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养牛场?那有什么优胜之处

南口养牛场?那有什么优胜之处

很多朋友对于南口养牛场和湖北石首在哪,那有什么优胜之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求写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名情风俗的作文800字的

求写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名情风俗的作文800字的

将乐素有“文化之邑(yi)”的美称。东晋时干宝《搜神记》中《李寄斩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被誉为“闽儒鼻祖”、“程氏正宗”的著名理学家、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杨时(号龟山)也诞生于此,“程门立雪”的典故代代相传。擂茶、龙池砚、西山纸堪称“将乐三绝

将乐擂茶

请喝擂茶是将乐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凡人们结婚、添丁、乔迁、参军、提干、升学、做寿,擂茶便成为必不可少的喜庆之品。将乐擂茶源远流长,据考证,它是唐末客家人第二次南迁时传入的。擂茶用料讲究,制作独特。器具有:口径35厘米、内壁有辐射状纹理的陶制擂钵,一根70厘米长的茶树枝或白蛇藤作成的擂茶棍,捞滤碎渣的竹制笊篱等。擂茶的原料:以芝麻、茶叶、陈皮为主,并根据需要变换不同配料,如鱼腥草、川芎、藿香、凤尾草等。制作方法:将配制好的原料放进擂钵里,加些凉开水,两手握住擂茶棍,沿着钵壁有节奏地作惯性旋转,待钵内之物被擂成细浆,将滚烫的开水徐徐倒入搅泡,用笊篱滤去渣滓,反复研磨二、三次,一钵清爽可口的擂茶就制成了。擂茶的药用功能颇多,酒足饭饱之后喝口擂茶,可感油腻尽退,满腹舒畅。据验证,常喝擂茶有防风祛寒、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肺健胃、润肤美容、延年益寿等功效,是极佳的保健饮品。

将乐南词

将乐南词又称“八韵南词”。它的源头来自浙江的婺剧,由浙江的流浪艺人经江西传入我县,后经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带有将乐地方韵味的剧种。南词的道白采用“土官话”(将乐方言腔普通话)。唱词曲调为八韵,每韵由7字组成,一曲8名。腔调变化以八韵为中心展开。乐器使用扬琴、琵琶、三弦、苏笛、京胡、二胡、板胡、云霄、笙、镜锣、铜鼓、渔鼓等。南词唱腔种类繁多,声腔齐全。除基本唱腔正板、紧板、北调正板、数板外,还有众多辅助唱腔,如弦索、昆腔、北叠、外调。完整的基本中还有曲头、曲尾及串子调等。南词演唱时,曲会讲究,一般古厅堂或庙宇正厅,挂桌帘、摆香案,掌鼓板者坐上正中,主唱者依次分坐两边,各执乐器,接生、旦、净、末、丑行当扮唱。每场戏必先唱《天官赐福》曲目,后唱其他曲目,如《断桥相会》《合钵妆妖》《昭君和番》《芦林相会》《苏文表借衣》等。1964年冬,传唱了近百年的将乐清唱南词终于以一种崭新的表演方式被搬上舞台,由刘怀忠编词作曲的将乐南词说唱《赵书记治水》开了南词表演形式之先河。在福建五届农村文艺汇演中取得佳绩,被选送参加1965年的《上海之春》音乐会演出。此后,一批如《五婆骂鸡》《哑背疯》《小鱼儿》等南词剧目陆续创作问世,一批南词艺人如陈维绪、徐素娥、王朝仁等逐步成长,成为今天南词演唱的传人。

