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之道中有努力的论点 晨会简短分享

养牛之道中有努力的论点 晨会简短分享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养牛之道中有努力的论点,以及晨会简短分享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晨会简短分享

晨会简短分享

晨会简短分享

晨会简短分享,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好每天晨会,作为晨会主持人,在开晨会正题之可以给同事分享一个晨会正能量励志的话语是必须的,那么晨会简短分享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吧。

晨会简短分享1

你的心态

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悻悻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第二个人认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楼”。第三个人快乐地回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这个故事故事告诉我们理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强盗师徒

有一回,一个老强盗带着徒弟去抢劫银行,被警察发现了。师徒二人狂逃,差点儿连裤子都跑掉了。等到好不容易甩掉了警察,两人上气不接下气,瘫倒在地上。之后,徒弟说:“师父啊师父,要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警察,该有多么美好啊!”师父突然大声骂道:“放屁!要是没有警察,我们还有饭吃吗?!”徒弟不解。师父语重心长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你想想,如果没有了警察,是不是大家都敢去偷、去抢了?正因为有了这些警察,把那些能人挡住了,我们才有生存空间啊!和他们相比,我们算什么东西?有什么本事啊?我们不就是仅仅凭着一颗贼胆,敢干他们不敢干的事,才混得一口饭吃吗?有了警察,才有我们啊!没有警察,哪里有我们的好日子过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看到成功人士的风光的一面,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另外一面。就像你只看到贼吃肉,没有看到贼挨打;即使,你看到了“贼挨打”,你也只愿意做“只吃肉不挨打的贼”,但是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养牛之道

有一位旅客到乡间旅游,看到一位农夫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伯伯,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好好的吃呢?”老伯伯回答道:“这种草质量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会吃,但是我放到让它可以勉强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人多半是生活在猜想和期盼中,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一览无遗,也许一切都会索然无味。

晨会简短分享2

公司晨会分享正能量简短一句话

1、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

2、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3、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4、同在一个环境中生活,强者与弱者的分界就在于谁能改变它。

5、不要心平气和,不要容你自己昏睡!趁你还年轻,强壮、灵活,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

6、人生只是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一天天缩短生命的距离,我们只有用宽容与爱心去拉长生命每一天,学会并懂得去面对现实生活,去面对每一个给予我痛苦与快乐的时刻,丰富着我人生的`每一天。

7、人生,短短三万天,有高潮,有低谷;有成功,有失败;有生,有死。

8、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9、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0、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11、人生,没有永远的伤痛,再深的痛,在切之时,伤口总会痊愈。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你不可以坐在坎边等它消失,你只能想办法穿过它。人生,没有永远的爱情,没有结局的感情,总要结束;不能拥有的人,总会忘记。

12、成功的人想办法,失败的人找借口,这就是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最大区别。

13、人生总会遇到挫折与坎坷,请你不要惧怕跌倒,有无数次的跌倒就要有无数次的爬起。只有这样才能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记得有我一直在我身边鼓励你。

14、不要用借口搪塞失败,不要让骄傲占据心灵。

1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场,他集经理、演员、提词、编剧、换景、包厢侍者、看门人诸职于一身,此外还是观众。

16、快乐要理解分享,能力加倍的快乐。这也是三峡在线之所以总是在"清点生活,分享经典"的理由。

17、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18、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19、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胜利的泪水。

20、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或许都不尽相同,但我相信,成功都需要每一位想成功的人去努力、去奋斗,而每一条成功之路,都是充满坎坷的,只有那些坚信自己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人,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但有一点我始终坚信,那就是,当你能把自己感动得哭了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晨会简短分享3

1、在晤谈当中,不要想面面俱到而加入太多论点,也不要使重要变得暖昧不明,模棱两可,应事先找到谈话的侧重点,紧紧把握住,并好好发展它。

2、妥协不仅是“出卖”,更是一种“消耗”自己的方式,也就是说:你将不可能成功的推销自己。

3、无论你是否喜欢,我们的生活早己被时间所束缚,只是你的流程表未经计划或计划的很差罢了。

4、推销任何商品,只要秉持真诚,使对方坦诚相待,完全信赖,并非难事。

5、遵守一个诺言,可以使别人对你建立起信心,破坏你的诺言,不仅动摇了那个信心,同时可能伤了一个人的心。

6、加油吧,持续你的努力,每天,每月,积累一点一滴的进步,原本今天无法实现的梦想,明天,就可以得到丰硕的成果。

7、听话是一种优雅的艺术,但很多人没有充分利用这种艺术,他们认为人有两只耳朵,所以肯定会知道如何去听。

8、一个推销员做事的下下之策是:绕着真实四周耍把戏,渲染它或歪曲它。

9、人是受环境影响的,因此,要主动选择最有益于向既定目标发展的环境。

10、不管你对于每天接触的客户具有何种想法,这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你对待他们的方法。

11、集中你的精力去学习一件小事,而成功一名专家;比你分散精力去学习许多小事要更加节省时间,而且容易成功。

12、不管你是多么擅长说服顾客购买许多东西,也必须让顾客如其所愿,照付那些金额才行,否则便不能说是一位优秀的推销员了。

13、决窍,是以正确的方式,技巧,以及最少的时间和努力,去做好某件事情。

14、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时不去斗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时还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1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6、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17、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

18、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19、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20、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用日记体写作文应注意什么

