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石山区养牛,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广西石山区养牛,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广西石山区养牛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余加田念什么

余加田念什么

问题一:余加田是什么字畲拼音【shēyú】

部首田笔画12五笔WTLF

[shē]

1.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下种;刀耕火种。

2.刀耕火种的田地:“长刀短笠去烧~。”

3.古同“畲”(中国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名):“自将陈吊眼、许夫人诸~兵攻打蒲寿庚。”

4.姓。

[yú]

开垦过两年的田地

问题二:作文王昌沟家乡天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0.6℃,平均雨量1429毫米以上,年均无霜期340天以上。天等县东接南宁市的隆安县、百色市的平果县,南邻崇左市的大新县,西北连百色市的靖西县、德保县、田东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159.2平方公里,其中石山区面积1901.6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8.07%,属典型的大石山区,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4镇9乡,124个村(居)委会,1310个自然屯,2009年末总人口43.32万人,聚居着壮、苗、瑶等少数民族,是少数民族聚居县。主要旅游景点有龙角天池、万福寺、安宁洞和百灵岩,中国大地理学家、大旅游家徐霞客盛赞天等山水“西来第一,无以易比”。重要矿产资源有锰、金、磷和重晶石,其中锰矿探明储量2000多万吨,是“国家冶金用锰主要生产基地”。著名地方产品有“酸、甜、苦、辣、香”,即生姜、甘蔗、苦丁茶、指天椒、八角,是“中国指天椒之乡”和“中国苦丁茶生产基地”。天等县是广西23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土地贫瘠,资源缺乏,交通不便,信息落后。1985年底,全县有34.5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占农业总人口的97.76%。有27.76万人未解决饮水问题,有96个村1043个屯未通公路,有101个村1075个自然屯未通电。全县国内生产总值0.5亿元,人均136.1元;财政收入345万元,人均9.6元;农民人均收入116元。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天等县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8年通过了自治区扶贫验收,获得了扶贫先进县称号。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94亿元,比2000年增长10.3%;财政收入7388万元,比2000年增长8.55%。植物资源:林木以蚬木、肥牛树、任豆树、八角称著。蚬木,质坚若铁,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县设蚬木林场,面积8.5万亩,是广西营造蚬木的唯一林场。肥牛树,因其叶养牛肥壮而得名,今有43万株,为石山区牛冬半年饲料。龙茗茴油质地上乘,驰名港澳。天等县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二级保护植物蚬木、观光木、金丝李等;三级保护植物肥牛树、广东五针松、地枫皮、广西顶果木、任豆、剑叶龙血树等。用材树种有蚬木、金丝李、松、香椿、荷木、枫香、火力楠、短翼杞、小叶化香、喜树、任豆树、重阳木、牛尾树、鸭脚木、酸枣、积木贝、香心楠、红椎、青岗栎、樟木、苦楝等。其中蚬木、金丝李是珍贵用材,木质坚硬、纤维细密、色泽油亮。清朝各地皆有,今多产于福新乡。中草药有522种,其中主要药用植物有地枫皮、金银花、砂仁、鸡血藤、十大功劳、马鞭草、青天葵、山海带、仙茅、黄精、土太片、百合、莪术、防已、首乌、朱苓、灵仙、千斤拔、大黄、花粉、射干、两面针、天冬香附、大良姜、石昌卜、小良姜、山药、鸡骨草、白芨、莪苓、骨碎补、藕节、黄藤、水平夏、软芦根、南沙参、泽泻、桔梗、仙茅、白茅根、狗脊。独脚疳、山刀竹、黄金泽、败酱草、鹅不食草、枇叶黄草、香薯草、田基黄、车前草、苏叶、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小环草、鱼腥草、稀迁草、淡竹叶、九星明、鸡爪兰、益母草、泽兰、青篙、白薇、丝瓜络、青皮、莱菔子、水枝子、土花椒、车前子、千层纸、山枝子、吴芋、草决明、红扣、瓜仁、萎壳、金英子、草豆蔻、使君子、石莲子、蔓荆子、木鳖子、积壳、以米、马槟榔。桂皮、桂通、桑白皮、红杜仲、茯灵、灵芝菌、四方藤、宽筋藤、勾藤、桂枝、通草、杂寄生。县制药厂以高山龙、过江龙、过山龙等精制的桂龙药膏,1984年获自治区优质产品奖动物资源: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小灵猫、穿山甲、麝、白鹇、蟒蛇、......>>

