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最大养牛场(山西介休张兰镇史村访古)

平陆最大养牛场(山西介休张兰镇史村访古)

大家好,关于平陆最大养牛场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山西介休张兰镇史村访古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秦穆公用5张羊皮换的那个人叫什么,为秦国作了些什么大事

秦穆公用5张羊皮换的那个人叫什么,为秦国作了些什么大事

是百里奚。百里奚,(约公元前漆二5年~公元前陆二一年),为百里傒简作,亦称百里子或百里,百里氏,姓百里,名奚,字子明。春秋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另说为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称"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开始了秦国的崛起。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国、齐国等诸侯国。百里奚后不顾其好友蹇叔的劝阻,做了虞国的大夫。公元前陆55年,晋国(献公)灭掉虞国。百里奚拒绝在晋国做官,被充作媵人(陪嫁的奴隶),后逃回楚国牧牛。秦穆公闻奚贤,后派人以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拜为上大夫,故世人称之为"五羖(gǔ,公羊的意思)大夫"。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开始了秦国的崛起。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前陆55),晋献公灭了虞国和虢国,俘虏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奚(xī,奚),这是由于事先晋献公送给虞君白玉和良马以借道伐虢,虞君答应了。俘获了百里奚之后,用他做秦穆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奚逃离秦国跑到宛(yuān,渊)地,楚国边境的人捉住了他。穆公听说百里傒有才能,想用重金赎买他,但又担心楚国不给,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奚逃到这里,请允许我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他。"楚国就答应了,交出百里奚。在这时,百里奚已经四十多岁。穆公解除了对他的禁锢,跟他谈论国家大事。百里奚推辞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您来询问?"穆公说:"虞国国君不任用您,所以亡国了。这不是您的罪过。"穆公坚决询问。谈了三天,穆公非常高兴,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号称五羖(gǔ,谷)大夫。百里奚谦让说:"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jiǎn,简)叔,蹇叔有才能,可是世人没有人知道。我曾外出游学求官,被困在齐国,向秌(zhì,至)地的人讨饭吃,蹇叔收留了我。我因而想事奉齐国国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我得以躲过了齐国发生政变的那场灾难,于是到了周朝。周王子颓喜爱牛,我凭着养牛的本领求取禄位,颓想任用我时,蹇叔劝阻我,我离开了颓,才没有跟颓一起被杀;事奉虞君时,蹇叔也劝阻过我。我虽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实在是心里喜欢利禄和爵位,就暂时留下了。我两次听了蹇叔的话,都得以逃脱险境;一次没听,就遇上了这次因虞君亡国而遭擒的灾难:因此我知道蹇叔有才能。"于是穆公派人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迎请蹇叔,让他当了上大夫。(前陆5一),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地诸侯会盟。晋献公去世。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他的臣子里克杀了奚齐。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杀死了卓子和荀息。夷吾派人请秦国帮他回晋国。穆公答应了,派百里奚率兵去护送夷吾。夷吾对秦国人说:"我如果真能登位,愿意割让晋国的河西八座城给秦国。"等到他回到晋国登上了君位,却派丕郑去向秦国道歉,违背了诺言,不肯给秦国河西八座城,并且杀了里克。丕郑听说此事,十分害怕,就跟秦穆公商议说:"晋国人不想要夷吾为君,实际上想立重耳为君。现在夷吾违背诺言而且杀了里克,都是吕甥、郤(xì,细)芮的主意。