用日记体写作文应注意什么

1.怎样写日记体作文

日记是比较随意的,它可以记录一天中的某一段经历,一点感想,可以叙述、议论、抒情,有人愿意写“心情日记”,代表了你的心路历程。它只属于你自己,不便于公开。

如果你的日记是作业的一部分,还要上交老师批阅的话,“心情日记”的内容,就不适当,它是你心灵的秘密。

写日记的好处很多,对组织语言能力,观察事物,想像力,都有帮助。但要注意的是,逐步改掉口语写作习惯,熟悉规范的书面语言写作,有的同学,开始的时候,不能区分书面语言和口语的区别。有的同学以为,书面语言就是复杂难懂的“官腔”。就像“新闻联播?一样。其实不是,散文《春》里面,就是很简单的书面语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比如,有个同学问这样的题目《你以为你是谁呀?》,要写作文,这就是典型的不规范的语言。做标题,很不妥当。

很多的同学,朗诵文章还行,一旦自己写起来,往往意思表述不清,中心不明确,大多数是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的语言,这说明,他自己在思考的时候,始终在用不规范的语言思考的原因,想什么,写什么,只有他自己才懂的文字。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某个人在说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时候断断续续,半天没有说出一个恰当的词,自己的意思,无法正确表达,这是因为,词汇量少,不常看书的关系。

强调语言规范的目的,就是要让别人,都能看懂你的文章。这不是说方言土语就不好,方言也能表述的很生动、形象,但毕竟不是规范的,而且词汇量有限。所以,要写好日记,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

2.日记体作文中一般需要写几个日记

一般都写3篇。

各有所不同吧,只要题目说明内容就可以了。

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

给你找了一篇例文,你看一下格式吧。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考生

某月某日星期一阴

老师又要求我们记日记了。我真不明白老师的用心,越是怕写作越是逼我们,难道记记日记就能把作文写好了?

要不是害怕老师的严厉,我才不会在这个日记本上写下这几行字。

某月某日星期三多云

老师说,日记就是要记下自己所见到的有感触的事物。我想,今天见到的这件事应该记下来:

那是一个父亲,他手里的食品袋中装着几个烧饼。他站在教学楼前,一定在等他的孩子。日光很烈,整个上午,他一直站在那灼热的日光里。放学后,我在校园的一角,见到那个父亲的儿子,他正在抱怨父亲:“你的衣服那么破旧,在楼前让我怎么认你呢?”

唉!这真是一个混账儿子!

某月某日星期五晴

星期五是一个让我胆战心惊的日子,因为今天下午是作文课。而我,是最怕写作文啊。

作文题目要求以“亲情”为话题写作。我写什么呢?我一时间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动笔。我突然发现我的同桌拿出他的日记,在里面寻找材料呢。难道日记真的能帮助我渡过作文难关?

我也拿出我的日记本,开始一页一页地翻看。我突然发现前天记下的那个给儿子送烧饼的父亲。哈哈,有了,我就写那个父亲,题目叫做“阳光下的父亲”。

某月某日星期五晴

又是星期五了。今天下午老师评讲上一次的作文。让我惊喜的是,我的《阳光下的父亲》竟然被老师当作优秀范文在班里念了。经过老师的评说,我才发现我的作文写得真不错。

感谢那篇日记,它帮了我大忙啊。

某月某日星期一晴

真快,一个日记本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记满了。今天,我买了一本新的日记本。呵呵,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爱上了日记。

这是新的日记本的第一页,在这一页上,我一定得欢呼:我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了!

3.写日记要注意什么

你好!