问题三:介绍自己家乡的作文、、我家乡在天等5分天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0.6℃,平均雨量1429毫米以上,年均无霜期340天以上。天等县东接南宁市的隆安县、百色市的平果县,南邻崇左市的大新县,西北连百色市的靖西县、德保县、田东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159.2平方公里,其中石山区面积1901.6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8.07%,属典型的大石山区,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4镇9乡,124个村(居)委会,1310个自然屯,2009年末总人口43.32万人,聚居着壮、苗、瑶等少数民族,是少数民族聚居县。主要旅游景点有龙角天池、万福寺、安宁洞和百灵岩,中国大地理学家、大旅游家徐霞客盛赞天等山水“西来第一,无以易比”。重要矿产资源有锰、金、磷和重晶石,其中锰矿探明储量2000多万吨,是“国家冶金用锰主要生产基地”。著名地方产品有“酸、甜、苦、辣、香”,即生姜、甘蔗、苦丁茶、指天椒、八角,是“中国指天椒之乡”和“中国苦丁茶生产基地”。

天等县是广西23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土地贫瘠,资源缺乏,交通不便,信息落后。1985年底,全县有34.5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占农业总人口的97.76%。有27.76万人未解决饮水问题,有96个村1043个屯未通公路,有101个村1075个自然屯未通电。全县国内生产总值0.5亿元,人均136.1元;财政收入345万元,人均9.6元;农民人均收入116元。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天等县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8年通过了自治区扶贫验收,获得了扶贫先进县称号。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94亿元,比2000年增长10.3%;财政收入7388万元,比2000年增长8.55%。

植物资源:林木以蚬木、肥牛树、任豆树、八角称著。蚬木,质坚若铁,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县设蚬木林场,面积8.5万亩,是广西营造蚬木的唯一林场。肥牛树,因其叶养牛肥壮而得名,今有43万株,为石山区牛冬半年饲料。龙茗茴油质地上乘,驰名港澳。天等县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二级保护植物蚬木、观光木、金丝李等;三级保护植物肥牛树、广东五针松、地枫皮、广西顶果木、任豆、剑叶龙血树等。用材树种有蚬木、金丝李、松、香椿、荷木、枫香、火力楠、短翼杞、小叶化香、喜树、任豆树、重阳木、牛尾树、鸭脚木、酸枣、积木贝、香心楠、红椎、青岗栎、樟木、苦楝等。其中蚬木、金丝李是珍贵用材,木质坚硬、纤维细密、色泽油亮。清朝各地皆有,今多产于福新乡。

中草药有522种,其中主要药用植物有地枫皮、金银花、砂仁、鸡血藤、十大功劳、马鞭草、青天葵、山海带、仙茅、黄精、土太片、百合、莪术、防已、首乌、朱苓、灵仙、千斤拔、大黄、花粉、射干、两面针、天冬香附、大良姜、石昌卜、小良姜、山药、鸡骨草、白芨、莪苓、骨碎补、藕节、黄藤、水平夏、软芦根、南沙参、泽泻、桔梗、仙茅、白茅根、狗脊。独脚疳、山刀竹、黄金泽、败酱草、鹅不食草、枇叶黄草、香薯草、田基黄、车前草、苏叶、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小环草、鱼腥草、稀迁草、淡竹叶、九星明、鸡爪兰、益母草、泽兰、青篙、白薇、丝瓜络、青皮、莱菔子、水枝子、土花椒、车前子、千层纸、山枝子、吴芋、草决明、红扣、瓜仁、萎壳、金英子、草豆蔻、使君子、石莲子、蔓荆子、木鳖子、积壳、以米、马槟榔。桂皮、桂通、桑白皮、红杜仲、茯灵、灵芝菌、四方藤、宽筋藤、勾藤、桂枝、通草、杂寄生。县制药厂以高山龙、过江龙、过山龙等精制的桂龙药膏,1984年获自治区优质产品奖

