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大合养牛场 三官庙建于什么年代

山门大合养牛场 三官庙建于什么年代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山门大合养牛场的问题,以及和三官庙建于什么年代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科左中旗旅游景点介绍 科左中旗宣传片

科左中旗旅游景点介绍 科左中旗宣传片

通辽市科尔沁左冀中旗

科左中旗,全称为科尔沁左翼中旗,又称达尔汗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南部、东部和北部与吉林省交界,是松辽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高度在120—215米之间。全旗下辖18个乡镇苏乡场,总人口54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就有37万人,是全国县级行政区域中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地方。

科左中旗历史悠久,名称来源蒙古语善于射箭的人及弓箭手(读音horchin/Khorchin音译为科尔沁),是我国北方草原开发较早的地区,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元朝开始这里一直是蒙古民族的游牧地。公元1636年(清崇德元年),清廷在这里正式设制,称科尔沁左翼中旗,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的故里,嘎达梅林的故乡。

从通辽市市区北行,经过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科左中旗旗政府所在地保康镇。沿途树木成荫,草地翠绿。虽然长期干旱使土地出现了沙化,但这里当年水丰草美的丰韵犹存。清太宗皇太极把这里封给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蒙古王公,自然不足为奇。如今,科左中旗盛产玉米、大豆、葵花、小麦、高粱、水稻、花生等农产品,是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商品粮基地。优质玉米最高年产量可达9.2亿公斤;有机葵花出口远销至西欧地区,素有“葵花之乡”的美誉;有“黑珍珠”之称的蓖麻籽产量占全国蓖麻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被誉为“蓖麻之乡”;全旗牲畜存栏总头数达120万头(只、口),以科尔沁黄牛为主,被誉为“黄牛之乡”,已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和秸秆养牛示范旗。

科左中旗交通便利,铁路有通霍线、通让线、平齐线、大郑线四条铁路穿境而过,可直达北京、天津、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城市;公路有国道111线、303线、304线和省道302线穿境而过。旗内已实现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客车。

全旗总土地面积9811平方公里(1471万亩),耕地350多万亩,宜农、宜林荒地300多万亩。土壤以风沙土、草甸土、栗钙土、盐碱土为主,宜农、宜牧、宜林。全旗有林面积300万亩,其中用材林150万亩,林木蓄积量450万立方米。天然麻黄面积5万亩,年产量150万公斤。

科左中旗资源丰富,境内石油天然气开采前景可观,宝龙山煤田现已探明长焰煤储量5356万吨,矽砂资源质量好、品位高,总储量约为10亿吨。

乌斯吐自然保护区、珠日河旅游区是旅游度假的理想去处。

通辽旅游景点有哪些

大青沟等。

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西部沙海里,有一条长达24公里的沙漠大沟。沟上沟下树木葱郁,鲜花盛开;沟底处千万条淙淙泉水汇成一条长长的溪流,清澈透明。沟的两岸树草丛生,常绿树与落叶树并存,乔木与灌木掺杂,鲜花与绿草相间,溪流与明沙相依。这就是被称之为科尔沁沙地绿色明珠的大漠奇观——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库伦三大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驻地库伦镇中部。库伦是17世纪建立的古城。城内依北高南低的斜坡分层建筑有壮观的三大寺:兴源寺、福缘寺、象教寺。库伦旗是清代内蒙古唯一实行政教合一的-旗,是蒙古族崇尚的宗教“圣地”。

通辽市孝庄园文化旅游区,是以清朝国母、科尔沁草原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出生地为主题,以“孝庄故居_达尔罕亲王府”为主景区的大型历史人文景区。园区位于通辽市境内的原达尔罕亲王府旧址、国道304线西侧(科左中旗境内)。

更多关于通辽旅游景点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通辽市旅游景点大全

1、通辽大青沟

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西部沙海里,有一条长达24公里的沙漠大沟。沟上沟下树木葱郁,鲜花盛开;沟底处千万条淙淙泉水汇成一条长长的溪流,清澈透明。沟的两岸树草丛生,常绿树与落叶树并存,乔木与灌木掺杂,鲜花与绿草相间,溪流与明沙相依。

这就是被称之为科尔沁沙地绿色明珠的大漠奇观——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科左后旗境内,距沈阳200公里,距通辽市区80公里,总面积12.5万亩。保护区是科尔沁沙地在相同纬度上,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沙区原生林。

2、库伦三大寺

库伦三大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驻地库伦镇中部。库伦是17世纪建立的古城。城内依北高南低的斜坡分层建筑有壮观的三大寺:兴源寺、福缘寺、象教寺。库伦旗是清代内蒙古唯一实行政教合一的-旗,是蒙古族崇尚的宗教“圣地”。