希望您用重利赶快把吕甥、郤芮叫到秦国来,如果吕、郤两人来了,那么再送重耳回国就方便了。"穆公答应了他,就派人跟丕郑一起回晋国去叫吕甥、郤芮。吕、郤等人怀疑丕郑有诈谋,就报告夷吾,杀死了丕郑。丕郑的儿子丕豹逃奔到秦国,劝穆公说:"晋国君主无道,百姓不亲附他,可以讨伐他了。"穆公说:"百姓如果不认为合适,不拥护晋君,他们为什么能杀掉他们的大臣呢?既然能杀死他们的大臣,这正是由于晋国上下还是协调的。"穆公不公开听从丕豹的计谋,但在暗中却重用他。(前陆四吧),齐国管仲、隰朋去世。晋国大旱,派人来秦国请求援助粮食。丕豹劝说穆公不要给,要穆公趁着晋国荒歉去攻打它。穆公去问公孙支,公孙支说:"荒歉与丰收是交替出现的事,不能不给。"又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夷吾得罪了您,他的百姓有什么罪?"穆公采纳百里奚、公孙支的意见,最后还是给晋国粮食了。水路用船,陆路用车给晋国运去粮食,从雍都出发,源源不断地直到绛(jiàng,降)城。郑国有个人向秦国出卖郑国说:"我掌管郑国的城门,可以来偷袭郑国。"穆公去问蹇叔、百里奚,两个人回答说:"路经数国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袭击别人,很少有占便宜的。再说,既然有人出卖郑国,百里奚相秦怎么知道我国的人就没有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呢?不能袭击郑国。"穆公说:"你们不懂得,我已经决定了。"于是出兵,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军队出发的那天,百里奚、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缪公听说了,生气地说:"我派兵出发,你们却拦着军队大哭,这是为什么?"二位老人说:"为臣不敢阻拦军队。部队要走了,我俩的儿子在军队中也将前往;如今我们年岁已大,他们如果回来晚了,恐怕就见不着了,所以才哭。"二位老人退回来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的部队如果失败,一定是在肴山的险要处。"三十三年(前陆二漆)春天,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穿过晋国,从周朝都城北门经过。周朝的王孙满看见了秦国的军队以后说:"秦军不懂礼仪,不打败仗还等什么!"军队开进到滑邑,郑国商人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准备去周朝都城出卖,碰见了秦军,他害怕被秦军杀掉或俘虏,就献上他的牛,说:"听说贵国要去讨伐郑国,郑君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还派我带了十二头牛来慰劳贵国士兵。"秦国的三位将军一起商量说:"我们要去袭击郑国,郑国现在已经知道了,去也袭击不成了。"于是灭掉滑邑。滑邑是晋国的边境城邑。这时候,晋文公死了还没有安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刚刚丧父,趁我办丧事的时候攻破我国的滑邑。"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以方便行军作战,发兵在肴山阻截秦军。晋军发起攻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晋军俘获了秦军三位将军返回都城。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儿,他替秦国三位被俘的将军求情说:"穆公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希望您放他们回国,好让我国国君能亲自痛痛快快地煮掉他们。"晋君答应了,放秦军三位将军归国。三位将军回国后,穆公穿着白色丧服到郊外迎接他们,向三人哭着说:"寡人因为没有听从百里奚、蹇叔的话,以致让你们三位受了屈辱,你们三位有什么罪呢?你们要拿出全部心力洗雪这个耻辱,不要松懈。"于是恢复了三个人原来的官职俸禄,更加厚待他们。(前陆二四),穆公更加厚待孟明视等人,派他们率兵进攻晋国,渡过黄河就焚毁了船只,以示决死战斗,结果把晋国打得大败,夺取了王官和鄗(jiāo,郊)地,为肴山战役报了仇。晋国军队都据城防守,不敢出战。于是穆公就从茅津渡过黄河,为肴山战役牺牲的将士筑坟,给他们发丧,痛哭三天。向秦军发誓说:"喂,将士们!你们听着,不要吵嚷,我向你们发誓。我要告诉你们,古人办事虚心听取老年人的意见,所以不会有什么过错。"穆公反复思考自己不采纳蹇叔、百里奚的计谋而造成的过失,因此发出这样的誓言,让后代记住自己的过失。君子们听说这件事,都为之落泪,说:"啊!秦穆公待人真周到,终于得到了孟明视等人胜利的喜庆。

山西介休张兰镇史村访古

山西介休张兰镇史村访古

黄金周期间,前往河南陕县,看了七八个“地坑院”,以为是该地独有的民居形式。查百度,才知道山西平陆、寿阳也有。回来之后,更听说张兰镇史村也有这种院子,立即打定主意要去看看。

