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里牛肉,布依族简介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寨里牛肉,以及布依族简介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六月六是什么节日
“六月六”是汉族和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因为人们居住的地区不同,所以过节的日期也就不统一,“六月六”节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了,据说在这一天居住在村寨的布依族人民要宰牛宰猪,杀鸡包粽子来祭祖。那么“六月六”究竟是什么样的节日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六月六是什么节日?
同其他节气一样,六月六这天还有许多专门的食俗。从六月初六起,街市上的中药铺和一些寺庙开始施舍冰水、绿豆汤和用中药制作成的暑汤。主妇们也在这一天开始自制大酱。每到六月六,当天的饭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饼等。吃素食之俗除有清淡之意,是否还有深意,现在不得而知。“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已异常炎热,庄稼长势正旺,已是吐须秀麦穗之时,农家要观察长势,以卜丰欠。六月六农民还称为“虫王节”,要在农田、庭院里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保护,五谷丰登。六月初六,老北京还有郊游和赏荷的民俗。为了防热消暑,文人墨客常到有庙宇有树荫之名胜地及长河、御河两岸、东便门外二闸等地野游。旧时的二闸是通惠河上第二道闸所在地,是老北京春夏之时百姓观景旅游的胜地。当时通惠河两侧垂柳成行、水波荡漾,运粮船和各种游船穿梭往来。在二闸的闸口处,还有一个飞溅的瀑布,岸边还有楼台亭阁、私人花园和一些茶棚酒肆,恰似江南美景。清代《北京竹枝词》这样描绘:“乘舟二闸欲幽探,食小鱼汤味亦甘,最是往东楼上好,桅樯烟雨似江南。”六月正值荷花盛开,人们也常到什刹海边尝莲品藕。两岸柳垂成荫,水中荷花争艳,在此乘凉消闲吃冰食,别有韵味。布依族: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自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盘古、扫寨赶“鬼”的活动。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夕阳西斜时,“躲山”的群众一家一户席地而坐,揭开饭箩,取出香喷喷美酒和饭菜,互相邀请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处响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声,人们才选出身强力壮的人,分成四组,到祭山神处抬回四只牛腿,其余的人,相携回到家中,随后各家派人到寨里领取祭山神的牛肉。节日娱乐活动,以丢花苞最为有趣。花包是用各种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头,内装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边沿缀有花边和“耍须”。丢花包时,男女青年各站一边,相距数米,互相投掷。其方法有右侧掷、左侧掷和过顶掷,但不准横掷。要求甩得远,掷得快,接得牢。花包在空中飞来飞去,煞是好看。如果小伙子将花包向自己心爱的人投掷,没有过肩,包就落地,姑娘由向对方送一件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物,所送之物,被视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将长期保存。
您可能也喜欢:下元节是什么节?下元节的来历有哪些?祭灶节的来历,祭灶节是什么节日?上元节是什么节?2014年的上元节是几月几日?下元节是什么节?2014年下元节是几月几日?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共有254.5万多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95%以上居住在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镇宁、关岭和紫云等自治县,毕节、遵义、黔东南3个地区(州)。在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也有少量布依族居住,但都是历史上由贵州迁徙去的。
布依族居住的山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很多。贵阳市南郊17公里的“花溪”,是贵州高原的一颗明珠。那里环境清新,水质清甜,空气洁净,沿途山花烂漫,风景如画,是有名的旅游区。布依族的湖潮寨坐落在花溪上游,旁边有一个金银潭,潭水深遂,清泉涌出一半浅绿,一半金黄,传说那是因为仙人的金钟坠入深潭。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由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布依族地区多河谷和平坝,山青水秀,闻名世界、景色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就在布依族人聚居的地区。在布依族地区出土的文物表明,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种植水稻的农业民族。布依族人心灵手巧,他们制作的蜡染布历史悠久、图案美观,是享誉国内外的工艺品和收藏品。
布依族音乐
布依族有二百一十二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和西部,信仰多神和崇拜自然物,他们敬奉社神,山神,供奉门神,龙王,大多村寨建有土地庙,布依语和壮语有密切的关系,建国后设计了用拉丁字母拼音的布依文。