兴源寺是旗政教中心,福缘寺为财政中心,象教寺为-住所。兴源寺始建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正殿有61根沥金龙柱,面阔、进深各九间,有“八十一间殿堂”之称,天王殿、山门两侧有配殿、钟鼓楼等,占地2.5万平方米,为藏汉结合式-庙,现设博物馆。

3、孝庄园文化旅游区

通辽市孝庄园文化旅游区,是以清朝国母、科尔沁草原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出生地为主题,以“孝庄故居_达尔罕亲王府”为主景区的大型历史人文景区。园区位于通辽市境内的原达尔罕亲王府旧址、国道304线西侧(科左中旗境内),距通辽市区48公里。

园区总占地面积近万亩,规划有孝庄故居_达尔罕亲王府、孝庄博物馆、嘎达梅林纪念馆、达尔罕兵营、汤格尔庙、白龙湖、科尔沁与后金盟誓碑、孝庄园休闲度假村(温泉小镇)等十多处景点。

4、长寿村

平均寿命83.36岁,村民们少病绝癌,世代长寿,人均寿命始终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这样的一串数字资料,记录了一个大山深处被称为“长寿村”的小村。

这就是一个仅有18户,76口人的奈曼旗新镇山咀村石场洼屯(原白音昌乡山咀村),创造了“长寿村”神话的“世外桃源”。三面环山的石场洼屯,坐落在盆地之中。

5、通辽市博物馆

场馆介绍通辽市博物馆创立于1975年,原名为哲里木盟博物馆,在1999年时更名为通辽市博物馆。2003年10月迁入现址,2007年开始实行对外免费开放制度,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被命名为第六批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场馆矗立在通辽市文化体育广场北侧,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整体设计体现了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的理念,同时加入了蒙古族文化元素。正立面顶端造型为一轮弯弓,象征着科尔沁蒙古人的称谓。

通辽旅游景点哪里好玩

一是大青沟—珠日河—扎、霍草原;二是孝庄故里生态旅游区—大乐林寺—莫力庙—古榆园—清王府;三是努古斯台—阿古拉—博王府—大青沟—兴源寺、福缘寺—塔敏查干;四是阿古拉—珠日河、鲜光民俗村—莫力庙—羊场农家乐、牧家乐

后山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后山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后山村(Hòushāncūn)位于陵川县西南部,为附城镇下辖的46个行政村之一;地理坐标北纬35°39′72〃,东经113°07′38〃,平均海拔1097米;距陵川县城21公里,东北与附城村相连,西与川里村相接,东与鼻良掌村相交,南与西河底万章村相邻。全村设5个村民小组,村民总户数530户,人口2110人。

后山村区域内处于陵川县平川区,地势开阔平缓,山坡比高不大。这里土地肥沃,历代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收入,农作物有谷子、玉米、高粱、豆类等;这里交通便利,古为县府通道、商贾往来必经之地,有“五里一茶、十里一铺”之说,今有晋陵公路从村东、村南绕村而过;这里树木繁荣,科技兴盛,旧有文人雅士、秧歌剧团,主要剧目有《断桥》、《三娘教子》、《大观灯》等,现有历届大中专毕业生150余名、教育工作者10余名、技能人员200名、医疗卫生人员9名,学校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专任教师24名,师资合格,“四率”达100%。

后山村的历史源远流长,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掩藏着丰厚的历史信息。后山村在春秋战国时期旧有了人类居住,何时建村,已无从考证。明清之前为“堠子山村”。因地处堠子山旁而得名。

据今所知,明清时,全县曾有过72里,后山村属72里之一南万里(罐泉西里、南村里、万泉里)。西庙(玉皇庙)有碑载:“因村中有井数十口,遂名为‘万泉’,万泉里因‘万泉’而名之”。

约民国七年(1918年),陵川县开始实行区村制度,全县划分了3个行政村,区下设村(指行政村,当时尚无行政村之名),大的村庄单独为一村,小的村庄联合为一村。村以下还设有闾、邻等组织,一般每村设若干闾,每闾辖5邻,每邻辖5户。这种组织体系和区划形式一直延续到建国前夕。直到民国14年(1925年)前后,村的区划又作了调整,这次全县进行了一次行政村的重命名。由明清时的“万泉里”又命名为“堠子山村”,因“堠”字繁难,遂演化为“后子山”,建国前,又更名为“后山”。后山村原由6个自然村组成(后山、小窑掌、西河沟、后寺、黄华山、南河),经过几十年的变迁,现在只有3个自然村(后山、小窑掌、西河沟),原来的后寺、黄华山、南河已无人居住。