动物资源:属国家二类......>>

问题四:余加田是什么字畲拼音【shēyú】

部首田笔画12五笔WTLF

[shē]

1.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下种;刀耕火种。

2.刀耕火种的田地:“长刀短笠去烧~。”

3.古同“畲”(中国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名):“自将陈吊眼、许夫人诸~兵攻打蒲寿庚。”

4.姓。

[yú]

开垦过两年的田地

问题五:作文王昌沟家乡天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0.6℃,平均雨量1429毫米以上,年均无霜期340天以上。天等县东接南宁市的隆安县、百色市的平果县,南邻崇左市的大新县,西北连百色市的靖西县、德保县、田东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159.2平方公里,其中石山区面积1901.6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8.07%,属典型的大石山区,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4镇9乡,124个村(居)委会,1310个自然屯,2009年末总人口43.32万人,聚居着壮、苗、瑶等少数民族,是少数民族聚居县。主要旅游景点有龙角天池、万福寺、安宁洞和百灵岩,中国大地理学家、大旅游家徐霞客盛赞天等山水“西来第一,无以易比”。重要矿产资源有锰、金、磷和重晶石,其中锰矿探明储量2000多万吨,是“国家冶金用锰主要生产基地”。著名地方产品有“酸、甜、苦、辣、香”,即生姜、甘蔗、苦丁茶、指天椒、八角,是“中国指天椒之乡”和“中国苦丁茶生产基地”。天等县是广西23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土地贫瘠,资源缺乏,交通不便,信息落后。1985年底,全县有34.5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占农业总人口的97.76%。有27.76万人未解决饮水问题,有96个村1043个屯未通公路,有101个村1075个自然屯未通电。全县国内生产总值0.5亿元,人均136.1元;财政收入345万元,人均9.6元;农民人均收入116元。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天等县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8年通过了自治区扶贫验收,获得了扶贫先进县称号。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94亿元,比2000年增长10.3%;财政收入7388万元,比2000年增长8.55%。植物资源:林木以蚬木、肥牛树、任豆树、八角称著。蚬木,质坚若铁,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县设蚬木林场,面积8.5万亩,是广西营造蚬木的唯一林场。肥牛树,因其叶养牛肥壮而得名,今有43万株,为石山区牛冬半年饲料。龙茗茴油质地上乘,驰名港澳。天等县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二级保护植物蚬木、观光木、金丝李等;三级保护植物肥牛树、广东五针松、地枫皮、广西顶果木、任豆、剑叶龙血树等。用材树种有蚬木、金丝李、松、香椿、荷木、枫香、火力楠、短翼杞、小叶化香、喜树、任豆树、重阳木、牛尾树、鸭脚木、酸枣、积木贝、香心楠、红椎、青岗栎、樟木、苦楝等。其中蚬木、金丝李是珍贵用材,木质坚硬、纤维细密、色泽油亮。清朝各地皆有,今多产于福新乡。中草药有522种,其中主要药用植物有地枫皮、金银花、砂仁、鸡血藤、十大功劳、马鞭草、青天葵、山海带、仙茅、黄精、土太片、百合、莪术、防已、首乌、朱苓、灵仙、千斤拔、大黄、花粉、射干、两面针、天冬香附、大良姜、石昌卜、小良姜、山药、鸡骨草、白芨、莪苓、骨碎补、藕节、黄藤、水平夏、软芦根、南沙参、泽泻、桔梗、仙茅、白茅根、狗脊。独脚疳、山刀竹、黄金泽、败酱草、鹅不食草、枇叶黄草、香薯草、田基黄、车前草、苏叶、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小环草、鱼腥草、稀迁草、淡竹叶、九星明、鸡爪兰、益母草、泽兰、青篙、白薇、丝瓜络、青皮、莱菔子、水枝子、土花椒、车前子、千层纸、山枝子、吴芋、草决明、红扣、瓜仁、萎壳、金英子、草豆蔻、使君子、石莲子、蔓荆子、木鳖子、积壳、以米、马槟榔。桂皮、桂通、桑白皮、红杜仲、茯灵、灵芝菌、四方藤、宽筋藤、勾藤、桂枝、通草、杂寄生。县制药厂以高山龙、过江龙、过山龙等精制的桂龙药膏,1984年获自治区优质产品奖动物资源: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小灵猫、穿山甲、麝、白鹇、蟒蛇、......>>

