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便宜牛肉面店铺 谁知道牛肉面的历史和故事

全世界最便宜牛肉面店铺 谁知道牛肉面的历史和故事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全世界最便宜牛肉面店铺,谁知道牛肉面的历史和故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牛肉面店铺起名 简单大方的牛肉面店名

牛肉面店铺起名 简单大方的牛肉面店名

我国是个吃货横行的国家,同样的,吃货最爱的美食也比比皆是,其中各种美味的面条绝对是吃货们共同的爱好。尤其是牛肉面,更加受到欢迎,大大小小的面店可谓是不胜枚举,要想在这个大环境中获得更大的竞争力,牛肉面馆的名字一定要起的好。

怎么样起一个好的牛肉面字

1、以店铺的属性

每家新开的店铺都有自己的经营范围和产品特色,想要立即在众多店铺中获得顾客的注意力,可以在名字中融入段铺属性,也就是店铺经营范围的字,让对店铺产品有需求的大众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店铺,促进店铺发展。

2、以夸耀方式来取名

很多优秀的产品,如果不加以宣传,很难被顾客发现,所以用夸耀的方式起名也是对产品自信心的一种体现,为了促使大家进入店铺去发现店铺的好,取店名的时候,就可用一些夸耀自己的语气,让他人能够感受到店铺的优秀,进而产生进店铺的欲望。

好听又受欢迎的牛肉面店名字

三千尺面馆

这个名字来自著名的古代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面条形象的体现出来了,大俗大雅,同时祝你的面越做越长,钱越赚越多。

汤不留面馆

连汤都不会留下来的面馆,可想而知,这家牛肉面店有多么的美味,这样的名字非常吸引顾客的眼球,不需要多华丽,只求简单好记,那就行了。

吼吼恰

“吼吼”二字,是叠音结构,读来很是有趣和幽默,其采用的是网络流行的谐音段子,本质指的是“好好”的意思,配与“恰”字,生动形象的说出了这是一家与食物有关的店铺,从名字的外观以及字音上,也能够理解出食物很好吃的意思,展示出了店铺的自信,易吸引到顾客。

仅凭10几家店估值10亿!兰州拉面的风口来了

仅凭10几家店估值10亿!兰州拉面的风口来了

近期,餐饮圈都在讨论上海的两家“网红”兰州拉面店:陈香贵,马记永,皆已估值10亿级别,特别红杉资本都抛出橄榄枝。

这两个品牌目前只有十几家店面,在没有达到像市场上这些大品牌门店数量的要求下,他们是如何做到估值如此之高呢?

两家新面孔的兰州拉面在上海出现,装修精致、时髦,刷新了大家对传统拉面馆的认知,客单价一下子从十块钱一碗拔高到26元。

据餐饮O2O观察,兰州拉面获得资本关注并重仓投入的核心要素,就是形象升级+产品组合,提升了盈利能力。

2020年餐饮O2O组织的上海餐饮研学团,走进陈香贵,当时只有三家店,单月最高能做到百万业绩。

01

街边小吃享誉全球

超一线城市近2000家

从“一块面板两口锅、两条长凳一张桌”的街边小吃起家,兰州牛肉面由市井小店,已发展为遍布全球拥有5万余家店铺的大行业和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的大市场。

从街边搭棚设点的简陋小作坊,到装修考究的饮食文化标签,走过百年历史的兰州牛肉面已遍布中国内地各大城市,并享有“中华第一面”的美誉。

据统计,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一线城市共开设兰州牛肉面店铺近2000家,其中上海市有520余家,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上海为何最多兰州拉面,据餐饮O2O研学团得知:一是因为上海人爱吃面,特别好细面;二是早年间很多河南安徽人在上海开了很多家本帮面,融合外地面特别是兰州拉面的新式面馆。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正宗的兰州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

兰州牛肉拉面早已走出本土,更甚说是走出了国门,据官方统计,目前兰州牛肉面有百余家“兰州牛肉拉面”面馆走向世界,分布在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美国、巴西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普通的白面团十几秒被拉出宽窄形状各异的面条、再加上纯正的中国味道,被外国人惊呼拉面师是艺术家。

02

发挥擅长点找出基因

升级兰州拉面品类的陈香贵

陈香贵品牌创立于2020年,从创立之初就拥有火爆的商机人气,创业市场也相当的不错,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一致喜爱与认可。