后山村人杰地灵,他们抗击社会黑暗,追求幸福生活,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有5位烈士为国捐躯,解放战争时期,后山武委会带领全村民兵支援解放焦作等战役,立功受奖;1963年9月23日,《山西日报》以《农村党支部的光辉旗帜》一文发表后山的经验,同年山西省委组织部在后山召开了“推广后山大队党支部经验现场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后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发扬光荣传统,艰苦创业,续写光辉新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闻名遐迩的小康村。

农业生产突飞猛进。随着党在农村政策娥落实及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业科学技术及新产品的引进推广,后山村农业生产呈现突飞猛进的势头。2010年农业总产值283万元,是1978年15.6万元的18倍;粮食总产量1328吨,是1978年715吨的1.85倍;同时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经济作物得到迅速发展,出现大量规模不一的经济作物种植户。林业生产、牧业生产、水利建设均有长足的发展。农业经济总收入由1978年的28万元上升为2010年的9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68元上升为2010年的4170元。

工业生产再上规模。随着国家资源政策的调整及市场经济的规律,后山村原有的采采砂、冶炼、陶瓷、砖瓦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小规模工矿企业逐步萎缩、直至停产;取而代之的是招商引资进入后山的规模型企业,晋城市强民乳业有限公司初步建成养牛——沼气——果蔬发展模式,麦仕霓草本咖啡厂集中安排剩余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

商品经济渐趋繁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个体和私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2010年底,全村有个体商业20余户,从业人员30余人,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的日常生产必需。

交通运输形成气候。后山村便捷的交通优势,在近年来得到极好的利用,全村从事交通运输的从业人员513人,共有各种运输车辆432辆;尤其是借助“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的东风,全村街巷得以硬化,村内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其他事业长足发展。随着村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全村有固定电话400部,移动电话1200部,电视机500余台洗衣机312台,小轿车15辆;外出旅游村民成倍增长;文化设施不断增加,村文化活动室藏书4000余册,体育活动场所450平方米;教育设施日趋先进,村“远程教育中心”设施完备,学校拥有功能强大的计算机20台;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新型合作医疗体制建立,村民可以享受更完善更优惠的医疗待遇;村民综合素质提高,一个欣欣向荣、文明富裕的小康村展现在陵川县境。

后山村的过去成绩斐然,后山人-用聪明才智,勤劳创业,共奔富裕之路;展望未来,后山村前景必将辉煌,勇于奋进的后山人民再接再厉,弘扬优秀传统,传承文明薪火,奋发有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用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采编要素:汉语拼音、地理位置、总面积、总人口、后山村历史、地理特征、气候特征、地理资源、村名由来、经济发展及范围、文化发展、光荣的革命传统、改革开放后政治、经济发展)

自然村——小窑掌

小窑掌(Xiāoyáozhǎngcūn)在后山东北1公里处。因村东南有座小煤窑而得名。居后山、附城两村的中间地带,有居民40余户。

(采编要素:汉语拼音、地理位置、小窑掌的由来及人口)

自然村——西河沟

西河沟(Xīhégōucūn)在后山西北1.5公里处。因地处小河沟之西岸而得名。原有10多户,现大部分都搬到后山村。

(采编要素:汉语拼音、地理位置、西河沟的由来及人口)

自然村——南河

南河(Nánhé)在后山东南1.5公里处。因地处一条小河南岸上,故称南河。有居民20人。耕地90亩。现已无人居住。

(采编要素:汉语拼音、地理位置、南河的由来及人口)

自然村——黄花山

黄花山(Huánghuáshān)在后山北1.5公里处。因地处黄花山半腰,故以山为村名。有居民1人,耕地3亩。现已无人居住。

(采编要素:汉语拼音、地理位置、黄花山的由来及人口)

自然村——后寺

后寺(Hòusì)在后山北1.5公里处。因村前建有规模壮丽的崇福寺,故名后寺。有居民6人,耕地30亩。现已无人居住。

(采编要素:汉语拼音、地理位置、后寺的由来及人口)

河流——南河

南河(Nánhé)是条季节性干河,常年没水,每逢暴雨,财形成河流。南河娥源头有两支:西支流从村西西沟窑场开始,南经二队、三队河沟,转向东,经四队、五队河沟至南河自然村;东支流从村东小寨炉上开始,南经七队、六队河沟,入五队河沟和西支流汇合于南河村,再向东出村界,经西下河村、东下河村、后河村到东瑶泉村注入廖东河。境内全长约3公里,流域面积15平方公里(包括邻村部分区域)。上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在沿南河两岸垦荒造田百十余亩,拦河挡坝4个,有效地治理了洪水泛滥的现象。