这个星期日,正好闲着,便与侯清柏老师及董西平、武吉毅、刘光伟、罗圻等几位先生一同前往。

史村位于介休市张兰镇南的丘陵地带,有一千七百多人,算是较大的村落。明清时期,以古镇张兰为中心,周边村落不乏经商而富的望族大户,村堡和民居建筑都很有气派。史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自介城出发,到张兰镇东走张板公路,很快就到了。进入村小学校东边的一条巷子,便可看到高大的夯土堡墙。拐过堡墙西北角,向东的路北一字儿排开,先是财神庙,接着是禅慧寺,接着是天主教堂,接着是关帝庙。堡东墙紧贴古道。古道南北走向,关帝庙就建在幽深的门洞上面。各地的寺庙见过不少,而郑重其事地,将天主教堂与华夏诸教寺庙并列的情形,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路东靠近沟壑,地势突然低了许多。路与沟之间的土垣,就是传说中“地坑院”所在的位置。

“地坑院”起源于远古的穴居,渐发展为较大的地下四合院形式,也称“地窨院”。民国版《闻喜县志》记,建院时“掘地为大方坑,四面挖窑,居人于院隅,掘干井以沉水,以坡上达平地”,以当时条件,建这样的院子,蛮辛苦的。现在,这类院落在河南三门峡和陕县(古属陕州)存留较多,其中有的已200多年历史,至今仍有人居住。在普遍采取这种居住方式的村落,形成了“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特景象。

武先生为考察古村落,几乎跑遍了附近各县的乡村,为我们作向导,完全胜任。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连看了五个院子。

这些院子,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地坑院,乃是借着沟边缓坡,利用掏窑和砖砌的组合方式建设的。其中,以靠近古道的一个院子最为典型。自上俯视,其北是正房,三眼窑洞,东、西为厢房,各三间,我们站立之处,是南窑的顶上。东厢房与南窑的间隙,朝东留着门券,是进出的通道;东厢与上房的间隙,也有台阶供上下。所有的院房,表面皆用砖砌,只不过,正房看起来更齐整,灰分也更小。无论窑顶、院内,处处长满荒草,显然是早就废弃了的。

另一处院子,又厚又大的墙砖,古朴的砖雕斗拱和荷花饰件,局部直棱窗样式,以及门洞里砖雕神龛的图案,别处并不多见,疑是元代遗构。不敢妄下断语,还是留待专家们做定论的好。另外数院,结构类似,而破败状,有过之而无不及。

罗先生爱好写作,每有触动内心的地方,便停了步细细观察;杨先生擅长剪纸创作,专注于装饰的构件。大家各有各的兴趣,各有各的关注,眼里的风物,心里的感受,自然也是不同的。

正在观看之际,进来一位村民,他绘声绘色地说起外地人跑来买古院之事,说他们如何如何地将房子买到手,如何如何地拆毁,又如何如何地将那些古砖石、古构件运走。听着不是滋味,使人不想再呆下去。

接下来去禅慧寺。

禅慧寺在教堂的隔壁,前面是个宽阔的场子,乱堆着秫秸和干树枝,东边圈了一块养牛。场子北面、正中台阶之上的高大建筑,看不出是山门,还是过殿。东边有半洋半土的、文革风格的大门。门侧的红字行草对联,龙飞凤舞的,却居然有错别字。

庙院也够宽阔。最北面是正殿,看得出是近年整修过的。所幸整修时,保留了元代斗拱,可为断代的依据。殿一侧立着块碑,贴近了细看,是嘉庆年的。阶下数米,有粗砂石雕的莲花须弥,酷似北朝之物,只不知为何,上面垒了两块粗劣的石头。院中两棵柏树,水桶粗,已经枯死,秃秃得只剩下枝干。

西边是偏殿,墙脚堆着旧殿拆下的破损琉璃瓦和脊饰,不少是孔雀兰色。墙上依稀写着几行字,断断续续辨得出,是革命群众扫肓时的文宣。东边一排纯是新修的,里面圈过羊马,骚味浓烈,拒人于千里之外。