创始人姜军,在上海的餐饮界沉浮多年,善钻研爱学习(2019年参加餐饮O2O喜家德研学团),加上自己是甘肃人,发挥自己的基因和擅长点,升级兰州拉面品类。

据大众点评显示,陈香贵在上海开了22家店,还有30家门店将开,势头非常凶猛。

行内人士总结陈香贵的成功之处:

1、命名即战略抢占兰州拉面制高点

品牌名是消费者与品牌第一接触点,创始人命名给人很强的正宗性,如王老吉、钟薛高、叶茂中、马记永等等;陈香贵名字给人不明觉厉的正宗感。

再谈品类名兰州牛肉面,自古以来兰州是牛肉面正宗的代名词,抢占兰州牛肉面品类名称,直接抢占品类制高点。

2、放大“免费续面”进店理由

在店中间,清晰看到“免费续面”这四个字,它解决对那些想吃面但害怕吃不够饱的人群的痛点。

值得注意的是,“免费续面”这四个字不是放在菜单上,而是在店最显眼的装修上,词语和画面的放大,让这个进店理由更权威。

3、海报主KV产品信任清晰化

主KV除了展现品牌核心产品外,核心的功能就是让消费者快速点单。

陈香贵的主海报,就是让消费者点份牛肉拉面,再点份羊肉串,同时在产品下面也注明信任状,打消消费者购买疑虑。

4、招牌产品装修化呈现

门头三块吊顶广告牌进一步强化产品类型,如钢钎牛肉串、兰州小吃、手抓羊肉,这三块展示,就是让消费者快速做出选择。

类似的陈列方式,在很久以前羊肉串,在展示其招牌产品也使用过。

5、广告语强化兰州属性

陈香贵广告语是:“梦回兰州”,这句话也在强调其正宗兰州拉面属性。

后人陈香贵,出兰州,离开黄河水,意喻创始人一个铁骨铮铮的西北汉子将对“故乡胃”的念想,化于一碗碗牛肉面。

03

一碗拉面卖到26元

正在加速商场布局

内参探访马记永兰州牛肉面,不同于在街边的门店,这家位置在上海莲花路地铁站旁商场的负一层美食区。

首先,门店的形象就让人耳目一新

风格用了饱和的蓝色和木色打造,无论是店招、装饰,还是店员的工服,亮眼的蓝色放在整个美食层非常抓眼球。

其次,整体用餐空间干净、明亮、精致。

拉面摊位直接摆在明面上,一进门就能看到,所见即所得。

店里的桌椅板凳全部大换样,与整体风格相搭,又有点设计感,打破了兰州拉面店低端的印象,给人一种大牌连锁餐饮门店的感觉。

第三,餐具也做了升级。

餐具采用青瓷大碗,底下放了一个精致的木托盘。

烤串则放在红棕色的木盘里,而非快餐店常用的不锈钢盘,质感非常高级。餐厅给客户提供的红枣茶,也用黄铜材质的杯子。

第四,顾客点单采用电子化的方式,坐在位置上扫码点餐。

出餐后,由店面服务员直接送到面前。顾客吃完后可以直接线上结账,完全是自助化的点餐和结账流程。

这家门店的牛肉拉面并不便宜,牛肉拉面26块钱左右,有毛细、韭叶等8种面型可以选。

此外,还有烤串、凉菜、肉夹馍等小吃,以及鸡蛋醪糟、甜胚子等少量甜品,全部聚焦西北美食。

图片

以马记永、陈香贵和张拉拉为首的“创新”兰州拉面,正在“脱胎换骨”走进商场开店。马记永在上海已经开了14家店,还有17家待开。

个人觉得马记永在品宣设计还是下了功夫的,把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结合得不错,但在招牌面的品控上还有待加强,毕竟面馆只有把面本身做好才是王道,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

04

与市场同频

主动变革胜过被动调整

作为餐饮业最大细分业态,特色小吃是当之无愧的“吸金王”,众多品牌抢滩红海,竞争激烈。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勘查本质思考个体,坚持与市场同频,主动变革胜过被动调整。

1、品牌连锁化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

在这场红海市场竞争中,同质化严重的餐饮模式让从业者开始思考,无论是新兴品牌还是传统品牌,要想脱颖而出,只有品牌力才是最难复制的护城河。

唯有做出品牌,才能傲视群雄、领跑行业。

而小吃市场需求大、消费频次高、产品易标准化、模式易复制,具备做成品牌的基因和潜力,这是很多其他品类所不具备的。同时,具备品牌规模化的企业,大多具备较强的议价权。

一方面,可以通过规模品牌溢价,获得消费者的更多认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规模化采购,倒逼供应链,获得原材料的议价权。