接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大地充满了生机。春,在将乐人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城乡各地的接春风俗,寓意深刻,颇为有趣。立春前夕,各家从菜地寻一株上好的油菜,或花瓶菜、芥菜等,带回家中,栽入花盆,名曰“春花”。然后用大红纸做成长形条幅,写上“新春大发”、“春到财来”、“迎春接福”之类的吉利话,插到“春花”旁边。立春来临,把“春花”端出来,放到大门前或窗台上,同时摆上清茶、甜酒,点燃线香,待立春时刻一到,各家各户燃放鞭炮迎接春天的到来。这就叫“春花接春”。“开大门”接春,指大年三十夜半子时,这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时辰。人们把大门打开,在门两侧帖上“开门大吉,万事如意”之类的联子,燃放鞭炮,这叫“开大门接春”。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民间称之为“上元天官赐福日”。过去这一天,是正月最精彩、最热闹、最令人回味的佳节。元宵节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多姿多彩的“闹花灯”。这天,人们都要吃元宵(土话叫“汤圆”),皮用糯米粉制成,馅或甜或咸,以祈合家团圆。将乐城关人还做春卷、竽包等风味小吃,将元宵节称之为“寿年”。过去城关和万安的元宵活动从正月十三开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头巷尾千灯争艳。龙灯、花灯、走马灯、龙凤呈祥灯、鸳鸯戏水灯、麒麟送子灯、松鹤延年灯、吉祥如意灯、百鸟朝凤灯、牡丹富贵灯……公龙灯就派生出烛龙、板凳龙、香龙等等,灯火辉煌、千姿百态。元宵节不仅有观不完的花灯,还有热闹欢腾的舞龙灯、河蚌舞、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等各种游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每到元宵节,文联、文化等部门都要组织民间元宵节活动,或舞龙灯、或举办花灯展,或是放焰火,元宵活动多姿多彩,令人陶醉。

端午节

将乐人很重视端午节。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节前就备足糯米和箬竹叶裹棕子。亲戚朋友间互相馈赠,女婿要向岳父家送鸡、送肉,谓之“送节”。粽子有甜粽、咸粽之分,有碱粽、白粽之别,品种繁多,有乌豆粽、花生粽、肉粽、豆沙粽等等,五花八门。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都要悬挂菖莆、艾叶、葛藤以驱邪。据说门上挂艾叶、菖莆之俗源于中原大地。有的门口还贴上“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莆似箭斩千邪”的对联。午后还用葛藤、艾叶、菖莆煎水,供老少沐浴。城关人还有叫小孩吃驱蛔虫药的风俗,一岁吃一粒,十岁以上吃十粒。端午节期间,乡下村民上山挖草药晒干备用。传说这天所备草药,疗效极佳。端午节最隆重的习俗要数龙舟比赛。过去县城渡头、水门、东门,都有自己的龙舟。乡下有南口、黄潭、高唐等地各自的龙舟。过去全县有9条龙舟,每年四月下旬,人们早早就把龙舟抬出来,补漏、上油彩,修葺一新,连龙须都要细细地梳过几遍。为了初五进城看划龙舟及走亲访友送粽子,农村特意提前到初四过节,故民间有谚语曰:“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城里不知苦,过节过初五”。一到初五,金溪河两岸人山人海,南门渡头开阔的河面上,金龙、黄龙、白龙、青龙……一字儿摆开6条异彩纷呈的龙舟,每条龙舟上坐着24个光着膀子、握着橹桨的壮小伙子;船中配一面大鼓,由一位久经沙场的彪悍鼓师握鼓锤以待;船尾还有一经验丰富稳重的老师傅掌舵。时辰一到,就听得一声炮响,一条条龙舟立时如离弦的箭、出膛的弹,劈波斩浪向前飞驰。那“咚咚”作响、催人奋进的鼓点,那声震如雷加油鼓劲的呐喊……那铿锵有力、奋勇拼搏的号子;那百桨齐划、你追我赶的场面,让人激动,催人奋进。