他们歌唱的方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在婚嫁之时,唱歌的场面宏大热烈。这是一首著名的歌谣,如同陪伴着布依人民的黄果树瀑布一样美丽迷人。
布依族礼仪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庆节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有的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跳花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口举行布依族的跳花会。每逢节日,小女娃们都穿着傃丽的花边颇,锁着极好看的盘花纽扣,小伙子们穿着对襟衫,系着留须的腰带,吹着木叶、一个个满面春风。热心的阿妹们为小伙子们牵着马,从五村八寨,从那看不见的半山腰,赶到跳花会地点,那是一个平坦的大草地,旁边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北面是满含花苞的桐树林。那里到处是人喊马嘶,笑语喧哗,少说也有凡千人。牛皮大鼓迅雷般地响震空谷,时快时慢,时抑时扬,加上锵锵的饶钹声,令人陶醉!场上,男女青年这时一群,那里一堆,翩翩起舞,唱着古老的怀歌,歌声美妙,舞步轻盈,坐在河岸边吹“友”、弹月琴,吹木叶,谈情说爱的青年们,一双双河水般明亮深情的眼睛,向对方表示着热烈的爱情,倒影摇摇,又是一番风味。紧靠着桐林边,搭着一个台子。那里在表演精彩的布依戏,内丰富多采,整个草坪上充满着欢快、愉悦的气氛。他们唱呀跳呀,不知不觉太阳就落到坡背了,晚霞撒在桐林的花苞上,人们依依不舍地骑上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草坪。
跳花会又是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们的搭桥会,他们在草坝上播种了爱情,到了节日的最后一天即二十一日(叫“结合”),宣布一年一度的跳花会结束了。二十二日是“牵羊”日,意思是订婚约,青年人把“羊”牵回家去(把姑娘带回去相家),看看男方的家境,以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这一天,许多小伙子都去草坝把未来的妻子带到寨上去。可是,害羞的姑娘们哪肯跨进对象家的门坎?只不过在寨子后面山头上,丛林里,偷偷地看一看对象家座落何方,二十二日过后,就要做活了,春耕开始了,人们投入繁忙的春耕生产,为夺取来年粮、棉、糖的丰收,为建设山区,进行新的战斗!
“六月六”:“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的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自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盆古、扫寨赶“鬼”的活动。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
夕阳西斜时。'躲山”的群众一家一户席地而坐,揭开饭箩,㳜X香喷喷美酒和饭菜,互相邀请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处响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声,人们才选出身强力壮的人,分成四组,到祭山神处抬回四只牛腿,其余的人,相携回到家中,随后各家派人到寨里领取祭山神的牛肉。节日娱乐活动,以丢花包最为有趣。花包是用各种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头,内装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边沿缀有花边和“耍须”。丢花包时,男女青年各站一边,相距数米,互相投掷。其方法有右侧掷、左侧掷和过顶掷,但不准横掷。要求甩得远,掷得快,接得牢。花包在空中飞来飞去,煞是好看。如果小伙子将花包向自己心爱的人投掷,没有过肩,包就落地,姑娘由向对方送一件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物,所送之物,被视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将长期保存。
“六月六”节已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栽培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新横。一次儿子冒犯了母亲,龙女一气之,返回龙宫,再不回来。“盘古”没有办法,只好再娶,一年的六月六日盘古死去,新横从此遭到继母虐待,几乎被害。他忍无可忍,便上天控告继母,并发誓要毁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继母知道后,万分后悔,终于与新横和好,并于每年六月六日,盘古逝世这天,杀猪宰鸭,做粑粑、供祭盘古,布依族人民因此每年农在六月六日都举行祭盘古,供祖先的活动,以示子孙延续、五谷丰收,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这个民族节日。
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相传有一家三个亲姊妹同嫁在一个寨子里,日子过得都很好。有一天,外公想去看看外孙,三家的外孙们听说后都争着要外公先到自己家去。外公说,在三月初三那天,你们把自己做的最好的糯食带到寨子路口,看谁家的味道好我就先到谁家去。这天,大女儿家炸了油团,二女儿家打了粑,三女儿家做了五色糯米饭,外公来到寨口,把三家的东西打开一看,五色糯米的色泽鲜傃,味道清香,他最喜欢,于是就先去了三女儿家。从这以后,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家家户户都要做花糯米饭来招待亲戚朋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节。