问题六:介绍自己家乡的作文、、我家乡在天等5分天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0.6℃,平均雨量1429毫米以上,年均无霜期340天以上。天等县东接南宁市的隆安县、百色市的平果县,南邻崇左市的大新县,西北连百色市的靖西县、德保县、田东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159.2平方公里,其中石山区面积1901.6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8.07%,属典型的大石山区,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4镇9乡,124个村(居)委会,1310个自然屯,2009年末总人口43.32万人,聚居着壮、苗、瑶等少数民族,是少数民族聚居县。主要旅游景点有龙角天池、万福寺、安宁洞和百灵岩,中国大地理学家、大旅游家徐霞客盛赞天等山水“西来第一,无以易比”。重要矿产资源有锰、金、磷和重晶石,其中锰矿探明储量2000多万吨,是“国家冶金用锰主要生产基地”。著名地方产品有“酸、甜、苦、辣、香”,即生姜、甘蔗、苦丁茶、指天椒、八角,是“中国指天椒之乡”和“中国苦丁茶生产基地”。

天等县是广西23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土地贫瘠,资源缺乏,交通不便,信息落后。1985年底,全县有34.5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占农业总人口的97.76%。有27.76万人未解决饮水问题,有96个村1043个屯未通公路,有101个村1075个自然屯未通电。全县国内生产总值0.5亿元,人均136.1元;财政收入345万元,人均9.6元;农民人均收入116元。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天等县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8年通过了自治区扶贫验收,获得了扶贫先进县称号。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94亿元,比2000年增长10.3%;财政收入7388万元,比2000年增长8.55%。

植物资源:林木以蚬木、肥牛树、任豆树、八角称著。蚬木,质坚若铁,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县设蚬木林场,面积8.5万亩,是广西营造蚬木的唯一林场。肥牛树,因其叶养牛肥壮而得名,今有43万株,为石山区牛冬半年饲料。龙茗茴油质地上乘,驰名港澳。天等县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二级保护植物蚬木、观光木、金丝李等;三级保护植物肥牛树、广东五针松、地枫皮、广西顶果木、任豆、剑叶龙血树等。用材树种有蚬木、金丝李、松、香椿、荷木、枫香、火力楠、短翼杞、小叶化香、喜树、任豆树、重阳木、牛尾树、鸭脚木、酸枣、积木贝、香心楠、红椎、青岗栎、樟木、苦楝等。其中蚬木、金丝李是珍贵用材,木质坚硬、纤维细密、色泽油亮。清朝各地皆有,今多产于福新乡。

中草药有522种,其中主要药用植物有地枫皮、金银花、砂仁、鸡血藤、十大功劳、马鞭草、青天葵、山海带、仙茅、黄精、土太片、百合、莪术、防已、首乌、朱苓、灵仙、千斤拔、大黄、花粉、射干、两面针、天冬香附、大良姜、石昌卜、小良姜、山药、鸡骨草、白芨、莪苓、骨碎补、藕节、黄藤、水平夏、软芦根、南沙参、泽泻、桔梗、仙茅、白茅根、狗脊。独脚疳、山刀竹、黄金泽、败酱草、鹅不食草、枇叶黄草、香薯草、田基黄、车前草、苏叶、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小环草、鱼腥草、稀迁草、淡竹叶、九星明、鸡爪兰、益母草、泽兰、青篙、白薇、丝瓜络、青皮、莱菔子、水枝子、土花椒、车前子、千层纸、山枝子、吴芋、草决明、红扣、瓜仁、萎壳、金英子、草豆蔻、使君子、石莲子、蔓荆子、木鳖子、积壳、以米、马槟榔。桂皮、桂通、桑白皮、红杜仲、茯灵、灵芝菌、四方藤、宽筋藤、勾藤、桂枝、通草、杂寄生。县制药厂以高山龙、过江龙、过山龙等精制的桂龙药膏,1984年获自治区优质产品奖

动物资源:属国家二类......>>

哪个民族结婚穿黑衣服

哪个民族结婚穿黑衣服

哪个民族结婚穿黑衣服?

