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大型养牛场价格(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

马来西亚大型养牛场价格(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

大家好,关于马来西亚大型养牛场价格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它也是世界上农业最大的国家。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世界上农业最大的国家,希望能帮到你。

农业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全球咖啡种植面积最大——印度尼西亚

印尼咖啡种植面积为全球最大,但由于咖啡生产效率低,导致印尼咖啡产量在巴西和越南之后,仅居世界第三位。日前印尼咖啡加工与出口企业协会总主席伊尔凡表示,印尼咖啡种植面积达130万公顷,大大多于巴西(65万公顷)、越南(42万公顷)等主要种植国,但每公顷产量仅760公斤,比巴西(每公顷6—7吨)和越南(每公顷3—4吨)低了很多,极大影响了印尼咖啡产量。他表示,印尼咖啡生产潜力十分巨大,如能将每公顷产量提高至2吨以上,印尼有望超越越南和巴西,成为全球最大咖啡生产国。印尼农业部农园种植总司专家赫利表示,目前印尼政府仍苦于难以提高咖啡的生产能力,主要是很多咖啡树树龄较长,农业部提议通过种植新咖啡树提高产量。印尼主要生产罗布斯塔和阿拉比卡咖啡,罗布斯塔咖啡较受国内市场欢迎,阿拉比卡咖啡受国外市场青睐。据印尼农业部统计,印尼全国约有95.5万公顷种植园仍在生产,其中76万公顷用以培植罗布斯塔咖啡,19.5万公顷用于培植阿拉比卡咖啡。约92%的咖啡产量来自于个体种植咖啡农户,仅8%来自于国营农园。印尼共有190万农户以种植咖啡为生,2012年产量达74.8万吨,分别为14.8万吨阿拉比卡咖啡和60万吨罗布斯塔咖啡。

印度尼西亚的农业概况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2大棕榈油生产和出口国,对世界植物油市场价格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农业历来在印度尼西亚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全国经济全面发展,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强,农产品供应与需求形势不断好转。

1基本情况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群岛国家,属于热带气候,包括石油、矿藏、木材和农产品在内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2006年,全国人口为2.22亿,名列世界第4,其中近80%居住在爪哇和苏门答腊这2个岛上;8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中高收入人群约为33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通用货币是卢比。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5.5%和6.1%。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法律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缺乏、腐败盛行等。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41美元;失业率为13%;人均支出384美元,其中53%用于食品消费。

农业一直在国内经济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0年前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目前,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45%。由于农场规模较小,农业生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2大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对世界油籽价格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产品有:水稻、玉米、棕榈油、大豆、干椰子肉、橡胶、以及木薯。

全国现有约4700个大中型食品加工厂和77200个小型食品加工厂,食品加工业职工约为300万人,产值2005年为239亿美元;大中型食品加工厂约占全国食品加工职工总量的25%,占全国食品加工总产值的85%。食品支出约占公民总支出的53%。

2农业政策

印度尼西亚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自给率,以及稳定国家经济。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府一直向农民提供多种农用物资(如:粮食作物种子和肥料)补贴、浇灌工程信贷等。政府还通过国家粮食后勤局(BULOG),对包括大米在内的基本食品实施严格控制。国家粮食后勤局负责确定大米等主要粮食的支持价格,进行干预性收购或销售,并且负责大米的进出口、储备和供应。2003年1月,国家粮食后勤局改名为“国家贸易公司”,接受财政部的监督,但基本职责不变。

为了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政府从1998年开始允许私营企业进口小麦,从而解除了国家粮食后勤局对小麦进口的控制。目前,私营企业可以自主进口小麦、大豆、玉米和糖。

3.粮油供需

3.1大米

大米是最主要的食用粮食,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年均水稻种植面积达到近1200万顷,占全部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90%的水稻田具有浇灌设施。

由于水资源管理水平较低、灌溉设施较差、以及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大米生产增长速度较慢,长期以来不能满足消费需求。阻碍大米生产的最大原因,是农民拥有的土地面积非常小(人均不足0.5hm2)。为了鼓励大米生产,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提供特殊贷款,增加肥料和种子补贴,扩大种植面积等。

政府通过国家粮食后勤局(Bulog)储备约占国内消费总量5%的大米,向军队和偏远地区的民事人员提供大米口粮,在全国性灾难中提供援助,并且在必要时从事市场运作以稳定价格。国家粮食后勤局还继续实施“穷人大米补贴计划”,以保证国内每个贫困家庭每个月能够购买20kg价格为1000卢比/公斤的大米。2007年,国家粮食后勤局计划收购150万吨国产大米,收购价格为4000卢比/kg,相当于438美元/t;大米进口关税为450000卢比(49.3美元)/t。

过去5年中,年均大米产量为3370万吨,进口为180万吨,消费为3600万吨。2007年,水稻收获面积约为1160万公顷,稻谷单产约为4.5t/hm2,稻谷产量为5270万吨,大米产量为3400万吨,大米进口为160万吨,国内大米消费为3600万吨,年终大米库存为240万吨。