注意四“bian”非常重要。一要注意“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万事万物都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之中。世界上不会有两张完全相同的面孔,也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那种认为“生活天天一个样”的认识,只是注意到事物相同的一面,而未能从中发现它们的差异。不过我们观察事物的目的,不仅应当发现它的相同点,而且更重要的是寻求事物同中之异。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假如你要描写景物,那么你就要注意今日晴,明日云,早晨霜,过午雪;昨日花含苞,今日花盛开;假如你要记事,就请你把一天内最有特色,与往日不同的一件事记下来。总之,只要是以前写过的东西,最好不要去写它。不能总是“铛铛铛,上课铃响了,老师走上讲台……”老调重弹,千篇一律。只有这样注意了事物的变化,日记才能常写常新。二要注意“辨”。我们虽然知道事物之间存有差异,但真正要把这种差异弄清,尚须一番功夫。常言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没有丑也就不会有美;没有恶就不会有善;没有坏就无所谓好;没有谬论就无所谓真理。如上所说,注意了事物的发展变化,还必须透过现象看其本质,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请看下面《我讨厌雾》这篇日记:12月11日雾一场大雾笼罩着大地,整个世界突然变得虚幻缥缈,一切仿佛魔影似的。若大的世界一下子变得拥挤不堪。雾啊,有谁会喜欢你呢?暴雨虽然给人们布下了泥泞,但他能洗刷掉尘迹。狂风纵然会给人们带来寒冷,然而它却能锻炼人们的意志。大雪诚然会将世界送进严冬,但它的洁白却能净化大地,给人以启迪。雾啊,你呢,却只会给万物蒙上一层厚厚的面纱,制造这天然的视觉障碍。你终究会被太阳揭去面皮,将你从世上驱逐出去。日记通过风雨雪雾四种自然现象的比较,明确的揭露了雾的虚伪,表现了对雾的厌恶之情,并且很有哲理。这里侧重的是景物比较。如果你善于在日记中把所见、所闻、所做的事放在一起,当天的,或当天和以前的事加以比较,明辨是非,从中悟出一点道理来,这对你总结经验,督促工作无疑是很有好处的。三要注意“辩”。从学生日记来看,重记事轻议论,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弊病。要知道在日记中发表议论,不仅能够倾吐自己对事物的主见,而且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论辩能力。《咒懒》这篇日记就是一篇很好的例证:4月20日阴咒懒又有几天没记日记了。哎呀,懒这个罪魁祸手不知使得多少人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懒惰可憎!但情愿给懒惰做俘虏的人就更可憎了。另外,在日记中发议论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注意观点正确。议论的出发点不应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好恶,使日记成为个人主义的避风港,而应当多多考虑一下它的积极意义。譬如说懒,我们自然不应鼓吹逍遥主义,为懒惰开脱罪责。二是论题要小。因为日记毕竟不同于大文章,它不必面面俱到,可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进行议论,切忌贪大求全,洋洋不止,那样会失于呆板,扼杀日记短小、自由、活泼的优点。四要学会“编”。日记是以记实为主的,但它毕竟不是新闻报道。它不仅可以,而且应当适当写进一些虚构的内容。当你认为今天的确无啥可写时,可以考虑作一篇小小说,写篇小童话,编一则小故事,整一段梦境,搞一篇幻想。此时你可以展开理想的翅膀,在想象的王国里尽情飞翔。例如发表在《初中生周报》上的习作《<;牛郎织女>;后传》就是刘兴明同学根据学了《牛郎织女》课后写的一篇日记整理而成的。作者幻想一年牛郎织女相会时,巧遇“中华”号飞船,载着他们返回了人间。牛郎重操旧业,靠养牛发家,后来办了乳品厂,成了“农民企业家”。织女当了某家纺织厂的工程师,做了全国劳动模范。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在大学读书。牛郎织女一家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文章想象奇特,别有洞天。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弥补你当天的欠缺,而且会使你的日记增加趣味性,对于开拓你写作的思路是极有益处的。上面这些仅仅是写日记常常涉及到的几个方面,它不可能一揽无余。总之,只要同学们做有心人,善于动脑筋,日记是大有内容可写的。

4.写日记需要注意什么

那么,该如何写好日记呢,我们继续看看。

一、写日记,内容要丰富,题材要广泛,不要有框框。相信各位孩子一天发生的事不会只有一件吧,那最好能够把你记得的事都写下来啦,当然,并不是说让大家从起床刷牙洗脸开始写到晚上上床睡觉为止。记录一天的生活,看看取得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什么做对了,什么做得不对,把这些记在日记里。那是不是每件事都很详细的写或者每件事都一笔带过呢,非也非也。

二、写日记,要写得集中。集中,就是要详细写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或者你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像在脑子里放电影一样回忆白天发生的事,一幕幕在脑子里放映一遍,然后好好想想,你会发现,你的记忆就像流水一样,一点点都会流淌在你的日记本上。

三、写日记,形式要活泼,方法不拘一格。一些同学写日记,形成了一个公式,先写所见所闻,再写看法和感想,最后联系自己表决心。千篇一律,像是一个模子浇出来的。这很不好,写法要因事而异。

两个同学,在激烈地争辩,把这个场面写下来,就是一段对话描写;针对班里的不良现象,在日记本上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就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把看到的一件小事,有头有尾地写出来,就是一篇记叙文;半导体收音机装好了,写一个使用说明,就是一篇说明文;看完电影写一点感想,就是一则随笔。所以我们的日记要灵活应用。

四、写日记,要持之以恒。这点当然是最重要的,日记日记,日有所想,日有所记,不断坚持才会有进步。

那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呢?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大家的文笔,每天都写,每天都有进步。还可以抒发感情,有时候白天有什么不痛快,写吧,写日记上,写完之后,会发现,心里舒畅了很多。我们这的日记,都是孩子写的,孩子有时候可以通过日记告诉爸爸妈妈,我心里有什么想法,更能够便于父母孩子间的沟通,另外,有别人看到日记了,更会帮你出出主意了,不是一举两得吗?

写日记还是一种素材的积累,我们有的孩子,写作文很苦恼,没什么可以写的,当我们每天坚持写日记,会发现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了。写日记还能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为了能够在日记上写出有意义的东西,我们孩子会更加仔细的观察世界,以便于写好日记,日记有东西写了,他就更有信心去观察世界了。这样就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这个是我朋友写的,你参考一下!