板凳龙

将乐县安仁乡的泽坊村每年正月十七有游板凳龙的习俗。原先不叫“板凳龙”,而称“桥灯”,游的是蛇而不是龙。那时的泽坊人以户为单位,各家自备一块二米长十公分宽的杉木板作为烛桥架,状如长条板凳面。每条烛桥上安2至3个斗,斗为木框,白纸糊面,斗内插蜡烛。木板两端各挖一个小圆洞,可用木棍穿洞连接。数百条烛桥连接起来在田埂上行走就像长蛇一样游动,甚为壮观。旧时的泽坊每年正月十六就开始热闹了。头一天,家家户户就把烛桥抬出来洗净,买来白纸将8个斗面糊得平平展展的;晒干后,在斗面写上: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平安等吉利词语。有的人家为了好看,还画上美丽的花边。到傍晚天才有点暗,各家就派出男的青壮年扛着烛桥到桥头集中,由负责连烛桥的人把蜡烛分给大家。天完全暗时,烛桥接好,各人把蜡烛点亮,扛上肩,随后是长龙似的烛桥,从村头出发,浩浩荡荡沿着全村一路游动翻腾绕一圈,家家户户的老人早已设好案桌、摆好供品、备好香烛等候在家门前,烛桥一到,立刻点起香烛,放鞭炮迎接。烛桥将全村转完以后,便抬进一块平整好的大丘的干田里。大家把烛桥放在地上稍事休息后,便重又精神抖擞地将烛桥扛起,在花灯指挥下从外向内排成金灯盘龙阵;一会儿从里向外,形成蛟龙出海阵,一会儿从外到内形成巨龙腾飞式,起舞花样甚多。精彩的表演、热闹的场面,吸引了周边村庄的万千百姓,大田边上人山人海,喝彩的、助威的、笑的、乐的,形成一幅热烈火爆、别具一格的农村节日风情画。田里的表演结束后,烛桥还要舞到庙前,把烛桥头扛进庙内菩萨前,烧香点烛,虔诚地点三次头,然后把两块半圆竹往上一抛,掉在地上后如果一正一反,就说明蛇可以斩了,只见领头人手一挥,所有的人连忙把拴烛桥的木棍一抽,扛了各自的烛桥就往家里跑,据说谁先跑到家,谁就最先把福气先带到家,这一年的运气就最好。因此,人人争先恐后,拼命奔跑。立时千灯、万灯,天雨散花般四散开来。此情此景,让人万千感慨、耐人寻味。为图吉利,改革开放后人们改称“桥灯”为“板凳龙”,还为桥灯安了惟妙惟肖的龙头龙尾。安仁的板凳龙越来越引人注目,成为安仁每年元宵节文艺踩街必不可少的节目,远近闻名。

万安牛会

过去农业机械化程度差,农民耕田种地全靠牛,因而有“牛是农家宝,生产少不了”。千百年来,耕牛任劳任怨,辛勤耕田,成为农人最好的帮手,人们敬重耕牛、爱护耕牛,把耕牛当作命根子对待,特意把每年的四月初八定为牛的生日,这一天,农民要为耕牛做寿,为耕牛放假一天,大清早就为“牛寿星”准备美餐,表达对耕牛常年为人代力的由衷敬意,不但为耕牛过节,民间还有举办耕牛交易会的习俗,每年农历八月期间,各地相继举办耕牛会,促进了养牛业的兴旺和发展。将乐万安牛会是从庙会发展起来的。旧时,将乐万安规定农历八月初七、初八为男人敬神日,初九为女人敬神日,每年要举办八月庙会,开展迎神活动。村民纷纷赴会,开始带些土特产前去交流,后又进行以小牛作抵押的耕牛贸易。有的人认为耕牛经神庙菩萨过目,能避瘟消灾,生长健壮,连不准备交易的耕牛也牵来参会,周边的建宁、泰宁、顺昌、明溪以至江西、浙江的客商云集这里,交易耕牛数以百计。解放后不再迎神,但牛会和物资交流会却保留了下来并日益繁荣。牛会中最热闹红火的还是翠竹扶疏、绿柳垂阴的万安河畔,成千上万头水牛、黄牛、大牛、小牛济济一堂,或悠闲地吃着青草、或自在地打着喷嚏、或温顺地摇着尾巴,任凭主人和客人兴高采烈地夸奖或评判,在人们眼前,展现出一幅活生生的美丽而壮观的千牛图。每头入会的牛经检疫后都打上了白色的印记。至傍晚,牛主人各自把牛牵回,散居在周围。第二天清晨,又成群结队地赶来。牛会,不仅促进了耕牛交易,也使牛主人有了广交朋友、切磋交流的机会,还提供了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题,欢声笑语连续不断把牛会推向高潮,盛况空前。万安牛会从迎神庙会转化发展为健康的物质交流会和耕牛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到今天促进边界贸易和耕牛发展,并杜绝了迷信活动,展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体现了人民群众求富向上的良好愿望。