3.2小麦与面粉加工

由于经济稳定增长和收入不断提高,国内小麦消费量不断增长,2006年人均小麦消费量约为17kg。印度尼西亚不种植小麦,所需小麦全部依靠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在过去5a中,小麦进口年均为480万吨。2007/08年度,小麦进口估计为546万吨,国内消费为520万吨,年终库存为104万吨。目前,小麦进口关税为零,但是小麦面粉进口关税则为5%。

2007年,全国小麦面粉加工能力为20300t/d,加工能力实际利用率约为74%;小麦面粉产量为360万吨,比上年增长10%;小麦面粉进口为73万吨,比上年增长46%;小麦面粉消费总量的60%用于生产面条,30%用于生产面包和点心,10%用于家庭。小麦面粉分为3个等级,即高蛋白面粉(蛋白含量超过12%)、中蛋白面粉(蛋白含量为10%~11%)和低蛋白面粉(蛋白含量为8%~9%)。高蛋白面粉约占面粉总产量的75%,主要用于生产方便面和烘焙食品。2007年3月,小麦面粉批发价为93000-104000卢比/25kg,即相当于407~455.6美元/t。

全国小麦加工业主要由4家面粉公司所支配,这4家公司的年面粉产量约为300万吨,面粉提取率为70%~74%。全国最大的面粉公司是PTBogasari面粉公司,隶属于该国食品加工业巨头之一Indofood集团。PTBogasari面粉公司占据全国小麦面粉市场的70%,拥有2个面粉加工厂,分别位于雅加达和泗水。位于雅加达的面粉加工厂占地面积达到33hm2,是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加工厂;位于泗水的面粉加工厂占地面积为13hm2。这2个面粉加工厂的日均加工能力分别为10000t和5900t。第2大面粉公司是PTBerdikariSariUtama面粉公司,该公司拥有1家面粉加工厂,位于苏拉威西岛,日均加工能力为2900t,占据全国小麦面粉市场的8.5%。另外2个面粉公司分别为PTPanganmasIntipersada面粉公司和PTSribogaRaturaya面粉公司,日均加工能力分别为1000t和1500t,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

3.3玉米与饲料

玉米是第2大粮食作物,也是最主要的饲料生产原料。全国玉米消费总量的50%用于生产饲料,其余用于生产食品。由于政府强调自给,国内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玉米进口量现已减少50%。进口玉米主要用于生产鸡饲料;玉米进口关税为5%。过去5年中,年均玉米产量为620万吨,进口为110万吨,消费量为730万吨;2007/08年度,玉米收获面积约为340万公顷,单产为3.6t/hm2,产量为690万吨,进口为120万吨,国内消费为795万吨(其中饲用消费为405万吨),年终库存为60万吨。

家畜业主要由养鸡业和养牛业组成。2007年,禽肉产量约为122万吨,牛肉产量约为43万吨,猪肉产量约为18万吨,羊肉产量约为5万吨。过去5年中,牛肉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7%。

全国现有39家饲料加工公司,其中6家特大型公司占据全国饲料总产量的80%。2007年,混合饲料生产能力为1150万吨,实际产量约为783万吨;饲料生产原料包括405万吨玉米,5万吨小麦,以及218万吨蛋白粕。全国饲料消费总量的约78%用于养鸡,8%用于养猪,7%用于养鱼,其余则用于饲养牛和羊。饲料约占禽肉生产成本的60%。

3.4油籽业

国产油籽主要包括:棕榈仁、椰子仁、大豆和花生,其中棕榈仁和椰子仁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007年,棕榈仁产量为480万吨,出口为11万吨;椰子仁产量为150万吨,出口为4万吨;大豆产量为78万吨,进口为160万吨;花生产量为115万吨,进口为17万吨。

印度尼西亚对大豆的需求一直比较强劲。国内所有阶层的消费者都将豆制品当作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政府制定了到2007年实现大豆自给的奋斗目标。由于气候不适合、生产成本高、种子质量低等原因,国内大豆产量始终难以提高,导致政府目标难以实现。国产大豆仅占国内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余所需大豆则依靠进口,其中90%以上来自美国。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近年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棕榈油产量为1710万吨,出口为1100万吨,国内消费为629万吨,年终库存为110万吨。棕榈油国内消费过去主要用作烹饪油;由于政府近年来鼓励发展生物柴油,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棕榈油消费量2007年达到200万吨,分别比2006年和2005年增长1倍和3倍。棕榈油出口主要销往中国、印度、欧盟等。

2007年,棕榈仁油产量为199万吨,国内消费为75万吨,出口为125万吨(主要销往欧盟、印度、中国等),年终库存为10万吨;椰子油产量为90万吨,国内消费量为40万吨,出口为50万吨(主要销往欧盟、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年终库存为2万吨。