5.写日记应该注意些什么

1、兴趣培养要重视有的教师指导低年级学生写日记,往往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多少,有的还提出严格的字数要求,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要写得如何好等等。

以上这些做法,出发点是好的,让学生多练笔,多写、写好,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学生的兴趣培养。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写作兴趣在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过程中更是不容忽视。

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作,教师就以过多和繁重的要求把作业压给学生,不仅给学生造成负担,而且会大大挫伤学生今后的写作兴趣,甚至对写作产生恐惧感,真正的作文还没开始写,学生就开始怕写作文,这就与写日记的最初目的背道而驰了。因此,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要重视,应该以写日记为形式,从小让学生体会写的乐趣,让学生敢写、会写、爱写。

那么,写日记要重视兴趣的培养具体该如何把握呢?首先应注意写日记的形式要多样。避免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例如有教师让一年级学生写日记,取名为“爱熊日记”,写的方法是教师准备了四只可爱的玩具小熊分发给每个小组,每个同学将小熊带回家一天,把你想说的告诉小熊并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到明天再把小熊传给下一个同学。这样,每个同学大约每两周写一次日记,学生写得很轻松,也很愉快,有小熊作伴,把心里话都写了下来,而且写得真实,有趣,许多学生都等不及,问老师来讨小熊回去写,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喜欢写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慢慢形成了,对学生今后的写作发展打好了基础。

其次,要注意多交流学生的日记,让学生体会到写日记能写清一件事情,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写的作用与意义,把老师要我写变成我自己想写、要写。例如老师经常读读学生的日记,把学生的真情实感读出来。

让学生读读自己的日记,把想要说的告诉同学们。把学生日记中写到的有趣的事情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表演成小品等等,让学生体会到写的成功与快乐。

还有可以开展多种活动,比如开展写日记小竞赛,比一比谁写的日记又多又好;开展好日记展评活动等等。总之,教师应抓住学生写日记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2、词句练习要抓实低年级学生,重点应加强词语和句子的训练。写日记,就应作为学生词语和句子训练的一种方法手段。

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能说清写好句子,熟练用词造句。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一开始就对学生写的内容和篇章结构提出过多要求,应抓实学生词语与句子的训练。

比如能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写通顺完整的句子;加强四素句的训练,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等等,在此基础上,在表情答意,叙述事件,为学生今后的篇章作文打好基础。例如,班级发生一件事情:一个同学故意丢了一个纸团,另一个同学主动把纸团扫掉。

教师抓住这一机会,“看哪个同学能把这件事在日记里写下来?”让学生把这个小品写下来,一方面训练学生叙事的写作能力,但更主要的是小品里出现了许多基本词语的运用,让学生通过叙事用一用,发现问题,巩固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学生日记交上来,有的学生写“同学掉了一个纸团”,有的写“同学滚了一个纸团”,有的写“把纸推进奋箕”等等。

通过日记,发现学生在“丢”、“掉”、“滚”、“扫”、“推”等词语的运用上存在问题,教师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基本词语的掌握上更进一步。有一个学生在一篇日记中,记叙了他种的豆子发芽的经过,但句子的叙述不完整,句子前后组织混乱,表达不清。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并没有急于给学生修改,而是让学生回去再种一次豆芽,只是每天写一句话,把最重要的变化写下来,写清楚。学生每天将变化写下来,教师对句子中的问题进行指正,经过十天后,学生句子的叙述已基本达到要求,教师再让学生把十天的句子连起来,重新组织一下,并和一开始的日记进行一个比较,使学生在语句的组织训练过程中提高叙事写作的能力。

3、技法指导要适度指导低年级学生写日记,应以兴趣培养为重,以词语和句子的训练为主,那么对于写作技法上,该如何把握呢?有的教师对学生日记的写法不闻不问,只要学生写,至于写什么,怎么写的,缺少必要的指导。有的教师对学生日记的写法过分强调,技法要求过高,甚至出现许多学生无法理解的写法。

以上两种情况均不可取。对低年级学生的日记的技法指导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即不能使学生随意乱写,形成不好的写作习惯,也不能过于求成,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接触一些技巧,逐渐提高学生日记的质量,从而为今后的写作形成良好的过渡。

首先,教师对于学生写的内容要予以适当点拨。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写日记。

比如有学生的日记写的都是一天的流水帐,虽然语句通顺,但内容枯燥,教师可提示学生是否可以写点自己心里想的东西,写的有趣一点等等。有的学生写的内容比较虚,想法写得多,具体事物的描述写得少,教师可启发学生写点身边的小事情等等。

其次,为让学生的日记写得生动一点。

6.一般写作文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要了解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阅读完以下材料,能了解对作文的写法、要求、注意项。

目前作文最常见的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1.记叙文的分类(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①简单记叙文。②复杂记叙文。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说明阅读训练

1、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对象(内容)分:①实体事物说明文。②事理说明文。③科学小品文。从语言表达方式分:①平实说明文。②文艺性说明文。2.说明文的特点:(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3.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4.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画图表、摹状貌、引言论

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现代应用文

1、应用文的种类:(1)书信类: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电报、汇款。(2)笔记类:日记、读书笔记。(3)公文类: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种。(4)宣传类: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5)告示类:启示、海报。(6)礼仪类: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7)契据类: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8)传志类: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论点论据论证

(1)、议论文的分类:按内容目的分:①一般性议论文。②评论。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④读后感。按论证方式分:①立论文。②驳论文。

7.日记体作文题目怎么写

日记体作文写法及例文

日记式:

日记是广大初中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写作体裁。日记体作文既可以是单篇日记,也可以由几则日记组成来表达一个主题。结构形式比较灵活,每篇日记之间不要求有严格的逻辑衔接;表达也比较自由,叙述、描写、议论可以随意穿插,便于作者表情达意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因此,无论写作水平高下,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运用日记体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

日记体作文在以往的中考作文中就已经出现,但经过多年的写作实践,这种文体的作文越来越趋于成熟,日臻完善。

例文: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考生

某月某日星期一阴

老师又要求我们记日记了。我真不明白老师的用心,越是怕写作越是逼我们,难道记记日记就能把作文写好了?