(采编要素:汉语拼音、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全长及流域面积、流经地、怎样开发利用水力资源)

河流——西河沟河

西河沟河(Xīhégōuhé)是一条常年有水的小河,源自二队西山的半腰,途径西河沟村,向北流入下必村界,境内长约2公里,流域面筋4平方公里。上世纪70年代在源头上修建蓄水池1个提水浇地。20世纪90年代后,又把其水提至高点(北岭)并入自来水网,供全村人饮用。

(采编要素:汉语拼音、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全长及流域面积、流经地)

河流——后寺沟河

后寺沟河(Hòusìgōuhé)是条活水河,因含硫太大,故不能饮用。该河源自村北岭后杨儿坡,西北流向至下必村界,再向西流和西河沟河汇合,水量逐步减少而干涸。境内长约2公里,流域面积6平方公里。雨季洪水较大,出境流入高平市石末水库。

(采编要素:汉语拼音、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全长及流域面积、流经地)

文物古迹

崇福寺(Chóngfúsì)位于山西省陵川县西南25公里的堠子山南麓,后山村村北,地理坐标为北纬35°38″,东经113°07″,寺辖控范围3.7Km2,全寺占地面积4320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陵川县志》记载,元代曾毁于兵,名清两代重修与增修,现存大部分为明代建筑,成化十六年七月十六日敕赐“崇福寺”。

全寺分为六院,中轴线上为三进院,现有雷音殿、昆卢殿、水陆殿、山门木楼及东西院楼房,共有房舍三百间(现存百余间)。中轴前为山门,面阔五间,进深八架椽,重檐悬山顶。中轴线一进院为过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悬山顶,中轴线一院有左右二院偏院;中轴二进院中央殿,面阔三间,进深各三间(上即倒座),单檐悬山顶,中轴线二院有偏院一座;中轴三进院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悬山顶。

祟福寺建筑全系砖木结构,山门木楼系明代遗物,部分结构仍保留着宋元风格,建筑壮丽非凡,是明代木构建筑中的杰作。

寺东之“堡桶”建筑乃晋东南寺庙独有建筑。大明正统十年九月吉日启塔之记,建塔法徒为独圆禅师立塔高六层。从大明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二十日塔碑文得知上面为塔,下面是墓,僧人死后火化,骨灰放人瓦罐,存入于此。现墓中仍有遗物。

陵川解放后,该寺一直被后山村委会监管保护。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于1989年9月被陵川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福寺是华夏文明的积淀之一。寺庙从选位、规划、建筑、涉及各个方面都渗透着中国古代建筑智慧,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是精品代表作之一,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一处值得开发的旅游观光圣地。

(采编要素:标注拼音、地理位置、坐标、文化简介、历史文化、名字由来、今日建筑风格、保存情况、今日发展)

玉皇庙(Yùhuángmiào)位于村西北,系明代建筑。原建于村中,后移村西北口岭重建。大明万历壬寅壬寅月(1613年),开始修建,同年甲辰月甲子日工程完毕。庙宇坐北朝南,为二进院,山门前为高台,山门两侧有石鼓一对,各刻有一只神鹿献芝。一进院院落较小,东侧有一大铁钟,二OO六年正月十八被盗。两侧有房舍各二间,院中有一株碗口粗细的古柏。二进院较为宽阔,正殿面阔三间,前为献殿,一层单檐卷棚式悬山屋顶,后为正殿,单檐硬山式屋顶,献殿、正殿前后相连,屋顶为灰色筒板瓦铺制,脊也为灰色,正脊、垂脊共五条。殿内原供奉有玉皇大帝神像,大殿左右两侧各垛殿二间,院东西两侧各廊房七间。正殿对面为过道和舞榭,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二层单搪悬山顶,武榭下为过道,过道口有石狮一对,左右各楼房三间,整个庙宇构架保存完好。存有清同治11年(1873年)的禁土碑一通、有创建玉皇庙碑-通。现为粮站仓库。

(采编要素:标注拼音、地理位置、文化简介、历史文化、名字由来、今日建筑风格、保存情况)

三教堂(Sānjiàotáng)又名东庙,位于村东,庙宇坐北朝南,为一进院落,东侧有一挎院。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一层单檐悬山顶,屋顶为灰筒板瓦铺制,脊亦为灰色。殿内原供奉有释、道、儒三君,即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子三圣。殿前东西各有配房三间,殿南有楼房三间,山门在院的东南角与南楼为一体,山门两侧有石鼓一对,出山门数步远有茶棚三间。

