都献给它曾服务过的村民。自从它能跟着父母一起拉犁起,它走遍了全村的每一块土地,淌过每一条河流,吃过所有山岭中的野草,用它浑身的力量和汗水,一年四季不停地耕耘一片片黄土地,身上不知挨过多少鞭子的抽打,为全村几百口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的努力和奉献。因为它是人养的家畜,是头耕地拉车的牛。活着就得出力干活,死了就得被人吃掉。唉!谁让它是一头牛呢。

正当它追忆往昔思绪万千的时候,村里的几名壮汉用粗绳索围绕它的四蹄,不断缠绕并加大力气,把它上千斤的躯体放倒在地上,然后又捆绑的结结实实,只能呼吸不能动弹。这时在一旁观看的大队长,拿来一块笼布将它的双眼遮盖住。似乎这样就可以减轻它被杀时的痛苦。此刻站在一边的人们都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当黄牛被蒙上眼睛后,只见它的双眼流出串串泪水不停地淌下,盖在它眼上的笼布也微微颤动。

在场的所有村民没有愿意杀它的、俗话说:“重饷之下必有勇夫”。当大队长说:“谁杀它就给谁十斤牛肉!”。话音刚落,有个叫杨福银的壮汉应声道:“说话可算数,我来杀!”,就见他脱掉上衣,拿起桌上早已磨制锋利的菜刀,单膝跪在牛的脖子上用力来回像拉钜一样,顿时牛的脖子就开了一个大口子,鲜血汨汩地如泉水般喷泻而出,将牛身下的土地染的通红。因为牛血不好吃,当地的人是不吃牛血的。生活中有一歇后语:“倒掉的牛血——废料!”。十分钟后黄牤牛结束了生命。待在旁边的人们按照队长的分工:有的剥皮,有的开堂,有的缺蹄,有的清洗内脏,有的肢解肉块忙的不亦乐乎。然后将肉分类放入大铁锅内熬煮。各家等着分份子的各种盆碗摆放有序地排满一地。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太贫困。有顿肉吃是很奢侈的。熬肉时根本谈不上放什么佐料。只要煮熟能咬的动,放上盐就是美味!等到肉基本上炖烂时,用大铁钩捞出放到木桌上,切成片、条、块状。统一过称后,按份分到各家的盆碗中。舀上原汤端回家后。再根据人口的多少增加些蔬菜重新回锅熬开,全家人围坐在桌边,就可以共同享用美食了。事后村干部把剩下的骨头到供销社卖掉,牛皮用土法进行腌制好后,采取传统的工艺技术制成一条条牛皮绳,卖给所需的农户用于捆扎秸草。此绳在农村是农家必备的农具。只要不被雨水湿透能用很多年都不坏。

牛可以说全身都是宝,肉奶可食,骨头可制粉,皮可制革。有的牛身上还长有牛黄。是种贵重的中药材。牛角还可以制作精美的艺术品。世上流行的各式各样的皮鞋、皮包、皮手套以及用牛筋编制的腰带,男女都喜欢用。不断点缀装饰着世人的美好生活。同时,也使有些大款、暴发户财大气粗,牛气冲天,大厅广众之下,吹起牛来也不觉得脸红。

目前,世界上有著名的西班牙斗牛表演;有形象逼真,雕塑精湛的华尔街牛。我国著名的相声演员牛群为了过把官瘾当县长后养牛,成为全国第一位“牛县长”。在古老文化中有牛字的汉语成语如:《牛刀小试》、《牛刀割鸡》、《牛鼎烹鸡》、《牛头不对马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牛鬼蛇神》、《牛气冲天》、《泥牛人海》、《汗牛充栋》、《九牛二虎》、《九牛一毛》、《牛头马面》、《牛衣对泣》、《牛溲马勃》。常用典故中有:《卖剑买牛》、《丙吉问牛》、《齐王舍牛》、《风马牛不相及》、《牛山下涕》、《牛郎织女》、《青牛紫气》、《庖丁解牛》、《蚁动牛斗》、《屠牛朝歌》、《吴牛喘月》、《宁戚饭牛》、《孺子牛》等都是由牛引起的典故故事。

今天,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谈到牛。比如在酒场上两人划拳猜令时就说:“高高的山上一头牛,两个眼睛像铜球。四个蹄子分八瓣,尾巴长在腚后头”。作为开始语。又如清朝诗人解元林写的《咏石牛》诗:“怪石崔巍号石牛,溪边独立几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春草欲抽难下咽,长鞭任打不回头。于今鼻上除绳索,大地为栏夜不收。”还有我仙逝的爸爸生前曾写过一首《赞牛》诗:“一生食秸草,四季任使役。鞭挞无怨言,力竭献骨皮。”我一家四口人,我的爱妻、儿子和我都是属牛的。女儿属马。所以人们常说:“牛马年好种田。”因此,我的岁月像牛一样,只有出力流汗顽强地活着。但是命运会比牛好的多……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一、雄伟期:

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二、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仅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三、颓靡期:

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四、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五、严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甲骨上细瘦的笔迹,也受到刀刻的影响。

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且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