要不是害怕老师的严厉,我才不会在这个日记本上写下这几行字。

某月某日星期三多云

老师说,日记就是要记下自己所见到的有感触的事物。我想,今天见到的这件事应该记下来:

那是一个父亲,他手里的食品袋中装着几个烧饼。他站在教学楼前,一定在等他的孩子。日光很烈,整个上午,他一直站在那灼热的日光里。放学后,我在校园的一角,见到那个父亲的儿子,他正在抱怨父亲:“你的衣服那么破旧,在楼前让我怎么认你呢?”

唉!这真是一个混账儿子!

某月某日星期五晴

星期五是一个让我胆战心惊的日子,因为今天下午是作文课。而我,是最怕写作文啊。

作文题目要求以“亲情”为话题写作。我写什么呢?我一时间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动笔。我突然发现我的同桌拿出他的日记,在里面寻找材料呢。难道日记真的能帮助我渡过作文难关?

我也拿出我的日记本,开始一页一页地翻看。我突然发现前天记下的那个给儿子送烧饼的父亲。哈哈,有了,我就写那个父亲,题目叫做“阳光下的父亲”。

某月某日星期五晴

又是星期五了。今天下午老师评讲上一次的作文。让我惊喜的是,我的《阳光下的父亲》竟然被老师当作优秀范文在班里念了。经过老师的评说,我才发现我的作文写得真不错。

感谢那篇日记,它帮了我大忙啊。

某月某日星期一晴

真快,一个日记本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记满了。今天,我买了一本新的日记本。呵呵,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爱上了日记。

这是新的日记本的第一页,在这一页上,我一定得欢呼:我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了!

〔点评〕本文值得借鉴的地方:又是一篇构思新颖的好文章!作者用日记体的形式记载下自己养成记日记的习惯的经过,实在是匠心独运!很值得借鉴。这个故事,如果用普通记叙文的手法写出来,恐怕是“内容空洞,平淡无味”了。其次,因为用日记体,故事之间的过渡和交待就被“某月某日”省掉了,真是“一石数鸟”,应该好好学习

8.小学生写作文要注意什么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到作文,总是会觉得: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日记烦,烦于无事记。许多小学生把写作文当作一项沉重的任务去完成,胡写一通,这找一句那找一句拼成一篇,毫无真情实感.这样改作文的老师也没心情好好看.在实习期间我是深有体会啊!所以,我觉得我们要让学生抛去这样沉重的心理负担,变被动为主动,把难受变为快乐!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精心呵护小学生创新的灵性,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在作文中拥有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意见,使学生进入愉快的创造中。而且不要提过多过高的要求,少定“框框”,鼓励学生独立构思和批判思维,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真正体现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另外努力创设作文情境,为学生提供心理环境,使他们产生“不吐不快”的心理感受。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语汇的涌现才会自然。

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教师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不能让他们对作文产生恐惧感,在实习的时候,对于写的不好的作文和抄袭的作文,老师也没有提出强烈的批评。其实不会写的同学在抄袭他人的作文的过程中也是会学习到很多的。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们的一些老师就要求我们的日记可以一天是自己写的,一天是抄写的,这样交换着写,写日记就没有那么愁了。有老师讲“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学会抄也是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校也会组织一些作文竞赛之类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一部分写作文好的学生去景区游玩,回来写游记,举行作文竞赛,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的兴高采烈劲儿啊,但是高兴之余我们也没有忘记去游玩的目的任务,认真听导游介绍每一处景物,仔细的观察。那一次的作文我写的最轻松最好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作文题材是越来越多了,他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精彩,家长和学校总是会想尽办法让他们去看到感觉到更多,公园,动物园这都不算稀奇了。虽然有这么多东西可以写,但是小学生毕竟是小,他们并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很多,这就要靠教师的指导了。作为教师的我要积累更多对于小学生写作文指导方面的经验。为更好的工作做好准备!

对非经济增长的理解

对非经济增长的理解

分类:商业/理财

问题描述:

非经济增长的含义是过度的投入和资源的耗费造成财富假性的繁荣,增长的代价高出了付出。

解析:

两种范式中的非经济增长

在标准的新古典范式中,非经济增长听上去好像是自相矛盾,或至少是一个不恰当的词汇,在宏观经济学的教科书中找不到这个概念。但是在生态经济学范式中,它显然是可能的。

1.新古典范式

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或其分析的预设观念认为,经济是全部系统,自然如果要被加以考虑的话,只是经济的一个部门,比如说是开采部门(矿藏、矿井、森林、渔业、农业,包括垃圾)。自然不被当作一个容纳、供给和支撑经济的包容物,而是被当作与其他部门无异的一个部门。如果开采部门的产品或服务应该变得稀缺,经济就会通过使用其他部门的替代产品来“掩盖”那种稀缺性。如果很难找到替代,那么就会发明出新的技术来使其实现替代。

在这种观点看来,自然显而易见是不重要的,因为开采自然资源产品的相对价格普遍在下降,开采部门在gnp总量中的份额在减少。在新古典经济学看来,除了最初提供必需的原材料,自然对于经济来说实在不重要。