舞龙与舞狮

节日往往是人们团聚和喜庆的日子,为了表达这种心情,节日的游艺民俗特别丰富多彩。而游艺民俗中,舞龙灯是最热闹的。龙是中国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都称为“龙的传人”。龙灯由头、身、尾组成,另有一个龙珠。龙头、龙尾用竹篾扎成龙头、龙尾形状,一节一节的龙身也用竹篾编成笼形,蒙上棉布绘上龙身色彩,里面可点燃红烛,下面用木棍支撑,供舞者执拿挥动,通常用九至十一节衔接成一条龙。舞龙时舞龙人身穿彩色衣、裤、头扎毛巾。引龙人手拿彩色龙珠逗引长龙俯仰翻转,在集市热闹的十字路口挥舞,舞龙的动作有跑、跳、滚、翻、缠等,舞龙人不论执掌哪个部位的都要做到首尾相顾,紧密配合,灵活机动,协调统一。舞龙时,往往青龙、黄龙几条龙一起上,如巨龙翻江倒海,气势非凡。最有声势的是“舞龙灯”。“起灯”时,领头人带着大伙到大坪上,面向东海方向敬上一对大红烛,敬三柱香后口中念着祈祷之词绕场一周,然后在鼓乐声和鞭炮声中开始。走在最前面的是龙珠。紧接着是龙头,龙头高约1.6米,长约1.2米左右,接着是九节十八米长的龙身,最后是龙尾。有时是一颗龙珠在逗着它们,有时是“二龙戏珠”,还有“群龙抢珠”等等表演程式。起龙时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人群欢呼声中,一些新婚女子和未育妇人争着去拔“龙须”,据说拔到了便可生龙子龙孙,可以早生贵子,这也就是“舞龙丁”的由来。舞狮也是一种游艺,数白莲镇舞狮最有名。每年元宵时节,白莲人便裸着上身、打着赤脚、脚挂铜铃,以舞狮颂扬祖先功德。一舞就是十八盘(即十八般武艺套路),舞者大汗淋漓。口哨不断,助兴者声声呐喊,气氛浓烈异常。助兴的村民伴着唢呐、锣鼓的乐声载歌载舞。狮有青狮、黄狮两种。舞狮队一行约10人,其中1人舞狮头,1人舞狮尾,动作有洗面、搔痒、打滚、蹂球等。舞青狮者必须当众表演拳术或刀、枪、棍术,如两青狮相遇则须较量武艺,分出高低;舞黄狮者则纯为游玩不比武

湖北石首在哪,那有什么优胜之处

湖北石首在哪,那有什么优胜之处

湖北省石首市

现任市长张善彩

成立时间1986年8月

行政级别县级市

面积1427平方公里

人口62.62万人(2002年)

电话区号0716

邮政编码434400

石首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的一个县级市,隶属地级荆州市管辖。

概括

石首位于湖北省南部。东经112°13′-112°48′,北纬29°30′-29°57′。南邻湖南南县、安乡、华容、北抵江陵、东靠监利、西接公安。面积1427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614106人。

市人民政府驻绣林街道。邮编:434400。行政区划代码:421081。区号:0716。拼音:ShishouShi。

石首分江南、江北两大块。属平原,兼有山岗。江南为高亢平原,中间以平地为主,江北为平原。整个地势略呈西北高、中间低、向西南倾斜,地面海拔一般在31米—36米之间。东有桃花山,中部有列货山、主峰高626米,西南有六湖山,属武陵山余脉。境内河湖密布,河网、湖泊、洼地密集交错,堤垸较多。长江由西向东蜿蜒而过,有九曲回肠之称。

石首以“有石孤立”于城北的石首山为名。据《读史方舆纪要》载:“自竟陵南至大江、并无岗陵之阻,渡江至石首,始有浅山,石首者,石自此而首也”。唐、虞、夏时,属荆州之域,秦属南郡。三国时,先后属蜀、吴。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建县。其后历属荆府、江陵郡、江陵府、山南道、荆南府、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第四行政督察区,沔阳专区、荆州地区、荆州市等。1984年石首被湖北省列为全省9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之一。1986年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88年被列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

市政府所在地绣林,以汉刘备“挂锦在山,结绣如林纳孙夫人于此”而得名。名胜古迹遍及城乡,三国遗址比比皆是。古代大诗人杜甫、陆游、黄庭坚等慕名来游,在此撰写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文。远在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孙权在此联谊抗曹。元末至清代,先后有农民郑肖庄,徐兴元、丁大旺等聚从起义,土地革命时期,周逸群、贺龙来石首唤起农民革命,中共石首中心县委、中共鄂西特委、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机关驻境内年余,使石首一度成为洪湖苏区的中心所在。抗日战线时期,石首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石(首)公(安)华(容)县委和行政委员会驻地。解放战争时期,石首是中共江(陵)监(利)石(首)县委、县政府、武装指挥部的前哨阵地。1949年7月28日石首解放。

