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县养牛,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广西隆林县养牛,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广西隆林县养牛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仡佬族简介

仡佬族简介

仡佬族简介

仡佬族简介

仡佬族,现有159328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区,90%聚居于罗城仡佬族自治县。“仡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

仡佬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毛难语、侗语非常接近。由于仡佬族人民与汉、壮族人民交往密切,仡佬语中吸收了不少汉、壮语词汇,绝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话。

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耕作技术、作物种类和生产工具基本上与附近的汉、壮族相同。佬族山乡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仡佬山乡是景色迷人的山水画廊,山如剑排,水似绸缎,素有“小桂林”之称。

仡佬族历史

仡佬族人和中国古代“僚”人(音老)有密切关系。大约在2000年前,古代僚人就在贵州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后来不断迁徙散布到其他地区。自明代以来,许多史籍上都记载着:“仡佬,古称僚”。仡佬族人主要从事农业,以玉米为主,其次还产稻、麦、薯等。早在清代,仡佬族人中就出现了一批专业的铁匠,铸犁、制作鸟枪,被人们称为“打铁仡佬”。仡佬族人因为长期与汉族人杂居在一起,所以生活习俗等方面已和当地的汉族相似,但至今仍保存一些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活动、节日庆典、饮食习惯。因为仡佬族人数少又居住分散,所以他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就连语言也有很大差别,往往分散居住在一个县内的族人也不能通话。新中国成立前,仡佬族人过着贫困悲惨的生活。解放后,仡佬族人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权利,生产水准不断发展,生活水准不断提高。

仡佬族音乐

仡佬族约有五万三千多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仁怀,遵义,安顺,镇宁,大方,金沙等县,少数分布在广西和云南两省的部分地区。他们信奉多神,普遍会讲汉语,使用汉文。

音乐以歌唱为主,有山歌,儿歌,酒歌等。著名的『地戏』是仡佬族人民所喜爱的表演形式。『打花龙』是仡佬人喜爱的娱乐活动,乐曲描绘了这一欢乐热烈的场面。

仡佬族礼仪

仡佬族的礼仪是不成文的规约,是千百年来仡佬族在人际交往中自然而然地约定俗成的一种行为准则。

嫁取礼仪仡佬族有接亲“打新郎”礼仪。当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门口时,久候多时的女方家亲朋邻里一哄而上,争先恐后地抡着青杆柴围打新郎,可怜的新郎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任由他们乱棍抽打。民间认为,打亲能打掉新婚夫妇的是非口角,使他俩后恩爱相处,白头偕老。

丧葬礼仪仡佬族把葫芦作为始祖的象征,置于神龛供奉。老人死后,将死者的指甲剪下后放入葫芦内,置于屋后神堂内秘存,这样,仡佬族认为死者会返回自己的图腾。

其他礼仪在宴会和某些公共场合,按辈分坐位,小辈不能与长辈同坐上方。若青年人与老年人同席,须坐得端正,言归正路。饮酒时老、小不能嬉戏。上菜后,须由桌上老人请大家提筷并先到鞭一盘夹菜,青年人才能跟随动作,不能单凭自己喜好乱来。男女间有老人在时言语举止尤须谨慎,不准骂本姓人是舅子。赶场、走亲戚外出若遇老人同路,须让老年人走前,年轻人随后。在父母死后的两三年内,家人言谈举止尤须庄重,不得笑颜嬉戏,更不能与别人吵嘴。女子行为更须检点,否则,被同族人视为对其先父先母为不恭。尤其是不允许男女间的不正当行为,否则,会受到“冲江”的处罚。

仡佬族庆节

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大体与汉族相同。如春节、端午节、七月节和中秋节。其中糯米粑是仡佬族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用一升或几升糯米打成一个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盘内,供奉祖先,三天之后才可食用。在端阳节、重阳节及其他所有节日,都要宴请宾客,均要做粑粑。民间广为流传着“端阳打粑送亲家,重阳打粑封龙口,谷熟打粑献新人”。

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在农历十月初一。每到这一天,当地的仡佬族杀鸡、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愿牛王保佑耕牛体魄健壮,凡养牛户届时都要让耕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粑粑分别挂在牛的两只角上,把牛牵到水边,让牛“照镜子”,使它兴高彩烈,然后取下粑粑喂牛。