上述是对新古典范式的一个客观描述,“经济学原理”基础教科书可以证实这一点,所有这类教科书都在头几页阐述了分析的预设观念。这无异于就是著名的循环流图,将经济描述为一个在企业和家庭之间进行价值交换的循环流——一个孤立的系统,与外部没有联系。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外部”,不存在环境。查询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索引,会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关于“环境”、“自然”、“消耗”和“污染”等词条,几乎是空白。好像是为了再次证明自然的无足轻重,高等教科书有关发展理论的章节都是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依据的,在这里生产只是表示为劳动和资本的函数,资源被安全排除在外。

2.生态经济学范式

这段佚事引发了关于范式的另一种选择的思考,即生态经济学。非经济的增长在此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概念,重大分歧在于是否将经济看做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新古典经济学忽视自然的“证据”(许多自然资源相对价格下降,开采部门在gnp中所占份额很小)在生态经济学范式中有全然不同的解释。在一种资源攫取加速的年代,其短期供给势必很高,因而市场价格很低。资源的低价格并不意味着不稀缺和不重要,而是因为资源的迅速减少使得人们从技术上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的廉价资源。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资源开采部门获得的gnp比例很低证实了其不重要性。根据这一逻辑,我们也可以说,大厦的根基并不重要,因为它只占了整个摩天大楼高度的5%。gnp是由增值的劳动和资本构成的,但是增值增加到什么程度?资源是价值所附加的对象,它才是增值这座大厦赖以存在的根基或基础,根基的重要性并不因为它所支撑的建筑的增加而减少!然而经济学家却习惯性地持相反的观点,例如,我们不必为全球变暖而担心,因为对气候敏感的经济部门只有农业,而农业只占gnp的3%。这些经济学家显然不食五谷。

如果gnp的增长只通过附加到非增长的资源生产能力的增值获得,那么经济的增长很可能持续很久,但是这一切在当今的世界尚未发生。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表明,1975~1993年间,德国、日本和荷兰的人均资源需求量增加了,尽管增加的速度减缓。如果不算水土流失的减少,美国的这个数字也增加了。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虽然缓慢,但不等于零增长,因而使得资源总生产量进一步增加。这些国家目前的资源生产量的水平为年人均4.5~8.5吨,这样的水平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退化,因而宣布“非物质经济”时代的到来似乎还为时过早。

甚至新知识和新技术也可能有两方面的作用:提高或减少承载能力。新技术可能减少可获得的物质能量,例如温室效应就是一种新知识,它降低了化石燃料的有效的可获得性,因为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能力比从前认为的要低。新知识可以发现新的限制,臭氧层的空洞就是新知识。人们通常假定新知识永远会扩大且永远不会缩小资源基础,这样的假设过分具体地指明了新知识的内容,事实上它绝对是永远出人意料,却不一定令人愉快。如果技术能让我们从现有的资源流中获取更多的福利,它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环境承载能力的负荷,因而实际上扩大了承载能力。但是如果新技术只简单地增加了每个人的资源流量,那么它只会增加对承载力的负荷。

生态经济学认为,经济的增长实际上是将其环境(自然资本)转化成为其自身(人造资本)。这种物质转化的最佳程度(经济的最佳规模)是在减少的自然资本的边际成本与增加的人造资本的边际收益相等时才出现的。这种转化过程发生在一个有限的、非增长的和物质封闭的整体环境中。太阳能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动力,但是其能源生产量也是有限的和非增长的。随着经济子系统的增长,它已成为整个系统的一个越来越大的部分,因而更要将其限制在整体系统内——有限、非增长和熵。即便是同意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认为很容易找到自然资本的人工替代,其增长最终还是受制于整体系统的规模,经济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市场所不能反映的是经济的最优的、可持续的物质规模相对于生态系统的价值。市场不会区分什么是物质能量生产量的生态可持续的规模,什么是不可持续规模,就如同它不会识别收入分配在伦理上是否公正。可持续性和公正性一样,是一种在纯个人化市场过程中所不能获得的价值。然而,当市场在某些宏观约束下运作时,这些价值却可以折射到市场价格上。

但是如果像生态经济学所认为的,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之间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那么经济子系统的扩大就会大大受到严格的限制。

从历史上看,在“空的世界”的经济中,人造资本是限制性的,而自然资产是极其充裕的。今天,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满的世界”的经济,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的作用颠倒了。过去是靠限制渔船(人造资本)的数量来控制捕鱼量的,现在却是根据海里剩余的鱼类总数(自然资本)来限制捕鱼量。当鱼类总数成为限制因素时,更多的渔船有什么用呢?

当各种要素互补时,处于短缺状态的物品是具有限制性的。如果要素是替代性的,就不存在限制性要素。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应当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关注限制性要素:(1)在短期内将其生产能力最大化;(2)在长期内对其增长进行投资。这对经济政策具有重大启示——充分利用并投资于自然资本。经济学原理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限制性要素已经逐渐从人造资本转变为自然资本了——例如从渔船变为海里剩下的鱼;从锯木厂变为剩余的森林;从灌溉系统变为地下水或河流;从油井钻塔变为地下储油层;从燃烧化石燃料的引擎变为大气吸纳二氧化碳的能力等等。