印度尼西亚农业发展的特点

印度尼西亚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特点是比较成功地改造了殖民地农业,实现了粮食自给。16世纪末,荷兰殖民者入侵,并于1800年成立殖民政府,实行“强迫种植制度”,迫使农民用最好的土地种植殖民政府指定的农作物,当时主要是咖啡、甘蔗、茶、烟草、胡椒等,并规定这类作物的种植面积至少占耕地总面积的1/5以上,实际上远高于此数。印度尼西亚成了向欧洲国家提供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基地。1870年,荷兰实行新殖民政策,废除上述制度,为外国资本到印度尼西亚经营大种植园提供方便条件,贫穷的农民为种植园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使外资经营的种植园不断扩展。殖民地经济结构破坏了原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国家经济依附于世界市场。

1945年独立时,印度尼西亚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农业发展缓慢。60年代末以来,政府采取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鼓励国内外私人资本投资,积极开发自然资源和扩大对外贸易等措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也促使农业较快发展。在“一五”计划时期,建设重点是农业、林业和水利;“二五”时期重视民间种植园发展,曾制定一个种植园十年规划;“三五”时期,一方面大力发展水稻生产,一方面积极发展畜牧业,主要是养鸡业,从而使畜牧业的年均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1.63%增加到5.5%;同时,民间种植园的年均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0.52%提高到4.5%;此后印度尼西亚进一步扩大稻米自给率,同时力求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如今,印度尼西亚农业已取得明显进展,食品已由过去严重匮乏变为自给有余。谷物自给率在90%以上。从前主粮大米大量依靠进口,自80年代中期起已完全自给;由于气候不宜种植小麦,面粉尚依赖进口。蔬菜和水果均有出口;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继续大量出口,换取外汇。畜产品消费量近年增加很快,如国内肉类消费量从1969年的31.1万吨上升到1994年的148.3万吨,增加近4倍;蛋从2.6万吨增至50.9万吨,增加19倍;奶从17.7万吨增至89.5万吨,增加5倍。由于畜禽生产从80年代起迅猛发展,已从过去严重供不应求而做到基本满足要求。1994年,人均谷物消费225公斤,肉类9公斤,水产品从1989年的15.5公斤增加到18.5公斤。每人摄入热量2561卡路里,蛋白质摄入量为56克。

猜你喜欢:

1.农业公司简介范文

2.农业创业政策

3.农业公司概况介绍范文

4.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大全

5.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广告词

澳大利亚的农业是区域专门化生产吗

澳大利亚的农业是区域专门化生产吗

是的澳大利亚一些主要农产品状况:1.谷物。澳大利亚的谷物分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两类。冬季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与其轮作的有油菜籽、羽扇豆等。夏季作物包括稻米、玉米和高粱等。在澳北部,稻米可产两季。小麦是澳大利亚产量最高的谷物。主要小麦种植带横贯昆州中部、新州、维州、南澳以及西澳地区。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三大小麦出口国,2001~2002年度出口小麦1640.6万吨,占世界小麦贸易总量的16%。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和日本,是澳大利亚小麦的最大出口市场。燕麦是澳大利亚传统的温带农作物。如今经过改良的品种使燕麦可以在更广泛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新州是燕麦的最大产地,西澳和维州分居二、三位。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出口燕麦19万吨。大麦在澳大利亚主要用作麦芽供应酿酒业,在一些地区丰收时也将其作为饲料使用。一般情况下,大麦与小麦、燕麦及牧草进行轮种。南澳是大麦的最大产地。高粱在澳大利亚属于夏季作物。昆州为主要产区,占澳大利亚高粱总收成的一半以上。2001~2002年度高梁出口42万吨。大米在澳大利亚几乎全部种植在新州。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中国香港、中东、新西兰、斐济等是澳大利亚稻米的主要出口市场。2.棉花。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主要产棉国,也是全球皮棉出口大国。澳大利亚生产的棉花90%出口国际市场,主要出口对象为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和泰国等。棉花主要种植在新州。近几年来棉花的产量产值迅猛增长,使其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农作物,仅次于小麦。3.油料。澳大利亚生产的油料主要有油菜籽、葵花籽、大豆、红花籽和亚麻籽等。葵花籽和大豆是夏季作物,其他为冬季作物。近十多年来,油菜籽迅速发展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油料作物。4.蔗糖。澳大利亚甘蔗的商业性种植主要在东部海岸,昆州是主要产地,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5%。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糖出口大国,糖产量的大部分出口海外市场,主要为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5.牛羊和肉类。牛在澳大利亚各州都有牧养,奶牛主要在南部和沿海地区,肉牛主要在昆州和新州。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牛的总数为2774万头;羊只存栏数为1.11亿只,羊的放养经常与养牛和谷物种植混合进行,一些地区的农场主则专门从事羔羊养殖。同年,澳大利亚的屠宰生产肉类总产值为112.6亿澳元,鲜肉产量达313万吨,鲜肉出口为183.5万吨,肉类和活牛羊出口总值为65.5亿澳元。虽然澳大利亚的牛肉生产仅占世界产量的3.9%,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6.乳品业。乳品业是澳大利亚的重要农业部门,继小麦和牛肉生产之后产值居第三位。2001~2002年度乳晶业出口总值达31.8亿澳元。7.羊毛。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羊毛产量为60.7万吨,对华出口羊毛达27.2万吨,也就是说占当年羊毛产量的44.8%输往中国,羊毛对华出口总值达14.5亿澳元。羊毛是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传统大宗商品,中国市场强劲需求是澳羊毛业的重要支撑力。8.蔬菜、水果等园艺业。园艺业在澳大利亚农业中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目前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澳大利亚出产多种水果,既有菠萝、芒果和木瓜等热带水果,又有苹果、橙子、梨、核果和浆果等温带水果。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园艺产品出口达7.9亿澳元。二、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特色由于其自然条件、社会制度、经济技术、劳动力等条件,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澳大利亚农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粗放与集约并存,土地单产较低,劳动生产率很高。澳大利亚是个地多人少、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发展农业不是靠人力投入的增加,而是靠土地的增加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及科学管理。澳大利亚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土地面积,在农业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农场规模比较大。即使在灌溉区的集约种植业,最小的农场面积也有50公顷左右。干旱区粗放牧场每个平均占地高达5万公顷。牧场平均规模约3万公顷,比美国牧场大十多倍。每个农牧业劳动力负担土地约1200多公顷。在农业用地中,90%左右是粗放的天然牧场经营。因此与世界其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澳大利亚农业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和载畜量都比较低,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澳大利亚畜牧业劳动生产力高的基本原因是大规模放牧式饲养,低的土地产出率却造就了高的劳动生产率。生产的专业化也是澳大利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每个农业劳动力(不包括渔业林业和农业服务人员)人均饲养270只羊、76头牛,人均生产小麦65吨、大麦34吨、高粱148吨、大米3.3吨、油料7.8吨、糖原料13吨、皮棉1.8吨、羊毛1.6吨、鲜奶29580公升,等等。2001~2002年度,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高达63150澳元,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农业商品率高、外向化程度高,农业受国际市场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并且,由于澳大利亚人少、国内消费市场容量就小,而农产品品种较多、产品量大,农产品不得不主要依赖出口,国际市场成为澳大利亚农产品生产的主要目标。澳大利亚常年农产品出口量约占农产品产量的75%。2001~2002年度农产品出口总值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81.5%。因此,澳大利亚农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外向型。近年来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亚洲市场,出口产品重点已从传统的欧洲市场转向近邻的亚洲市场。同时,澳大利亚农业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当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好时,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上升幅度就大,否则相反。另一方面,澳大利亚人少地多,农地收成受自然条件影响也较大。特别是澳大利亚水资源比较短缺,凡遇干旱年份,农业生产便大幅度下降。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影响,澳大利亚农业生产年际水平不稳定,农业收成变化幅度较大。3.农业信息化程度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电脑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网络“电子市场”’向农民提供市场价格、需求量、产品种类等信息,还向农民提供一种叫作“合同决定管理”的网络设施,使农民能未雨绸缪,及早给自己的产品定位、定价。原来畜产品出口多通过中间商和代理商,自从有了远程网络,越来越多的牧民直接做起“出口生意”,减少了流通环节,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上更具有竞争力。澳大利亚的网上咨询业比较发达,不仅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也为自己的咨询服务承担法律赔偿责任。有的农场主索性在网上常年聘一位市场顾问,随时从网上得到咨询服务。4.家庭农场占多数,农场呈现向大农场化发展趋势。澳大利亚的农场按其经营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为主从事生产的农场,称为“家庭农场”;另一类是由农场主雇工为主从事生产的农场。大多数农场为家庭牧场。家庭农场一般都拥有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并得到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而且经营也比较灵活。在澳大利亚,按农场的生产规模可分为三种类型:(1)小型农场,经营土地较少,一般为150~200公顷;(2)中型农场,经营土地一般在300~800公顷;(3)大型农场,经营土地在1000公顷或数千甚至数万公顷。虽然大型农场的比重很小,但占农场数3%的大农场却占农业用地的3/4。小型农场与大中型农场相比,相对耗费大、生产成本高、承受经济风险能力低。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政府利用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减免税收等办法鼓励前景不佳的小农场主放弃土地改行谋生。如,前些年政府向准备离开农业的劳动者提供贷款,资助其重新创业,对成功者贷款变为无偿赠与,对失败者再以7年为限偿还政府,以加速农业劳动力转移。所以,几十年来澳大利亚农场呈现向大农场化集中的趋势,农业经营单位数量在减少,不过近年来农场数量趋于稳定并略有增加。5.农业经营由混合向专业化发展,专业地带明显。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为混合农业发展模式。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农业高度商品化促进了高度专业化,出现了经营某一行业或生产某一类产品的农场,甚至出现了某些工艺专业化,即一个生产单位只完成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某一个环节。例如,肉牛生产中有的单位专门从事育肥,肉鸡和养猪生产中有高度专业分工。这种专业化的出现与自然条件的影响、产品国际化有着密切关系,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在地域上也出现了某些特定的作物带和畜牧带。如昆士兰州沿岸的甘蔗带、塔斯马尼亚州的苹果区、东南部的小麦带,以及绵羊南移、肉牛北迁的集中趋势等。6.农业由以畜牧业为主向畜牧业、种植业并举发展。在澳大利亚的农业中,以前畜牧业长期占主要地位,畜牧业与种植业的比例很多年保持在6:4、个别年份甚至达到7:3。但近30年来,种植业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中种植业生产中的小麦,作为农牧业单项产品的总产值和出口值,都超过了以前长期分别占第一、二位的羊毛和牛肉的总产值与出口值。