仡佬族婚俗

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大体与汉族相同。如春节、端午节、七月节和中秋节。其中糯米粑是仡佬族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用一升或几升糯米打成一个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盘内,供奉祖先,三天之后才可食用。在端阳节、重阳节及其他所有节日,都要宴请宾客,均要做粑粑。民间广为流传着“端阳打粑送亲家,重阳打粑封龙口,谷熟打粑献新人”。

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在农历十月初一。每到这一天,当地的仡佬族杀鸡、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愿牛王保佑耕牛体魄健壮,凡养牛户届时都要让耕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粑粑分别挂在牛的两只角上,把牛牵到水边,让牛“照镜子”,使它兴高彩烈,然后取下粑粑喂牛。

仡佬族服饰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仡佬族妇女上衣短仅及腰,袖背上绣鳞状花纹,下穿无褶长桶裙,整个裙子分为三段,中段用羊毛织成,染成红色,上、下两段多用麻织,一般有青、白色条纹,外罩青色无袖长袍,长袍前短后长,均绣有花纹,穿时从头上套下,脚穿钩尖鞋。男子多穿对襟衣,男女均以长帕包头。大约在三、四十年前,仡佬族服饰大多与邻近汉族或其他民族相同了。

仡佬族饮食

习惯日食三餐,早餐稀饭或酸汤烫饭,中餐和晚餐多为大米干饭或玉米干饭。糯米食品,是仡佬族最喜食用的食品之一。糯米一般都用来制作糯米粑,因制作方法不同,各具不同的风味。食用时,常配以蜂蜜、红糖、白糖、芝麻、苏子等。

仡佬族大都喜欢把鲜菜做成酸菜和腌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姜混合腌制的酸辣菜,用香椿芽腌制的腌香椿,不仅可以凉拌,单独作菜,而且还可用来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

肉类主要有猪肉、羊肉和牛肉、马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菜肴是用猪骨头、鸡肉加大量的辣椒粉舂碎,加各种佐料做成的辣椒骨,食用时既可单独做汤,又可与其他菜相配,制成各种风味菜肴。

仡佬族很喜欢吃辣食,吃法很多,如:将嫩辣椒放在干锅内爆成半熟,然后用油炒;或将嫩辣椒煮成半熟,晒干,吃时再用油炸,直接用来下酒。

仡佬族善酿酒,以“爬坡酒”最富特色,酒用玉米、高梁、毛稗、稻谷等酿制而成,常用作礼品赠送亲友。

仡佬族建筑

仡佬族民间建筑。住房一般分作三间,中间为堂屋,不住人。也有分作两间者,一间作卧室,一间作厨房。以前的建筑形式有土筑房、篾编房和石砌房、小树条编织成的篱笆房、用枝枝作架盖以茅草的塌塌房和四脚棚。塌塌房檐下有矮小墙壁,四脚棚一般成三角形,屋檐触地。还有一种穿斗房(也称“高架房”),用大木柱和厚木板建成,以瓦片或薄石板盖顶。

仡佬族习俗

仡佬族生活习俗等方面和当地汉族相似。仡佬族的禁忌有:平时不能站立或坐在家门口;有分娩或有丧事的人家,外人不得入内;妇女生孩子未满40天的,不能跨门槛,也不能到井边挑水。仡佬族热情好客,亲戚朋友相聚,都要以酒为礼,遇到喜庆或节日,酒必不可少。

仡佬族宗教

仡佬族的崇拜与信仰以祖先为主,同时崇拜山神、大树神和土地等自然神灵,有的地方受汉文化影响较早,部分群众亦信仰佛教、道教。

祖先崇拜仡佬族祖先崇拜是其心灵世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祭祖活动大都透过农历腊月三十、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十三、八月十五等节日进行。但各地仡佬族祭祀祖先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广西隆林县的仡佬族大部分家庭把祖先神台安置在房子最中间的厅堂里。有的地区在灶房内放一小块木板或临时在堂屋贴上几张纸钱,以示祖先的位置。有的以自家房屋最近的小山作为祖先的替身或在灶前默念祖先的名字,进行祭祀。

自然神崇拜自然神崇拜以三月三祭山神和大树神为主,有的地方也祭“宝王菩萨”。仡佬族人想信万物有灵,天地山川、风云雷雨、日月星辰、金石草木皆有神,五谷种子、碓、磨也有神,认为祭之可得福。如道真的仡佬族认为孩子拜古树、大石为“保爷”,孩子就可“易养成人”。因此,在仡佬族的信仰中,“神灵”比比皆是,呈现着直接的泛神、多神信仰。