自称为“敏”的壮族部落分布在与越南毗邻的广西那坡县的崇山峻岭中。由于长期居住在偏僻、贫瘠的大石山区,黑衣壮在婚姻、宗教和生产、生活等方面沿袭着原汁原味的族群习俗。崇拜黑色,把黑色作为服装颜色和民族标记,这个“以黑为美”的民族以独特的民风民俗被人类学家誉为壮族的“活化石”。

相传远古时期,布嗷、布敏族人居住的地区山林茂密,土地肥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有一天,布嗷、布敏族忽然遭到外敌入侵,一个叫侬老的首领带兵抵抗,因寡不敌众,被迫退进密林。危急关头,他做梦得到本族老祖的指点:令族人采集蓝靛草沤制成染料,把手、脸、衣服及刀枪都涂黑,天黑时潜入敌阵。最终,布敏族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从此,他令族人都穿蓝靛染制的黑色衣服,并代代相传。族人见涂黑可以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也把这黑色视为吉祥,以黑为美,以黑为荣,黑衣壮便因此得名。自称为“敏”(亦称布壮)的族群,就是人称黑衣壮的一个族群。人类学家称黑衣壮为壮族的“活化石”。

与越南毗邻的广西那坡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比例最高的县市之一。该县境内的壮族按自称的称谓和各自的语言划分有布壮、布央、布峒、布农、布税、布依、布嗷、布省、布决、布拥、隆安、左州12个族群。黑衣壮多数分布在那坡县82个村的377个屯中,现有9900余户,总人口约51800余人,占当地壮族总数的33%。

黑衣壮的变迁与历史上的战争、民族迁徙有关。唐代,广西曾经爆发过由黄乾耀领导的农民起义;宋代爆发了由侬智高领导的农民起义并建立了“南天国”。这些起义在当时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统治,迫使统治者作出种种让步。然而,起义最终失败,统治者对起义军和他们的家族大肆剿杀,众多壮族人为逃生举家躲入深山老林,世世代代在封闭的环境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从另外的角度说,这也使得古老的黑衣壮传统文化和习俗沿袭至今,完好保留下来。

石头缝中的家园黑衣壮人认为,老祖宗的坟不能迁走,要让他们和子孙后代永远在一起。走近黑衣壮村口,便可以看到在住房附近或菜园里有一座座用瓦片覆盖的坟墓。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埋葬在地下的小屋,仅仅露出屋顶部分,十分显眼。在弄文屯的一座长方形盖瓦坟墓,系李姓第一代祖坟,相传已有200余年。距离房子仅有5米左右,坟的周围种有鲜嫩的蔬菜。黑衣壮的墓地选择是请巫师来占卜,占卜时用一个鸡蛋立起,鸡蛋倒向哪一方,哪个方向就作为墓地,不管是谁家的用地,家主都热心地让给,这叫“活人不同死人争”。

在大山里,山一座连着一座,到处是黑黝黝的石头,“九分石头一分土”是他们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黑衣壮居住的都是干栏式的木楼,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用作养猪、养牛,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做仓库。干栏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工艺简单粗糙。下面为打磨过的坚固石柱支撑,上面用木头搭建楼房,呈“凹”形。

村屯里没有招待外人的客栈,但热情的黑衣壮人欢迎你去任何一个家庭居住。晚间睡觉很凉爽,一年四季都像安装了“天然空调”。雨后清晨起床,便可以看到云雾如潮水般弥漫整个村落,木楼上的瓦片及翘角在涌动的云雾中时隐时现,迤逦迷人。

黑衣壮心地善良,他们善待客人、善待孩子,更善待老人。为老人着想不仅仅体现在饮食起居上,在所有节庆活动中,老人都受到特别尊重。年龄最小的孩子要给年龄最长的老人献上象征着吉祥、幸福的“红利带”。