布依族婚俗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透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述或表达彼此的感情。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作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督终身了。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宇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布依族服饰
布依族多居住在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古朴典雅。
布依族饮食
主食多以大米为主。民间喜欢用一种专门的炊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饭。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并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
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荤菜中,狗肉、狗灌肠和牛肉汤锅为上肴。在宰猪时布依族习惯在血盆中先放一些盐,然后与猪血一起搅动,凝固后把葱花、佐料,加肉末下水烧汤,与猪血一起煮,称为“活血”,作为待客的最好菜肴。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特别是居住在云南的布依族,善作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
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枫叶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等各种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布依族建筑
布依族喜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至几百户的。布依族的居房与傣族竹楼相近,但是用木头作主结构,干栏式3间3层竹木结构。底层不砌墙,用木料作栏栅,关牲畜,中层用凤尾竹编扎四周,用以住人;上层堆放杂物。屋侧用毛竹搭一阳台,直通楼面,可乘凉、晒物。称之为"吊脚楼"。
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讲究。首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不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起房造屋要选吉日,吉日前一个月请木匠破料做房架。竖房架的吉日要供祭鲁班师傅。房架竖好,岳父家送来大梁,大梁上拴有红绸扎的大花朵,并有乐队和舞狮队鸣鞭炮伴送。上梁时又要举行歌舞祭礼和宴饮。最后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炭火)到新居。建新房的整个过程,在布依族村寨里都充满喜庆与互助的气氛。
布依族习俗
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一是择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
布依族宗教
布依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和祖先,也有少数信仰基督教。每年有许多祭日,要祭山神,树神等等。每家堂屋中都供有祖先的牌位,逢年过节都节祭祀。
山东快书武松打虎全套词
武松打虎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这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八年上。
回家大闹了东岳庙,李家的五个恶霸被他伤。
在家打死李家五虎那恶霸,
好汉爷懒打官司奔了他乡。
在外流浪一年整,一心想回家去探望。
手里拿着一条哨棒,包袱背到肩膀上。
辞别了结识的众好汉,顺着大道走慌忙。
一连数日走了几十里,眼前来到一村庄。
村头上有一个小酒馆,风刮酒幌乱晃荡。
这边写着三家醉,那边写着拆坛香。
这边看立着个大牌子,
上写着:“三碗不过岗”!
“哈?!什么叫“三碗不过岗”
小小的酒家说话狂。
俺武松生来爱喝酒,
俺到里边把这好酒尝。”
好汉爷迈步往里走,
照着里边一打量:
有张桌子窗前放,
两把椅子列两旁。
照着那边留神看,
一拉溜的净酒缸。
这武松,把包袱放到桌子上,
又把哨棒立靠墙:
“酒家,拿酒来。酒家,拿酒来。酒家,拿酒来。”
连喊三声没人来搭腔。
这个时候买卖少哇,
掌柜的正在后边忙。
还有一个小伙计,
肚子疼拉稀上了茅房啦。
这武松连喊三声没人来搭话,
把桌子一拍开了腔:
“酒家!拿酒来”
大喊一声不要紧,
直震得房子乱晃荡!
哗哗啦啦直掉土,
只震得那酒缸,嗡隆!嗡隆的震耳旁。
酒家出来留神看:
什么动静?
俺的个娘来!好家伙,这个大个咋长这么长!
只见武松身子高大一丈二,
两膀扎开有力量,
脑袋瓜子赛柳斗,
俩眼一瞪象铃铛。
胳膊好象房上檩,
皮槌一攥象铁夯,
巴掌一伸簸箕大,
手指头拨拨楞楞棒槌长!
掌柜的连忙来搭话:
“哟,好汉爷,吃什么酒?要什么菜?
吩咐下来我办快当!”
“有什么酒?有什么菜?
一一从头对我讲”
“要喝酒,有壮元红,葡萄露,
还有一种是烧黄,
还有一种出门倒,
还有一种透瓶香;
要吃菜,有牛肉,
咱的牛肉味道强;
要吃干的有大饼,
要喝稀的有面汤……”
“切五斤牛肉,多拿好酒,酒越多越好”
“是,好汉爷,你稍等”
这酒家牛肉切了五斤整,两碗好酒忙摆上,
这武松,端起一碗喝了个净,
“嗯,好酒”
端起那碗喝了个光:
“嗯,好酒!的确是好酒,酒家,拿酒来!”
“好汉爷,吃饭吧,要喝稀的有面汤。”
“拿酒来。”
“酒不能再喝啦。我们门口有牌子,
上面写得明白,三碗不过岗”
“什么意思?”
“好汉爷爷,听我讲,镇前边有个景阳冈。
再大的酒量,喝完三碗酒,就醉到景阳冈下啦。
这就叫‘三碗不过岗’!”
“酒量有大有小,我是能饮,你就多拿好酒!”
“哎,是啊。你是酒越多越好。我才给你拿两碗来。
要平常人喝得一碗半碗得就醉了。
我还没有见过喝完过一碗半的嘞。
你好家伙一口气干喽两碗,那还少啊?”
“拿酒来。”
“酒无论如何不能再喝啦!”
“啊!?不欠你的钱,不赊你的帐,
你不拿好酒为哪桩?
你要拿酒两拉倒,
不拿酒,看我揍你两巴掌!”
“啊!两巴掌?