新古典经济学通常假设,人造资本很容易替代自然资本,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即便这个假设(和由此而引起的对限制性要素的忽视)也未为持续的增长提供依据,尽管它放松了对目前增长的严格限制。如果人造资本替代自然资本,自然资本也可替代人造资本,替代是可逆转的。如果我们最初的自然资源是人为资源的优质替代品,那么从历史上看,我们为什么费尽心力地将自然资本转化为人造资本呢?这不是两类自然资源(如可耗尽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之间的替代)的替代问题,而是一个资本替代资源的问题,是截然不同的事情。两类资源间的轻松替代并不能说明我们没有资源也可以生存。

坚信新古典经济学的轻松替代的人们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他们也不能圆满地回答下列问题:不使用更多的资源如何能产生更多的资本?生态经济学家无需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肯定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基本上是相互补充的,只在边际上是相互替代的。

经济的最佳规模越小,则下面的量越大:(1)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互补性的程度;(2)我们直接体验自然的欲望;(3)我们对其他物种的内在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评估。经济的最佳规模越大,其物质增长变为非经济的时刻到来得越早。

四、从许可性增长到强制性增长,再到限制性增长

新古典范式允许增长永远进行下去,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强制它。历史上,推动永远增长思想的并非新古典学说,而是为了解决马尔萨斯(人口过剩)、马克思(分配不公)和凯恩斯(非自愿失业)提出的实际问题,增长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答案。

人们说,人口过剩可以通过人口转变加以解决。当人均gnp达到一定水平,孩子相对于其他物品来说变得十分昂贵时,生育率就会自动下降。正如口号所说的,经济增长是最好的节育方法。至于人均增长的消费乘以降低的“平均”生育率是否导致了超出最佳规模的消费总额的增加,却无人问及。更具体地讲,有没有必要将印度的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到瑞典人的水平,将印度在生育水平降低到瑞典人的水平。如果这样做,这样水平的消费总量会对印度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人们还说,阶级间财富的分配不公可以通过增长得到遏制,与此对应的另一条口号是“水涨船高”。然而事实上,增长扩大了国内和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更糟糕的是,这个比喻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这里涨潮就意味着某个地方在落潮。

最后人们说,不断增长的总量需求可以解决失业问题,加大投资即可做到这一点,这当然意味着增长。通过增长来避免失业,我们在此条道路上还能继续走多远?为了追求完全就业,我们一定要增长到超出最佳规模的程度吗?这又是一个无人问及的问题。

在继续这个由来已久的话题时,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认为,更大的增长也可以自动解决环境问题。人们发明了所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用以揭示gnp和环境污染量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因而人们必须保持增长,因为尽管它开始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但是一旦我们爬升到倒u的峰顶,它就会开始对环境产生有利影响。

上述所有情形都假设增长是经济的,增长会使我们更加富裕而非更加贫困。但是现在的增长却正在变为非经济的。非经济增长不会支撑人口转变,因而不能解决人口过剩问题;它不会消除分配不公,也不能解决失业;它也不会为环境的修复和清洁提供额外的财富。通过增长的间接方式来解决这些重大问题不再行得通。

我们现在需要以更加直接和根本的方法来解决马尔萨斯、马克思和凯恩斯的问题:控制人口以解决人口过剩;重新分配以解决过度的不平等;采取像公共救助就业等措施来解决就业;进行生态税收改革来提高资源相对于劳动的价格。这些必须都是国家政策,而认为这些政策应由一个世界权威来推行的想法是过于理想化了(或过于悲观了)。许多国家在控制人口增长、限制国内收入不平等和减少失业上取得了成就,这些国家还通过环境和社会成本内在化提高了环境的生产能力,但是各国在这些方面的努力被全球化的思想削弱了。通过侵占他国的经济和生态空间,侵占全球剩余的公共财产,全球化在为重新建立“空的世界”经济的条件作最后的一搏。

五、全球化是非经济的增长的催化剂

1.全球化削弱了各国将环境和社会成本内在化为价格的能力

自由市场前提下的经济一体化鼓励的是降低标准的竞争(即压价竞争)。那些在将生产的所有环境成本内在化方面做得最差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优势,越来越多的生产转移到了核算成本搞得最差的国家。随着不计核算、外在化成本的增加,gnp增长与福利之间的正比关系消失了,甚至出现反比关系,形成了非经济的增长。

“压价竞争”的另一个层面是,全球化使得高工资国家(如美国)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美国存在着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契约以缓解劳动与资本间的冲突,特别是人们一直认为,在美国,劳动与资本间的收入分配是公平的,比整个世界都要平等,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势必会破坏这种社会契约。美国人的工资将大幅度下降,因为世界市场的劳动力远比美国充足。这还意味着,美国国内的资本收益将增加,因为全球的资本相对于美国资本来说要匮乏得多。从理论上讲,人们会说,在世界其他地方,工资也将被抬高。但是这样的国家实在有限,就如同说,从理论上讲,当我从梯子向下跳时,引力不仅将我拉向地面,同时还将地球拉向了我。

人们常用比较优势为自由贸易和更广义的全球化辩护。比较优势的推理假定,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国家间是不流动的,进行交易的只是产品。随着目前以资本流动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的出现,我们已经告别了比较优势的时代,进入了绝对优势的统治,它确保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从贸易中获益,而不能像在比较优势下保证每个国家从这些收益中分得一杯羹。理论上,绝对优势下的收益要大于比较优势下的收益,但是没有理由期望这些收益使参与贸易的各方都受益。通过重新分配从贸易中所获得的某些收益,可以使互惠在绝对优势下重新实现。但是我从未听见全球化的鼓吹者们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经常不合逻辑地借用比较优势的学说以证明可以达到互惠,却忘记了比较优势的前提是资本的不流动,而实际上,资本并非不流动的。的确,有些人甚至引申比较优势的观点,为自由资本流动而辩解——如果商品的自由贸易是互惠的,那么为什么资本不能自由贸易呢?然而,人们不能利用某一论点的结论来反驳这一论点得以成立的前提。