寻仙谁能给我一个梅花鹿

寻仙谁能给我一个梅花鹿

一、目前我国鹿业发展概况

(一)养殖现状

我国驯养的鹿种有马鹿、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驯鹿、坡鹿、麋鹿等,其中主要以梅花鹿和马鹿数量为最多。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最新估算,目前全国现养茸鹿约60-70万头,主要产地有东北、新疆、内蒙、青海、山西、台湾等省区。其中梅花鹿占85%-90%,其余为马鹿。梅花鹿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品种有双阳型梅花鹿、西丰型梅花鹿和长白山型梅花鹿,马鹿主要分布在新疆,品种有天山马鹿、塔里木马鹿和清原马鹿。东北地区的茸鹿饲养在全国占重要位置。吉林省现存栏梅花鹿约14万头,占全国的1/4;年产鹿茸90万两(45吨)。目前全国养殖规模100头以上的企业约3000多家,工商登记的养鹿企业1600多家;全国鹿茸产量每年100吨,其中花茸80吨、马茸20吨。双阳是著名的"中国梅花鹿之乡",庭院养殖梅花鹿历史悠久,梅花鹿养殖技术,有300余年的历史,"双阳型梅花鹿"是我区多年来自主培育的典型梅花鹿种,以其枝头肥大、茸形完美、体型健美、优质高产、耐饲养远近闻名,目前总存栏超过12万只,约占全国鹿存栏1/5,全区梅花鹿产业总产值达2亿元左右,仅此一项人均收入1500元,同时总产、单产、存栏量、优质品率、创汇五项指标居国内榜首。目前双阳百头以上养殖规模约200个,工商登记鹿业企业在300家以上,年产鹿茸约40吨,占全国花鹿茸产量的50%,双阳的鹿乡镇形成3个专业村、36个专业屯,养殖户2300户,仅该区目前鹿只发展数约55000只,鹿业市场繁荣,交易活跃,年客流量180万人次,自产鹿茸20多吨,鹿副产品500吨,而市场吞吐量达到鹿茸50吨,鹿副产品超千吨,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鹿特产品集散地和批发交易中心,产品远销东南亚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近几年随着国有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国营鹿场逐渐退出,民营企业与个体养殖占据主体地位,随着养鹿效益不断提高,个体发展较快,少则饲养10-20头,多则饲养千头以上。总体来看,饲养一头鹿产值平均为2000-3000元,最高年份,最好的鹿群一头鹿年产值可达5000元,马鹿比梅花鹿高些。每头鹿饲养成本是500-800元左右,鹿每年纯利润为1000-3000元每只。目前观察,养鹿前景广阔,特别是梅花鹿是我国特产,鹿种好,产茸量高、质量佳,该品种居世界第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保健品需求也越来越多,鹿茸在保健品中的信誉和声望也较高,所以国内市场潜力大。另外,我国鹿茸在国际市场声誉也较高,特别是韩国和东南亚各国对我国鹿茸印象好,出口有很强的潜力。

二)鹿产品加工

鹿产品应用,在中国已有2O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经验。鹿茸是养鹿业的主产品,是久享盛名的名贵滋补药剂,也是出口创汇产品之一。除鹿茸外,鹿的其它产品如心、鞭、血、尾、筋、骨、皮、胎等均可药用。迄今为止,鹿的原料型产品已有30余种用于营养保健和医疗领域。

目前,我国养鹿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产品精深加工环节薄弱。市场上缺少科技含量高、质量优良、口味及营养俱佳、服用和携带方便的鹿系列精深加工制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市场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消费者对营养保健品的高质量、多样化的需求给鹿业产品加工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鹿产品系列精深加工营养保键品工厂化生产的实施,可加速制品批量生产,提高鹿产品经济效益附加值30%以上。同时能促进养鹿业健康稳定发展,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精深加工鹿系列营养保健制品的需求,活跃鹿产品市场。目前市场上科技含量较高的的品有敖东药业集团生产的颐和春、安神补脑液、长双鹿业生产的核酸口服务液等产品,另外,长春天丽集团、内蒙大圣集团等公司生产的鹿血、茸血口服液及各种血酒、粉、剂等产品质量效果也都很好,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了解目前全国鹿产品深加工企业约百家,其中规模型约二十几家,例如:延边敖东、双阳长双鹿业、长春天丽、内蒙大圣集团等,其他为中小型企业。