此外,品牌规模化的小吃品牌,在餐饮外卖等平台上,也有一定的议价权和资源支持,比一般的商家更有优势。

以麻辣烫为例,麻辣烫作为小吃的经典品类,菜品的原材料、烹饪技术和制作工序都具备快速复制的基因,容易标准化,因此,率先走出了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等全国性的大品牌。

2、特色小众取胜

可以说,“求同存异”将成为快餐小吃发展的主流步调——标准化的“求同”与特色化的“存异”同步,支撑品牌的发展。不可忽视的是,地方特色小吃作为小吃产业的重点类型,正在被挖掘出来并不断被放大。

当然,面对全国近3000款小吃、每个城市地域平均不低于10款知名小吃的情况,选择差异化竞争并不意味着盲目入局某一品类即可。流行什么就选什么,往往能让你付出一笔高昂的学费。

前几年贵州羊肉粉很火,但除了贵州,很多人进去后基本都哭着出来了。我们可以通过百度指数看到,羊肉粉的火爆周期只在2016年初到2017年末;而如果对比酸辣粉,你就更能发现羊肉粉有多么微不足道。

除了选择合适的品类外,特色小吃还应在产品、服务、装修、口味、文化等层面,做到差异化竞争优势。

实际上,餐饮的特色并不在于味道,毕竟食物吃到嘴里本质还是一样的。之所以有些特色小吃品牌兴起,它们更多的是放大了这些维度的竞争力,从而带来口碑效应。

可见,未来的小吃领域,将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小吃等那么简单,更多的是餐饮服务的“基本功能+主题文化+消费体验”的平台型行业,这些加载于产品之上的附加值正是成就品牌的必备要素。

3、“大单品+爆款”取胜

很多传统餐饮人都存在一个思维误区,认为产品多能吸引更多客流,转化更多消费。

但试想一下,你只是为了吃一顿简单快速的工作餐,却迷失在上百款SKU的菜单栏中,你还有耐心吗?

因此,小吃品类在保障基本的丰富性上,产品一定要精简。但要注意的是,口味虽然是小吃品类消费的第一关注要素,但“好吃”太抽象,需要用爆款来具象支撑。

特别是对于地方特色小吃而言,“大单品+爆款”的策略更容易占领顾客的认知,内部效率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方面,单品品类相对多品类,食材采购会变得简单许多,产品中心对单个菜品的研发与实践也会更频繁,因此质量更可控。同时,单品聚焦更利于品牌传播,更有机会抢占品类第一。

另一方面,火爆单品引流量,优质选料留客源。爆品的核心是“单点切入”,即切入产品的一个单点,甚至把它做到非常深、非常强的程度。

这种极致单品、极致单点的模式,就变成了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目前,市场上市值很高的公司大部分是靠极致单品模式成功的。

小结:

目前,兰州市共有牛肉面品牌1083个,其中连锁品牌(拥有至少2家门店)242个,开店数量850个,品牌平均开店数为3.5个;非连锁品牌店841个。

而老品类,重新做,正成为餐饮行业一个新的风向标。

“品类重做”,并不是意味着抛弃该品类的所有元素,而是在品类基因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用品牌化升级品类。

准确地说,是利用该品类在消费者心中的高认知度,赋予一些能够紧跟时代潮流的内容,无论是从餐厅环境到用餐体验,还是营销和互动。

这或许也是资本所看重的一点。

谁知道牛肉面的历史和故事

谁知道牛肉面的历史和故事

兰州拉面在兰州叫牛肉面或牛大碗。老兰州人称之为清汤牛肉面,因与怀庆府的小车牛肉有关。只有兰州以外的人才叫兰州拉面。

兰州牛肉面汤鲜味美,营养丰富,面条筋道爽滑,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受众人群很广。1999年被国家评为中式三大快餐重点推广品种之一,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面。

人民日报2006年8月28日关于兰州牛肉面的报导中和兰州市牛肉面协会参加中国十大面食评比与申报集体商标的材料中,披露了这样一个信息:被誉为“天下第一面”的兰州拉面源自河南省博爱县,系清朝嘉庆年间,东乡族马六七从怀庆府清化人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经后人陈和声、马宝仔共同规范为“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的标准。陈维精、陈位林、陈谐声、陈和声是谁?故事将还原一段二百多年前的历史。