他别说揍我两巴掌,一巴掌见了我老娘。”
这酒家又摆两碗酒,
这武松两气又喝溜溜光:
“拿酒来!”
“还喝呀?”
酒家又摆两碗酒,
这武松两气又喝溜溜光!
“拿酒来!”
“你怎么还喝?你受得了吗?”
一连气喝了十八碗,
没留神,把五斤牛肉吃了个光。
十八碗酒喝完啦,五斤牛肉吃净了,
这还不算,又饶了两块大饼,一碗面汤。
“酒家,”
“哎,好汉爷。”
“几碗不过岗?”
“哎,呵,三,三,三碗不过岗。”
“我喝了多少?”
“你喝了前两碗,后两碗,左两碗,右两碗,
前前后后,总共十八碗。”
“上身不摇?”
“你是能饮。”
“下身不晃?”
“哎,你是海量!”
“‘三碗不过岗’的牌子?”
“这不拿回来了,以后再也不敢挂了”
“诶,牌子照挂。我是能饮。算帐!”
“早就算好了,不多不少,三钱银子。”
武松付完了酒帐,把包袱系好,肩上一背,哨捧一拿:
“酒家!再会!”
武松迈步刚要走,
酒家过来拽衣裳:
“好汉爷,”
“啊?”
“哪里去?”
“今天要过景阳冈。”
“好汉爷,景阳冈上走不得啦。”
武松闻听闷得慌:
“为什么景阳冈上不能走?”
“好汉爷爷听我讲:
景阳冈,出猛虎,
老虎它是兽中王,
行人路过它吃掉,
剩下的骨头扔道旁。
自从出了这只虎,
只吃得三个五个不敢走;
十个八个带刀枪;
只吃得寨外就往寨里跑;
小庄无奈奔大庄;
阳谷县县大老爷差人去打虎,
好多人都被老虎伤。
现在四乡贴告示啦,
巳、午、未三个时辰许过岗;
巳、午、未三个时辰才能把岗过,
十个人,算一队,个个要带刀和枪;
单人要把岗来过,
到那里准被老虎伤。
现在未时已经过啦,
依我劝,你就住到俺店房!”
“住到你这里就不怕虎了吗?”
“好汉爷爷听我讲:
俺镇上,有二十个年轻的小伙子,
白天睡到落太阳,
天一黑围着个镇子转,
个个都带刀和枪,
听见外边有动静,
锣鼓喧天就嚷嚷!
老虎不敢进咱镇,
它就不能把人伤。
“噢,你看着我这个酒量大,
你看着我的饭量强;
叫我住到你这里,
好多赚我的好银两。”
“你这叫什么话呢?
俺好心好意把你劝,
你恶言冷语把俺伤?
你愿意走,你就走呗!
我管你喂虎还喂狼!”
“呵呵,酒家,莫往心里去,刚才我是开玩笑。
你看,我有本领!我有哨棒!
遇见猛虎跟它干一场!
我要是能把虎除掉,
也好给这方百姓除祸殃。”
“哎,那更好啦。”
“再会!”
“哎,咋着,你真走哇?”
“这是什么话?再会”
这武松一鼓劲走了五里地,
觉摸着身上热得慌!
“敞开怀再走。”
武松这边留神看,
有棵大树在路旁。
树皮刮了一大块,
字字行行写树上。
武松近前念了一遍:
“哦,跟酒家说的一个样。
这是开饭馆的发的坏,
吓唬走路的好客商,
胆小的一见害了怕,
回头去住在他镇上。
哎!管他什么虎!什么狼!
哪怕虎狼在山岗!
这武松晃晃悠悠往前走,
眼前来到了景阳冈:
嚯!好大一片山林哪!
但只见陡峭的山崖高万丈,眼前里一片葱茫茫,
参天大树数不尽,是一行一行有一行。
偶尔有几只乌鸦叫,呀,这景象叫人瘆地慌。
这武松景阳冈下站住了脚,
那边瞧,嚯,在路旁有座山神庙,
庙门上贴着告示一大张。
告示?阳谷县有告示?
武松近前念了一遍:
“啊!真有猛虎在山岗!
嘶,我这会要把头来回,准备那店家笑地慌。
嗯,呔,我倒看老虎怎样强。
我要是不把虎除掉,
老虎总会把人伤!”
一咬钢牙往上走,
半里地走上了景阳冈,
只见一条条子大石在路旁:
天气还早,歇歇再走。
这武松包袱放在石条上,
又把哨捧立靠旁。
武松躺下刚歇息,可了不得啦。
山背后,蹿出了猛虎兽中王
这只虎,“哞”的一声不要紧,
只震得树梢树枝乱晃荡!