每逢有外来游客,黑衣壮人就穿着黑色的服装,踏着召唤的鼓点,从各自的干栏木楼里走出来,奔向村头简易的操场。这情景,就像一群群黑色的蝴蝶从树林里飞出,扑向灿烂绽开的花丛,整个村寨都变得美丽而又神奇。他们给游客表演献红舞、祝寿舞、黑枪舞、捶布舞和团结舞等舞蹈。这些舞蹈都源于他们的生活,有的反映他们抗击异族入侵的战争;有的反映他们接人待物的礼仪;有的反映他们对老人的尊敬;有的反映他们捶布做新衣、准备去见情人的喜悦。演员们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他们用娴熟的舞步表达着一种古朴的情怀,大山的神韵通过他们灵动的舞姿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情定终身“风流节”黑衣壮仍过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等传统节日。在“风流节”等传统节日中,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来到百年老树下或大草坪上相会,红美带是黑衣壮族青年男女重要的定情物和吉祥物,把写有自己生辰八字的红美带抛入大簸箕中,经搅和后各人自己抽出一个,得出的红美带上写有的名字就是你的梦中情人。青年男女通过“红线传情”对唱情歌、互赠信物而情定终身。歌声里寄寓了黑衣壮的生活理想,也流淌着他们优秀灿烂、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体现着他们坚忍、乐观、简朴、勤勉的优秀品质。

黑衣壮至今严格执行族内婚制,但绝对禁止近亲结婚。其主要原因是恪守祖先传统遗制,为了保持族群纯“黑”的纯正传统。千百年来,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也是其族内婚长期存在的原因。迄今为止,黑衣壮青年男女多喜欢在本屯本村找对象。青年男女虽然可以通过歌圩等场合自由恋爱,但结婚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要经过媒聘、定命、纳币等一系列礼仪。婚礼是奇特而有趣的,婚礼在夜间进行,新娘出家门时,其父、兄不能看其出门。新娘出门后,不得回头看娘家,更不能往回走。否则,被视为不吉之兆。新娘到了男方家,过门入洞房后,对送入洞房的饭菜,只能象征性地吃一点点。至午夜鸡叫头遍时,新娘必须悄悄地和伴娘返回娘家(无论路途多远)。此后,每个月,由男方的妹妹或姐姐到女方家接新娘去男方家帮工二至三日,小住二三日后,新娘又返回娘家与父母兄弟共同生活。如是三到五年,直到新娘怀孕将要生子,新娘才到男方家定居下来,至此,夫妻始得朝夕相处。

每年的三月初三,黑衣壮都要进行祭祖拜山活动。这一天,各村、屯全家老少一起到当地祖宗坟墓安放的地点拜祭。参加祭祖拜山活动之前,人们先要到土地庙前拜祭土地神,当地称“安庙”。他们认为土地神能主宰本村的安宁兴旺、丰灾悲喜、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及人丁福祸,所以在当地诸神中,土地神最盛行。弄炸屯的土地庙为一处低矮的用石块垒成的简陋的平顶小庙。主持拜祭仪式的巫师(当地称师公)在仪式开始前几分钟才“神秘现身”,这是当地的传统之一。经过颂经、驱魔等一系列程式后,人们陆续散去。“安庙”之后,人们又纷纷涌向村子另外一边的山坡上,参加祭祖拜山活动的重头戏,被当地称为“安龙”的祭祖仪式。屯子里身份地位最高的族长与巫师一起主持在祖宗坟前的颂经、驱魔、供奉牺牲等一整套活动,通常需要大半天的时间。参加仪式的人很多是从几十、上百里路的外屯特意赶来的,足见人们对这一传统宗教活动的重视。这也是加强宗族、家族团结,增强尊敬祖宗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黑为美的神奇部落黑衣壮传统文化中最直观的就是他们的服装和佩饰。据那坡县长期研究黑衣壮的学者介绍:黑衣壮以“黑”作为穿着的标记和民族的标记,首先与历史上土司制度的规定有关,在明清土司统治壮族时期,规定凡土民只准穿黑、蓝两色;其次,黑衣壮由来的传说也决定了黑衣壮服饰的形成和延续;黑衣壮至今仍然保留着穿黑色的传统,主要的原因是“以黑为美”的审美观深入人心。同时,穿戴上的实用性与款式大方朴素美观有机地结合完善了黑衣壮服饰文化的内涵。