1、清化镇是晋商通达中原的交通要道,这一带不仅怀商鼎盛,而且晋商多在此中转落脚,小城店铺林立,经济繁荣,被誉为怀庆府八县的经济中心。到了清代乾隆年间,陈家十一世陈可大、十二世陈广学农田耕种劳作之余,开始做小车牛肉和牛肉面挣钱供养子孙读书。

2、陈家的牛肉面用牛肉、牛肝、牛骨、鸡熬汤,加天然香辛料和苏寨萝卜和上庄姜煮制,小车牛肉是牛肉加、牛筋熬制,分红卤和白卤小车牛肉。当地美称:“小车牛肉百里美馔,牛肉汤面八方溢香”。在怀庆府久负盛名。陈可大经常会用煮肉鲜汤或卤汤给家人做家乡的扯面,味道鲜美无比。鲜汤做的面叫做清汤面,卤汤做的叫做老汤面。这面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滋补。子孙们有了口福,安心读书,陈家耕读传家,成为一方美谈。

3、陈家十三世陈维精(陈可大的孙子,陈广学的儿子)自幼天资聪明,酷爱读书,四书五经天文算学读得滚瓜烂熟。陈维精考取廪生,并以优异成绩被怀庆府荐为贡生,进入京城国子监读书,轰动乡里。又因其烹饪技法高超被誉为“怀庆食圣”。

4、清朝国子监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陈维精是地方选取的优秀生员,因此能进入国子监内班,享受膏火费和伙食费等待遇,加上陈维精家庭条件较好,吃穿不愁,生活算是较为富裕的。当时他遇到了来自甘肃、家境贫寒的补班学友马六七,是东乡人,当年唯一的少数民族生员,他主要靠借贷读书,生活比较清苦。纨绔子弟们看不起他,对他有意无意疏远回避他。补班的学生没有享受朝廷的伙食费和膏火费补助的资格,马六七常常用馍就着咸菜吃,陈维精曾引用唐韩愈的四句话来形容马六七的生活:“太学四年,朝齑暮盐。惟我保汝,人皆汝嫌。”(齑: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饭,晚饭蘸盐进餐)为此,陈维精经常在衣食上予以马六七帮助。

5、陈维精对这位同窗十分同情,陈维精常常对他施以关照体贴。马六七很感动,平时也很喜欢与陈维精交往。陈维精看他生活清苦,就把自己家传的小车牛肉面制作手艺教给他。

陈维精称小车牛肉面为:“牛汤骨肝,腹中温热,血旺气盁,诸疾不生”。

6、出身贫寒的马六七在金城兰州的贡院巷口开了兰州第一家牛肉面店,字号为"马家大爷牛肉面"专售清汤牛肉面,后又在阿干镇开牛肉面庄,由于马六七经营得法,生意红火,牛肉面的清香和辣子的浓香,成为金城的一道美食。为了纪念把苏寨陈家牛肉面带到兰州的马六七,二百年后陈家后人陈九如又把“马家大爷牛肉面”带回兰州牛肉面的发源地焦作。“马家大爷牛肉面”在焦作重新开张。甘肃布政使王亶望有牛肉面吟:兰州拉面天下功,制法来自怀庆府。汤如干露面似金,一条入口赛神仙。诗人、国学家张澍也在《雨过金城关》一诗中赞誉:拉面千丝香,唯独马家爷。

7、陈维精坚持耕读传家,对子女要求严格,从小培养他们爱读书、爱劳动的朴素品质。他有三个儿子,个个都很争气。

陈维精仁厚实在,一直是陈家的顶梁柱。他的堂哥陈维奎膝下无子,希望陈维精把大儿子陈位乾过继给他。陈位乾长得浑圆结实,喜欢舞刀弄枪,擅长太极八珍拳,武艺高强,在怀庆府考取了武生。三儿子陈位林、二儿子陈位贤和父亲一样喜欢读书,陈维精有意重点栽培。陈家有点小积蓄,陈维精还有官府发的奉银,在家里设立了私塾,请先生教学。孩子们有时候贪玩,陈维精丝毫不溺爱,要求先生从严教育。