没有人意识到,尽管贸易可以使某些国家超出其生态承载能力而生存,但不能使所有国家都做到这一点——不管世界贸易如何拓展,也不会使所有国家都成为原材料和环境服务的净进口国,因而荷兰和香港地区的经验不具有普遍意义。自由贸易使得生态负担在全球更加不均匀地分布。

2.加强全球竞争优势被当作容忍企业合并和垄断国家市场的借口(我们现在依赖于国际贸易来替代国内信任危机,以保持竞争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做法打着解除控制自由市场的旗号。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在其经典文章“公司的性质”中阐述道:“公司是市场关系之海中计划经济之岛”。由于兼并,计划经济之岛相对于市场关系之海的其他部分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资源由公司内部的计划经济分配,而由公司之间的市场关系分配的资源越来越少。这居然被当作市场经济的胜利!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这是公司的胜利,因为各国***已无力约束公司资本,无力为了公众的利益而保证市场的竞争力。在100个最大的经济组织中,52个是公司,48个是国家。1/3的跨国贸易是在公司内部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公司间的转移而非市场转移。这些计划经济公司内部的收入分配越来越集中,首席执行官的工资与员工平均工资之比已经超过400倍,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我们不能想象当首席中央计划制定者给自己定工资时会是什么情形!

3.根据竞争性(绝对)优势,自由贸易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对劳动分工的压力增大了,因而人们谋生可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

例如在乌拉圭,为了保持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人们不得不要么放羊,要么养牛。所有其他商品都必须进口,以交换牛肉、羊肉、羊毛和皮革。乌拉圭人如果想在交响乐团演出或想当飞行员,就必须移民出国。

多数人从挣钱中得到的满足与他们从花钱中得到的满足一样。选择范围的缩小意味着福利的丧失,这是贸易理论家们没有考虑的。全球化假定,出国移民和接收移民是没有成本的,在一个国家内缩小就业选择范围也是没有成本的,这两种假设都是错误的。

人们谋生的选择范围被贸易理论家们所忽视,而人们消费的选择范围却被极度强调。例如美国从丹麦进口曲奇饼干,丹麦也从美国进口曲奇饼干。饼干都要经过北大西洋。尽管同样商品的贸易获利不丰,贸易理论家们却坚持认为,由于扩大了消费者的可选择范围,曲奇爱好者的福利增加了。或许是吧,但是这些好处难道不能够通过简单的配方交易更廉价地获得吗?人们可能想这样做,但是配方(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正是自由贸易者要保护的东西。

在所有事物中,知识是最应该免费分享的,因为分享知识只会使其更丰富而非减少。然而我们的贸易理论家却抛弃了杰斐逊“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的名言,代之以“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的混乱说教。据此,他们愿意将生命本身最基本要素的所有权授予私人垄断公司,如种子的专利以及基本基因结构知识的专利。支持这种掠夺性行径的依据是,如果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垄断性产权给予经济动力,新知识新发明就会停滞不前。然而,据我所知,发现了dna结构奥秘的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并没有得到任何专利费,倒是二流的基因骗子们从他们的伟大发现中获得丰厚利润。知识一旦产生,其适当的分配价格应当是分享它的边际机会成本,它近乎于零,因为知识并未因为分享而损失毫厘。当然,你的确失去了对知识的垄断,但经济学家传统上认为,垄断导致效率低下和不公正,因为它造成了垄断物品的人为稀缺。

诚然,虽然分享知识的成本是零,但产生新知识的成本不是零。因此生物技术公司主张它们应拥有15~20年的垄断权,作为研发产品的费用。当然,它们由于付出而应当获得利益,但是如果没有詹姆斯和克里克的贡献,没有孟德尔以及以往所有伟大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它们将一无所成。正如经济学家熊彼特强调的,最早的发明者已经拥有了暂时的垄断权。他认为,这些经常发生的暂时的垄断权是竞争性经济中获利的源泉,而竞争性经济的理论倾向就是使垄断利润降至零。这是竞争性经济效率的根本,为什么要通过人为的知识垄断来破坏这个根本呢?

信不信由你,多数重大发现都是在发明者没有从知识的专利所用权中获利的情况下作出的。你可以想见这样的情形,科学家的动力出自纯粹的热爱和发明所带来的兴奋,他们满足于收入水平在大学里可以达到前百分之十即可,而不是前百分之一。

瑞士伟大的经济学家西斯蒙迪很久以前就说过,不是所有的新知识都会使人类受益。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和伦理的滤网来选择有益的知识。探索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获取垄断利益——这就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滤网。

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摒弃所有的知识产权,那样的话,产生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但是我们无疑应当开始限制其范围和专利垄断的时间,而不是不加限制地强调它。而且,我们应当更乐于分享知识。分享知识会提高所有劳动、资本和资源的生产力。国际发展援助应当更多地提供免费分享的知识,减少外国投资和有息贷款。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