据了解我国农业科研单位以鹿茸、角、心、鞭、血、骨、皮、肉、胎、尾、筋等为主要原料,研究开发出了系列精深加工鹿产品--鹿茸血酒、鹿鞭精、鹿茸茶、鹿茸口服液、鹿茸口香糖、鹿茸口嚼片、鹿茸鹿肉香肠、鹿心保心片、鹿心胶囊,鹿鞭精、斑龙胶制品、鹿骨补钙壮骨粉、鹿骨香酥片、鹿筋骨酒、鹿尾鞭酒、鹿茸人参酒、鹿茸五味子酒、鹿血果味酒、鹿肉强力饮料、鹿血五味子饮料、鹿茸枸杞酒等新产品,以鹿骨、鹿皮为主要原料研制了鹿皮胶,用鹿角研制生产出了抗乳腺增生和乳腺炎的针剂,用鹿骨研制生产出了抗风湿和类风湿针剂。我们在此也希望这些系列产品能够早日走入市场造福大众。

(三)鹿产品销售

由于我国鹿产品成本高,国际市场还很难占领,所以主要还是销往国内。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90%,大部分用作中草药原料和民间保健品等其余用于产品加工;10%-20%的鹿茸,通过上海、香港、深圳销往东南亚各国。另外,以整枝鹿茸为主,直接出口到韩国。在销售环节上个体经营占主导地位,目前我国鹿产品经销户约1500家,其中双阳300家,目前上海城煌庙中药市场经营鹿产品业户约200多家、凯旋路中药批发市场200多家;深圳老街中药市场30多家、梅林市场20几家,安徽的中药大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药材批发市场,另外在广州也都有同样的参茸产品专业市场。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鹿业渐成全球性产业,世界鹿业的主产品是鹿茸和鹿肉。鹿茸的传统消费对象是东方人,其国际贸易中心在香港,最大消费市场是韩国,其次是中国、日本、东南亚市场。目前虽然群雄逐"鹿",但国际鹿茸市场主要还是新西兰、前苏联和中国三个出口大国之间的竞争。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郑兴涛等专家认为,这"三强"各有所长,其优势和竞争能力如下:

新西兰在电围栏驯养方式和驯养规模,鹿肉和鹿副产品的生产,以及在疾病方面的研究水平居明显优势;俄罗斯在驯养马鹿和驯鹿方面已形成规模,其马鹿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半散放饲养方式、生产有统一管理规划、统一的饲养标准及先进的鹿茸加工设备和加工规程等方面独占鳌头;中国在梅花鹿饲养及花鹿茸的数量、规模和品质,梅花鹿和马鹿的育种、杂交,营养成份的研究等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鹿茸市场战犹酣,新老养鹿国都对我国构成威胁。我国养鹿总量不超过70万只,而新西兰、澳大利亚两国养鹿都超过200万只,新西兰鹿茸已占领韩国鹿茸市场的60%以上。俄罗斯驯鹿茸年产量达几十吨,其产地价格仅相当于每公斤人民币400多元,只有我国梅花鹿三等茸价格的七分之一至八分之一,颇具竞争力。受韩国鹿茸进口多元化影响,我国鹿茸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一统天下"已成南柯一梦,能保证"三分天下有其一"就算万幸了。目前,鹿茸最大消费市场韩国每年进口优质鹿茸多达百余吨(其中马鹿茸占七成以上),是我国主要的进攻方向。日本、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主要进口花鹿茸,每年需求量约30吨,我国销售占10-20吨,梅花鹿养殖基地。另外,国内制药和保健行业以及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对鹿茸片的需求,每年可"消化"40吨左右中低档花鹿茸(也含少量马鹿茸)。

(四)鹿业科研成果

我国前些年养鹿业科研队伍实力雄厚,技术水平先进,科研工作走在世界前列,研究成果较多。如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梅花鹿驯化放养技术,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另外还取得马鹿杂交、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长白山梅花鹿、清原品种系马鹿选育等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但近几年随着国有体制改革,各界在科研投入方面相对减少,成果也不明显。

二、目前我国鹿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商家经营者缺乏诚信意识、品牌意识。前些年国内一些鹿场特别是个体户"萝卜快了不洗泥",利用鹿茸走俏机会,有意延长鹿茸生产时间,致使骨化程度加大质量不佳,甚至在出口鹿茸内掺杂使假,如灌水银、钉铁钉等。还有的鹿场不重视加工,使本来质量上乘的鲜茸加工后含血不足或出现臭茸,导致外销售价较低。发生在河南鹿养殖欺诈案更是鲜明的例证,造成了恶劣影响,让广大消费者提心吊胆。长此以往,必然影响中国鹿茸在国际市场的信誉。近几年来养殖户及产品经营者都意识到了市场的诚信至关重要,逐渐纠正以往不良行为,守法经营,但要树立起诚信的品牌尚需一定时间。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要创造企业的辉煌,品牌至关重要。另外,目前市场中鹿产品的知名品牌极少,广大经营者还不能将自己的产品打造成市场公众承认的品牌,利用品牌效应去做市场。

(二)鹿产品保健理论不够充分。鹿一身都是宝的论述在"本草纲目"、古代医术等材料中都有论述,但是真正鹿茸的医学原理在哪里,却很难有人说的清楚,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粉、剂、口服液等效果也都不是太明显。