8、陈位林没有辜负父亲的教养,嘉庆年间也考取了贡生,并以优异成绩被府学荐为国子监太学生。陈位贤后来也考取了功名成为俢职郎。陈家两代国子监太学生名噪乡里传为佳话。

9、到了清同治年间,甘肃爆发了汉回民族相互杀戮的“同治之乱”,战乱延续了十多年,平息后牛肉面在兰州失传。光绪年间陈维精受兰州朋友之邀,派儿子陈位林携孙子陈和声前去兰州规范牛肉面厨艺,顺便探访好友五泉书院的山长。为了牢记牛肉面调料配方,陈维精以家书嘱托儿孙平安回家的形式,把牛肉面的23种调味料巧妙镶嵌在家书中,让陈家后人代代相传。陈维精把牛肉面的制作技艺传给东乡族学友马六七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所以兰州牛肉面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理念、不同民族碰撞之后的大融合,是中华文明最值得骄傲的一部分。

10、陈家三代恩传承牛肉面的事被兰州传为美谈。后来的五泉书院山长为了让这段佳话永留青史,亲自撰文勒石:“兰州牛肉面系清嘉庆年间,东乡族马六七从怀庆府清化人陈维精处学成并带入兰州的。经后人陈和声、马宝仔以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规范了牛肉面的标准”。这是兰州官方的记载。兰州牛肉面经过陈家两代人的努力,名气越来越大。

11、陈和声英年早逝。他的兄长陈谐声(1862-1936)继承了先辈的传统,德高望重,一生与人为善,曾担任村里社掌和地方水官,经常协调邻近村民用水、地界、道路之间的纠纷。陈谐声多次组织乡里村民并带头捐款修路、修庙,玉皇庙的碑记、嵌杆多有记载。陈谐声在家乡多有善举,不但经常请同村的老人、孕妇、产妇吃牛肉面、牛肉汤滋补身体,而且常常给街坊邻居的孩子们买好吃的,每逢节日或会集担挑小贩过来卖牛肉丸子、炒凉粉、油茶等等,孩子们就会围在他身边可以尽情地吃,然后一并由他付帐,他也乐此不彼。清朝官府授予他“六品官衔”。"居田识美,耕田为勤,思田养真,收田行善。"这是陈维精留给后辈的四句话。

陈家世代追求的人品是为人忠厚: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陈家十五世陈谐声要求后代:“做人正,心安静,怀善念,魂梦稳,行善事,菩提心,天知地鉴鬼神钦。一念之慈,万物皆善;一心之慈,万物皆庆;心怀慈悲,度人度己"。

12、陈谐声的长子陈全天(字养真1882-1943)民国期间就读于河南大学,曾就任江西萍乡、河南周口税局局长,虽然为官,但他一生淡泊名利,耕读传家,一再教育后代与人为善,施济为德,还告诫子女“金钱房屋和土地随时都会失去,唯有知识和技能是别人夺不去的”。

13、陈全天次子陈万通1917~1997年(博爱县志有记载)1938年为躲避日寇求学到了兰州,毕业于甘肃学院医科(今兰州大学)并且从医,解放后任甘肃省卫生防疫站站长直到退休。陈万通是甘肃医疗卫生界出了各的美食家,曾经主持制定了兰州牛肉面的卫生标准。他传承了前辈的牛肉面与私房菜厨艺,经常请兰州科教文卫系统的同事们到家里品味美食。

14、陈万通4个儿子分别在兰州、新疆等地工作。小儿子陈九如是兰州市科协退休工程师,电子专家,曾任甘肃省电子乐器学会会长、兰州电子学会秘书长等职务,现任甘肃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他从小受父辈影响对牛肉面和陈家私房菜有很好的传承,继承陈家多种牛肉面、私房菜等祖传的近百种酱卤制品、煎、炒、烹、炸秘方。

15、2014年,沁园春大酒店挖掘牛肉面渊源,得到了河南商报、焦作日报、焦作晚报等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兰州牛肉面发源地大讨论,吸引陈九如先生回归故里参加兰州牛肉面发源地研讨会,并且公布了牛肉面煮肉调汤的秘方。

16、陈九如先生十分感激焦作市餐饮业协会和家乡人挖掘陈家这段历史,不仅贡献出祖传秘方,而且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用传统厨艺打造了清香醇厚、营养丰富的清汤牛肉面,并冠名“苏寨陈家牛肉面”,让家乡人开心享受200多年前的传统味道。二百年前,陈家十三世陈维精把这碗面无偿献给了兰州人,成为一段佳话;二百年后,陈家后人陈九如先生把这碗面端回来奉献给家乡人,为博爱传统餐饮文化写上了一笔重彩,陈家的无私大爱象牛肉面一样情义厚重,感天动地,誉满怀川。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