石首历代名人辈出,明代有“三阁老(宰辅)”(张壁、袁宗皋、杨溥)、“两尚书”(王之诰先后任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一太史”(曾可前)。新中国建立后有重大影响的高级干部、高级将领有:五四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黄松央,中央候补委员王尚荣,原空军党委副书记、副司令成钧,原装甲兵副司令顿星云,原空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委员傅传作,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刘精松。

历史沿革

以有石孤立于石首山而得名。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置石首县。1949年属沔阳专区,1951年属荆州专区。1955年析县境西北部分地另置荆江县。1970年属荆州地区。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2000年,石首市辖2个街道、11个镇、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0264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绣林街道71472笔架山街道49129新厂镇42332横沟市镇37831小河口镇31363桃花山镇23611调关镇45052东升镇37280东方镇17790高基庙镇40436南口镇28177高陵镇34580团山寺镇29760人民大垸乡53614焦山河乡23703久合垸乡25830天鹅洲经济开发区虚拟乡10689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石首市辖2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共有29个居委会、274个村委会。

绣林街道办事处驻绣林,人口70587人,面积35.9平方千米。辖6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桥南、解放路、槐树堤、太平坊、南岳山、车落岗、粟田湖、玉皇岗、金银垱、路家铺。

笔架山街道办事处驻笔架山,人口70068人,面积56平方千米。辖7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建设路、朝天口、北门口、徐家铺、张城垸、孙家拐、新洲、张城垸、沙银、国强、松水桥、断岗口、南港子、郭家铺、周家剅、易家铺、梅家嘴。

新厂镇镇政府驻新厂,人口43314人,面积94.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民建、新厂、张家台、杨家潭、高家槽、三元沟、茅林口、北垸、杨家台、万家剅、陀阳树、银海、赵家湾、王家垱、六腰垱、蛟子、上闸、葵花、泥北、卫国。

横沟市镇镇政府驻横沟市,人口38521人,面积8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百花台、沙包洲、马家棚、挖口子、南洲子、秦家洲、重阳岗、羊子庙、熊家台、木剅口、拦河坝、罗家台、汪家山、烂船头、江家岔、泥港子、新沙、朱家渡、溜口子。

小河口镇镇政府驻小河口,人口38401人,面积226.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永安、小河口、中洲、永和闸、新河、黑瓦屋、毕家铺、河沟子、合兴、南河口、新江、南河洲、杨波堤、天心洲、神皇洲、郑家台、季家、半头岭、黄沙堤、杨苗洲、老洲岭、柴码头、三户街、小河口。

桃花山镇镇政府驻九佛岗,人口21979人,面积99.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桃源、九佛岗、石华堰、王李场、小石桥、马鞍山、子童阁、古井口、梁老山、吴家当、漆家铺、李花山、鹿角头、青竹沟、望夫山、长江、五码口、白洋林。

调关镇镇政府驻调关,人口45189人,面积107.9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金台、琴台、石戈垸、高家岭、伯牙口、斑竹岭、革家铺、指路峰、桂家铺、连心垸、黄陵山、金台、披甲湖、转王庙、沙湾、观音庵、火炬、沙咀、新河洲、南湖、槎港、北湖、章华。

东升镇镇政府驻东升,人口62620人,面积173.1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33个村委会:滑家垱、焦山河、平安、东升、屯子山、童子岗、凤山、土城垸、三家垸、庄家铺、陈家铺、长堤寺、毕家塘、梓南堤、新堤口、王海、花鱼湖、两湖、黄家潭、鸭子湖、南河头、月亮湖、马船、显忠庙、大杨树、走马岭、关路圻、歇马庙、八角岭、蒋家冲、董家剅、杨林、三合垸、余家棚、新港、鸭堰桥。

高基庙镇镇政府驻高基庙,人口45562人,面积7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向阳、柑梓树、津南、长岭岗、荷伍当、马家垸、王家咀、保真堂、谢家铺、沙河、肖家岭、百子庵、邓家岭、喻家碑、桥堰堤、刘家场、打鼓台、俞家铺、显海坛、长河、高桥、广腾街。

