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牛的人 古人怎样称呼养牛人

古代养牛的人 古人怎样称呼养牛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代养牛的人,以及古人怎样称呼养牛人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牛人、鸡人、凌人,古代这些“奇葩”的官名都是干什么的

牛人、鸡人、凌人,古代这些“奇葩”的官名都是干什么的

牛人是指专门给皇上养牛的人,鸡人是指专门报时的人,凌人则是掌管制冰的人。“牛人”“鸡人”“凌人”这些都是周朝时的官职,虽然我们现在看来非常的好笑,但是这些其实还挺符合的。

牛人是指专门养牛的人,这是在《周礼》中记载的官职。当然了,这个牛人可不是普通的养牛的,他是专门给皇上养牛的。虽然我们现在觉得为养牛的专门设置一个官职有点大材小用,但是这在周朝还是比较普遍的。这个牛人就和西游记中的“弼马温”差不多。

在周朝不仅养牛的有官职,切肉的和做饭的也都有官职,专门负责切肉的人叫做庖人,专门负责煮肉的叫做亨人。这些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事情,在当时是真实存在的。

鸡人也是周朝时期的官职,是专门掌管报时的官职。古代没有时钟,所以就有了专门报时的人。鸡人的职责有点类似于我们所熟知的更夫,只不过比更夫更高级一点。

更夫的职责是晚上报时,一方面提醒人们时辰,另一方面也是让人们提高警惕。而鸡人当时不会做这些了,他们是为皇帝服务的。鸡人主要是在宫里发生大事的时候才干活,重大庆典、祭祀等。李商隐的诗中就有相关的描写,“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凌人也是周朝时期设立的官职,他的职责是掌管制冰。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宫夏天是会用很多冰块来解暑的,而冰块也不是凭空来的。在制冰法成熟之前,冰块都是在冬天收集然后储藏到夏天的。而凌人就是管这个的,还是比较重要的。凌人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一月份就开始着手收集冰块,凌人的手下是很多的,他们经常满山遍野的收集冰块。

古人怎样称呼养牛人

古人怎样称呼养牛人

这个时期一般称呼为牧人。

根据汉典网资料显示,在中国古代,养牛人一般被称为“牧人”“牧童”“牧子”等,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放牧和照料家畜,包括牛、羊、马等。还有一些特殊职业如“马夫”“牵马人”“肥肉汉”等,他们专门负责饲养和照顾马匹或大量的家畜供应。

放牧是古代养牛的早期方式,甲骨文中的牧字即表示以手执鞭驱牛,在古代社会中,牧人为人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源,并且在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也常常被赋予浪漫或英雄式的形象。

历代一直禁止宰牛,为什么牛的数量没有大范围增长

历代一直禁止宰牛,为什么牛的数量没有大范围增长

古代一直禁止屠宰牛,为什么牛的数量没有爆发增长?

是的,牛是农村役力,我保证农田役力,历朝历代一直禁止屠宰牛,有的小说写大碗喝酒,大块吃牛肉,那是假的,牛那个屠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才允许屠宰牛的,过去吃牛肉是屠宰丧失劳动力的老弱病残牛,还必须由领导机构批准,不是随便就可以屠宰牛吃牛肉的。那么为什么牛的数量没有爆发增长?

1、牛病危害:牛瘟、炭疽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牛瘟从1876年由国外传入,是危害很严重的疫病,对养牛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有资料说明,1931—1940年,贵州省西部、南部35个县暴发牛瘟,死牛19.7万头,牛瘟成为农家养牛的大害,每发生一次,流行几个月,造成很大损失。解放后加强了预防接种,经过综合防制,1956年消灭了牛瘟,以后再没有牛瘟发生。1978年前仍然将牛瘟病例为一号病,1978年后降为6号病。牛的疫病也比较多,牛瘟、炭疽病、牛出败、牛气肿疽等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古代的医疗水平又差,县兽防机构是空白,只有民间兽医,而民间兽医往往以地方兽医世家或者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以走乡串寨的方式行医,家畜发病只有等死,疫病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家畜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中,因此,牛的数量没有爆发增长,能够稳定增加就不错了,就谢天谢地了。

2、牛的繁殖速度缓慢,一般初配年龄黄牛为2—2.5岁,基本是三年产两胎,每胎就一个牛犊,很少有双胞胎的,发展缓慢。牛一般可以繁殖的年龄6岁,一生就是4—5年可以产犊,也就是能够产3—4胎。

3、本地牛个体小,产肉量,外国人曾经说,“远看是条狗,近看是头牛,一根扁担挑两头”,说明国内本地牛个体太小,而且产肉量特低,没有经过育肥的牛产肉就是35%左右,一百公斤体重产净肉35公斤左右。

4、饲养管理水平低,农村养牛“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现象普遍存在,农村耕牛在冬季天寒地冻时转为圈养,饲养管理极其粗放,仅喂些未经处理且贮藏不当的农作物秸秆,到了春季有的耕牛骨瘦如柴,这时面临春耕大忙季节,许多瘦牛就会在春季死亡,也叫倒冬。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