(采编要素:标注拼音、地理位置、文化简介、历史文化、名字由来、今日建筑风格、保存情况)

关爷殿(Guānyédiàn)位于村正中,系清代建筑,庙宇坐北朝南,一进院落,清嘉庆八年修建该庙(1804年),原殿面阔三间,进深八架深,六铺斗拱,一层单檐悬山式屋顶,灰筒板瓦铺顶,殿内原供奉关羽神像。大殿左右配置垛殿各二间,殿前东西两侧配房各三间,大门外有水井一眼。1978年拆除,在原址上建起大队办公楼。现为后山村委会综合办公楼。

(采编要素:标注拼音、地理位置、文化简介、历史文化、名字由来、今日建筑风格、保存情况)

山神庙(Shānshénmiào)位于村东南,建筑时间不详。庙宇坐南朝北,为上下两进院,正殿坐南朝北,殿前有戏台一座,戏台坐北朝南,院东西两侧各有配房七间。戏台于1980年前后被烧,后整修为教室。东西配房因修教室在不同时期被拆除。戏台为两层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悬山顶,正脊与垂脊共五条,左右各垛殿三间,卷栅顶,二层。现西侧垛殿与小门保存完整。

(采编要素:标注拼音、地理位置、文化简介、历史文化、名字由来、今日建筑风格、保存情况)

文昌阁(Wénchānggé)又名凌云阁,位于村南。座北朝南,自东南圆券门入院,方可登阶入阁。东有一院住房,西有城墙,高丈八,长百米。可挡凶恶之煞气,以庇佑村民之安康。清道光二年(1822)李万进等人创修。村中之人称“洪阁”,传说是因为下大雨时,流过此阁之洪水深可吞人,为此叫之。此建筑雄伟高大,登阁台凭栏远眺,望尽前山,俯瞰四野,旧官道尽收眼底。阁内原祀奉有文昌帝君和魁星。阁名文昌,乃取文运亨通,教化昌盛之意,以励志修身,笃懿士风,振兴文教,弘扬德化也。正面有“天上文衡”四字,背面有“凌云阁”三字。

(采编要素:标注拼音、地理位置、文化简介、历史文化、名字由来、今日建筑风格、保存情况)

古石碾(Gǔshíniǎn)后山村的石碾共有17个(不包括所属其它自然村的5个)它们是:庙后底碾、西楞掌碾、老碾掌碾、麻地碾、讲口碾、启昌房后碾、果角碾、祠堂院门口碾、南昌老碾、南昌小碾、东头碾、旦肉门口碾、长坡碾和兴门口碾2个、上街碾、来根门口碾。其中有顶栅的碾4个:西楞掌碾、讲口碾、南昌老碾和东头碾。现保存完整的只有词堂院门口碾1个。

17盘碾大小基本一样,其碾盘直径I.8米,碾磅呈圆柱型倒放在碾盘上,直径0.62米,圆柱体长0.52米,碾磙的中心有0.12米的圆洞,用长约4米左右的木柱穿于其中,木柱上安一铁环,套于碾盘中心的铁柱之上,顺时方向推之即可运作,一般由3个人推,细头一方由2人主推,粗头一方由1女人辅推兼“不兰”(不兰是后山土语,即用手反复调整放在碾盘上的粮食)。石碾一般不闲,最忙时候末过于腊月,因为家家要蒸摸,要准备正月的食物,从腊月初几就开始挨号,每晌1户,一般用牲口拉碾,一直忙到腊月廿六前后。石碾的历史很长,从远古一直使用到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由机械加工逐步取代。

后山村附近有田庄全神庙、王莽岭风景区、棋子山、凤凰欢乐谷、锡崖沟等旅游景点,有陵川黑山羊、面羊、清炒野山菌、石头炒鸡蛋、党参炖土鸡等特产。

三官庙建于什么年代

三官庙建于什么年代

三官庙第一次创建时间已不可考,明朝毁于兵乱。清朝初期行僧方於重建殿宇,得到当时勋臣蔡士英家族的资助,庙貌复新。

基本资料:

三官庙位于泰山中麓斗母宫之上。由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大殿组成。面积780平方米。三官庙建在主峰半山腰绝壁上,气势宏伟。庙中奉祀民间信仰的三元大帝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三官庙悬于半空,山门台阶共有53级,俗称五十三参。

由来:

泰山三官庙供奉的是三官大帝,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关于山门大合养牛场和三官庙建于什么年代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