禅慧寺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北齐,是介域历史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北齐天保十年(559年)的七月十五日,比丘法悦和村里史、宋、张姓族人共造千像石幢。清光绪年间,邑人、工部屯田员外郎李敦愚将其考录于县志。据说,石幢一直保存到民国初期,可惜终于失落不见。

随着时间推移,加之地震,回禄,战乱,文化选择的厚此薄彼,使原本丰满的历史失了生机,变得越来越惨淡,并渐湮没。如今的我们,去哪里寻找它的真相呢?

来到史村,不能不探访的,还有净土寺。

净土寺在村南数里之外。离了柏油路,再走一段土路,远远地停车在地边,再沿着长满荒草和酸枣树的小路,步行过去。一边的地里是柿子树,稀稀落落留着红红的柿子。跑过去,跳起来,捉住树枝,摘两个尝尝,软软地甜甜的;酸枣也是,粒儿大,又饱满,微酸中带着甜。

远处有个孤岛样的山峁。

西平先生说,那就是净土寺的遗址。

走至近前,路两侧各有夯土台,疑是寺院的外门。走进去看,南边夯土墙围起十余亩地,满是玉米收割后的根茬。北望,断续的夯土墙围着个葫芦样的台地。再往前走,有二十来米、不足两米宽的窄道。窄道两侧是陡坡,坡上半人高的枯草间露着几块残碑。

经过夯土缺口两边的砖砌门柱,进入土围子。放眼望去,几十亩的地里满目蒿草。顺着台地边缘,彼此照应着,小心在齐腰深的蒿草中移步,时不时避开水冲的陷坑,踩到砖瓦的碎片。乱草中有眼枯井,深深的看不到底。转弯过去,土墙内侧露着两孔砖窑上半部的顶券,显示原来地面要低很多。草稀处,随便可见残砖、琉璃及建筑构件的碎片。随便拣起一块,上面都是数百年风雕雨蚀的留痕。

侯老师曾是县志的总纂,说起净土寺,如数家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之前,这里就曾有寺庙,至于是否也叫净土寺,不得而知了。县志中说,这一年,在高僧明晓的组织下,把佛殿改成了五间,增修了数十间禅房,购了七顷多地作为寺田,聚起僧众十余人。次年九月十五,也如这般的晚秋时节,俺答入境杀掠。明晓闻知,急呼村民进寺躲避了三天,千余人幸免于难。事后,明晓和遣秀、真千等带领人们,掘大坑掩埋死难者,在史村之西立了义冢。万历十二年,明晓又修葺该寺。三百多年后,史村北的仙台村有个叫郎梦元的诗人前来凭吊,无限感慨地写下了《万人墓》一诗。

一边听,一边想,的确是的。

走到最北端,赫然见两座废弃的焦炉。在如此隐秘的地方建炉烧焦炭以躲避环保部门的检查,现代人够聪明的。只是今天看来,这样的聪明,让人觉得好笑。

绕过土焦炉,攀上西边的豁口。沟深得让人炫晕,得扶着土墙站着才放心。沟底也是大片的柿子树,远远看去,没摘尽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它们在荒凉的田野里,冷冷的秋风中瑟瑟抖动。我突发奇想,也许,几百年前的那个深秋,它们就是这样的吧。

绕了一圈,出去之后,向西爬坡,上到高处,回望整个土围子。脚下,枯叶中新渗出些绿色。几只黄鹂,掠过身旁,远远地飞去,消失地在苍茫的天空。那一片天空下面,灰黄色的夯土墙像在无语的秋色中,陷入了沉思。

回到镇里吃过饭,又顺路去古玩城逛了逛。不过是碑版、砖木石雕、旧式农具之类,真真假假摆了一地。停了不到半个小时,便离开了。

晚上,翻找郎梦元的诗。终于在民国版《介休县志·古迹考》的最后几行找到:

巨冢高邱外,相传有万人。

阴崖埋白骨,深夜走青燐。

救苦如来佛,轻生乱世民。

荒郊余片石,吊古一伤神。

果然是极伤神的,且不说了罢。

电视里,正上演着美国总统大选的荒诞剧。

此文章图片出自董西平摄

关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关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今地不详,一说即今永济县境内的中条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旧说即山东济阴境内的古雷夏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今地不详)制作家用器物,还到负夏(今地不详)做过小本生意,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傅说

傅说从政之前,身为奴隶,在傅岩做苦役。那里是虞、虢两地交界之处,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涧的流水常常冲坏道路,奴隶们就在这里版筑护路。傅说就靠从事版筑维持生计,虽有才干,无从施展。商王武丁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帝王。他即位之前,曾经生活在“小人”中间,比较了解社会上的实际情况。即位以后,三年没有理政,国事全由家宰管理,他从旁观察,思索复兴殷商的方略。后来,从版筑护路的奴隶中发现了傅说,擢拔为相。傅说担任相国之后,辅佐武丁,大力改革政治,“嘉靖殷邦”,使贵族和平民都没有怨言,史称“殷国大治”,“殷道复兴”。武丁一朝,成为商代后期的极盛时期

胶鬲

胶鬲是孟子直接点出“举于鱼盐之中”的名人。胶鬲原为商纣王时的大臣。

胶鬲,殷商时人,起初隐居在商地。周文王将他推荐给殷纣王做大臣。后来纣王暴虐无道,周武王兴兵讨伐。纣王得到了消息,便派胶鬲到鲔水地方等候周武王,打探实情。周武王军队到了鲔水后,胶鬲便问武王说:「西伯要到什么地方去?」武王回答:「到殷地。」又问:「什么时候到?」「甲子日到殷城外」於是胶鬲回朝覆命。当时刚好下雨,但武王仍带兵疾行,军师认为不可。武王说:「胶鬲已经回去覆命,如果我不准时到达,胶鬲一定会因此犯上欺君之罪而被杀;我们一定要准时到达,才能救得了胶鬲。」|由此故事,可见武王之守信义,与胶鬲贤能而为文王、纣王、武王所重视。

管夷吾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孙叔敖

约公元前605年,孙叔敖在期思雩娄(今河南省固始县史河湾试验区境内)主持兴修水利,建成中国最早的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期思雩娄灌区(期思陂),相当于现代新建的梅山灌区中干渠所灌地区。据记载他还曾主持修建芍陂(今安徽寿县安丰塘),在今湖北江陵一带也兴修过水利。楚庄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孙叔敖拜为充尹,主张“施教于民”,“布政以道”。他极为重视民生经济,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法令,尽力使农、工、贾各得其便。他在汉西利用沮水兴修水利,还在江陵境内修筑了大型平原水库“海子”。鼓励农民秋冬上山采矿,使青铜业大力发展。楚国出现了一个“家富人喜,优赡乐业,式序在朝,行无螟蜮,丰年蕃庶”的全盛时期。

百里奚

百里奚辗转到虞国任大夫。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晋国借道于虞以伐虢国,大夫宫之奇以“辱亡齿寒”劝谏虞君,虞君因曾经接受晋献公的宝玉“垂棘之璧”与名马“屈产之乘”而答应了晋国。百里奚深知虞君昏庸无能,很难纳谏,便缄默不语。结果晋在灭虢之后,返回时就灭了虞国,虞君及百里奚被俘。后来,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百里奚被当作陪嫁小臣送到了秦国。他以此为耻,便从秦国逃到宛(今河南南阳),被楚国边境的人抓获。秦穆公听说百里奚贤智,想用高价赎回他,又怕楚人不许,就派人对楚国人说:“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国人同意将百里奚交还秦国。百里奚回到秦国,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囚锁,向他询问国家大事。百里奚推辞说,他是亡国之臣,不值得询问。秦穆公说:“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秦穆公与百里奚谈论国事数日,秦穆公十分赏识他,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这时他已是70多岁的高龄。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