偶像崇拜仡佬族也有一种偶像崇拜仪式“扎艾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贵州遵义、仁怀等县的仡佬人都要到坡上割来蕲艾并扎成似狗的形象,烧香、燃烛、献酒饭祭祀后,将其挂在大门的横枋或燕子梁上,以保全家人丁平安。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县内森林资源丰富,是自治区林业重点县之一。解放前,无公路,人烟稀少,森林覆盖率高,当时人们说的“人在林中走,三日不见天”仍流传至今。1952年该县森林面积为231.06万亩,覆盖率为43.5%。其中天然林228.6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98.9%,属于封闭式的自然林业。

1953年自治县成立后,制定了开发林业生产的计划,并提出“保护森林,严禁放火烧山”的措施。1955年成立金钟山林场,原始森林开始得到开发利用。该县林业生产进入发展时期。从50年代末期开始林木砍伐与造林比例失调,特别是1958年,该县发动群众上山大量砍伐林木炼钢铁,仅这年该县就砍伐木材近2万立方米。三年困难时期以后,提出恢复粮食生产,出现大面积毁林开荒。森林继续遭到严重破坏,到1974年森林面积比1960年减少45%,林木蓄积减少51%,森林覆盖率下降11%。1975~1981年毁林开荒、山火等原因,该县森林面积又减少45.8万亩,这时期人工造林仅有17.5万亩,种比毁少28.3万亩,平均每年减少4万亩,该县森林面积从1974年的165.4万亩,减少到1981年137.1万亩,减少17.11%,森林蓄积量从1974年的522.4万立方米下降到1981年的428.9万立方米,下降17.9%。1982年开始,基本形成了生产、销售、经营管理、监督、节能、燃料供应相配套的林业体系。1984年组织林业调查队将该县划为4个造林大区,规定石山区要则重于发展经济林、薪炭林和水源林;泥山沿南盘江畔的低山地区要则重于发展果、桐、茶等;泥山的高中山地区要则重发展水源林、用材林等。1995年该县共有森林面积283万亩,覆盖率为53.34%,分别比1974年增加71.1%和上升22.14个百分点。尽营人工造林取得成效,但森林资源消大于长的局势未能完全扭转,1995年森林木材蓄积326万立方米,比1974年减少196.4万立方米。

该县现有土地总面积530.6万亩,其中土山面积367.7万亩,占69.3%,石山面积162.9万亩,占30.7%。林业用地面积320.88万亩,有森林面积233万亩,林木蓄积5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3.76%。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该县共完成退耕还林造林26.85万亩(退耕地造林12.85万亩,荒山造林11万亩,配套封山育林3万亩),项目涉及该县16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20080户10.996万人,完成“路、城、点”生态群带建设工程3万亩。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157.7万亩,完成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5.0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1万亩,封山育林2.95万亩)。隆林县有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大哄豹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两个。正在开展介廷乡境内的“九十九堡”县级自然保护区调查规划及筹建工作。县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夏秋多雨,适宜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该县有可利用的草场面积2144866亩。牧草种类有1063种,农作物的副产品饲料有9种。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发展畜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各族人民历来有饲养畜禽的习惯和经验。主要饲养有猪、牛、马(驴、骡)、山羊、家禽等。隆林黄牛、隆林六白猪、隆林山羊、隆林菜花鸡等本地品种,被评为广西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畜牧生产是县内支柱产业之一。1955年,自治县就成立了畜牧机构,兴办公社牛场,大队养猪场,同时鼓励社员家庭饲养,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宣传科学饲养,加强防疫治病措施,有效地控制畜牧疫病流行。开展畜牧科研项目,促进畜牧业的发展。1995年该县畜牧业总产值365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61%。

该县有水域面积52732亩,其中可养殖面积为3232亩,水的物理性质良好,适宜淡水鱼的饲养。主要鱼种有54种。1995年该县渔业产量为418吨,产值169万元。2005年底,该县渔业养殖面积达9.8万亩,其中,大水面鲢、鳙鱼养殖0.9万亩,库湾围栏养鱼0.5万亩;网箱养鱼达2226箱,比“九五”期末增长84.9%。渔牧业产值实现1.57亿元(其中牧业13550万元,渔业2191万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5.2%,渔牧业产值在该县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了28.5%;农民在渔牧业方面纯收入366元,比2000年增加100元,水产畜牧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2007年来,隆林县实施了圈养山羊、种草养猪和种草养牛等示范项目,建立健全隆林黄牛养殖示范场1个,种草养猪示范点5个,隆林山羊养殖小区5个,山羊圈养示范户50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白水牛吗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白水牛吗