(三)由于国际鹿产品市场价格下滑影响到国内市场,近三年来我国鹿业走入了一个"低谷",养鹿不挣钱成为普遍现象,各养殖企业及业户,面对现状,不知何去何从,缺少经营发展信心。2004-2005两年,当年仔公鹿由原来的3000元以上最低降至800元,仔母鹿也由原来4300元左右降至1200元,今年的活体鹿市场更是养殖户伤心,当年普通小鹿竟然出现400-600的超低价格,好在今年鹿茸的价格没有太大变化,目前广大养殖户均存在抛售心里。

原中国农科院特产所所长廉浩哲认为,一只鹿年饲养需成本与养牛差不了太多,而前几年养鹿利润奇高,相差悬殊,这种状况是不正常的,也不会长久,他告诫养鹿业不要追求暴利。特产所动物研究室主任佟人也指出,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只有其市场价格同其所故有的价值相符,这种动物才是适销对路、具有开发前景的。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茸鹿业发展中最终起着决定性作用。"物极则必反",前几年鹿茸高价是扭曲和不正常的,不会长久,所以鹿茸价格下跌应是正常的。但随着人们对鹿产品保健功效认知的逐步提高,鹿产品深加工企业的逐步发展,鹿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逐年提高,鹿产品价格上涨也是一种必然。

(四)缺少深加工产品,鹿产品不能得到进一步转化,消费水平受到制约问题突出。我国虽然开发鹿茸及副产品历史悠久,但在市场上没有一个真正叫得响的鹿业深加工产品,多年来在鹿产品加工上层次太低,开发远远不够。通过走访了解多个城市的参茸店,都发现鹿产品除鹿茸、鹿鞭、鹿尾之外,就是寥寥几种茸片,也只是加工方法不同,如厚茸片、薄茸片、带血茸片、不带血茸片。鹿产品深加工上停留在一个粗浅的阶段,成型的产品少,转化的产品少,人们消费自主性上不来,是影响国内市场的主要原因。在走访上海、苏州、深圳等市场之后了解到,目前最有能力消费鹿产品的城市对鹿产品的还都是一种神秘之感,他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还都是硬邦邦的鹿茸、鹿鞭、鹿尾等产品,他们知道是好东西,但他们不会去买这种不熟悉更不知道怎么用的东西!就是有朋友送到他们手上的时候他们也多会珍藏起来!笔者认为产品转化至关重要,市场呼唤把这些好东西转化成让消费者一看就懂,一用就说好的产品。比如:鹿汤料、鹿茸茶等等。

(五)缺少科研成果。目前在鹿业科研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应用轻理论,重生产轻实践;二是经费少,立项难,研究条件差;三是研究人员缺乏,年轻的科研人员队伍不稳定;四是还存在一些研究空白点,鹿茸及鹿副产品的药理、药化研究也亟待深入;五是近几年国家科研机构在蓄牧业的投入资金相对分散,没有进行鹿业专门课题进行研究,成果只停留在原有水平,并且这些原有成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能拿入经营中来。致使目前业内人士缺乏资金,无本搞科研上深加工项目,外界资本拥有者对此行业缺乏了解,不愿在此行业冒风险进行投资。

(六)鹿优质率有下降的趋势。国有鹿场退出后,原大型国有鹿场的科研机构相继关闭,没有了专家进行科学养殖和优质选育,更高品质或适合市场需求(肉用鹿)的鹿种不能出现,同时原有的优质鹿被分散到养殖户手中,各养殖户缺少长远打算和科学配种方法,使鹿优质率逐年下降,虽然鹿存栏在每年都有所增加,但其中劣质鹿居多。

(七)养殖户消息封?,还不能灵活掌握运用网络等形式去掌握市场流通形势和去做市场。我在04年自己创办了"中国鹿网",更多的了解到了网络对产业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它可以让广大经营者足不出户的了解全球鹿业经济同时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到全球,但目前还只是极少数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八)观念落后,缺乏发展意识。笔者对吉林双阳鹿乡走访了解到,原有的一些养殖和经营户通过前几年鹿业景气的时期挣到了些钱,并有少数者有了很好的资本积累,这部分经营者中大部分是当地农民,思想相对保守,存在小富即安思维,缺少做大做强意识,同时为蝇头小利有时会互相损毁、互相拆台,很难形成地区合力。

(九)政府宏观调控、行业协会力量薄弱。由于市场经济的推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相对减弱,缺乏积极引导,全国养鹿业目前基本上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缺少总体规模和制约机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象养鹿业这种高投入高产出又高风险的特产业,不应完全由市场调节,应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宏观调控措施。我了解到有大部分鹿业界人士呼吁,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重中之重"的养鹿业,国家应给予充分和高度重视。各地方成立的鹿业协会缺少政府的参与,大多也都是会员少、力量单、作用小。

(十)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鹿产品对国际市场形成强烈竞争,鹿茸价格给国内造成很大冲击,我国鹿茸很难在国际市场立足。据了解,国外大都以围栏放牧方式养鹿,科学化管理和集约化生产水平都很高,其生产成本比我国低得多,而且还以生产鹿肉等多项经营为主。他们即使低价出售鹿茸,仍可获得较高的利润。新西兰赤鹿茸的生产成本只相当于我国马鹿茸价格的三分之一,销售价也只相当于国产茸价的一半,其外观质量和我国马鹿茸差不太多,在我国市场很有竞争力。所以外国鹿茸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势必对我国鹿业带来严重压力。