黑衣壮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这种装束便于他们进行劳动和在山里行走。传统的男装头上还缠着圈成数圈的黑布头巾,腰间系一条红布或红绸的带子,以示驱鬼赶邪,兼有显示男人威武神勇气概之意。

妇女的服装更具特色,无论老少,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的大围裙,头戴黑布大头巾。其围裙既宽且长,戴时,能系周身一圈有余,裙底垂到小腿;围裙不仅能用来装饰,如将裙角往上打个三角形系在前腰间,以示潇洒美丽;还可以把裙底翻上来当包袱用。这在走亲友、赶歌圩、去娘家时特别有用。在劳动时,更可以作斗形的袋子,装些菜豆、杂粮等。妇女所戴的头巾都是她们自己织染的长条黑布,戴时,先围绕在头上一圈,然后翻折摆布成大菱角形的样子,罩在头上,再把头巾两头分别垂挂在双肩上,不仅看上去朴素美观,还可以当做帽子遮阳用。黑衣壮妇女聚在一起的时候,一片黑中显出庄严的美,稳重的美和协调的美。她们的衣边、袖口、裙边和头巾的四边都用红布或黄布剪成小条捆镶上去,有的则用红、黄、蓝色丝线绣成波浪形的线条,使黑中托透出红、黄、蓝色的细线段,清雅明亮,色彩协调中更凸显层次的美和玲珑的美。妇女们的穿戴全靠自己巧手一针一线缝制而成。

黑衣壮妇女佩戴的银项圈,两端都制成鱼形状,有如双鱼对吻。双鱼对吻银项圈是黑衣壮妇女婚嫁时必备之物,说明黑衣壮有鱼图腾崇拜的信仰。历史上,在壮族传统的稻作区,人们相信人死后变成鱼,然后再投胎变成人。我们在对黑衣壮采访拍摄的过程中,看到许多小女孩也佩戴双鱼对吻银项圈,说明黑衣壮鱼崇拜文化的遗风已经演变成他们族群自身的传统了。

黑衣壮女子的佩饰中最漂亮的是头花。妇女在成年后要绾髻,插上班簪、头笼、头叉、头花后用玉环珠缠绕头花;头花一般有六朵,未婚女青年或已婚但尚未落夫家才能戴;已落夫家的妇女只戴头叉。

黑衣壮妇女的佩饰较多,耳环、耳坠、玉珠、项链、项圈、手镯、戒指都必不可少;大多来自家传或是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浮财”。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多数妇女喜欢将自己的门牙镶成金色,以表示她们的美和其身份、地位的不俗。

现在,黑衣壮许多年轻人平时穿戴得比较随便,从原来的“全黑”过渡到“上蓝下黑白头巾”的所谓第二代服饰了。但每逢传统节日庆典或有外人来做客时,他们的穿戴仍旧非常认真,服装和佩饰一丝不苟。特别是女孩子们都要自己或互相精心打扮一番。

时至今日,那坡黑衣壮仍保存着传统的蓝靛染织工艺,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黑衣壮自种、自织、自染、自穿,是地地道道的民族文化。在弄文屯,有一块埋藏得很深的天然石块,古代村民将石块凿成一个染井,这是弄文屯最古老的蓝靛染井,每到蓝靛收割季节,全村人轮流将收获的蓝靛枝叶沤泡在这口染井里,现在这口石井已干涸,但井壁上仍遗留有一层厚厚的蓝靛色。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黑衣壮总结了一整套蓝靛染色的经验。在弄文屯家家都有纺织机和用石头凿成的染缸,织出的布要用蓝靛浸染、漂洗数十次,再用牛胶、猪血煮染、漂洗后晾干成黑布,最后还要经过浆衣、用棒槌捶打多次,才能制出质地结实、平整、黑亮的成品布。这一过程充满了黑衣壮特有的生活气息和传统习俗的诗情画意。栏杆上晾晒着一条条蓝靛布,蓝靛的清香散发在空间,蓝靛染织文化的氛围很浓。黑衣壮的蓝靛染织工艺,不但是黑衣壮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县内森林资源丰富,是自治区林业重点县之一。解放前,无公路,人烟稀少,森林覆盖率高,当时人们说的“人在林中走,三日不见天”仍流传至今。1952年该县森林面积为231.06万亩,覆盖率为43.5%。其中天然林228.6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98.9%,属于封闭式的自然林业。