南口镇镇政府驻南口,人口30388人,面积97.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永新、南尖上、官剅口、上官洲、古夹垸、新垸子、白沙洲、雷家沟、街河子、柳湖坝、官家铺、二郎庙、大剅口、老山咀、石平、陈币桥、朝门台、永福。

高陵镇镇政府驻高陵,人口35036人,面积8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公主桥、高陵岗、月堤拐、官山垱、枯林桥、周家湖、三兴公、石安、徐家岗、多子桥、长港、杨同嘴、固城湖、王家岗、晏家港、栗林嘴、谭家洲、瞿家湖、茅草街、牛车墩、流合垸、三字岗、黄陵公、谭家园艺场、何家园艺场。

团山寺镇镇政府驻团山寺,人口31329人,面积67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连心桥、官山当、白果庙、过脉岭、白家荡、木榨湖、黄古山、鹤湾、北河口、小新口、长山、长林嘴、风波岭、牛头山、六波庵、虎山头、王家场、新码头、曹家场。

大垸镇镇政府驻垸子口,人口52788人,面积14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垸子口、垸子口、黄金湾、新桥、和丰、三叉港、普圣寺、杨柳沟、保南湖、合民、焦家铺、东河头、北碾、中岭子、古长堤、五大桥、岳家、四岭子、六公湖、合光、鱼尾洲、天星堡、谭子拐、泥南、新堤、黄金剅。

久合垸乡乡政府驻久合垸,人口25312人,面积5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江波渡、更名垸、油榨嘴、打井窖、横风岭、潭子口、獾皮湖、殷家洲、下堰口、西江波渡、毕家荡、保合垸、焦市、袁家垱、宜兴场、窑拐、新字岗、吓市。

其他(天鹅洲经济开发区)驻沙滩子,人口12076人,面积77.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沙滩子、紫码头、三户街、河口、天鹅、沙口、千字头。

人口情况

石首市1997年总人口数为63.73万人。出生率为11.5‰,死亡率为4.1‰,自然增长率为7.4‰。汉族人口63.6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9.83%;少数民族人口0.11万人,占总人口数的0.17%。农业人口49.26万人,非农业人口14.47万人。男性人口32.93万人,女性人口30.8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47人。

矿产资源

截止到1997年底,石首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1种,矿产地2处,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石英石、石英砂、独居石、花岗岩、钾长石、方解石、云母、铜、铅、锌、磷等,位居全省前五名的有花岗岩矿产,主要矿产探明的储量:花岗岩14亿吨,独居石1145吨,铜836吨,铅566吨,锌292吨。

旅游资源

截止到1997年底,石首内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70余处,自然保护区共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天鹅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省级的有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市级主要旅游区是桃花山、走马岭等8处。当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0万人次。

交通情况

1997年,市公路干线有石石、藕团、公石、秦黄等共4条。客运周转量5.55亿人公里,客运量1890万人,货物周转量12.67亿吨公里,货运量1237万吨,其中,公路客运量为1890万人公里,货运量为1237万吨;水路货运量为50万吨。

工业情况

1997年,石首共有工业企业单位(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30个,职工人数3.64万人,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11个,职工人数0.83万人。全市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格)58.14亿元,增长21.8%,完成工业增加值(当年价格)24.61亿元,增长20.4%。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产值31.39亿元,完成增加值13.29亿元,分别增长19.6%和19.5%;重工业完成产值26.75亿元,完成增加值11.32亿元,分别增长20.4%和20.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6.47亿元,增长8.4%;集体工业完成产值14.98亿元,增长20.6%,其中乡办工业完成产值11.17亿元,下降25.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产值26.69亿元,增长29.6%。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1.56亿元,实现利税0.28亿元,盈利企业利润总额632万元;亏损企业9个,亏损总额687万元。

石首市的工业主要包括机械、汽配、纺织、建材、冶金、化工、轻工、电子、食品等行业,其中冶金、机械、电子行业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钢材、汽车配件、水泵、机械工具、扎钢、光纤光缆、频率片、人造水晶、精细化工、农用化工、磷肥、棉纺、麻袋、地毯、童装、彩印、曲酒、水泥、防水材料、人造地板。中型企业有水泵厂、麻纺厂、钢厂、汽配二厂、磷肥厂、金属支柱厂、制动阀厂、汽车车身厂、地毯厂、无线电器材厂、石英地板厂。