三、我国鹿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及方向

(一)振兴茸鹿业,科研是关键。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鹿业怎样才能占稳脚跟、保持优势,进而使其发展腾飞,成为富国裕民一大产业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振兴我国鹿业,必须首先加大对鹿业科研的投入,采取基础科学、应用科学、技术开发全面协同发展的方针,以科技升级推动鹿业升级。尽快建立全国养鹿业"中心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基地",除生产中急需的一般性技术外,大力开展高新技术研究。研究重点是:胚胎移植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鹿茸及其副产品的深加工技术,深入开展鹿主副产品药理作用研究,加快研制开发鹿产品的保健品、保健食品和深加工系列产品;加强马鹿品种、品系和茸肉兼用型鹿选育,开展马鹿营养需要、繁殖规律、疑难病研究。同时组织农业、医药、外贸、轻工等部门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密切协作,共同攻关,大力开展鹿茸深加工研究,向深度、广度的综合利用和系列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鹿的全身是宝,无论在医疗保健还是生活上,鹿茸及其他鹿产品的开发应用前景都是非常广阔的。

(二)发挥政府作用,积极引导企业走入良性、诚信、可持续发展轨道。

1、鼓励扶持一批有前景有发展的企业,帮助他们解决行业发展的瓶茎问题,建立科研机构,研制新产品,打造自主创新品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2、鼓励创办行业协会,利用行业协会组织广大养殖加工销售业户统一思想、统一观念,打造诚信,形成区域合力。与时俱进,组织创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组织程度,形成从养殖、加工、营销。配套服务(饲料、防疫治病)到科技创新集团公司;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全面提高整体竞争实力,登上国际鹿业经济快车。

3、国家和有关省区应将鹿良种繁育研究和基地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资助,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快繁快育,为各地生产场提供优良鹿种,以提高我国鹿群整体素质。有关部门还应在一定时间内对生产高质量鹿产品的创汇企业、鹿业高精尖技术开发等给以政策性补贴,以扶持我国鹿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养鹿集中地区创办鹿业大市场,公开产品质量标准,公开产品价格,让广大客户放心消费。

5、经常性组办行业展会,把新产品及时推广出来。

(三)开拓国际市场,普及电子商务,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信息手段,加强品牌宣传。构建国际营销网络;与国际通用市场游戏规则接轨,诚信服务,以质取胜;建成国际鹿特产品商贸城,三年上网业户50%,五年上网业户100%。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工具及时学习掌握了解发布行业信息,形成全局意识,把目光放到世界经济大潮中去。

(四)建立企业信誉机制,打造诚信品牌,增强消费者消费信心。广泛宣传鹿产品的保健功效,让全世界消费者享受到鹿对人类的保健作用。建立和完善养鹿专业服务体系,如成立养鹿专业协会、联合会、鹿业集团等组织,赋予相应的权力,制定养鹿业主副产品统一的质量标准,强化行业管理,实行对企业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向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特别是推进饲养和加工新技术,以提高鹿茸、鹿肉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同时各地要以合作取代恶性竞争,积极同国外鹿业同行合作交流,提高自身素质。

(五)培育优质高产新鹿种,同时节约养殖成本,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增强国际竞争力。建立起国际性鹿种繁育和养殖基地。加强人工授精等先进技术的推广。

(六)精深加工,系列开发,打造名优品牌。大力招商引资,吸纳资金、技术、人才、创建鹿品牌和加工企业团块,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打造国际化鹿品牌。要茸肉兼用,产品深加工。多年以来,我国养鹿的目的主要为产茸,而鹿茸在国际市场一直是处于卖原料状态。专家指出,今后我国应调整鹿业发展方向,变单一茸用为茸肉兼用,以缓解市场鹿茸价格变化所带来的损失,并适应国际上对鹿产品的多种需求。与此同时,要进行鹿产品系列开发和深加工,延长鹿的产业链,提高鹿业经济效益。鹿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又是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肉类,深受我国南方各城市欢迎,国际市场也供不应求。实行肉茸并重不仅可降低鹿茸成本,而且有较强的应变和竞争能力,我国应在维护鹿茸出口声誉的同时,积极开发鹿肉生产,发展鹿肉出口贸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月子餐食谱,国内鹿肉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

(七)共同发展鹿产品市场,扩大用户群。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鹿产品消费市场。同行业之间要广泛交流,加大国内鹿产品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鹿产品,了解鹿产品,消费鹿产品

相关的主题文章:

八道热菜鱼头冻豆腐小鸡炖蘑菇酱油嫩鸡三鲜蟹斗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说起梅花鹿来,很多人油然而生崇敬、神秘之感。的确,鹿在我国古代一直与长寿、吉祥、福禄联系在一起

马来西亚大型养牛场价格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