1953年自治县成立后,制定了开发林业生产的计划,并提出“保护森林,严禁放火烧山”的措施。1955年成立金钟山林场,原始森林开始得到开发利用。该县林业生产进入发展时期。从50年代末期开始林木砍伐与造林比例失调,特别是1958年,该县发动群众上山大量砍伐林木炼钢铁,仅这年该县就砍伐木材近2万立方米。三年困难时期以后,提出恢复粮食生产,出现大面积毁林开荒。森林继续遭到严重破坏,到1974年森林面积比1960年减少45%,林木蓄积减少51%,森林覆盖率下降11%。1975~1981年毁林开荒、山火等原因,该县森林面积又减少45.8万亩,这时期人工造林仅有17.5万亩,种比毁少28.3万亩,平均每年减少4万亩,该县森林面积从1974年的165.4万亩,减少到1981年137.1万亩,减少17.11%,森林蓄积量从1974年的522.4万立方米下降到1981年的428.9万立方米,下降17.9%。1982年开始,基本形成了生产、销售、经营管理、监督、节能、燃料供应相配套的林业体系。1984年组织林业调查队将该县划为4个造林大区,规定石山区要则重于发展经济林、薪炭林和水源林;泥山沿南盘江畔的低山地区要则重于发展果、桐、茶等;泥山的高中山地区要则重发展水源林、用材林等。1995年该县共有森林面积283万亩,覆盖率为53.34%,分别比1974年增加71.1%和上升22.14个百分点。尽营人工造林取得成效,但森林资源消大于长的局势未能完全扭转,1995年森林木材蓄积326万立方米,比1974年减少196.4万立方米。

该县现有土地总面积530.6万亩,其中土山面积367.7万亩,占69.3%,石山面积162.9万亩,占30.7%。林业用地面积320.88万亩,有森林面积233万亩,林木蓄积5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3.76%。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该县共完成退耕还林造林26.85万亩(退耕地造林12.85万亩,荒山造林11万亩,配套封山育林3万亩),项目涉及该县16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20080户10.996万人,完成“路、城、点”生态群带建设工程3万亩。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157.7万亩,完成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5.0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1万亩,封山育林2.95万亩)。隆林县有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大哄豹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两个。正在开展介廷乡境内的“九十九堡”县级自然保护区调查规划及筹建工作。县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夏秋多雨,适宜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该县有可利用的草场面积2144866亩。牧草种类有1063种,农作物的副产品饲料有9种。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发展畜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各族人民历来有饲养畜禽的习惯和经验。主要饲养有猪、牛、马(驴、骡)、山羊、家禽等。隆林黄牛、隆林六白猪、隆林山羊、隆林菜花鸡等本地品种,被评为广西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畜牧生产是县内支柱产业之一。1955年,自治县就成立了畜牧机构,兴办公社牛场,大队养猪场,同时鼓励社员家庭饲养,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宣传科学饲养,加强防疫治病措施,有效地控制畜牧疫病流行。开展畜牧科研项目,促进畜牧业的发展。1995年该县畜牧业总产值365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61%。

该县有水域面积52732亩,其中可养殖面积为3232亩,水的物理性质良好,适宜淡水鱼的饲养。主要鱼种有54种。1995年该县渔业产量为418吨,产值169万元。2005年底,该县渔业养殖面积达9.8万亩,其中,大水面鲢、鳙鱼养殖0.9万亩,库湾围栏养鱼0.5万亩;网箱养鱼达2226箱,比“九五”期末增长84.9%。渔牧业产值实现1.57亿元(其中牧业13550万元,渔业2191万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5.2%,渔牧业产值在该县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了28.5%;农民在渔牧业方面纯收入366元,比2000年增加100元,水产畜牧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2007年来,隆林县实施了圈养山羊、种草养猪和种草养牛等示范项目,建立健全隆林黄牛养殖示范场1个,种草养猪示范点5个,隆林山羊养殖小区5个,山羊圈养示范户50户。

关于广西石山区养牛,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