好汉爷顺着声音往那瞧:
“什么动静?”
好家伙!这只猛虎真不瓤:
这只虎,高着直过六尺半;
长着八尺还硬棒;
前蹿八尺惊人胆;
后挫一丈令人忙;
身上的花纹一道挨一道,
一道黑来一道黄;
血盆大口簸箕大;
俩眼一瞪象茶缸;
脑门子上有个字,
三横一竖就念王。
武松一看这猛虎,
一身冷汗湿衣裳。
“咝"十八碗酒顺着汗毛眼儿都出来了。
武松一看老虎出来了,
暗叫自己你可别慌!
这个时候可不能怕。
咿,我倒看老虎怎样强。
老虎一看见武松呢,
咦,本心眼里喜得慌:
这个家伙个头可真不小咧,
两顿我还吃不光。’
它倒是两顿吃不光,这人受得了啊?
老虎一见心欢喜,
“闷儿”的一声,直奔好汉武二郎!
这武松急忙闪身躲一旁。
好汉武松躲过去,
老虎扑到地当央。
老虎一扑没有扑着人儿,
老虎心里暗思量:
嗯?!这人哪?
我每天吃,没有费过这么大劲啊,
今天为的哪一桩?
是啊,每天那人看见老虎就吓酥啦,
把脸一捂叫了娘啦。
老虎过去吃得更得劲哪,掐着脖子,呜啊呜啊吃得香。
老虎还只当平常人儿哪!
哪知道来了个武二郎。
好汉武松躲过去,
就看老虎的腰,“呜”的一声往上扬。
啪的一声打过来,
武松急忙躲一旁。
嘎巴,这只虎胯拉没有打着武老二,
这个老虎腰一塌,“闷儿”的一声,
把尾巴一拧象杆枪,
兜着地皮往上扫,
又奔好汉武二郎!
武松往上猛一蹿,
蹿出去八尺还不瓢。
这老虎一扑一扫一剪没抓住武老二,
三般武艺都用光,
老虎心里着了忙。
老虎一想,坏啦,要坏事啊,要麻烦了。
武松虽说不害怕,
心里也是有点慌!
抄起了哨捧他就打,
忘记了个子高来胳膊长,
就听咔嚓一声响,
哨捧担到树杈上,
嘎扎一声担断了,
手里还剩尺把长,
武松气得猛一扔,
暗自骂:
不叫你慌,你偏慌!
不叫慌,由不得自己了。
这只虎三下没有捉住武老二,
只听得嘎扎一声响耳旁。
老虎一想,怎么的?要揍我呀!
我吃不了他,他揍了我,我多不上算哪。
老虎往前猛一蹦,
大转身又奔好汉武二郎。
武松一看,这回来得更是猛,
心想再躲恐怕被它伤。
这武松急中生智往后退,
噔噔噔噔噔噔!退出了十余步。
老虎又扑到地当央。
离着武松还有尺把远,
武松一见喜得慌。
快步上前忙摁住,
两只手掐住虎脖腔,
两膀用上千斤力:
“呔!”把老虎摁到地当央。
老虎一扑没有扑着人儿,
觉得脖子上边压得慌:
哎!怎么还往下压呀?这这这,这多别扭啊,这。
老虎没有吃过这个亏啊,老虎不干啦。
老虎前爪一摁地。
老虎说:我不干啦。
武松说:你不干可不行啊。
老虎说:我得起来呀!
武松说:你再将就一会儿吧!
老虎说:我不好受哇!
武松说:你好受我就完啦!
老虎往上起了三起;武松往下摁了三摁。
他们俩个劲头也不知有多大,
这只虎前爪刨起了地皮半尺还不瓤。
武松想:它往上起,我往下摁,
时间大了我没劲啦,我还得喂老虎啊。
武松想到这,左膀猛得一使劲,
腾出了右膀用力量,
照着老虎脊梁上,
恶狠狠地皮锤夯:
“啊——嘿!”
老虎正在使劲呢,只觉着后脊梁上疼地慌,
老虎可没尝过这个滋味啊。
老虎可更不干啦。
闷儿闷儿的直叫。
就听得那个声音让人瘆得慌。
武松把拳头攥得紧紧得,
“啊——嘿!”
“闷”
“啊——嘿!”
“闷”
“啊——嘿!”
“闷”
打完了三下又摁住,
抬起脚,奔奔奔儿,直踢老虎的面门上。
拳打脚踢好一阵,
直打的,老虎鼻子眼里淌血浆。
武松打死一只虎,
好汉的美名天下扬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