石首有两家大型企业,分别是楚源化工集团和吉象木业石首分厂。其中文明全国的楚源化工集团以污染闻名于世。

农业情况

1997年,石首市农业总产值23.31亿元,农业增加值15.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1%,农业总产值中,农业13.24亿元,林业0.21亿元,牧业7.72亿元,渔业2.14亿元。1997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02.72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50.04千公顷,经济作物44.6千公项,其他作物8.08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1.66万吨,棉花总产量1.75万吨,油料总产量3.96万吨。全年造林面积2.21千公顷,截止到1997年底,森林蓄积量为99.95立方米。截止到1997年底,全市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的13个,主要包括农产品转化型示范区:万亩意杨丰产基地、城郊百万肉鸡养殖基地;外向型农业示范区:5亩河蟹养殖基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型示范区:万亩名优果特生产基地、万亩水利123工程(1亩田,2千斤谷,3千元收入)、万亩渔鸭立体养殖基地;高科技农业示范区:1000头氨化养牛基地;万亩高产棉花示范区:千户百头亿元养殖工程、万亩亿元养猪工程、万亩棉花丰产带、万亩吨粮田;万亩优质棉花示范区;城郊型农业示范区;城郊千亩蔬菜生产基地。1997年,全市乡镇企业4067个,从业人员5.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6%;总产值48.9亿元,增长24.5%;利税总额3.46亿元,23.9%;出口交货额0.23亿元。

董振祥的人物经历

董振祥的人物经历

董振祥所在的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三分公司,主要从事奶牛饲养工作。2001年,董振祥担任了刚组建的三元绿荷北郊分公司经理,在奶牛饲养过程中,董振祥带领员工广泛推广应用以DHI测定为代表的奶牛生产数字化管理体系,对奶牛开展生产性能测定,所有成母牛每月都进行DNI测定,通过CMT测定、奶牛体况评分、后备牛体尺体重评价体系、SCC与TBC测定、DHI报告等数字化管理手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开展了以“培育高产牛,生产优质奶,追求高效益”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北郊分公司所属的一牛场开展“提高犊牛成活率”劳动竞赛活动,凡一个月内犊牛成活率在100%的,奖励饲养员300元,当月发工资时兑现;三牛场在挤奶前由药浴杯消毒改为喷壶喷洒药浴消毒,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使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大大的降低,牛奶质量大幅度提高,牛奶售价由每公斤1.83元,提高到2元以上。2004年开展了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征得合理化建议15条,实施9条,创效12万元,实现技术革新攻关3项,创效6万元;双增双节6项,创效14万元。

北郊三牛场于1958年建场,其基础设施陈旧,牛舍条件简陋,生产水平较低,为了改变这种落后局面,北郊分公司决定将其改造成北京市第一个新老工艺相结合的奶牛场。董振祥领导了三牛场改造方案的制定,将水塔及技术室拆除,在两排牛舍中间建成了饲喂通道,使先进的TMR饲养工艺顺利实施;安装了五套利拉阀仿声挤奶设备,改变了挤奶条件,使牛奶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乳房发病由改建前的33%降低到5%;据统计,三场成乳牛头日产已超过27公斤,牛奶质量大幅度提高,职工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干部员工积极性高涨。

2005年,董振祥责成生产技术部结合标准化实施,进行奶牛生产技术标准化系列培训;结合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进行奶牛分群与TMR日粮配合技术,TMR机械使用与维护等培训,使技术人员、员工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人均养牛提高到21.7头,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成母牛头日产奶突破九吨,再创历史新高。北郊分公司生产水平、综合评分在集团公司奶牛系统都名列第一。在董振祥的带领下,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成母牛头日产由2001年的20.93公斤提高到2005年24.83公斤;头年单产由2001年的7639公斤提高到2005年突破9062公斤,增加1423公斤,增长18.6%;牛奶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2005年,全年牛奶体细胞数平均39万个/毫升,微生物12万个/毫升,为北京市奶牛系统最好水平;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人均养牛由2001年的12.7头,提高到2005年21.7头;职工人均收入由2001年1.1万元提高到2005年2.5万元,增长了2.3倍。

2006年初,三元绿荷机构改革,北郊、西郊、南口三个分公司合并成立了三分公司,董振祥担任了三分公司经理。

关于南口养牛场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