广西的西林、隆林、田林等县及其周围地区。西林水牛主要产于广西的西林、隆林、田林等县。毛色:西林水牛的毛色,多为灰黑色,少数为白色,白色约占15~20%。

你知道广西“三大黄牛”指的是什么吗

你知道广西“三大黄牛”指的是什么吗

广西的三大黄牛指的是隆林黄牛,南丹黄牛以及涠洲黄牛,这三种黄牛在当地的养殖量非常的多,销售量非常的好。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全年的黄牛繁殖数量高达4.8万头左右,销售市场的数量高达1.2万头左右。

南丹黄牛是广西地方的一个黄牛品种,在其他省份也有分布,南丹黄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的强,存活率很高,最重要的是南丹黄牛的繁殖率是所有黄牛中最高的,平均一年可以产下2~4只黄牛。之所以叫南丹黄牛,是因为黄牛主要分布在广西省的南丹县,因此命名为南丹黄牛。这种黄牛的全身呈现褐黄色,肚子上边呈现乳白色或者有少量的黑色为主,肉的质量非常的好,也非常的鲜美,也是三大黄牛之中销售量最高的。

隆林黄牛是广西省隆林县的一种特色的黄牛,身上呈现淡黄色,毛发比较短,还有一些比较泛红的和泛黑的毛色。这种黄牛相较于南丹黄牛有更强更稳的生产能力,喂的饲料大多为粗粮或一些杂草等,生存能力也是比较强悍的,肉质非常的鲜美,销售量仅次于广西省的第2位。

涠洲黄牛是广西北海市涠洲区的一种特产的黄牛,这种黄牛的颜色呈现为淡红色,肉质的感觉吃起来是没有太多的腥味且非常的富有弹性,是三大黄牛中肉质量最好的一种黄牛,但同时也是数量最少的一种。

根据广西省有关部门的统计,这三种类的黄牛除了在当地销售量非常好之外,还销售了河南省江西省浙江省等众多省份,给广西省的农业养殖经济带来了非常较好的前景发展,同时还把这三种黄牛引向其他省份,让其他省份也开展养牛的养殖产业。

广西三大黄牛指的是什么这三大黄牛有什么区别

广西三大黄牛指的是什么这三大黄牛有什么区别

广西的三大黄牛指的是隆林黄牛,南丹黄牛以及涠洲黄牛,这三种黄牛在当地的养殖量非常的多,销售量非常的好。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全年的黄牛繁殖数量高达4.8万头左右,销售市场的数量高达1.2万头左右。

南丹黄牛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等特点

南丹黄牛是广西优秀的地方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肉质鲜美等特点,全身毛多为黄色或枣红色,少数个体为棕色或黑色,有背线,以黄色为主,角、鼻镜、蹄、尾刷多为黑色,少数为肉色,且有一致性。南丹牛,性情温和,耐受性粗粮,耐热性好,病少,适应性强,奴性好。成年公牛体重390.4±31.3kg,成熟期900±157天;体重248.9±24.6kg。以南丹黄牛为母与国外肉牛品种杂交,杂交一代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既保持了国外肉牛品种生长快、易于融合,又具有南丹黄牛适应性强、肉味好等特点。

隆林黄牛相较于南丹黄牛有更强更稳的生产能力

隆林黄牛是广西省隆林县的一种特色的黄牛,身上呈现淡黄色,毛发比较短,还有一些比较泛红的和泛黑的毛色。这种黄牛相较于南丹黄牛有更强更稳的生产能力,喂的饲料大多为粗粮或一些杂草等,生存能力也是比较强悍的,肉质非常的鲜美,销售量仅次于广西省的第2位。

涠洲黄牛是是三大黄牛中肉质量最好的一种黄牛

涠洲黄牛是广西北海市涠洲区的一种特产的黄牛,这种黄牛的颜色呈现为淡红色,肉质的感觉吃起来是没有太多的腥味且非常的富有弹性,是三大黄牛中肉质量最好的一种黄牛,但同时也是数量最少的一种。根据广西省有关部门的统计,这三种类的黄牛除了在当地销售量非常好之外,还销售了河南省江西省浙江省等众多省份,给广西省的农业养殖经济带来了非常较好的前景发展,同时还把这三种黄牛引向其他省份,让其他省份也开展养牛的养殖产业。

关于广西隆林县养牛,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